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收支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2 11:40: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财务收支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财务收支论文

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必要性论文

当前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薄弱,从源头上给舞弊,腐败行为予可乘之机。同时造成了单位资产的流失,了利润水平,从而降低了其市场竞争力。为适应加入WTO的客观要求,在新形势下加强单位内部控制是管理制度建设的首要课题。2000年国家先后了《法》及《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试行)》,从的角度对内部控制作出规定。意在规范会计行为,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提升单位内部经营管理效果,杜绝违法行为于未燃。

内部控制是保证单位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完整的政策和程序。其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经济行为,就需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在单位内部的职责分工、责任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有关管理制度中,都应具体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作为内部控制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得是否、完善,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影响重大。

一、制定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如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如由非出纳人员每月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具体规定,其基本目的在于:通过这种控制,可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原则

1、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单位必须对所有的财务收支进行全面控制。所谓全面是指三个方面,一是全过程的控制,不仅包括经济活动各个环节中涉及支出类业务的审批,还包括如销售单、供货合同等收入类业务的审批;二是全员的控制,包括单位领导在内的所有职工;三是全要素的控制,包括办公费、投资、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所有费用项目。另一方面,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对诸如基建投资、兼并等重要的财务收支项目,应实施重点控制,严格审批。

查看全文

探究优化宾馆内部财务收支管理论文

摘要:在宾馆,建立内部牵制制度,能够确保宾馆的有利管理,防止弊端。

关键词:宾馆;财务收支;内部控制

宾馆是服务行业中经营范围比较广泛的企业,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主营业务为住宿、餐饮,其他业务有零售、洗浴等,涉及到的收入核算有住宿、餐饮、会议、租赁、商品零售等收入,支出核算有餐厅材料的出库、客房销售备品、水果、烟酒等成本类科目,有工资、水电、折旧等费用类科目;涉及到收支结算业务的相关部门很多,在管理中应综合各部门业务特点,充分落实《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每项经济业务都由两个以上部门同时完成,相互牵制,相互监督论文。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单位实现发展战略。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内部控制措施主要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此外常用的控制方法还有:内部报告控制、复核控制、人员素质控制等。建立内部牵制制度,确保有利管理,防止弊端:明确牵制制度的原则、组织、分工;对有关人员和岗位制定牵制规定,保障牵制制度实施的规定。要掌握整个成本控制实施情况如何,要对食品饮料的收入,成本消耗进行统计,编制出收入和成本报告,以此考核标准成本预算的实施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控制实际成本消耗。制订各种消耗定额、开支标准,按节约、合理的原则制订和修改。包括材料定额、工时定额、流动资金定额、劳动保护用品配置标准、各项费用开支标准等。编制内部价格,满足会计核算,内部经济核算和经济责任划分的需要。制订与企业内部管理经济责任的划分、考核相配套的内部价格,如材料、产品、工具、内部劳务的计划价格、调拔价格、内部结算价格等;明确价格制订、修改的权限和实施的部门。

本着开源节流、降低成本、减少浪费的理念,重点加强餐厅的收支管理。餐厅是整个企业中收入的重要部门,也是支出最大的部门,各相关的岗位设置是关键,至少应设置采购员、质检员、保管员、领料员四个岗位,分别由两个以上部门负责,餐厅根据每日订餐情况及日常用量提出每日材料采购计划单,由总务部负责根据餐厅上报的计划采购,保管员负责入库、出库管理,质检部和餐厅主要负责质量和数量的检验,最后由餐厅根据当天用料派员工领料并办理领料手续,授权各部门经理审核、签批。在菜品的加工中采用材料定额控制,由质检部门不定期抽样调查,减少原材料的浪费。各部位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发现问题都有义务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应逐级报告尽快解决。

数量和质量比较好控制,较难控制的是价格,在管理中实行“价格公示制度”能比较好地控制这一弊端,由于是长期进货,定点送货,价格一般都比市场价格要低,定期将原材料价格在公示板上公示,接受全体员工的共同监督,这样能够更加公开透明。这种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的方式还扩展到米面、调料、备品、燃料等大批物资的采购上,具体做法是,由两家以上符合标准的供应商带着样品参加投标,由使用部门提出用量及标准,由员工代表投票选定质优价廉的商品,由采购人员负责采购,按照审批权限逐级办理采购申报、付款等相关手续,这样执行与决策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防止浪费和腐败。

