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8 03:48: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材料化学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材料化学教学

材料化学教学论文

1“两平台双能力”体系的内涵

基于中国计量学院材料化学专业的教育实践,在分析目前及今后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对材料类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等人才规格要求的基础上,对照政府和社会加快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迫切希望,我们充分认识到实践和创新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决定共同搭建分院专业培养学习能力的课程教学与培养实践能力的生产实验(校内综合性实验、自主创新型实验、模拟实验及校外实习等)两大平台,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通过这两个平台的搭建,把材料专业学生培养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

2教学平台建设及管理体制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学院以“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指导思想,遵循认知规律,遵照由提高动手能力到培养创新思维的宗旨,对原有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除课堂正常教学外,搭建专业教学课程平台,实现教学课程资源网络化,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提高。通过BB平台的课程建设,实现专业教学课程资源网络化。现在中国计量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推出了多门重点建设课程,例如《应用电化学》《材料表面处理》等,教师在充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大多数同学,课上按教学大纲讲授基本要求范围内的内容;对于能够进行更深度学习、对课程某方面需要进行知识面扩展的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呈现更多的学习资料、相关文献、实验视频、应用软件、学习网站等,方便他们自主学习、加深知识理解;最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分层次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及知识的巩固。教学网络平台的所有课程,将对本专业所有学生公开,方便他们对教学资源的获取及问题反馈。

3实验平台建设及优化

大学本科教育中,实践科研反哺理论教学是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学生只有通过充分的实验及实践,才能更有效率地促进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教学改革效果。目前,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实验平台的搭建及完善。

查看全文

材料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探索

摘要:《材料物理化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注重理论理解与公式推导。该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学习材料成形原理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环节对《材料物理化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材料物理化学;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材料物理化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包括物质状态转变、化学反应等过程热力学及动力学特性方面的内容。《材料物理化学》课程意在使学生从理论角度掌握材料传输与成形过程的特性,进而能够通过理论计算预测材料在特定条件下所表现出的行为,这一课程将为后续材料成形原理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材料物理化学》课程为材料成形理论的学习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然而,现有的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往往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间接降低了学生对材料成形原理相关理论的理解能力。目前,广泛运用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成绩考核由试卷分数和平时成绩两部分来评定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这种教学与考核方式导致学生被动、机械地学习理论知识,阻碍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及运用能力,也使教学质量处于较低水平。

本文通过对《材料物理化学》课程中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环节进行教学改革,推行课堂讲授、启发、互动型教学和多媒体立体、形象型教学,结合课内实验环节,优化考核环节,强化学生对《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理论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教学方法改革

查看全文

新能源材料与化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一、结合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特点,合理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有关工科化学课程的教材很多,如江棂主编的《工科化学》、强亮生主编的《工科大学化学》、徐瑛等主编的《工科化学概论》、唐和清主编的《工科基础化学》、高发明等主编的《简明工科基础化学》等,针对不同学科、专业和适用对象,教材知识体系的设置和侧重点各不相同。根据该课程的专业基础课性质,按照突出物质的结构-性能与定量分析并重的原则,三峡大学选用了史启祯主编的《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作为该门课程的主要教材。该教材的特色是包含主篇和副篇两大块。主篇主要是铺就一个基础知识平台,为后续专业基础课程做铺垫,副篇主要是引用化学的应用实例及趣事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1]它吸取了国内外同类教材的精华,教学内容难度适中,语言形象生动,适用性强,较适合作为三峡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该教材内容可以很好地为目前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智力储备。同时,为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工科化学的认识和了解,还将曹锡章等主编的《无机化学》、武汉大学主编的《分析化学》等教材作为教学参考书。此外,鉴于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学生特点及工科化学教学内容较多大,有关的价键理论等知识抽象难懂,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笔者注重学科知识的拓展及实用化,除讲授教材内容外,还穿插介绍当前新能源材料方面的科技发展动态、工科化学方面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及自身的科研工作进行讲解,不断优化和充实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金属有机配合物材料时,笔者介绍了目前比较热门功能配合物材料当前的研究热点,并以自己在多功能金属配合物材料方面研究的成果介绍给学生。这些相关教学内容拓宽与延伸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革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专业基础课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方法不同于选修课,它不仅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学习方法的引导,而且更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针对“工科化学”课程的专业必修课性质及其教学内容众多,需要理解和识记的知识点较难的特点,笔者坚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原则,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课堂讨论、课外辅导、学生自主学习等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增强教学效果。

