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21:09: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车险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车险经曹管理论文
论文关健词:产险公司车辆保险理赔承保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车险经营中管理问题的分析,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车险经营中应加强管理的对策。
车辆保险业务在整个产险公司经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发展的车险业务,能够将单位保费的固定成本率降低,增大产险公司的获利空间。因此,产险公司加强车辆保险的经营管理是减得市场竞争的关键。车险经营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以最少的赔付获得最大盈利,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车险的经营管理必须抓住关键点,强耳倒址务人员的管理意识、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才能实现车险经营利润最大化。
一、强化车险承保工作中两个关锐点的管理
车险承保工作做为一个选择车险客户的环节或过程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要求有清晰的解释、严谨的投保单填写、快捷的出单、全面的承保回访服务。为此,必须通过关键点管理来强化车险承保工作,做到有效防范风险并提高收益。
牟险承保的第一关键点是展业人员。展业人员掌握的客户风险信息应最多,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要对客户的风险信息做到知无不言,在车险承保中要充分披露客户的风险信息,真正做到严防“病从口人”,从源头上‘.过滤”风险。但现实中业务拓展与风险控制往往有矛盾,展业人员为了完成目标任务,在承保过程中总是忽视风险而过分强调开发拓展业务。加强这一关键点管理,要从贵任追究和业绩考核角度来增强展业人员的责任心,改变以业务规模为主的考核,要将“利润”考核落到实处,使业务人员主动放弃那些高风险的亏损客户而努力去开发低风险的优质客户。
非车险理赔质量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在财产保险中,保险理赔是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非车险理赔涵盖了除车险以外所有险种的理赔,理赔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信誉和经营效益。分析非车险理赔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其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非车险理赔工作质量,是做好理赔工作,维护保险合同的严肃性和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保险业务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财产保险的理赔中,非车险理赔通常是指财产险业务中除机动车辆保险以外的其他险种的理赔,包含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工程保险、责任保险、农业保险等若干个险种。保险理赔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司信誉和经营效益。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由于保险覆盖面的逐步扩大和新险种的大量增加,以及人保公司市、县两级公司内部机构的整合,三个中心(业务处理中心、客户服务中心、财务中心)的建立,理赔人员不足尤其是非车险理赔人员匮乏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理赔人员不适应非车险理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工作中的失误和延时现象时有发生,有些还因为处理不当造成保险纠纷,直接影响到保险合同当事人以及保险中介机构的利益,影响到保险合同的合法履行。同时,也影响到公司理赔工作的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因此,找出非车险理赔工作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保险理赔工作质量,是当前形势下各级公司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非车险理赔工作的特点
一)保源分散,涉及面广。
市场车险费率分析管理论文
摘要:我国机动车辆保险的条款与费率在2003年月1月1日以前,一直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各保险企业严格执行,这种严格管制的做法带来许多弊端。实际上,车险费率市场化可以改变严格管制带来的种种不足之处,可以促进保险产品的多元化发展而且有助于保险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但是,通过对保险市场运行状况的考察,可以看出车险费率市场化不能做到一步到位。因此,目前我国保险市场尚不成熟,尚不具备费率市场化的全部条件。
关键词:车险费率;偿付能力;费率市场化
机动车辆保险一直以来都是保险市场的龙头险种,占有很大的比重,根据2006年中国保险市场年报显示,机动车辆保险占2006年财产险业务的70.1%。机动车辆保险的一举一动都对保险市场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机动车辆保险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机动车辆保险的改革也直接影响保险市场的运行,并关系到其它险种的改革。费率市场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市场化不能一蹴而就,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改革的成功,任何急功进利的做法都是不理性的。车险费率改革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保险业界的热点问题,笔者就车险费率市场化的进程、市场化的意义、市场化的条件等问题略谈拙见,并提出有关市场化的几点想法。