查看全文

宾馆财务收支的内部控制探讨论文

摘要:在宾馆,建立内部牵制制度,能够确保宾馆的有利管理,防止弊端。

关键词:宾馆财务收支内部控制

宾馆是服务行业中经营范围比较广泛的企业,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主营业务为住宿、餐饮,其他业务有零售、洗浴等,涉及到的收入核算有住宿、餐饮、会议、租赁、商品零售等收入,支出核算有餐厅材料的出库、客房销售备品、水果、烟酒等成本类科目,有工资、水电、折旧等费用类科目;涉及到收支结算业务的相关部门很多,在管理中应综合各部门业务特点,充分落实《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每项经济业务都由两个以上部门同时完成,相互牵制,相互监督。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单位实现发展战略。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内部控制措施主要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此外常用的控制方法还有:内部报告控制、复核控制、人员素质控制等。建立内部牵制制度,确保有利管理,防止弊端:明确牵制制度的原则、组织、分工;对有关人员和岗位制定牵制规定,保障牵制制度实施的规定。要掌握整个成本控制实施情况如何,要对食品饮料的收入,成本消耗进行统计,编制出收入和成本报告,以此考核标准成本预算的实施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控制实际成本消耗。制订各种消耗定额、开支标准,按节约、合理的原则制订和修改。包括材料定额、工时定额、流动资金定额、劳动保护用品配置标准、各项费用开支标准等。编制内部价格,满足会计核算,内部经济核算和经济责任划分的需要。制订与企业内部管理经济责任的划分、考核相配套的内部价格,如材料、产品、工具、内部劳务的计划价格、调拔价格、内部结算价格等;明确价格制订、修改的权限和实施的部门。

本着开源节流、降低成本、减少浪费的理念,重点加强餐厅的收支管理。餐厅是整个企业中收入的重要部门,也是支出最大的部门,各相关的岗位设置是关键,至少应设置采购员、质检员、保管员、领料员四个岗位,分别由两个以上部门负责,餐厅根据每日订餐情况及日常用量提出每日材料采购计划单,由总务部负责根据餐厅上报的计划采购,保管员负责入库、出库管理,质检部和餐厅主要负责质量和数量的检验,最后由餐厅根据当天用料派员工领料并办理领料手续,授权各部门经理审核、签批。在菜品的加工中采用材料定额控制,由质检部门不定期抽样调查,减少原材料的浪费。各部位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发现问题都有义务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应逐级报告尽快解决。

数量和质量比较好控制,较难控制的是价格,在管理中实行“价格公示制度”能比较好地控制这一弊端,由于是长期进货,定点送货,价格一般都比市场价格要低,定期将原材料价格在公示板上公示,接受全体员工的共同监督,这样能够更加公开透明。这种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的方式还扩展到米面、调料、备品、燃料等大批物资的采购上,具体做法是,由两家以上符合标准的供应商带着样品参加投标,由使用部门提出用量及标准,由员工代表投票选定质优价廉的商品,由采购人员负责采购,按照审批权限逐级办理采购申报、付款等相关手续,这样执行与决策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防止浪费和腐败。公务员之家

查看全文

财务收支审计分析论文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管理者更加讲求管理、防范风险、追求经济效益。把管理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将以查错纠弊为主的财务合规型审计转移到以内部控制和管理审计为主,即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更符合管理者对审计工作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本文就财务收支审计如何向管理审计延伸谈点粗浅的体会和看法。

一、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的必然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经济活动将逐步呈现有序状态,经济违规现象逐步减少。同时,由于审计工作逐年深入,会计信息、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基本得到控制,矛盾不那么突出了,审查财务收支合法性、财务状况真实性、财务成果正确性的财务收支审计的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如果单纯揭露违纪违规问题,片面强调监督职能,管理中的差错漏洞从账面难以反映,从而削弱了审计的服务职能。而管理审计则弥补了这些不足。由此,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成为必然。

首先,管理审计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已经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得到普遍理解和认同,逐渐成为企业内部管理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竞争的核心是经济效益,企业管理只有在竞争中不断得到改善和加强,才能获得高效益。这就要求借助管理审计的职能作用来满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需求。改进内部审计,调整组织结构,适应新的体制,已经成为企业加强管理,完善控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选择。

其次,开展管理审计也是内部审计自我发展的需要。审计的目的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被审计单位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作为高层次的企业内部监督管理部门,审计要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企业管理,特别要加强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管理审计应该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是内部审计存在和发展的核心业务,是提升内部审计地位和内部审计管理层次的需要。

第三,管理审计立足点高,定位准确,便于内部审计开展工作。管理审计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涉及企业所有经营活动,参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对企业经营流程和内部控制状况的调查分析,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内部组织机构,了解企业的经营环境,熟知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随时掌握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及其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内部审计与企业有着共同的目标。这种“天然”优势使它更适合做管理审计工作。

