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11:32: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产品设计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产品设计管理

企业产品设计管理论文

关键词:设计管理,产品感觉,全面质量管理

摘要:本文论述了产品作为企业信息的综合体现,是企业活动的中心,而对产品感觉的注重贯穿于整个设计管理始终,涉及到产品各个层面,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延伸到整个企业多种的产品组合,设计管理从而成为企业产品感觉的导演。

一.产品是企业信息的综合体现

企业把科技、生产、工艺、材料、市场促销、媒体传播、经济、社会、人文等多种学科的互动与协调,物化为产品。就是说,作为一个出产品的企业,在其产品上会给人们提供一种综合的、全方位的信息。

通过该企业的产品,人们可以了解其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严格的质量管理,创新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工艺技术,高效的生产管理,完善的售后服务,高超的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的魅力等等。产品折射出多种信息,从而营造出脍炙人口的品牌,进一步塑造了企业形象。因此,企业形象,最终是体现在它的产品上,所有的软件资源是体现在产品这个实实在在的硬件上,因此,与其说消费者在消费该产品,不如说在消费信息,消费上述的种种软件资源。

二.以产品为中心的企业活动

查看全文

商业时代产品设计管理论文

一.系列化包装产生的必然性

在包装产业领域,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渐凸现出个性化的彰显与创新,促成了包装的现代化设计,新机械、新技术以及包装款式的多样化成为包装设计的全球化、系列化商品包装设计人员只有掌握市场营销过程中的企业及文化内涵,比如产品和服务的系列化设计,体现企业特色等,才能对市场营销环境、消费心理作出科学的分析;才会在对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确定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才有可能适应国际市场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的趋势,使包装设计有序化,更利于开拓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1、产品的多样化促成产品包装多样化,系列化

在现代生产领域,企业界致力于开发新品种,新产品速度快、时间短、收效高。同时,与之相适应的包装界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更方便、识读性更强的多样化系列化的包装设计已成为必然,以食品工业为例,人们对食品消费需求向多规格、多样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食品加工业已将费用投向开发具有更灵活和机动的包装线上。这充分说明产品的系列化生产与包装的系列化实施给企业的有效快速发展起到了有力的助动作用。美国制药业最先采用了防盗开封口包装,近年药品的多样化,更加快防盗开封口系列化包装有增无减。这种确保产品品质的安全包装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乳品、饮料等包装,并推广到了世界各地。

2、个性、专业化特色化设计不断促成系列化包装

企业的灵魂就是创新,Techpack公司就是典型的代表企业。公司在巴黎附近成立了一个创新中心,专门用于研发新的概念和新的产品原型。Slim彩妆盒就是其中一例,它可以180。全方位打开,透明简洁,内中的产品一目了然。生产商还选择将产品名称Sexy四个字母展示在透明彩妆盒内,每个字母中放入不同颜色的唇彩,这样不但降低了包装的成本,节约能源,与倡导的绿色设计也不谋而合。

查看全文

意象产品设计管理论文

一、设计心理研究中的意象尺度法

作为“人为事物科学”的设计,其研究方法有别于自然科学。设计要善于判断问题,抽象该问题的本质,又具象地掌握这类问题所存在形式⑴。意象尺度(ImageScale)就是一种具体的研究和实用性的方法。

1、意象尺度法的含义和研究现状

意象尺度法主要是借助实验、统计、计算等科学方法,通过对人们评价某一事物的层次心理量的测量、计算、分析,降低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知维度,并得到意象尺度图,比较其分布规律的一种方法⑵。

意象尺度法在设计中的应用,最早是色彩方面。尤其是日本和台湾,在色彩的心理效应方面的研究十分流行。方法是从色彩计划入手,以意象调查和语义分析法(又称SD法⑶)为手段,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指导设计。在国内,赵江洪教授率先提出了设计过程中视觉语言的本质就是表达意象的理念⑷,开展了国内意象心理方面的研究。

2、色彩研究中的意象尺度法(ColorImageScale)

查看全文

时尚产品设计管理论文

因为著名的瑞典家具贩卖商“宜家”搬到了中央美院隔壁,几乎每个周末我都会循窗外望见那趋之若鹜涌入“宜家”的车流与人流。许多人把消费这里的商品看作时尚,而商家不断推出的对于新产品的推广以及对于老产品的打折销售等等营销手段更是不断地制造着消费者的欲望。事实上早在这个著名的品牌搬到望京之前,我这一代设计专业的学生就早已成为了“老宜家”的消费者,但同时也有些沮丧地发现,从“宜家”购买的商品,大多属于“中看不中用”之列——待你买回家组装完成之后,就会发现“宜家”的桌椅几乎都有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就其使用价值而言,不用说无法与“功能与形式近乎完美统一”的中国明式家具相提并论,甚至不如很多中国同期商品的质量。然而即便如此,风格、形式等等“设计”的力量却仍在不停地刺激着一代又一代的消费者消费这并不符合功能主义设计理论的商品。