一、机动车辆保险费率市场化回顾
1988年平安保险公司成立以前,车险的条款费率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自己制定。2001年10月1日,保监会以广东省为试点拉开了车险费率市场化的序幕。在局部的试点过程中,费率市场化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2003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新的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车险条款和费率由各保险公司自主开发和厘定,原统颁条款(包括使用统颁条款费率打折的产品)即日起废止。但在全面市场化的推行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
财产险公司车险成本管理与控制
随着国内家庭自用车占有率的增长及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车辆保险成为一种刚性的消费需求。2016年以来,B车险市场费用居高不下,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以高费率抢占市场份额,各保险公司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对行业自律有共同呼声,B保监局2016年拟通过加强对市场监管力度,在此情况下,B保险行业协会牵头召开多次行业会议,召集各财产保险公司商定车险监管办法,各主体于3月6日就保险行业车险自律(以下简称自律)意见达成一致并开始实行,但自律实行不到一周,因部分公司对自律内容不满而导致自律目前处于停滞状态。B保监局后期将按保监会相关要求,从车险综合成本率、车险综合费用率和保费增速等指标入手,加强监管力度。以上三个指标的同时运用,并融入各保险公司与市场平均指标的偏差指数,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管控力度,但对于保险公司车险业务的发展也不同程度的起到了限制作用。按B市保险市场的情况车险占全险种保费的77%以上,对于产险公司如此规模的销售占比,如果单纯的追求保费增长率而增加对市场投入,陷入盲目扩大局面,基于高投入的市场份额及承保利润的增长,必然是一种短视行为。只用从战略角度加强成本管控,对于优势产品有效的给予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及客户的感受满意度,是提高利润的实现能力同时市场份额不丢失的良好途径。
一、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及核心问题
影响车险成本的核心是赔付成本及费用管控。(一)赔付成本是车险重要的成本支出项,随着商改的进行,在车险保费不断缩水,而家庭车辆的普及、驾驶人员的职业、年龄、性别的变化,以及对于4S店维修零整比的价格扭曲,都是导致车险赔付成本不断攀高的因素。(二)销售费用作为车险整体成本的两大重要管控点之一,如果仍旧维持陈旧的普投资源配置理念和陈旧的销售管理理念,不能将市场细分,对资源进行差异化的配置,企业将失去市场核心竞争力,并且销售费用会逐步攀升。(三)管理费用管控,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均为总分结构,管理机构比较庞大,拥有众多的管理部室,管理成本高,服务效率低,人均服务保费水平有待提高。
二、产险公司车险成本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
(一)构建成本预算管理的体系形成执行流程考核体系根据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在年末制定下一年度的成本预算方案,在制定预算方案的过程中,应遵循“上下协调,分条线制定,统一汇总”的方针,根据可能达成的预算业务量编制弹性预算。在成本执行中要加强事中的监控,保证成本执行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重大偏差,对于预算的变动,要严格执行特殊预算审批程序的设立,强化各个环节审批的监督职能,对于特殊预算一定要在不突破年初总体预算的前提下,计算后审批,确保公司的车险利润实现。实行预算偏差分析,对于预算偏差的分析要区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进行分析。只有这种动态的偏差分析才能够给管理层提供更多的预算差异信息。形成预算考核体系,业绩评价应与薪酬挂钩,形成薪酬契约。业绩评价是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激励机制的实现必须依靠业绩评价和薪酬契约两个方面,在完善业绩评价的同时,也应高重视业务条线人员薪酬契约的合理性,这样才能够达到最终的激励效果。(二)加强理赔管理,与维修商达成修理价格的标准化运作,对于人伤案件要做到提前介入,加强与医院的合作力度,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支出,加大案件跟踪督导力度,严防跑冒滴漏通过以上措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还需做好理赔服务,提高客户感受。(三)加强业财联动,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改善业务品质,提升渠道盈利能力1.针对销售费用政策,应进一步加强费赔折联动,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并结合SWOT优劣势分析,明确分公司在市场中的目标定位,细分市场,找准目标客户,制定战略性的费用政策。