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教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2 18:21: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城乡教育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城乡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历史简述及研究背景
艺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学前教育机构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从蔡元培的“五育并举”向前看,早在清朝,清政府颁布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就有有关艺术教育的内容。“在就儿童最易通晓之事情,最所喜好之事物,渐次启发涵养之,与初等小学之授以学科者迥然有别”,当时规定的教学方式包括“游戏、歌谣、谈话和手技”(《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第二节)。并对“游戏、歌谣、谈话和手技”做了明确的要求。其中的“歌谣”即今天的音乐教育,“谈话”即现今的文学教育,而“手技”则是现在的美术教育。虽然蔡元培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大力提倡美育,但在当时并没有付诸实际行动。继蔡元培之后,无论是政府还是教育工作者都开始重视艺术教育。教育家陈鹤琴开创了现代学前音乐教育的开端,他还编创了《儿童韵律曲及歌曲集》,供学前教育者使用。陈鹤琴认为“音乐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抒发情感的活动,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在学前教育有很重要的地位。1997年5月,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关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学校艺术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而非专业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发展的‘四有’新人,而非艺术专业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学校艺术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为基础,以全面培养学生素质为任务。”2002年7月,教育部又颁发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再次重申艺术教育的地位:“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境建设。”同时还提出了我国艺术教育的目标:“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前教育领域,2012年9月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学前教育中的艺术教育又进一步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由此可以看出,艺术教育古往今来都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解答这些疑问,我们课题组于2013年10月10日至2013年11月31日,在咸阳、宝鸡、渭南、商洛共4个地区选取20所城乡幼儿园及小学(学前班),向教师和家长们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收回459份。删除无效问卷7份,有效调查问卷共计452份,有效问卷率90.4%;正式访谈对象120人。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以及对访谈结果的分析,心中的疑问有所解答。
二、现象与分析
(一)城乡学前儿童家长都认识到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但让孩子真正接受艺术教育的比例不同。调查结果显示:城市有90%以上的家长认为孩子应该从小培养艺术素养;在农村只有40%的家长认识到了培养孩子艺术素养的重要性。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农村的家长大部分不在家乡,孩子都由祖辈带着。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的孩子大部分上学放学都是由爷爷奶奶接送。当我们将问卷发放到他们手中,有的老人看不清甚至不会写字。这样的隔代家庭,祖辈只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不学坏就好,在应付生活的同时根本没有精力去照顾到孩子的教育需要。即使部分家庭思想比较进步,知道要抓好孩子的教育,但是经济状况和老人的精力都不允许。每月家庭的生活费和学费都由父母寄钱回来支付。在勉强照顾了全家人生活的情况下,也就没有经济能力去给孩子进行艺术教育了。
(二)城乡学前儿童接受艺术教育培训的人数比例不同。城市有一半以上(50.32%)的适龄幼儿进行过艺术教育,在农村这个比例只有26.32%。并且城市儿童参加艺术教育的种类比农村多,场所选择余地大。而农村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场所主要在幼儿园。农村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机会大大少于城市儿童。调查问卷第十题的结果显示,即使家长愿意让孩子在课外接受一些艺术教育的课程,也没有合适的机会。农村有些孩子的艺术熏陶就是在家看看电视,或者节日的时候,镇上进行的文艺汇演和过年的时候周围的庙会。这样的艺术教育质量怎么样先撇开不谈,单就艺术形式来讲,十分的单一,内容以娱乐为主,不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且容易导致儿童近视。
(三)城乡家长对于孩子艺术教育的质量满意度普遍不高,均为50%左右。经过走访部分家长发现,满意度不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市场上培训机构鱼龙混杂,部分机构鱼目混珠,老师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老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而专业素养较高的老师不熟悉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或不愿意接受学龄前儿童,这也是儿童无法接受艺术教育的原因之一。其次,家长对幼儿艺术教育认识不够,不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导致对结果满意度不够。
西部城乡学前教育论文