查看全文

企业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论文

各单位建立并实施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是会计法的基本要求。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作为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得到各单位的重视。然而,我国目前许多企业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还很不完善,实际工作中暴露的财务收支审批方面的问题也较为严重。如何设计企业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原则

1、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企业必须对所有的财务收支进行全面控制。所谓全面是指三个方面,一是全过程的控制,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二是全员的控制,包括单位领导在内的所有职工;三是全要素的控制,包括材料费、人工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所有费用项目。另一方面,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对重要的财务收支项目,应实施重点控制,严格审批。

2、事前审批和事后审批相结合的原则。审批制度作为企业控制财务收支的一种重要途径,不仅包括事后的审批控制,还应该包括事前的审批控制。特别是对于一些发生金额较大或者重要的财务支出,必须进行事前审批。

3、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作为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内容,必须遵循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的原则。这也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会计法》明确规定,“记帐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4、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应坚持科学性原则,尽量做到理论上的完善性;另一方面,应该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使制定的审批制度尽量切实可行。如果企业重视科学性而忽视实用性,设计的制度只能作为“花瓶”而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者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相反,如果企业重视实用性而忽视科学性,设计的制度虽然简单易行但却“漏洞百出”,同样达不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查看全文

财务管理论文-浅议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的设计

财务管理论文

当前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薄弱,从源头上给舞弊,腐败行为予可乘之机。同时造成了单位资产的流失,影响了利润水平,从而降低了其市场竞争力。为适应加入WTO的客观要求,在新形势下加强单位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制度建设的首要课题。2000年国家先后了《会计法》及《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试行)》,从法律的角度对内部控制作出规定。意在规范会计行为,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提升单位内部经营管理效果,杜绝经济违法行为于未燃。

内部控制是保证单位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完整的政策和程序。其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经济行为,就需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在单位内部的职责分工、责任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有关管理制度中,都应具体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作为内部控制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得是否科学、完善,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影响重大。

一、制定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如企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如由非出纳人员每月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具体规定,其基本目的在于:通过这种控制,可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原则

查看全文

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关系论文

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作为两种不同审计类型,在我国审计发展的不同时期发挥了各自不同的作用。从现代审计历史来看,审计的类型有多种多样,早期审计多为弊端审计,后来又出现了资产负债审计(也称信用审计),进而发展成财务报表审计,这些都属财务审计范畴。国家审计产生以后出现了财政审计,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绩效审计。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为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在全面总结荷泽地区干部离任审计的经验后,于1997年中纪委等五部委下发了《关于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1999年5月24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2000年12月26日审计署以审办发〔2000〕21号文形式颁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2001年2月1日以审办发〔2001〕7号文件形式颁发了《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从而确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审计上的地位。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类型与以前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二者在经济监督中的作用。一、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相同点(一)二者产生的动因相同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形成是审计产生的动因。因为无论是古代王室审计、官厅审计,还是现代国家审计;无论是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无论是政府内部审计,还是企业内部审计,其建立都是以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为基础。受托责任关系是资源占有人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管理与使用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而审计则是受托责任关系能够顺利实现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由于资源占有人要对所委托的资源进行管理和监督,受托人要向委托人证明自己有效管理和使用资源的情况,而审计人恰好独立于受托责任关系双方当事人,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能够为受托责任关系双方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审计人为了客观公正的监督和证明受托人履行合同责任的情况,就产生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二)审计的主体相同经济责任审计虽然设立了专职的审计机构,但是,在日常审计中其审计的主体仍然是审计体系中的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更是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可见,无论是经济责任审计,还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审计的主体都是相同的。(三)审计程序相同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程序是一致的。二者都需要经过审计计划或委托、审计准备、审计实施、编制审计底稿、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六个阶段。只有实施这样的审计程序,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审计项目。(四)审计范围相同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或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所进行的审计监督行为。而财务收支审计是对国有经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实施监督的行为。从二者的审计定义可以看出,二者的审计范围是相同的。它包括市(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单位。二、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区别(一)审计目标不同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是通过对责任者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及有关经济活动负有的责任进行审计,加强对责任者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责任者的经济责任,促进责任者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其重点是对责任者经济责任的评价。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目标包括五个方面:1.存在或发生。是指审计要认定资产负债表所列的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是否存在,损益表所列的各项收入费用在会计期间是否确实发生。2.完整性。是指审计要认定在会计报表中列示的所有交易项目是否都进行了会计核算并在会计报表中反映。3.权利和义务。是指审计要认定在某一特定时期,各项资产是否确属被审计单位权力,各项负债是否确属被审计单位的义务。4.计量与计算。是指审计要认定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支出等会计要素是否正确计量,是否按适当的金额进行核算,相关的计算是否正确。5.揭示和披露。是指审计要认定会计报表上的特定组成要素是否被适当加以分类、说明并在会计报表上反映。财务收支平衡的最终目标是检查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其重点是检查。(二)审计对象(审计客体)不同依据《县级以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市(县)辖区直属的党政机关正职领导干部,以及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正职领导干部(包括主持工作的负职),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正职领导干部,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以及国有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国有金融机构的法定代表人。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对象是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和其他经济组织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责任人,而财务收支审计的对象是经济活动。(三)审计的内容不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决算;预算外资金的收支、管理情况;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财政、财务收支的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重大决策的合规性和科学性;个人是否有违反廉政勤政规定的行为;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内容是:1.资产审计。是对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所进行的审计,主要审查其真实性、合法性。2.负债审计。是对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的审计,主要审查其真实性、完整性。3.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审计。是对企业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基金、结余所进行的审计,主要审查其真实性、合法性。4.损益审计。是对企业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及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结余所进行的审计,主要审查其真实性、完整性。(四)审计的目的不同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在查明财政、财务收支以及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基础上,查清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财政、财务收支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等;分清领导干部对本部门、本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中不真实、资金使用效益差以及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应当负有的责任;查清领导干部个人在财政、财务收支中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领导干部勤政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乱纪行为。从而达到确定其经济责任,评价其工作业绩的目的,为组织、人事、纪检部门提供使用、管理和评价干部的参考。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对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审计,揭露其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单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目的的区别是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评价,而财务收支的目的是纠偏和服务。(五)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不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指标评价、内控制度评价、个人廉洁自律情况评价等。经济指标评价又包括收入任务完成率、资产增值、保值率(目标完成情况指标),财政收入真实率(真实性指标),共商税收成本率(效益性指标)。内控制度评价主要是评价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个人廉洁自律情况评价主要评价个人是否遵守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评价,主要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技术指标的评价,引导被审单位的经营行为,帮助被审单位寻找差距及产生的原因,促进被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主要包括:1.反映单位效益状况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2.反映单位营运状况的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等)。3.反映单位偿债能力状况的资产负债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三、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的联系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内容与经济责任审计的一致性,决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利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成果。这是因为,在审计程序上二者都经过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阶段。在审计方法上二者都利用了现有审计的手段和方法,如健全性测试、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在审计内容上二者都是对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因此,在轮审的前提下,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充分利用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积累的财务收支审计资料,只有这样,经济责任审计才能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任务,发挥更大的作用。

