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概论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04:53: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产品设计概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情感设计理念在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把情感设计理念作为家居产品造型设计中的重要设计元素,结合家居造型设计的特点与分类。从情感设计理念在家居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家居产品造型设计的分类与外形、如何把情感设计理念与家居产品造型设计相结合三点来进行论述,来论证通过情感设计理念使人对家居产品设计产生某种“情感联系”,从而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追求。
关键词:科学技术;家居设计;产品造型;情感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家居产品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功能性与实用性,重视人的内心情感需求和精神需要为基础的情感设计已成为一种新的设计思潮。把家居产品在不改变其实用性的前提下使其情感化。设计出符合使用者情感需求的产品的同时要满足家具产品的实用性与舒适性。通过把情感设计理念与家居产品造型设计的融合使家居产品变得富有情趣与生命。
一、家居产品种类及特征分析
家居产品按风格分类大致可分为,现代家居、欧式古典家居、美式家居、中式古典家居、新古典家居几种;家居产品按照材料的不同也可分为,实木家居产品、板式家居产品、软体家居产品、藤编家居产品、竹编家居产品、金属家居产品、钢木家居产品、及其他材料组合如玻璃、大理石、陶瓷、无机矿物、纤维组织、树脂等;家居产品按功能大概分为,办公家居产品、客厅家居产品、卧室家居产品、书房家居产品、儿童家居产品、厨卫家居产品和辅助家居产品等几类。家居产品的外观设计要有创意性,不仅要符合家居产品的实用性,更要具备艺术感充满情趣,使人们的情感在家居产品上得到释放和享受。好的家居产品产品,它的外观与造型尤为重要。通过对造型、结构、图形、色彩、文字等视觉传达语言的应用,把一个单体产品装饰了起来,使产品更加丰富、饱满、让使用者具有愉悦与满足的情感体验。
二、情感化设计理念与家居产品设计的关系
设计学课程改革论文
一、认知设计学体系
充分认知现代设计学体系,有助于促进设计学整体发展。以多元的形式、模糊的边界、交叉融合的趋势为特征,各个设计学领域之间不再是彼此割裂和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整体构成了一个设计学的新体系。在各设计专业领域所形成的研究工具、方法及理论外,哲学、科学、艺术学、社会学、工程学、符号学、信息科学以及传播学等人文学科、工程科学领域的理论成果也与设计学不断交叉与融合,从而为设计艺术提供了丰裕的思想来源与技术资源,可从意识层&观念层、制度层&行为层、器物层&形象层三个维度来认知。意识层&观念层,作为设计学体系的最高层次是其哲学层次,是在一般抽象的高度探讨设计本质、规律和原理(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决定着设计学其下的各个层次,引领设计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包含设计文化学、价值整合、设计思维、设计创新、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等范畴。制度层&行为层,包含设计责任、道德礼仪、伦理意识、器物文化、行为制度、思想意识,联结基本结构、器物文化、生态构成、文化影响,交融认知论、方法论、社会学、人类学等方面。器物层&形象层,核心要素包括功能、结构、材质、色彩、装饰等,内涵为技术创新、产品物化、技能发展、观念物化,外延为日常生活习俗、公众文化活动、组织行为制度,折射行为特征、认知取向、文化结构。
二、设计学课程内涵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设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明确“设计学(可授予艺术学、工学学位)”,推进艺术与科学融合、还原设计学本质属性。过去十多年,工业设计从工学逐步过渡到艺工融合、学科交叉,学科内涵发展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变化很大,对设计的服务对象、内容及评价标准都需要重新确定。(一)设计学课程演变。在这个基础上,作为学科和专业的综括性、纲领性核心课程,对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等专业中设计学改名设计学、进一步实施课程改革,成为推动设计学科和专业继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北印工业设计成立于2002年,2016年中校内院系专业资源大调整中整体调入设计艺术学院便是在主动适应发展大趋势。与之相对应的,在2017年招生中,其中一个班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产品设计方向招生成为推动艺术与科技融合、先行先试摸索实践的自然选择。为接下来申请产品设计新专业打下扎实基础,让工业设计系的专业发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更扎实、打开跨越式发展的新空间。(二)设计学课程范畴。