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口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02:51: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城市人口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城市人口管理

城市人口管理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人口问题是北京市需要着力解决的一大难题。未来一个时期,北京市的人口仍将处于一个较大规模增长的态势,在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大环境下,严加控制不是解决北京市人口问题的有效办法,应该随经济社会发展用市场经济的手段逐步化解人口难题。

〔关键词〕北京市;人口;户籍

一近年来北京市人口变动的趋势。

从1999年到2007年,北京市的经济发展速度连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与此同时,北京市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也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北京市近年来人口变动表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1.人口保持增长态势。

从过去的几年看,北京市2007年常住人口为1633万人,相比1998年的1245.6万人,9年间北京市每年新增常住人口43万人,人口增长仍然呈现较高的增长水平。

查看全文

城市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实施意见

为认真落实我局承担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切实抓好此项工作,进一步推动全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现结合我局的实际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对计生管理工作的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我局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下属单位一把手及有关人员任组员的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措施,全面深入地抓好我局承担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

二、强化基层单位的计生管理责任

根据各下属单位及机关各科室承担的具体工作职责,分别与修建公司、开发公司、建房合作社、房产交易所、房屋管理所签订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责任,严格要求,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专人具体抓责任制,建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管理机制。

三、认真履行计生管理工作职责

查看全文

对“以社区为主”的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新机制的探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大量的社会性服务职能转交给了社区。机构精简和企业深化改革等,使大量的失业、下岗人员走向社会(社区)。加上住房制度、户籍制度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社区里汇聚了大量的流动人口,人户分离的现象普遍存在,计划生育的“条条管理”和“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内非常住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管理和服务不到位的现象,给人口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深入开展带来了困难。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以社区为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和服务新机制已势在必行。

在此共识下,建邺区计生局及时进行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改革创新,按照国家计生委对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管理新机制的要求,与时俱进,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新机制,经共同努力,确定了试点工作的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逐步探索出一套具有试点社区特色的“行政指导、形成制度,社区为主、整合联动,信息互通、协同管理,综合服务、满足需求”的工作机制。

一、试点工作的基本情况。

2004年2月,我们开始着手筹措试点方案,积极探索依托社区的街道、社区、单位“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新机制的发展途径。经认真调查摸底,最终选定具有代表性的滨湖街道玉兰里社区作为试点单位。该社区商业网点较为集中,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社区内建有48幢居民住宅楼,48间平房,有住户1989户,居民8688人,户籍人口6906人,寄住1303人,流动人口387人。驻区单位有125家。由于试点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为使试点工作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进而保证取得良好成效,我们找准开展工作的切入点,紧紧围绕服务群众,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注重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作用,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计生局、试点街道、社区和区工商局、劳动局、税务局、卫生局、市容局等区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至此,一套“以社区为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之有效的,以城市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为主,单位法定代表人责任制为依托,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户籍管理与现居住地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的试点工作在建邺区滨湖街道玉兰里社区正式启动。

二、试点工作的具体做法。

查看全文

城市人口与计生工作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建立适应社区建设要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及社区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城市(包括小城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多年来,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国较早地实现了低生育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日趋多元化,许多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人户分离现象不断增多,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大量增加,现有的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解放思想,干事创业,认真解决影响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开辟新的途径。

二、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的“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计划生育管理体制,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切实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不断改善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推动全省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城市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任务目标。全面建立计划生育属地管理和流动人口以现居住地为主的管理体制;依法落实各类企事业组织和各类经济园区、城市居民住宅小区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计划生育责任制,健全完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制度,强化对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的综合治理;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到社区,深化计划生育居民自治,提高居民自治水平;充分利用城市公共资源,建立健全满足育龄群众需求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社区服务体系。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之内,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6‰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7之内,晚婚晚育率保持在90%以上,尽快实现育龄妇女享有基本生殖保健服务的目标,使全省人均占有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的位次逐步前移。

查看全文

区街道办人口计生工作管理方案

各社区、各驻街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加快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改革步伐,建立适应当前城市发展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新机制,根据我街道工作实际,现就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根据市区两级《关于加强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积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新型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实现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全覆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以路街道和谐家庭指导中心为主阵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为街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机制

强化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两个基础,加强社区阵地建设,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根据“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原则,把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促进城市社区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查看全文

应对4亿农民进城的四条思路

人口问题关系到中国城市群21世纪发展的战略问题,城市化问题的关键是人口问题。

有专家认为,我国城市化率在2003年约40%,城市人口5.2亿,农村人口7.6亿。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1990年城市化率是18.9%,经过15年中国城市化率增长了21%。

