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语言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16:06: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茶文化语言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茶文化英语语言翻译策略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茶文化深厚的国度,其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的今天,茶文化已经成为我国文化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中国茶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必然需要进行语言翻译,转换成其他语言,尤其是英语,在翻译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翻译偏差与误解。;因此,只有对茶文化语言翻译进行相关研究,确保翻译的有效性,才能真正促进中国茶文化正确的国际传播。本文主要从中西茶文化对比、茶文化英语语言特征出发,分析茶文化翻译相关策略。
关键词:茶文化;英语;文化传播;
翻译策略作为茶叶发源地,中国是茶文化最早出现的国家,随着后来世界不同地区之间交流的日益频繁,茶叶作为中国出口货物被运往世界各地,在欧美等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饮茶风。作为曾经的世界霸主,英国饮茶人数越来越多,饮茶逐渐变成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英国茶文化,并在世界茶文化领域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如今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下午茶、茶话会就是从英国茶文化演变而来的。从目前的调查来看,提到茶文化时,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日本的茶道精神以及英国的下午茶文化,很少有人会第一时间想到中国茶文化,由此可见,我国茶文化无论是在影响力还是在知名度方面都急需进一步的提升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带动下,文化全球化随之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国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也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茶文化英语语言特征,以便于更好地开展翻译工作,推动我国茶文化对外传播。
1中西方茶文化比较
作为产茶大国,中国进出口贸易中茶叶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茶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历来都是备受国人喜爱的饮品,进入到西方世界后也广受欢迎。随着茶在不同地域的传播,各种形式不一的茶文化纷纷涌现,其中英国茶文化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并且发展良好,在世界茶文化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中国茶文化要想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流通,就需要解决语言上的障碍,通过翻译打破语言的藩篱,让茶文化更好地进行流通。
1.1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及内涵.早在春秋时期,茶就作为一种饮品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客开始研究茶,进入三国后,关于茶的相关文献越来越多,人们对茶的作用的挖掘与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进入唐代后,出现了专门研究茶的文献——《茶经》,对茶的类型、制作、烹煮等都有着详细的介绍,无形中提升了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传入日本后奠定了日本茶道的基石。在中国文化中,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与茶相关的书法、绘画、文学作品等数不胜数,在不同的时代都印刻着明显的时代特色。茶文化还与我国儒家的“仁善明德”、道家的“天人合一”以及佛家的“修身悟道”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性。人们在饮茶过程中感悟生活的道理,衍生出茶道,通过茶道,人们不仅有效促进了彼此的友谊,还能够达到修身养性、学习礼法的目的,喝茶品茗中都能感受到深刻的文化内涵。发展到今天,中国茶文化不仅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世界文化的重要成分。
认知语言学下茶文化英语研究
1引言
广义上的“茶文化”指的是一种与茶有关的任何文化符号;狭义上的“茶文化”主要指作为一种核心价值体系的茶文化、作为一种行为实践的茶文化和作为一种器物文明的茶文化。例如有学者提出就核心价值精神而言,茶文化的主要精神指向是天人合一的科学理念、尚中贵和的基本精神、厚生爱民的人文传统。相对应的,“茶文化英语”泛指那些与茶文化有关的英语表达,这既是一种语言符号的对应性转化,也是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的转换。大概在20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成为语言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范式和发展趋势,这种语言学的分支很大程度上拓展和颠覆了传统的客观语言主义的一些主张,认为语言作为一种概念体系,发挥价值和意义的中介是人的主观认知,而在特定的语言背景下人的主观认知受到多样化的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经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因此即便是同样的语言或者概念,在不同的共同体或者语境背景下也会存在着人的主观认知的差异。所以,包括乔治•雷可夫(GeorgeLakoff)、马克•约翰逊(MarkJohnson)及朗奴•兰盖克等认知语言学家在内的学者们都提倡,我们对一个特定语言表达符号或者交际理念的意义要理解透彻,这就需要将意象和隐喻等方面纳入考虑范畴。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伴随着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茶文化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际语言的交际桥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加强对茶文化英语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不同国家的茶文化交流,同时也有助于将我国茶文化的软实力提升到一个重要的水平。
