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工程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3 12:03:1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超级工程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泥沙环境学术管理论文
一、会议概况
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下,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秘书长胡春宏、副秘书长王兆印率团参加了2002年7月21–8月2日在美国举行第二届中美泥沙学术讨论会,我国水利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支持的重大课题《江河泥沙灾害形成机理及防治研究》项目组骨干成员及相关知名专家25人赴美参加交流会,其中水利部所属成员有胡春宏、王兆印、刘成(国际泥沙研究与培训中心)、杨小庆(水科院)、张俊华(黄委)5人。有50名美国和6名比利时代表参加了会议。会后,代表们实地考察了美国Sheboygan河生态修复项目、Peoria湖保护工程、伊利诺伊河、周文德水力实验室、胡佛水坝、科罗拉多河等水利、环境工程。
二、主要内容
1、学术讨论会
7月22日–24日进行了学术讨论会,主题为输沙和环境影响。中心议题为:流域泥沙、侵蚀与环境影响、泥沙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湖泊与水库泥沙、河流水力学与输沙、湿地开发、粘性泥沙输沙及污染物吸附、环境修复。
7月22日上午举行开幕式,首先全体与会者起立,为原美方组委会主席颜本奇(BenChieYen)教授、博士默哀三分钟,他曾为促进中美学术交流、发起并促成第一届和本届中美泥沙学术讨论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后由美方组织单位Marquette大学工程学院院长DouglasM.Green(douglas.green@marquette.edu)致欢迎词,中美双方组委会主席王兆印、CharlesS.Melching(charles.melching@marquette.edu)分别致开幕词。上午还由美国地调局地表水办公室JohnGray(jrgray@usgs.gov)介绍了中美泥沙合作的报告“美国地调局输沙研究及与中国的合作”,美国伊利诺伊大学MarceloGarcia博士做了主题报告“河流整体的自然化”,我国北京大学倪晋仁做了主题报告“分洪区点面综合信息损失评估”。
高校材料生产与创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材料生产与创业”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安徽科技学院“材料生产与创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材料生产与创业”教学改革方案:学生自选课题-满足学生兴趣要求;多人授课-术业有专攻;翻转课堂-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理论到实践-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并激发创新创业热情。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高校;材料生产与创业;教学改革
“材料生产与创业”是安徽科技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不同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性质、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合成、生产、创新与创业。因为要给学生分享多种不同材料的合成及生产方法,而多数老师仅仅对一种或者几种材料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或了解,因此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对不同材料的教授水平参差不齐:了解多的材料效果会好,了解少的材料效果会差。同时,由于多为“纸上谈兵”,即学生只在课堂上听老师介绍,而对材料的实际生产和应用并不了解,导致课程的学习效果不好。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的背景下,“材料生产与创业”课程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定位以及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的需求[1-2]。因此,在当前环境下,为加强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为社会、企业输送应用型人才,对“材料生产与创业”课程进行新的探索、改革和创新,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随着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导致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传统大学教育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导致学生无法满足企业及社会实际用人需求。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自主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大利器[3-4]。因此,学好“材料生产与创业”课,不但能为地方企业输送应用、创新型人才,还能为学生将来的自主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安徽科技学院是一所省属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的同时兼具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为了给地方企业、高校输送高水平的人才,同时提高就业率,应该紧密围绕学生当下以及未来进一步深造的需求,加强对“材料生产与创业”课程的优化。
1“材料生产与创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1.1“多种材料”与“单人授课”的矛盾