按此进度到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60%。60%的城市化率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其中城市人口就有9亿左右,更值得注意的是,要在目前城市人口5.2亿的基础上增加4亿。一句话,要有4亿农民进入城市。

中国的城市能否容纳新增的4亿农民,我们可以算一笔账,也就是说要再造30-40个广州市或20个上海市或80个南京市。讲得形象化一点,要再造300-400个100万人口的城市,目前我国的城市情况是10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37个。中国城市群面临着一个重大问题,一方面是城市人口过剩,另一方面是城市短缺。

城市群既要承担城市人口的过剩问题,又要承担城市短缺的扩容问题。对此,城市群要解决的第一步就是解决城市外来人口综合管理的基础政策问题。随着城市化和城市群的不断发展,外来人口的流动量越来越大。以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为例,据统计外来人口居住在上海半年以上的多达300万左右。外来人口对城市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给城市的社会稳定、治安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要加强外来人口的综合管理,这是城市群发展中各级政府一定要做好的一道必答题。为此,可以提出以下四条思路。

一是健全人口综合管理体系。首先从外来人口的居住地管理开始,将房屋出租管理的经营管理纳入外来人口综合管理体系。以房屋租赁税收代征、协管为切入点,以房管人,将外来人员居住点全部锁定在管理范畴。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查看全文

人口群体管理研究论文

目前中国的城市在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人口管理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外来人口的管理问题和本地户籍人口的就业压力。在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城市与内陆一些主要大中城市中聚集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在一些城市中,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日益上升,个别城市外来人口比重已经超过有本地户籍的人口。面对着大量的外来人口,地方政府在不同程度上作了许多人口管理改革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外来人口带来的社会问题,但是与解决问题依然有相当距离。与此同时,认为外来人口挤占本地人的工作机会的观点也在地方政府和相当部分民众中有一定市场,因此出台了一些限制外来人口就业的政策。学术界对于外来人口管理也有不少研究,提出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然而真正能够具体操作的意见并不多。中国是在80年代中期开始发生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到目前已经十几年了,为什么在这么长的时间内还不能寻找出有效的外来人口管理体制?其最主要原因是缺乏从中国的社会内部结构的关系去研究问题。

笔者曾指出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结构的缺陷(李若建,1991。1996),同样笔者认为社会结构的缺陷是影响建立合理有效的城市人口管理体制的关键。在这里笔者并非要提出什么解决人口管理的模式,而是从社会结构出发,探讨有哪些因素影响了人口管理体制的建全。

l、利益群体的利益差别与利益协调

利益群体(interestgroup,又称利益集团)是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都关心的一个问题,由于学科的研究对象差异,因此对利益群体的界定存在一定差别。在西方社会中利益群体经常被看作是致力于影响国家政策方向的组织,最典型的利益群体是院外活动集团和工会。M.奥尔森是利益群体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对利益群体作了分类,指出过分强大的利益群体对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M.奥尔森,1993、1995)。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利益群体在规模上和活动能力上与西方都有很大的差别。在本文中,利益群体指的是在某些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并且有类似人口特征的群体。在外来人口管理问题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利益群体:

外来人口群体。一般说来,外来人口群体在他们工作的城市里可以得到比家乡高的收入,但是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被排斥在城市的生活主流之外。在许多情况下,外来人口群集而居,甚至出现北京的“浙江村”这种独特的景观(王春光,1995)。无论他们在城市生活多久,只要没有得到城市户口,他们很难为自己的权益辩护。M·奥尔森把这类群体称为“忍气吞声的集团”,这样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外来人口在城市中的地位。外来人口在为城市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损害了一些城市人口的利益。不过在外来人口当中,还可以根据他们的经济收人和职业划分出不同层次。

查看全文

人口管理 利益群体 制度

目前中国的城市在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人口管理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外来人口的管理问题和本地户籍人口的就业压力。在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城市与内陆一些主要大中城市中聚集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在一些城市中,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日益上升,个别城市外来人口比重已经超过有本地户籍的人口。面对着大量的外来人口,地方政府在不同程度上作了许多人口管理改革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外来人口带来的社会问题,但是与解决问题依然有相当距离。与此同时,认为外来人口挤占本地人的工作机会的观点也在地方政府和相当部分民众中有一定市场,因此出台了一些限制外来人口就业的政策。学术界对于外来人口管理也有不少研究,提出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然而真正能够具体操作的意见并不多。中国是在80年代中期开始发生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到目前已经十几年了,为什么在这么长的时间内还不能寻找出有效的外来人口管理体制?其最主要原因是缺乏从中国的社会内部结构的关系去研究问题。

