创新创业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16:54: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创新创业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一、设立单独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独立运行

目前在高校独立设立创业中心,统一负责全校的创业教育是一种最为普遍的做法。例如:温州大学、东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随着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创业教育,可以预见这种模式将会成为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一种主要模式。这种模式的最主要的优点在于可以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方针政策和基本标准,优化校内外资源的配置,统一协调和管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事务;同时可以保证权、责、利相统一,避免在工作中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也便于对学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

二、加大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

目前,在长江大学我们已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开设有《大学生创业基础》公选课,但考虑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特殊性,单一的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因此,我们力争要在本科生阶段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创业管理》、《经济管理概论》、《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课程,同时,我们还可以深入开展专业对口的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例如,有些农业院校专门开设有《蔬菜养殖技术》、《果树学》等专业比较强的课程,我们也可以在这方面做出大胆的尝试。

三、进一步做好国家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的组织、申报和评审工作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见附件1)精神,在高等院校每年都会开展创业训练项目的组织、申报和评审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我们可以考虑由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来牵头,承担起我校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的组织、申报和评审工作。

查看全文

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理念和模式的确立,决定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内在耦合关系。通过创新创业主题教育奠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础,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深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文化营造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落实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主题教育;体系构建;文化营造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1]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5年6月2日召开的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上提出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具有内在耦合关系。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相融合有多重路径。本文拟从主题教育、体系构建和文化营造三个方面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

1创新创业主题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础

创新创业教育是融创新创业教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模式。这种教育理念和模式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但仅从打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础的角度看,主要体现在知识技能、思想认识和精神激发层面。也就是说创新创业教育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创新创业的精神。这从知识技术层面和思想精神层面构成了创新创业主题教育的基本结构。这些主题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流程、基本方法和基础能力;创新创业基本规律教育和国外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教育,诸如美国的未成年人创业意识和高校学生创业意识培训,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和竞赛,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英国的“青年创业计划”和法国的“青年挑战计划”等都值得学习借鉴;创新创业精神品格教育,厘清创新创业的内在逻辑关系。“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支撑着创业。”[2]“创新是创业精神的核心。创业意味着创新。”[3]强化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境界,学校和教师要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彻底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人人可以创新创业,每个人身上都具有创新创业基因的创新创业主体意识教育;职业生涯发展与创新创业关系教育。这些主题教育的普及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2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深化

查看全文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毫无疑问地应摆在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首位,专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出发点与落脚点的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专业教育实践转换的更高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容和新载体,应当作为一个完善专业教育的新切入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途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促成三者融合,并通过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得以付诸实践,对于构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极为必要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是高校最基本的职能,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给出答案,即“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简短的一句话已经涵盖了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应用技能素质。由此对应到高校的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为此,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促成三者之间的融合,并通过新型的课程体系得以付诸实践,对于构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极为必要的。

1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1.1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先成人,后成才。”总书记多次强调大学生要用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装备自己,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去引领学习生活和实践。高校应当紧紧围绕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自觉地把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二者结合起来,把“治学”与“为人”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1]专业教育的初衷是通过系统讲授某一学科专门知识,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人才[2],高校一般都是以此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将人才培养过程的重心放在专业教育上。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必须结合师生联系最密切、对学生影响最直接的专业教育,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既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的有力补充,也是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其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不过这个意识形态目的在专业教育中具备一定的隐在性和融入性。

查看全文

新工科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新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新型工科人才支撑,新工科人才必须具备更强的创新创业能力。文章在分析目前高校工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和新工科人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五个原则:全覆盖、全过程、全链条、产教融合多方协同和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并给出了新工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议模式。

