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专业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00:20: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财务专业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财务专业化

出版社内涵式专业化发展前景分析论文

近几年来,一批走内涵式专业化发展道路的出版社成长迅速,如外研社、电子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有扩张为专业化出版集团之势;还有一些中小出版社坚持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方向,突出特色,直面市场,在出版业转轨时期站稳了脚跟。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也积极支持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方面已经制定丁关于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大社、名社的基本条件和审批程序,另一方面在政策上关心和扶持那些规模虽小,但专业化程度高,具有“专、精、特、新”特点的出版单位的发展。实践的发展和政策的引导都明确无误地指向出版业发展的又一条道路,即内涵式专业化发展道路。

一、内涵式专业化对出版社的意义

1.资源配置优化。专业化出版能使同类的资源在某一部门相对集中,如专业性强的事业都能集中这一领域的人力资源,然后把具有共性的资源如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分离出来,提高效率。根据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机制,专门用来生产某种产品的时间量越多(即专业化程度高),相应积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也越多,生产效率也就越高。从单个人看,专业化效率是随着一个人活动范围的缩小而提高的。编辑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少数几类书的操作上,可以取得比分散精力操作许多类书更高的效率。清华大学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的业务重组无不遵循这一规律。

2.管理简化。一个组织的经济活动包含了许多职能,专业化的过程就是将组织的职能不断地分离出去,由其他专业化的组织专门承担这些职能的过程。包含了两个专业出版社出书范围的综合出版社,其产出水平通常低于两个专业出版社产出水平之和,这是因为非专业化的出版活动增加了管理的复杂程度,导致生产费用的增大,从而降低了效率。出版社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其管理职能也相应地越简单,整个组织的管理效率也相应提高。管理出效益,专业化的管理尤其出效益。

3.竞争力强化。首先是品牌竞争力的强化。运用专业化出版策略,集中目标于某一类或少数几类图书市场,能在较小的市场上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有助于树立品牌;其次是有效地减少竞争对手。出版产品或出版服务的专业化程度高,能抬高这一市场的进入门槛,阻止其他出版社进入这一细分市场。而对业外的竞争者而言,跨国资本和其他行业的资本进入时也会选择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的市场,以保证获利。最后是加强与非竞争性出版组织的协作互利,巩固核心竞争力。本身特色鲜明的组织对其非竞争性组织或互补性组织有更大的吸引力,有利于双方建立互补的资源共享系统、互利的价值链系统和长期的交易关系。如地方出版社可以依靠其独一无二的地域特色作为专业化出版方向,而且,这种特色越鲜明,专业化程度越高,对省外同行甚至国际同行的吸引力就越大,在合作(如出版信息交换、发行渠道共享等)时就拥有更大的优势。

二、出版社内涵式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查看全文

化工企业产品成本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化工行业竞争日渐激烈,如何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化工企业走上持续性发展道路的关键所在。而产品成本的降低以及控制是有效路径之一,必须加强产品成本专业化管理,科学管控成本风险,同步提升产品成本管理水平以及运营综合效益。

关键词:化工企业;产品成本;专业化管理

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化工企业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需要面临新挑战,如何在管控产品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是一大关键所在。化工企业需要多层面剖析产品成本管理现状以及内外部影响因素,提出确切可行的方案以及对策,全方位加强化工产品成本专业化管理。以此,将产品成本降到最低,最大化提升经济利润空间以及市场占有率。

一、化工企业产品成本专业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多方面因素影响下,化工产品市场动态变化,加上产能结构性过剩,国外大批量低成本化工产品涌向国内化工产品市场,化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面临全新的挑战,需要站在战略成本管理的视角,科学制定经营管理决策,在合理开展经济活动中顺利实现成本战略目标。同时,与其他类型的产品相比,化工产品生产有着根本性区别,各类型化工产品加工工艺并不相同,需要投入的原材料比较多,上下游化工企业互供产品等关系复杂化,化工产品种类与加工方案繁杂化等,无形中增加了化工产品成本管理难度系数。在这一背景下,化工企业产品成本专业化管理有着重要作用,能够弥补传统滞后成本管理方法缺陷问题,深化化工产品成本管理具体环节,实现成本预算、成本核算、流动资金等集中化、规范化以及精细化管理,可以从根本上控制经济活动开展各环节支出的成本,将其实时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防止化工产品生产、销售等中成本大幅度增加,顺利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化工企业产品成本专业化管理可以降低成本管理难度系数,实时控制成本管理中各方面风险,提高风险抵抗能力,防止成本风险频繁发生,利于实现化工产品专业化生产以及销售,在生产、销售、成本等专业化管理中,不断优化产品将其成本结构体系,提升“盈利、竞争、持续性发展”等能力,在实现成本战略管理目标中提升化工市场占有率,推动化工行业全面协调发展。