2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基本内涵面向
总的来说,认知语言学不是一种统一的学说体系,而是一种重要的分析范式,这种语言学上的新型范式将我们对于语言的本质、语言的认知、语言的把握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总的来看,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流派包括“认知语法”的派别、“认知语义学”的派别、神经“认知语言学”的派别等方面。从共同性角度看,认知语言学相关的理论流派的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点:
2.1语言的本质是一种非客观主义的概念符号
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外语言学家就提出“语言是一种客观的存在”的观点,事实上这正是“语言客观主义”的一种直观表述。因此,语言作为一种客观的符号体系就是一种不受人的感知系统和认知系统所制约的交往体系。到了20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的“非客观主义”哲学基础诞生,这种新的趋势纠正了“客观主义”的一些弊端,认为语言作为一种人的实践理性、交往理性的产物,事实上这与人的生理基础是分不开的。因为本质上,语言能力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一部分,是区别于动物交往的一种显著特征,因此我们对于语言的表达和解释都应当遵从人的认知过程。换句话说,语法和句法在语言中并非独立,二者与更为基础性的语义、词汇等存在着一种紧密相连的关系。
语言艺术与茶文化融合研究
摘要:现代的英语教学模式有很多种,有的比较注重理论,有的比较注重实践,不同的英语教学模式对学习英语有不同的影响。本文主要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将语言艺术与茶文化艺术进行融合研究展开论述。茶文化在中英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两国人民都非常喜欢喝茶,并且茶文化可以唤醒不同类型的人对英语学习的激情,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所以,将语言艺术与茶文化艺术进行融合研究是当下英语教学中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言艺术;茶文化艺术
茶文化起源于华夏,通过贸易流入西方。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中西茶文化也有了明显的差异。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英语教育也逐渐与文化教学相联系。通过中西方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普及的异同,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以及铺垫的作用。茶文化在中西文化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茶文化为桥梁的英语教学研究文化教学是可行的。通过这种在英语教学中将语言艺术与茶文化艺术进行融合研究的方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他们对异域文化的认知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文化教学中积极引入茶文化,利用茶文化。
1英语教学与茶文化教学的深层关系
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海纳百川,包括着语言、艺术诸多门类。语言作为其中基础而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人们之间的交流工具。对于英语教学,最重要的是日积月累。如果要将英语教学与茶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必须提前设定好一些文化情景。总的说来,对于英语教学,单凭英语语法,远远不够。这对当前的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如果能够将语言艺术与茶文化艺术有机地结合,使英语教学系统化、条理化,让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英语素养,而且可以拓宽他们的知识,对茶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综合分析当前的英语教学,不难发现还存在着一定的瑕疵与纰漏。它只强调语言本身的学习,而忽视了与语言相关的文化与历史,这值得我们深思与改进。在英语教学课堂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语法结构与阅读技巧,而很少看到英语文化方面的知识。科学研究表明,如果要学好一门语言,我们不仅要加强对语言本身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与语言相关的全方面知识,从而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1]。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中国传统茶文化就好比英国的下午茶文化一样,它们的源泉都是各自的民族语言文化。茶文化已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现代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将语言教学与茶文化结合起来,使其两者相互融合、逐步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去领略茶文化的魅力。追根溯源,茶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语言文化。语言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在许许多多与茶有关的常见习语中,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茶文化的发展,而且能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提高民族自豪感。
2在英语教学中的传统茶文化运用现状
