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租赁合同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1 11:49: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场地租赁合同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场地租赁合同
出租人(甲方):
承租人(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双方就租赁场地从事经营的事宜经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租赁场地
乙方承租甲方▁▁▁▁(层/厅)▁▁▁号场地,面积平方米,用途以营业执照核准的经营范围为准;库房平方米,库房位置为▁。
第二条租赁期限
市场场地租赁合同
出租人(甲方):
承租人(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双方就租赁场地从事经营的事宜经协商达成协议如下:第一条租赁场地乙方承租甲方▁▁▁▁▁▁▁▁▁(层/厅)▁▁▁▁▁▁▁▁号场地,面积▁▁▁▁▁平方米,用途以营业执照核准的经营范围为准;库房▁▁▁▁▁平方米,库房位置为▁▁▁▁▁▁。第二条租赁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共计▁▁年▁▁个月;其中免租期为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
第三条租金本合同租金实行(一年/半年/季/月)支付制,租金标准为▁▁▁▁▁▁;租金支付方式为(现金/支票/汇票/▁▁▁▁▁);第一次租金的支付时间为▁▁▁▁年▁▁月▁▁日,第二次租金的支付时间为▁▁▁▁年▁▁月▁▁日至▁▁▁▁年▁▁月▁▁日,▁▁▁▁▁▁。第四条保证金保证金属于双方约定事项。
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日内,乙方(是/否)应支付本合同约定租金总额▁▁▁%计▁▁▁元的保证金,作为履行合同和提供商品服务质量的担保。乙方支付保证金的,甲方则以市场当年租金总额的2-5%作为市场整体性的对应保证金,作为履行合同的担保。保证金的交付、保管、支取、返还等事宜见合同附件。
第五条保险
规范国有土地租赁若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土地(国土)管理局(厅),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管理局:
近年来,一些地方土地管理部门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有偿使用方式,开展了国有土地租赁试点,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将国有土地租赁规定为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一种方式。为贯彻实施《条例》,规范国有土地租赁行为,现将《规范国有土地租赁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规范国有土地租赁若干意见
一、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确定国有土地租赁的适用范围。
国有土地租赁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出租给使用者使用,由使用者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订一定年期的土地租赁合同,并支付租金的行为。国有土地租赁是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一种形式,是出让方式的补充。当前应以完善国有土地出让为主,稳妥地推行国有土地租赁。
对原有建设用地,法律规定可以划拨使用的仍维持划拨,不实行有偿使用,也不实行租赁。对因发生土地转让、场地出租、企业改制和改变土地用途后依法应当有偿使用的,可以实行租赁。对于新增建设用地,重点仍应是推行和完善国有土地出让,租赁只作为出让方式的补充。对于经营性房地产开发用地,无论是利用原有建设用地,还是利用新增建设用地,都必须实行出让,不实行租赁。
鼓励残疾人就业创业方案
第一条为鼓励和推动残疾人实现就业和自主创业,根据《残疾人就业条例》(国务院第号令)和《市按比例分散安置残疾人就业规定》(年3月31日市人民政府令第号),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扶持对象及条件
1.具有户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以下简称《残疾人证》),并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主创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的失业残疾人;