一、重庆市学前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增加了对西部教育的经费投入,为全面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2007年,重庆市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又成为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使得重庆相对落后的学前教育面貌有了较大改变。但是作为西部典型的农业大市,重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均衡,尤其是学前教育存在着较大城乡差距。笔者对重庆市2008年以来的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调研,综述如下:
(一)办园条件不均衡
重庆市城区幼儿园与乡镇幼儿园、乡镇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差距明显。主城每个区都有市级示范园,以一、二级幼儿园为主,园舍漂亮,配套设施完善,有专门的室内室外活动场地,每个班至少配备两名教师一名保育员。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主要存在乡镇中心模式、城乡一体化模式、农村小学附设模式、农村家庭作坊模式、慈善模式等。[3]据调研,重庆市农村地区主要以乡镇、村级政府和村民自办以及农村小学举办的幼儿园为主,乡镇幼儿园以三、四级为主,村级幼儿园大多未达到等级水平,作坊式幼儿园居多,一些教室由几平米的房舍改造而成,一名教师包干一个班甚至全园;办园条件简陋,缺乏良好的通风条件和幼儿活动必要的空间,配套设施不全且已老化。
(二)经费投入不均衡
由于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学前教育是以家庭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其中政府投入以区县一级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投资规模偏小。重庆市有独立建制幼儿园4105所,其中公办幼儿园994所,民办幼儿园3111所,公办园仅占24%左右,且80%集中在主城区。公办园由政府投入硬件建设,同时向家庭收取一定赞助费,办园经费得到有效保证。城区的民办园大部分达到一、二级办学水平,实行“成本核算,收费备案”制度,生均月收费1000元左右,幼儿园的有序发展基本得以保障。由于重庆各区县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差异明显,以财力较好的江北区为例,自2012年9月起区政府加大对辖区幼儿园办园的各项补助,其中饮用奶工程补助一项按照每两人每天1.5元的标准进行补助。而一些贫困区县、乡镇政府财力有限,对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经费投入较少。[4]农村幼儿教育经费不足,尚未建立长效的投入机制,60%的区县农村幼教建设投入长期处于真空状态,绝大多数农村幼儿园只能靠收费维持运转。以2010年为例,城区幼儿园生均获教育财政总投入2718元,而农村幼儿园获得的生均总投入仅1233元。农村地区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城区,农村地区民办园、私立园一般收费较低,仅能维持幼儿园基本运转,有的可以说是步履维艰。所以在经费匮乏的情况下,农村地区幼儿园普遍发展迟缓,部分幼儿园仅仅起到“看管”作用。
城乡一体化下的小学教育论文
一、惠民县小学教育城乡差距分析
(一)师资力量城乡差距巨大
农村小学生师比为平均为13.6,县镇小学生师比为14.9。农村学校因学生不足、班额小,师资数量相对县镇而言较为缺乏,特别是部分学科教师,如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配备不全。从教师职称和学历结构反映的师资水平,县镇学校远远高于农村。据调查,惠民县第一实验小学教师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人,本科及以上143人,专科及以上46人;高级职称及以上29人,中级职称及以上72人,中级职称以下91人。惠民县辛店镇中心小学教师中本科学历11人,大专学历16人,中专学历7人。可见,县镇小学师资水平的人员配备、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均远远好于农村小学。
(二)教学条件城乡差距明显
惠民县教学资源配置农村小学均落后于县镇小学,小学教育整体投资水平较低,城乡差距显著。县镇和农村学校生均图书蔵量分别为14.0册和8.3册,农村学生生均图书为城镇学生的58.8%;县镇和农村学校生均固定资产总值分别为3751元和1774元,农村学生生均固定资产总值为城镇学生的47.3%。体育用场面积、理科实验室仪器,县镇所有学校全部达标,达标率100%;农村小学达标率分别为47.5%和86.9%。
(三)教育投入乡镇差距较大
教育行业妇女工作者先进事迹
一、突出服务职能,努力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家庭教育工作,是面向家庭、服务家长、提高家教水平的需要;对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形成和谐、文明的人际关系,建立学习型的家庭起着积极的作用;为培养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夯实了基础。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全面推进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工作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
她由教师改行做妇女主任,85年在街道任妇女主任,由91年正式调入敦化市妇联,在妇联工作已有23个年头了,先后做过市妇联组宣部、城乡部、妇儿工委、维权儿童部工作,从事家庭教育已经8个年头了,身为一名妇联干部,普通的党员,她非常重视该项工作,她把一生都奉献给妇联事业,始终坚持家庭教育工作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于稳定大局,以创新精神搞好家庭教育工作,与北京网校101成立了家长学校,帮助广大家长增强自身素质,掌握育子方法,提高敦化市家庭教育水平。
为贯彻国家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她带领妇联系统以教育工作为阵地,丰富了家庭文明建设,拓宽了家庭教育领域。她为领导出谋划策,只要工作给她,领导十分放心,保证做好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市妇联经常与关工委、教育局联合开展“亲子教育活动、家庭教育培训班”等活动,组织全市广大妇女,学生家长受教育率达90%以上,举办各类培训班40余期,参与率达到90%以上。
八年来,她时刻关注着敦化市的家庭教育情况,一是制定方案、学习计划,定期走访检查,每年开展评选活动,推举出省级“优秀家长”3名,市级“优秀家长”18名;二是开展家庭教育理论研讨,推举出家庭教育论文省级2篇,州级1篇;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家庭教育论文评选活动,她在评选当中被州评为“优秀论文奖”,这项工作现已形成了规范。并针对“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做了问卷调查狠抓典型,带动全市文化建设,在全市四个街道16个乡镇抽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10份,分析报告4份,论文获奖1个。在工作中她是强者,个人家庭生活中她是一名言传身教的好家长,大女儿已毕业于辽宁法律学校。“言传身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的永恒命题,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实际上都是在以身示范,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不仅要带头学习,成为孩子的表率,还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相互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