对于品质优的业务,结合市场费用状况,在确保盈利的状况下,给予相应的费用政策;对于品质稍差的业务,应结合是保费规模及边际利润进行适当的市场投入,而非盲目跟从市场费用投入,对于业务品质差的业务,应制定零费用政策,并在考核中将保费进行折扣处理,降低保费规模占比。2.按渠道属性调整人员机构,腾挪资源空间,用于市场竞争适当调整渠道人员结构,对于渠道的发展一定要符合渠道发展的定义趋势,针对批发渠道,如、车商、交叉等,一定要做到人工成本低,将节约的人工成本投入到市场费用。3.加强无手续费渠道发展,增加业务规模占比,摊薄手续费率,降低所得税成本降低手续费率比例,手续费支出主要由渠道产生(含车商渠道),按所得税法规定,手续费率超出15%的部分将参与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企业所得税率为25%),分公司应加强无手续费渠道及险种的发展,如电销渠道和农险项目,提高其保费规模在分公司整体保费规模中的占比,用于摊薄手续费率。4.加强客户服务意识,关注客户增值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及客户品牌忠诚度,提高车险续保率。(四)提高管理条线集约化程度,有效降低管理成本,缩短管理链条,提升管理效率,提高人均服务保费金额。(五)强化成本管理制度的构建意识对于财产险公司车险成本管理一定要有一个制度化的构建,首先管理者一定要从公司整体战略的角度对车险成本管理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车险成本的管理有全局的规划,进一步提升到成本管理的战略层面,战略层面的成本管理,并非是见得口号化或者书面化的单一描述,而应该是要系统、整体的解决车险成本管理的众多问题。对于成本管理制度的构建,应该明确产品成本的出发点,强化业务人员的责任意识,用规范的产品管理机制为依托,加强产品成本管理管控,实现利润最大化。提升业务条线成本管理意识,形成成本管理考核的理念。从业务条线领导带头,加强对产品成本管理的意识,加大业务人员的成本培训管理,加强业务条线人员成本意识,公司形成统一的成本管控意识,形成成本管控办法,并且制定相应的激励和考核措施,一定要制度化,让相关人员形成成本管理的意识,由被动变为主动。
三、结束语
车险费率市场利弊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自2003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新的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费率改革是在市场呼声日益高涨,保险入世承诺,新的《保险法》修改的背景下实施的。旧的车险费率管理制度缺乏差异性,不能满足各层次消费者的保险需求;保险公司既不需要创新发展,也不需要考虑风险控制,保险业务增长也是粗放型的增长。改革后,车险费率由保险公司自主制定,有利于促进竞争,有利于车险产品和服务创新,有利于车险经营水平提高。通过几个月的市场运行,市场反映出一些有利的和不利的情况,值得大家分析和思考。
自2001年10月1日,中国保监会在广东省实行车险费率由保险公司自主制定,监管部门审查备案试点开始,就拉开了占中国财产险市场半壁江山的车辆保险市场化定位的序幕。2003年1月1日全国范围内实施新的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车辆保险条款和费率由各保险公司自主开发厘订。2003年4月1日,为全面彻底推动车险新的管理制度顺利实行,促进车险市场价格机制形成,中国保监会要求各产险公司报备的原统颁条款(包括使用统颁条款费率打折的产品)于4月1日起停用。至此,车险市场条款费率的使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运作。新的车险条款费率市场化变革,对车险市场乃至财产险市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任何一项改革都有其有利的和不利的两个方面,笔者就车险市场运行的实际状况,对其作进一步思考与分析。
一、车险费率市场化的有利因素
(一)市场化体现了人世承诺的监管要求
WTO的规则属于国际公法的范畴,主要用于规范各国政府的行为,按照人世保险承诺,保险监管部门应进一步放权,真正把“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职能剥离出来,交由市场机制去规范。车险改革正是基于上述的背景下,以及多年来大一统的统颁条款产品科学含量低,销售渠道以单纯的“两高一低”恶性竞争为手段所显现出市场混乱的局面限制了车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为使车险费率更加合理,体现费率公开的原则,更好地维护被保险人的利益,监管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此次车险条款费率改革实质上是把条款、费率的制定由政府行为转变为企业行为,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停止统颁条款;把条款费率的制定权交给各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负责制定条款费率,并报保监会审批;保险公司各分支机构经总公司授权,可对条款费率进行微调,报所在地保监办审批;经审批后的条款、费率须向社会公布后方可使用。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统一的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使不同的风险、不同地区的消费者支付同样的保险费,不仅缺乏科学性,而且限制了保险公司开发新险种的积极性。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对《保险法》的修订案,规定:“关系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险险种、依法实行强制保险的险种和新开发的人寿保险险种等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应当报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审批。”这样从法律上明确了监管部门对保险产品管理的职责范围,把产品的开发和研制权交给保险公司。鼓励其根据市场状况和社会公众对保险产品需求的反馈信息,研制新的、有市场针对性的产品,拓宽保险保障领域,逐步实现了与国际接轨的保险监管思路。