设计学课程作为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及其他设计学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及核心理论课程,既承担着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设计概念、类型、范畴、领域、特征、内容、方法等方面知识框架及与设计师职业相关的话题,又作为设计学课程理论体系的架构、深度和层次,对艺术史、设计史、工艺美术史、人机工程学、设计心理学、设计语义学、设计美学、设计程序与方法、设计战略与管理等其他理论课程建设与改革起到引领性作用,作为设计通识基础课,更是在学生设计艺术素养培育、生活美学价值提升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三)设计学课程内涵。传统设计关注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而加工和装饰形式,而当下的设计发展则更加注重融合新技术以及用户体验;用户体验设计、心理与行为分析、可用性设计、界面设计、媒体设计以及情感设计等新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方向不断涌现。建立大设计观念,关注新的社会和经济形势下的宏观热点问题和具体用户需求,运用包括产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手段,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设计学课程具有如下内涵:1.体现设计思维主导的艺术与科学互融互通艺术为设计提供情感与意象源动力,科学为设计提供逻辑与骨骼支撑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科学素养与逻辑能力统一于完整的设计能力体系中,培养人文精神、社会意识、科学思维及理性方法集于一身的创新专门人才。2.推动中外先进设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课程强调东西方文化传统的重要性,通过本土文化哲学思想的研习体会,从整体观、系统观、综合观思考方式上升为设计方法论的维度,成为学生设计学习、设计实践的重要思想基础。强调国际化、现代感的同时,地域文化传承的民族性、文脉性和历史性价值更加彰显。3.具有面向社会需求发展的可持续和开放性特性。在掌握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基础上,通过内外并重、灵活主动的设计思维和举一反三的创造性,获得深度研究和持续创新的能力,在突出动手实践能力基础上完善设计表达、信息加工、反馈展演、整合创新。体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课程框架的可持续性;社会实践的开放性,积极引入前沿设计理论和方法以及最新的工艺技术、产业形态、创新方式,认知设计价值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反思设计到底应该为社会做什么,实现设计本质的回归。4.彰显设计道德与伦理。设计担负着人们太多期望和梦想,根本上是要为人类文明创造精神、求取物质与心智平衡,设计学课程内容必须反映时代精神,引领当代文化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担当。5.推动学科边界延展的多元跨界。课程专业内容涉及:创新设计方法、设计理论体系,设计管理意识,及设计教育内涵深化等多个层面。设计创新是根本,设计理论是骨架,设计管理是社会管道,设计教育是价值延伸和人才培养落地。通过综合性、多元化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具备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实现专业终极目标。
三、设计学课程改革方向
设计学课程需要建构整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重综合型、应用型创新设计人才,包括市场调查、用户研究、设计研究、设计表达、沟通协同、设计伦理、设计哲学、设计文化、设计政策、设计批评等全面素质的培养。(一)建立设计价值理念。通过课堂讲授,包括理论阐述、作品分析以及课堂讨论、课外调研等方式,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设计相关内容和建立宏观概念,了解“做设计”的基本原则,初步形成个人的设计价值观、人生观和形态观。推动问题意识的培养,建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基础,是设计类专业学生专业发展的起点和归宿;从微观角度的田野调查、用户研究、需求洞察、场景创新等素质建构,从个人需求与自我实现角度,实现用户需要的满足;从宏观角度对设计发展史中的重要阶段、重大事件、风格流派和代表人物有所认知,熟悉设计研究与实践的环境与语境,设计的一般思维方式与程序,设计哲学、设计文化、设计政策等相关重要领域,增强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提升定义产品或服务的能力,提供完整解决方案、整合创新应用必须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二)优化教学内容。当下的设计学(设计概论)课程教材,包括尹定邦先生的《设计学概论》、何人可先生的《设计概论》、李砚祖先生的《艺术设计概论》从不同角度建立了比较系统的设计学课程框架,理论深厚,文字扎实,被广为采用。另一方面,设计领域日新月异,从理论到实践都处于快速进化发展的阶段,不断地需要补充更多的新思想、新知识、新实践,到设计学课程教学内容中来,才能跟上学科发展的最前沿。学生生源特点也在不断变化,课件和教材需要从更新的角度出发,以学生设计视角、兴趣激发为核心,梳理内容、以用为先,推动学生们深入探索设计的世界。(三)深入教学方法。切实宣讲设计理念,组织设计思维训练营;以列表、图示、文字陈述、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制订阶段性读书计划,加强互动学习,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对设计现象进行文化解读,对工业设计的艺术性、科学性、经济性等特征建立认知。