1.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板书、提问、讨论等方式组织课堂教学。然而,一些形象化、具体化的影音视频资料很难展现给学生。而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生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它能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具体化,并容纳较多的信息量,使课堂教学变得形象丰富有新意,教学效率高。[3]“工科化学”课程涉及无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化学和基础分析三大块内容。知识面广,内容枯燥,为尽可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笔者结合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培养方案,对所选用的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压缩,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采用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浅显易懂的课堂讲授和内容丰富的课件展示,增加了学生对工科化学基础知识的认识,加深了学生对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查看全文

材料专业分析化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一、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要针对材料学专业特点,调整分析化学有关内容。分析化学是材料专业的基础课,与后面的很多专业课联系紧密,只有掌握了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及操作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材料分析的学习。目前本校材料专业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只有45学时,但现在的教材中各类分析方法讲述比较全面,如何解决内容多与学时短的冲突是当前分析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在教材内容上删去了材料专业应用很少的化学定性分析、与无机化学重复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与统计学重复的统计学基础知识;删去了应用较少的非水溶液滴定法及过时的理论内容和陈旧的实验仪器内容,将分析化学解构和重组。打破了原来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以适应材料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需要。并围绕完成工作任务所需学习的内容和先后顺序设计教学环节。将整个教学内容优化成两个教学模块:一是分析化学基础模块,主要包括分析化学介绍、分析化学仪器与试剂、定量分析的误差与有效数字、滴定分析概论;二是定量分析模块,主要包括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重量分析法、沉淀滴定法。

二、教学方法

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应视课程性质、特点和内容而定。教改目的是优化教学模式,按不同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1.教师引导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教改成功的关键。为让学生能进行课程衔接及为课后自学铺垫,每次课开始时应简单回顾上节课内容,勾起学生的回忆,结束时对下次课内容提要,以利于学生自学。同时将四大滴定理论的原理、指示剂的联系与区别讲透,便于学生在实践中准确地应用。另外,学生在课堂上有发言的欲望,如能正确引导,增加学生讨论环节,则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无法强迫学生学习,只能吸引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集于一体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通过多种方式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促进学生开展记忆、思考、探讨等活动,使教学内容从单调的文字形式转变为多种生动的形式,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更易理解所学内容。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还可以加大信息量,减少板书量,在有限的课时内讲授更多的知识。例如,可以将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指示剂变色、指示剂僵化及封闭现象等以动画展示,突破语言的障碍,加深学生的理解,而不是领悟老师的理解。利用网络对教学内容进行适时更新,做到教学与科研互动,多引用与课程有关的实例,增加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3.课堂教学与课后自学相结合由于教学学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学到更多的分析化学知识,除教师摒弃传统板书,采用多媒体对基础理论等重要内容进行授课外,还可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目前已出版的分析化学书籍和研究论文,有选择地引导学生自学一些应用及发展前沿的内容,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加深学生的理解。4.开设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验课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基础理论教学中,应将分析化学的知识渗透到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分析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化学概念,获得分析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比如将分析化学实验扩展到环境污染物的检测,可以使学生对环境的污染有更直接、更具体的了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如在配位滴定实验中,可让学生测定饮用水中的Ca2+、Mg2+的含量,看其硬度是否超标。在氧化还原滴定实验中,让学生尝试测定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看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是否超标;可以让学生测定自己平时吃的水果和饮料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这样既可引导学生分析测定过程中误差的来源及必需的防范措施,又可进一步引导出碘量法滴定的两种应用实例,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成绩评定

