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护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6 04:10:0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产妇护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产妇护理

产妇分娩痛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观察的标准为凡在2003年9月~2004年5月来我院门诊定时检查且在本院住院的初产妇,年龄22~32岁,单胎头位,孕周37~42周,无妊娠合并症,可拟阴道分娩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排除剖宫产者,观察组48例,对照组42例。

1.2方法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对观察组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产前教育产妇入院后由分管护士收集产妇资料,对产妇生理及心理状态做出正确评估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娩知识宣教。(1)通过讲解、示范,配以电化教育,让产妇及家属了解分娩过程、增强产妇对分娩痛的认知,减轻她们的思想负担,消除紧张恐惧和焦虑不安心理。(2)对产妇进行呼吸法训练及“触摸―放松”运动的练习。

1.2.2产时护理分娩过程中,由分管护士实行陪伴分娩,给产妇强有力的心理和情感支持,适时给予精神鼓励,并鼓励其进食进水,保持体力。(1)为产妇播放平缓、轻柔、优美的轻音乐,音量在70dB以下。(2)潜伏期产妇可在产科区域内走动,分管护士用亲切的语言解释分娩痛的性质及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的影响,使产妇心理放松,同时严密观察产程,满足产妇生理需要。进入活跃期晚期和第二产程,分管护士床边指导产妇掌握呼吸技巧,用鼓励的语言来消除产妇对临产的恐惧,在宫缩来临时,给产妇以舒适的抚摸,并通过诱导性想象、听轻音乐、触觉转移等方法分散产妇对疼痛的注意力,使产妇在整个产程中获得持续的心理生理支持。

1.2.3分娩痛评定标准疼痛程度分级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级标准可分为,0级(无痛):腰酸或稍感不适;Ⅰ级(轻度):轻度可忍受的痛,腰酸痛,微汗或不适,睡眠基本不干扰;Ⅱ级(中度):明显腰酸痛,伴出汗,呼吸急促,但可忍受,睡眠不干扰;Ⅲ级(重度):剧烈腰酸痛,不能忍受,呼叫辗转翻身,不能睡眠[1]。

查看全文

护士对剖宫产妇心理护理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剖宫产术已是不能经阴道分娩、高危妊娠产妇首选的一种生产方式[1]。而面对剖宫产术毕竟是一种相对阴道分娩创伤较大的手术,产妇都会产生恐惧、焦虑、紧张心理。作为手术室护士,与产妇围术期密不可分,及时了解每位剖宫产术产妇的心理特点,针对性地有效地进行心理护理,让每个产妇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手术,为手术顺利进行以及术后早日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1剖宫产产妇的心理分析

1.1恐惧心理由于产妇对剖宫产术知识的欠缺,对手术医生的不了解、不信任,对麻醉医生和麻醉技术的不了解,因此,会担心手术时出现意外,危及自己和胎儿的生命,担心麻醉时对身体造成损伤或者麻醉后麻药的作用长久不退影响哺乳。

1.2焦虑紧张心理临产后宫缩导致身体的疼痛不适,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对分娩中出现胎儿窘迫、滞产等产科特殊情况而需急症手术,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担心切口会留瘢痕影响美观等问题思虑过度,因此,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2]。

1.3这两种心理都会对围术期产妇产生不利的生理干扰,不利于手术和麻醉的进行。

1.3.1术前紧张的情绪可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重者会致产前子痫,加重心血管的负担,增加了产妇和胎儿的危险,甚至会危及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心理因素导致的血压升高有时用药物很难控制稳定,此时心理护理可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满意效果。