(二)促进了产品技术含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车险经营管理论文
一、强化车险承保工作中两个关锐点的管理
车险承保工作做为一个选择车险客户的环节或过程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要求有清晰的解释、严谨的投保单填写、快捷的出单、全面的承保回访服务。为此,必须通过关键点管理来强化车险承保工作,做到有效防范风险并提高收益。
牟险承保的第一关键点是展业人员。展业人员掌握的客户风险信息应最多,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要对客户的风险信息做到知无不言,在车险承保中要充分披露客户的风险信息,真正做到严防“病从口人”,从源头上‘.过滤”风险。但现实中业务拓展与风险控制往往有矛盾,展业人员为了完成目标任务,在承保过程中总是忽视风险而过分强调开发拓展业务。加强这一关键点管理,要从贵任追究和业绩考核角度来增强展业人员的责任心,改变以业务规模为主的考核,要将“利润”考核落到实处,使业务人员主动放弃那些高风险的亏损客户而努力去开发低风险的优质客户。
车险承保中的第二关键点是核保人员。核保人员可以有效地矫正业务人员由于业务压力及自身利益因素而隐瞒标的真实信息的情况。但核保人员在经营中同样面临选择:要坚决执行公司的车险条款和费率,否则就面临监管的风险,但同业可能有更具竟争力的条款和费率,而业务一线的考核指标主要是业务规模,业务发展与核保管控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同时又面临着来自市场中介的压力,中介人一般都提出要相当比例的手续费。管理好第二关键点,就要使核保人全面掌握公司车险条款费率,熟悉市场情况,了解客户需求。还要能做到在不违背总公司核保原则基础上对业务灵活处理。
二、精细化查勘,准神定损,提高理赌效率
理赔是车险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查勘定损又是理赔的关键点,精细化查勘非常重要。查勘精细化因神种原因受到影响,一是车辆所换配件价格的确定没有明确标准。由于承保车型多,配件进货渠道不同,配件价格相差较大;二是车辆维修人工费确定没有标准;三是现在全国出现了大量4s店,其配件价格及工时价格大多高于别的厂家,但客户却信任45店,这就增加了维修成本。正是因为存在这些明显的不确定影响因素,要做到准确定损,合理赔付,提高理赔效率,需要采取相应对策:
车险经营竞争成本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旧的统一的车险条款和费率被停止使用后,各家保险公司的机动车辆险将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它们之间的竞争将从原来单纯的浮于表层的服务之争、公关之争,迅速转向立体的深层次的综合性竞争。车险的经营理念的创新、营销机制的改造和发展战略的调整,对于转型中的保险公司而言,已是至关重要。
随着旧的统一的车险条款和费率被停止使用,各家保险公司的机动车辆保险将完全依赖自身的力量迎接挑战,它们之间在车险领域的竞争,将从原来单纯的浮于表层的服务之争、公关之争,迅速转向立体的深层次的综合性竞争。车险的经营理念的创新、营销机制的改造和发展战略的调整,对于转型中的保险公司而言,已经提升到了生死攸关的高度。
一、营销成本迅速增加,车险有成为利润漏洞的危险
(一)高额费用——车险营销必须承受之重
高额费用和各类返还,在保险营销中已经是一个非常“陈旧”的问题,保险公司之所以愿意支付高额费用,是因为高额费用确实给保险公司带来了巨额保费。大量新建公司进入市场后,各公司间为了争抢业务,价码越开越大,费用节节攀升,使这项开支逐步上升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在一些地方,保险公司付给专业公司的佣金已经达到30%—50%之高,在汽车经销利润空间较小的前提下,许多汽车经销商竟然把卖保险作为主要的利润来源,“卖车不赚钱,回头看保险”已经成为这些车商的共识。而保险公司的车险赔付率一般在40%以上,有时能达到60%甚至70%,且有继续攀高态势,在这种费用及返还水平下,经营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亏损。
(二)降费竞争——不得不钻的牛角尖
车险核保体系建设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近几年,虽然车险核保日益得到重视,但由于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都相对滞后,经营理念尚未转变等原因,导致核保水平仍不高,有待进一步加强。核保贯穿从受理投保到保单终止的车险业务流程的始终,是业务流程的核心,是经营管理的重点,必须在制度、技术、手段、管理、人员配置等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重新审视并全面构建车险核保体系。
近几年,随着保险人效益观念和风险控制意识的增强,车险核保日益受到重视,保险人在核保意识、制度建设、岗位设置、人员培训、流程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但总体而言,目前车险核保水平仍不高,其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有待进一步完善、加强。车险市场化改革对核保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核保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契机,保险人若要真正提高车险经营管理水平,必须重新审视并全面构建科学、系统、完善的车险核保体系。
一、车险核保的现状