严格的考核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监督和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及应用能力,提高分析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分析化学教学中,我们将成绩考核与过程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既考核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又考核学生的操作能力。考核由平时考核、基础理论考试、实验考核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10%,基础理论考试占60%,实验考核占30%。平时考核根据平时上课出勤率,课上参与互动的主动程度,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基础理论考核包括分析化学基础知识、四大滴定理论的原理、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分析数据的有效性判断、分析方法是否存在系统误差等。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采用随机抽题并现场操作的方式,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考试,教师当场评分;综合性考核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开放性实验,将题目提前发给学生,让他们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设计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提交设计方案,教师审查合格后,学生自己动手测定,并对实验过程、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提交实验报告或实验小论文。这种综合考试的形式,避免了以前考试的片面性、随机性等情况,能够客观真实地评价学生实验的水平,激励学生重视实验,树立勤奋、严谨的学风,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查看全文

化学教师教学实践汇报材料

转眼间,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为期一个星期的见习就已经结束了。还记得刚来一中的时候,大家激动和紧张的样子,言语间充满了对未来实习生活的担心。可现在,我们已经通过这一个星期的见习,初步了解了一中的学习环境以及所教班级的基本情况,熟悉并适应着新的生活。这段见习时间,重要而且充实,它给了我们缓冲的余地,让我们一步一步地,向一名教师转变着。在见习期间,我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听课

听课,是我们实习生见习期间最重要的内容。在见习的一周里,我总共听取了十节课。其中,有我的指导老师老师上的习题课,实验课和新课;有高一化学组资深老教师谭老师的实验课以及其他高一化学老师的课;也有实习队友们上的课。通过认真的听课以及仔细地做笔记,我不仅能学习到其他老师的优秀的教学方法,并且能通过对比,发现自己在教态、板书等地方的不足。听课,能够让我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能让我通过对比,不停地提高自己。在今后的实习阶段内,我们要坚持多听课,以获得更多的提高。

二、上课

在原来的计划中,我并没有准备在见习阶段上课。可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没有预计到国庆期间有这么多老师要结婚,更没有预计到我的指导老师身怀六甲。为了给老师们分担点负担,我们毅然执起了教鞭。见习阶段,我上了两节习题课和三节实验课。如果要我给自己打个分,我想我会给60分。第一节习题课因为是在自己班里上,且准备地比较充分,在这之前听了指导老师的习题课,所以上的还行,虽然有难免的紧张,但我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而第一节实验课,却是最糟糕的。同样,我之前去听了三节实验课,感觉已经准备好了,可学生的顽皮和课堂的驾驭还是让我倍感艰难。好在后面通过总结,将其他班的实验课顺利地完成了。通过真实地站在讲台上课,让我初步体验到了当一名老师的感觉,不仅是紧张、艰难,还有那种成就感。相信以后的时间里,我会有更多的机会站上讲台,进一步地锻炼和展示自己。

三、班主任工作

查看全文

化学教学工作报告材料

学年,我们学校初三化学学科在中考中取得了区里第六名的优秀成绩,这与学生的努力以及教师的辛劳是分不开的。以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总结了几条经验: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

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查看全文

深究材料科学有机化学教改

材料科学是一门涵盖物理、化学、电子、生物等诸多研究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其专业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具备材料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够从事材料制备、表征、性能测试,开发新材料加工工艺,具有高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有机化学则是材料科学专业一门必修的化学基础课程,可使学生掌握化学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对材料科学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意义重大。有机化学课程涉及范围广、理论性强,材料科学专业课程科目多,学时有限,如不能妥善处理,将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本文就材料科学专业自身的特点,针对该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人多年授课经验,从教材、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等方面初步探讨材料科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的改革。

一、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和特点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是-N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及其有关理论和方法的科学目,可以使人们从分子水平上探索未知的世界。它既是一门内容丰富,理论性、社会应用性强的课程,又是-f3重视实验、实践性强的课程。其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基础、立体化学、波谱化学等;第二部分为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机化合物是按其分子中包含的官能团类型分类,官能团对化合物的性质起决定性作用,这一部分是整个有机化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有机化学基本原理去认识化学反应的规律,掌握各类反应及应用;第三部分为天然有机物化学,包括糖、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内容,也被称为生物有机化学。对于材料科学专业学生来说,需要重点掌握的是第一、二大部分内容,而且,第二大部分中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程度也不同,例如,不饱和烃、芳香烃、醇酚、醛酮等是重中之重。这些重点内容可以归纳为:1个理论(电子理论)、2个效应供轭效应、诱导效应)、2种试剂(亲电试剂、亲核试剂)、3类6大反应(自由基取代、加成反应,亲电取代、加成反应,亲核取代、加成反应)等01。

