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收支审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4-30 05:03: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财务收支审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财务收支审计

财务收支审计管理要点

摘要:对于财务工作的开展来说,审计工作是支持财务工作的重要保障。且审计工作本身,也是财务工作在内容结构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中,不仅审计工作本身的内容组织和开展需要专业素养和专业的技术方法,审计工作的组织管理,也是影响这项工作的开展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从财务收支审计的多个主要方面分别入手进行讨论,找出这项管理工作的要点,为这方面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托和支持。

关键词:财务收支审计;管理工作;意义;要点

在财务收支的审计工作内容中,包含了多个维度的审查和管理工作,这与收支审计包含的具体工作环节和内容有直接的关系。只有结合不同的管理环节把握住具体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要点,才能更为明确地找到管理工作的组织思路,并且起到通过管理促进收支审计工作开展的作用。

1收支审计管理的意义分析

之所以要想以收支审计的管理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进行讨论,与其在财务工作开展中的重要意义有很直接的关系。下文主要针对财务收支审计管理工作开展的意义进行阐述。1.1了解企业的财务运行状态。所谓的财务收支审计,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审计工作人员按照国家针对财务审计工作提出的具体法律政策和规范,应用专业的财务审计方法和原则,对审计对象单位的会计账目、会计报表以及一些其他相关的会计资料进行检验和审查,并最终作出评价,这个过程要求最终的评价结果要真实有效、公平公正。从企业的角度上来讲,在整个财务工作运行的过程中,收入和支出是最能够准确和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营状态的指标,对整体的收入和支出中的资金流向与速度以及资金流量进行把握,实际上就能够反映出一个企业的财务情况是否与企业的发展需求相匹配,这也能够为财务部门通过收支平衡的调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提供参考依据[1]。1.2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帮助。从宏观上来说,企业的投资决策是一项具有预知性质的工作内容,企业的投资和资金回收的频率和资金量,都有可能影响到企业现阶段各项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未来发展。对于收支状态进行审计,有利于通过审计工作发现企业在一个运营阶段中所呈现出来的财务收支的规划和实际执行实施中的问题,帮助财务人员及时调整收支环节的操作和规范中的不足,从而一方面避免投资环节中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由于收支平衡的问题导致企业在针对未来发展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出现误差和问题,是支持企业稳定发展和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条件。1.3通过管理工作开展探寻更好的工作思路。这一点主要是从管理工作本身的角度来讲的,要想开展好管理工作,就需要管理人员首先对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开展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上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知[2]。另外,相关的管理人员还应当从管理工作本身的角度出发,掌握基于财务管理和收支审计管理的正确方法,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充实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储备量,更能够通过工作的开展积累一部分重要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经验,这对于管理工作人员本身结合个人的工作实际和企业的发展需求,探寻更为科学的管理办法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能够帮助管理工作人员更新个人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更好地总结和运用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工作组织和管理办法开展工作。

2财务收支审计的管理内容与要点分析

查看全文

财务收支情况审计汇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十六条和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要求,我局派出审计组于2011年5月4日-13日、6月8日-10日对你局2010年度预算执行及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并按方案要求延伸审计了你局下属市水利水电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水电管理局、市水利水电建筑公司4个单位。你局及下属单位对所提供的会计资料、其他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四十一条及关于法律法规,现出具如下审计报告:

一、基本情况

市水利局是隶属于市政府的正县级行政单位,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中央、省及市委、市政府有关水利水电等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拟定并组织实施全市水利工作的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统一负责、管理全市水资源、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防汛抗旱、水电及电网规划等。局机关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在农行开设账户4个(零余额账户、基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和一般账户各1个)。

你局独立核算的下属单位有: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市水电管理局、市水电管理局和市水利水电建筑公司。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在职人员为自收自支,离退休人员财政实行差额拨款;和水库管理局部分事业编制人员财政实行差额拨款,其余人员为自收自支;水利水电监理公司和水利水电建筑公司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单位,水利水电建筑公司目前在岗约30余人。现局机关在职人员88人,离退休人员65人,内设计财科、办公室、人教科、水政科、水保科、建管科、农水科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8个科室。