关键词: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产教融合;多方协同;学科交叉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吴爱华等在《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中指出[1],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蓬勃兴起,创新成为国际竞争的新赛场,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主要动力。新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新型工科人才支撑,他们需要应用现在还未出现的技术,去解决还未出现的问题,需要具备更强的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一、目前创新创业教育面向新工科需求的问题分析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近年来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创新创业各类竞赛及活动的举办和创新创业学分的约束与认定等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从面向新工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国际工程教育认证需求的角度看,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一)创新创业的实践不能全员实质覆盖。创新创业的实践不能全员实质覆盖,或因顶层设计不足,或因机制保障不够健全,或因师资培训不到位,或因平台资源不够完善。对于学生人数众多的高校,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常聚焦于校院创新平台选拔的学生团队,这些学生的能力确实得到了长足的锻炼,但受益的是少部分学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评价也普遍注重各类竞赛、项目的获奖数量和层次,并未将面对所有学生实施的创新创业活动、机制、策略和效果纳入评价体系。而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应面向所有学生。(二)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全过程。面向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应融入工程教育的全过程,如此就不能忽视课程教学、实践环节等专业教育过程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所发挥的作用,由于很大一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和意识,以及专业课程目标体系设计中的模糊支撑,教师很难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致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创新创业实践成为课外的、业余的活动,专业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也没有很好地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实现共享和支撑[2]。(三)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全链条,重创新轻创业。目前主体是依托校院创新平台,通过各类创新型的学科竞赛、项目和科研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于创业意识和素质的锻炼,主要依托“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但也仅限少部分学生参与;尚未建设有创业孵化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专业化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和体系化的运营机制,无法为学生群体提供创业咨询、培训、教育和服务。(四)产教融合多方协同创新创业育人的力度不够。新工科人才培养应“问产业定需求”[3],创新创业教育应紧跟产业变革的步伐,因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非常重要。常有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践是始于课堂、终于课堂,始于校园、终于校园,封闭办学,与产业不接轨不合作[4],培养的人才很难很好地满足产业需求。同时,开放办学的思路不够宽广,应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教学资源,主动联系、挖掘,形成联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协同推进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5]。(五)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科交叉融合的能力培养尚需有意识加强面向新经济的新工科人才须具备学科交叉跨界整合的能力,除需要积累交叉学科基本知识之外,创新创业实践还需要针对项目需求,组成团队,融合多个学科知识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形成创业计划书等,这本应是对学生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培养的最佳环节,但由于各本科专业内涵明确,学科交叉融合教育的意识薄弱,在跨学科课程体系设置、跨学科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跨学科创新创业平台及师资和机制的保障等原因,无法满足新工科人才学科交叉跨界能力的培养。

二、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原则

查看全文

创新创业教育及新思维能力提升策略

创新创业教育是支撑、引领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改善育人质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举措。为充分培养创新人才,需要以新思维为重点,通过积极重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本文将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研究》一书,分析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新思维能力提升重点及提升策略,以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供有效参考。由白云莉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21年4月出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研究》一书,主要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研究对象,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达国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体方法分析、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体系建设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外部环境建设研究等多个角度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全面论述,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分析、英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创业者创新创业观念教育、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现状分析等观点,为当前创新、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提供了科学指引。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视野完整,论述全面

该书研究视野完整,整体论述全面,通过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分析、国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等角度出发,详细论述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案,为该书后续研究提供了完整的理论基础。另外,该书研究视野完整,通过从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英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日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等视角分析了发达国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并结合创业者创新创业观念教育、创业决策能力教育等内容,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方法、创业者创新思维能力提升策略。在研究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其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合理、全面的认识,学生未能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由于未能对创新创业教育形成深度认识,影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和全面提升。其二,缺乏科学、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尤其缺少创新创业实践,引发双创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融合困境。

二、解读深刻,方法科学

该书以大学生创业技能提升的理论基础为前提,通过从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的内涵及其意义、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的历史发展、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国外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的经验及启示、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的优化策略等角度进行论述,实现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完整研究。另外,该书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出发,系统化论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策略、“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体系构建等观点。以提升学生新思维能力为基础,开展大学生双创教育时,需要把握以下重点:其一,要坚持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全面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真正实现双创教育的最佳成效,需要将学生的专业特色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真正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理想培养。其二,要坚持以学科交叉为支撑,全面提升学生的跨界复合能力。在新的学生培养环境下,为更好适应新科技、新理论应用环境,需要以学科交叉为重点,通过培养跨界复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三、聚焦应用,服务实践

