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合作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02:02: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产学合作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论文
一、社会网络和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
1.创业教育的内涵创业教育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这项教育活动在我国也实施了近20年,愈加受到重视并已上升为国家意志。但是,创业教育亦同样备受质疑,即创业能否被教授[5]。这里,需要回应的核心问题主要是“谁来教”和“怎么教”[3],这些问题直接指向“什么是创业教育”“谁来教”以及“谁主导”等问题。创业教育是指受教育者能够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领域内进行行为创新,开辟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并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机遇的探索性行为的教育活动[6]。赵志军[7]指出,创业教育中的创业兼有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社会历史意义,但经济意义占居主要成分,尤其关注激发受教育者的企业家精神和提升创业技能与知识[8],对于培养更多合格创业者[9-10]、人力资本的形成[11]、提高创业绩效进而促进经济发展[12-13]有积极作用,是对未来的投资[14-15]。需要指出,创业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将创业知识转化为经济效益,这里转化的通道在于根据创业知识与创业机会耦合产生的使用价值为市场所接受进而获取价值。可见,市场是判断创业教育成效的重要甚至核心指标,在创业教育的设计过程中就应该加强业界的参与程度和市场的评价机制。在愈加复杂的创业环境中,教授者的经验、知识储备对于创业教育尤为重要[16]。但是一个显著的问题是,课堂教师擅长主观解释(subjectiveac-counts)而业界教师更倾向于实践指导。在日益复杂的创业环境下,单一知识储备的教授均无法满足大学生创业者创业学习的需求。这里,最佳的解决方案就是请“双师型教师”(pracademic)执教[2],他们既拥有创业研究的学术背景又拥有实践的创业经历,以增强创业教育成效。美国的创业教育即是如此,并会通过多种渠道保障师资的充足来源[17]。只有这样,创业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既熟悉与掌握创业实操懂得背后原理的大学生创业者。诚然,创业教育的受教育者多为在校大学生,受教育的场所也多在校内,在传统意义与常规操作上,创业教育多由高校所主导。正如Bliemel[3]所言,“高校可能是一个合适的环境来学习创业相关知识,但是不利于学习如何实践它以及感受什么是一位真正的创业者”,所以应该从更加广阔的视角来理解创业教育的运行机制。在整个创业教育生态中,相关利益主体如高校、政府、企业(社会)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18],这也是“协同”发展战略下多元主体融合发展的题中之意[19]。也就是说,创业教育应该推动多元主体在其中的设计与建设,应该着力探索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办学,而不是由单一主体主导。2.社会网络和产学研合作网络是自然界和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一切系统的基础结构都是网络,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与外界存在一定的“社会关系”(relationship)与“联结”(tie)[20-21]。传统的社会网络结构多为复杂网络和单一主体网络,但是这些网络结构对于研究某些案例来说过于复杂或者过于简单,基于此,Coromina[22]提出双核心网络(duocenterednetworks)概念,描述和分析以一对网络节点作为中心点的网络结构,例如夫-妻、博士生-导师等。产学研合作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基于市场需求和共同利益联合起来,按照市场经济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所进行的契约合作活动[23]。产学研合作是资源和知识传递的一种重要渠道[24],企业的知识是有价值的产学研合作的关键驱动因素[25]。陈云[26]指出,产学研合作具体到微观上和案例层次,可以是三方也可以是两方,但企业不可或缺。反观现实,除少数大型产学研合作项目会涉及到三方主体外,多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两方主体。同时,产学研合作已由单纯的点对点模式逐步发展成为合作网络模式[27],这就有必要从网络模式认识产学研合作。即,从双核心网络结构解析产学研合作具有显著意义[22,28]。3.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本研究将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定义为基于培养受教育者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为目的的高校(研究机构)、企业有效合作的教育形式,是创业教育与产学研合作的有机结合,天然具有双核心网络属性。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共建创业班、合作培养、深度实践等形式,能够有效补充校内创业教育的知识基础[29-30],满足受教育者对于创业学习的需求。此外,通过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在创业教育中的参与程度,同时最大程度上缓解因为“双师型”创业师资不足而导致的创业教育成效低下的窘境,提高受教育者的理论和实践素养。
二、双核心网络的产学研合作教育
上述已就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并明确了其双核心网络的特性。丁荣贵等人[28]基于Coromina[22]的研究构建起了产学研合作的双核心网络。本研究将借鉴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探讨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双核心网络的网络主体、网络特征以及运行原则,以期深入认识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1.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双核心网络主体整个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项目中各利益相关者基于其专用性投资而产生相互影响,这些利益相关者作为网络主体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主动性和紧迫性存在差异。在陈洪辉和贾生华[31]提出的核心利益相关者、蛰伏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三维分类的基础上,借鉴丁荣贵等人[28]提出的产学研合作中知识关系、资本关系、管理合作关系、战略伙伴关系所包含的主体,基于现实调研情况,将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项目社会网络主体划分如下:核心利益相关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在整个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双核心网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主体,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左右整个教育进程。