2.残疾人创办的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并持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经营者;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一年以上房屋场地租赁合同(有租金完税单),并确实有效开展经营活动的;
3.企业或个体经营者与新招用的残疾人至少应签订一年劳动合同,并在岗工作,薪金不低于市最低工资标准且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
第三条扶持标准
市市场场地租赁保证合同
出租人(甲方):
承租人(乙方):
保管人(第三方):北京市市场协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三方就编号为▁▁▁▁▁▁▁▁▁▁的《北京市市场场地租赁合同》(简称《租赁合同》)中保证金的具体事宜经协商达成补充协议如下:
第一条保证金的管理
保证金由甲、乙双方共同委托的第三方(北京市市场协会)管理,并计取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息。
铁路货运租赁管理对策探索
摘要:铁路货运租赁管理是铁路货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铁路货运组织改革、“公转铁”行动的深化推进,铁路企业与承租企业的管理方式向市场化管理方式转变。在概述南宁局集团公司货运租赁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管理相关依据,提出夯实租赁基础管理、明晰租赁管理职责、强化租赁市场化管理、规范租赁合同管理、防范租赁管理过程风险等货运租赁管理对策,以规范铁路货运租赁管理,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南宁局集团公司货运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铁路货运设施;租赁管理;基础管理;市场化管理
1南宁局集团公司货运租赁管理现状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宁局集团公司”)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国-东盟自贸区、西南中南经济圈交汇处,是我国铁路面向东盟的区域性交通枢纽,管辖西南4省区部分铁路,集沿海铁路、边疆铁路、山区铁路、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铁路于一体,承担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南宁局集团公司现有车站342个,其中特等站3个,一等站13个,二等站20个,三等站36个,四等站228个,五等站42个;货运办理站124个,货场90个;专用线206条,专用铁路23条,共计229条(按使用标记分类为A类92条、B类127条、C类10条;按产权性质划分,路产专用线48条,其中机务部14条,工务部13条,经营开发部10条,车辆部5条,工程局5条,保卫部1条,占比为21%,非路产专用线181条,占比为79%);年货运出租面积约30万m2。南宁局集团公司铁路货运租赁管理依据《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管理办法》(铁运[1995]107号)、《铁路货物运价规则》(铁运[2005]46号)[1]、《关于公布翻卸车维检费机车出租费货场场地出租费三项货运杂费的通知》(铁运[2008]87号)、《关于翻卸车维检费机车出租费货场场地出租费三项货运杂费的通知》(宁铁货[2008]64号)、《南宁铁路局货场设施出租管理办法》(宁铁办货[2014]39号)、《南宁铁路局专用线出租管理办法》(宁铁货[2015]5号)等制度开展货运租赁业务。南宁局集团公司货运租赁分货场及路产专用线(以下简称“货运设施”)2类;货运承租用户包括路内铁路企业、路外企业和个体3种类型。由于出租货运设施涉及的地区较多,租赁业务标准参差不齐,而且承租方是独立于铁路运营管理之外的实体,给铁路货运部门的安全管理带来问题和隐患,影响到铁路货运部门的服务质量。目前,南宁局集团公司货运租赁业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管理办法有待健全。铁路专用线管理办法为20世纪90年代修订,货物运价规章、货运杂费规定均为21世纪初修订,导致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货运租赁管理缺乏制度依据,使得货运租赁业务的部分环节、程序、职责等不够明晰,影响了货运服务质量。目前南宁局集团公司把利用率低的货运设施租给客户,存在个别承租方转租给第三方经营与铁路货物运输无关的业务现象,没有从南宁局集团公司经营开发需要,以及提高货场到发量和运输收入出发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因此,需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租赁管理办法和管理体系。