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2 04:35: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材料作文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材料作文论文

作文教学的微格训练管理论文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索它的本质、过程、规律、技巧及作文教学法,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实验、科研、教改。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然而,中学作文教学还存在着许多师劳而功半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作为教学之“本”的、适用于中学作文教学的教材,就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高中没有系统的作文教材,初中的《作文·汉语》理论透析性、实用性都不太理想。作文教学处于“三无”(无作文教学教材、无作文教学系统、无良好的作文教学)、“二难”(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一低”(学生作文水平低)的状况。怎样尽快扭转中学作文教学这种状态呢?从根本上讲,需要进行大量的科研、实验、编写教材等工作,但这需要时间,还远水解不了近渴。总结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将写作学理论与作文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微格作文训练效果较好。下面作以详细说明。

一、什么是微格作文教学

所谓微格作文教学,就是将写作学的知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有机的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分解教学的方法。如:从体裁上分,中学生可以重点分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块,即三个“微格”。从表达方式上可以分为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四个“微格”,其它方面依此类推。

二、中学作文教学微格训练网络(一级)

根据教学大纲有关听、说、读、写的规定和要求,我大体上将作文微格训练分为两大系列,即口头作文训练系列、书面作文训练系列。

(二)中学书面作文微格训练系列(一级)书┌[1]作文过程微格训练系统:审题→构思→行文→修改面│[2]观察——分析——表达微格训练系统:意化→雏形化→物化作│┌材料:收集材料、选择材料、使用材料文││主题:主题提炼;怎样确定主题微││表达: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格│[3]分格训练系统│结构: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训││结尾练││语言:规范(信→达→雅)体││修改:主题、材料、结构、语言、修辞系│└文风:文风的要素、对文风的要求(一级)│[4]文体微格训练系统:记叙文(简单记叙、复杂记叙)、议论

查看全文

语文指导观察管理论文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课件下载┆教学论文┆实用文档┆个人简历┆论文中心┆演讲稿┆考试相关┆党团社会┆职场技巧┆作文园地┆法律文书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文书论文网->语文论文->教学内容退出登录用户管理

赞助商

查看全文

作文微格训练教学管理论文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索它的本质、过程、规律、技巧及作文教学法,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实验、科研、教改。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然而,中学作文教学还存在着许多师劳而功半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作为教学之“本”的、适用于中学作文教学的教材,就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高中没有系统的作文教材,初中的《作文·汉语》理论透析性、实用性都不太理想。作文教学处于“三无”(无作文教学教材、无作文教学系统、无良好的作文教学)、“二难”(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一低”(学生作文水平低)的状况。怎样尽快扭转中学作文教学这种状态呢?从根本上讲,需要进行大量的科研、实验、编写教材等工作,但这需要时间,还远水解不了近渴。总结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将写作学理论与作文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微格作文训练效果较好。下面作以详细说明。

一、什么是微格作文教学

所谓微格作文教学,就是将写作学的知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有机的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分解教学的方法。如:从体裁上分,中学生可以重点分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块,即三个“微格”。从表达方式上可以分为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四个“微格”,其它方面依此类推。

二、中学作文教学微格训练网络(一级)

根据教学大纲有关听、说、读、写的规定和要求,我大体上将作文微格训练分为两大系列,即口头作文训练系列、书面作文训练系列。如下表:

(一)中学口头作文微格训练系列(一级)─────┬────────────────────────────命题方式│教师命题学生命题题库选题─────┼────────────────────────────训练形式│看图说话、联词说话、自我介绍、口述见闻、课文复述、讲

查看全文

作文微格训练教学管理论文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索它的本质、过程、规律、技巧及作文教学法,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实验、科研、教改。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然而,中学作文教学还存在着许多师劳而功半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作为教学之“本”的、适用于中学作文教学的教材,就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高中没有系统的作文教材,初中的《作文·汉语》理论透析性、实用性都不太理想。作文教学处于“三无”(无作文教学教材、无作文教学系统、无良好的作文教学)、“二难”(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一低”(学生作文水平低)的状况。怎样尽快扭转中学作文教学这种状态呢?从根本上讲,需要进行大量的科研、实验、编写教材等工作,但这需要时间,还远水解不了近渴。总结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将写作学理论与作文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微格作文训练效果较好。下面作以详细说明。

一、什么是微格作文教学

所谓微格作文教学,就是将写作学的知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有机的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分解教学的方法。如:从体裁上分,中学生可以重点分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块,即三个“微格”。从表达方式上可以分为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四个“微格”,其它方面依此类推。