完善网络平台,在线学习、延伸知识推送、前沿专业浏览、课程信息交互、作业接收评点、作业展示、大设计理念普及等内容和交互支撑课程学习。(四)强化综合设计实践能力养成。培养精准、熟练、开放的设计传达与实践能力,重视培养敏锐观察、发现、判断和表达的能力,提高设计的理想性及完美性,贯穿于创意、设计、模型、原型及制造的全过程。通过设置多种形式的课题帮助学生更细致地理解知识点,更全面地了解设计。(五)建立初步设计研究能力。通过文献阅读、社会调研,经由课堂讨论、独立思考、访谈调研、专题研讨等多种方式,提升认知能力(认知设计形态、属性等)、思辨能力(判断与思辨设计价值)、合作能力(理解设计职业的协同)、表达能力(演绎、归纳、提问、反思和阐述设计)。(六)优化设计评价和反馈机制。建立合理的评价方式和提升改进机制优化设计过程、设计结果,通过客观明确地从目标、过程、手段、方法、结果及相关进行评价,多角度、多方面确定评价标准,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促进走进生活,拓展心理空间,延伸观察、想象、思考、创造、批判和反思的空间。
民为本设计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从设计的发展历程中寻找设计的服务对象“人民”,从而分析以“民”为本的设计特征,分析设计以“民”为本的发展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时代背景和生产力。
“应该讲我们是没法(凭空)创造所谓的现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我们只能在文化文明这条延长线上继续完成着我们人类应该走的路。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人能超越,也没有人能把自己放在这个时代之外来看待这个时代。”1——黑川雅之(日)
1原始社会的平民设计
追溯设计的起源,我们通常会想到从远古先民日常生活所用的石器、木器、陶器中寻找。设计是人的活动,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设计产生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对石器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加工制作2”。可以说,只要打上人类思想烙印的东西都是设计过的。
原始社会中,人们集体劳作,共同享受劳动成果,设计器物也是共用的。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设计能力更多地体现在人的手工制作能力。原始社会的设计是属于社会大多数人的设计,是大众化的、平民化的。
2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平民设计
产品设计的美学评价分析论文
摘要: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美的因素作为考察设计成果优劣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技术与形式完美结合的产品,才会被广大消费者认可。本文以技术—形式坐标体系理论为基础,以技术美和形式美为总纲,以体验美为节点,结合模糊数学的评价方法,试图探究产品设计美学的量化评价标准,为产品设计提供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美学评价方法。
关键词:设计美学评价;技术美;形式美;模糊评价法
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其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美”并不是设计的唯一属性和最终目的,但就设计成果而言,美的因素却成为考察其优劣程度的标准之一。美是唤起和激发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状态,它是人类设计、创造本质的最深刻反映。“美”的设计能使产品有效地使用,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视觉印象,提升产品的审美体验。美是抽象的,但同时它又是可感的。如何让见仁见智的美学评价在产品设计中形成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标准来指导我们的设计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设计美学评价标准体系的架构基础
由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CraigVogel教授与工程学院JonathanCagan教授合作创立、并在《创造突破性产品》一书中推出的技术—形式定位图,显示了同一域的不同产品在技术和形式为轴的坐标系中的定位。根据他们在坐标体系中的不同方位,可以得出针对性的市场定位及驱动因素。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形式好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才能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当今社会的消费者不但了解自己的境况,也了解可供选择的产品。他们所寻求的是一种完整的、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和素质,并丰富生活的产品。形式与技术便成为我们在对产品进行评价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在形式—技术坐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设计的美学理念融会其中,以此来作为的我们衡量产品设计的美学量化综合指标及评价内容。
二、设计美学模糊评价标准的具体阐述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设计美学评价论文