(2)管理职责有待明晰。目前南宁局集团公司货场的资产权属归属于土地房产部,路产专用线资产权属归属于工务、供电、经营开发等部门,存在租赁管理办法、管理职责不清的情况。例如,货运部负责货场设施的出租事务,涉及出租设施投资项目由总工室、土地房产部等部门负责;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出租路产专用线的出租事务,租后的管理(包括签订合同、收费等)及专用线的变更名称、办理限制等运营管理工作归属于货运部,存在各自为政、监督不到位等问题,难以形成合力。另外,监督管理部门没有形成督查机制,对日常联合监督检查要求不明确,不能从根源上发现问题。(3)租赁费率与市场脱节。南宁局集团公司管辖的北海、湛江等沿海地区,以及广东西部、贵州黔西南州及湖南零陵等铁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价的提高,以往制定的货场设施、路产专用线出租费率普遍低于当地租赁费率,不利于租赁市场的公平竞争,影响了铁路货杂费的增收。(4)租赁合同管理有待加强。南宁局集团公司自开展货运租赁业务以来,对出租的货运设施通过每年签订“租赁合同”进行约束。“租赁合同”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关于公布翻卸车维检费机车出租费货场场地出租费三项货运杂费的通知》(铁运[2008]87号)[2]、《铁路货物运价规则》(铁运[2005]46号)的有关规定,多年来合同格式条款和内容没有经过补充完善,协议内容存在疏漏,不适应货运经营管理的需要。另外,租赁业务签订运输、安全协议存在走形式现象;承租方安全管理人员变动后没有及时补齐并进行培训;出租设施没有纳入货场管理,未纳入货场《货运管理细则》中,存在安全管理盲区。(5)租赁管理过程存在风险。南宁局集团公司货运租赁业务管理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一是现场工作人员按照客户申请,与客户商谈,未经对外公示招租环节,就提报租赁申请到货运管理单位,对上级审批的项目不进行结果公示,存在定租的现象;二是对续租项目未走公示程序,就简单上报续租申请,审批后就拟订出租合同;三是对拟出租货场设施项目没有调查周边出租市场情况,未做到询价的环节,机械式按铁路出租费率的最低档次出租;四是存在出租项目所订的合同内容与审批的面积、起租时间不吻合,且未报备南宁局集团公司。
2南宁局集团公司货运租赁管理对策
南宁局集团公司从实际情况出发,汇集货运、财务、运输、房产、工务、车务、经营开发等多个管理部门的力量,积极调研各管辖地区租赁业务市场,征求承租方的意见,提出以下货运租赁业务管理对策。2.1夯实租赁基础管理。(1)整章建制。在南宁局集团公司层面上,对制约货运出租管理业务的《南宁铁路局货场设施出租管理办法》(宁铁办货[2014]39号)、《南宁铁路局铁路专用线出租管理办法》(宁铁办货[2015]5号)等相关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对出租条件、租赁申请资质、审批程序、租赁合同、费用核收、监督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规范,修改后的管理办法更加贴近实际及透明公开。管理办法完善后,在南宁局集团公承租用户包括路内铁路企业、路外企业和个体司范围内全面开展自查,检查货运租赁业务管理文电、办理流程、合同签订、办理运输业务及费用核收情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库,逐项整改,形成闭环管理。(2)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在符合货物运输条件下,只要承租方满足货装能力,就申请放开货物运输到发的办理限制,充分发挥优质企业或个体营销能力[3],同时做好货物运输各环节保障工作。2019年,南宁局集团公司在确保合规、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全面放开出租货场、专用线办理限制,增加广西中外运南宁储运公司等46条专用线的运输品类(包括矿建、工机、日用电器等65项),增加专用线标记(A转B)5条,实际货运量同比增加310万t。2.2明晰租赁管理职责。为理清货运租赁管理职责,避免交叉监管和监管空白的问题,南宁局集团公司重新修订货运出租管理办法,重新梳理各部门租赁管理职责,强化综合监管,发动货运设施产权部门主观能动性,并与涉及业务交叉及监管的财务部、总工室、监察等部门相互配合,采取联动机制,充分掌握货场设施使用情况。对停办货运业务或连续2年货物到发量低于设计能力40%的铁路货场设施,以及不影响使用单位、管理单位生产需要的专用线,向社会公开招揽承租方,使用单位或产权单位党政联席会集体研究,对符合出租条件的,经所管辖货运单位审查铁路运营办理范围,再提报到南宁局集团公司货运部组织相关部门讨论、审核后批复,全面盘活闲置的货运设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界定铁路与承租方相应管理责任,落实铁路部门监督责任,促使承租方建立相应的铁路货物运输管理制度,确保货物运输安全。