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4-30 03:26: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车辆工程专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车辆工程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探索

摘要: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探讨了民办本科高校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且对比国内优秀高校,分析了民办高校的劣势及问题,并给出了结论。

关键词:车辆工程;毕业设计;现状

1车辆工程专业定位对比分析

国内学术研究型高校对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定位为:培养从事车辆设计、制造、实验研究以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2011年,黄河科技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开始招收本科学生。根据黄河科技学院“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确立车辆工程专业的定位为:具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汽车工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车辆工程理论基础,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懂技术、会设计、善制造”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车辆工程领域应用型人才。对比后可知,黄河科技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侧重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而不是学术研究型高校中的实验研究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也正是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将来在社会中与其他高校毕业生相比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能力,所以毕业设计内容也应该向实践应用方面倾斜。

2国内部分优秀高校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的车辆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方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该校在网上开设选题系统,学生与指导教师双向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主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并与指导教师沟通具体细节,为日后圆满完成毕业设计内容提供了保障,如图1所示。华南理工大学车辆工程毕业设计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指导教师下发的任务书完成各个指标,具体的设计工作量由各自指导教师按照实际题目规定。浙江大学对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进行划分,针对学生不同的差异性,将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分为:汽车机械结构设计类,以汽车机械总体设计图1华南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流程为目标,以解决汽车生产和实际工程问题为重点,完成设计说明书,附A0装配图1张以及一定程度复杂的零件图3~5张;汽车机电设计类,以汽车电子系统为设计目标,完成设计说明书,附系统控制设计图1~3张、子系统设计图3~5张和控制部分软件代码;汽车分析研究类,以汽车整车或零部件为研究目标,按照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进行汽车动力学仿真、汽车轻量化分析、汽车电子系统仿真等内容研究,优化汽车整车或子系统的性能,撰写论文一篇,对研究内容得出一般性结论,提出汽车设计的优化建议。黄河科技学院车辆工程毕业设计模式向国内其他高校吸取经验。黄河科技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生,迄今为止,已有2015届(97人)和2016届毕业生(205人),毕业设计历经指导教师拟定题目、学生抽选题、师生见面、教师定期指导、统一答辩等过程。毕业生通过毕业设计过程,进一步将本科四年所学知识整理运用,解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部分毕业设计题目如图2所示。2015届毕业设计的选题中有设计和论文两类,学生按照抽签的方式抽取题目,与指导教师一一对应,并且完成题目。做设计类题目的学生要求提交设计说明书并附上2张A0的装配图和若干张零部图,做论文类题目的学生要求给出支撑论文观点的论证。2016届毕业设计与2015届情况基本一致,不再阐述。目前黄河科技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3.1毕业设计题目重理论轻实践应用学生根据四年所学知识,在毕业时提交毕业设计,应该反映的是学生四年学习成果。黄河科技学院是创新创业示范高校,在毕业设计中应该体现明显的创新点,而不是照搬某个车型重新进行参数选择、制图设计,或者对已经成型的论点进行论述。应该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兴趣去设计一个实物或者根据论文题目去实地调研某项数据,并最终得到一个创新性的结论。单纯的应用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计算会使学生忽视毕业设计存在的意义,且助长“抄袭数据”、“学术造假”的不正之风。设计类题目如“某车型离合器设计”、“某车型制动器设计”等需要学生熟悉整车参数并设计出离合器或制动器并安装在该车型使其与整车传动系统匹配,并用绘图软件绘制A0图纸两张,计算量与图纸要求对于学生均较高,学生基础较弱,大部分学生对此类题目都深感困难,学生迫于必须毕业之前完成,有的就会选择网上抄袭糊弄指导教师,如此恶性循环最终丧失了学生做毕业设计的意义。论文类题目如“降价对汽车消费市场的影响”需要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研究现状对论文题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对自己的题目进行实践性调研而得出有价值的论证,而是依靠网络查询数据作为支撑论证的论点。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自己题目的理解不深刻,题目是指导教师拟定而非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网络上的数据时间久远直接导致降低论文研究的意义,学生为了完成毕业论文任务,有的会篡改真实数据,助长了“学术造假”现象。

查看全文

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1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升级优化

汽车工业的发展正迈入信息化、智能化的高速步伐,汽车行业也正向着电动化、智能化、生态化、网联化的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是主流趋势。在此大环境下,为企业培养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高校,必须要紧跟时展,引领汽车行业的变革。在2015年,进行了培养方案的大修,以后每两年修订培养方案,不断优化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以顺应汽车行业发展形势。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车辆工程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汽车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专业能力,能够在汽车相关领域从事汽车产品设计、制造、实验、检测、管理、科研及教学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该培养目标较以往充分考虑了专业认证12条要求。