摘要: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美的因素作为考察设计成果优劣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技术与形式完美结合的产品,才会被广大消费者认可。本文以技术—形式坐标体系理论为基础,以技术美和形式美为总纲,以体验美为节点,结合模糊数学的评价方法,试图探究产品设计美学的量化评价标准,为产品设计提供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美学评价方法。
关键词:设计美学评价;技术美;形式美;模糊评价法
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其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美”并不是设计的唯一属性和最终目的,但就设计成果而言,美的因素却成为考察其优劣程度的标准之一。美是唤起和激发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状态,它是人类设计、创造本质的最深刻反映。“美”的设计能使产品有效地使用,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视觉印象,提升产品的审美体验。美是抽象的,但同时它又是可感的。如何让见仁见智的美学评价在产品设计中形成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标准来指导我们的设计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设计美学评价标准体系的架构基础
由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CraigVogel教授与工程学院JonathanCagan教授合作创立、并在《创造突破性产品》一书中推出的技术—形式定位图,显示了同一域的不同产品在技术和形式为轴的坐标系中的定位。根据他们在坐标体系中的不同方位,可以得出针对性的市场定位及驱动因素。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形式好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才能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当今社会的消费者不但了解自己的境况,也了解可供选择的产品。他们所寻求的是一种完整的、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和素质,并丰富生活的产品。形式与技术便成为我们在对产品进行评价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在形式—技术坐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设计的美学理念融会其中,以此来作为的我们衡量产品设计的美学量化综合指标及评价内容。
二、设计美学模糊评价标准的具体阐述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美学模糊评价法论文
摘要: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美的因素作为考察设计成果优劣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技术与形式完美结合的产品,才会被广大消费者认可。本文以技术—形式坐标体系理论为基础,以技术美和形式美为总纲,以体验美为节点,结合模糊数学的评价方法,试图探究产品设计美学的量化评价标准,为产品设计提供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美学评价方法。
关键词:设计美学评价;技术美;形式美;模糊评价法
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其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美”并不是设计的唯一属性和最终目的,但就设计成果而言,美的因素却成为考察其优劣程度的标准之一。美是唤起和激发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状态,它是人类设计、创造本质的最深刻反映。“美”的设计能使产品有效地使用,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视觉印象,提升产品的审美体验。美是抽象的,但同时它又是可感的。如何让见仁见智的美学评价在产品设计中形成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标准来指导我们的设计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设计美学评价标准体系的架构基础
由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CraigVogel教授与工程学院JonathanCagan教授合作创立、并在《创造突破性产品》一书中推出的技术—形式定位图,显示了同一域的不同产品在技术和形式为轴的坐标系中的定位。根据他们在坐标体系中的不同方位,可以得出针对性的市场定位及驱动因素。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形式好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才能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当今社会的消费者不但了解自己的境况,也了解可供选择的产品。他们所寻求的是一种完整的、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和素质,并丰富生活的产品。形式与技术便成为我们在对产品进行评价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在形式—技术坐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设计的美学理念融会其中,以此来作为的我们衡量产品设计的美学量化综合指标及评价内容。
