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规划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6 04:45: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产业规划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产业规划

规划指导船舶产业转舵

回顾2011年.我国船舶工业继续保持了平稳态势面对今年形势.业内专家基本判断,国际金融危机对船舶制造业的滞后影响将全面显现.欧债危机可能进一步恶化.全球海运量增长低于新增运能的态势短期内难以逆转.市场竞争环境将更加复杂在上述背景下.去年年底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适时了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今后5年我国船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学习“规划”.我们感到“规划”在以下几个方面突出引导船舶产业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目标转变

“转舵一”:瞄准高端造船市场

向造船强国目标奋进.必须做到主流船型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形成满足最新国际规范要求、引领国际市场需求的知名品牌产品具体说,就是优化产品结构。一方面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应按绿色、环保、安全优化提升;另一方面则是瞄准高端造船市场.重点发展LNG船、LPG船、海洋工程装备、远洋渔船、豪华游船等根据我国未来科学考察和国防战略的需要,科学考察船、破冰船、海洋调查船、海洋监管船、高性能物探船,以及水下潜器、机器人及探测观测设备都属于船舶产业鼓励发展项目。

“转舵二”:提升造船产业集中度

向造船强国目标奋进.必须做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体说.加速形成世界级造船基地.前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O%以上对标先进造船国家.造船行业的规模化效益在韩国得到了充分体现目前.韩国五大造船集团占据了韩国造船行业80%的份额相比之下.我国10家规模较大的造船企业仅占全国造船行业约50%的份额雄踞世界第一造船企业宝座长达26年的现代重工.剖析其成功经验.其中一条就是在第二次石油危机时接管现代尾浦3个船坞、在亚洲金融危机和“911事件”后船市低潮期并购三湖和尾浦船厂.迅速做大。当前,我国有实力的船舶企业.应积极借鉴现代重工的经验做法.根据业务结构和企业发展战略需要,寻找优秀标的,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实施企业兼并重组.提升造船产业集中度。

“转舵三”:打造本土化船配品牌

查看全文

林业产业规划发展思考

摘要: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县林业产业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经营层次低、科技支撑不够、发展思路不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业、适度发展种苗花卉业、重点发展精深加工业、优先发展森林旅游业等林业产业发展思路,并提出了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强化政策扶持与营造发展环境、创新机制及提高林产品含量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林业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重点;对策;四川达县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林产品和生态服务,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地方和群众收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富民强县赋予林业的历史使命[1-2]。当前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和转折时期,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林业产业也经历着由传统的以木材生产为主、粗放型经营向培育资源、多元化集约化经营的根本性转变。传统的以消耗资源为主的林业产业已成为制约林业发展的瓶颈,不能适应当前林业的发展趋势。因此,需要通过大力发展木竹加工业、特色林果、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生物能源,不断满足人们对天然绿色林产品、营养保健、休闲娱乐、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需求[3-4]。

1达县林业产业现状

近年来,达县林业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生态与产业“双轮”驱动、推进林业资源大县向林业经济强县跨越的思路,切实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初步建成了涵盖一、二、三产业且产品种类较为齐全的林业产业体系。一是工业原料林建设稳步推进。1998年以来,达县发展了以工业原料为主的速生工业原料林逾2.67万hm2,基本满足了达县工农业建设需要;二是经果林及林木种苗建设发展势头良好,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种类较多,门类齐全,主要有枣、银杏、花椒、板栗等干果类;柑、柚、梨、桃、李等水果类;油桐、油橄榄等油料类;栀子、佛手、金银花等医药类;茶、桑等经济作物类;种苗花卉类等六大门类。截至2008年年底,全县累计建设各类经果林1.06万hm2,其中果树类6633.33hm2,木本药材1666.67hm2,油料、饮料600hm2,其他经济林1533.33hm2,林木花卉133.33hm2。三是林业加工产业有较大发展。目前,全县已有木材加工企业(户)51家,年耗材2.3万m3,年产值2000余万元,税收100余万元,解决农民工就业150余人,另四川升达、瑞丰木业等企业正在投资建设中,建成投产耗材22万m3,预计产值可达近6亿元,将拉动建设工业原料林逾3333.33hm2,解决农民工就业1000余人。四是森林旅游和乡村农家乐有较大发展。以铁山国家森林公园、雷音铺森林公园和真佛山AA级风景名胜区为主的森林旅游业,赵家桂花村、火峰山等乡村农家乐年接待能力达10万人次,旅游综合产值达5000余万元,成为了人们走进森林、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