笔者曾指出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结构的缺陷(李若建,1991。1996),同样笔者认为社会结构的缺陷是影响建立合理有效的城市人口管理体制的关键。在这里笔者并非要提出什么解决人口管理的模式,而是从社会结构出发,探讨有哪些因素影响了人口管理体制的建全。

l、利益群体的利益差别与利益协调

利益群体(interestgroup,又称利益集团)是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都关心的一个问题,由于学科的研究对象差异,因此对利益群体的界定存在一定差别。在西方社会中利益群体经常被看作是致力于影响国家政策方向的组织,最典型的利益群体是院外活动集团和工会。M.奥尔森是利益群体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对利益群体作了分类,指出过分强大的利益群体对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M.奥尔森,1993、1995)。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利益群体在规模上和活动能力上与西方都有很大的差别。在本文中,利益群体指的是在某些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并且有类似人口特征的群体。在外来人口管理问题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利益群体:

外来人口群体。一般说来,外来人口群体在他们工作的城市里可以得到比家乡高的收入,但是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被排斥在城市的生活主流之外。在许多情况下,外来人口群集而居,甚至出现北京的“浙江村”这种独特的景观(王春光,1995)。无论他们在城市生活多久,只要没有得到城市户口,他们很难为自己的权益辩护。M·奥尔森把这类群体称为“忍气吞声的集团”,这样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外来人口在城市中的地位。外来人口在为城市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损害了一些城市人口的利益。不过在外来人口当中,还可以根据他们的经济收人和职业划分出不同层次。

查看全文

城市规模经济学分析

摘要:该文分析了北京城市规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其中蕴含的经济学涵义,提出城市规模扩张产生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相等是城市发展的平衡点。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城市规模调控的对策和建议,重点强调不应人为限制城市规模的发展,应充分发挥市场价格机制在北京城市规模调控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这样的分析,作者希望对提高北京人口规模调控的科学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北京;城市规模;经济

截至2015年底,北京常住人口为2151.6万,接近澳大利亚人口的2400万。从表面上看,这给我们很大的错觉,许多人立刻指出北京人口太多了,已经超过了应有的极限,控制人口数量迫在眉睫。果真是这样吗?目前北京城市规模真的到了必须予以限制并大力疏解的程度了吗?城市规模的合理水平到底由什么来决定?面对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应如何看待北京城市规模的扩张和由此产生的问题?该文将就以上问题,结合经济学相关理论给出初步的看法和建议。

1城市规模的经济学涵义

1.1城市发展产生的规模效益

城市的发展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为了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从这一角度说,城市的不断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一个小的集市不可能准备齐全的商品满足人员的需要,那样成本太大,得不偿失;大城市就不一样,可以提供丰富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居住在那里的人员需求,物品周转速度快,效益高。大城市产品服务齐全,生活便利,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城市,大量的人员聚集又会产生更多的需求,反过来又会刺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最后的结果就是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另一方面,城市发展中很多行业都具有规模效益的特点,这促使城市不断地扩张。比如:电信业、自来水业、燃气行业、供热行业、公共交通行业。这些行业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具有规模效益,即在发展初期,投入的固定成本很大,如果此时进入服务的人员少,则成本很大,提供的服务质量就会很差,这就是人口少的小城市面临的情况。但是,一旦接受服务的人员增加,其服务质量将大大改善,直至达到服务便利,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是人口多的大城市遇到的情况。城市中的服务行业,都面临建设初期投入成本大,一旦建成,随着服务用户的增加,边际成本递减,行业的规模越大,平均成本越低,企业的效益越好,公共服务的质量也会提高,由此这些行业就形成了自然垄断,因此,城市规模也就越来越大,并不断地扩张。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聚集不仅使各种公共服务的质量得以提高,人们生活更加便利,而且有利于创新发展。科技和文化创新发展中心大部分都来源于人员极度密集的大城市群,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优势大都体现在国内几个中心城市区域,比如: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英国的伦敦等世界城市。这些特大城市的发展,细化了城市的社会分工,满足了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的需求,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体现出很强烈的规模效益的特点。

查看全文

城市水利发展管理论文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20世纪末,在我国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中,由“水灾害加剧、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恶化”所构成的水的危机已露端倪,并呈加重趋势。21世纪中,水的危机必将成为困扰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无论水多、水少、水脏,在水的高风险中谋求城乡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管理者和决策者不可回避的大问题。

一、我国城市化进程及其若干特点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世界各国相比,具有独自的特点。

1.滞后性。

统计资料表明,1990年,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上等收入国家为71%,中等收入国家为60%,低收入国家为38%,而我国为26.4%。

2.反弹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