二、设计美学模糊评价标准的具体阐述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产品设计的设计美学评价探讨论文
摘要: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美的因素作为考察设计成果优劣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技术与形式完美结合的产品,才会被广大消费者认可。本文以技术—形式坐标体系理论为基础,以技术美和形式美为总纲,以体验美为节点,结合模糊数学的评价方法,试图探究产品设计美学的量化评价标准,为产品设计提供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美学评价方法。
关键词:设计美学评价;技术美;形式美;模糊评价法
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其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美”并不是设计的唯一属性和最终目的,但就设计成果而言,美的因素却成为考察其优劣程度的标准之一。美是唤起和激发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状态,它是人类设计、创造本质的最深刻反映。“美”的设计能使产品有效地使用,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视觉印象,提升产品的审美体验。美是抽象的,但同时它又是可感的。如何让见仁见智的美学评价在产品设计中形成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标准来指导我们的设计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设计美学评价标准体系的架构基础
由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CraigVogel教授与工程学院JonathanCagan教授合作创立、并在《创造突破性产品》一书中推出的技术—形式定位图,显示了同一域的不同产品在技术和形式为轴的坐标系中的定位。根据他们在坐标体系中的不同方位,可以得出针对性的市场定位及驱动因素。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形式好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才能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当今社会的消费者不但了解自己的境况,也了解可供选择的产品。他们所寻求的是一种完整的、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和素质,并丰富生活的产品。形式与技术便成为我们在对产品进行评价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在形式—技术坐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设计的美学理念融会其中,以此来作为的我们衡量产品设计的美学量化综合指标及评价内容。
二、设计美学模糊评价标准的具体阐述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产品设计发展趋势论文
【摘要】21世纪,人类不同的需求、欲望和价值观念,在设计领域将占有重要的位置。当前科技将以更快速度发展,产品将以更新面貌出现,人类的不同需求和价值取向的敏感性更加占据设计领域的主导地位。因此设计要立足当代,着眼未来,要有全新的思维观念和前卫意识及丰富的知识,进一步了解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才能创造出新时代艺术与科技相统一的崭新产品。
【关键词】产品设计;发展趋势;绿色;个性
产品设计未来发展是一种完全依据新思路的创造性的设计,这种未来型设计也许不能为当代人们所接受,但它是人们对今后生活的美的憧憬,是未来社会图景和人们新生活形态的设计。因此,这需要不断的探索未知,不断地寻找新的设计理念和新的设计语言,不断地了解设计的发展趋势,才能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自己。
一、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的发展
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柱的信息时代的产物。与以往产品设计相比,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在设计方法、设计过程、设计质量和效率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把产品的创新性、外观造型、人机工程等设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创新是产品设计的根本,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在产品开发创新性上表现出极佳的优越性和便利性。一个新产品可以有多个切入点进行创新,如功能、结构、原理、形状、人机、色彩、材质、工艺等,而这些创新切入点均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预演、模拟和优化,使产品创新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有效地得以实现。比如在计算机辅助产品造型方面,使实体模型向产品模型转化成为可能;在人机界面方面,由于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使产品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有了全新的突破。常用产品设计软件有:3DMAX、Pro/Engineer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将会使人们对设计过程有更深的认识,对设计思维的模拟也将达到一个新境界。它将使产品创新设计手段更为先进、有效,人机交互方式更加自然、人性。
