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战略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8 12:17: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城市发展战略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发展战略分析论文

一、转型时期中国的城市社会

(一)社会转型的具体内涵

“转型”本是一个生物学范畴,以后逐渐的被移植到社会发展过程中。借喻社会的变迁,即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往往蕴涵着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及人民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重大转变。一般而言,社会转型包括三方面含义:其一,社会体制在较短的时间内急剧转变;其二,社会结构的重大转变;其三,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转变。[5]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来看,社会转型则主要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等各个层面发生的急剧变化。在短短二十多年间,就单从经济体制的变革而言,我国分别经历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代表的三个阶段。与此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也逐步展开,整个中国社会不论是乡村还是城市,都经历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对于城市地域而言,这种变革集中表现为社会体制转轨、政治体制改革、社会阶层分化重构、社会发展阶段转变以及城乡文化变迁五个方面。

(二)社会转型的阶段性界定

本文认为社会转型是一个长期的阶段性过程。根据我国社会转型的内涵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转变过程,我国的社会转型大致可以划分为转型初期、中期及后期三个阶段,各阶段主要按以下几个指标测度进行界定。(1)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测度;(2)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的测度;(3)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测度;(4)从贫困社会向富裕社会转变的测度。其中,第一种界定指标是社会体制转变的主要测度,第二种是社会结构转变的主要测度,第三、四种是社会发展转型的主要测度。这四大测度不仅是中国社会转型阶段性划分指标测度,也是中国社会转型的效果评价测度。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中期阶段,在这一时期社会具有以下特点,(1)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正处于市场规范和调整阶段;(2)城市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发展战略急需调整充实;(3)我国正在从农村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产业结构正处于调整与升级阶段;(4)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由此可以看出,磨合与调整是社会转型中期的关键词。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再次审视我们的城市发展战略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查看全文

城市发展战略研讨意见

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之际,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行**市城市发展战略研讨会,共谋发展大计,意义重大而深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界朋友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是**北平原上一座美丽的充满活力的发展中城市,区位交通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悠久。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美丽传说就发端于此。董仲舒、东方朔、颜真卿、邢侗等历史名人诞生或生活在这里。明清时期运河漕运商贾云集、帆樯如林,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美誉。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太阳城、中国中央空调城、中国功能糖城三大城市品牌开始叫响。这片古老而秀美的土地焕发出新的光彩。

当前,全市上下正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按照“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工作指导转变,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民营推动、开放带动四大战略,突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抓好城市建设、深化改革开放、致力改善民生等项重点,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生机无限的新**。

城市发展战略事关当前和长远发展,已成为各地共同关注的焦点。我们深刻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纵深发展的今天,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辐射力的区域中心城市,是实现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选择。正是本着这样一种发展意识、机遇意识,我们把城市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围绕建设连接环渤海经济圈与省会济南城市群经济圈两大区域的桥头堡,打造**北、冀东南区域中心城市,不断增强在区域发展中的集聚辐射功能、综合服务功能、外向带动功能和文化引领功能,在集聚发展要素、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动力中把握竞争主动权。

本次研讨会,十分荣幸地邀请到各位国内外知名人士、专家学者莅临**现场指导,极大提升了这次会议的层次和水平,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希望大家不吝赐教,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们明确城市发展定位、理清思路、突出特色、加快发展。同时,真诚欢迎海内外企业家、投资商来**投资兴业,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创造更加宽松优良的环境。我相信,在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的共同努力下,这次城市发展战略研讨会一定能取得丰硕成果,**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查看全文

在城市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致辞

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之际,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行德州市城市发展战略研讨会,共谋发展大计,意义重大而深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德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界朋友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德州是鲁西北平原上一座美丽的充满活力的发展中城市,区位交通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悠久。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美丽传说就发端于此。董仲舒、东方朔、颜真卿、邢侗等历史名人诞生或生活在这里。明清时期运河漕运商贾云集、帆樯如林,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美誉。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德州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太阳城、中国中央空调城、中国功能糖城三大城市品牌开始叫响。这片古老而秀美的土地焕发出新的光彩。