其实,中国的产品设计实际上也经历着与此类似的情况。1990年代以来,常听到有人感慨“中国工业产品的质量大不如前”。有些人抱怨现在的暖水壶形状、色彩千奇百怪,但很可能不久之后就会发现开始漏水:“还不如八十年代的铁皮暖壶呢!”的确,七、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绿色铁质暖水壶,虽然外形怎么说也不好看,但质量的确可称得上“管用五十年”(“日丰管”广告语),对于当时的大多数传统家庭来说,除非意外情况一般不需要更换新产品。而现在这种某个产品使用一辈子的事例却已经很难再听到。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自行车、家具、皮鞋、水暖、管材……等等几乎一切耐用消费品乃至建筑装修等等领域中。这样的例子挺多了,会使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中国的工业技术退步了,“一代不如一代”。但事实并非如此,稍对中国工业在改革开放以来有目共睹的成就有所思考就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对此其实行内的人早已“心照不宣”——其实这是“有计划的废止制”的“宜家模式”在中国市场的一种实践形式。

很多产品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决定了其必然在多长一段时间之内报废,其报废原因已经逐渐从“时尚”转向对大众各个阶层都同样产生影响的质量层面。这是因为过去设计师和文化理论家们所重视的“制造时尚”等等,已经几乎无法在一个“长尾营销”的时代切实地影响到那些对“时尚”不甚重视的群体的消费,而作为一个极大的市场,商家是不可能忽视它们的存在的。由此,作为对功能主义的一种修正与反驳,“有计划的废止制”作为一种设计方法论在西方设计史上逐渐明朗。毕竟,(请允许我为本行业的利益说一句“公道”的话)设计研究和设计教育的任务,一方面固然不应该忽视如何“为人民服务”等等传统功能主义层面的内容,但另一方面的确也不应忽视与设计师生存息息相关的再生产问题。面临新的市场环境和设计处境,对于“有计划的废止制”的合理利用,便内在地成了设计师任务拓展的一种必然要求。

在此之前,传统意义上的功能主义设计理论已开始受到越来越沉重的冲击与挑战。

尽管文化人类学中的功能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学术范式早已经衰微,但放眼整个20世纪中国,功能主义设计理论却基本上一直是设计界的主流和理论界的共识。直到今天在设计院校的课堂上,几乎任何一部《设计概论》教材都会专门设置章节来讲授“功能”之于设计的重要性;对于功能的强调总是会引起人们的共鸣,反之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再加上过去设计界总是受到建筑界“形式追随功能”等等宏大口号的影响,天然地把“功能”的对立面设定为“形式”,并且赋予了“形式”一词“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等方面的联想,因此“以人为本”的功能主义理论更是“得道多助”。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功能主义设计理论其实从几个方面早已开始不知不觉地暴露出自身的局限。

首先是来自于情感方面的质疑。2003年,美国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的一部过时的畅销书《日用品的设计(DesignofEverydayThings,请不要误译为“每一天的设计”)》被冠以《设计心理学》的中文书名被中信出版社引进,更是曾经激发了不少人对于功能主义设计理论的认同。直到今天,这本书还被很多设计者和决策者奉为圭臬。2006年的另外一部有关网页设计的畅销书《Don’tMakeMeThink》就仍应该看作是此一学术范式之内的著作。尽管事实上《设计心理学》一书的作者,早已经开始质疑自己在上个世纪提出的这种忽视人类审美情感的极端功能主义的设计理论。在新书《情感化设计——为什么我们喜欢或讨厌日用品(EmotionalDesign:WhyWeLoveorHateEverydayThings)》(中译本由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引进)中,诺曼竟一反常态地承认,自己写作《设计心理学》的时候,片面地重视了功能主义设计理论而低估了“情感”在设计中可能产生的作用。

查看全文

商业时代产品设计管理论文

一.系列化包装产生的必然性

在包装产业领域,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渐凸现出个性化的彰显与创新,促成了包装的现代化设计,新机械、新技术以及包装款式的多样化成为包装设计的全球化、系列化商品包装设计人员只有掌握市场营销过程中的企业及文化内涵,比如产品和服务的系列化设计,体现企业特色等,才能对市场营销环境、消费心理作出科学的分析;才会在对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确定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才有可能适应国际市场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的趋势,使包装设计有序化,更利于开拓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1、产品的多样化促成产品包装多样化,系列化