二、化工企业产品成本专业化管理路径

查看全文

诠释出版社内涵式专业化发展研究

近几年来,一批走内涵式专业化发展道路的出版社成长迅速,如外研社、电子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有扩张为专业化出版集团之势;还有一些中小出版社坚持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方向,突出特色,直面市场,在出版业转轨时期站稳了脚跟。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也积极支持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方面已经制定丁关于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大社、名社的基本条件和审批程序,另一方面在政策上关心和扶持那些规模虽小,但专业化程度高,具有“专、精、特、新”特点的出版单位的发展。实践的发展和政策的引导都明确无误地指向出版业发展的又一条道路,即内涵式专业化发展道路。

一、内涵式专业化对出版社的意义

1.资源配置优化。专业化出版能使同类的资源在某一部门相对集中,如专业性强的事业都能集中这一领域的人力资源,然后把具有共性的资源如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分离出来,提高效率。根据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机制,专门用来生产某种产品的时间量越多(即专业化程度高),相应积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也越多,生产效率也就越高。从单个人看,专业化效率是随着一个人活动范围的缩小而提高的。编辑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少数几类书的操作上,可以取得比分散精力操作许多类书更高的效率。清华大学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的业务重组无不遵循这一规律。

2.管理简化。一个组织的经济活动包含了许多职能,专业化的过程就是将组织的职能不断地分离出去,由其他专业化的组织专门承担这些职能的过程。包含了两个专业出版社出书范围的综合出版社,其产出水平通常低于两个专业出版社产出水平之和,这是因为非专业化的出版活动增加了管理的复杂程度,导致生产费用的增大,从而降低了效率。出版社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其管理职能也相应地越简单,整个组织的管理效率也相应提高。管理出效益,专业化的管理尤其出效益。

3.竞争力强化。首先是品牌竞争力的强化。运用专业化出版策略,集中目标于某一类或少数几类图书市场,能在较小的市场上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有助于树立品牌;其次是有效地减少竞争对手。出版产品或出版服务的专业化程度高,能抬高这一市场的进入门槛,阻止其他出版社进入这一细分市场。而对业外的竞争者而言,跨国资本和其他行业的资本进入时也会选择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的市场,以保证获利。最后是加强与非竞争性出版组织的协作互利,巩固核心竞争力。本身特色鲜明的组织对其非竞争性组织或互补性组织有更大的吸引力,有利于双方建立互补的资源共享系统、互利的价值链系统和长期的交易关系。如地方出版社可以依靠其独一无二的地域特色作为专业化出版方向,而且,这种特色越鲜明,专业化程度越高,对省外同行甚至国际同行的吸引力就越大,在合作(如出版信息交换、发行渠道共享等)时就拥有更大的优势。

二、出版社内涵式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查看全文

高等职业院校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不断发展,其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因此本文主要对其财务风险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全面强化其财务风险管理能力,以此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健康长期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对策研究

在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其财务活动会随着院校发展规模不断增多,因此对财务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缺乏现代化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缺乏专业化的财务风险管理人才等都对其财务风险管理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有效提升高等职业院校财务风险管理能力。

1.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现代化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整体规模的不断发展,其所涉及的财务管理问题不断增多,且随着学校的发展,其财务风险管理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还缺乏现代化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一方面,很多领导层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认为其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难以对其进行总体的掌控。另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财务管理部门的风险管理意识较为浅薄,其对风险的认识不足,使其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难以掌握现代财务风险管理的方法和理念,因此其财务风险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查看全文