虽然很多高校老师涉猎广泛,但是大部分老师只是对自己研究领域的一种或几种材料有深入了解,因此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会出现授课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懂的或者了解得多的授课效果就好,了解得少的效果就差一些。这就造成了该门课程的老师需要去充分了解多种(十种左右)材料,增加了备课负担,而且效果不好。
毕业设计选题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设计并实现一个毕业设计选题系统对提高指导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的效率、解放手工劳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充分调研需求的基础上,基于JavaWeb技术设计并实现了该系统,系统采用流行的SSM框架开发,Web服务器采用Tomcat,数据库服务器采用Mysql,涉及超级管理员、部门管理员、教师和学生这4种角色,可支持多个部门同时使用,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选题系统;Java;Web多部门;SSM框架
高校在毕业设计环节,每个学生都需要一名教师指导其完成开题、题目的实施、论文的撰写等相关工作。对于一个几十名教师、几百个学生的系级单位,如何完成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任务,开发一个信息系统[1-6]完成该任务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出题、学生选题都在线上进行,更好地保证了公开、公正、自愿、兴趣导向的原则。该文在此背景下,基于JavaWeb技术[7]设计、开发了该系统,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需求分析
开发系统前,笔者做了详尽的需求分析,包括如下要点。
1.1系统角色
地上煤仓施工风险控制研究
【摘要】本论文将主要分析为何要建设地上煤仓以及在建设地上煤仓的过程中的项目要点,来解决现有储煤装置存在的损耗量较大、占地面积较大、浪费建筑成本以及使用成本较高等问题,以建成一种节能高效的地上煤仓。对该项目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地上煤仓;项目要点;风险控制
1地上煤仓建设工程施工项目要点
经济发展带来了煤炭的高需求,而煤炭在生产、运输、销售过程中都需要存储。但煤炭产量的提高却使原煤仓不堪重负,由此看来,煤仓的频繁破坏已经成为制约各矿井生产能力持续增长的瓶颈。如何提高煤仓的持久性、增加煤仓的仓储能力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地上煤仓的施工具有作业难度大、施工方法特殊且严格、人员组织复杂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安装配套设备。因此,本论文将详细分析地上煤仓的优点和工程施工的项目要点。
1.1地上煤仓取代地下煤仓的原因。以前,由于挖掘工艺的不成熟、煤炭运输环节复杂、运输能力相对较小等原因,必须同时依靠工作面同时生产才能保证矿井的生产能力,所以多采用地下煤仓的形式,既可以储存煤炭,也可以对运输系统起到一个缓和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随着煤炭工业的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国内已经出现了超级回采工作面——也就是那些年产百万吨、甚至千万吨级的超级回采工作面。矿井生产设备的机械化,使得井底煤仓在煤炭运输系统中的地位越来越弱,而且井底煤仓也不能适应如此大的工作量和储煤量,所以,取消井底煤仓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1.2煤仓材料的选择。在“不同硬度煤粒的冲击试验”中,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分析出煤仓的冲击磨损和煤粒硬度以及煤仓材料的硬度存在对应关系。通过进一步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当煤粒的硬度比煤仓材料的硬度低一些的时候,煤仓内壁发生的磨损相对较小。但煤仓材料的硬度并不是唯一的变量,更主要的影响因素应该是是煤仓材料的硬度与煤炭硬度的比值,当两类材料的比值大于等于0.6时,会迅速提高地上煤仓内壁材料的耐磨性。因此,根据此标准来选择煤仓材料能够有效提高煤仓内壁的耐磨性和耐撞性,进一步提高地上煤仓的使用寿命,减少耗损程度,这无论对于煤炭的存储还是缓解当前的煤炭危机都有很大的帮助。
水稻栽植密度发展历程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水稻;密度;发展
论文摘要阐述了贵州省水稻生产的栽培密度变化历程,分析了栽培密度和栽插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安龙县水稻生产的适宜栽插规格。
水稻的栽插密度对产量影响极大,合理的栽插密度是水稻高产栽培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贵州省水稻种植经历了不同发展时期,其间有不同的种植密度。随着水稻科学的发展,水稻合理密植的内涵也得到不断丰富。
1贵州水稻种植密度的发展
1.1常规稻高秆时期20世纪70~80年代中期,贵州传统种植的水稻均属高秆品种,农民的插秧规格基本是“肥田稀大窝(斗底)、瘦田升子底”,株行距约为(20~33)cm×(20~30)cm,每穴插5~7株,密度为10.5万~22.5万穴/hm2,基本苗75万~150万株/hm2,有效穗120万~150万个/hm2,产量为3000~6000kg/hm2。
1.2常规稻高秆变矮秆时期这一时期为1975~1984年,是贵州地区水稻种植的第1次绿色革命,贵州省相继从省外引进了农垦8号、湘东、桂朝2号、铁青和自育的黔幅、761号等矮秆品种,插秧的密度也有了很大改变,推广的规格约为26.4cm×16.5cm,密度为22.5万穴/hm2,穴插5~7株,基本苗达112.5万~225万株/hm2,有效穗300万~375万个/hm2,产量为7500~10500kg/hm2,此期贵州水稻单产得到跨越式发展。
VB制作网址链接器研究论文
用过《东方网神》的朋友们都知道,《东方网神》内设有一个网址资源,分类存放了很多网址,你只要用鼠标单击要去的网址,就可把你带到该网站。其实我们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网址链接器实现此功能论文。
下面就用VB6.0编写一个简单的网址链接器,步骤如下:
1.启动VB6.0,新建一个标准EXE工程,系统自动创建一个窗体form1,设置其caption属性为“创新搜索引擎”。
2.我们需要引用一个API函数ShellExecute,方法是在工程中添加一个模块Module1,打开VB6.0API浏览器,在API浏览器的“文件”菜单中选择“加载文本文件”菜单项,此时将弹出一个“选择一个文本API文件”对话框,从中选择“Win32api.txt”,单击“确定”按钮,单击ShellExecute函数,然后单击“复制”按钮。再回到Module1,按CTRL+V把ShellExecute函数粘贴到Module1模块的代码窗口中。