军用品设计课程教学方式探究
一、基础军用品设计的课程现状分析
工业设计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序列中至今已经出现60年了,在这期间专业建立取得的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及赞扬。但随着社会及科技的发展,工业设计专业内涉及到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宽,很多高校也开始随着社会及企业需求人才的类型来适时调整与增加授课内容了。现阶段为满足一些有生产资质的军工企业的生产要求及社会军用品发烧友和野外探险者对军工产品的需求,很多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在专题设计课程类中加入了“基础军用品设计”这项4~6个学时的课程教学内容了。我国的国情和发展方向是区别于美国、俄罗斯以及欧盟一些国家的,在对基础军用品的设计教学上,一直没有统一的纲领出台,一些高校也都是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同志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这条大的方针为依据来对工业设计专业中可能出现的“基础军用品设计”课程来进行小课时教学的。由于我国一直未制定关于开放国防产品科研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促使现今在绝大多数大学工业设计的专业内任教的高校教师对“基础军用品设计”的课程也很陌生,这也一方面导致了很多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对基础军用品的设计闻所未闻,另一方面也不便于随时随地、迅速高效地动员民营企业来参与军品的生产,保证战时的需要。目前来看我国民间军工用品市场中可从事规格型制式产品和基础军用品设计的设计师,大多来源于受过一定工业设计基础教育的“DIY军用品玩家”,由于高校教学上的空白,我国的民间军工用品设计师数量稀缺,仅仅为满足现有的军工用品发烧友及正规野外探险用品的市场需求,就已经显得力所不及了。所以说,在我国高校工业设计专业中建立及设置一定小课时的“基础军用品设计”课程,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为国家军工储备专业人才,而且可以为我国的军工用品及野外探险用品市场的创新开拓和深化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教学形式的开拓探讨
工业设计专业的专题设计课程类“基础军用品设计”的教学目的,是要求设计人员在从事规格型制式产品和基础军用品的设计过程中,按照规格型制式产品概念化设计和实际军用产品化设计的两条创作路线,使用不同的媒体、材料、技术及结构表现手法,以手绘或是电脑软件绘制效果图与结构图的形式,介绍和说明具体的设计意图,其中以通过传达出的设计产品的设计信息制定出合理的方案,来作为征询设计要求者评审的依据。现下的“基础军用品设计”的课程,主要是培养工业设计类专业学生,利用视觉化手段来创作设计符合军用品特征的、产品可靠性强的,并可用于特定化场所的、艺术及实用兼备的三维空间规格化产品造型能力,用以满足现今规格型产品市场(含军用品市场)对此类人才的需求。“基础军用品设计”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一个重要学习课程,其本质也代表着我国规格型产品生产企业(含军工企业)对未来国家经济、军工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要素。鉴于目前我国工业设计专业中并没有提倡发展“基础军用品设计”课程,特别是在一定程度上对该方向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积累与教学措施缺乏明显的支持,并且现在对如何做好基础军用品设计课程的设置工作及课程研究工作仍显关注不足,尤其是在对新型基础军工产品的设计方面,实质性的研究突破并没有得到拓展,这一系列的原因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尖锐,进一步也导致了我国工业设计类专业在军用产品设计上步履蹒跚的恶性循环局面。在不得不认真面对这一问题的此刻,我们急需对我国的工业设计专业进行再次审视,即使不提军用产品,单一思考为什么世界十大探险旅游产品品牌没有我国的企业,就能看出我国的工业设计类专业对规格化产品教学的忽视。因此,要将基础军用品设计融入工业设计的专业教学系统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在本质上提高工业设计专业教师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加大他们对规格化产品设计的认识,增加自身的就业实力。1.理论环节的军用品设计课程。“基础军用品设计”课程所涉及的工程技术类理论课程众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课程功底和专业课程知识积累,并通过以下课程的学习要求。(1)理工基础课程类:高等数学一、大学物理、工业设计机械基础、工程制图、工程力学、设计材料与工艺、工业设计概论、工业设计史、模型工艺与制作。(2)造型基础课程类:设计概论、素描、设计色彩、效果图技法,产品速写,产品表现技法、装饰设计基础、设计图学、设计心理学、产品语意传达、阴影与透视、设计表达、模型设计与制作、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3D软件工业设计、产品摄影。