当前,全市上下正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按照“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德州”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工作指导转变,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民营推动、开放带动四大战略,突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抓好城市建设、深化改革开放、致力改善民生等项重点,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生机无限的新德州。

城市发展战略事关当前和长远发展,已成为各地共同关注的焦点。我们深刻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纵深发展的今天,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辐射力的区域中心城市,是实现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选择。正是本着这样一种发展意识、机遇意识,我们把城市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围绕建设连接环渤海经济圈与省会济南城市群经济圈两大区域的桥头堡,打造鲁西北、冀东南区域中心城市,不断增强在区域发展中的集聚辐射功能、综合服务功能、外向带动功能和文化引领功能,在集聚发展要素、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动力中把握竞争主动权。

本次研讨会,十分荣幸地邀请到各位国内外知名人士、专家学者莅临德州现场指导,极大提升了这次会议的层次和水平,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希望大家不吝赐教,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们明确城市发展定位、理清思路、突出特色、加快发展。同时,真诚欢迎海内外企业家、投资商来德州投资兴业,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创造更加宽松优良的环境。我相信,在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的共同努力下,这次城市发展战略研讨会一定能取得丰硕成果,德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查看全文

资源型城市发展战略

一、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特点与问题

资源型城市是伴随着资源开发,矿区经济的发展而壮大起来的,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仅以黑龙江省为例,伴随着煤炭、森林、油田的开发而崛起的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伊春、大庆等6个煤城、林城、油城,其城市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城市体系的近1/3,占全省的1/4,在全省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但是,资源型城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城市产业结构偏重,城市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城市布局随资源开发就近建设而过于分散等特点。

(一)资源短缺条件下资源型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产出是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中最重要的特征,而且资源型城市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都占绝对优势。以黑龙江省为例,1990年6个资源型城市主要资源型产品占乡以上工业产值之比平均62.6%,其中最高为92.6%(七台河),最低为32.6%(伊春);加上资源加工型产品,平均占乡以上工业产值之比为75.9%,最高为96.5%(大庆),最低为为58.4%(鸡西)。从中可见自然资源在资源型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近年来,由于可采资源日益减少,资源开采难度越来越大,缺乏足够弹性的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日益显示出其不合理性,资源危机进一步引发了经济危困和生态危机(表1)。资源型城市“三危”现象的产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长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的产、供、销几乎完全在计划体制的控制下运行,资源产品的绝大部分被国家几十年一贯制地以指令性计划调拨的方式拿走,进入市场的自主权极小。资源无价、原料低价、制品高价的价格体系使资源型城市缺乏足够的再生产及产品结构更新换代能力,同时也迫使资源型城市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强度,所以一旦自资源开采进入后期,资源型城市必然出现“三危”现象。可见,资源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所走的是一条既“不持续”也“难发展”的粗放式的发展之路。

表1资源型城市发展问题分析问题/三危>总体表现具体表现油城煤城森林城资源危机资源存量状况恶化,石油资源剩余可采储量明显减少,森林蓄积量锐减,煤炭资源面临枯竭后续夫资源严重不足,老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采措施增油效果变差,稳产难度逐年增加煤炭资源枯竭或濒临枯竭可开采森林资源数量急剧下降,面临着严重的森林资源缺乏危机问题,森林质量也争剧下降,蓄积量树龄比极不合理经济危困原有单一的城市产业结构适应不了资源渐于枯竭的局面,经济增长和效益大滑坡,资源生产量难以维系甚至大幅度下调,销售收入锐减,留利减少,但固定成本逐年增加,后续产业与多元经济脆弱,就业岗位不足,待业青年和部分老职工退休,逐年增加社会负担城市人口增加迅速,工业就业压力沉重,产业单一化,增长缓慢就业压力过重,城市产业结构过重,经济发展滞后产业总体发展仍然停留在计划产品经济阶段上,产业产品结构单一,企业产品结构单一,企业素质差,经济效益差生态危机空气污染严重,废弃物污染严重,植被破坏,噪音污染也较严重,某些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偏高,地表层损坏严重,林地、草地退化、沙化、碱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物污染加重,草原退化、碱化、沙化加剧煤炭开采后,水源受损,建筑物构筑遭到破坏,城市环境受煤矿石、粉煤灰污染,郊区农田大面积塌陷森林过度采伐,年降水日数减少,平均气温升高,相对湿度降低,大风天数增加,火险等级上升,旱、水灾年份增多,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附近地区农业失去了绿色屏障

