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2 10:45: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餐饮实训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酒店餐饮部实训总结
我们实习的单位:蕉叶泰国餐厅地处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金地带,交通十分便利。
北京蕉叶饮食有限公司占地面积近100平米,是开发区一家特别好的酒店。包间墙上的壁画具有独特的泰国风情,国际品质的家具,让您倍感温馨、舒适和便利。在可同时容纳300人用餐的宴会厅,或装修典雅的各类包厢,您可品尝到新派泰国风味菜肴,享受服务员的殷勤周到的服务。
北京蕉叶饮食有限公司否认员工们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会务团队还可为您的会议提供专业化的策划统筹和服务。
一、准备工作
虽然我们只在酒店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实习,但酒店还是按正规的实习生对我们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培训工作分为三大块:一是人事部的岗前培训,进行了四个课时的室内培训和游览培训,主要是介绍酒店的概况,同时也对我们进行了员工素养及酒店管理制度的培训,这让我们对工作有了大概的了解;第二是消防安全意识培训,酒店特别安排了工程部的经理助理为我们现场讲解授课,让我们对酒店安全和消防常识有了更深入系统的了解;第三是业务技能培训,这一培训贯穿着我们实习的一个月,由部门负责人员为我们进行不间断的技能指导,一个月的实习让我们对部门工作有了基本的了解,这也得益于酒店系统而全面的培训。这些培训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非常有用的。餐厅主要承担的是团队客人和散的用餐,有时候也承办大型的宴会和其他活动,餐厅员工有将近20人,包括主管一名和若干领班及服务员数名,工作比较繁忙。
二、实习过程
职业高校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方案探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从课程教学内容建设、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设、课程教学条件建设三个建设进行对高职院校《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进行论述。其中,内容建设包括:课程教学特征(一线、两点、三环节、七模块);技术性的模块式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手段为学生为主体导线的协作式任务驱动教学在教学方式;做中学、学中做,建立发现式、开放式实践教学课堂;多元评价方式等;教学条件建设包括:教材体系教材体系的建设是课程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条件;网络教学环境信息平台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物质保障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本文对高职《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测评、课程条件以及实践性教学进行分析与研究,以能力为本、学生为本、活动建构为本构架课程模式,提出课程解决方案。
关键词:餐饮课程能力内容组织评价
餐饮服务与管理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主干专业任务课,在我院已开设九年。从2000年开始,我们以课题研究形式对课程内容、教材、教法、测评方式以及实践性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配套的改革,并付诸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预期成果。构建了切合餐饮业务实际,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出了课程模式,课程解决方案,初步建成了立体化的教材体系。教改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课程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学生课程设计受到社会欢迎,连续五年学生高级餐厅服务员的过证率100%、就业率100%。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且能很快适应餐饮业的需求。本课程现已成为我院精品课程,并在2005年通过湖南省教育厅专家评审推荐参加了国家精品课程评选。
一、课程教学内容建设
(一)课程教学特征(一线、两点、三环节、七模块)一条主线———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培养两个结合点———课程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三个环节———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职业意识训练环节七大模块———基本技能、接待服务、菜单设计、餐厅设计、宴会设计、美食策划、资格认证七大教学模块构成教学内容,通过三个环节和两个结合点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驱动教学,开放式实践教学,多元评价,实现课程教学主线———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培养。
酒店管理的实践教学探析
一、三个“配合”明确实践教学定位
(一)教学计划实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育相互配合
高校教学应在讲授理论知识前提下,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作为主要方向,实践教学不是理论知识教学的附属品,而是独立的教学体系。有些高校因为实践教学无需考试,所以根本不重视。例如:《客房服务与管理》实训课只在实训室上过一两次实际操作,多数学生根本不会铺床,甚至连中西铺床方法都分不清。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计划制订和修订时,要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只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才能真正做到实训操作课程与专业理论教育相辅相成。
(二)能力培育坚持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相互配合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应仅是知识传授,更应是操作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酒店行业国外客人比较多,所以要求一线岗位员工具备一定外语水平。在酒店实践教学中高校不仅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还要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吃苦耐劳品质、上下级沟通协调能力、同客人交往能力、同事之间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基础上,形成较强自主学习新知识能力和全面适应社会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设置和选用教材要相互配合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一、充分调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前提和基础。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党的教育方针从总体上回答了这个问题。2014年,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确定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一提法是对过去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法的概括总结,更体现了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认识的深化和创新。“技术技能人才”主要是指掌握技术并能应用操作的人才,是既“会”又“懂”、知行合一的人才,是能够持续发展的人才。“技术技能人才”是对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类型的最新界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实效性。