2目前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以安徽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为例,分析当前毕业设计的流程,查找各环节存在的问题。2.1目前我校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流程。以2018届我校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为例,其毕业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2.2各环节存在问题。2.2.1毕业设计流程。从分析以上流程可以看出,选择第一批答辩的同学,最多有4次答辩机会,而选择第二批答辩的同学,最多可以有3次机会。答辩机会多不合理。学生不重视和旷答辩现象经常发生,教师的重复工作倍增。2.2.2选题。题目选题质量不高,直接影响学生的锻炼效果,所以选题至关重要。目前选题存在两方面问题。①存在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偏差较大的问题[3-4]。以车辆工程专业为例,近三年选题中,与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密切相关的题目所占比例随着车辆工程学生人数的增多呈逐渐下降趋势。②存在选题与汽车发展方向相矛盾的问题。在选题中,题目大多集中与传统底盘设计方面,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方向,题目较少。2.2.3指导过。①受指导老师精力影响。指导教师不仅要承担诸多教学任务,还有政治学习活动,科研任务,以及学院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大大小小的各种会议,使得教师真正指导学生的时间缩水严重。②受学院奖励制度影响。学院给予指导教师每生9学时教学工作量,无论学生最终成绩优秀与否,毕业设计都是9学时工作量,补贴相同,教师积极性不高。③受指导老师工程素质影响。不少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锻炼的经历。一些例如汽车零部件制造的题目,指导过程书本化,没有实践的积累,造成把关不够精确。2.2.4过程监控。分批次答辩,令学生学习节奏不一致,难以形成毕业设计气氛。教师无法完成有效过程监控,也是造成学生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2.3成绩评价。学生毕业设计的成绩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2位评阅教师平均值)、答辩成绩(5-6位答辩教师成绩平均值)组成,计算公式为:毕业设计成绩=20%*指导教师成绩+评阅教师*30+答辩成绩*0.5。计算出的分值按照五级分制评定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评价。指导教师的成绩和评阅教师的成绩,直接影响学生的最终成绩。实际操作工程中发现,教师的指导成绩占主导作用。

3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联系学校实际情况,从以下几方面提出改革措施。3.1优化毕业设计流程。简化毕业设计流程,取消第一批答辩,答辩统一时间开展,保留核心模块,减少教师重复工作量。(图2)3.2优化选题合理性。结合新工科发展要求和我校办学定位和特色,考虑汽车行业发展方向,车辆工程毕业设计选题需高度联系实际,鼓励学生选择工程应用类题目。选题充分考虑工程应用背景,充分论证工作量、难度。考虑学生的个人兴趣。3.3加强过程监测。场地保障:固定教师与实验室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场所。教师指导时间保障: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每周固定1天全程在所带学生实习场地全天指导。3.4统一评价标准。指导教师对学生水平了解最为清楚,因此保留指导教师成绩是必要的。评阅教师所给成绩不参考指导教师。采取的办法为:学生提交的评阅论文上,不再写上指导教师的成绩供评阅教师和答辩参考。所有学生的评阅成绩均由评阅成绩组构成:采用专业课教师3名,基础课教师1名,企业专家1-2名。答辩成绩:由答辩委员会给出。学生毕业设计成绩=指导教师成绩*20%+评阅成绩(评阅成绩组)*40%+答辩成绩(答辩委员会)*40%。该方案设置了统一的评价标准,较以前的方案极大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的客观公正性。3.5教师奖励计划。3.5.1教师工程能力培训奖励。以科研能力强为特点的教师在职称评审上占据极大优势,导致了绝大多数教师放弃了工程应用研究[5]。为此,制定教师工程能力培养计划,鼓励青年教师进行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在保留工资的基础上额外给予丰厚的补贴,让教师愿意去企业锻炼来提升自己的工程能力,从而反哺学生。3.5.2教师工作量补贴鼓励。教师所带毕业设计工作量,与学生毕业指导成绩挂钩。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及格五个等次对应的教师工作量补贴分别记为:15、12、9、7、5。这样,指导教师只要有一名学生成绩优秀,将相当于合格学生工作量的2倍左右,调动指导教师指导积极性。

查看全文

车辆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探讨

摘要:专业选修课作为学科交叉的桥梁和纽带,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专业选修课,学生可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但目前一些高校专业选修课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趋势。针对高校专业选修课的特点,以扬州大学车辆专业《表面工程技术》专业选修课为例,分析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教师队伍对高校专业选修课的影响,探索理工科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学改革途径。