作为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参与的主体,只有保证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共同参与、共同作用,才能真正推动创业教育“一只眼睛盯课堂,一只眼睛盯市场”的市场导向,让受教育者充分吸收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在干中学(learningbydoing)、学中干(doingbylearning)中不断深化对于创业市场机制的认知。蛰伏利益相关者:政府、风投、上下游企业等。蛰伏利益相关者与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项目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在正常状态下仅表现为显性契约人,一旦其利益出现诉求或受到损害时,他们就可能从蛰伏状态升为活跃状态,其反应程度可能非常地积极或者强烈,进而影响整个教育项目的进程。尽管不少研究强调了政府在产学研合作或创业教育中的作用,但是我们认为政府在整个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中起到促进和监督的“蛰伏”作用;大学生创业相对廉价同时亦富有创意和激情,但是鉴于其融资渠道、信息渠道较为单一,风险投资有投资意愿但更处于观望[32]状态,大学生创业者能通过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网络适时可能获得风险投资;参与企业的上下游企业亦能成为受教育者创业项目的价值链上下游,对于推动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实质性成效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构建起战略伙伴关系。边缘利益相关者:同业企业、银行、媒体、合作院校(科研机构)等。边缘利益相关者往往是被动地受到影响,重要程度相对较低,实现其利益要求的紧迫性也不强。同业企业作为参与企业的竞争对手在教育领域一般并无激烈竞争倾向,我国银行作为保守、理性的金融主体并不会是初创项目的投资主体,媒体通过多种渠道对教育项目进行报道宣传,而合作院校(科研机构)多是知识关系下的合作,相关主体尽管存在潜在合作的可能,但是可能性相对较低,故是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中的边缘利益相关者。2.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双核心网络特征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双核心网络作为社会网络的一种特殊形式,既具备社会网络的一般特征,亦具有其个性特征,体现如下:第一,具有两个明确的核心。参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网络中明确发挥中心作用,处于网络中心位置,除此之外的网络主体为合作参与者(alter),不对产学研合作创业起关键影响。作为该社会网络的重要参与者,研究并未将受教育者作为网络主体之一,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首先,受教育者并不是参与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的行动主体,而是直接受益对象;其次,本研究在设置网络主体时不关注嵌入于某一主体的次级分析单位。第二,网络力度(strength)有所区别。社会网络理论最基本的分析单位是联结(tie)。Granovetter[33]在引入“网络力度”时,是将联结分为强关系(strongtie)和弱关系(weaktie),以朋友圈(friend-shipcircle)、承诺强度(commitment)以及联系密度来判断强弱关系。强关系带来深度的信任和高度的共享认知,弱关系不断拓展网络并引入异质性的资源与信息。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中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以及与蛰伏利益相关者、边缘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结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强关系、弱关系。第三,除双核心外,其他主体之间不存在关系[22]。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双核心网络仅基于某一特定的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项目构建,参与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作为核心行动,不论其他项目或工作,其他主体仅与双核心产生关系而各自之间并不存在关系,未与双核心产生关系的则不出现在该网络中。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主体间网络关系仅基于某一特定的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项目的观察,基于其他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项目将会存在某些并不存在于另一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项目中的主体间网络关系。3.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双核心网络运行原则第一,战略性。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需要战略性的运行设计,谋略规划与顶层设计。这里不仅仅是指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这方面的战略规划,高校、企业更应在市场机制的指导下,前瞻性地发掘市场需求、学生需求,加强相关教育形式的设计,开发更加适应动态、复杂创业环境的创业课程,切实打造起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品牌,在社会上渲染好、营造出社会创业的良好氛围。第二,联动性。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本质上反映了两个类别的主体的互动,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嵌入在两类主体之内的不同类型的知识和价值观念,不断推动强弱关系的主体联结构建,强化各主体之间的联动才能保证创业教育开展的成效,使受教育者能够切实掌握应对复杂、动态的创业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与业界实操。第三,动态性。网络是通过不断积累社会资本(socialcapital)而形成并扩展的[20],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的双核心在开展该教育形式的过程中,构建特定网络结构,推动自身社会资本的不断积累,进而不断复制、拓展社会网络,这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动态过程。也正是这种网络演进的动态属性才是推动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属性。
三、实践启示