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改革首先应调研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包括需求的种类、规格、技能等;同时还需调研学生的就业情况,包括就业偏好、毕业后职业的停留率等。以前我们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倾向于单方面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忽略了对学生就业喜好的考虑。例如酒店对客房和餐饮一线服务人员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是经过对历届毕业生的调研,我们发现学生除了在实习的时候从事这些岗位的工作外,毕业就业时仍然留在这些岗位工作的很少,这也导致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停留率非常低。相反,在实习时能够在前台、行政楼层、营销等部门从事高级别的服务和重复性较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岗位时,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停留率就非常高,进一步升职的可能性也大。现在有一些高职院校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人才培养规格模糊不清,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定位与中职学校没有形成差异化竞争,丧失了高职院校自身的层次特征。因此我们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既要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性,既要把握酒店对人才的需求规格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倾向。以笔者所在的包头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我们原有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牢固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后,学生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从事旅游与酒店管理的工作,具备酒店管理的相关知识,并且能够运用酒店客房管理、餐饮管理、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酒店会计学、公共关系学、等理论知识,具有开展旅游与酒店管理服务工作的基本技能。调整后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操作技能高、职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高星级饭店高级服务人员和初、中级管理人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可以看出,调整前的人才培养目标,描述比较模糊,针对性不强,到底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是一线的员工,还是管理人员,没有表述清楚。调整后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是培养能够从事高星级饭店的高级服务人员和初、中级管理人员。培养目标的明确为后续课程的设置奠定了基础。
二、打造师资结构合理的“双师”教师团队,为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师资保障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必然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普遍存在来源单一、基础薄弱的问题,所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直是限制课程改革成效的薄弱环节。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要求教师既能上专业理论课,又能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如前厅和客房实训、餐饮实训等,里面涉及到很多实操技能,如前厅接待、客房铺床、餐饮摆台、酒吧调酒、茶艺等,这些技能需要教师具备真实的酒店工作经历才能熟练地指导学生。同时,酒店的服务行业性质又决定了酒店的工作不仅仅是学会各项工作的操作流程就可以,还需掌握对客服务的技巧,如与客人沟通的技巧、处理客人投诉的技巧等,这些知识的掌握也需要长期的酒店实际工作经验来获取,这也对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上理论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酒店管理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有三个可实施的途径:一是通过酒店挂职锻炼、职业能力培训、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等方式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年轻教师,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和职业素质;二是聘请有酒店实际工作经历的酒店专业人才,作为专业的兼职教师;三是进行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建设生产经营性的校内实训基地,教师参与到酒店的经营管理中,这样既解决了校内实训场所,又使得现有教师具有酒店实际工作经历,是未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种可行发展趋势。
三、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资源,建立课程改革实施的实训保障体系
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建立与基本技能、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基地,包括校内的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大多实行“2+1”或“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在校外酒店实习一年,所有的理论课程均需在校期间完成。很多院校都开始建设理实一体化的课程,通过实训消化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习时的适应能力,达到“实习零距离”。这就需要学校内建有能实现酒店前厅、客房、餐饮、酒吧等实训项目的专业实训室,目前各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也在纷纷投入资金建设,例如:包头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设有中餐实训室;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主要有中餐厅服务实训室、西餐厅服务实训室、客房实训室、前厅服务实训室、酒吧服务与调酒实训室;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设有能容纳50人授课的酒店多功能实操室,能完成酒店餐厅、客房服务技能训练。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正在探索建设生产经营性的校内实训基地,即校内的实训基地为真实的企业,既能完成学生的实习实训,又能提高学校的经济收益,解决建设实训室的资金需要。这种生产经营性的校内实训基地,满足酒店管理专业和专业群内其他专业的“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对外经营”四大功能需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校外实习基地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依托,是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形式,是“2+1”或“2+0.5+0.5”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重要基础。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对学生将校内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未来就业的平台。目前酒店行业人力缺口很大,各种类型的酒店都很希望吸纳实习生,我们应选择星级标准高、管理规范的酒店作为校外合作的基地。例如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选择的实训基地有锦江国际大酒店、新城宾馆、喜来登酒店等;包头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有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北京盘古七星酒店、北京港澳中心瑞士酒店等。这些酒店各具风格、设施完备、管理严格、服务一流。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能完成从学生到“酒店人”的角色转变,既提高了专业技能又有了良好的就业平台。