关键词:《表面工程技术》;专业选修课;教学改革

一、引言

专业选修课是指针对某一专业选择性开展的课程,作为专业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对人才的全面要求,很多学科的研究超出本学科范畴,跨学科研究成为未来大学教学的发展趋势。跨学科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还可以解决很多单一学科无法解决的问题。现代大学生的知识水平顺应时展,在注重自身专业的前提之下,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粮,提高未来的竞争力,促进学科发展。作为高校提升自身内涵的重要途径,学科建设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举措,开展学科交叉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策略。而专业选修课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交叉学科的研究范畴。目前,对于中国高校专业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学者开展研究。李道西等人指出,目前高校大学生在专业选修课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盲目选课、扎堆上课、混学分(主要是由于考核方式不严格导致)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专业选修课要严格考试制度。鲁钊阳指出,选修课开设的初衷是扩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素质,而在一些高校,选修课纯粹是为了开设而开设,教师教学随意性大,学生上课功利性强,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教学技术手段落后。李正指出,理工科专业选修课课时少,知识多,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教师很难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大量的前沿知识不能为学生系统讲解。学生层面,高年级学生在专业选修课的出勤方面存在很大问题,这主要是学生考研或就业等原因导致。柴俊霖等人指出,专业选修课对于增加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起到一定作用,但高校专业选修课存在学生和教师双方面不重视的情况,导致专业选修课的开展形式大于内容。高素玲等人指出专业选修课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必修课的拓展和补充,但目前高校专业选修课往往不被重视,没有起到开设该门课程的目的。以扬州大学车辆专业《表面工程技术》专业选修课为例,针对专业选修课教学中存在问题,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进行讨论,探索高校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改革。

二、《表面工程技术》课程特点及要求

《表面工程技术》是为车辆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目的是使学生对现代表面技术的形成、现状和发展有基本认识。通过对主要表面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工艺的了解,为在不同工况下选用比较合适的表面技术打下基础。课程以一些典型的表面镀层制备技术和性能测试视频和图例,增加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感性认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具有表面工程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根据表面技术的原理及特点设计针对复杂材料加工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表面工程方向的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的能力;理解和评价各种表面加工技术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查看全文

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构建新工科背景下凸显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多科性高校车辆工程专业与相关学科深度融合的机制,构建行之有效的车辆工程专业特色教研模式,搭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立虚实结合和校企协作的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实践教学系统化和实践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同时循序渐进地推广运用。形成新工科背景下凸显汽车行业特色的车辆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将对地方高水平大学的新工科建设工作,从理论到实践,提供典型案例。

关键词:新工科;车辆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

世界工程教育的发展与最新潮流显示:工科人才培养与业态转型方向以及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保持高度一致,日趋复杂的工程实景将更紧密地嵌入工程教育过程。与世界工程教育图景恰相契合,我国也适时提出新工科方向和计划,并被高等教育领域广泛称为卓越计划2.0阶段[1]。从“复旦共识”到“天大行动”再到“北京指南”,为全国高校新工科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起到了示范和指导作用。2017年2月底,教育部颁发《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将新工科归纳为“五个新”: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人才培养是高校发展的核心目标,创新创业能力是工程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创业能力是新产业发展的必备能力,创新能力是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源泉,是产业必须具备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更新周期短,产业发展模式多样化,这对复合型工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创业能力尤为重要[2]。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经济和新兴产业需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仅局限在某一学科,更需要多学科交叉,还需要有长远的眼光面对新技术、新经济和新兴行业的发展,在技术精湛的同时更加强调经济、社会和管理能力及人文素质的培养。

汽车工业已经成为经济体系中极为重要的支撑性产业。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对此,众多高校依据市场所呈现出的需求,纷纷开设车辆工程专业,并有继续增多的趋势。多科性高校具有丰富的学科门类,有利于多学科交叉渗透和拓展学生知识视野,顺应新工科多学科融合的需要,并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3-5]。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进步,社会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要求的日益提升,部分新开设车辆专业的地方多科性高校,存在的特色不明显、教学资源有限和教科研实力不强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克服存在的困难,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的符合汽车行业发展需求的车辆工程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一问题亟待解决。新一轮科技革命正推动着传统制造业快速升级,2016年国家制定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17年提出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力争经过十年持续努力,迈入世界汽车强国行列。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6],适应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车辆工程专业应符合新工科建设国家战略需求,新工科背景下的车辆工程专业建设探索应聚焦人才培养的两大关键问题———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主动适应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发展,并能够付诸实施,还有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1人才培养特色定位及课程体系

