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课程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1 08:06: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财务课程设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财务会计的教学课程设计探究
摘要:财务会计又称对外报告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它是以财务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主要依据,对一个特定会计主体的引起会计要素变动的交易或事项,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进行加工处理,以财务报表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报告形式,定期向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本文对财务会计的融合教学课程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财务会计;融合教学;课程设计
一、概述
财务会计又称对外报告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财务会计具有以下特征:1.财务会计主要是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信息,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社会公众和其他外部信息使用者进行投资决策、信贷决策以及其他经济决策提供依据;2.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主要由通用财务报告加以揭示,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规则性;3.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必须遵循公认会计原则;4.财务会计以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为基础;5.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保证绝对精确。财务会计处理的对象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使是可验证的历史信息,在其形成过程中也不能排除预测、估计和判断,很难做到绝对精确。
二、财务会计教学现状
不管是会计学专业还是财务管理和审计学专业,都必须学习财务会计,一般以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法、审计学)来安排课程,财务管理专业可能再侧重管理学方面,而审计学专业侧重审计方面一些。从目前各校的专业设置来看,财务管理与会计学专业设置模糊。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没有差别,给人的感觉是: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学差不多。特别是在一些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和一些高职学校,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审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差不多。《会计学原理》(相当于基础会计)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财会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一些与财务类专业相近的专业,如工商管理、金融工程等经济管理类专业在部分高校也可能会开设。目前的部分学校,在大一第一个学期开设《会计学原理》,在第二个学期开设《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部分高校在大一第一个学期同时开设这两门课程。我们知道,会计的账务处理很难避开税法的影响,《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要讲税法,《会计学原理》要涉及,《财务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也要涉及税法,如课程涉及不当,都讲税法,这样既重复啰嗦,又浪费有限的课时。对《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部分高校开设《财务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两门课,部分高校只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分两个学期来讲。就某一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开设《财务会计学》的同时再作为专业选修课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财务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大部分内容重复讲授,在讲《财务会计学》时很难与《中级财务会计》分开来讲,而在讲《中级财务会计》也很难与《财务会计学》分开来讲,既增加了课时又没有效果,而学生听起来也是感觉重复罗嗦,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反而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着重研究企业的特殊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及特殊财务报告。部分高校作专业选修课,部分高校作为必修课来安排。有的学校放在大三学年,有的学校安排在大四第一个学期。我们知道,大四的学生大都很浮躁,所以,《高级财务会计》放在大四学习是否合适还值得商榷。
财务信息管理专业商务智能课程设计
一、财务信息管理专业定位
2012年学校财务信息管理专业成功申报后,前后已经迎来了2013、2014两届学生,作为一门融合财务会计与信息技术相交叉的新专业,专业建设不仅要秉承传统的财经学相关理论,而且还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市场需求,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时值今日,具备“智能化行为”特征的“智能化企业”成为大多数传统企业的需求。在经过专业内全体教师多次反复调研、考察、研讨、学习后,2014级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初步确定为:数据分析引领财务决策信息化。在此基础上,专业定位设计提出三个层次要求:基于财务会计、强化数据分析、服务管理决策。
二、商务智能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需要与课程体系相辅相成,要思考并把握本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财务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本遵循“三步走”思路,即第一学期注重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第二学期突出数据分析核心知识的教授、第三学期侧重决策智能前沿知识的教授,形成的梯队知识体系助力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
(一)从跨学科特性来看
商务智能课程是一门集管理科学、信息技术、数据统计和人工智能等多个前沿领域的交叉性学科课程,顺利完成该门课程的授课需要前导课程的支持,因此,商务智能课程在以上三层梯队知识体系中位于最后一层。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教学论文
摘要:课程设计是培养工程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设置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环节符合该课程实践应用性的课程特点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文中,笔者结合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几点有助于提升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的基础环节建设措施,希望对提升课程设计工作的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教学效果