查看全文

循证护理对产妇焦虑影响

产褥期妇女不仅面临着机体方面的恢复,心理及角色方面的转换也有其独有的特点,如处理不佳不仅对其母亲角色的转换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极大地影响到产妇的生存质量[1-3]。本文中笔者就循证护理对产褥期妇女焦虑及抑郁状态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0年10月~2011年11月的150例产褥期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两组均为单胎足月。对照组的75例产妇中,年龄21~41岁,平均(26.9±4.2)岁;初产妇70例,经产妇5例;剖宫产31例,顺产44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6例,大专以下49例。观察组的75例产妇中,年龄21~42岁,平均(27.0±4.1)岁,初产妇69例,经产妇6例;剖宫产32例,顺产43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5例,大专以下5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生产方式及文化程度构成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75例产妇以常规的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包括对饮食、环境、机体恢复、哺乳及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尤其是心理疏导方面应予以加强,通过密切观察产妇的情绪状态予以针对性疏导。观察组的75例产妇则以循证护理的方案进行干预,首先根据产妇的产后情绪状态、接受能力及机体上存在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将其中发现的问题采用循证处理的模式进行解决方案的制定及实施,解决性方法从国内外的权威医学数据库中的相关问题解决方案中提取,并结合平时的经验,将多方面的知识点进行融合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应用,其中对于每例产妇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均采用此种方法进行,并且这个方面是整个护理过程中应给予足够重视的方面,另外对于产妇出院后的相关指导问题也予以强化指导。后将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1周、2周SCL-90量表中的焦虑、抑郁评分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情况进行比对。

查看全文

妊娠糖尿病产妇剖宫产外科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妊娠糖尿病产妇剖宫产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妊娠糖尿病剖宫产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方法。比较两组产妇的疼痛缓解情况、24h阴道出血量、首次离床活动时间、切口感染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母乳喂养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24h阴道出血量、首次离床活动时间、切口感染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均低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产妇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糖尿病剖宫产产妇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可减少手术后出血,预防并发症产生,加快康复,提升产妇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妊娠糖尿病;剖宫产;围手术期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是孕妇妊娠期极为常见并发症之一,而感染是GDM的常见并发症,直接影响孕产妇的健康[1]。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干预,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为保证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产妇分娩时多采用剖宫产手术[2]。剖宫产作为解决难产及严重产科并发症的有效分娩方式,在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病死率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3,4],但使用剖宫产手术进行分娩的产妇,其产后身体恢复的速度慢,阴道的出血量大,其并发症的发生率高[5]。因此,剖宫产术后能够快速实现产妇快速康复非常重要。快速康复理念(fasttracksurgery,FTS)指采取一系列、一整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优化措施,减少手术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以达到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6]。为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妊娠糖尿病产妇剖宫产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本院妇产科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妊娠糖尿病初产妇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择期剖宫产、无妊娠期合并内外科疾病的GDM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术后均使用自控式镇痛泵。观察组年龄19~40岁,平均年龄(27.41±5.23)岁,孕周38~40+6周;对照组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6.90±5.01)岁,孕周38~40+3周。两组GDM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1.2.1.1术前宣教与禁食由医护人员向其详实讲解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的风险,并让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再对GDM产妇宣教相关剖宫产手术的知识;指导其本人和家属有效配合治疗,术前12h禁食,术前禁水6h。1.2.1.2术中保温措施与术中操作对照组产妇入室前将手术室温度调节至25℃,术中操作确保手术安全性。1.2.1.3术后镇痛模式、营养干预、术后早期活动、尿管以及母乳喂养①术后疼痛无法忍耐时给予镇痛剂;②产妇在肛门排气之后,及时嘱咐其饮水,在其排便后再指导流质食物进食,逐步向正常饮食过渡;③24h后产妇自愿活动或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被动活动;④术前常规放置尿管,术后平均留置24~48h;⑤指导产妇正确母乳方法及喂养重要性。1.2.2观察组采取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护理方法参照《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6)》[5]。1.2.2.1术前宣教与禁食观察组产妇术前接受医护人员讲解手术相关注意事项及风险,并由GDM产妇和其家属签署自己的手术知情同意书。此时,医护人员将FTS的各项措施和实施的好处,向产妇和其家人作非常详实的解释,提高她们的依从性。进一步取得GDM产妇的理解和配合,同时消除其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促使术后快速康复。术前禁食,依据美国麻醉师协会(The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ASA)于2017年重新修订的术前禁食及应用相关药物降低肺吸入性风险,任何年龄病人术前2h可以进清饮料,如清水、茶、咖啡、果汁等[7]。1.2.2.2术中保温措施与术中操作观察组的产妇在术中不断监测其体温,特别是全程保温。室温保持25℃,加保温被覆盖,术中输液用输液加温器加温至38.5℃[8],术中行精细操作,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牵拉,尽量减少手术应激反应。1.2.2.3术后镇痛模式、营养干预、术后早期活动、尿管以及母乳喂养①留置镇痛泵24~48h,护士应用《面部表情疼痛评分法》及时进行疼痛评分,疼痛评分为中度及以上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9];②手术后2h,评估GDM产妇的吞咽功能(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方法)及肠蠕动情况,如果其生命体征平稳,吞咽正常,肠鸣音达4~5次/分,可以适当饮用50~100mL的温开水。在6h后,可适当进食一些流质食物,通气后可半流质,逐步向普食过渡。③术后1h,可指导GDM产妇适量开展踝泵运动,术后6h则对病情及肌力进一步评估,确认有无异常,协助产妇早期的下床活动;④术前常规放置尿管,术后12h内拔出[10];⑤术后1h内,指导产妇乳头清洁,其后在指导早吸吮、喂奶体位和新生儿含接姿势,重点阐述按需哺乳和母乳喂养的好处。1.3评价指标。记录两组GDM产妇术后疼痛缓解情况、24h阴道出血量、首次离床活动时间、切口感染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纯母乳喂养成功率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其中疼痛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11](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价产妇术后12h、24h、3d、5d时的项疼痛感受,共计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0分:不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够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可忍受;7~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难以忍受。1.4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17.0统计软件来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来表示,组间比较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产妇分娩痛护理探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实施护理干预对产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同期住院产妇90例,分观察组48例,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并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42例,仅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对两组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及分娩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差异有显著性;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实施护理干预使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处于最佳心理、生理状态,能够减轻分娩疼痛,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而不影响母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关键词:分娩痛;实施;护理干预