结合安徽理工大学优势学科建设现状,确定专业特色定位。构建多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尤其针对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专业课程,完善培养方案的修订。目前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特色定位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课程设置也以此为前提,如何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有机结合,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考虑到目前对已有车辆工程专业主体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存在困难,拟采用“专业必修+专业特色选修教学”的模式进行,在符合教育部专业认证和安徽省本科教学评估要求的情况下,逐步推进培养模式改革。最终形成凸显我校在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原有专业课程教材基础上,选择与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并建立车辆工程专业特色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查看全文

车辆工程专业个性化创新教育研究

摘要:新形势下,价值塑造已成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对于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价值塑造应蕴含于每一教育环节。本文以河北科技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个性化创新教育实践环节为例,在创新教育的同时注重人才的价值塑造,并与个性化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两者协同发展,从设计题目定制、创新活动指导等方面充分发掘该实践环节中所蕴含的思政要素,构建切实有效的培养进程设计,促进学生的德智共同发展。

关键词:价值塑造;个性化创新教育;思政教育;培养进程设计;车辆工程

1引言

无论人文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价值取向都隐含于其中.作为社会各领域的主导者——人,其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对于大学教育而言.价值塑造的实质就是意识形态的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各类活动的组织对于学生的价值塑造、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中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也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由此,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价值塑造,必须科学组织思政课的授课内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本文在车辆工程专业的个性化创新教育环节中以注重人才价值塑造为导向,发掘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培养进程设计,把基于思政教育的个性化创新教育实践落到实处[2],对于车辆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也推动了课程思政课程的建设。

2价值塑造与课程思政

注重价值塑造,就是注重培养人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在教学环节与内容实施过程中体现为思政元素与授课内容的合理融合。处理好思政课教学和学科建设体系的关系,增强思政课的理论厚度,将价值引导融汇在知识传授之中,对于车辆专业个性化创新实践环节,在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根据学生个体思想、知识、心理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才能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汽车行业个性化创新实践的过程中,课程思政聚焦价值塑造,价值塑造依托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是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作为理论指导,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完成思政教育,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德育培养。汽车产业在制造业中占有相当的份量,对于车辆专业的人才培养既要眼于理论课程学习更要注重实践环节专业能力和价值素养的提高,使思政教育理念内涵转外化为学生的素质能力,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实现汽车行业的全方位育人目标。因此在教学中课程思政理念的贯彻即为价值塑造的最有效途径。

查看全文

车辆工程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汽车是机械、电子、计算机、通信等技术高度集成的工业化产品。随着汽车新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传统的课程体系及培养模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对车辆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车辆工程专业有必要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车辆工程培养目标出发,立足于计算机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背景,探讨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引入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代化教育方法与手段,并提出详尽的培养方案。

关键词:车辆工程;计算机应用;实训;MATLAB/Simulink

1引言

现代计算机控制技术已渗透到汽车的各个组成部分,汽车的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控制器是汽车电子的核心单元,每个控制单元的核心也在于控制算法的实现。根据IEEE报告显示,豪华级别的汽车的软件代码长度超过1亿行,其中70%来自汽车的车载信息和娱乐系统,30%来自仪表盘、车身电子、发动机和引擎控制以及汽车安全相关部件。即使是30%的代码,也已经超过一千万级代码行数的波音787飞机。其功能构架使用嵌入式硬件和软件平台架构实现,以此联动产生的软硬件研发、生产的产业价值非常巨大。由此可见,汽车已经进入电子控制时代,而这一切都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1-2]。汽车已经由单纯的机械产品向高级的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成为所谓的“智能汽车”,而计算机技术在这一研究方向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这已经是大势所趋。因此,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加强计算机方面的学习显得非常重要[3-4]。鉴于此,设计车辆工程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的方案,可为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有益参考。

2项目整体构架方案

因培养对象为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目的是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需要制订详细的培养方案。该方案分为五个步骤,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根据学生数量成立项目指导小组,确立小组组长及副组长;小组成立后,根据学生兴趣方向设置培训课程,并开展相关方向的技术培训工作;培训结束进行专业组织竞赛活动,作为最终学生评估的分值项;设计类实习阶段由学生与指导教师讨论后确定设计类题目,进行设计工作,最终以作品或成果的形式提交项目组审核,并组织优秀成员进行答辩。流程结束后,由项目指导小组给出成绩,并对整个流程进行评估,提出针对下一批学生的优化整改方案。整个流程时间为一年,其中指导小组成立、知识培训及知识竞赛阶段为一学期,设计类实习及项目评估为一学期。该培训计划独立在课程体系外,可作为学生创新学分的重要参考点。