工程经济学是工程管理类(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科平台课程,是由工程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具有理论面宽、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适宜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课程设计是工程经济学实践教学的一个主要形式,通常是在理论课程结束后,集中安排一周的时间来进行该项工作。课程设计的主题多采用“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其任务是让学生对某个具体的工程项目(通常是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案例)进行经济评价,学生要收集、整理、估算项目的基础数据,编制相关财务评价报表,计算相关经济评价指标,再根据工程项目财务评价的内容分别进行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生存能力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据此给出经济评价的结论和建议,并形成完整的经济评价报告。
1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分析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理论教学效果。在课程基本理论的教学环节中不难发现,工程管理类(尤其在土木工程学科背景下)学生经济方面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重计算轻分析”的心态,对一些知识的掌握比较模糊,他们知道净现金流量和利润的概念,却总搞不清二者的关系;他们知道折旧是固定资产转移到成本中去的价值,却想不通为什么折旧可以用于归还欠款;他们会计算净现值、投资收益率指标,却不会用这些指标来分析方案的经济效果。而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很难在工程经济学有限的课时讲授中交代清楚。课程设计以工程项目经济评价为主要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即是对工程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全面综合运用,当面对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反而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探寻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使原本模糊的知识变清晰,使原本片段的知识融会贯通,将知识掌握得更为深入和扎实,为学生日后从事实践工作、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或相关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其掌握从事建设领域相关决策分析的基本技能。工程经济学是强调实践应用性的一门学科,该学科的产生源于对工程师所肩负的经济责任的认识和需求,是为工程师提供的一套系统的用以分析工程项目经济性的方法。目前,工程经济分析方法已经成为工程建设过程中科学决策的有效工具,并得以广泛应用,无论是在项目前期的投资决策阶段,还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工程经济分析方法研究工程项目活动的代价及目标实现程度,并在此基础寻求实现目标的最有效途径,可以有效节约资源,使工程项目建设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工程建设领域的相关的注册工程师考试中,也体现出对工程师,尤其是从事项目管理类工作的工程师,所必须具备的工程经济分析能力的要求。因此,通过课程设计,着眼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经济分析方法的重要应用领域——建设项目前期决策阶段的经济评价工作,让学生完成一个源于实际的工程项目案例的经济评价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在工程建设、项目决策、工程咨询等领域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2影响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小议工程管理的课程改革策略
摘要:工程管理模式的改革、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观念的变化要求对工程管理专业传统的课程设计内容、要求和手段进行改革。工程论文在研究了工程管理专业各课程设计之间的关系后,设计了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的系列改革方案,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实施。
关键词:工程管理课程设计课程改革
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与可行性分析、施工组织与工程概预算、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是该专业三门重要课程,相应的课程设计又是学生在校期间不可缺少的实践教学环节。该系列课程设计是在相应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完成老师布置的设计内容,进一步理解相应课程的理论与设计原理,掌握计算和设计的方法。该系列课程设计对于学生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过去的教学运行情况来看,存在着三门课程设计的设计内容部分重叠、设计所需原始资料不全、设计手段落后、设计教学管理不善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索。
一、传统课程设计教学所受到的冲击
首先,工程管理模式的变化导致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内容的不断更新。我国工程管理实行招投标制度以来,工程管理规范化、国际化和网络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已由传统的手工编制项目计划和项目预算、管理单一的项目信息转变到按国内与国外标准范本编制工程招投标文件,以及监控复杂性的项目信息及项目的决策上来。工程管理课程设计教学环节模拟一个简单的、非实际工程内容的方式根本无法满足现代建筑市场的需求。取而代之的应该是运用计算机模拟一个实际工程从项目规划到项目实施的,能较好体现工程管理全过程的系列课程设计改革方案。
其次,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课程设计的手段受到冲击。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对工程管理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影响。作为工程管理专业中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施工组织与工程概预算、工程招投标三门课程设计的教学将对学生今后工作产生更大的影响。如果该系列课程设计的教学手段不能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继续沿用传统的手工设计环境的教学方式,则会导致设计效率低、设计文件质量差。
会计专业网络教学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网络课程教学强调运用现代教学观念、现代教学技术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并寻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本文从网络环境对传统会计教学带来的冲击出发,通过对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目标设计的内容及其实际应用效果的分析、评价,阐述了目前我国会计专业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会计专业;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应用;研究
目前我国远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所实施的环境,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是信息技术支撑的有效应用程度。因此,在我国实际情况下,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的开发仅靠专业开发公司是不能满足目前教育发展需要的,必须要有广大教师的参与。笔者认为只有充分认识网络环境对传统会计教学带来的冲击,认真探索会计专业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内容,才能加速网络课程的开发,以适应远程教育的需要。
