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安全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4 02:59: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财产安全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财产安全教育

民办高校学生财产安全教育策略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民办高校学生财产安全现状,然后从个人意识淡薄、家庭教育缺失、学校重视度不够、当前网络环境亟待整治四个方面阐述了民办高校学生财产安全现状溯因,最后提出了民办高校学生财产安全教育实施策略,包括加强民办高校对在校学生财产的保护力度、设置切实可行的财产安全教育课程、利用关键时期普及财产安全教育。

关键词:民办高校;财产安全教育;网络环境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明确提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其将人类不同的需求按照从低至高的顺序排列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所指的安全需求,包含的既有人身安全,还有健康保障、财产所有权、家庭安全等,他认为在整个体系中就是人类在不断地追求安全的过程,所有的感官和智能都用于寻求安全。可见,安全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其更是生命个体探寻个人发展的前提之一。因此,在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安全教育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其更是当前大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研究背景

纵观国内,各民办高校近年来都十分注重对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民办高校的安全教育内容,促进了安全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也使各民办高校安全教育的方式得以不断更新。但是,纵观各高校对安全教育的落实,多体现在法律法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意识方面,很少有专门研究民办高校学生财产安全教育方面的著作。就当前社会形势而言,我国社会更需要全面发展型的高素质人才,因此,特别是当下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更应具备一定的财产安全观念与防护意识。无论是大学生本人的个人财产,还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公司或集体财产,都不容有任何闪失。尤其是近年来,一些高校大学生由于个人财产的丢失、被骗,以及校园贷等事件,都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诱发其失当行为,进而导致高校校园和社会出现极其不和谐的现象。鉴于此,本文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财产安全等问题透过现状分析其成因,进而提出能够解决民办高校学生财产安全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二、民办高校学生财产安全现状

查看全文

浅谈高校安全教育工作

1为什么要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

1.1有助于保持高校的安全稳定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说,安全是属于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如果安全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那么其后续的高层次需求也就难以得到满足,同时人们也会趋于紧张,无法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强化安全教育,重要的是树立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技能,从而及时地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也由此有效规避了安全事故给学校形象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1.2有助于保护大学生的财产、人身安全

对于大学生而言,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千方百计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有一个比较安全的外部环境来作为支撑。大学生们还没有进入社会,对一些坏人坏事并没有预防能力,同时在一些安全隐患的排查、安全事故的解决上也大多处于比较慌乱的境地,加强安全教育旨在树立其安全意识,提高其安全技能,从而杜绝不必要的安全风险,有效保障其人身、财产安全。

1.3保证大学生以及学校的良性发展

查看全文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摘 要】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以期找到更适合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得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教学在独立学院取得真正的实效,学生真正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减少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独立学院大学生在校正常生活学习、顺利完成学业、成功走向社会。

【关键词】大学生; 安全教育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多数大学生是从中学校门直接迈进大学校门,从小生活在家长的保护下,人生阅历少,思想比较单纯,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对社会复杂程度缺乏了解。而由于独立学院创办时间一般不长,学校选址大多在市郊,或较偏僻的地方,周边环境较荒凉,而且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数家庭经济比较富裕,思想比较单纯,个别学生更有炫富心理。以上这些原因,使得独立学院的学生更容易成为不法分子行骗或实施不法行为的对象。安全教育,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就显得十分必要。所以独立学院近年开始开设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把该课程列为必修考察课,适用于各专业学生,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安全知识。教学目的和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通过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树立安全责任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为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提供一层保障。课堂是学校育人的重要渠道,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通过课堂讲授进行安全教育,可以使大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基本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还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保障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切实落实。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笔者经过研究,认为从当代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校园所处周边环境及安全问题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教学内容可以着重选择以下几点:

(一)防火知识,消防安全

查看全文

大学生安全教育长效机制探讨

[摘要]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校园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安全教育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高校教育的薄弱环节。为此,要积极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长效机制,确保大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机制

近年来,各高校在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虽有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着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依然比较淡薄,安全防范能力不强,高校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安全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雄厚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保障大学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安全教育长效机制。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当前,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大学生安全问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变化,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工作任务越来越艰巨。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是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各高校一定要站在保障大学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学校和谐与社会稳定的高度,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列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中,纳入学校素质教育教学体系中,作为学校安全维稳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始终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必须置于学校党委的领导之下,建立健全由校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由保卫处牵头,其他各二级单位如学工、教务、团委、宣传以及各院系等共同参与的安全教育领导体制,形成从上到下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安全教育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强化安全教育责任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安全教育工作责任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定期对责任单位、责任人执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单位和个人年度考核,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

2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提高安全教育水平

查看全文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更新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公共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针对大学生频发的各类安全事件频发,也使我们看到了当前大学安全教育存在的各类问题。本文就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防危意识,帮助大学生提升安全防范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效果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的社会信息和便捷的网络通信手段,给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便利,新的犯罪形式层出不穷。从近年来社会频发的各类大学生安全事件中,让我们看到了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缺失,使得高校安全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让我们对当前高校开展的安全教育课程提出了反思。