二、中学作文教学微格训练网络(一级)

根据教学大纲有关听、说、读、写的规定和要求,我大体上将作文微格训练分为两大系列,即口头作文训练系列、书面作文训练系列。如下表:

(一)中学口头作文微格训练系列(一级)─────┬────────────────────────────命题方式│教师命题学生命题题库选题─────┼────────────────────────────训练形式│看图说话、联词说话、自我介绍、口述见闻、课文复述、讲

查看全文

语文作文备考管理论文

2001年,我从湖北来到汕头。那一年,我在湖北带完最后一届高三,应考学生52人当中,130分(原始分,下同)以上3人,120分以上16人,其中最高分136分。这个成绩的取得,我认为学生的作文起了重要作用。因为根据考后学生的估分分析,至少有4人的作文达到或接近满分,不少于三分之一的人作文超过50分。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够得到大面积的提高,这与我们的精心备考不无关系。

毋庸讳言,作文的分值虽然占到了试卷总分的五分之二,但在实际的备考当中,由于有纲无本,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不少人实际是一种“望天收”的心态,脚踩西瓜皮滑到哪是哪,所以费时费力见效慢。作文的备考,实际上成了我们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一个瓶颈。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备考呢?本文试图结合个人的一些实践,谈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以就教于方家。

一、正本清源,明确几个认识

1.区分话题作文与传统作文的异同

近几年高考命题的改革,最活跃的是语文。而语文中最活跃的一块应是写作。写作的改革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话题作文的出现,一是作文评分标准的改变。“话题作文”的出现从1998年开始(当年要求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题目限定了一个内容范围,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话题”),后来逐步走向成熟,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至今还为人们所称道。大家知道,自从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的命题是以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为主,八十年代主要是命题作文,进入九十年代,几乎是给材料作文的一统天下。“话题”也是材料,但它与材料作文的“材料”不同: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写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它提供的一般是中心意见,而这个中心意见往往是同学们要写作的根本。也就是说,这些材料往往包含着观点,有时甚至规定了写作的体裁,内容比较狭窄,写作不够自由;而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只是命题者所作的“写前指导”,是引发同学们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同学们思考的一个例子,是同学们展开联想的一个比附,是举一反三的“一”。在审题的要求上,传统的材料作文,往往要求是“十环”,而话题作文则仅仅为打中靶子即可;在思维方式上,材料作文呈辐射式,而话题作文呈扇形。话题作文还取消了文体限制,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写作实际的文体,或议论,或记叙,叙谈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

由此可见,从传统的作文命题到话题作文的改革,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也降低了写作应试的门槛和要求。学生不会轻易为审题不准担忧,也不会为题目要求写作的是自己不熟悉的体裁而发愁,让每一个学生尽量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体现了高考的公平性。

查看全文

英语系学生论文写作常见问题

本文所指的论文写作,与正式的学位论文写作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选题较为宽松,不一定是热点题材,但原则上应与所学专业对口;2·内容上要求逻辑思维清楚,有自己的观点,但论述的深浅未做要求;3·篇幅上要求4千字左右(英文);4·论文格式:统一封面,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资料。这类论文多数理论内涵薄弱,达不到发表水平,主要作为习作练习,有时作为一种非学位获得的普通的课程考核手段,论文完成时限为10周以上。

一、常见错误类别及成因分析

在英语专业学生撰写的这类英语论文中,以下几类错误是出现频率较高。

(一)论文写作知识类

1·论文写作过程的心理准备不足。

论文写作是一个过程,一个思考的、探索的、尝试的、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直线过程,而是一个反复、循环、上升的过程。实际上,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认知过程。它的阶段性、开放性和探索性使其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然而,在论文写作之前,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对这一过程的正确认识,出现焦虑、畏惧的心理,因而将论文写作视为一种被迫完成的任务。教师的认可成为他们的写作的最终目标,因此急于求成,并且过多依靠指导教师。

查看全文

作文综合教学论文

高中作文教学是整个中学作文教学的最后环节。其深度、难度和综合程度都远大于初中作文教学。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于是,全方位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就成了高中作文教学的一个美好愿望和终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良好愿望和终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良好愿望和终极目标,我们试验过多种方法:系列命题作文、分文体的单项强化训练、片段作文训练、一题多作等等。具体操作方法也不一而足。但试验表明,这些方法常不尽人意,学生的综合能力总是存在空白,往往缺这少那。近几年来,我们采用材料作文对学生进行序列训练,学生对各种文体的适应能力、审题能力、概括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反观自1977年以来20多年的高考作文题,只有两三个年头采用了命题形式,其余均是材料作文,可见材料作文作为测试手段的优越性是得到广泛认同的。那么材料作文作为训练手段的综合优势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命题作文的局限性