2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扶贫产业规划指导方案

为了切实做好我县扶贫产业项目库建设,按照“以培育发展扶贫主导产业和扶持帮助贫困群众发展致富为重点”的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坚持以项目为载体、用项目作抓手,积极推进扶贫产业项目规划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新阶段帮助扶贫对象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任务,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统筹规划各具优势的扶贫主导产业发展,谋划打造一批幅射面大、带动力强和市场前景广、扶贫效率高、生态效益好的各种类型的产业化扶贫项目,拓展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发展致富的途径。

二、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多层次、多类型、覆盖面广的扶贫产业项目库,调整完善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实施内容,增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前瞻性,为新阶段实施扶贫开发、申报国家项目资金及政策支持、争取行业资金和社会力量扶持做好项目储备,做到用项目去落实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部署,用项目去对接各种渠道的支持,用项目去整合各方面的资源。

三、基本原则

查看全文

文化产业规划编制论文

关键词:十二五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规划

998年文化部设立文化产业司以来,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并在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引导下,逐步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与党和国家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关系密切。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规划的建议》第一次明确使用了“文化产业”的概念。2001年3月,“文化产业”一词被正式写进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确立了文化产业作为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形态的地位。2006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我国第一个关于文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把文化发展纳入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加以统筹规划,进一步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除此之外,国家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等分别出台了国家级文化产业行业内部专项规划,多数省(区、市)、市县制定了地方文化产业专项规划和行业内部专项规划,初步建立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体系,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文化产业规划作为我国新形势下文化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制定描绘我国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其编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文化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关系到文化产业能否在整个国家发展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随着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作为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和新型服务业的文化产业日益成为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推动力量。如今,国际金融危机正推动中国经济转型,我国文化产业也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时代背景要求我们内外统筹兼顾,推进中国国内文化产业的结构性转型,调整和优化中国文化发展的国际方略,全面推进文化产业迈上新台阶。目前,各级政府“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在“十二五”规划中究竟应该如何恰当摆放文化产业的位置?如何在“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编制工作中充分汲取“十一五”文化产业规划的经验与教训,使之更科学、更规范以保证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回答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文化产业“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几个问题

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行三级三类规划体系,按行政层级分为国家级规划、省(区、市)级规划、市县级规划;按对象和功能类别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目前,涉及文化产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主要包括四部分:(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的文化产业部分。(2)国家级文化产业行业内部专项规划,如《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时期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规划》和《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软件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等。(3)除了香港、澳门、台湾以外,大部分省(区、市)、市县级政府制定的地方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或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事业“十一五”规划中的文化产业部分,如《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浙江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文化产业部分等。(4)部分省市级政府出台了文化产业行业内部专项规划,如《杭州市广播影视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苏州市文化广播电视发展“十一五”规划及中远期规划》等。

综观各级“十一五”文化产业规划编制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部门都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组织人马精心编制,较为出色地完成了编制任务,为我国文化产业规划的编制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规划对“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蒸蒸日上,总体态势良好,这些辉煌成就的背后,各级文化产业规划的编制工作功不可没。然而,以更高地时代标准回头审视,可以发现,由于“十一五”文化产业规划编制起步晚,可资借鉴的蓝本欠缺,编制工作还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兹举其中几个问题予以说明:

查看全文

畜牧蔬菜产业规划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突出发展高端高质高效农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现就全市畜牧、蔬菜、果业、苗木花卉、渔业五大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五大产业振兴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市围绕发展品质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各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种植业快速发展,粮食连续七年大丰收,2009年成为全国第一个“亩均过吨粮、总产过百亿斤”的地级市;蔬菜面积由2006年底的148万亩发展到200万亩;林果面积发展到60多万亩;花卉苗木得到较快发展,种植面积达到6.94万亩。养殖业快速崛起。到2009年底,全市拥有限额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43家,肉、蛋、奶总产量占全省的十分之一,生猪、肉牛、奶牛、家禽等主要饲养量均居全省前列,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2.4万亩。2009年,全市五大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60%,对农民收入的贡献份额超过30%。五大产业在农业领域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越来越突出。同时,我市五大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形势,种植业结构调整仅处于起步阶段,以蔬菜、林果等为主的高效经济作物种植比重偏低,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种、养基地及加工企业缺少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高附加值的拳头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区域品牌市场影响力小,区位交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加快推进五大产业振兴,对加快培植高端高质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振兴五大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超前谋划,理顺思路,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抓出成效。