跨文化交际茶文化语言学背景分析
【摘要】茶文化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种传统文化,茶产业也是我国众多产业链中不可忽视的一条产业链。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在进行茶叶出口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完成对于我国茶文化的传播。由于当前国际通用语言是英语,因此,在进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我国也必须要针对英语教学模式的策略进行相应的研究。本文主要针对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茶文化的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茶文化;通用
英语茶文化是我国众多文化中的一种,至今我国的茶文化已经传承了整整几千年,茶文化不仅为我国带来了经济发展,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目前,我国是国际上一个茶叶出口的大国。欧盟的许多国家,都会对中国的茶叶进行进口,即便是我国周边的东南亚国家或是亚洲国家也经常从我国进行茶叶进口。我国在进行茶叶出口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计划性、科学性的方式来完成对于我国茶文化的有效传播,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中的茶文化传播。
一、跨文化交际与茶文化的意义
1.跨文化交际。所谓跨文化交际,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身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与文化背景下的人进行的交际活动。近年来,随着“地球村”的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也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跨文化交际融入了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中,并针对于此提出更多的研究角度与思考方向。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保证两个或多个交际者的文化背景不同。在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顺利程度也各不相同。例如,中国本土文化与欧美文化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甚至在双方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表达失误的情况,这是因为中国本土文化与欧美文化之间就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而中国人与亚洲的周边地区国家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是因为中国与亚洲的周边地区之间存在着更多的文化共享与价值取向。2.茶文化。目前东方茶文化与欧美国家的茶文化存在着较大的不同。首先,就茶文化的历史来说,我国的茶文化起源于汉朝甚至更早,是世界上最早出现茶文化的国家。明清时期,我国的茶文化已经从王公贵族推广到了平民百姓。而英国的茶文化,是在16世纪中期,茶叶传进英国后才产生。最初,茶叶在欧美国家被当作非常珍贵的奢侈品,只在贵族圈子中小范围地流行。后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英国国土内茶叶逐渐增多,才使更多的英国人能够饮用茶。在最开始,欧美国家进行放松、娱乐时,会选择饮茶,随着茶叶的增多,欧美国家自上而下地刮起了饮茶之风,饮茶不仅受到了王公贵族的喜爱,也受到了平民百姓的青睐。其次,就茶文化的习俗而言,我国的茶文化习俗有着许多类型,例如敬茶、茶道等,而欧美国家的传文化习俗主要包括茶话会、下午茶等。第三,在中国人饮茶时,更倾向于采用开水进行泡茶,直接进行饮用,而欧美国家在饮茶时并不会选择清饮,而是会选择在已经冲泡好的清茶中加入牛奶、蜂蜜等佐料后再进行饮用。中国人在进行饮茶活动的过程中,所追求的是修身养性、天人合一,而欧美国家在进行饮茶时,更注重的是对于惬意生活的享受,这些都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能不关注的问题。
二、跨文化交际中茶文化国际传播的语言学背景分析
语言学视角下的茶文化英语研究
摘要:茶文化是我国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文化种类之一,英语则是世界范围内传播最为广泛的语言之一,基于语言学的视角下研究我国的茶文化英语,有利于提高我国茶文化的软实力。因此,本文以语言学为视角,对我国的茶文化英语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语言学;文化英语;作用;策略
基于语言学的视角研究我国的茶文化英语有利于提高我国茶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所以,本文就主要对语言学对于茶文化英语发展的作用以及发展策略开展以下的分析讨论。
1解读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我国祖先的智慧,更是集中了我国祖先的优秀思想,随着茶文化在我国的发展,由于其强大的包容性,所以我国茶文化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知识体系。比如茶文化所蕴含着的思想文化和哲学道理至今都对我们起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我国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儒家、释家、佛家、道家四大家的思想,不管是对于个人之间的相处,还是用于国家之间的相处都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除此之外,茶文化还蕴含着我国的礼仪内容,我国茶道十分讲究礼仪,不管是茶具的摆放还是倒茶的过程都有着严格的茶礼制度,而这些礼仪对于我国对外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更好地呈现出我国是礼仪之邦。
2语言学对于茶文化英语发展的作用