以上已就“什么是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及“什么是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双核心网络”这两个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和解析。基于此,下面将提供相应的实践启示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第一,突出核心作用,加强主导设计。创业教育要不断强调市场导向教育,加强市场机制运作,让创业知识不局限在校园和课本,这即是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最为倡导的。高校应更加开放地看待创业教育,积极寻找与企业合作的渠道、形式,切实做到两个核心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到创业教育的整体设计、课程开发、创业教授、跟踪指导之中,在当下时期尤其强化、突出企业在其中的作用,开展但不限于共建创业班、合作培养、深度实践等形式。同时,两个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要加强契约建设,尽可能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让双方主体都能够真正共享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所带来的成果。第二,整合网络资源,加强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意义显著[34]。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网络中拥有多种类型的参与主体,联结或强或弱,不同程度、不同方面能够对教育项目提供支持,参与主体越多,表示社会支持的力度和规模越大。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设计者应积极对外扩展,寻求更多蛰伏利益相关者、边缘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让这些异质性的资源和知识加入到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之中才能最大限度上激发创业教育的潜力、活力以及魅力,盘活整个社会的资源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指出的是,在此过程当中,政府、协会等应积极发挥桥接作用,协助拓展网络。第三,推动实践参与,培育社会资本。社会资本被定义为实际和潜在的资源的总和,这些资源嵌入并源自于由个体或社会单位所持有的关系网络,并且通过该网络得以被应用[35]。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提供创业实践的平台,让受教育者能够接触到实操,接触创业环境中有意义的合作主体,并且能够与之发生良性互动。在这种互动过程当中,双方能够建立联系、信任及共享认知,这些社会资本的重要维度对其创业绩效具有积极意义[35-36]。培育受教育者的社会资本是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除了知识教授以外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方面,高校尤应在此方面有所作为。四、结语综上所述,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是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同主导、设计、实施,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创业教育形式,具有显著的双核心网络特征。本研究主要就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的内涵、双核心网络以及运行原则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旨在对相关研究有所推进,以便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文章指出创业教育需要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这两大核心利益相关者在主导设计中的作用,应整合更多蛰伏利益相关者、边缘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不断培育大学生创业者与相关主体之间的社会资本,以提升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绩效。诚然,开展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并不是一件易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广大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努力。我们真诚地希望有更多的创业教育工作者能更加重视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形式的探索和实践,以此来进一步推动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会计硕士产学研合作教育探究
一、“农大—瑞华”会计硕士产学研合作教育
构建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硕士产学研合作教育,需要高校与企业做出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在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紧紧围绕提升会计硕士职业能力这个目标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解决培养环节遇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实践基地培养条件、管理机制和合作培养内容等方面。以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瑞华)实习实践基地为例,总结“农大—瑞华”产学研合作教育经验。该合作模式把会计硕士培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农大培养为主,侧重理论学习,完成校内导师和第二导师共同选定的课程的学习。第二阶段以瑞华培养为主,会计硕士深入到瑞华参加实习、实践和撰写论文,培养实践和科研开发能力。第三阶段会计硕士将知识与实践凝练成学位论文。
(一)理论学习阶段
研一理论教学阶段,学院以全国会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参考性培养方案》为指南,在此基础上与实习基地共同探讨和商定培养方案。学院与瑞华的第二导师共同创建了会计硕士专业指导委员会,每一年度委员会都会通过座谈、专访等形式共同论证、修订培养方案,第二导师全程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计硕士的校内导师和第二导师根据会计硕士的培养方向在培养方案指定的课程中选课。校内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教学,采用MPACC案例库中的案例和实习基地提供的案例进行情景教学,突出企业实际问题的讲解,与理论相得益彰,充分体现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实践阶段
选择审计方向的会计硕士,一般被推荐到瑞华实习。瑞华在实践教学的组织落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与瑞华共同制定了工作细则,制定了联合培养方式、培养费用、生活安排、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明确了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了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长效机制,2014年12月,学院申请瑞华为校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出台了《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起一个直接面向市场需求的校所合作战略联盟。2011年至今,会计学院以2011级、2012级、2013级会计硕士为运行实体、在多年产学研合作培养会计硕士的基础上,与瑞华就共建面向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达成共识,开展长期合作研究。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是一家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具有A+H股审计资格,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具有突出影响力的专业服务机构。瑞华对会计硕士实习生存在着强烈的内在需求,每年10月份开始到第二年的4月份,事务所会集中处理大量的审计业务,业务在短时间内骤增,而在其它时间业务量归于常态,所以会计师事务所非常需要实习生来所工作,达到三赢的目的,学校、事务所、学生三赢局面。瑞华实习生的年接纳量可达40余人,每年10月份会安排实习生统一进来连续培训17天,前10天讲解审计准则和职工制度要求,讲解事务所具体业务,后面7天讲解今年会计准则的变化。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实习生们对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事务所的工作内容也有所了解。在11月份陆陆续续地加入到对企业的审计工作,大的公司项目一般会比较多,一般会进驻几十人,实习生在其中做一些配合性的辅助性的工作,比如用事务所自己编制的审计软件,按企业的循环做一些简单的底稿,或者按照项目经理的要求去做企业循环中的某一部分工作。通过这些工作实习生能够对企业的财务有所了解,通过审计,实习生还能分析出企业做的账正确与否,哪些部分存在问题,软件测试有异常的,实习生会反馈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进一步处理,进行一些补充的程序,或者是对企业发表意见。实习结束后学员撰写详实、深入的实践总结报告。实习生工作结束后毕业时,优秀学员会优先考虑留所工作,如果家不在当地的,还可以推荐到瑞华其他地区的分所工作,黑龙江分所出具鉴定和证明。