查看全文

市长治理城市分析论文

1整体意识是市长治理城市的关键因素

世界上任何事物,无论是在天上或是在地下,无论在物质世界还是在精神世界都是许多方面内在联系着的整体。一座城市是由工业、农业、外贸、科技、教育、规划、环境等部分组成的,内在地、必然联系着的整体。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路德维格·贝塔朗菲把生物机体系统论引伸到心理、社会和管理等领域,强调整体化和综合化是解决现代社会中政治、经济、科学和城市管理等各种复杂问题的方法论基础。他提倡“有机组织的概念、强调把生物作为一个整体或系统来考虑”[1]。城市整体性是整体意识的根本要求,是治理城市的本质需要决定的。

所谓整体意识,就是指市长在主观上将所管辖的城市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改造,并在系统内和系统外所进行的不同层次之间的信息、能量、物质交换中保持整体的度,在运动中体现整体的质和功能,使整个城市功能处在最佳状态。整体意识强调的是整体、和谐与协调。西周末年的史伯就有“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之说。整体是一种能的系统,或能的综合体,或能的结构,不管多么复杂,它如同单个部件一样地运转。从整体上把握城市,就要在意识的活动中着眼于城市的整体,着眼于城市内部各部分的多种联系,以呈现出整体的对立统一面貌。它要求市长在治理城市的过程中要“创造出一个大于其各组成部分的总和的真正的整体,创造出一个富有活力的整体,他把投入于其中的各项资源转化为较各项资源的总和更多的东西。”[2]

同志指出:“现在,我们面临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担任的工作也是千头万绪的,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努力做到科学判断形势,正确把握大局,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好。”[3]城市是个庞大的综合体,是自然实体、经济实体和社会实体的有机结合部,其工作包罗万象。一个城市政府既要面对国务院几十个部、委、办、局的工作指导,了解全球发展情况;还要对本市的经济、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基础设施、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等各个方面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工作具有复杂性、琐碎性和动态性特点。这些就使得市长肩上的担子更为重大。市长要完成上述任务,没有整体意识,不从全局上考虑问题,是难以胜任的。整体意识的基本特征就是要把城市的各个部分用整体统辖起来,从整体上把握城市。整体意识的实质在于城市整体与城市部分之间的矛盾不可分离的联系,正如恩格斯所说:“事物是对立面的总和与统一,”[4]因此,把握整体意识,是掌握城市整体性的核心环节。

2过分重视部分势必损害整体功能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是:整体,反映了问题的结构特征;部分,则显示出了问题更多的细节。因此,在处理问题中,要适时地将整体与部分相互转换,即既要观察部分内容的形式,又要发掘、理解整体结构的实质;既要对部分进行重点分析,又要全面地考虑所有条件;既要部分调节,又要整体控制。这里要明确的是,整体是由不同功能的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另一方面,整体(即城市)始终是高于部分的(即各职能部门),部分只有在与整体相联系的情况下才存在,才能发挥作用。整体意识在客观上要求“把意识的对象分解为他们的要素”[5],掌握各要素的功能,才能最终把握住城市的整体功能。整体意识在主观上的要求是不要过度地干预竞争,“一个完整的总体,其中细节是如此紧密地互相联系着,以致任何一部分的移动取消都会肢解和破坏了总体。”[6]市长治理城市,一定要从维护整体的功能出发,从整体最优出发,使部分服从于整体,而不能凌驾于整体之上。