二、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

(一)总体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线,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有序调整”的工作思路,坚持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率先发展畜牧业和蔬菜种植业为突破口,使畜牧业和蔬菜种植业成为我市农业发展的亮点和名片,力争把建设成为京津济地区主要畜产品生产基地和优质特色蔬菜基地,并积极推进果业、苗木花卉和渔业的发展。围绕重点园区、重点品牌、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四大重点”,健全完善财政、科技扶持机制,实现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全面提升产业加工增值能力,大幅度提高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二)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兼顾,稳定粮食产量,扩大蔬菜面积,大力发展畜牧,做大花卉苗木、林果生产,优化种植布局,改革种植模式,开发宜渔资源,努力扩大渔业规模,发展生态、高效、品牌渔业,在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加快五大产业振兴,促进农业全面发展;坚持市场引导,根据全市特色产业功能区划确定主攻方向,搞好示范带动,不断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建立畜牧、蔬菜等种养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健全政策支持服务体系;坚持科技先行,积极鼓励引导科技创新,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坚持高端定位,推进产业升级,促进现有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坚持品牌经营化战略,鼓励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合作组织开展品牌经营,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申报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积极开展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志、驰名商标等注册。

查看全文

村镇产业规划论文

1村镇产业发展及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重城市建设,轻乡村建设,城市里高楼林立,乡村里却没有建立科学的土地利用体系。乡村规划建设中缺乏科学规划而且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的配置落后、建筑材料种类少、技术缺乏科学性、规划缺乏规则性等问题依旧存在。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强化深入实施村庄规划的理念,深化村庄规划的内容和方法,加快村镇产业建设。加快乡镇建设是推进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促进农村工业化建设和农民二次创业的基本手段,也是加快农村二、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城镇产业建设,能有效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刺激村镇经济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2村镇产业规划

2.1村划原则。2.1.1在生产有利,生活便利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和协调各项建设的发展,留有发展空间。2.1.2充分挖掘原有村镇土地的潜力,不占用或占用较少的土地,林地和牧场。2.1.3妥善解决对可能的、长期和近期关系的需求,并确定适当的建筑标准和分阶段实施计划。2.1.4充分利用原有设施,逐步改建、完善。2.1.5保持山地、水、森林、田野、道路、电力等均衡发展,将城市建设成为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生活服务中心,充分发挥集镇的基地作用。2.2基本原则。2.2.1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2.2.2坚持尊重民意、发挥村民作用的原则。2.2.3坚持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