查看全文

体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1体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分立之困

1.1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分。体育专业教育是依据学科特点来制定的,它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的能力素质融为一体,它以“动、静、学、练、讲”的一套学习方法让学生有一个从理论到实践逐渐学习的过程,使他们不仅对专业技术动作能够熟练掌握更能提高他们对专业技术动作的认知,从而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而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大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意识、精神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适应专业领域延伸的综合素质能力。而现阶段,一些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和学生等把创新创业教育看作是一种“业余教育”。确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会打破现有的比较成熟的专业教育体系,会增加教学管理负担,有的高校不愿意进行融合尝试。这些教育理念的偏差,直接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得不到重视[1]。1.2师资队伍方面存在分立。体育专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毕业于师范类院校,他们往往学历很高、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手段多样、教学技巧精湛、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体育专业教育领域具有很高的威望。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所具有的是对专业知识拓展的能力、市场的洞察力、企业策划的能力和商业模式开发的能力。从中不难看出创新创业教师既要有专业理论知识也要有创新创业的能力,然而这样复合型的教师在高校中是很缺少的。因为大多数体育教师只注重专业能力培养,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传授专业技能、技巧,而对于专业以外的能力培养涉及较少。因此导致体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分立而行,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1.3机构设置上存在分立。在高校中体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所归属的部门不同,未能体现出整体合一的效果。体育专业教育归属于体育学院或者是体育部,创新创业教育归属于创新创业学院或者是学生工作处,由于归属的部门不同导致了他们所尽的职责不同、分工不同、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形成了各司其职、互不交叉、各自教学的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分科学习、分科考核,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精髓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感觉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是两种教育形式,未能理解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升华。1.4人才培养方案上存在分立。体育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宽泛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体育技术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素养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从事基本的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体育专业应用人才。而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除本专业以外的综合素质能力,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能够预测社会的变化和未来发展的方向,结合自身专业和综合素质积极应对,通过创新创业的方式来解决就业和择业所面临的困惑与难题。1.5课程内容存在分立。体育专业教育课程由专业理论课、专业素科课和教育学课程组成。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教学论这些课程是以研究为主的理论课,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健美操、武术这些理论课程是专业素课的理论部分,为专业素科课实践演练给出理论性指导。专业素科课是教授体育专业教育学生从事本专业的专项技能课程,它是传授体育运动和指导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基础,也是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技术保障。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通过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讲授,要求学生熟悉创业环境、培养创新思维、锻炼创新能力等,特别要掌握选择创业项目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会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类问题;能够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合理创业目标;能够运用创业技巧完成创业项目的选择;能够适应职业环境,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并合理进行个人职业发展;能够具备创业者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做好创业准备。