查看全文

城镇建设与管理知识培训体会

在今年六月,我们工业园区管委会参加了为期7天的城镇建设与管理知识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城市战略定位和城市规划发展、旅游项目开发中的逻辑与模式、城乡结合部公共管理与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与城乡人居环境转型以及新时期土地利用与管理政策。在此培训过程中,提到最多的,莫过于城市发展与规划,以及统筹城乡发展,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深思,现代社会环境下统筹城乡、城市发展已经呈现一种必然性的趋势,而我们自贡又该如何加快城市发展步伐,推进城乡统筹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明确城市发展战略定位

2013年12月,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些干部对于自己城市定位过高,口号太多。都与北京比较,什么中心,500强基地,什么东方迪拜,国际化大都市。不要搞什么大而不当的事情。没有那么多宏伟城市。城市不是依靠口号建成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发展城市,就需首先进行城市发展战略的定位,我们必须认真学对于城市定位的指示。城市发展战略,就是对于城市发展重大的、带全局性或者决定全局的,关系城市经济、社会、环境长远发展的谋划,是城市整体发展的依据。

二、做好旅游项目开发

文化是旅游所需蕴含的灵魂,文化旅游更是如今现代文明的一种具体象征,是一种具有高格调、高品位的新型消费方式,是满足现代人文化享乐与精神追求的新型载体。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离不开文化旅游业的支持,其具有综合性强、带动效应显著、产业关联度高等一系列特点。

而自贡旅游产业中,文化旅游占据着很大一部分的比例,自贡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国内外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自贡的彩灯历史更是可以追溯到南宋年间。自贡彩灯文化旅游每年都会举办历时数日的迎春灯会,吸引了大量当地民众与外地游客前去观赏。为此,自贡市还对其成立了专门的灯贸管理委员会,并颁布了《自贡市彩灯行业管理规定》,对在自贡从事彩灯行业的企业公司、人员进行了严格、加强化地控制、监督。据真实数据显示,到2007年止,自贡市专门从事彩灯研究、制作、销售、展出的企业公司,就达到了80多家,而从事彩灯推销、设计、制作、展出的人员更是达到了近万人之巨。

查看全文

治理城市整体意识论文

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的中心,在国家政治、经济、科教和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有以下几个变化:一是在2000年我国城镇人口达到45594万人,为1949年的8倍;二是2000年我国城市数量为666个,是1978年的3倍多;三是城市综合实力得到增强,1997年,我国226个地级市以上城市中,GDP超过200亿元的有34个,人均GDP超过一万元的有109个。不久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李善同在“中国城镇化”会议上指出:20年内中国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60%左右。届时我国城市化水平将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城镇化水平11%,到2050年我国将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农业国转变成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工业国。21世纪中国城市功能也将会从服务型逐渐转向生活型,城市与人类的联系更加紧密。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化也加剧了城市化进程,那些利用因特网和移动电话的最尖端的信息技术企业,像美国的硅谷和东京涩谷的比特谷,向同一个地方集中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全球城市化水平还将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问题日益凸现在人们面前。所谓市长治理城市是指市长在管理一个城市时,要自始至终地把工作的对象(即城市)看成为整体,是由各个部分按一定的规律组合成的有机统一体;整体的性质与规律只存在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整体的功能不仅与其组成的部分有关,而且与部分间的相互依赖有关。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部分功能的机械的总和,而是由各部分的配合而产生出新的功能——联合功能。

1整体意识是市长治理城市的关键因素

世界上任何事物,无论是在天上或是在地下,无论在物质世界还是在精神世界都是许多方面内在联系着的整体。一座城市是由工业、农业、外贸、科技、教育、规划、环境等部分组成的,内在地、必然联系着的整体。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路德维格·贝塔朗菲把生物机体系统论引伸到心理、社会和管理等领域,强调整体化和综合化是解决现代社会中政治、经济、科学和城市管理等各种复杂问题的方法论基础。他提倡“有机组织的概念、强调把生物作为一个整体或系统来考虑”[1]。城市整体性是整体意识的根本要求,是治理城市的本质需要决定的。