二、因地制宜,创造性的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教育行业妇女工作者事迹材料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突出服务职能,努力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因地制宜,创造性的开展家庭教育工作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工作,是面向家庭、服务家长、提高家教水平的需要;对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形成和谐、文明的人际关系,建立学习型的家庭起着积极的作用;为培养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夯实了基础、她始终把德育工作作为家长学校的首要任务来抓,走学校、社会和家庭育人一体化之路、由于她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的执著和火一般的热情,坚定不移的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在妇女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虽然付出了艰辛,但也得到了回报,曾多次受到市、州的奖励,敦化市优秀公务员;优秀妇女干部;扶贫工作先进个人;被市委组织部2次评为“创先争优”优秀党员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女,汉族,52岁,中共党员,副主任科员,现任市妇联维权儿童部部长。她热爱妇女工作,积极维护妇女的整体形象和利益,全面履行妇联职能,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求真务实,多年来的工作都非常出色,成效非常显著。是妇联系统的老大姐,是妇联干部的模范带头人,全面履行妇联职能,全心全意为妇女儿童服务,为敦化家庭教育工作贡献出了自己微薄的力量。
一、突出服务职能,努力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家庭教育工作,是面向家庭、服务家长、提高家教水平的需要;对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形成和谐、文明的人际关系,建立学习型的家庭起着积极的作用;为培养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夯实了基础。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全面推进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工作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
她由教师改行做妇女主任,85年在街道任妇女主任,由91年正式调入敦化市妇联,在妇联工作已有23个年头了,先后做过市妇联组宣部、城乡部、妇儿工委、维权儿童部工作,从事家庭教育已经8个年头了,身为一名妇联干部,普通的党员,她非常重视该项工作,她把一生都奉献给妇联事业,始终坚持家庭教育工作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于稳定大局,以创新精神搞好家庭教育工作,与北京网校101成立了家长学校,帮助广大家长增强自身素质,掌握育子方法,提高敦化市家庭教育水平。
为贯彻国家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她带领妇联系统以教育工作为阵地,丰富了家庭文明建设,拓宽了家庭教育领域。她为领导出谋划策,只要工作给她,领导十分放心,保证做好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市妇联经常与关工委、教育局联合开展“亲子教育活动、家庭教育培训班”等活动,组织全市广大妇女,学生家长受教育率达90%以上,举办各类培训班40余期,参与率达到90%以上。
我国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始建于1986年,实践证明,此制度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工作出现评定标准不够科学、评定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本文就乡村中小学教师评定中凸显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乡村教师;职称评定;问题分析;解决措施
我国乡村中小学教师在相对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仍坚守在基础教育的第一线上,理应得到社会尊重和公平待遇,尤其在职称评定方面更应得到与城镇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一样公平公正的评审标准。为弄清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产生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笔者深入到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某乡村中学和小学进行了细致调查研究。
1我国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概述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是通过对教师思想道德素养、教学工作能力等的一系列综合评价来确定教师职称等级的一种制度。教师的职称不仅关系到教师工资的高低,更是职业价值的标尺,对相对落后的乡村地区更是如此,既有精神层面的慰藉,也是物质生活的依托。我国于2009年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2011年起试点范围扩大。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鼓励高学历高素质人才进入中小学教育领域,2013年,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表示,计划在2014年全面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正式施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等级设置上,中小学教师在职称等级上将分为正高级、高级、一级、二级、三级五个等级,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此外还辅以相对应的评价标准和方法。”[1]