(3)专业基础课程类:平面、立体、色彩构成、基础图案、基础设计。(4)设计管理课程类:产品开发与设计管理、产品营销、产品展示。因此在安排“基础军用品设计”专题设计课程时,应以工业设计专业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为主,值得授课教师注意的是,由于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对理工科知识的需求量与掌握程度与机械工程专业类的学生有所不同,在校学时分配上,也无法设置像理工科专业那样的理论教学的内容,学生在经过大学三年的工业设计教育,所涉及到的工科理论知识大多都较为肤浅,所以“基础军用品设计”专题设计课程,必须针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所应掌握工程技术知识与设计学科类知识的融合情况来制定授课内容,以达到“基础军用品设计”专题设计课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制定基础军用品设计理论授课内容时,可根据军用品设计对工程技术知识的需求,将课程理论部分制定成,军用产品设计基础、军用产品设计工程基础和军用产品设计材料基础三个授课重点,并以设计效果图与设计结构制图为授课主线,运用现有各国军工用品的实例将理论知识融入其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原有相对枯燥乏味的单一理论教学授课模式。以实际各国军工用品现实案例分析作为教学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在授课中始终贯穿与突出理论重点并延伸创作设计的主线,将深奥的军工技术知识融入设计实例当中,变抽象的理论为具象的设计产品的再现,并辅助以大量优秀的国内外军工用品的设计方案,深入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从本质上提升他们分析问题、评价产品及实践创作的能力。借助现代PPT教学手段编排合理的课程教案,打破传统的板书授课方式进一步丰富教学方法,给学生一个可视化的、直观的空间实体来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达到深入细致化、内容具象化。若借助计算机软件技术,如3DMAX、犀牛等制图软件来进行现场建模和虚拟产品创作来强化教学内容的可视性、可传性和可用性,将更为有效地达到“基础军用品设计”专题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以产品实例为依托,强调学生的对理论授课内容的实际掌握及应用,使学生通过理论课的学习明白,规格型制式产品和军用产品设计是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基础,最终实现产品的工业化量产为目的的,杜绝天马行空的臆造。授课中应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合理把握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自我动手能力,根据不同种类的军工用品来制定不同的课外设计作业,要求学生从材料的选择、结构的设计、加工工艺的制定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思考与实践。同时,应提醒学生注意与以往学习的各门课程的知识应用及配合,实现学生对军工产品设计的知识了解、掌握及其实际设计中的运用,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2.实践环节的军用品设计内容。“基础军用品设计”课程作为工业设计专业中一项特殊的授课内容,其教学核心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规格型产品设计的方法和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到的属于创作产品各方面的知识,并根据自身能力将所学的方法与以往积累的知识经验有机地交叉结合在一起的重要实践性任务,使学生明白“基础军用品设计”课程的开设,主要目的在于为规格型产品及军工产品的设计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打破以往的传统授课的模式,对学生施行分组团队合作创作的模式,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学习,在教材选用上重点以工业设计案例类书籍、工科器械结构制图类书籍为主要应用教材,以方便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归纳与吸收。合理从教材选用、实践体验和课程作业方式三方面,围绕规格型产品和军用品的设计相关内容,展开新的授课探索。在授课中所围绕的规格型制式民品与军工用品的产品设计研发要求有:(1)规格型制式民品与军工用品的设计开发,要严格按照ISO9001的标准认证为产品设计研发的前提。(2)规格型制式民品与军工用品的设计开发一般遵循如下阶段:项目论证、方案讨论、设计图讨论、新产品论证四个阶段。在授课中规格型制式民品与军工用品的设计开发步骤如下:(1)从零开始进行市场调查,要求学生首先要了解所设计产品的现有各项状况,从而找到所需解决突破的问题进行分析,深入研究探讨所要使用的技术,拟定策略。(2)产品创意步骤,此阶段工作的核心是创意,要求学生将前一阶段调查所得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制作具体的设计图纸,选定材料,确定生产工艺和技术结构。(3)产品定义步骤,需要教师或产品需求方对其创意的可行性加以论证,并通过优化,协调该产品在外观、颜色、细节、特性以及功能等方面的复杂关系,从而使该创意更具可操作性,并进行3D设计,色样搭配,完成外观模型以及概念设计原型的软件制作。(4)模拟产品实施步骤,在此阶段产品设计方案已确定,接下来讨论并制定出详细的生产计划书。提交最终的设计样本,确定生产中所需的规格和技术,测算材料和制造成本,制定生产方案。(5)模拟投产前期准备,进行正式投产前准备工作,包括模具制作,设备安装,生产计划的制定,设计标签及包装物。协调人员及设备管理,制定装配说明,订立质量标准,进行用户使用检测,制定产品营销方案。如授课高校当地有相关野外探险旅游产品类企业,可根据生产企业要求获取实际产品设计订单,将订单内容融入课堂授课与课后作业中,如课时允许可组织学生对企业进行实际考察参观,体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式工业设计教学理念,充分达到实践教学的意义。