二、预算收支和财务收支情况

市本级水利系统2010年度总的经费收入合计1703.74万元,其中:市财政预算安排经费总额675.42万元,年度追加经费408.52万元,规费返还180万元,上级拨入专项资金439.80万元(水库10万元,水库429.80万元)。当年总的经费支出1782.13万元,当年结存-78.39万元,加上上年结转506.70万元,累计结存428.31万元。市水利局局机关2010年经费收入487.90万元,经费支出398.45万元,当年结余89.45万元。

查看全文

财务收支审计实现风险识别对策

摘要:在当前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财务收支审计存在的风险已经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一。基于此,从企业收入、支出及资产审计内容等方面出发,对审前调查、审计过程及审计整改各阶段进行分析,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解决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风险识别;财务收支;审计工作

财务收支审计主要是指对公司的财务收支进行全面审计,从而找出企业在财务管理中不足的地方,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发生,确保企业财务工作正常开展。在财务收支审计中加强风险识别,可以确保资金的安全。

一、财务收支基本内容及存在风险

(一)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一是审计企业的财务收入。很多财务指标可以反映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情况,比如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和经营能力指标,通过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掌握公司的经营状况。二是审计企业的财务支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设计到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成本等。在财政支出方面,在报表中经常出现虚假支出,这是违法违规行为。公司相关人员为追求自身利益,占公司小便宜。为了避免出现此现象,公司应积极开展财务收支审计风险防范工作,监督公司各项支出账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发生违规操作现象,定期对公司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检查是否真实等。三是公司资产审计。审计目的在于调查公司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并分析公司的资产损失情况,找出亏损原因,计算利润,建立资产管理体系。在企业资产审计工作中,确保企业资产配置合理化,公司相关投资科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发生腐败事件,完善公司资产管理审计制度,避免企业资金流失。四是建筑工程审计。房地产企业比较重视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因此,必须精通掌握项目的各个方面,在各个环节中都要加强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及时发生问题,并给出一定的处理意见,以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二)财务收支审计存在的风险。财务收支审计风险识别是在实际工作中,识别因素包括会计管理、基础会计、融资、投资、财务报告、资金运作、税收管理、支出管理、预算管理等。会计管理注重对企业内部控制,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及不相容岗位的风险;基本会计核算风险主要包括会计人员素质、财务审计等风险;财务方面包括财务决策、财务执行风险;投资方面包括投资项目审批、投资核算和投资处置风险;财务报表包括各项业务经营的财务报表数据、会计核算和其他风险;资金转移主要包括转移管理和转移评估风险;税收管理主要是税收筹划和税收政策风险等;支出管理存在票据风险、应收及预付账款风险;收款风险主要包括收款及收入确认风险、票据风险、应收及预付账款风险;预算管理主要包括预算决策、预算执行、预算监督评估风险。从上述分析中可知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存在不可预测的风险,需要做好风险防范措施。

二、财务收支审计风险识别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研究

【摘要】近些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强化了针对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审查的力度,而切实将经济责任审计以及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做好,不单是本单位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加强我国审计监督职能最为重要的一种手段。本文通过对经济责任审计以及财务收支审计的概念分析,探讨了二者的结合应用。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结合;对策

一、简述经济责任审计

就理论层面来说,经济责任审计也就是相关审计部门针对党政干部、国有企业领导以及他们所处地区、部门和单位的财政收支与相关的经济活动加以审查,从而对党政干部以及企业领导在经济责任方面实际的履行状况加以监督和评价的一种方式。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最为主要的目的是依据被审查干部履职状况,将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所呈现的合法性、真实性作为基础,将国家经济发展相关的一些重要事项作为重点,针对被审计人员在权利应用以及经济责任履行等方面做出的相关工作和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客观评价,有效推动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当中遵纪守法、尽职尽责。

二、简述财务收支审计

财务收支审计指的则是针对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实际的财务收支情况以及相关的经济活动在合法性与真实性等方面做出审计监督,对于企业在一定时间之内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做出综合性审查,同时做出具有较强客观性的评价。实施财务收支审计主要的目的在于对单位财政以及法律纪律加以维护,利用对经营管理方式的改善,有效提升企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重点是企业的整体财务情况。