所谓整体意识,就是指市长在主观上将所管辖的城市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改造,并在系统内和系统外所进行的不同层次之间的信息、能量、物质交换中保持整体的度,在运动中体现整体的质和功能,使整个城市功能处在最佳状态。整体意识强调的是整体、和谐与协调。西周末年的史伯就有“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之说。整体是一种能的系统,或能的综合体,或能的结构,不管多么复杂,它如同单个部件一样地运转。从整体上把握城市,就要在意识的活动中着眼于城市的整体,着眼于城市内部各部分的多种联系,以呈现出整体的对立统一面貌。它要求市长在治理城市的过程中要“创造出一个大于其各组成部分的总和的真正的整体,创造出一个富有活力的整体,他把投入于其中的各项资源转化为较各项资源的总和更多的东西。”[2]

同志指出:“现在,我们面临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担任的工作也是千头万绪的,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努力做到科学判断形势,正确把握大局,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好。”[3]城市是个庞大的综合体,是自然实体、经济实体和社会实体的有机结合部,其工作包罗万象。一个城市政府既要面对国务院几十个部、委、办、局的工作指导,了解全球发展情况;还要对本市的经济、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基础设施、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等各个方面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工作具有复杂性、琐碎性和动态性特点。这些就使得市长肩上的担子更为重大。市长要完成上述任务,没有整体意识,不从全局上考虑问题,是难以胜任的。整体意识的基本特征就是要把城市的各个部分用整体统辖起来,从整体上把握城市。整体意识的实质在于城市整体与城市部分之间的矛盾不可分离的联系,正如恩格斯所说:“事物是对立面的总和与统一,”[4]因此,把握整体意识,是掌握城市整体性的核心环节。

查看全文

城市定位和发展调查报告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内一大批中小城市蓬勃兴起,在吸引投资、整合资源、促进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市作为具有比较鲜明特色的中小城市,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依托自身的比较优势,明确城市的战略定位,塑造独特的城市个性,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一、坚持三个原则,进一步明确城市定位

城市定位是城市发展的导向性目标,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建国后,市进行过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1958年将城市定性为以纺织、地毯、刺绣、食品、加工、渔业为主的轻工业城市;1978年定性为以电子仪表为领航,以纺织工业为主体的工业、港口、旅游城市;1996年定性为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生态化城市。这三轮总体规划在不同时期较好地指导了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但是都过分注重规划的技术性功能,忽视了战略作用的发挥。为此,自2002年开始,我们着手启动了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邀请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等有关专家,多方论证,形成了《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确定了新的城市发展定位,即以现代制造业、旅游业为主的综合性生态城市。这一定位,充分考虑到了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坚持错位竞争。城市定位既要考虑前瞻性,又要立足现实,应该是跳起来就能摘到的一个桃子,才能起到激励和鼓舞的作用。在半岛城市群、环渤海经济区以及中日韩东北亚大三角区域中,不具备区域中心城市地位,也尚未成为重要的城市节点。因此,在确定城市定位上,我们坚持摆正位置、找准区域角色,不贪大求洋,不好高骛远,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同时,尽管高新技术产业是的一大亮点,但是我们考虑到以高新技术为主的产业定位与的现实产业基础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把其调整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不再直接体现在城市定位中,使城市定位既切合实际,又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突出比较优势。环境优美,资源丰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疗养的好地方。同时又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距韩国最近的城市,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改革开放以来,充分发挥这些比较优势,坚持不懈地打环境和开放“两张牌”,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发展。去年,全市GDP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8.8亿元,近17年来年均增长18%以上;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40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达到45.9%,在承接韩日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制造业转移方面,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要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取得主动,也必须保护好、发挥好、利用好这些优势。为此,我们在城市定性中,鲜明地提出了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旅游度假业,不仅深基于的产业基础,也完全符合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大大增强了城市战略规划的导向性作用。