一、网络环境对传统会计教学的冲击
随着网络环境的发展与完善,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其中网络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无论是从手段和形式上,还是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上,都具有许多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所提供的巨大信息容量等。而这势必对传统会计教学带来很大的冲击。如传统的、单方面传授式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被新型的教学模式所替代,教学方法也将朝着“网络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方向发展。这些都给传统会计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目标设计
解析工程管理的课程教学
摘要:通过对工程管理专业主要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研究,阐述工程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应做到各有侧重,工程论文紧密衔接,环环相扣,使学生对整个工程项目管理所涉及到的工作内容都能熟悉和掌握,所涉及到的实践工作技能都能得到培养和训练。
关键词:工程管理教学内容衔接关系
在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有交通规划课程、工程经济与可行性分析课程及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课程及课程设计、概预算课程及课程设计、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及课程设计。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互衔接,环环相扣,并有一定的交叉重复现象,课程设计所涉及到的内容及对实践工作技能的训练也是如此。这已成为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
一、原教学计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理论教学上的重复。例如在交通规划课程和工程经济与可行性分析课程中都涉及到社会经济及交通调查、分析与预测内容,其中包括O-D调查及预测O-D。在工程经济与可行性分析课程中有投资估算内容,而投资估算与概预算课程中的内容雷同。在概预算课程中,概算或预算的编制首先要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但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的确定又比施工组织课程中讲得简单。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中的投标文件技术标部分就是施工组织设计课程内容,而投标文件商务标部分要做施工预算,并据此调整报价。
二是实践教学环节重复训练及脱节。例如,交通规划课程没有开设相应课程设计。工程经济与可行性分析课程设计包括社会经济和交通的调查、分析与预测以及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等内容。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包括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布置、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框图、质量保证体系和工程管理曲线等内容。概预算课课程设计内容包括编制说明和预算表格等。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设计内容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预算和工程报价文件等。由此可见,投资额测算以及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存在重复训练。同时,社会经济和交通的调查、分析与预测等内容在交通规划课程理论教学后没有及时进行实践技能训练,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在进行工程经济与可行性分析课程设计时,绝大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没有开设,如桥梁工程和道路工程等,此时进行投资估算则明显难度太大。所以,从整体情况看,实践教学环节上存在着重复训练和脱节现象,缺乏总体的规划和安排。
高职课改中基础会计教学项目化探讨
摘要: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教学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专业素养的培养以及最终的就业前景。当前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不足,无法满足专业会计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基于当前传统高职基础会计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高职课改中基础会计教学项目化的课程设计,并对其成效提出质疑,对实施过程中的注意点进行剖析。
关键词:高职课改;基础会计教学;质疑
职业教育的开展在我国起步较晚,全国各职高大多办校时间不过十几年,校园文化底蕴淡薄。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多模仿普通大学,但师资力量以及生源质量相较普通大学都要相对薄弱。职高的现实特点使得教学呈现出教师教非所教,学生学非所学的不良教育局面,职高课改势在必行。职高课改均以重实践多于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大力开展。其中教学项目化被广泛采用,该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上效果显著,但是否这种教学方式适用于所有的课程开展,推进过程中是否可实行一刀切政策,这均值得思考与质疑。
一、传统高职基础会计教学存在的不足
1.高职会计教学理念滞后,与社会需求脱节
基础会计教学是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基础环节。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不再单单的局限于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即可,创造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较好的决策能力都是当前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必备素质。而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中则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环节,反应到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即忽略了对信息来源及过程的分解,忽略了对数据信息发生突变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的培养,这种滞后的教学理念与社会需求相悖,与社会脱节,不利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财务管理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在大班授课的教学环境下,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但是,我国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所以,高校的财务管理教学越来越重视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本文对在大班环境下,互动形式的财务管理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大班环境;互动式教学;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财务专业的核心课程。随着教育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财务管理教学的需求,在大班授课的环境下,怎样才能与学生进行很好的互动,是教师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对财务管理教学课堂进行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一、互动式教学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运用