在现代生产领域,企业界致力于开发新品种,新产品速度快、时间短、收效高。同时,与之相适应的包装界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更方便、识读性更强的多样化系列化的包装设计已成为必然,以食品工业为例,人们对食品消费需求向多规格、多样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食品加工业已将费用投向开发具有更灵活和机动的包装线上。这充分说明产品的系列化生产与包装的系列化实施给企业的有效快速发展起到了有力的助动作用。美国制药业最先采用了防盗开封口包装,近年药品的多样化,更加快防盗开封口系列化包装有增无减。这种确保产品品质的安全包装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乳品、饮料等包装,并推广到了世界各地。

2、个性、专业化特色化设计不断促成系列化包装

企业的灵魂就是创新,Techpack公司就是典型的代表企业。公司在巴黎附近成立了一个创新中心,专门用于研发新的概念和新的产品原型。Slim彩妆盒就是其中一例,它可以180。全方位打开,透明简洁,内中的产品一目了然。生产商还选择将产品名称Sexy四个字母展示在透明彩妆盒内,每个字母中放入不同颜色的唇彩,这样不但降低了包装的成本,节约能源,与倡导的绿色设计也不谋而合。

查看全文

绿色产品设计管理论文

引言

近年来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绿色食品、绿色工业等等这些名词在各个行业中耳熟能详,绿色也成为产品时代特征之一。北京2008奥运会,也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口号。不管是什么产品,只要和绿色联系起来,就能脱胎换骨,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绿色消费的浪潮可以说由来已久,但是这种绿色产品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似乎反而被人们所忽略和变得模糊了。

1现有绿色设计的含义和内容

1.1绿色设计的含义

绿色的含义有很多,例如象征生命、和平、春天、大自然、安全、天然、环保、理想等等。我们所说的绿色食品,是引申天然、安全(无毒害)的意义。那么绿色产品中的绿色,含义又包括什么呢?当前绿色产品中的绿色大多是指环保、节能,这也是对绿色产品的普遍理解。但是这种绿色的理解是不全面、不完善的。绿色的含义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也会影响到我们产品设计中绿色思维应用的原则。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绿色设计产生的历史以及绿色设计的含义。

查看全文

家电产品设计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博士杨振宁曾说过,21世纪是工业设计的世纪。美国工业设计联合会一项调研显示,工业设计每投入1美元,销售收入将增加1500美元。日本日立设计在一项企业内部的统计数据中显示,每增加1000万日元的销售收入中,来自工业设计的贡献占52%,来自技术改进的贡献仅占21%。

--------------------------------------------------------------------------------

“开奔驰、坐宝马,时尚家电西门子。”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至今在消费者中回荡。“奔驰”是速度的先锋,“宝马”是舒适的境界,西门子电器则是时尚、个性家电首选。无论是奔驰、宝马,还是西门子,无不体现着工业文明中设计的精髓。设计,曾经主导过全球家电的市场核心;设计,今天又渗透着我们的科技时尚生活;设计,也必将成为未来家电深邃的灵魂之巅。设计是家电业的“第一生产力”,设计是家电业不可缺少的决胜利器。

“只属于你的个性色彩,不用张扬,也可以很有个性;不用言语,已经让你怦然心动”。也许只有西门子才能说出这样不可复制的话,达到这样的物人合一之境界,时尚中蕴含着前卫的科技,温雅中展露着不凡的个性,西门子经典设计的冰箱、洗衣机不知感动了多少消费者。

同样中国家电的海尔也每年以几百个专利设计的家电精品感动着中国,感动着消费者,“小小神童”的小巧玲珑、准确个性定位,“双王子”的大气、大度、简约,“探路者”的外观创新与探索,工业设计融入了海尔家电的血液,因此创新不断刷新,市场不断扩大。我们还知道家电经典设计的许多,冰柜大王澳柯玛,中国变频空调领先者海信,飞利浦、灿坤小家电,联想、IBM、戴尔电脑,LG、三星、松下彩电……正是经典的设计才赋予了家电之骨肉、之灵魂、之个性、之精彩。