2体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模式

2.1课程体系的融合。新课程设计必须兼顾课程教学和创新创业实践双重特点。具体说来,在完善原有专业知识教学课程的基础上,引入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课程,将创新意识、创新个性、创业能力等理念融合到其中,形成综合性的课程教育体系[2]。体育专业教育中逐渐增加创新创业课程的比重,让体育专业教学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结构。学生在学习专业课内容的同时也了解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让他们对体育专业的今后发展有了新的认知,再加上企业的管理者和体育创业成功者进入课堂教学,把他们成功经验和企业的资源分享给学生,使教学环节增加了新的专业实习平台,使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企业和创业成功者的介入使体育专业学生对于今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有了新思路及方向。2.2师资队伍的融合。多元化的教师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和体育专业教育课程融合的基本保障,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3]。体育专业教育应跨专业跨行业组建教师团队,建立政府、企业、优秀校友、同城高校等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通过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团队,推进了教学研讨和经验的交流,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手段的转变、专业指导的增强,使课程具有专业化、多样化、创新化的内容,既满足了体育专业的需求又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与融合。2.3管理机制的融合。组建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是有效整合体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这样避免了因各自所属部门不同而导致工作不能整体协调统一。由一个管理机构安排和规划教学内容是实现体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基础,这样有利于整合师资力量、开发社会资源、提升资金的使用率,同时也能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学生在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专业实践、专业实习和就业的过程中由于有了统一的管理机构作指导和安排,学生就不会出现盲目毫无头绪的状态,反而会有目标、有针对性、有方向、有目的性地参加,使体育专业教育从学习到实践最终到就业形成一个完整闭环的教育模式。2.4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高校的工作中心就是培养合格人才,各项工作都要服务和服从这一工作中心[4]。要实现体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必须把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纳入到体育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形成多层次、立体式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此来指引体育专业学生运用专业知识从事体育活动建立创业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使专业培养不止停留在体育专业的教与学上,而是拓展到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需求上,从专业的角度真正实现了体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理念。2.5课程内容的融合。在设置课程内容时,首先要保证体育专业教育知识的完整性,之后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寻找一些突破领域,开展一些创新创业活动。这样可以让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创业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在实践当中运用专业知识,如图1所示,体育专业学生大一开设理论课和专业素科课,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大二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使学生在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创业思路,大三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和成功创业校友的讲座,使学生能够结合专业基础知识形成创业理念[6],大四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让学生走进体育专业相关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民间组织,在实践中寻找创业的思路和方向,以大学四年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创新创业理念为指导,结合当今社会发展形势和专业群体的需求,形成独立自主的创业模式。

3学校实施融合模式的保障体系

3.1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广。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创业成功人士和创业成功案例还不多。大部分家长对子女就业的要求以“稳”为主,这就需要学校和就业指导部门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来让学生知道他们所肩负的使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讲述成功的案例让他们树立起创业的信心,通过专业的实习实践让他们构建创业的模式,通过合伙人的方式使他们创业成功。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对创业不再陌生、不再恐惧,反而变得自信,家长更容易接受,创新创业理念逐渐扎根在学生心中。3.2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学校要结合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给予一定支持。首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创新创业大赛,并在参赛的过程中按照等级匹配相应的赛事经费,学生在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奖后,在成果转换方面,学校和相关部门应尽可能多地提供服务,在工商注册、贷款等方面,学校和政府要开通绿色通道在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其次,教师和企事业单位在科研立项方面可以带领科研能力较强的学生去研究,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拓展他们的专业知识,为今后他们自主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帮他们开拓视野。最后,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在创业的大潮下多提供创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企业孵化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孵化基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场所,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将一手资源提供给毕业生助推他们创业成功,同时创业成功的毕业生反哺在校生,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闭环模式。

查看全文

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探析

摘要:高等教育新一轮的改革要求加大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增大创业团队。本文探析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必要性,阐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最后,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教育;市场营销

1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1.1社会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由于高校每年不断扩招,进入社会的高职毕业生数量也年年递增,就业压力持续上升。在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扩大劳动就业面,提高劳动就业层次。2015年教育部发文鼓励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

1.2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

查看全文

辅导员职业化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目前,在我国的高校中辅导员逐渐职业化成为一种广泛的教育改革背景,这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奠定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尽管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开展过创新创业类的课程,但是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得到全面发展。本文针对辅导员职业化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开始,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和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时所面对的困境入手并提出具体改革措施,希望可以为我国高校改革提供发展思路。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化;高校改革;创新创业教育

目前来说我国的高校辅导员人数越来越多,而且整体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非常有利于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也在当前高校辅导员逐渐职业化的背景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来说,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的教育水平并不是非常高。所以如何在高校辅导员发展职业化背景下带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成为一个问题。要想做到在辅导员职业化的背景下既能了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同时又能够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就必须快速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的进步。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特殊性