三、结束语
允许和鼓励高校参与进基础军用品设计与科研开发的环节中,有利于培养和挖掘我国国防的后备人才,提高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参与军工用品设计中的综合能力和潜力,并积累相关产品开发与生产的经验,便于随时随地、迅速高效地投入进军工用品的生产中去,保证战时需要。再一个军用技术可转到民用,民用技术也可转到军用。这种军民互动的创新体科研系,不难推测出将是新时期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允许和鼓励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参与军工用品的设计生产,是我国“寓军于民”创新机制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不断改善军、民两用工业基础间的融合度,从而扩大和增强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使我国的国防供给能力有更大的弹性,可以解决平时和战时的供求矛盾,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未来国防建设需求。在另一个角度去分析,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对“基础军用品设计”课程的重视,仅仅就国内的规格型旅游探险产品的未来发展层面来讲,就是一种扭转现状的推动器。
人工智能技术在照明产品设计的运用
摘要:本文通过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和现有的照明产品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在照明产品设计中的应用遍布生活各处,不仅有利于节约能源,促进人们合理用电,还给消费者、企业、社会带等来的良好效用。并且充分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使用和生活的需求以及未来发展前景,为产品设计开发提供新的设计方向。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应用;照明产品设计
近年来,计算机科学技术始终时时地向前发展,现代产品设计中也逐渐运用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产品设计的效率化和专业化。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上升,而照明产品充斥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其质量也是加强人们生活品质所必不可少的。照明产品从满足基本的功能逐步发展为智能化的多功能产品,智能化的设计将为照明产品提供更好的发展思路。智能化照明产品设计不仅把人工智能领域中的研究成果使用在设计中,而且也同样扩展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
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设计
(1)人工智能技术概述。人工智能技术其实就是模拟人思考问题的过程,使组成计算机的程序形成人脑思维模式。人工智能的研究目的是使自动机器或智能机器借鉴和效仿人类的智能行为,但人工智能无法预测在其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最终结果。(2)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伴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经历了初期发展、形成发展、全面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其内容也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专家系统摆脱了人工智能理论化的困境,过渡到了实际应用,这是其发展史上十分重大的一次转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专家系统的不完善和局限性逐渐展露出来。所以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与生活领域的紧密结合成为了研究热点,也极大地支持了产品设计的开发。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在人类活动的许多方面中,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应用,并且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显著的进展,比如工业设备、生活家居产品等。(3)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产品设计跟人工智能有什么必要的联系吗?首先人工智能是建立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会把决策最优化,把各种类型的解决办法汇合到一起,彼此验证并且实现信息共享。而产品设计在进行设计时也需要考虑产品的外观、功能、经济性、宜人性及市场销售等各种因素,而在此过程中对领域知识的获取和组织是至关重要的。
二、照明产品设计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