翻译语言学下茶文化英语的翻译技巧研究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翻译行为带有一定的任意性,翻译人员是翻译活动的主体,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原文进行解读。倘若没有翻译语言理论学的指导,那么翻译人员可以随意解析原文的意思,进而导致其原有内涵丧失殆尽。而翻译语言学理论则为翻译描绘了一个蓝图,翻译人员必须在翻译语言学理论的导向下进行系统翻译,翻译人员可以在了解原文后通过不同语言符号之间的关联性原则,以具体翻译的形式将其展现出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翻译语言学理论不仅为翻译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也规范了翻译人员的翻译行为。我国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以古文表达的茶文化意蕴与茶文化艺术形式就数不胜数,更遑论现代白话文中关于茶文化的描述了。而仅将白话文中的茶文化翻译为英语就已经是一项浩瀚的工程了,更别提古文中茶文化的英语翻译。但是,从语言翻译这一层面来说,翻译语言学理论对于茶文化英语翻译的促进作用却是不容小觑的。
1翻译语言学理论概述
翻译是以准确通达为基础,将一种语言信息文字转化为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其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语言活动。而翻译语言学则是从翻译活动中抽离出来的一门学科体系,其以翻译实践活动为原型,将翻译所涉及的语言现象、翻译的本质以及翻译的方法进行系统构建,以理论的视角对其研究分析,从而促进语言翻译学理论体系的塑造。从唯物辨证注意的观点来说,翻译是在翻译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翻译语言学理论则是从翻译活动中提炼出来的方法论。翻译与翻译语言学理论在辩证中统一,在统一中互相融合。
1.1翻译的概念及其原则
翻译是一种语言转换活动,其通过一定的语言规则实现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翻译不仅包括文字翻译,而且图片以及符号也都是其所属的范围。所以,翻译的内容是较为广泛的。最早的翻译活动可以追溯到埃及,其距今约有三千年的历史,但是翻译理论体系却一直到上个世纪初才开始建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翻译一直为人所忽视,而且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局限性,不同文化语言的人基本处于隔绝的状态,直到新航路的开辟全球经济的融合,翻译才被视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语言行为。另外,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语言行为,其通常以“信”、“雅”、“达”为主要标准。“信”是指翻译必须遵从其原有意思,保证原文的真实度,完整而准确的将原文信息表达出来,不得曲解原作者的意思。而“雅”是指翻译活动中应当以雅俗共赏的文字将原文进行翻译,注意翻译的遣词造句。“达”则是指翻译的通畅性,译文的语句表达流畅,没有逻辑错误。
1.2翻译语言学理论的体系构建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茶文化英译策略分析
交际茶文化,顾名思义是一种围绕着“茶”这种饮料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体现着特定的价值观、生活立场和处世哲学、经营理念等内涵的文化体系。就我国茶文化而言,它集中展现着我国几千年农耕文明的精神面貌、生态态度和“国民性格”,是不可多得的宝贵传统文化之一,更是我国向世界输出“中华文化”、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窗口。我们对于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予以洞察:一是作为商业交际活动的茶文化传播,带有明显的消费属性、营销属性和交易属性;二是作为纯粹人文精神传播的茶文化传播,更多的是一种民间人文对话性质的属性;三是作为一种体验经济的茶文化传播,比如茶文化国际旅游、茶文化的深度旅游等,是依靠将国外消费者吸引到茶文化的“特殊时空语境”中进行体验的一种传播方式;四是作为一种学术交流、学术对话的茶文化传播,偏向于交际文本、语言符号、学术理念、商务英语等方面的跨文化交际。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我国茶叶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和茶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在前三个层次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就,但在学术对话交际层面上还存在着一些制约茶文化软实力形成的因素。
1认知语言学对于跨文化交际基本的立场主张
整体性来看,认知语言学(cognitivelinguistic)虽然是语言学的一种新型分支,但其基本的知识体系却来源于心理学和认知科学,是一种多学科互相交融、互相交叉的产物,整体上成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主要的创立者是语言学家乔治•雷可夫。认知语言学不纯粹是一种关于“语言”的学问,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研究范式”来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的。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建构出来的“茶文化英译”———作为一种翻译也能够被纳入到认知语言学的范畴中去,这是它保持持久的生命力的一种特质所在。认知语言学对于跨文化交际、翻译实践等的基本立场主张包括这样几个部分:1.1语言的语义不仅仅是客观的真值条件,而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认知语言学与形式语言学之间最为本质的分歧在于如何看待语言的属性上。传统的主流语言学范式“形式语言学”认为语言虽然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认知能力和独立的能力,但是,就语言的结构、规律等来看,语言就是语言,语言的每一个概念在客观上都对应着一个客观的存在物(即特殊的指向),并且这种语言与万物之前的联系、语言的语义是不以特定人的立场、认知等变更为变更的。认知语言学则认为,尽管语言客观上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语义“特殊指向”,并且这种特殊指向具有一定的中立性,但是,在一个跨文化交际的环境下任何语义都会跟不同的主体采取的不同立场、不同利益观、不同文化背景等有关,所以,语义本身就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产物。1.2不同的文化体系中具有不同的文化“隐喻”。在语言学上,文化隐喻的概念和范畴一直存在,并且饱受争议。认知语言学家们则将文化隐喻的重要性拔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认为语言语义的“主观认知”差异最为重要的一个来源就是“文化隐喻”的差异,或者说对于同一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由于不同的“文化隐喻”存在,由于跨文化交际的参与,所以导致了人们对于特定概念认知的差异。