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产学研合作教育探讨
摘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的背景下,各省市之间充分结合,共同发展,就对人才有更强的需求,再加上其是重要的经济区和海湾区,还承担对外营销交流的任务,其市场营销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要求相关人员加强民办高校的市场营销产学研合作,以提升教育水平。文章就从粤港澳大湾区入手,浅谈在其背景下的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产学研合作教育。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产学研合作
一、引言
教育作为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肩负着重要任务。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该地域作为多地域的联合,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域之一,再加上其海湾式的地域特点,其还承接对外交往的重要任务。所以实际发展过程中,就要求当地加强对市场营销教学的重视。民办高校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资源不足的尴尬局面,然而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民办高校由于缺乏制度的规范,在教育水平和教学方向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就需要相关人员针对现阶段的民办高校市场营销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建立起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以推进市场营销教学的进程。所以在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的民办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就需要教育人员通过一些手段实现产学研合作式的教育方针。
二、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校以及市场营销产学研合作教育概述
(一)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校以及产学研结合的概念
诠释汉语言文学专业推进产学合作教育的探索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章第五条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产学合作教育已成为高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探讨如何在文科专业中推进产学合作,培养创新人才。
关键词:产学合作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产学合作教育的内涵。
产学合作教育,在国际上也称为“合作教育”(CooperativeEducation)。
它的基本理念最早出自于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Dewey)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其内涵是:“合作教育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careerori2ented)的教育模式,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及早地具备进入职业生涯所需要的基本素质。”1946年,美国职业协会发表的《合作教育宣言》认为:“合作教育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真实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国内许多学者对产学合作教育的内涵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概括起来为:产学合作教育一般是指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发挥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学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的生产现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设计学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在海南自贸区建设人才需求的动因下,海南高校设计学专业只有通过不断加强专业内涵与外延建设,多元联合,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才能达到贴合行业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动“校政行企联动,产学研用融合”设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成为海南高校设计学专业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对匹配国际自贸区建设岗位需求的应用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海南自贸区建设;设计学;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
2018年4月13日下午,国家主席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随着海南快速发展大建设时代的到来,绿色海南,美丽海南乡村建设、国际旅游岛及自由贸易区(港)建设都急需各行各业大量高级专门人才,而海南高校教育力量所培养出来的设计学科专业人才从数量到质量都远未达到行业要求,人才标准亟待提高,人才需求亟待解决。在此背景下,应用型高等院校产学研多元化合作培养的设计学专业人才恰好可以发挥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基本技能,从而全面提升与海南国际自贸区建设相配套的专业人才水平。多元化整合产业、教学、科研、实践应用等国家、地方、社会等综合资源,加强政府与院校之间、院校与院校之间、院校企业之间、院校与研究机构之间、同学科或跨学科国际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模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元的设计学人才培养体制正是契合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核心精神,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尤其是基于海南国际自贸区建设发展的背景下,深入探索产学研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问题,对于海南高校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切实培养自贸区建设所需设计学类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国内外产学研用合作情况