二、材料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材料科学专业既是本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专业之一,同时也是最难学习的专业之一,它要求学生全面地掌握化学、物理、材料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专业课程数量的巨大,使得专业课程的设置课时紧、任务重。对于有机化学这门课程来说,材料科学专业的授课课时由化学专业的大于120学时缩短为小于64学时,实验课时也相应地大大减少,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掌握肤浅,实验技能相对匮乏,严重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同时,相对于其他专业,材料科学专业有着自身的特点,并不是有机化学中所有的内容都必不可少,即材料科学专业对有机化学教学侧重点需求不同,精选有机化学中针对材料科学专业十分重要的内容,既能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又能保证教学质量。另外,由于招生人数的增加,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有下降趋势,并且参差不齐。这些都对材料科学专业教学的正常进行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材料科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材料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方法

查看全文

深究充分利用拓展材料培养学生化学素养

拓展材料主要是针对教材中一些重要的化学定义、化学实验方法的再现、相关知识的延伸等。拓展内容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技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拓展内容的重要性,应重视提取这些材料中所包含的化学思想和化学方法,这对于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是有好处的。

一、拓展材料的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学生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关于化学问题的能力

2009年全国理综试卷第12题,有关原电池的电极反应问题,如果考生不能很好地从材料中找出相关的化学信息并顺利想到学习过关于原电池的知识的话,那么该题可能就完全空白。新大纲要求学生不但要具有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要求学生能从实际的问题中提取信息,筛选信息,学会化学解题的一般模式。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能力。教材拓展材料中如《新型灭菌消毒剂———二氧化氯》、《正确使用铝制品》、《粗盐提纯》等,介绍了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使得化学教学与生产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教师需要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一些实际生活问题中包含的化学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化学素养的形成。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拥有积极良好的化学学习兴趣,对化学学习的创造性态度具有促进作用。当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学生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精力显得格外的充沛,记忆和思维的效果也会极大的提高,便有了持久的学习劲头。新教材中的拓展材料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引导,在拓展材料《同位素的应用》中,用非常简单的化学原理解决了一些对远古生物年代的确定,以及对现在的一些疾病的诊断等。在这些拓展材料中,化学知识展示了它神奇的功能,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查看全文

BOPPPS模型在化学电源的应用

摘要:结合本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化学电源课程的特点,基于BOPPPS模型设计教学过程。该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以及师生间的互动,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能源材料与器件;BOPPPS模型;化学电源;教学设计

随着全国高校学科教学改革和发展,为贴合不同教育需求,出现了许多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如BOPPPS、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法和OBE理念等[1-4]。这些教学模式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源于加拿大的BOPPPS教学模型较好地契合了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的需求,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引入、目标、预测、参与式学习、后测以及小结六个部分,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参与式学习为核心,指导课堂教学各环节的教学模式[5-6]。本文以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核心课程化学电源为例,围绕教学目标,将BOPPPS教学模型引入课堂教学过程,建立以教师正确引导为基础,以师生有效互动为载体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打造“有智慧、有温度、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旨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化学电源是面向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使用教材为程新群主编的《化学电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年9月第二版,主要讲解铅酸蓄电池、锂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和电化学电容器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生可掌握常见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结构与制造工艺流程,了解所涉及的物理、化学、材料及储能科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实验研究方法、材料体系应用。同时,兼顾化学电源技术研究前沿,包括锂硫电池、锌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和固态电解质等,以有效知识为主体,搭建能够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为后续从事储能材料设计与制备、器件与系统的研究、开发、制造和管理技术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以适应各种新能源产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7-8]。