命题作文作为传统的教学与考试形式,至今仍有很大的市场。但在教学改革潮起潮落的今日教坛上,其不足之处亦是显而易见的。

1.内容贫乏,缺乏具体性

命题作文的命题常常只有几个字,按一定的语序排列,其中心意思和文体导向都只能从这少数几个字中搜求出来。由于字符少,给学生提供的信息就有限,且较为抽象。有些具体生动的社会生活现象就无法涵盖和包容进去。常常只是社会生活现象极简省的抽象概括,难以把具体生动的、变化不定的社会生活完整、形象地传达给学生。与此相反,材料作文的材料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它所提供的社会生活信息较多,可以将一些活生生的社会生活现象较为完整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较为生动形象地了解社会生活。

2.形式呆板,缺乏启发性

查看全文

语文写作材料研究论文

一、近年来,中学作文教学比较重视写作运思的训练,强调拓宽思路,提倡“多角度构思”“快速构思”等等。比较起来,对写作材料的积累和运用的训练,常常不被重视。写作运思和材料的积累与运用,分属写作运思学和写作材料学的研究范畴,但在一个人的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这两者是互为作用的。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把打开思路和丰富材料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不断丰富材料积累,提高材料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提高构思能力和驾驭材料的能力,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六朝时代著名文论家刘勰说过:“积字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前三句讲的是材料积累和提高观察、分析能力的重要性,最后一句是讲辞章修养方面的作用。开宗明义说的是材料的重要。刘勰的论断是历万古而常新的。从现代信息学的观点看,没有大量的材料的储存,怎能从中检索出所需要的有效的信息来?打个比方吧,要设计某项工程,总得考虑所用的材料,考虑到这些材料的数量、质量、规格,不然图纸再好,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中国俗语“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道出的也都是这个道理。

我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视材料学的传统,历代统治者都组织很大一批力量编纂各种各样的类书,其中有一些就是供文人采摭词藻和典故用的。如清代就编纂了《骈字类编》《佩文韵府》《渊鉴类函》等材料性的工具书,每一部往往是煌煌数百卷。

在蒙学教育方面,为了体现知识灌输和积累的目的,所编的读物常常是涵盖了那个时代知识领域各个方面的材料的汇聚:历史地理、岁时节令、礼节风尚、人生哲理、处世之道,等等。其著者,如《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这些启蒙读物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极大,因为它们语言凝炼而又隽永,运用起来适应性很强。最初接触时往往在童年,熟读成诵,好多片断长久留在记忆深处,使人终身受用。以博洽著称的中国革命领袖,到了晚年仍不能忘情于少年时读过的《增广贤文》,要秘书去搜求来再看看。他的雄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题目,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引用的名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都出于这本小书。

学会运用材料,是作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训练,我们传统语文教育相当重视,当代国外母语教育中也非常重视。国外中学乃至小学的作文教学,都非常注意培养青少年利用图书馆去积累资料、运用资料去撰写论文的能力,从小训练学生写卡片,写读书报告。材料的积累、化用和裂变,会散发出比这些材料总量大得不知多少倍的力量,也会为一个人的文章增色添彩。唐代诗人李商隐作诗文好用典故,作诗文时常常把一本本书胪列在案上,被人讥为“獭祭鱼”;被人誉为一代闲适之宗的周作人,晚年散文常以联缀古人文章片断来见志,也被同代人讥为“文抄公”,但谁也不能否认他们在运用材料方面的高超技巧和文学上的卓越成就。

改变目前重视运思训练,忽视积累和运用材料能力的培养状况,需要作许多的努力。

查看全文

小学教学工作总结之教育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学期即将匆匆过去了,一路上我们欢欣鼓舞,收获颇多,深感喜悦。借此,我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做个总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叙述:

一、教学常规管理正常化

1、中心学校对我校30位教师进行,教师工作检查中获得评价较高,其中优+12人,班容班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貌优+

7个班级,学校总评优级。在我校的管理工作确实竖立管理兴校、管理立校的理念,教师各项常规工作都有条不紊的开展,并认真落实贯彻中心学校的工作精神。

2、我校严格把关,从每个月的月自查入手早做准备,树立很强的迎检意识,确实抓好抓实,很好的促进教师教育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