当前世界应用更为广泛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则是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程学院的赫曼?施纳德教授于1906年提出的。这项教学计划规定学生每年都应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到企业的生产现场从事与所学专业对口的生产劳动。1921年,美国安提亚克大学提出“全人教育”概念,并在包括文科在内的所有专业实施产学合作教育。到1942年全美己有30个产学合作教育计划获得了成功,产学合作教育的基本模式初步形成。20世纪50年代起,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先后引进了美国的产学合作教育形式,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国际化推广。经过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的持续推广和积淀,到90年代,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的有关高校实施产学合作教育。在美国,总数为3600所的教育机构中有900所提供产学合作教育计划,20万左右学生进入这些计划中并在50000个雇主和不同等级政府机构那里工作。1983年正式成立的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分析美国产学研用教育的具体模式有:(1)美国政府把从事高新技术研究的各类实验室设在大学校园的周边,使大学师生可以直接参与到实际的生产实践,极大地缩短了理论教学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周期,逐渐形成“科技工业园区”。如著名的硅谷科技园、北卡罗来纳金三角科技园等的科技工业园区。(2)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规划和资助下,工业界在大学里建立了“大学-工业合作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通过研究中心、高校和工业界相互取长补短的模式所形成的合作研究中心。(3)政府引导和推动产学研融合。美国政府创立了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设立“国家科学基金”,制定了多个促进产学研融合计划,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经历了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五阶段周期循环教学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工学交替”等不同阶段。1985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学院利用中国和加拿大政府间合作项目,采用“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学生顶岗工作”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这是在我国第一次使用“产学合作教育”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试点,标志着我国产学合作教育实践开始迈出第一步。1985年国家公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高等学校“有权接受或与外单位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各个高校都积极推动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建成了许多产学合作基地,如辽宁省先后建立联合体27个;浙江大学先后建立17个研究所,6个研究室,有630名专职科研人员和800名兼职研究人员。1999年1月教育部颁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强产学合作,鼓励高校与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合作,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产业中的结合”。随即成立了高校科技产业发展资助机构。由于产学研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在我国高校广泛推行。它们根据学校自身条件,与所在地区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相结合创新了多种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
2核心理念: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产学合作人才培养实践路径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革,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持续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知识经济开始兴起,并且很快扩展到了全世界的范围上。我国在这个大环境之下,也开始逐渐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并且通过大量的实例我们可以发现,使得科技可以成为我们生产力的一部分,这不仅仅是我们当下时代的迫切需求,同样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需要有一种创新式的合作,将经济和科技具体的结合在一起。产学合作便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产学合作的创新具体体现在它可以顾及到生产力的各方面要点,实现对资源的优化,总体来说,产学合作便是使得高等教育学院、科研单位和市场上的企业公司相互合作,使得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在技术、产品、工艺等等各个方面通过研究实现创新,从而实现双赢,提高经济效益,此论文就在专用技能形成视角下影响产学合作行为的因素进行研究,并且对其创新实践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产学合作;影响因素;专用技能;创新实践
一、产学合作的概念
产学合作,最早是由日本开始的概念,产业界和教育界进行合作,双方一起进行相关的研究,1956年9月,《关于产学合作教育制度》这一份咨询报告被日本通产省产业合理化审议会提出。11月,《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技术教育的意见》由日本经营者团体联盟发表,其中核心内容是希望政府可以制定可以适应经济化时展的技术员工政策,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能够与产业界建立紧密的关系,从而促进产业界和教育界的共同发展,实现双赢,自此,产学合作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知识经济时挥了重大的作用和意义。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得知,所谓“产”便是指产业界、企业,而“学”是指学术界,具体便是高等教育机构或者科研单位。产学合作还有另一个名字叫作“校企合作”。由于所涉及的范围还有科研机构,所以有时又称之为“产学研合作”。从学校的角度来说,通过产学合作从而实现对人才进行培养,这已经是一个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且受到了世界的公共认同,并且许多国家采用了这种方式,只不过通过对自身情况进行分析,因此实际采取的措施在模式上有所不同。产学合作的主要方向是针对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个人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使他们可以真正对专业技能进行掌握。