高校2121工学结合人才培育探讨
一、“21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解释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出发,在分析借鉴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人才培养经验基础上,制订并实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总结、完善,最终构建出适用于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酒店管理专业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酒店服务管理人才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两个意识(职业认同感、服务意识)、三项核心职业技能(前厅服务、餐饮服务、客房服务)、三种能力(方法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采用“21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操作程序是:新生报到后,第一学期开学时先到企业参观,对于学生了解企业的岗位要求,提高实践能力;转换角色,树立“企业人”意识;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能起到积极作用。学生前两个学期(称为前“2”)在校学习理论知识,进行校内实训;第三学期(称为前…1’)再到企业实习,结合具体工作岗位进行实践性学习,以验证理论技术与生产技术之间的吻合程度;第四、第五学期(称为后“2”)学生再返校总结实践性学习成果,继续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第六学期(称为后…1’)学生再回到酒店进行毕业性实习。如此交替,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素养,又能实现与企业需要之间的无缝对接。
二、课程体系
(一)渐进式课程体系的构建
我们改革了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了基础能力与职业能力渐进式课程体系,由“基础能力培养系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系统”、“复合职业能力培养系统”3个子系统组成。“基础能力培养系统”3个模块的主要课程集中安排在第一、二学期,以培养学生的基本通识性能力及酒店行业基本素质为主线,以酒店认知实习、酒店管理集团文化宣讲、酒店职业经理人讲座等开放性实践活动为载体,特别注重对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系统”2个模块的主要课程集中安排在第二、四学期,以前厅服务与管理能力、客房服务与管理能力、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3大核心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当地酒店企业参观学习、短期顶岗实习、校内实训等职业性实践活动为载体,学生在真实职场中的对客服务、团队合作中获得核心服务能力和核心管理能力。“复合职业能力课程系统”2个模块的主要课程集中安排在第三、六学期,在学生具备核心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拓展相关职业岗位知识和能力。基础能力与职业能力渐进式课程体系的最后环节为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三、六学期。根据学生在“2121”工学结合多岗位实践计划中的表现、酒店实际岗位需求等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顶岗实习过程中还需完成学院规定的毕业设计任务。学院专职教师和酒店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和管理学生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环节是使基础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融合的实践载体。
(二)开发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系统课程
中职旅游学生技能养成教育路径
摘要:的召开后,职业教育更显任重而道远。将中职学校学生专业技能实行养成教育,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这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以中等职业学生旅游专业为例,总结了中职旅游学生专业技能养成商业化、社团化、生活化和多元化等实现路径。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技能;养成教育
旅游业是带动性和影响性相当强的一个产业,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职业教育的任务越来越重。旅游行业特点和旅游企业工作性质对旅游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提出更高要求,将专业技能实行养成化教育,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途径。
1养成教育的含义及对中职旅游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特殊意义
1.1养成教育的含义。养成教育是一种播种习惯的教育方式,它通过渐渗入微教育过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专业技能养成教育即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将一切专业技能变成一种习惯,使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规范化的教育过程。1.2旅游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特殊性。旅游业是综合性极强的产业,一般来讲,旅游企业最看重的是旅游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高度的敬业精神。从岗位类别需求来看,技术性岗位缺口最大,旅游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偏向于专业型技术人才和具备一技之长的特殊人才。由此可知,中职旅游人才培养具有自身特殊性,传统技能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只能培养“就业型”人才,而非“专业技能型”人才。中职旅游专业技能教育滞后.脱离了社会实际的需求;要立足行业需求,必须开拓旅游专业的技能培养方式,将养成教育渗透到中职旅游学生专业技能中,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技能能力的实用型人才。[1]如何将养成教育渗透到中职旅游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中,主要有以下四个路径:
2中职旅游学生专业技能养成教育的实现路径
酒店英语教学论文
摘要:酒店英语有很强的实用性,要使学生适应未来市场的要求,就必须使教学工作着眼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可采用:课堂教学→实训室实训→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制定了严格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考试评价手段;为确保实践教学的圆满实施,必须配备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关键词:酒店英语;实践教学;“订单式”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酒店业蓬勃发展,使得既具有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又熟悉酒店管理和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具有较高酒店英语服务技能成为星级酒店对新一代酒店员工选择的重要条件甚至是首选条件,酒店英语服务技能也因此成为酒店行业对新一代酒店人员的必备要求。