1.高校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中人数得到大幅提升,这也是顺应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发展时代所产生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的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已经初步形成,并且发展得非常好。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不仅要求辅导员本身就有很高的知识素养,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也要有非常高的道德修养,并且要遵守职业操守。所以辅导员的职业特殊性能够以身作则带给我国高校大学生良好的影响。2.高校辅导员职位的特殊性。早在2004年,我国中央国务院就印发了相关内容,要求严格规范我国高校内任职的辅导员的职业素质,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建设出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担任着艰巨的任务,不仅要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政治理念,同时又要给予大学生必要的帮助。所以由于辅导员这个职位的特殊性规定了辅导员不能做有损职业声誉的行为,而且要遵守模范和公德,这样才有利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精神领袖。由于高校辅导员职务的这种特殊性,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背景下可以说非常有利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发展。3.高校辅导员职权的特殊性。目前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所以我国高校辅导员的队伍也在不断地壮大,辅导员手中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其中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包括了大学生的党建工作,干部管理工作以日常管理和评优评先等工作,以及贫困生鉴定等职能。可以说这个职位在赋予高校辅导员义务的同时,也赋予了高校辅导员很大的职权,而且大学生又是相对来说竞争比较激烈的一个群体。哪些人能够提干、入党或是培优保研,以及获得奖学金助学金,这些都是会引起大学生竞争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高校辅导员职权的优越性。所以可以说辅导员由于职权的特殊性会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影响大学生的发展和前途。但同样也可以说高校辅导员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更大的帮助和机会以至于他们能够创业成功。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查看全文

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探究

摘要:在我国大力推动“双创”的新时代,对于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来说,一定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重点,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站在“双创”的大背景下,对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分析“双创”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就电子商务专业如何更有效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双创”;高职教育;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

在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特别是在我国大力推动“双创”的新时代,高职院校应当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而才能使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取得更大突破。从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已经纳入到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体系当中,但仍然存在很多不到位的方面,特别是按照“双创”的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高职院校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特别是要运用系统思维,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现形式,最大限度提升综合素质。

1“双创”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自2014年我国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高职院校在推动“双创”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国家对“双创”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在当前电子商务行业步入发展轨道之后,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更具有时代价值和战略意义。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推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最根本的就是能够推动教育目标和教学方向的科学化,特别是能够在培养学生创业就业意识和能力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使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发生根本性转变,使“以人为本”和“个性化”、“特色化”教学得到加强;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构建更加科学和完善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其根本原因就是创新创业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因而可能使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更具有拓展性和系统性,比如通过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标准体系以及引导体系,对于推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还有利于为我国电子商务行业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特别是在我国高度重视电子商务领域拓展以及模式创新的形势下,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比如通过对市场需求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可以使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更优秀的人才,进而能够满足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能够通过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电子商务人才推动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

2“双创”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国内市场消费需求与日俱增,进一步改变现有经济发展格局。市场营销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需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才能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充分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就业发展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应紧抓校企合作教育发展时代机遇,利用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优势,完善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总体水平,增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岗位创新与创业发展能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市场营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校企合作对于发展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水平、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岗位创新与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应充分深化校企合作,利用校企合作基本模式,加强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围绕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制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规划与目标,切实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创新创业综合能力,为未来阶段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弹性化运用创新创业知识夯实基础。

一、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优势

(一)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

市场营销涵盖对市场营销观念、4P/4C理论、市场细分、产品定位及目标顾客等多种不同课程内容,通过对各类基础理论概念及学术观念接触,能更好培养学生实际创新意识,使其能突破传统市场营销规则的束缚,更好满足不同环境下市场营销需求。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充分利用专业学生良好创新意识的基本特点,在更深层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简化早期阶段繁琐创新创业流程,在充分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学生更好学习创新创业知识提供切实保障。另外,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具有较为敏锐的观察力,能将创新创业知识转化为实用性较强理论概念,从根本上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市场营销教育工作双向融合,使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能充分将创新创业知识应用于未来岗位工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