查看全文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失分归因分析

摘要: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的出现旨在引领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前进方向。积极探索各种突破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失分困境的有效策略是应对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的必经之途。历史教师应通过重视专题学习、建构“完整的历史”,厘清答题流程、构思“完形的答案”,品析范文成果、借鉴“完好的创作”,解读评分标准、明晰“完美的尺度”等策略助力考生顺利应对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考;历史小论文题;专题学习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年年有变化,然而变的是外在的“包装”(材料呈现方式),不变的是内在的“产品”(考察学生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小论文题以其“独特、新颖、开放、综合”的外在表征首次出现在2001年上海高考卷中,后来频繁出现在全国卷的第42题,该题型的出现旨在引领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前进方向,考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水平达成的境况,指导高中生日常的历史学习方式。基于此,历史小论文既是体现历史高考改革创新成果的重要表征,又是精准测量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落地情况的常规题型。对于高考历史小论文题,所有师生在平时教学中用力颇多,但是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失分惨重的现实成为每届师生心中永远无法抚平的“伤痛”。那么,考生临场应答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又有哪些?针对这些问题,有哪些比较好的教学策略呢?本文拟以近几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2题为例,着力深挖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失分归因并探索应对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有效策略。

一、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的失分归因

1.选题问题选择适切的论题是顺利完成历史小论文的关键而且是第一步。选择适切的论题一般要坚守三个原则:一是“宜小不宜大”。这里的“小”和“大”是指论题的范围,包括论题涉及的领域、时空的跨度、内容的多少等等。在历史高考中,考生往往因“选题过大”而在小论文论述过程中“泛泛而谈”失去目标,或者“蜻蜓点水”失去深度。例如,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Ⅲ)第42题,题目要求考生自拟一个论题,有的考生选择了“改革开放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这个论题,这个选题范围太大,论述时难以驾驭。二是“宜新不宜旧”。这里的“新”和“旧”是指论题选择的视角,论题选择应该有新发现、新视角、新层面,而不能使选题“老调重弹”“落入俗套”。三是“宜易不宜难”。这里的“易”和“难”是指向考生对论题的熟悉程度,论题选择应该立足于自己熟悉的历史知识、立足于自己感兴趣的时政热点和生活热点,而不是一味地为了“求新求异”去选择从自己陌生的层面或角度寻找历史论题。2.论证问题论点、论据、论证、结论是小论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四个要素[1]。论点是历史小论文阐释的具体观点或者看法,相当于写作文的标题;论据为论点服务,一般用史实或作者自己的解释来说明、支撑论点;论证是按照一定的思维逻辑运用相关理论来阐释论题;结论是紧扣选题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考生在论证方面一般会出现的失误有四:一是论点不明确、闪烁其词,如2019年历史高考(全国卷Ⅱ)第42题,材料呈现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历史发展的认识,对此认识要求考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皆可),但不少考生在论证时模棱两可,具体反对什么,支持什么,赞同什么,不赞同什么,旗帜不鲜明、立场不够坚定;二是论据素材单一、不典型,或与观点不吻合;三是论证过程缺乏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四是结论丢失,或者虽有结论但缺失“点睛之笔”。据此,论证问题方面的失误是考生在历史小论文题型失分的又一重要原因。3.表述问题高中生撰写历史小论文要求文字语言表述精练精辟,切中要害,层次分明[2]。然而,由于平时对史学阅读与理解不够重视、对历史抽象概念的理解浅尝辄止、对历史学科话语体系置若罔闻、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支离破碎,使得高中生不管在平时练习中还是历史高考过程中,都难以用较为精准的历史术语或历史概念组织语言阐述具体的历史问题。高中生在表述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表述“无中心”,缺乏主旨意识。比如,2020年历史高考(全国卷Ⅱ)第42题,考点涉及的是“欧盟”这个区域性组织,但是不少考生在论述过程中没有紧扣“欧盟”这个主题,而是随心所欲地写成其他国际性组织或区域性组织。二是表述“无语序”,缺乏一定的逻辑性。历史事物本身具有“萌芽→发展→繁荣→衰落”的过程,而且人们认识或研究历史现象、历史问题也都是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由具象及抽象的。这两个过程便是历史学科的逻辑性。表述缺乏逻辑性就是忽视了历史事物本身的发展逻辑,也忽视了对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认知逻辑。比如,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乙卷)第42题,学生在具体叙述自己所选的“党历史上的两次会议”时,出现了时空颠倒的问题,哪个会议在先,哪个会议在后,自己写着写着就迷失了方向。

二、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失分的应对策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