3建设重点

3.1强化市场营销。大力发展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引导乡(镇)和村干部集中力量寻找营销和营销,销售和生产销售;充实发展营销组织和营销团队,培养营销专业人员、大型销售和营销人以及营销经纪人;引进知名营销公司加工和包装农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建立一批农畜副产品专业市场,如畜禽、水产品、水果、粮油等,开辟一批农产品出口窗口。3.2抓好科技兴农。强力推行“一个行业,一个领导者,一个研究所”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坚持科研市场,立足发展需求,注重发展和推动,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思想和创造力。要利用广播,电视和各类载体,加大对农村科技的推广力度,有效地将农业发展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3.3培育壮大重点龙头企业。逐步转变农村产业发展方式,大力支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努力延伸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深加工的产业链。逐步建立与健全完善的产业管理体系,加强村镇产业与省内外知名企业和集团的联系与合作。3.4抓好农业示范区建设。根据不同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与分析,调整产业结构,发挥优势,建立和发展农业示范区,响应国家“2311”工程的实施。3.5完善科技支撑体系。首先,加强与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招募主要产区的知名村镇产业专家,为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意见。其次,建立以公共服务组织为基础的技术服务体系,以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为骨干,以及其他社会力量为基础。打通农村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还要对农民进行专业化培训,选择技术骨干对乡镇产业进行深入研究,引进行业发展迫切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掌握管理技术的农民,争取培养出优秀的农民技术领导者。3.6加快标准化生产进程。按照县级监测中心,乡镇监测站和生产基地监测人员的要求,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逐步建立乡镇产品质量监测体系。严格进行产品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的把控,切实落实农业生产、储存、运输、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为“生态卡”“绿卡”“人民卡”等高端、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3.7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立足于生态、安全、优质的定位,支持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努力建立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价值。同时,积极利用新兴技术,对农产品进行科学种植与管理,利用品牌效应,大力发展村镇农产3.8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按照突出特点、规范发展、项目成长和优质服务要求,加快村镇农产品产业链建设,设立鲜活农产品产业园。逐步参与区域,国家特色产品展示、展览、贸易、谈判活动,充分利用新的产品流通方式,如文化营销、物流运输、连锁经营、和在线交易等,努力提高特色产品的知名度,争取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3.9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大力发展乡镇非农产业,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利用现代化设施,加快农村城镇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制定农民转移到县乡小城镇的优惠政策。引导更多农民进入小城镇,在农产品加工、销售基础上发展非农产业,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村镇经济。逐步建立农产品与非农产品相辅相成的产品销售体系。吸纳专业人员指导农业各项职能发展,引导农民利用天然地理优势和环境特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立具有特色的旅游景区。3.10用心扶持专业合作组织。扶持专业合作组织,将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优惠政策。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扶持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村产业经济,从而缩小城乡差距,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贡献。

查看全文

市促进新兴产业规划

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的经济优势在工业,已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优势明显的工业体系,拥有一定数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已成为我国西北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历了从上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90年代出现徘徊,进入新世纪以来连年保持较快增长的过程。工业是的立市之基、强市之本。在落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等全力加快工业发展措施的过程中,工业企业数量猛增,工业总量节节攀高,发展速度全面提升,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92.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89.7亿元,年均增长17.2%,占全市GDP的比重由45.7%提高到50%左右,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左右;规模以上432户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52.49亿元,其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关中各市前列;钛加工材、机床设备、石油钻采、钢管、铁路桥梁道岔、心脏起搏器、真空开关等60多种产品销量位居全国前列,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从产业发展基础条件、集聚程度、技术水平、带动能力、成长潜力、科技资源聚集等因素看,钛及钛合金、石油装备、航空安全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和能源化工已成为优势主导产业。按照温总理界定的新能源产业、传感网、物联网、微电子等新型材料、生物医药、海洋工程等五大新兴产业领域,我市钛及稀有金属合金、航空安全装备、新能源装备关键零部件及核材料、传感器、专用机械、生物质工程、生物医药等相继集群式快速成长,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兴产业排头兵。

我市新兴产业呈集群配套发展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政、产、学、研、金紧密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支撑和促进了新兴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和壮大。我市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技术创新示范城市、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及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在西部地区唯一荣膺“中国品牌经济城市”称号。

关中—天水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作为经济副中心,被赋予了重要发展建设任务,也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相比而言,我市工业领域产业体系尚不完善,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一批产品市场范围狭窄、本地自主配套性差、核心产品产能过小、高端引领产品少等问题,对加快工业化进程形成明显约束,严重影响了产业整体发展能力。所以,整合科技资源、加快完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已成为市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壮大经济实力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迫切需要。

一、新兴产业发展概况

1.钛及稀有金属合金。钛及钛合金作为国际公认的第三战略金属是国家大飞机、新型战机、载人航天、探月、海洋、石化、核电和国防安全等战略领域的关键材料,其产业链的构建与发展直接影响国家大战略的实现和国际核心竞争力。我市是我国钛及钛合金产业链主要分布地区,已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研发和生产企业约400余户,从业人员约4万人。宝钛集团是该产业体系核心,也是该领域国、军标主要起草制订的主要单位。目前产业链具备了从钛矿、海绵钛、钛熔铸、钛及钛合金加工材及钛设备制造等完整的生产工艺环节,能够生产世界钛材75%的牌号钛合金材料及应用产品,代表着我国钛工业体系的发展水平,初步呈现向高端产业链延伸的发展态势,中强损伤容限型、高温高强、阻燃等特种钛合金前期预研工作已经展开。2008年我国钛加工材产量占世界产量的23%,地区占国内产量的80%,其中钛民用品和钛粉市场占有率分别为80%和66%;宝钛集团等龙头企业钛加工材产量占世界总量的15%以上,占我国国防军工市场的95%。2008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建设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基地拓展面积33平方公里。2009年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列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商务部批准建设钛材出口基地。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优选钛合金产业链予以重点支持,有关申报工作正在进行。