(一)形式大于内容,效果不理想。一是在具体操作中存在应付心理。目前,核保通常被作为业务流程的一个必经环节,并在电脑程序上进行限制,未经核保或核保未通过则不能出单。其本意是让基层公司重视核保工作,增强其核保及风险控制意识。但实务中存在单纯执行操作规程,为了能出单而核保的心理,并未严格、认真进行风险的审核、评估,使核保这一流程本身大于核保的内容和效果。二是在内容上核保实际上只是复核。目前核保一般只是对保险单内容进行审核,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承保操作的复核,风险识别、评估、选择的成分很少。三是在方法上仅是对保单要素的书面审核,核保人员对标的状况和风险水平不能全面掌握,主要依据保单中基本的要素信息及个人的主观经验和感觉进行风险评估。四是流程上对核保工作设定不同权限,层层审批,带有公文流转色彩。作为管理者的有些上级审批人员对核保工作并不精通,甚至可能对业务都不熟悉,既影响了核保效果,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标准化程度低。一是核保标准粗放,不够具体、明确,具体核保操作依据不清晰。二是核保标准单一,针对性不强,未根据险种、险别、车种、客户群体以及新保、续保等不同情况和业务类型进行细化,无法满足市场化改革后车险差异化经营、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三是核保中的主观因素较大,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规范化程度低,不同的核保人员对同一业务也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
(三)专业性不强。一是部分公司未设立专门的核保岗位和人员,或虽已设立,但核保人员的专业素质、业务精通程度、专业化水平仍有待提高。二是实行领导审批,尚未形成专业人员系列。三是核保工作不独立,核保人员权力不充分,工作受到干预。核保结果有时并非由核保人员决定。四是核保权限划分不科学,简单按照标的价值或保险金额(责任限额)进行划分,即不同级别的核保人员只能审批一定保额(限额)以内的业务,而没有综合考虑客户群体、标的种类、业务类型等因素进行科学划分。五是核保方法与手段落后,未充分借助精算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提高核保水平。
车险费率协议持久性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车险费率协议是在车险费率改革及保险市场化进程中形成的,在寡头市场结构下,车险费率协议的持久性值得怀疑。由竞争模型可以看出,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巨大差额,可能引发各保险公司之间的“欺骗”。车险费率协议可能会扭曲财产保险价格信号、降低市场效率。
关键词:寡头市场费率协议竞争模型市场效率
尽管车险费率改革作为一项保险制度改革不同于车险价格改革,但它毕竟是围绕车险价格这一市场的核心要素展开的,而且必将带来车险价格的竞争.尽管车险费率管理体制改革不同于市场化,但此项改革毕竟有助于加速车险市场化进程的步伐。为了防止车险“价格大战”,尽量降低改革对车险市场乃至整个保险市场的“负面”影响,维护保险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各地财产保险公司纷纷组织起来,签订车险费率协议。然而,车险费率协议不可能持续下去,更不能给各保险公司提供一个公平竞争和合作的平台,把车险市场真正导入一个有序持续的发展道路。
车险费率协议的形成
我国保险业虽然具备了竞争性市场的基本特征,但总体上看仍然属于寡头市场,这是车险费率协议形成的市场背景。
首先,车险市场的竞争主体的寡头特征明显。尽管目前有几十家财产保险公司,2004年保险市场集中度有较大幅度下降,但人保、平安财产两家产险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仍在60%以上,加上太保财产,三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仍然在70%以上。因此,中国保险市场属于典型的寡头市场。
车险费率市场化分析论文
摘要:我国机动车辆保险的条款与费率在2003年月1月1日以前,一直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各保险企业严格执行,这种严格管制的做法带来许多弊端。实际上,车险费率市场化可以改变严格管制带来的种种不足之处,可以促进保险产品的多元化发展而且有助于保险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但是,通过对保险市场运行状况的考察,可以看出车险费率市场化不能做到一步到位。因此,目前我国保险市场尚不成熟,尚不具备费率市场化的全部条件。
关键词:车险费率;偿付能力;费率市场化
机动车辆保险一直以来都是保险市场的龙头险种,占有很大的比重,根据2006年中国保险市场年报显示,机动车辆保险占2006年财产险业务的70.1%。机动车辆保险的一举一动都对保险市场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机动车辆保险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机动车辆保险的改革也直接影响保险市场的运行,并关系到其它险种的改革。费率市场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市场化不能一蹴而就,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改革的成功,任何急功进利的做法都是不理性的。车险费率改革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保险业界的热点问题,笔者就车险费率市场化的进程、市场化的意义、市场化的条件等问题略谈拙见,并提出有关市场化的几点想法。
一、机动车辆保险费率市场化回顾
1988年平安保险公司成立以前,车险的条款费率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自己制定。2001年10月1日,保监会以广东省为试点拉开了车险费率市场化的序幕。在局部的试点过程中,费率市场化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2003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新的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车险条款和费率由各保险公司自主开发和厘定,原统颁条款(包括使用统颁条款费率打折的产品)即日起废止。但在全面市场化的推行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