(1)承租方责任。根据承租用途拟订职责:一是遵纪守法开展铁路货物运输、仓储经营;二是配备经营和安全设备,做好日常养护,确保设备状态良好;三是按要求设置经铁路方专业业务培训合格的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并保持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四是制定、完善相应安全经营制度,签订《使用设施安全承诺书》,并协议交铁路方一定的违约金,管理上符合货运标准化管理要求;五是严格管控现场,整改各种安全隐患,确保货运运输安全。(2)铁路方责任。一是强化货物运输、仓储等运营业务的检查和指导,防范安全风险,杜绝铁路货物运输事故的发生;二是加强运输组织协调,提供相应运输条件的支持,满足承租方运输、仓储等业务开展的需要;三是加强出租设施标准化管理,提供良好的运营环境;四是结合现场实际,制订出租货场设施运输生产应急措施,强化应急处置演练;五是加强和规范承租方人员岗前培训管理,提供货运、消防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使得从业人员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与安全风险意识[4]。2.3强化租赁市场化管理。根据南宁局集团公司管辖货运租赁设施的特点,走访当地物流、仓储及铁路货源市场,充分调研市场情况,分析铁路运输、仓储市场潜在优势,挖潜市场价值空间[5],与新老客户良好沟通并得到客户支持。对拟出租的货运设施,认真研究铁路货运出租业务的规章及办法,用足费率政策,拟定与市场接轨的出租费率,经公开招租公示、竞价方式拟定承租方,从基层单位到上级审批部门层层把关,走审批程序、对审批结果进行对外公示,无疑议后与客户签订租赁合同。同时,为提高货运服务质量,减轻重点承租企业资金负担,根据新管理办法,调整其承租铁路货运设施的预付款额度和付款方式。2019年,南宁局集团公司共出租95宗,实现运杂费同比增收30%,货物到发量增加1384万t。2.4规范租赁合同管理。铁路与承租方签订租赁合同是落实双方的责任前提,租赁合同明确了双方在租赁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出租设施的规范运营及出租费用按时按额核收,必须高度重视。拟订的租赁合同具体包括租赁设施的基本信息、租赁用途、期限、租金标准及支付方式、双方的权利义务、合同解约条件、违约责任、免责条款、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等条款,条款更加适应铁路经营需要及安全需要,如把出租费用修改为服务使用费用,增加对承租方安全违约的处罚条款等。铁路货运设施租赁管理中把握运输安全尤为重要。因此,应认真签订出租设施运输及安全协议,按照非路产货运设施运输运营管理模式,杜绝无运输协议、安全协议运营,规范运输协议具体条款内容,特别是规范运输协议中的运输管理、车辆交接、装卸车组织、作业时间、货物的交付、货车清扫、运输共用等内容。协议签订后,应严格执行协议条款,承租方安全管理人员变动后应及时补齐并培训合格,认真履行安全责任。铁路安全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出租货运设施的管控,把出租货运设施纳入货场管理,体现在《货运管理细则》中,并定期或不定期针对出租设施开展检查,降低安全风险。同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置,形成闭环管理,全面提高货运设施租赁安全管理水平。2.5防范租赁管理过程风险。(1)加强教育培训。开展管理警示教育,增强从业人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使员工牢固树立“素质过硬”、“执行有力”的思想。(2)从制度上防范。在修改南宁局集团公司相关出租管理办法时,着重对过程监督管理方面内容进行规范,严格规范出租货运设施的条件,做好对出租市场的询价调查,以实际数据为凭证依据,避免人为因素,维护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严格出租申请环节,必须对拟招租项目及批复下达的拟定租项目的相关内容进行对外公示各5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无异议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租赁流程。(3)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按出租管理办法进行货场设施出租项目的审批,落实集体决策审批制度,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或提报材料不齐全的项目,不予以审批;规范审批材料记录台账的管理,力求整个申请到定租各环节台账清晰。把货场设施租赁业务列入管理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强化管理“红线”、遵章守纪意识。审批领导小组对每个出租项目信息可控,动态掌握承租方的货运量、运输品类、运输条件、运输需求、生产资源、安全生产状况等基础信息[6],不定期会同监察、财务收入等部门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涉及违纪的按规处理。