家电设计的魅力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设计才会有不断的市场和不断的利润。大家也许还记得TCL曾推出一款可更换面板的“百变星”电视,TCL由此赚足了利润为后来的资本积累做铺垫;康佳彩电推出的14英寸“七彩小画仙”,以其缤纷的色彩和前卫的造型,利润竟超过21英寸彩电。海尔以其不断的满足客户的要求、不断的创新设计而占领了国人不敢问津的美、德市场,除了管理之外,设计的创新是海尔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

查看全文

艺术工业产品设计管理论文

"从远古的洪荒年代起,直到现代文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造物的苦思冥想,和实际的造物活动。"

人通过这种有意识的活动改造了自然,并使自己获得人类的灵气。自然界就被赋予人的意义,出现反映人的意向和活动的世界,"文化"也就开始了它的一发而不可止歇的生命运动。一块天然的岩石不具备文化意蕴,但经过人工打磨,便注入了人的价值观念,进入"文化"范畴。人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并改造自身的过程与产物就是文化。人打磨石器的过程,人在打磨石器的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在打磨石器中人与人结成的相互关系,以及最后成就的这件包蕴着人的价值取向的石器,都是文化现象。

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为了以一定的方式来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社会的人是动物长期发展的产物。但是,只有当人不满足于坐享大自然的赐予,而开始亲自生产他所需要的消费品时,人类的文化史才开始了。"这种文化诞生于人类最初的"造物"活动之中,可以称之为"造物文化"。只是到了后来,生产力发展了,人的需要丰富了,文化的内涵就由简而繁、由单一到多样,文化的概念也随着文化学研究的深入而被赋予越来越复杂的内涵。但有一点,即人类文化是由一元向多元发展的,没有改变。

一部人类的文化史,无论哪个地区和民族,可说都是从制造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开始的。人类在打制第一件石器作为工具的时候,并不是出于"艺术"和"审美"的考虑,而完全是出于"劳动",利于"生存"的实用目的。也就是俄国普列汉诺夫(1856-1918)提出的"实用先于审美"。因此,从最早的意义上讲,造物活动是综合的、笼统的、实用的。但是,一般的人造物只要一旦作为物质出现,就会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作为物质的存在,就会对人产生精神的影响。在"劳动"、"生存"的实用目的达到以后,就开始了附加上"艺术"和"审美"的考虑,一般的人造物就上升为造物艺术。在长期的历史中,随着人类进行"艺术"和"审美"考虑的越来越丰富,人造物作为它原来的载体已不能充分满足了,便逐渐从中派生出、分离出现在所谓的"纯艺术",由此形成艺术文化,譬如独立欣赏的绘画。以致出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分野。然而,造物文化作为原发性的"母型"并没有被解体,而是沿着自身的轨迹发展。而此时的造物文化也就是造物艺术文化。

人类的造物活动,是以人类自身的创造性获取一种自然界中本来所没有的功能形式,求得在自然中的主动生存的开始,是最本质的文化现象。造物文化就是一种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或之上未经分解的文化,带有原发性和综合性。张道一教授在造物艺术论中把这种兼具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不可分离的文化称为"本元文化"。并在《跨世纪的造物艺术》一文中说:

"……一般的人造物,按照通常的说法,多称作为''''物质文化'''';它是相对于''''精神文化''''而言的。……严格地说,这方面的''''人造物'''',不能算作纯''''物质文化'''',而是带有文化的综合性,我称之谓''''本元文化''''。即在文化分为多元之前,一种最早的文化形态。随着社会的和生产的分工,文化由一元而分作多元,本元文化并没有被解体,而是同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行发展。而且由于它同科技的发展同步,又合着生活的脉搏,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如以陶瓷为例,从它的历史演变中不难看出,尽管技术变了,生活方式变了,它的制作、式样、用途也随之变化,而且能够看出各代陶瓷和品类式样上的风格差异,成为实用与审美的统一物,但上万年来并没有中断。由文化上的综合性,决定了它在艺术上和美学上的综合性。我们所要研究的''''造物艺术''''及其设计,正是指这一类的文化。"

查看全文

经济产品设计管理论文

20世纪90年代,人类已迈入了“新经济”时代。正如西方经济学家所言,体验经济已成为继产品经济、商品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

1、派恩与吉尔摩的《体验经济》和谢佐夫的《体验设计》为新世纪的经济界和设计界展示了一个崭新的理论和设计方向。

产品设计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它是时代经济、技术和文化的内在反映。作为经济提供物的基石——产品的属性也随着经济形态的变化而变化,相对于产品经济、商品经济、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它的属性也由自然的向标准化再向定制化以及人性化发展。以消费经验为设计核心的体验设计是体验经济理论与商品市场战略结合的产物。体验设计的理论逐渐成为现代企业开发产品的重要依据。比如:耐克公司、迪斯尼主题乐园、主题性餐厅等。总之,体验经济、体验设计目前在世界上处于发展阶段,本文将以体验经济、体验设计以及体验为基点,对体验经济时代下的产品设计特征作深入剖析,在新经济领域中,对于中国的制造业和设计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体验经济与体验设计