比如说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自由”、“民主”、“平等”等就是饱受争议的概念,在认知语言学看来人们对于这些概念的认知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同国家的国情不同,也即“文化隐喻”的差异。用认知语言学的话语来说,这种文化隐喻指的就是“从一个认知域或概念域向另一个认知域的映射”,这种映射并不是一种严格的对称关系,而是极有可能带有一定的扭曲、变形。1.3跨文化交际要注重两种文化的“互文性”置换。对于翻译实践这种较为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来讲,从语言符号到文化内涵的翻译转换并不是一种单向度的“直译”过程,而是带有一定的“互文性”安排。在此处,所谓的互文性,一方面既指两种文化之间的互相对照,另一方面也指单种文化内部之间知识脉络的互相关照、互相引用,从而用一种整体的知识结构而不是碎片化的知识点和语义呈现在受众眼前。
2当前茶文化对外传播视域下茶文化英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作为世界茶叶的原产地、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学科技的重大发明国,无论是人文性的茶文化知识还是科技性的茶文化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但是,受制于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约束,我国茶文化的英译还存在这样几个问题:2.1对外传播的茶文化专有名词翻译错乱。在对外传播中,中国茶文化相关的文本主要包括茶文化文学作品、茶文化商务交际传播文本、茶学相关的学术论文或专著、基于新媒体的茶文化影视作品等,由于不同的翻译者基于不同的翻译目的和翻译水平差异,在对外翻译时一些专有名词往往存在典型的翻译错乱的问题。比如说,茶叶名称“六安瓜片”有些人经常采取拼音直译的方式翻译为“LuAnGuapian”,稍微有些知识面的翻译者则将其翻译为“Li原uanLeaf”,在对待最起码的名称方面竟然存在着这样错乱的翻译,严重影响到了中国茶文化的“整合营销传播”的问题。2.2茶文化内涵翻译的不到位。受特定的文化传统和“文化隐喻”之影响,中国茶文化自唐代陆羽所著《茶经》问世以来就高举起了“精神修行”的大旗,将茶文化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修行、道德准则、道德交际等来看待,因此,中国的茶文化蕴含着十分丰富的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内涵。从这样的角度分析,茶文化的英译不仅仅是对交际语言符号的转换,更重要的是要对这些语言符号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比较典型的例子比如人们对于“工夫红茶”和“功夫红茶”统统译为“kongfublacktea”,完全忽视和漠视了两者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给国外受众提供了一种轻视茶文化内涵的暗示。2.3茶文化英译的“文化融入”不足。用认知语言学的逻辑来看,如同“自由”、“民主”等概念的语义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一样,东西方人们在看待“茶文化”时也具有一定的认知分歧。因此,茶文化的英译就变得十分困难,一方面既要突出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又要用西方人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和文化符号来让西方社会正确地接受“茶文化”,想要取得这种平衡就变得十分困难。我国茶文化英译不注重文化融入是惯有的问题,比如“龙井茶”被翻译为“dragon-welltea”,尽管在中国文化中“龙”是一种代表尊贵和高尚的图腾,但在西方社会,“龙”是一种凶暴、邪恶的化身,也就是说,我们的翻译没有正视到这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所以带来了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3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茶文化英译策略建议
汉语言文学在传统茶文化的影响
摘要:茶文化的底蕴在我国的已经传承了几千年,多年来的发展沉淀,茶文化已然变成我国文明的代表之一。再好的产品也需要语言进行修饰,逐渐的体现其独特的魅力,茶文化的兴起的过程中,汉语言所扮演的角色对这一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则主要探讨针对于茶文化的传播,汉语言在这一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分析了茶文化的传播与语言之间的存在的联系,并给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汉语言文学;作用;发展历程;影响
1茶文化与汉文化的含义
1.1茶文化的含义
茶是在劳动过程中通过人力劳动所生产的一种物质,现今说是一种饮品也可以。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在欣赏茶的过程中,品茶者通过这个载体所折射出的各种艺术修养以及品质来体现自身的情操。作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内容十分丰富。茶文化,也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表现得一种特殊形式,其中包含并能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于文化的传播意义非同寻常。
1.2汉文化的含义
茶文化语言学英译论文3篇
第一篇
摘要:本文首先就语言学的定义和相关概念进行了相关阐述,接着就语言学与翻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说明,并对茶文化文本的分类及语篇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从语言学出发对茶文化文本的英译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语言学;茶文化;文本;英译策略
翻译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而语言学则是对语言规律的研究,二者之间很显然存在天然的联系。近现代某些语言学者将语言学理论运用到了翻译过程之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目前,由于国家对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视,我国茶文化文本的翻译工作也因此得到了重视,但是译文仍旧存在一些不过关之处。语言学对翻译工作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因而译者可以尝试将语言学理论应用到茶文化文本的翻译活动之中。