二、产学合作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一)产学合作创新的影响因素综述
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形式研究
道德架构的视野也由单纯地规范人与人的关系,扩大到约束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等更广泛更深刻的领域。在这种情形下,分属两个不同学科的产学研合作和道德架构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模式的建立就显得更加紧迫而重要。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模式研究是一种跨学科的学术活动。其目的就是要根据社会的需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道德路径,在新型工业化时代,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自然也就被提到日程上来。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是以对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社会及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解为出发点,在产学研合作伦理研究的基础上所建立的一种科学模式,其目的是为产学研合作提供完善规范的道德架构,增强产学研合作的道德意识,建立科学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以实现产学研合作创新为人类谋福利的本真目标,引导产学研合作活动向科学、健康与和谐的方向发展。在我国当前教育体制下,高中教育过早的文理分科及高等教育过分的专业化,已经造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割裂。从而造成科技理性与人文关怀之间出现不可逾越的鸿沟。这就会使产学研合作活动的决策者、实施者、人文工作者无法在同一水平上就所面临的重大的产学研合作问题、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开展全面深刻的讨论,以至于过分强调合作项目的经济价值,忽略了人文关怀和社会价值[2]。如,2011年12月15日《华商报》报道的“杀人桥”事件就为以产学研合作为重要支撑的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敲响了产学研合作道德缺失的警钟。对此,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客观地重新审视产学研合作问题,完善产学研合作的道德机制,推动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的健康发展。
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的现实意义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是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为立足点,旨在促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中国在技术创新的现代化进程中,面对世界范围内的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更应该强化产学研合作的道德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从而正确分析和理解科技、产学研合作、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增强人文关怀及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反思人类在未来的科技活动及社会生活中该如何发挥科技进步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积极作用,使产学研合作创新活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趋利避害,扬长补短。建立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模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其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产学研合作为重要支撑的大型工程项目建设是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想真正实现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做到统筹兼顾,以人为本:一方面,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通过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不断提高我们的觉悟和认识,真正明白不合理的工程技术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长远影响和严重后果,建立高尚的道德水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的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的目标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的目的与传统模式有着天壤的区别。因为传统模式实际上是两种目标相互分离的模式,即一方面强调科技理性和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则在产学研合作活动中忽视道德规范。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渗透性及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传统模式已经与现代化社会的需要不相适应了。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的关键就是科技、产学研合作与社会已经成为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不能以孤立的单一方面的视角看问题,而应将它们视作一个系统,并将社会价值及伦理道德渗透其中。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应该是实现科技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应用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高度融合的真正的综合型、交叉型、渗透型模式。基于这样的科技道德理念,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具有以下基本目标。一是树立产学研合作道德理念。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理念的培养是实现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的前提条件。培养产学研合作道德意识,使人们能以人文的眼光看待科技发展、产学研合作活动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而使科学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产学研合作活动的开展与影响,企业、大学与科研单位的责任与社会发展之间建立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树立先进的科技道德理念。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道德教育。