2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育局幼儿教育打算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区教育局2012年工作要点,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加强幼儿园管理为抓手,规范办园行为,全面提高保教质量,使我区幼教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幼儿园管理,大力推进“机关效能年”活动。以抓幼儿园日常管理为切入点,积极做好“四个规范”。一是规范幼儿园的管理。进一步完善幼儿园的管理机制,坚持分类动态管理,实行年检制度。二是规范幼儿园的收费。加强幼儿园的收费检查,建立收费公示制度和公开电话举报制度。三是规范幼儿园的办学行为。坚持办园条件,严格审批程序。加强教学管理,强化游戏教学,严查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及幼儿园小学化行为。规范招生行为,严禁用不正当行为进行竞争,加大对非法办园打击的力度。四是规范幼儿园的安全管理。进一步健全各项安全机制,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开展安全专项督查。同时,切实做好“二个落实”。一是督促民办幼儿园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和上级政府的要求,确保教职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工作落实到位。二是认真做好“城镇居民医保”和“学平险”的宣传动员工作,确保幼儿“双投双保”工作落实到位。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建设年”活动。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在全区幼儿教师中广泛开展“做人民满意教师,当立德树人标兵”主题活动,努力倡导讲师德、讲大局、重品行、作表率的良好风尚,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各园要继续推行师德承诺制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积极探索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组织开展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活动。上半年举办一次幼儿园“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演讲比赛”活动。
3、加强幼儿园教学管理,认真开展“质量提升年”活动。各园要以全面落实幼儿园教育常规管理为抓手,积极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努力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要加大教师专业培训的力度,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大力推进园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师范教育思想对农村教育的重要性
从20世纪末起,我国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阶段,相应地,对担负培养大学新生任务的高中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长期以来的城乡差距使农村教育成为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农村教育硕士学位的设立是近年来我国发展师范教育的新举措之一,有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农村教育的发展。但在培养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不仅长期从事乡村教育实践工作,而且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师范教育思想。针对农村教育硕士计划自身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可以主要从三方面借鉴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
一、农村教育硕士的发展与问题
农村教育硕士计划即通过推荐免试入学和免费攻读学位等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的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到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的学校任教。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实施“农村高中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采取“1+1+3”的教育方式。2006年,教育部又出台了“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进一步完善了农村教育硕士培养的相关政策,主要包括:扩大了实施地区,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扩展到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村学校;新增了培养单位,增加了4所师范大学开展专项推荐免试工作;调整了培养方式,由“1+1+3”变为“3+1+1”的模式[1]。具体培养方式为:前三年,取得农村教育硕士入学资格的学生(以下简称为农村师资教育硕士生),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到签约农村学校任教;第四年,农村师资教育硕士生到培养学校注册研究生学籍,脱产学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第五年,农村师资教育硕士生回到任教学校,边工作、边学习,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等方式继续课程学习,并撰写学位论文。通过论文答辩后,由高校授予教育硕士学位并颁发硕士研究生学历证书。目前全国试点省份均有一至两所大学承担了农村教育硕士的培养任务[2]。农村教育硕士学位的设立顺应了我国教育发展趋势,有助于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差距以及农村教育的复杂性,使现实中农村教育硕士的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培养出真正满足中国农村实际需要的教师。农村教育硕士是教育硕士的分支之一。教育硕士最先产生于美国,是美国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专业学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对专业型人才需求的增加,教育硕士被引进中国,并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村教育硕士实施时间还比较短,因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还直接脱胎于教育硕士,缺乏与中国农村实际的有机联系。二是如何使这些培养出来的优秀教师能真正为农村服务。