一、学情分析

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学生培养过程中,化学电源作为一门承前启后的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多学科融合交叉、知识理论复杂及实践性强的特点[9-10]。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先修课程有固体物理、材料物理化学、电化学原理等,后续课程为储能材料制备技术、电池设计与制造工艺学、电池管理系统等。引导学生适应从专业基础课程到专业方向课程的知识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关系到加深专业认识、拓展理论深度、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影响对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可划分为以教师为主体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两个层面。以教师作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填鸭式”教育,学生无思维拓展和能力提升空间,难以调动主动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11]。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索式教学,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也存在流于形式、难以引发深入思考及教学过程组织纪律松散等问题,其规模化推广受到了极大限制。无论是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还是单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索式教学,都不能做到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良好传授,只有建立教师正确引导和师生有效互动的协同作用机制,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

二、BOPPPS教学模型教学探索

查看全文

材料化学实验科研素养的培养

【摘要】材料化学实验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实验课程,对学生从本科阶段的学习到研究生阶段的科研的过渡具有重要影响。针对以往材料化学实验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课程考查的组织实施方式上进行一定改革,以达到提高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和培养学生基本科研素养与团队精神的目的。

【关键词】材料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科研素养;团队精神

正确的、先进的创新教育理念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对于高等教育有着导向作用。“怎样培养人”、“怎样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一直是高等教育的核心性课题[1,2]。爱因斯坦认为“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社会服务看作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因此,高等教育对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日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随着对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实验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材料化学专业实验[3,4]是在学生系统地学完无机、有机、物化、仪器分析等课程基础上,经过设计性实验课程锻炼以后开设的一门科研实践课程,给学生提供一个开展科学研究入门的基本训练,包括文献查阅、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仪器使用、数据处理和论文撰写等环节,对学生从本科阶段的学习到研究生阶段的科研的过渡具有重要影响。作为一门专业实验,与基础实验有质的区别。基础实验的学习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有标准化的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而专业实验除了要让学生练习基本实验操作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开展材料化学方向科学研究的基本科研素养,为以后的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打下基础。那么我们的实验教学就不是简单的注满一桶水,而更重要的是点燃一把火。一桶水浇下去,还是一桶水,不会有什么主动的反应。一把火点起来却能够越烧越旺,放射出绚烂夺目的火光。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像点燃一把火那样,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去发现、去创造。因此,根据材料化学实验的课程特点及专业特色,积极探索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课程考查等方面深化改革,直接从教师科研课题中抽取适合学生做的实验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与团队精神,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5,6]。实践表明,这种基于科研课题的实验内容更能激起学生实验的兴趣,更有力于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分工合作意识,为以后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1教学内容的改革

材料化学实验是研究材料组成、合成方法、制备工艺和材料性能测试方法的实践教学课程。目前洛阳师范学院的材料化学实验课程基本都涉及了,内容全面。但各个实验都是独立的,实验时间短,内容简单,缺乏系统性。实验内容也都比较老,与现代材料的科学前沿有很大距离。专业实验与学生之前上的基础实验差别不大,学生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对实验内容进行大的调整和改革,构建更为合理地教学体系。于是,在长期研讨和协商的基础上,本着科研与教学互动的理念,将教师的科研课题融入到材料化学的实验教学中。解决了原实验教学项目单一和重复的问题。新增的基于教师科研项目的创新实践训练课程,不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科研兴趣,而且使学生能够参与教师科研,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有益。科研项目实验中需要很多大型仪器进行材料表征,像X-射线粉末衍射仪、孔隙度分析和比表面仪、热分析仪、红外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等仪器等。请了专业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使学生了解了大量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能够熟练地使用仪器对材料进行所需要的表征,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新的实验项目更具有设计性和综合性,包括了材料的制备、表征、分析和性能测试。更注重材料分析方法的统一性和连贯性。一个实验包含了多个小实验,各个小实验间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互验性,下一个实验需要前一个实验结果进行佐证,这样这些小实验就有机地整合为一个综合性的材料制备分析实验。新材料化学实验、涉及的技术面广,实验的综合性、探索性和连续性强。既结合了材料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了材料的基本合成、表征,又有材料的科学前沿。完美地实现了由单一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实验的转型。实践表明,基于教师科研课题的材料化学教学新模式,不仅很好地训练了学生基本教学技能,同时也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兴趣和科研探索的热情。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科研素养,为优秀学生进一步深造读研究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形式的调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