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的关键是加强产学研合作道德教育。进行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就是要促进人们对科技进步、产学研合作项目建设和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理解,对学科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以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只有将产学研合作道德教育纳入产学研合作活动中,才能够将产学研合作的道德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实现其社会功能。三是形成产学研合作道德实践能力。产学研合作道德实践能力的形成是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的根本旨趣所在。产学研合作道德实践就是运用产学研合作道德规范,以系统性、综合性的产学研合作道德理念全面协调产学研合作创新活动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矛盾。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产学研合作道德的实践能力,能够自觉地发现和预见产学研合作创新活动中的矛盾和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3]。
(二)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的主要内容基于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的目标要求,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的基本内容:一是要根据科技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轨迹系统性地揭示产学研合作的道德要求。即根据技术发明、产学研合作创新与社会的密切关系,不断强化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意识。二是要从面到点再到面的原则深刻阐释产学研合作道德的重要意义。首先从整体层面阐明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的宗旨;其次理清科技与产学研合作创新、产学研合作创新与道德、道德与社会相互关系及交叉关系;再次要深入到产学研合作道德理论的实际应用层面;最后再强调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的概念、目标及本质等。三是产学研合作中的大学要按照现代化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及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与此同时,一定要注意边缘学科及横断学科的设置,如科技与产学研合作、科技伦理、科学发展观等,这样就形成了常规教育、专业教育与综合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将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的目标落到实处[4]。
建立产学研合作道德架构模式
煤炭企业特色产学教育探索与研究
煤炭企业特色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践内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是传统的煤炭特色院校,矿物资源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自动化等专业更是从建校伊始就成立的专业,具有六十余年的煤炭特色历史,吸引了大批全国一流的煤炭企业来此招贤纳士,学校通过对/神东3+l0合作教育模式的不断研究和探索,为煤炭企业输送了高素质的合格人才"/神东3+l0合作教育模式,即在学校学习3年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神东集团接受l年的培训实习,以实现学生既能拥有扎实的煤炭理论知识,又能毕业后尽快具备神东公司隶属企业工作的能力"由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和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于每年学生刚升人大四时进人学校宣讲,招收有去神东就业意向的应届毕业生,组建采煤、机械自动化、电气自动化不同专业的产学合作教育班"以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为例,神东集团对2012届自动化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电气技术专业进行了全面宣传动员工作,经过报名、面试等环节,最终有20名学生面试成功,成立电气类神东/3+I0合作教育班"。(l)双师制授课"配备有煤炭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组织具有煤炭企业工作经验、长期从事煤炭科研项目接触现场的、责任心强且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承担合作教育班的教学任务,神东公司组织协调任课教师到神东隶属企业进行技术调研及实习"学生到神东集团实习期间,神东公司派出企业工作经验丰富、表达能力较好的高级工程师为实习学生授课"高校与企业联合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2)修订教学计划"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控学院根据神东公司的需求,对所组织的专业合作教育班修改了最后一学年的教学计划,按煤炭生产的实际需要,重点对煤炭矿山专业、学科的部分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添加了如矿山机电设备等特色性质的选修课"根据神东公司数字化矿山任务实现的发展需求,对部分课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深人企业,重视实践环节贯穿最后一学年的学习"根据校企双方协议,学生毕业实习在神东公司完成"双方共同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并编写毕业实纲"由神东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践环节教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派具有丰富煤炭科研经验的教师随队辅导"实习地点具有典型性,并在完成实训的基础上,进行一段时间的顶岗实习,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实践能力提升"。(3)拟定解决实际问题的专项毕业设计课题"神东公司与学校采取先面试后签订就业意向,再合作教育的模式,学生参与/3+l0合格后全部进人神东公司,力求达到跨越毕业工作第一年的轮岗实习环节,直接熟悉生产第一线"因此,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商定毕业设计课题,且均是与神东企业生产实际相关,一方面解决了实际生产需要,一方面锻炼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为使/3+l0产学合作模式得以长久开展,建立健全完善的运行与保障的机制是成功的关键"首先,学校与企业要建立三个原则:共赢原则、资产保全原则和实效原则"以三个原则为核心,构建产学合作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产学合作教育的基本原则与实施细则、产学合作的项目管理制度、教师的绩效管理制度、设备资产及经费管理制度、实习的考核评价与奖惩激励制度等内容"[2j通过制度的建立,规定了学校和企业在应履行的义务和肩负的责任,以及享有的利益,保障了学生的权益"。
煤炭企业特色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成效与实践经验总结