查看全文

财政局会计室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股室同志们的密切配合与大力支持下,会计室全体同志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除严格按照财政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办理好各项财务收支、账务处理等日常事务性工作外,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积极参加本单位组织的各项政治、业务学习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2、认真撰写财政工作信息、科研论文。今年上半年,在《徐州财政会计》杂志上1篇。

3、及时准确地编报了20*年度会计决算报表、统计年报和住房基金年报。并对20*年度财务收支状况进行了认真分析。

4、打印和装订20*年度会计档案,随时准备移交局档案室。

5、及时准确地编报各类月度和季度财务报告、统计报告。定期向领导汇报财务收支及管理情况,并对财务状况认真分析和调查研究,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查看全文

审计报告质量问题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审计报告质量

论文摘要: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水平,必须从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实施审计、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内容和重点开展审计、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评价三个方面入手,并把握好报告内容、事实表述、适用法规等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今年6月1日开始施行的修订后的《审计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审计机关应当将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审计署《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做到所有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全部对社会公告,逐步健全科学规范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随着审计报告使用主体的日益广泛和公众对审计报告的日益关注,审计报告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审计人员必须采取谨慎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反映审计事项的结果,使审计报告的质量经得起各种检验。

一、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前提条件

(一)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实施审计。

国家审计是依法进行的审计。《审计法》对审计程序作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如“提前3天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报告应当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应进行三级复核”等。而审计报告中的许多内容与依法审计是分不开的。如果是因为没有依照法定程序实施审计而造成的程序上的违法,那么无论多么完美的审计报告也是经不起法律检验的。因此,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实施审计,是编制好审计报告的前提。

查看全文

审计资源节约型作用论文

论文关键词:资源节约型社会效益审计资源审计

论文摘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审计工作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的作用进行论述,以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资源的消耗,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里所说的节约有两层涵义:一是在经济运行中减少对资源的消耗,二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近年来审计在规范经济运行秩序,堵塞经济漏洞,惩治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中发挥的监督作用越来越大,发挥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多。在开展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手段,在规范经济秩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监督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更主要的是对资源的有效使用和损失浪费问题进行监督。

资源节约型社会对审计工作的新要求

既然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审计,那么在新环境下审计如何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