农村教育硕士从教的地方都是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地区,缺少发展的机会和资源,这与教育硕士接受高等教育的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何使农村教育硕士在服务期满后仍有志于从事农村教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0世纪初,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乡村师范教育思想,其中的真知灼见对今天的农村教育仍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二、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乡村教育改革。他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是民族解放、大众解放、人类解放的武器。同时他又指出教育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而培养教师的关键则在于师范教育和师范学校。他强调“有生活力的国民,是要靠有生活力的教师培养的;有生活力的教师,又是靠有生活力的师范学校训练的”[3]。针对中国的现实状况,他明确提出师范教育要面向广大农村,为农民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村培养师资[4]。他不仅在思想上重视师范教育,而且身体力行实践着他的师范教育思想。1927至1930年间他开办了晓庄师范学校,致力于乡村教师的培养和乡村教育的改造。在实践中,他结合教育发展规律以及我国乡村的实际情况,形成了独具特色又极富指导意义的乡村师范教育思想。早在20世纪初陶行知就认识到中国教育必须联系中国国情的问题。他指出中国教育界不是乞灵古人,就是仿效外国,缺乏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5]。中国乡村教育包括乡村师范教育的问题在于脱离农村实际,以城市为导向,他认为我们的师范教育必须是从自己的亲切经验里长上来的[3]。除了重视教育联系实际之外,陶行知还非常强调对教师进行终身教育,他认为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人不应以从学校毕业作为教育的结束。只有教师自身得到充实,才能真正有益于学生。此外,陶行知也十分重视师德建设,他不仅以身作则,“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而且鼓励青年教师要有“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开拓精神,要投身于最需要教师的贫困地区。总之,在有关乡村教师培养的论述中,他强调教育联系农村实际、突出中心学校的地位,主张教师教育的终身性并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这对我国当前开展农村教育硕士计划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如何培养出真正满足中国农村实际需要的教师以及如何使这些教师能真正为农村服务这两个问题有巨大的启发意义。
三、启示
妇联系统工作会议上工作报告(县)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开会,总结上半年工作,研究部署下半年任务。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上半年,我县各级妇联组织按照县妇联第十二届二次执委会议的部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抓好妇女转移就业,推进城乡妇女统筹协调发展
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年”的要求,县妇联在年初确定“城市农村统筹、内输外转结合、就业创业并举、培训服务齐抓”的工作思路,以“女性创业真情服务”为主题,大力抓好城乡妇女教育培训和创业就业工作,在推进妇女科技致富、创业就业,城乡妇女巾帼建功等方面较好地发挥了妇联组织的作用。
儿童成长环境思考
党的***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道德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强调要动员社会各族人民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这是新形势下儿童培养和教育工作的行动纲领,也是指导妇联开展儿童工作的根本指针。马鞍山市妇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紧紧围绕儿童发展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凝聚社会多界力量,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努力营造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五年来,马鞍山市先后荣获全国、省实施儿童妇女纲要先进集体、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实施春蕾计划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一、广泛宣传,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动家庭教育的重任
我们把面向家长、面向社会宣传作为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传播科学育儿理念的重要途径。宣传形式上采取“四个”结合。
一是平时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每年初我市对县区妇联和妇儿办下达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时就明确要求,县、区、乡镇每季度,行政村、社区每两个月各出一期黑板报或宣传栏;县、区全年在新闻媒体发表的宣传稿件不少于5篇。同时以“三八”节、“六一”节和世界环境日、人口日及法制宣传日为契机,请市领导发表电视讲话和在报纸上发表纪念文章,开展专题宣传咨询等活动。通过经常性宣传的量化要求和强化节日宣传攻势,宣传工作不断深入,宣传效果不断强化。
二是媒体报导与板报宣传相结合。运用墙报、黑板报、宣传栏、“中国家庭教育网站”、“裴老师信箱”等宣传阵地,利用《马鞍山日报》、马鞍山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借助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周和“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月活动载体,采取上街咨询、进社区宣传服务等形式,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科学知识覆盖面。每年“六一”期间,街道、社区、学校出墙报、宣传栏370余期,张贴标语、挂横幅430余条,在新闻媒体刊登、播放宣传稿件、图片160余篇。
三是论文研讨和项目宣传相结合。先后开展了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的家庭教育征文和家庭教育论文评选活动,共收到征文152篇、论文114篇;县、区也分别开展了家教论文征集、研讨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连续两年分别在当涂县和花山区认真实施了“母亲安全,儿童健康”宣传行动项目,使广大妇女掌握了健康知识,增强了防止疾病意识,促进科学、文明、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在农村、城镇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