农村集体非农用地流转受困现行法律
广东省南海市(现为佛山市南海区)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推行,对现行政策和法律带来了挑战。不允许集体土地在转为非农用地以后的出租、转让的法律规定已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在广东,这类土地级差收益十分显著,如果没有机制来保障土地非农化后农民对土地级差收益的分享,单靠国家强制的征地办法,其后患无穷。让农民带着土地的权利参与工业化,保障土地非农化后农民对土地级差收益的分享,这是尊重和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最重要体现。而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是对农民根本利益的最大保护。为此,必须改革现行征地制度。
南海市独特的以土地为中心的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推行,让农民从中受益,也使集体经济实力凭借土地级差收益的上升得以壮大。但在推进过程中,现行政策和法律也面临极大挑战。根据南海市法院提供的资料,2001年房地产庭受理案件780件,农村集体建设非农用地案78件,占10%;2002年仅上半年就受理案件110件,涉及这类案件33件,约占30%。农村集体建设非农用地案件呈急剧上升态势。
国家征地制度与农村工业化的冲突
政府征用农村集体土地,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工矿建设、城市建设,以及工业、商业、文化教育、房地产开发等建设。南海作为新兴的工业化地区,在经济建设和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离不开大量征用农民的土地。现在,农民用自己的土地参与工业化与国家征地制度的矛盾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家只要搞非农建设,就向农民征地,而对农民的补偿极其有限。近几年,政府更是控制农民在本乡本土推行工业化,实行工业区的集中,使农民分享工业化的好处越来越难。另一方面,发达地区的土地级差地租的上升越来越明显,出租土地的收益越来越大,因此,无论是集体经济组织还是农民,都不愿意政府通过征地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因为在农民的心目中,土地自有它的份量。南海位于广州、佛山之间,是珠三角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土地级差收益成为财富的重要源泉。那种上个世纪80年代末,农民盼望政府征地从而领取城市户籍的现象早已成为历史。正如我们在调查中农民普遍反映的:“这地是我们集体的,转为国有,子子孙孙就没有了。给我5万、10万有什么用,资产增值也没有什么办法,就等于我们的财产被其他人侵占了!”
此一矛盾,源于现行国家征地制度与农民对土地权利观念的冲突。按照土地法,除了留出部分农民自用的土地从事非农经营以外,当农地转为非农用地时,都得实行国家征地制度,即将原来的土地集体所有变为国有,农民在得到跟现行土地农作有关的补偿后,就丧失了土地的所有权。这种做法既与农民对土地的传统观念相背离,也使农民对现行土地政策和法规产生怀疑和抵触。在农民的心目中,这块土地是祖辈留下来的,除了这个社区的成员以外,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权享有的;土地农用时,政策和法规所赋予农民的土地权利还是比较充分的,既有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也允许农民出租,转让自己所承包的农地,但是,当农地转为非农用时,农民原来在这块农地上所拥有的权利就全部消失了。因此,当国家通过行政的力量将农民的土地变为国有时,尽管有法律的强制性规范,尽管征地补偿费过低的状况已有所改变,但还是难以令农民信服。
尊重集体土地所有权,慎用国家征地手段,避免引发社会问题,这是南海市委、政府和国土部门的共识,而这种共识是在处理无数起矛盾、冲突、上访甚至流血事件中取得。1998年南海市按规划扩大城市中心板块,以适应工业化的布局,必须征用桂城区2400亩预留工业用地,这涉及到六个村委会的非农建设用地,包括30多家工厂。况且这些村因地处市区范围,也只剩下这两千多亩地。因此,要将这六个村的所剩土地全部征完,征地的难度很大。政府考虑到用提高现金补偿的办法,也不能解决农民的基本生活和就业问题。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后,研究决定,除给予土地补偿、预留征地的15%土地外,市政府还从已经掌握了的预留工业用地中拨出2000亩偿还给这六个村,保证了集体组织和农民生产、生活不受大的影响,保证了此次征地任务的顺利完成。