3.回到form1窗体,添加一个frame控件,取名为frame1,caption属性设置为“请选择网站类别”,在frame1控件中放置一个optionbutton控件组(单选按钮),取名为option1,该控件存放网站类别,可根据需要设置option的控件数目。这里仅设置了四个,option1(0)的caption属性为“国内著名网站”,option1(1)的caption属性为“IT”,option1(2)的caption属性为“硬件”,option1(3)的caption属性为“软件”。
4.再添加一个frame控件,取名为frame2,caption属性设置为“请选择网站”,在frame2控件中放置一个label控件组,取名为label1,该控件存放网站的名称。放置两个label控件,也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控件数目。设置其Font属性为下划线,Forecolor属性为突出显示,Mouseicon属性(设置自定义的鼠标图标)为一个手形图标,这里为VB98\graphics\icons\arrows目录下的Point02.ico文件,其Mousepointer属性为99(通过Mouseseicon属性所指定的自定义图标)。
材料测试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摘要:“材料测试技术”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本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采用战略引领,问题导向的方式,实现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统一,用案例讲授专业知识和德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充分利用学科资源,课堂内外相结合,打造线上线下共同育人模式,充分利用校园文化,通过校友和社会资源,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材料类专业;德育;核心价值观
1战略引领,问题导向,实现课程教学中的思政与专业教育相统一
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而言,不应是在课程教学中强加思政内容,而是结合专业教学有机融入育人内容[2]。即教师在教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融入思政内容锤炼学生品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做好学生奉献祖国的领路人。例如在“材料测试技术”的课程教学中,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制造强国战略,以国家战略和新材料产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历史使命。例如在讲述材料测试评价中外对比时,就我国目前在材料测试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缺乏边缘扫描技术和完善的智能内装测试系统,导致国外电子仪器在中国市场出现垄断现象。通过专业讲解和问题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名当代材料学专业本科生应该勇挑重担,为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2用案例讲授专业知识和德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材料测试技术”
课程的专业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材料现代测试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材料测试技术对材料研究,制备及工艺控制的重要意义。在讲述中采用合适的案例进行引导,比如通过在课堂上引用央视系列片《超级工程》中提及的“能量之源”、“中国制造”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了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看到了富强文明的中国案例[3];再结合这些超级工程的实现无不结合了材料学的重要发展,而材料学的发展离不开测试技术的准确度和精度的提高,让大家了解学习专业的重要性。在讲到“X射线散射”一节时,引用我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吴有训先生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吴有训先生早期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与康普顿教授一起研究“X射线散射”的实验,并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即后来的《康普顿-吴有训效应》。但在1926年,吴有训先生婉拒了导师康普顿的恳切挽留,毅然踏上了返回祖国的客轮。吴有训先生对我国物理学研究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充分体现了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奉献和爱国情怀。再如在讲授“电子显微镜”中的电磁信号放大时,讲到“中国天眼”的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教授,几乎参与了“中国天眼”建设的全部环节。他潜心天文研究,坚持自主创新,从论证立项到选址建设历时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实现了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望远镜的梦想,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他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勇于担当堪称楷模,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继往开来,不懈奋斗。通过以上案例培养学生在中国崛起中的责任和担当。