中小企业财务预警论文

一、浅析中小企业构建财务预警系统所面临的困难

1.思想观念落后,资金投入不到位。

在对于财务预警系统的观念上,有的家族企业重视不足,认为现有的信息披露制度、财务保密制度等,已经足以抵御风险,不需要专门的财务预警系统和对财务预警系统的信息化;有的企业的认识则过于理想化、书面化,认为财务预警系统要涵盖的内容广而全,所以,日常生活中无法实现,也不必实现;这些错误的理念,导致了中小企业对构建财务预警系统重视不足,拖延了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进度。中小企业资金实力本来就相对薄弱,同时融资又比较困难,所以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成本压力。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成为了很多企业无法构建财务预警系统的一个重要原因。

2.缺乏高素质人才,信息化程度不足。

构建财务预警系统,需要专业的团队和专业的从业人员。但是从现状来看,中小企业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很多中小企业缺乏完善、规范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其财务人员缺少专业化工作的意识和习惯。中小企业受规模、经营理念和方式以及资金的限制,其信息化程度较低。很多企业的信息公开性和透明性差,信息的交流渠道不畅通,存在企业与外界之间、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及时,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种信息化程度的不足,导致中小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的反应速度慢、效率低,使得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缺乏良好的信息基础。

3.实用性有待提高,内部控制差。

查看全文

供给侧改革对上市公司财务的影响

[摘要]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上市公司对财务战略的制定提出了更高要求,对财务工作产生的影响不断加大。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上市公司财务战略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以全面借助供给侧改革顺利实现对上市公司财务战略的优化,促进上市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上市公司;财务战略;改进对策

一、引言

供给侧改革对各行业企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上市公司财务战略产生了深刻影响,具体表现在对其财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对财务战略的长远性和稳健性要求更高。目前上市公司的财务战略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财务战略与公司整体战略脱节、对风险的预测和管控能力较低、财务战略人才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财务战略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较低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上市公司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发展。因此,必须要以供给侧改革为突破口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战略进行全面改进和完善,使其能够为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二、供给侧改革对上市公司财务战略的具体影响分析

(一)财务信息数据真实性要求提升。供给侧改革对上市公司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其财务战略必须要充分反映公司的实际情况,这样一来就对财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要求更加严格,进而使得上市公司需要对其财务数据进行更为严格的调查和分析,以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其财务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披露,而不能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保障上市公司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发展质量。(二)财务战略的长远性要求提升。传统模式下,上市公司为谋取自身利益而导致财务战略存在短视行为,缺乏长远规划,进而会导致其财务战略难以有效促进上市公司发展。但是,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上市公司发展所面临的环境不断变化,短期的财务战略已经难以满足其发展需要,因此必须要全面提升财务战略的长远性。这样一来就使得上市公司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财务战略必须要充分实现长远性,以确保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三)财务战略的稳健性要求提升。财务战略涉及到上市公司发展的诸多方面,如果财务战略不稳定则会影响整个上市公司的发展。传统模式下由于上市公司财务战略存在短视行为,其变化较为频繁,进而稳定性较差,也难以有效促进上市公司的稳定发展。在供给侧改革要求下,要求上市公司的财务战略必须要保持稳定性,其各项财务管理策略都必须要充分满足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上市公司的发展需要,为公司的健康发提供有效的保障。

查看全文

会计事务所提高生产率内涵式道路建设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界定及定位;服务定位专业化错位经营;会计师事务所人才定位专业化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界定、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定位、实现会计师事务所服务定位专业化错位经营、实现会计师事务所人才定位专业化、服务内容专业化错位经营、服务行业专业化错位经营、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性质要求其必须具有广泛的知识领域、服务区域专业化错位经营、会计师事务所人才定位专业化主要着眼于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人才培养方向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数量不断增多。由于其人力、物力等方面的限制,不应当盲目地非理性扩张,而应当将其目标定位为“专而精、少而强”。在既定的目标下,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应当以服务定位为中心,以人才为依托,实现服务内容专业化错位经营、服务行业专业化错位经营、服务区域专业化错位经营,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专业化;错位经营;内涵式发展

经过二十年的历程,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应采取何种方式去获得生存、取得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人力、物力等方面的限制,不应当盲目地非理性扩张,而应该将目标定位为“专而精、少而强”,实现专业化的错位经营,根本转变经营方式雷同、缺乏服务品牌和以“价格战”等低层次竞争为主要手段的状况。2008年9月5号,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关于规范和发展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意见(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中也认为,做专做精做优是中小事务所创建品牌的必由之路,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要注重商业信誉建设,加强名牌和标识管理,珍视职业声誉、信誉和形象,不断提高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