建筑物所有权土地权利探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问题的提起;建筑物所有权必须以地权为其正当根据;《物权法》第142条但书的应有内容;集体土地所有权作为建筑物所有权的正当根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建筑物所有权不可能凭空孤立存在,必须以地权作为自己的正当根据、法律创设了地上权制度、建筑物所有权以地权为其正当根据、设置例外,得有充分的必要性和正当性、由开发商在房地产项目开发中配套建设的市政公共设施,可以甚至必须归国家所有、分析第二种情形不宜作为《物权法》第142条但书所包含的内容、国有土地租赁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实行短期租赁和长期租赁、对因发生土地转让、场地出租、企业改制和改变土地用途后依法应当有偿使用的、租金相对于地上权的代价而言较低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内容提要:物权法第142条的但书内容应当指国有土地租赁权为建筑物所有权的正当根据。市政公共设施所有权、职工购买的公有住房都应当以建设用地使用权为其正当根据。筑物所有权须以土地权利为其正当根据。土地权利可以是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也可以是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还可以是国有土地租赁权。
论文关键词:土地权利/建筑物所有权/国有土地租赁权
一、问题的提起
案例一:农户甲取得A地的宅基地使用权后,举家到B市贩卖蔬菜,邻居农户乙出资在A地建造住房,竣工后声称拥有该住房的所有权。甲对此持有异议,并诉至法院,请求确认该住房的所有权。
案例二:甲房地产公司拥有A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因缺少资金而与乙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约定乙公司投入3000万元人民币,建成的商品房由乙公司取得三分之一的所有权,甲房地产公司拥有三分之二的所有权。后因双方发生争议,甲房地产公司告知乙公司,建成的商品房全部归属于自己。乙公司坚持自己拥有三分之一的商品房所有权,并诉至法院。但该项合作协议被认定为名为合作实为拆借资金,归于无效。在这种情况下,建成的商品房所有权归属于谁?
建筑物所有权地权结合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问题的提起;建筑物所有权必须以地权为其正当根据;《物权法》第142条但书的应有内容;集体土地所有权作为建筑物所有权的正当根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建筑物所有权不可能凭空孤立存在,必须以地权作为自己的正当根据、宅基地使用权作为农户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造住房并保有住房所有权的正当根据、建筑物所有权以地权为其正当根据、设置例外,得有充分的必要性和正当性、由开发商在房地产项目开发中配套建设的市政公共设施、限制职工的房屋所有权的某些效力,也是合理的、产权比例按售房当年标准价占成本价的比重确定、对需要进行地上建筑物、构筑物建设后长期使用的土地,应实行长期租赁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内容提要:物权法第142条的但书内容应当指国有土地租赁权为建筑物所有权的正当根据。市政公共设施所有权、职工购买的公有住房都应当以建设用地使用权为其正当根据。筑物所有权须以土地权利为其正当根据。土地权利可以是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也可以是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还可以是国有土地租赁权。
论文关键词:土地权利/建筑物所有权/国有土地租赁权
一、问题的提起
案例一:农户甲取得A地的宅基地使用权后,举家到B市贩卖蔬菜,邻居农户乙出资在A地建造住房,竣工后声称拥有该住房的所有权。甲对此持有异议,并诉至法院,请求确认该住房的所有权。
案例二:甲房地产公司拥有A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因缺少资金而与乙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约定乙公司投入3000万元人民币,建成的商品房由乙公司取得三分之一的所有权,甲房地产公司拥有三分之二的所有权。后因双方发生争议,甲房地产公司告知乙公司,建成的商品房全部归属于自己。乙公司坚持自己拥有三分之一的商品房所有权,并诉至法院。但该项合作协议被认定为名为合作实为拆借资金,归于无效。在这种情况下,建成的商品房所有权归属于谁?