所谓的互动式教学就是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以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学习,使学生和教师共同的参与到课程的的教与学当中。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互动式教学:
1.师生间信息公开与相互监督
《财务会计》岗位实训中的创新性探讨
【摘要】在中等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本文介绍了《财务会计》课程分岗位教学的实施情况。通过分岗位教学,将时间技能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实践技能有了显著的提高,教学内容也更加实用,学生对会计概念的理解也更加透彻。
【关键词】实践技能;财务会计;会计岗位
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让学生在接受较完整中等教育的同时具备高超的职业技能。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财务会计》课堂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培养好用、顶用、耐用,面向一线的高素质实用人才。
一、《财务会计》实施岗位教学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
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依据“工学结合”的理念,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以传统学科体系为主,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设计,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以职业能力考核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财务会计》课程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可按照企业的类型来划分课程的难易程度。按照会计实际工作岗位对学生会计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将本课程教学内容分解为课程模块和实践模块两大部分。在教授理论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模块的内容达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要求。理论课程模块的设计中可分为初创期模块(基础模块)、成长期模块和成熟期模块(选用模块)。
二、《财务会计》课程分岗位教学的实施
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摘要]核心素养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础,也是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基础。文章阐述了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价值导向,分析了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现实困境,进而从强化核心素养的培养意识、夯实文化基础课程平台、拓展自主发展课程群、构建社会参与课程网络四方面提出了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路径,以期助力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大学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课程
设计课程是实施创业教育的载体和关键,课程建设的质量决定着创业教育的成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提出,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如何体现在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已经成为公众和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探讨了学生核心素养在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体系中的意义、缺失与路径问题,以期推动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一、学生核心素养: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价值导向
核心素养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础,也是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基础。从国家政策、“双一流”建设需要和学生发展的诉求三方面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核心素养对大学创业教育课程的现实意义。1.国家政策的要求:大学创业教育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改革是关键。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手段。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各高等学校要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的重要载体,急需进行结构改革与体系更新,从而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2.“双一流”建设的需要:核心素养是创业课程的灵魂。创业课程是大学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也是人才培养活动的重要载体。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院校建设,都需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最终目的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业人才。“双一流”建设与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全面发展的人才应当具备核心素养。因此,核心素养既是大学创业课程体系的灵魂,也是“双一流”建设的灵魂。因此,构建充满“灵魂”力量的创业课程体系,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3.学生发展的诉求: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与创业的关键技能。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核心素养可以为学生树立一个标杆,使其明确未来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多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从强调“双基”培养到重视“三维目标”的实现,再到学生掌握核心素养,这是从单纯的“教书”走向全面“育人”的巨大转变,对学生的发展与创业是至关重要的。决定学生未来发展的往往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决定学生未来创业成败与得失的,也往往是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强调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与创业的关键技能,代表着教育领域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共识,更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旨归。
二、学生核心素养的缺失: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现实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