经过2011、2012两届合作教育班的实践,全体学员均通过了神东集团公司的考核,具备了较好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水平,节约了企业在招聘、培训、管理人员的成本,加强了员工队伍建设,利用学校的技术优势,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闭同时,学校提升了人才的培养质量,改善了学校的师资结构,有利于学校特色专业的发展与建设"学生提高了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对未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对煤炭企业特色产学合作教育的实践,总结如下经验,以利于更好地实现产学合作教育的模式,收到更好的成效"必须做到以下四点:产学合作模式运行机制化、理论教学实践化、企业实习深人化、研究课题对口化"组建合作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合作教育的副校长牵头,教务处处长、二级学院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为成员的合作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合作教育的各项工作"促使学院提供优质智力资源与企业需要相结合、企业的优秀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以实现学院和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发展"派专人进人高校进行专门的宣讲会,对毕业实习环节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并对实习成绩进行考核,达到企业未来顺利接收毕业生的目的"。(l)编制与合作教育相关的教材"目前高校所用教材存在一些理论与实践脱轨现象,尤其是针对合作教育领域的更是凤毛麟角"煤炭行业企业众多,发挥煤炭特色高校的专业优势,专门为此编制相关教材,实用性强,意义深远"。(2)扩大合作教育领域"各高校针对各自的专业特色,加强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教育程度"而当今的大学都在向综合研究型发展,以具有专业特色的合作教育为契机,全面发展产学研合作教育领域,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发展"。(3)扩充产学合作形式内容学校不仅仅应将产学合作作为解决学生实习、就业的一个渠道,更应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知识技能的角度出发"在项目合作、知识产权转移、共同构建实训基地、建立研发联盟等多个方面进行更深人更广泛的产学合作"闭。
煤炭企业特色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关键在于即学校如何在前三年里安排好教学计划使学生具备煤炭行业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及熟练的专业技能,以实现达到/10的预期目标"阎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探索研究适合本校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是保障为国家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需不断深人开展和重视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本文作者:付华闺孝妞工作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产学合作条件下教学管理优化策略
[摘要]文章结合产学合作教育理念,对如何深化学校教学管理,实现产学合作这一目标进行分析,意在通过综合化的教学管理措施,来解决当前产学合作教育中所存在的不足,为学生打造出全方位的教育空间,既有宏观性的思考,也有细节化的设计,同时也强调了操作层面,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界人士创新管理思想,改革教学管理手段,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参考。
[关键词]产学合作;教学管理;优化策略
近几年来,产学合作已经不是当前职业教育独有的教学手段,许多高等本科院校也开始积极地运用产学合作方式,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对于高校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时,不断提高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铸造,而这也使产学合作教学模式有了更为广泛的应用领域。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理念上有别于传统学术型本科院校,能够直接面向市场和企业进行人才培养服务,对于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产学合作会为这一类院校的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教育空间,以及全新的教育理念思想,能够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打造出新的路径。
一、产学合作条件下高校课程开发机制分析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下,对课程进行开发主要是依靠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配合完成,而在产学合作理念下,企业也可以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出企业的职业资源,结合企业用人需求,由教育部门、高等院校与企业共同对课程进行开发设计,进而带来全新的课程开发格局。
(一)明确培养目标,更新教育理念
汉语文学产学结合教育方式研究论文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章第五条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产学合作教育已成为高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探讨如何在文科专业中推进产学合作,培养创新人才。
关键词:产学合作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产学合作教育的内涵。
产学合作教育,在国际上也称为“合作教育”(CooperativeEducation)。
它的基本理念最早出自于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Dewey)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其内涵是:“合作教育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careerori2ented)的教育模式,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及早地具备进入职业生涯所需要的基本素质。”1946年,美国职业协会发表的《合作教育宣言》认为:“合作教育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真实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国内许多学者对产学合作教育的内涵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概括起来为:产学合作教育一般是指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发挥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学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的生产现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的现状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