近年来,社会卫生健康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分娩的医学模式也逐渐向科学的回归自然的方向发展,要求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同时提倡自然分娩。而分娩时的疼痛却往往使产妇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在宫缩时易发生躁动,消耗体力,影响产程的进展,严重时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发生难产、流产、产后出血等[1];加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产妇对无痛分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减轻和缓解分娩痛已成为人类所关心的重要课题。笔者对临产妇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实施护理干预,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率,减轻分娩疼痛,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观察的标准为凡在2003年9月~2004年5月来我院门诊定时检查且在本院住院的初产妇,年龄22~32岁,单胎头位,孕周37~42周,无妊娠合并症,可拟阴道分娩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排除剖宫产者,观察组48例,对照组42例。

1.2方法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对观察组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查看全文

术后护理产妇顺利康复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的护理方法对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2009年12月968例在我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进行了护理。结果:对术后患者采取必要的观察及护理,可以防止剖宫产给产妇带来的并发症和后遗症。968例患者术后康复情况良好。结论:采取剖宫产术后护理确保了母婴安全、健康。

关键词:剖宫产;护理

1引言

剖宫产手术是一种解决阴道分娩困难或胎儿紧急情况下快速分娩的手术,是经腹部切开子宫取出胎儿、胎盘的手术,是产科较大的手术。手术伤口大、创面广,很容易引起并发症和后遗症。因而加强术后护理是产妇顺利康复的关键。随着剖宫产指征的放宽,剖宫产手术的普及,并发症似有增加。现将对剖宫产患者的术后观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2临床资料

本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968例,年龄18岁~45岁,其中,因头盆不称及臀位200例,巨大儿5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8例,社会因素(因家属和孕妇要求选择分娩时间)600例。

查看全文

产妇的护理论文

1产褥期家庭护理

1.1产褥期自我检查

分娩后一周内,检点包括:

1.1.1子宫收缩情况产褥期第一天子宫底为脐平,以后每天下降下1~2cm,产后10~14天降入骨盆,经腹部检查触不到宫底,并检查有无压痛。

1.1.2恶露的性状恶露由血液、坏死膜组织及粘液组成。分为:

①血性恶露约持续3~7天

查看全文

多方位护理管理在产妇围生期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多方位护理管理对住院产妇围生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科住院的临产产妇102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多方位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围生期不良事件、围生期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围生期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住院产妇围生期护理中实施多方位护理管理,对减少产科不良事件、提高产妇对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多方位护理管理;住院产妇;围生期护理