三是凸现城市个性。城市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响亮的品牌,才能在“注意力经济”中脱颖而出。多年来,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不断地丰富和提升“人居”品牌,获得了一系列省级、国家级和世界级荣誉称号,先后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和优秀旅游城市群,两次被联合国评为“迪拜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城市”,2003年又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去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人居节,被国内外朋友誉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为进一步提炼城市特质,凸现城市特色与优势,我们又提出在“最佳人居城市”的基础上,打造“最佳创业城市”,打响“居住在、创业在、成功在”的城市品牌。为此,我们在城市定位中突出了“综合性生态城市”,目的就是不断提高城市发展的特色竞争力。

查看全文

城市形象定位经验交流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内在历史底蕴和外在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总体的特征和风格。良好的城市形象,不仅能折射出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同时能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辐射力,成为扩大对外交往、吸引投资与游人的“金字招牌”,并使有形资产进一步增值,把无形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有形的物质财富。城市形象的定位策划,是适应城市全面竞争时代的需要。**处于特定的地理位置,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和深厚博大的历史底蕴,整个城市发展充满了巨大的潜能和活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新的城市发展战略,我们必须明确**市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搞好城市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城市精神内涵,从而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特别是要通过城市形象的策划和推广,使**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国内外公众面前,使他们深刻了解**的城市实力、城市活力和城市魅力,并为**带来更多投资者、旅游者和建设者。

一、**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精神

城市形象主要包括城市精神和城市行为方式。城市精神是城市形象定位和城市理念形象的内化和外显的统一,具体包括这个城市组织与个人的精神风貌、行为言论、服务水平、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市民生活水准、居住及生产环境、公共关系等。没有城市精神和良好的行为方式,城市形象最终是无法树立起来的。

**城市精神的内核是海洋精神。相对于内陆文化,海洋文化更具有开放性、外向性、冒险性、开拓性、原创性和进取精神。海洋文化中敢于拼搏的精神,崇尚力量的品格,崇尚自由的天性,其强烈的个体自觉意识,其强烈的竞争冒险意识和开创意识,其激情与浪漫,其壮美心态等,铸就了**人民特有的精神气质与行为方式。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大海赋予海岛人民坦荡的胸怀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艰苦的生产方式造就了他们坚韧不拔、吃苦耐劳、扶危济困、重义轻利、充满智慧和勇敢的优秀品性。在**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海洋文化名城、海岛花园城市和海岛和谐社会的今天,这种精神就显得弥足珍贵,海洋精神是**城市精神的精华所在。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发展灵魂。要以全新视角来定位**的城市精神,首先要彰显文化特色。最体现一个城市特色的是文化,从历史、建筑、服饰、饮食、科技、娱乐、音乐等诸多方面,这些都是在发展中不断积淀、凝聚,逐渐形成其独特的风格。城市精神的定位,要展示**的发展前景,要突出体现**城市的发展理念。当然,它最后应该成为全体市民的一个信念,激励人们为之奋斗。需要通过一个有概括力的口号表达出来,使其像一道豪迈的宣言去催人奋进。它强调开拓创新精神和不断追求卓越的豪迈气概。这一城市精神的核心价值,是未来**继续保持自己在区域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用最质朴凝练的内涵,调动起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积极投身建设中去,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的城市形象与公众认知

查看全文

人与环境共存发展--珠海发展模式初探

珠海经过20多年的创办与建设,由一个落后的渔农小县发展成为颇具综

合实力的中等城市,实现了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初级阶段的转变,形成

了独具特色的珠海发展模式。珠海的发展是新兴城市运用"后发"优势,科学规

划城市的一个典型范例,它的基本经验对我国新老城市加快实现城市化、现代

化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战略选择──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