一、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界定及定位

只有明确界定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以及认清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定位,才能为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查看全文

证券公司财务论文

1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势

1.1优化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职位分配更为合理

在证券公司的内部财务部门中设立营业部核算中心,对财务管理工作和日常会计信息进行核算分析,在具体的运作上按照公司内部的管理标准,对具体的工作流程进行明确的划分,实行线条式管理,使各个岗位的分工更为科学优化,贯彻了岗位责权制,这样既保证了公司内部组织结构的精简优化,又促进了管理的实效性提高,使财务工作更为高效,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成本费用支出。

1.2核算工作的集中

集中管理模式下,证券公司的财务部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财务管理配套的系统建设为核算的集中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对于日常的费用会计计算形成了形式上的独立、本质上的集中,保证了各项资金核算的条理清晰。集中交易和集中清算体系的建立,为财务人员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减少了时间及时性的束缚;三方存管的实现,为客户的资金集中核算创造了条件;集团化财务管理系统的实现,确保了公司内部营业部可以在不同的所处地对各自营业部的数据信息进行及时的查询;报账系统的实施,对凭证传递的距离问题造成的财务核算和资金支付不及时、财务档案传递的成本较高以及档案的丢失风险等问题都可以有效的解决,而且报账系统逐渐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使整个工程自动化、电子化的进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集中管理模式的实施必然会有健全的核算制度,这样在严格的制度要求下,证券公司可以规范化会计工作的一系列内容,对各种费用的支出有详细的报销规定,使一系列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为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型奠定良好的基础。

1.3资金的集中

查看全文

财务分析个性化研究

一、现状: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财务分析缺乏个性的案例并非个别现象。这样的状况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或财务分析报告中同样存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框架已经构建,但与国际发达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在披露制度、内容、方式等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内容上偏向于监管层的最低要求,更类似于监管报告。二是个体差异等特征性信息披露不充分,存在“千人一面”的现象。比如在管理层讨论与建议部分,各个上市公司的现状描述、原因分析、拟采取的管理措施几乎都是一样的。三是行业间、板块间虽有一定的差异,但范围比较有限。四是披露形式古板,渠道单一,生动性不足,基本上是一套格式化的语汇,套在谁身上都可以,放在哪里都说得通。五是基于历史的报告性信息居多,基于未来的预测性信息较少,只能算是事后评价。这些财务报告基本上是照抄上年度或是其他公司的财务分析报告,用整齐划一的格式、流程取代了分析人员的个性化劳动。虽然标准化的财务分析报告可以增强财务分析报告的可比性,降低财务分析报告的撰写成本,但千篇一律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与措辞又降低了报告使用者的阅读兴趣,无法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因此需要在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进行权衡。

二、把脉:财务分析缺乏个性的原因

财务分析的个性化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服务方式,是根据管理层的需求来设定的服务,它打破了传统的财务被动服务的模式,转而以主动满足管理层个性需要为目的的全方位服务模式。当前财务分析的个性化服务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有:

1.专业化的误区。财务总监一般都受过专业的财经教育,熟悉会计准则与制度,掌握了丰富的财会分析表述工具,这些都是企业管理层及相关利益者难以企及的。但是财务分析的专业化又使财务总监们往往将自己局限在一个特定领域内,与企业管理层或利益相关者隔离开来,由此形成了反向现象:一方面,专业化要求“术业有专攻”的财务总监或财务专家;另一方面,专业化使得财务表述语言脱离了生产经营活动现状。因此,需要厘清所谓专业化。所谓财务的专业化,是指处理财务会计业务的能力更加专业、水平更加精湛,能够将非专业人士没有意识到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问题敏锐地捕捉到,并通过财务分析将利害关系及有建设性的建议呈现出来。如果把专业当作借口,与生产经营活动“两张皮”,想尽各种方式规避企业的相关利益者,这种财务专业化只能算是孤芳自赏,游离于企业管理层和公众的视野之外。