查看全文

生物产业项目规划考察报告

市人民政府:

生物产业项目是省年“212”工程重点工业项目,是我市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也是年20项重大建设项目之一。为推进项目建设和我市产业发展,根据市政协常委会重点工作安排,年10月28日,由部分市政协常委,驻普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及市政府办、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园区管委会、市茶业局(市生物产业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市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所、思茅区政府等相关领导组成的视察组,对项目倚象种植基地和工业园区组培与加工项目现场进行了视察,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政府和集团对产业发展及项目推进情况的介绍,广泛听取了各位委员和相关领导的意见建议。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年5月,市政府与集团签订合作协议,计划用3-5年时间,投入10亿元以上资金,在工业园区建设集珍稀生物研究所、大型植物科技组培中心、珍稀药材GMP加工中心、3000-5000亩GAP种植基地为一体的生物谷项目。投资5.8亿元建设年产铁皮枫斗晶1亿袋、铁皮花茶10万袋、铁皮石芝参胶囊1亿粒等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打造全国最大的铁皮产业化基地和最有特色的珍稀濒危植物生物培育、人工种植及深加工产业化基地。

项目实施一年半来,集团在旺旺野生植物开发公司的基础上,在投资设立了生物谷发展有限公司和生物农业有限公司。目前,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已完成项目投资1.4亿元,今年将完成投资2亿元以上。

(一)种植基地初具规模。生物农业有限公司现已建成年产900万丛种苗的组培中心和1000余亩符合GAP种植标准、并通过有机认证的铁皮种植基地,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投产近500亩,年产值8500万元。

查看全文

城关村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现结合××村实际,制定《××村2006-2009年产业发展规划》。

一、基本概况

××村位于××镇西南,与便仓镇、盐都大冈镇毗邻。全村5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563户,人口1703人,劳动力940人。全村总面积3130亩,耕地面积2900亩,水稻种植面积2050亩,其中杂交稻制种1500亩,棉花380亩,其他经济作物470亩。生猪出栏4400头,家禽出栏11万只。农业总产值1100万元,其中林牧渔总产值400万元。工业以生产加工长毛绒玩具为主,“双带”玩具厂吸纳全镇近千名农村妇女从事玩具加工,吸纳村民160多人就业,年销售200万元,利税25万元。全村实现一二三产业增加值1400万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9:48:13,人均纯收入4562元。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和率先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稳步发展农业,大力发展工业,快步发展服务业,突出发展玩具加工、服装加工及水稻制种、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促进全村经济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及产业发展重点

查看全文

发展名优水果产业规划

一、我市水果产业发展现状、有利条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发展现状

水果生产是我市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作物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值约占整个经济作物总产值的三分之一。近年来,我市水果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其规模逐步扩大,品种逐渐改良,结构日趋优化,水果生产对推进我市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全市水果面积47万亩,总产15.5万吨,产值2.1亿元。其中柑桔21.2万亩,产量8万吨;梨4.5万亩,产量3.3万吨;李3.5万亩,产量1.6万吨;杨梅5.1万亩,产量2.2万吨;葡萄1.7万亩,1.3万吨;桃1.8万亩,产量1.3万吨。另外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下的还有枣、石榴、柿、枇杷、猕猴桃等。并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种植大户和生产基地,全市连片种植200亩以上的基地已达120处,面积达8万亩以上。同时水果加工企业也有了起步,涌现了万宝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等几家果品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2.8万吨。

㈡、发展水果生产的有利条件

我市地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风,气候十分适宜果树的生长;全市有丘岗山地650多万亩,大部分土层深厚肥沃,适宜发展果树生产;我市劳动力充足,常年富余劳动力达90余万人,水果产业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因而完全可以满足发展水果产业的需求。同时我市交通条件十分便捷,也十分有利水果产业的发展。

㈢、水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