材料类专业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及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尝试对“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提出“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和该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将研究型探究式教学、线上线下体验教学、前沿知识教学和课程思政教学四个方面在教学实施中进行有机整合,使该课程在教学中实现教、学、做、评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厚植理论基础、启发创新思维、拓展学科视野、树立文化自信,助力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计算机;材料科学;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随着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快速发展,材料科学研究已经从传统的试错法逐步走向多元化、多尺度化研究[1-2],材料研发模式的变革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国内各高等院校认识到“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课程的重要性[3-4]。该课程是材料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材料科学研究和解决材料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科技探索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前沿性不足、思政育人单调等问题。在新工科背景下,迫切需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工具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一、当下“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面较广,是融合计算机技术和材料科学学科基础的跨学科课程。课程对该专业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奠基作用,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日益受到重视。但因各个高校学科设置和师资力量不同,该课程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理论授课的形式进行,通过对这门课程教学过程的调研,发现在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观念上重理论轻实践
农技站站长先进事迹
潜心试验研究促农业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农业生产的推动力,是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支撑。作为一名农业科技人员,**深知一身过硬的业务本领,是今后自己开展一切工作的立足点。虽然自己是农业科班出身,可**却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状态,密切关注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动态,广泛加强与科研院校的联系与协作,全力开展农业试验示范与科技攻关。
针对我市发展高效农业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现实需要,近10年来,他累计引进近120个粮、油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引进10余种食用菌、牧草、草莓等高效经济作物,引进西瓜嫁接、地膜油菜、地膜棉花、稻鸭共生、果树促成栽培等新技术12项,以及旱育保姆、旱育壮秧剂、高效硼肥、降解地膜等新产品7个。先后提出并主持承担了优质油菜秋发高产栽培技术、超级稻强化高产栽培技术、保龄菇高效种植技术等重点研究课题。为了做好这些项目有关试验性研究工作,力求数据科学性与准确性,**于2000年在当涂县原黄山乡承包了20亩农田,开创了我市农业干部承包农田的先河。项目研究的关键时期,他经常不分节假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总是工作在田间地头,开展试验、调查和记载,获得了一个又一个有价值的数据,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
虽然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可收获的喜悦让**忘了这一切。如今这些试验科研项目已经硕果累累,经专家鉴定,部分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或省内领先水平,或填补市内空白,有的至今仍在农业生产上发挥着主导作用,为我市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立足科技服务助农民增产增收
熟悉**的人都知道,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来自农村,我是农民的儿子”。**对农民有着深刻的了解,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他始终认为:农民是农技人员的衣食父母,服务农民是农技推广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自己的天职。作为一名合格的农技干部就应该心里始终装着农民,真心实意为农民办实事,引领农民增收致富。
网格计算发展论文
论文关键词:网格计算资源共享
论文摘要:网格计算越来越被人们所提起,并作为一种分布式计算体系结构日益流行,它非常适合企业计算的需求。很多领域都正在采用网格计算解决方案来解决自己关键的业务需求。本文介绍了网格计算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和未来的一些发展趋势。
0引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人类采用信息包传输和开放式整体结构技术,组建了ARPAnet,从而诞生了Internet。到了九十年代初,万维网应运而生。随着人们日常工作遇到的商业计算越来越复杂,人们越来越需要数据处理能力更强大的计算机。网格技术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出现,并且正在逐渐地由一个新兴名词转变成为运用于商业、科研、医药等各行业的技术产物。
1网格介绍
1.1网格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