2.知识、理财观念、工具和语言停留在过去。有些财务分析人员在观察千变万化的企业财务活动现状和分析问题时,与当前现实状况存在差异或错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过去的眼光审视现在。还有一些财务分析人员在知识结构与理论素养等方面数年“一贯制”,没有“更新换代”,甚至明显老化。因此,在遇到超出其认识的财经现象或问题时,要么是文不对题,要么就失语、缺席。比如一家海运集团公司的财务总监在提交的财务分析报告中,根据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2014年下半年大幅上涨这一现象,判断出海运业的危机已经过去,并建议集团公司加大投资力度。报告到达董事会后,决策层并不认同,原因何在?BDI是海运业著名的指标,用以跟踪集装箱、煤炭、谷物等商品的海运价格。多年来,该指标作为衡量经济转变的晴雨表一直备受欢迎。这是因为每当需求扩大,海运价格必然上涨。问题是时过境迁,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BDI仍按时报出,但是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它已经不再具有指向意义。原因很简单,就是如今的船舶数量众多,供应过剩越发严重。因此,这位海运集团公司的财务总监提出的投资建议是不可行的。

查看全文

会计师事务所战略协同体系研究

[提要]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同时也存在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难题。从会计师事务所战略管理角度分析,普遍存在战略规划设计缺失、战略目标不清晰、战略实施路径不明确等问题,进而导致事务所规模发展与高质量服务需求不匹配等现象。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通过“专业化服务做精,多元化经营做大,专业化与多元化战略协同做强”战略管理模式,以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尽快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转变。

关键词:专业化;多元化;战略协同;做精做大做强;高质量发展

一、会计师事务所做精做大做强现状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经过脱钩改制和市场经济的洗礼之后,规模逐渐由小到大,经营范围不断扩大,组织形式从单一体到集团化发展。不少会计师事务所经过合并重组、强强联合等策略,快速地实现了规模化转型升级,跻身于全国百强事务所之列。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资本跨国流动越来越频繁的大背景下,我国面临的市场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注册会计师行业竞争战略层次更加广泛,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如何做精做专,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能否在高位运行的竞争领域中实现做大做强,其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实施至关重要。我国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在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视战略管理,能够结合中注协提出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制定出事务所各自的战略发展导向,为自身发展道路进行合理规划,为做精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纵观大型事务所在战略管理过程中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现为:品牌化战略推动了民族品牌的创建,提升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整体形象特别是中注协印发了《会计师事务所品牌建设指南》之后,使会计师事务所品牌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升到了一个新层次和新高度。规模化战略引领事务所做大做强,提高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专业服务能力。目前,部分事务所通过战略管理实现了做精做大做强和执业水平的提升,但能否实现做精做大做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分析这些事务所的实际情况,明显存在战略规划设计缺失、战略目标不清晰、战略发展没有统一文化做保障、战略管理体系无支撑等深层次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战略规划设计缺失,事务所战略发展目标不清晰。事务所首先追求的是发展规模,其业务收入是最主要的指标,这就必然导致事务所具有不断扩大业务领域和市场占有份额的内生动力,由于存在不在市场领域和目标客户稳定上下功夫、专业细分不深入、业务方向不固化、团队建设专业方向不明、人才培养专业规划缺失、“全才”不少、“专才”紧缺等现象导致专业机构不“专业”,进而造成战略目标定位的高度不确定性,或者战略目标过于粗放而不切合实际。再加上战略发展目标深度不够,往往浅尝辄止或半途而废。这就难以避免造成事务所发展目标不能坚定不移和始终如一,其结局必然是“走到哪里算哪里”,形成多头出击或者飘忽不定,进行盲目发展和过度扩张,最终走向相反目标甚至衰退灭亡。

(二)战略发展没有统一文化做保障,事务所运营“各自为政”。事务所实现了规模上的做大但不一定达到做强,因为现有的大型事务所大部分是经过外延式扩张发展起来的,是多个专业团队或不同机构的组合相加,分支机构数量过多,不少事务所分支机构数量超过30家。没有在统一制度体系下的深度磨合和同一合伙文化背景下的长期熏陶。事务所出现“各自为政”“分灶吃饭”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果说战略管理是事务所做精做大做强的“根”,那么文化建设就是做精做大做强的“魂”。事务所要通过实施战略管理实现统一的战略目标,就需要有相应的事务所文化建设作保障,而事务所面临的实际是合伙制(特殊普通合伙)而非公司制,合伙人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责任划分机制造成实践中的“分伙制”。因此,现实中的大型事务所普遍缺失完整的合伙文化基础,来保障事务所有统一的发展战略体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