查看全文

车辆学科竞赛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特征

摘要:针对高等工科教育传统实践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车辆工程专业经过多年实际探索,提出一种车辆学科竞赛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模式,旨在培养当下企业及社会所需求的能独立思考、具有良好工程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将学科竞赛引入车辆专业教学,与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工程实践、创新实践衔接融合,并由校、院、专业三级机构的学科竞赛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供保障,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科研素质,在高等院校新工科教育下,对车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实践;车辆工程;实践教学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发展我国汽车产业需要继续完善创新体系,增强核心技术攻关能力,突破重点领域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本土国际领军企业。高校车辆工程专业担负着为汽车产业培养未来人才的艰巨任务,对国家汽车行业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为了提升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太原科技大学车辆工程专业以学科竞赛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进行实际探索,首先分析了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发现传统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在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然后通过专业培养方案改革,将学科竞赛引入车辆专业教学,与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工程实践、创新实践衔接融合,使学生从传统填鸭式的学习模式中脱离出来,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以实践促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创新能力。为车辆工程专业学生打造“实践-课堂-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一、传统车辆专业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车辆专业毕业生参加工作后,用人单位普遍反馈毕业生创新实践能力不足,亟需高校加强学生在校期间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车辆专业在学生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所列[2-3]。

(一)强调理论、弱化实践

查看全文

民办高校车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注重学生综合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实践教学环节提出明确要求,为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提供方向。以江西科技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为例,分析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和机械类专业补充标准,以工程能力和应用素质的逐步提升为原则,构建基于实践模块分层化、科技创新全程化、校企平台协同化和应用能力进阶化的“四化”实践教学体系。多年的实践教学成果表明,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改革提升了学生综合与创新实践能力,为民办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业认证;民办高校;车辆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1引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保证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实现工程教育水平和职业资格相互认可的重要措施,对专业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高等院校开展有关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显得尤为必要。

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概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为核心,根据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评估工程教育质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由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组成,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均从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及办学条件配置等方面围绕学生能力的达成和提升做出了具体要求。

查看全文

城市轨道交通段场设备运维模式

摘要:本篇基于不同城市的轨道交通段场工艺设备及工程车专业运维管理模式介绍,以运营经验相对成熟的一线城市地铁段场工艺设备及工程车专业对比新一线城市地铁同专业其运维管理模式差异,分析不同运维模式对设备运维管理事项、架构管理影响、设备使用表现的分析。对比针对设备检修周期及维保指导文件设定、人力资源架构配置、设备品相及数量、设备表现(MTBT,MTTR,MTTF)、设备资产管理权限划归等方面来分析对整个专业内的综合表现影响。

关键词:段场工艺设备及工程车;运维管理模式差异;综合表现影响

1前言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维体系组成中,工艺设备及工程车专业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所有设备的科学合理的设置检修项目是提升其设备的RAMS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设备的日常保养及定期检修等维保规程,能及时发现解决设备存在的故障,预防杂难大故障的发生,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另根据设备表现,将CM与PM实际情况结合分析,对后期备品备件储备、设备选型、维保频次及维保项点确定、专业组内人力架构优化配备、科研技改的开展等方面都有重要指导意义。以下通过对不同城市地铁工艺设备及工程车专业现存不同的运维管理模式进行探析,了解不同运维管理模式的检修周期和维保执行内容,防止设备过修、欠修的出现,降本增效,一定程度上对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交流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为此对比样本以某新一线城市地铁(以下称地铁一公司)运维的设备及工程车维修专业组与有着成熟运营经验的一线城市地铁(以下称地铁二公司)同专业组为参照对象,进行运维管理模式差异分析。

2工艺设备及工程车专业组运维管理现状

某地铁一公司负责该城市两条地铁线路的运营管理。一条地铁线路初期独立配置一段一场共两个车辆基地,每条线路工艺设备及工程车专业都独立配置专业维保检修班组,即一个工艺设备班组/工程车班组只负责一条线路的段场工艺设备/工程车的维保管理。某地铁二公司较多的地铁线路为多线路共用车辆基地,一般按线路单独设置各线路地铁车辆的列检停车库用于停放车辆,合设共用的列车架大修库。

查看全文

建设行政许可制度

本规定施行前建设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关该十五项行政许可条件的规定与本规定内容不一致的,适用本规定。

一、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注册条件

1、初始注册登记

(1)在取得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证书3年内;

(2)经所在单位同意。

2、续期注册登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