《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曾谈到这样一个现象:有一次,他在东南亚一带旅行,途中他看见人们排着长队进入小木屋体验真“冰”的感受。于是他预言,未来的经济可能转型为体验经济。

那么什么是体验经济呢?正如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文中所言,体验本身代表一种已经存在的,先前并没有被清楚表达出来的经济产出类型。是自20世纪90年代继服务性经济之后的又一全新经济发展阶段,它是一种开放式互动经济形式,主要强调商业活动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其灵魂和核心是主题体验设计。

查看全文

工业产品设计管理论文

"从远古的洪荒年代起,直到现代文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造物的苦思冥想,和实际的造物活动。"

人通过这种有意识的活动改造了自然,并使自己获得人类的灵气。自然界就被赋予人的意义,出现反映人的意向和活动的世界,"文化"也就开始了它的一发而不可止歇的生命运动。一块天然的岩石不具备文化意蕴,但经过人工打磨,便注入了人的价值观念,进入"文化"范畴。人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并改造自身的过程与产物就是文化。人打磨石器的过程,人在打磨石器的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在打磨石器中人与人结成的相互关系,以及最后成就的这件包蕴着人的价值取向的石器,都是文化现象。

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为了以一定的方式来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社会的人是动物长期发展的产物。但是,只有当人不满足于坐享大自然的赐予,而开始亲自生产他所需要的消费品时,人类的文化史才开始了。"这种文化诞生于人类最初的"造物"活动之中,可以称之为"造物文化"。只是到了后来,生产力发展了,人的需要丰富了,文化的内涵就由简而繁、由单一到多样,文化的概念也随着文化学研究的深入而被赋予越来越复杂的内涵。但有一点,即人类文化是由一元向多元发展的,没有改变。

一部人类的文化史,无论哪个地区和民族,可说都是从制造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开始的。人类在打制第一件石器作为工具的时候,并不是出于"艺术"和"审美"的考虑,而完全是出于"劳动",利于"生存"的实用目的。也就是俄国普列汉诺夫(1856-1918)提出的"实用先于审美"。因此,从最早的意义上讲,造物活动是综合的、笼统的、实用的。但是,一般的人造物只要一旦作为物质出现,就会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作为物质的存在,就会对人产生精神的影响。在"劳动"、"生存"的实用目的达到以后,就开始了附加上"艺术"和"审美"的考虑,一般的人造物就上升为造物艺术。在长期的历史中,随着人类进行"艺术"和"审美"考虑的越来越丰富,人造物作为它原来的载体已不能充分满足了,便逐渐从中派生出、分离出现在所谓的"纯艺术",由此形成艺术文化,譬如独立欣赏的绘画。以致出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分野。然而,造物文化作为原发性的"母型"并没有被解体,而是沿着自身的轨迹发展。而此时的造物文化也就是造物艺术文化。

人类的造物活动,是以人类自身的创造性获取一种自然界中本来所没有的功能形式,求得在自然中的主动生存的开始,是最本质的文化现象。造物文化就是一种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或之上未经分解的文化,带有原发性和综合性。张道一教授在造物艺术论中把这种兼具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不可分离的文化称为"本元文化"。并在《跨世纪的造物艺术》一文中说:

"……一般的人造物,按照通常的说法,多称作为''''物质文化'''';它是相对于''''精神文化''''而言的。……严格地说,这方面的''''人造物'''',不能算作纯''''物质文化'''',而是带有文化的综合性,我称之谓''''本元文化''''。即在文化分为多元之前,一种最早的文化形态。随着社会的和生产的分工,文化由一元而分作多元,本元文化并没有被解体,而是同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行发展。而且由于它同科技的发展同步,又合着生活的脉搏,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如以陶瓷为例,从它的历史演变中不难看出,尽管技术变了,生活方式变了,它的制作、式样、用途也随之变化,而且能够看出各代陶瓷和品类式样上的风格差异,成为实用与审美的统一物,但上万年来并没有中断。由文化上的综合性,决定了它在艺术上和美学上的综合性。我们所要研究的''''造物艺术''''及其设计,正是指这一类的文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