查看全文

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实践分析

摘要:本文选取审计署2010—2018年审计结果公告为研究样本,分析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实践现状,研究发现:虽然审计公告数量稳定增长,但是年度审计覆盖率不足,审计频率较低,尚未形成有效的连续审计机制,审计对象聚焦能源与制造行业,尚未实现审计对象、审计行业、审计期间的监督全覆盖;审计公告时间显著滞后,主要关注会计核算、经营管理等领域,审计方法以合规审计为主,绩效审计不足;审计发现问题集中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经营管理、政策执行等方面,整改反馈不到位,审计威慑力不强。基于此,文章围绕扩大审计范围、完善连续审计机制;提高审计时效、改善国家审计透明度;规范审计内容、完善整改反馈机制等方面提出财务收支审计改进建议。

关键词: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审计结果公告

一、引言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经济形势逐渐完成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是推进我国进入这个历史新时代的强大推动力。党的报告明确指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作为新时代时期的关键指示,为我国企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指明了道路。作为国有企业的中坚力量,中央企业在能源、国防、基础设施等与国民经济关系重大的关键领域占据统治地位,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对其进行有效的审计监督显得尤为重要[1]。2018年5月23日,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做出指示,要明确工作思路、突出审计重点,参照《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开展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审计制度改革,创新审计理念,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国家审计是促进国家治理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机制,具有揭示、抵御和预防中央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功能。作为国家审计监督中央企业的重要方式,财务收支审计有利于揭露中央企业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重大经济决策方面以及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不断提高中央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2]。审计署于2010年6月开始中央企业财务收支结果审计公告,围绕基本情况、审计发现问题、以前年度违规问题整改情况、审计处理情况等进行披露。旨在了解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实践现状,本文选取审计署2010—2018年的137份审计结果公告为研究样本,统计分析审计结果公告的数量特征、时效性、审计频率、违规违纪问题及整改反馈,进而提出财务收支审计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引导中央企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国家审计监督全覆盖。

二、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覆盖范围

(一)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数量。本文通过查阅2010—2018年国资委公布的中央企业名录,整理出各年份央企数量,按照年份与的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进行对比,见图1所示: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数量基本呈现增长趋势,审计力度逐渐增加;然而,审计公告数量远低于国资委监督管理的中央企业数量,年度审计覆盖率不足,显著滞后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政策导向。(二)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涉及行业。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主要涉及能源、制造、通信、航空等行业,见图2所示。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对象主要侧重于能源、制造行业;其他如通信、运输、科技行业被审计次数较少,审计重视程度较低。国家审计在侧重关键行业审计的同时,也应重视其他行业中央企业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三)财务收支审计频率。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频率分布情况见表1: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频率不高,连续审计行为缺失,审计间隔期限相对较长,尚未形成有效的财务收支连续审计机制。2010—2018年间,央企累计最高被审计次数仅为3次,绝大多数央企被审计次数仅为1次,可能影响国家审计揭示、抵御与预防功能的实现。(四)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时间特征。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时间特征见图3: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时间显著滞后,影响审计公告发挥信息传递作用。审计署开展审计工作的时间和审计公告时间跨度较大,主要集中在6—12个月。由此可见,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时效性差,不利于发挥信息传递作用,影响审计整改效果。

查看全文

校办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研究

一、校办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

(1)对校办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合规、有效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2)对校办企业的会计资料包括会计报表、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的真实、合法进行审计。(3)对校办企业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进行审计。(4)对校办企业的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情况进行审计。(5)对校办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真实、合法进行审计。(6)对校办企业的损益包括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的情况进行审计。