房屋承租优先购买权论文
[内容摘要]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是由《合同法》规定的一项法定权利,在性质上属于形成权。该权利自房屋租赁合同生效之日起产生,在出租人出卖租赁房屋时可以行使。承租人如何行使其优先购买权,需要根据现行法的规定加以解释。一旦承租人行使优先购买权,即在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成立一个买卖合同,承租人据此可享有买方的一切权利,但不能直接取得房屋的所有权。尽管出租人可以将租赁房屋与其他房屋或者附属设施捆绑出售,但承租人仍有权行使优先购买权。当承租人与共有人或者人民政府之间发生优先购买权冲突时,应当使共有人优先于承租人、承租人优先于人民政府行使其优先购买权。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受到侵害后,如何予以救济,应依具体情况而定。
[关键词]优先购买权;承租人;房屋租赁;合同法
一、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概述
优先购买权,又称先买权,是指特定人依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而享有的、在出卖人出卖标的物于第三人时,得以同等条件优先于他人而购买的权利。[1]这一制度在法国、德国、瑞士等国的民法典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立法中均有所规定。在我国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为《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为《合同法》)等法律分别规定了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优先购买权、合伙人的优先购买权、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等等。这些不同类型的优先购买权之间,既具有一定的共性,也具有不少个性。对于其共性,笔者曾经著文做过探讨,[2]此处不再详论。本文拟专就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问题进行讨论。
所谓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是指在房屋租赁关系中,承租人按照法律规定所享有的、在出租人出卖租赁房屋给第三人时,承租人得以同等条件优先于他人而购买的权利。[3]关于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最高人民法院早在《解答关于处理房户行使优先购买权案件,发生疑义问题的函》(1952年5月17日法监字第8012号)中就曾提出过一些指导性意见。改革开放以后,国务院的《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1983年12月17日)第11条规定:“房屋所有人出卖租出房屋,须提前三个月通知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承租人有优先购买权。”该条明文确立了城市私有房屋租赁关系中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此后有关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各种规定,多以此为基础。在有关司法解释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1984年8月30日)第57条规定:“房主出卖房屋时,在同等条件下,原房客优先购买的权利应予保护。”这一规定虽然较为粗疏,但不妨视为司法实务界对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承认和强调。在此基础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988年1月26日)(以下简称为《民通意见》)第118条规定:“出租人出卖出租房屋,应提前三个月通知承租人,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出租人未按此规定出卖房屋的,承租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宣告该房屋买卖无效。”该条明确规定了出租人的通知义务、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条件以及出租人违反通知义务的法律后果,比《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的规定显然更进了一步。后来,建设部的原《城市公有房屋管理规定》(1994年3月23日)第36条对公有房屋租赁关系中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也作了规定。不过,以上关于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规定,仅局限于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乃至司法解释的层面,虽然司法实践中也应遵照执行,但其效力未免较低。迨至1999年颁布的《合同法》,才将承租人优先购买权作为一项民事基本制度,在效力仅次于宪法的民事基本法律中加以规定。该法第230条规定:“出租人出卖租赁房屋的,应当在出卖之前的合理期限内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购买的权利。”显然,这一规定没有再对私房和公房进行区分。
由上可见,承认并保护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乃是我国的一贯政策。之所以如此,恐怕主要出于以下考虑:一是维护和稳定承租人对租赁房屋的现实利用关系,尽量使房屋的所有人和利用人合而为一,减少承租人寻找房屋和搬迁的麻烦,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房屋的利用效率;二是在现代社会中,租赁他人房屋用于居住或经商者日众,承租人相对于房屋所有人而言,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法律赋予承租人以优先购买权,也是出于保护这一弱势群体的政策考虑。因此,我国现行法承认并保护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是有其正当的利益考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