产科是医患冲突高发科室,护理稍有疏忽会影响母婴安全,所以产科护理责任重大。不断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改善护理服务是确保产科医疗安全的关键[1]。我院产科于2013年起实施多方位护理管理,取得满意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临产产妇102例为观察对象,均为足月单胎,且在分娩前一周入院。排除有精神病史或孕期应用精神疾病治疗药物、存在引产指征及社会因素剖宫产者。其中年龄18~36岁,平均(26.8±4.5)岁;孕周37~41周,平均(38.3±0.5)周;初产妇53例(52.0%),经产妇49例(48.0%);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9例(8.8%),妊娠期糖尿病8例(7.8%),前置胎盘5例(4.9%)。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查看全文

高龄产妇孕期护理管理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对高龄产妇加强孕期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0例高龄产妇,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将2016年6月前收治的600例产妇纳入对照组,提供产科常规护理程序;而对2016年6月后收治的600例产妇纳入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中加强孕期护理管理。比较不同护理措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自护理管理实施后,观察组产妇孕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33%vs14%,P<0.05);且观察组母婴不良结局事件发生率同样显著低于对照组(3.33%vs13.33%,P<0.05)。结论:为高龄产妇提供常规护理的同时,还应加强孕期护理管理,避免或降低孕期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母婴安全。

关键词:高龄;产妇;孕期;护理;管理

高龄产妇主要是指年龄在30岁以上进入妊娠期或受孕时年龄超过34岁的产妇[1]。据有关资料统计,截止2015年我国高龄产妇占所有孕妇适龄孕妇的31%[2]。高龄产妇不仅影响到母婴结局,同时也为产妇护理增加困难,加上现如今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使得高龄产妇的妊娠问题越来越受到妇产科医护人员的重视[3]。本研究对高龄产妇的孕期护理管理进行探讨,旨在改善母婴结局,确保母婴安全,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案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6.1~2016.12期间接收的1200例高龄产妇,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2016.6月后接收)与对照组(2016.6月前接收),观察组产妇年龄均在30~42岁,中位年龄36.0岁,孕38~42周,平均39.15±2.07周;对照组产妇年龄均在31~43岁,中位年龄36.5岁,孕38.5~42周,平均39.18±2.06周,所选产妇均符合高龄产妇的诊断标准[4];精神正常;未合并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收集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值得比较。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查看全文

艾滋病孕产妇心理护理论文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在临床工作中,对艾滋病患者多一些关爱,即做好心理护理,是预防HIV进一步传播的有效措施。方法对HIV感染者做到热情、耐心、细致、解释、安慰、同情、关心、体贴、不歧视,使患者感到尊重和关爱,让其对医护信任满意,构建和谐的医、护、患关系。结果解除HIV感染者焦虑、紧张、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配合各种治疗和护理。结论预防未感染的人感染HIV,减少HIV感染进一步在人群中传播,让艾滋病人及家属对艾滋病有一般的了解,对生活的一般接触能否传染艾滋病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消除恐惧的心理,减少感染危险的个人行为,免受艾滋病威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是指在对病人的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以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病人达到身心康复的一项工作[1]。近年来艾滋病的传播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据专家估计如果控制不好,到2010年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有1000万[2]。现在认为HIV是一个行为疾病,即艾滋病不能仅仅看成一种纯粹的躯体疾病,其间牵涉到诸多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在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艾滋病存在某些心理问题,故及时做好心理护理及艾滋病卫生宣传,是降低/改变危险行为,预防和减少艾滋病在社会上传播的有效措施。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艾滋病孕产妇5例,其中4例均是G1P0孕足月入院待产,需实验室检测确诊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阶段/感染者,1例是G2P1孕足月待产,需实验室检测确诊为艾滋病(AIDS)阶段/病人,这例孕妇已有临床表现:面部、胸部有带状疱疹。通过对5例产妇的护理,我们发现她们及家属对艾滋病的认识还处于非常表浅阶段,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识更是模糊,正因为艾滋病知识的缺乏又加剧了一些人对艾滋病的歧视与恐惧心理,这种低知识水平状况造成艾滋病防治形势严峻。因此,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全面宣传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消除盲目恐惧歧视与偏见,才有利于艾滋病的防治和社会的安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