二、校办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某高校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全部的校办企业进行年度财务收支专项审计,会计师事务所根据约定完成全部审计工作后,出具了校办企业财务收支专项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中明确了校办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校办企业基本情况、审计范围和审计依据等内容,描述了校办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具体情况。同时,披露了校办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内控制度不健全。部分校办企业存在内控制度尤其是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内控制度的现象,往往仅通过口头形式实现相关的流程控制,导致校办企业的人事、财务和资产等管理比较混乱。而且,个别校办企业存在对已制定的制度执行不力或不执行的情况。(二)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不规范。(1)对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和存货不进行及时盘点,或实际进行了盘点但未保存盘点表,或盘点后已发现账实不符、但没有及时进行清理。(2)对账龄较长的往来账目核对和清理不及时,极易形成呆死账,对往来账户名称的记录不清晰,仅有摘要,无具体明细。(3)对原始凭证的审核把关不严,从外部取得的原始凭证存在与校办企业名称不符、无明细、无入出库记录及领用手续等现象,在采购办公用品、电话充值卡、加油卡和图书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会议费和培训费支出无会议通知、培训通知和会议签到的情况也频繁出现,甚至存在“假发票”入账的情况。(4)大额经济往来和超过结算起点的支付不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而采用现金方式收付。(5)合同管理松懈,大额购销业务不及时签订合同,合同签署不规范,存在时间矛盾、重要条款描述不清晰、内容与实际执行情况不一致而未附补充协议等问题。(三)实收资本与工商登记和投资方记载不符。个别校办企业在履行了验资程序和完成工商注册后,出现了高校未将货币和实物尤其是实物实际划转给校办企业的情况,导致校办企业的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不符、与高校的投资数额也不符等问题。(四)会计信息失真。部分校办企业存在高校在校办企业兼职人员的薪酬未列入工资成本、实际使用的房屋、场地、设备、能源、材料、成果、专利等有形或无形资产未归入资产账户和提取折旧等无偿占用高校资产和资源的问题。而且,还存在预收款不及时结转收入甚至收入不入账、收入和成本不匹配、未区分经营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等现象,这都造成校办企业的会计报表不能完整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导致校办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

三、加强校办企业财务收支管理的对策

针对校办企业财务收支专项审计报告披露的主要问题,某高校多次召开校长办公会和党委会研究整改工作,分析和明确了问题形成的主客观原因,制定了校办企业财务收支审计问题整改任务分解和责任分工工作清单,明确了整改内容、整改措施、总负责人、分工负责人、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并由监察审计室督办检查整改完成情况。(一)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重新梳理校办企业经营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审计管理等方面的原则性规定,某高校修订了校办产业管理办法。由资产经营公司牵头,计划财务处、资产管理处和监察审计室等职能处室配合,制定和完善了校办产业的财务管理办法、借款与费用报销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资产管理办法、审计管理办法等内控制度,建立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提高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规范校办企业的财务行为。(二)通过机制建设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首先,在校办产业管理办法中,明确校办产业实行校企分开、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依法纳税、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其次,在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办法等制度中,分别明确了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和校办产业监督委员会、资产经营公司、校办企业法人或负责人的财务管理职责、借款与费用报销的审批程序、合同主办制度和合同审查审批制度。再次,在资产经营公司与校办企业签订的经营管理责任书中,约定校办企业法人或负责人在会计核算方面的具体责任,并将审计结果列为奖惩指标。通过以上措施,引导校办企业主要管理人员重视会计核算基础工作,逐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三)继续深入推进校办企业改制工作。以《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教技发[2005]2号)和《关于规范高校校办产业管理体制,全面推进校办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辽教发[2006]22号)为指引,某高校的大部分校办企业已改制完毕,个别校办企业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原因未完成改制,而且,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范围还未覆盖所有经营性资产,对此,某高校制定了经营性资产剥离规划,并责成资产经营公司按照规划继续深入推进校办企业改制工作,夯实所有校办企业的注册资本,办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审批和划转手续。

查看全文

财务收支审计分析论文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管理者更加讲求管理、防范风险、追求经济效益。把管理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将以查错纠弊为主的财务合规型审计转移到以内部控制和管理审计为主,即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更符合管理者对审计工作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本文就财务收支审计如何向管理审计延伸谈点粗浅的体会和看法。

一、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的必然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经济活动将逐步呈现有序状态,经济违规现象逐步减少。同时,由于审计工作逐年深入,会计信息、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基本得到控制,矛盾不那么突出了,审查财务收支合法性、财务状况真实性、财务成果正确性的财务收支审计的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如果单纯揭露违纪违规问题,片面强调监督职能,管理中的差错漏洞从账面难以反映,从而削弱了审计的服务职能。而管理审计则弥补了这些不足。由此,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成为必然。

首先,管理审计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已经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得到普遍理解和认同,逐渐成为企业内部管理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竞争的核心是经济效益,企业管理只有在竞争中不断得到改善和加强,才能获得高效益。这就要求借助管理审计的职能作用来满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需求。改进内部审计,调整组织结构,适应新的体制,已经成为企业加强管理,完善控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选择。

其次,开展管理审计也是内部审计自我发展的需要。审计的目的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被审计单位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作为高层次的企业内部监督管理部门,审计要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企业管理,特别要加强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管理审计应该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是内部审计存在和发展的核心业务,是提升内部审计地位和内部审计管理层次的需要。