笔者曾在一家西餐厅用餐,一位外宾用英语向服务员要一根吸管,几个服务员面面相觑,听不懂其意。又有一次,一位印度人用不太标准的英语向服务员说:“Pleasegivemeacupoftea.”他把“t”音发成“d”,服务员大惑不解,不知所措。这不是个案,而是目前整个高职酒店英语教学专业严重滞后模式下的必然,这种现象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质疑。要改变这一现状,有必要按照酒店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进行课程改革。酒店英语只有真正成为职业技能课才能满足酒店行业对人才的新需求。进行课程改革是改变专业英语教学滞后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实践教学。
酒店英语有很强的实用性,要使学生适应未来市场的要求,就必须使教学工作着眼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可采用:课堂教学→实训室实训→校外实习基地实习。
酒店管理专业教改思考3篇
第一篇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1校内外专家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度化
制定校内外专家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度,修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章程》,设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常委会,制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常委会制度和大会制度》,确定常委会召开的时间、参加会议酒店的名称、数量。每年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要有详细的工作计划,年末有工作总结。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究并解决人才共育、过程共管的校企合作建设中的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及其他方面的重大的疑难问题。落实和推进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的有关规章制度。
1.2探索“校中店、店中校”合作模式
以校内经营性酒店为平台,利用其设备设施和真实的酒店环境,为学生开展餐饮实训、客房实训、前厅实训、管理实训和带薪顶岗实习活动,并由酒店兼职教师进行指导,学校教师与酒店管理人员交叉任职,为酒店提供服务、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咨询、满意度调查、问题诊断、策划和一些建议,促进酒店的发展和提高酒店的软实力。加大与高星级酒店的合作,聘请酒店一线的实践专家到学校教授部分一体化课程,参加专业教学研究活动,并担任实习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并开展“三个一”活动。每年召开一次学校师生和酒店一线实践专家共同参与的新技术、新成果交流会议;每年开展一次专题讲座;每年开展一次学生与酒店员工之间的技能大赛。学校教师与酒店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促进校企之间的技术交流和新技术、新成果的共享。
酒店管理实践教学课程研究3篇
第一篇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为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具有规范性、实用性、服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要求。由于酒店行业特别强调规范化管理,各部门工作都具有操作标准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因此掌握规范化的操作技能和流程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由于酒店行业是直接对客服务的,需要学生能把所学的操作技能灵活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并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比如:餐饮服务实践教学,需要从引领宾客入座、斟茶、点菜、上菜、席间服务、结账服务到送客服务整个流程进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服务性。再加上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不可能只是简单地运用操作技能,还需要具有各种各样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处理客人投诉能力、酒店运营管理能力、酒店策划能力以及适应行业发展的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综合性和创新性也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之一。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加大了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对实践教学进行优化,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实践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当前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都有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及目标,但是在实践教学上没有把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进行强调,还存在着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确、计划不清晰的问题。比如,酒店岗位实践目标不够细化、实践教学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对应性不强、没有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指导书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职业技能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小议职业导向方式在服务礼仪教育中的探讨与实践
摘要: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是培养高素质服务专业人才的需要,文章阐明了要上好这门课程,首先要找出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其次应根据课程特色和需要,采取以职业活动为导向采进行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强烈的服务意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服务礼仪职业活动导向
职业导向在西方国家的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职业院校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经验的丰富和技能的增强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而在我国的职业院校中多数学校并不重视这种教学活动,把认知教育放在首位,而没有把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一、什么是“职业导向式”教学模式
职业导向教学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活动的学习领域为内容,运用行为引导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教学形式。
职业导向教学模式建构的核心,实质上是对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彻底改革,建立起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新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过程。在能力培养上建构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实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坚持以学为本、因学施教和行为引导;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采用动态生成的理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学生主体学习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自主和谐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