1语言学与翻译
1.1语言学概述。“人类语言的起源”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个谜团。不过毋庸置疑的是,人类语言的诞生与文明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学的英文表述是“Linguistics”,其研究对象自然就是“语言”(language)本身。从传统意义上来讲,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为文献资料和书面语言,因而一些学者也将其称之为“语文学”。相比之下,现代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书面语,同时还涉及口语。语言学主要是对语言的本质、特点以及使用规律等进行研究,属于一门系统的学科。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学者从诸多角度对语言学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很多理论观点。基于语言学者的研究成果,语言学也因此出现了很多分类,比如认知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从微观角度出发,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为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语篇等内容,因而也派生出句法学、词汇学等学问。通过对语言学的各个因素进行研究,我们能够发现语言学研究对象之间的联系以及各个对象自身的发展规律,这很显然是有助于文本分析和解读。只有“吃透”语言本身,我们才能够透过语言认识文本内容,因而语言学是极为重要的。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每一种语言都不尽相同,所以针对每一种语言的语言学研究也会有所差异,这需要研究者加以区分。1.2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语言学与翻译之间的关系主要为以下两点。其一,语言学为翻译提供理论指导。不同语言有着自身的规律,比如汉语文本多为主动句、简单句,而英语文本则多为被动句、长难句。众所周知,不同的语言对应着不同的文化,而不同语言文本之间的差异实际上受到语言背后文化的影响,而这正是语言学研究的方向之一。译者只有掌握语言规律,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语言转换。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译者可以掌握文本的句法、词汇、语篇等特征,同时还能够根据不同文本拟定不同的翻译策略。比如说,科技类文本的文字较为客观直接,译者就可以采用“直译为主”的翻译方式;文化类文本的文字较为委婉且颇具内涵,译者就可以运用“直译+意译”的方式。其二,翻译活动为语言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更多可能。翻译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看似简单的句子需要反复思索才能转换为地道的、被目的语受众接受的语言。现代译者往往在翻译活动之前会根据材料拟定相应的翻译策略(比如语用原则等),而翻译策略的拟定通常需要根据语言学理论或其他相关理论。根据译文的效果,我们可以对翻译策略的作用就有了一定的认识,这对于语言学理论自身的丰富和完善也能够有所帮助。
茶文化英语语言学课堂设计研究
摘要:现代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承载文化,文化影响语言,想要学好语言,就要从文化层面出发。众所周知,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一整套极具特色的茶文化体系,并日渐发展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将茶文化应用于当代高校英语语言教学课堂中,既有助于提升高校学子的英语综合能力,还能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茶文化,最终实现当代高校英语教学的长远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英语人才。
关键词:茶文化;英语语言学;课堂设计;研究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不可分割,在语言教学过程中,通过文化的不断渗透,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语言技巧,了解语言内涵。英语作为我国高校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学教学的深远意义不言而喻。在2007年正式施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也就是说,高校英语老师在授课时,既要培养学生英语听说写译读等五项语言技能,还要注重语言文化内容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很多高校陆续将茶文化应用于高校英语语言教学中,借助茶文化的内在价值,促进中西方语言文化的融合,提升当代青年学子的英语综合能力,实现教育部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然而,目前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本文浅析了中国茶文化的价值内涵,结合当前我国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提出茶文化引入英语语言教学的重要性,建议高校英语老师通过制定相关的英语教学方案,进一步完善茶文化在英语语言学课堂设计中的有效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英语教学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茶文化价值内涵的分析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茶经》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茶文化正式形成,到了宋代,我国的茶文化发展达到了巅峰。随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茶文化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并慢慢地与外来文化融合,形成了具有海纳百川的文化力量。
1.1茶文化的中国化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