第三,管理审计立足点高,定位准确,便于内部审计开展工作。管理审计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涉及企业所有经营活动,参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对企业经营流程和内部控制状况的调查分析,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内部组织机构,了解企业的经营环境,熟知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随时掌握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及其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内部审计与企业有着共同的目标。这种“天然”优势使它更适合做管理审计工作。

查看全文

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关系论文

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作为两种不同审计类型,在我国审计发展的不同时期发挥了各自不同的作用。从现代审计历史来看,审计的类型有多种多样,早期审计多为弊端审计,后来又出现了资产负债审计(也称信用审计),进而发展成财务报表审计,这些都属财务审计范畴。国家审计产生以后出现了财政审计,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绩效审计。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为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在全面总结荷泽地区干部离任审计的经验后,于1997年中纪委等五部委下发了《关于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1999年5月24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2000年12月26日审计署以审办发〔2000〕21号文形式颁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2001年2月1日以审办发〔2001〕7号文件形式颁发了《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从而确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审计上的地位。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类型与以前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二者在经济监督中的作用。一、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相同点(一)二者产生的动因相同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形成是审计产生的动因。因为无论是古代王室审计、官厅审计,还是现代国家审计;无论是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无论是政府内部审计,还是企业内部审计,其建立都是以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为基础。受托责任关系是资源占有人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管理与使用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而审计则是受托责任关系能够顺利实现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由于资源占有人要对所委托的资源进行管理和监督,受托人要向委托人证明自己有效管理和使用资源的情况,而审计人恰好独立于受托责任关系双方当事人,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能够为受托责任关系双方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审计人为了客观公正的监督和证明受托人履行合同责任的情况,就产生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二)审计的主体相同经济责任审计虽然设立了专职的审计机构,但是,在日常审计中其审计的主体仍然是审计体系中的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更是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可见,无论是经济责任审计,还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审计的主体都是相同的。(三)审计程序相同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程序是一致的。二者都需要经过审计计划或委托、审计准备、审计实施、编制审计底稿、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六个阶段。只有实施这样的审计程序,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审计项目。(四)审计范围相同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或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所进行的审计监督行为。而财务收支审计是对国有经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实施监督的行为。从二者的审计定义可以看出,二者的审计范围是相同的。它包括市(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单位。二、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区别(一)审计目标不同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是通过对责任者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及有关经济活动负有的责任进行审计,加强对责任者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责任者的经济责任,促进责任者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其重点是对责任者经济责任的评价。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目标包括五个方面:1.存在或发生。是指审计要认定资产负债表所列的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是否存在,损益表所列的各项收入费用在会计期间是否确实发生。2.完整性。是指审计要认定在会计报表中列示的所有交易项目是否都进行了会计核算并在会计报表中反映。3.权利和义务。是指审计要认定在某一特定时期,各项资产是否确属被审计单位权力,各项负债是否确属被审计单位的义务。4.计量与计算。是指审计要认定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支出等会计要素是否正确计量,是否按适当的金额进行核算,相关的计算是否正确。5.揭示和披露。是指审计要认定会计报表上的特定组成要素是否被适当加以分类、说明并在会计报表上反映。财务收支平衡的最终目标是检查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其重点是检查。(二)审计对象(审计客体)不同依据《县级以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市(县)辖区直属的党政机关正职领导干部,以及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正职领导干部(包括主持工作的负职),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正职领导干部,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以及国有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国有金融机构的法定代表人。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对象是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和其他经济组织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责任人,而财务收支审计的对象是经济活动。(三)审计的内容不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决算;预算外资金的收支、管理情况;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财政、财务收支的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重大决策的合规性和科学性;个人是否有违反廉政勤政规定的行为;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内容是:1.资产审计。是对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所进行的审计,主要审查其真实性、合法性。2.负债审计。是对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的审计,主要审查其真实性、完整性。3.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审计。是对企业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基金、结余所进行的审计,主要审查其真实性、合法性。4.损益审计。是对企业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及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结余所进行的审计,主要审查其真实性、完整性。(四)审计的目的不同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在查明财政、财务收支以及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基础上,查清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财政、财务收支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等;分清领导干部对本部门、本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中不真实、资金使用效益差以及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应当负有的责任;查清领导干部个人在财政、财务收支中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领导干部勤政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乱纪行为。从而达到确定其经济责任,评价其工作业绩的目的,为组织、人事、纪检部门提供使用、管理和评价干部的参考。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对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审计,揭露其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单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目的的区别是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评价,而财务收支的目的是纠偏和服务。(五)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不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指标评价、内控制度评价、个人廉洁自律情况评价等。经济指标评价又包括收入任务完成率、资产增值、保值率(目标完成情况指标),财政收入真实率(真实性指标),共商税收成本率(效益性指标)。内控制度评价主要是评价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个人廉洁自律情况评价主要评价个人是否遵守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评价,主要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技术指标的评价,引导被审单位的经营行为,帮助被审单位寻找差距及产生的原因,促进被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主要包括:1.反映单位效益状况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2.反映单位营运状况的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等)。3.反映单位偿债能力状况的资产负债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三、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的联系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内容与经济责任审计的一致性,决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利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成果。这是因为,在审计程序上二者都经过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阶段。在审计方法上二者都利用了现有审计的手段和方法,如健全性测试、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在审计内容上二者都是对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因此,在轮审的前提下,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充分利用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积累的财务收支审计资料,只有这样,经济责任审计才能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任务,发挥更大的作用。

查看全文

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关系

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作为两种不同审计类型,在我国审计发展的不同时期发挥了各自不同的作用。从现代审计历史来看,审计的类型有多种多样,早期审计多为弊端审计,后来又出现了资产负债审计(也称信用审计),进而发展成财务报表审计,这些都属财务审计范畴。国家审计产生以后出现了财政审计,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绩效审计。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为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在全面总结荷泽地区干部离任审计的经验后,于1997年中纪委等五部委下发了《关于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1999年5月24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暂行规定》,2000年12月26日审计署以审办发〔2000〕21号文形式颁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暂行规定实施细则》,2001年2月1日以审办发〔2001〕7号文件形式颁发了《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从而确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审计上的地位。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类型与以前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二者在经济监督中的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相同点

(一)二者产生的动因相同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形成是审计产生的动因。因为无论是古代王室审计、官厅审计,还是现代国家审计;无论是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无论是政府内部审计,还是企业内部审计,其建立都是以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为基础。受托责任关系是资源占有人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管理与使用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而审计则是受托责任关系能够顺利实现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由于资源占有人要对所委托的资源进行管理和监督,受托人要向委托人证明自己有效管理和使用资源的情况,而审计人恰好独立于受托责任关系双方当事人,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能够为受托责任关系双方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审计人为了客观公正的监督和证明受托人履行合同责任的情况,就产生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

(二)审计的主体相同

经济责任审计虽然设立了专职的审计机构,但是,在日常审计中其审计的主体仍然是审计体系中的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更是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可见,无论是经济责任审计,还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审计的主体都是相同的。

查看全文

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关系

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作为两种不同审计类型,在我国审计发展的不同时期发挥了各自不同的作用。从现代审计历史来看,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审计的类型有多种多样,早期审计多为弊端审计,后来又出现了资产负债审计(也称信用审计),进而发展成财务报表审计,这些都属财务审计范畴。国家审计产生以后出现了财政审计,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绩效审计。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为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在全面总结荷泽地区干部离任审计的经验后,于年中纪委等五部委下发了《关于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年月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暂行规定》,年月日审计署以审办发〔〕号文形式颁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年月日以审办发〔〕号文件形式颁发了《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从而确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审计上的地位。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类型与以前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二者在经济监督中的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相同点

(一)二者产生的动因相同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形成是审计产生的动因。因为无论是古代王室审计、官厅审计,还是现代国家审计;无论是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无论是政府内部审计,还是企业内部审计,其建立都是以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为基础。受托责任关系是资源占有人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管理与使用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而审计则是受托责任关系能够顺利实现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由于资源占有人要对所委托的资源进行管理和监督,受托人要向委托人证明自己有效管理和使用资源的情况,而审计人恰好独立于受托责任关系双方当事人,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能够为受托责任关系双方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审计人为了客观公正的监督和证明受托人履行合同责任的情况,就产生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

(二)审计的主体相同

经济责任审计虽然设立了专职的审计机构,但是,在日常审计中其审计的主体仍然是审计体系中的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更是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可见,无论是经济责任审计,还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审计的主体都是相同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