1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现状

自广西教育厅发文规定要把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列为大学生必修课后,高校领导三令五申地一再强调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则往往出现“重拿轻放”的现象。由于安全教育课的开课时间相对比较短,各方面的研究不多,可借鉴的经验比较少,导致了安全教育课在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出现各种不足。首先,在开课形式上,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摸索探讨安全教育课的课程模式。从最开始的集中课堂授课模式到现在的以班会教育模式,从最初的短期集中讲授到现在的分学年分类讲授,高校安全教育课的形式在不断的尝试新的方式。但是,正是由于这些尝试性的行为,使得部分学生认为大学安全教育课程无关紧要,在思想上轻视安全教育课。目前,我校将安全教育课安排给各年级带班辅导员,由辅导员以班会形式开展安全教育课程,而很多辅导员为了节省时间,往往将安全教育课下放给各班的班委,有班委组织完成,使得安全教育课流于形式。其次,在师资队伍方面,目前,安全教育课的授课教师主要是辅导员,而辅导员的专业构成十分的复杂,很多辅导员对安全教育的研究较少,理论知识比较匮乏,并且,辅导员队伍相对比较年轻,教学实践经验比较少,这就导致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另外,由于部分辅导员对安全教育课的不重视,为了应付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部分班级的安全教育课由班委组织进行。而学生本身对安全知识就比较欠缺,无法担任安全教育的讲授工作。由班委组织进行安全教育课的做法使得很多学生对安全教育课产生歧义,将安全教育课等同成普通的安全班会,使得安全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最后,在授课内容上,安全教育课涉及的内容多而繁杂,主要涉及到国家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社会安全、自然灾害安全等诸多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各类安全问题之外,还有各类新型安全问题。当前高校的安全教育大多处于照本宣科阶段。由于授课的时间比较短,很多内容都只进行了浅显的讲解,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使得安全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2有效提高安全教育课效果的几点建议

查看全文

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涵和范畴

安全的实现一方面有赖于外部环境的保障,另一方面与主体对环境危险的认知、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等息息相关,后者正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形势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为维护大学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升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而开展的教育活动,这项教育应包含如下内容。第一,生命安全教育。影响生命安全的因素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自然灾害类,如地震、火灾等;事故类,如交通事故等;刑事犯罪类,如杀害、抢劫、绑架等;生活隐患类,如宿舍用火用水用电不当引发的事故、饮食不注意导致的食物中毒等。要教育引导学生规避以上因素,学会防灾自救。第二,财产安全教育。主要是教育学生避免财产的不正常损失,如因盗窃或诈骗等导致的财产损失。第三,心理健康教育。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持有正确、健康的生命观,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热爱生活。遇到学业就业压力,看到不公平的现象,面对社交障碍等能够积极进行心理调试,不致抑郁彷徨,不会做出伤害他人或自伤自残等举动。第四,网络安全教育。要教育引导新形势大学生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提高警惕,不能沉迷其中,不受不良信息的侵蚀和教唆而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等。

二、影响大学生安全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不健康文化的侵蚀全球化带来了各国经济文化的深度交流和互相影响。各国在享受全球化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同文化的冲击,特别是一些不良文化,对涉世不深、分析判断能力不强的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甚至有一些意志力薄弱的新形势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错位,容易引发安全隐患。

2.社会公共安全教育的缺失当前全社会教育的注意力仍然过多地集中于学生的文化知识方面,对学生的心理、法纪、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则关注不够甚至有所忽视,导致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必要的资源投入。

查看全文

中职语文渗透安全教育策略探讨

书名: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读本作者:赵仕民,洪传胜,陈小强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2495598出版时间:2015年11月定价:23.5元当代社会,安全教育已成为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也是建构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中职学生目前在校园里学习和生活,即将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因此他们除了需要掌握校园安全知识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安全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自身安全。

《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读本》一书以中职学生为教育对象,探讨他们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问题,并且提出了对应的安全防范措施。该书共9章,第1章是校园安全,包括校园体育安全、设施安全、校园暴力、财产安全等内容;第2章是食品安全和疾病预防,包括食品安全保障措施以及如何预防个人疾病;第3章是心理安全和社会适应,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养成健康积极心理,尤其是面对挫折时要学会心理调适;第4章是网络安全,主要针对中职学生容易沉迷网络以及容易遭遇网络诈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第5章是交通安全,包括遵守基本交通规则以及合理处理交通事故等;第6章是消防安全,包括火灾预防以及火灾自救等方面的知识;第7章是社会安全,主要涉及传销、诈骗、抢劫、、邪教等方面的安全预防,教育中职学生遇到类似安全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高度警惕;第8章是职业安全,包括求职安全、工作安全和实习安全等方面的内容;第9章是自然灾害安全,包括洪涝、地震、雾霾、台风、冰雪等自然灾害的安全防护知识。

该书紧紧围绕安全教育主题,所探讨的内容基本囊括大部分中职学生可能面对的灾害,并有针对性地阐述预防措施,有助于学生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保护能力。作者指出,为了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应在课程中渗透安全教育,语文学科是最合适渗透安全教育的科目之一。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主要关注人的成长,而安全是成长的保障。

以面对挫折的安全心理调适为例,在语文教材中,有面对艰难困苦也不放弃,通过努力实现个人梦想的正能量内容,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在现实中,有些中职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或许一次考试没考好,或许一次实习没做好,或许与同学发生一些冲突,被老师和家长批评,从而导致情绪低落,轻则产生抑郁心理,对学习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重则选择极端方式来应对,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难以挽回的伤害或损失。中职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可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能否保持良好心态,是决定人生是否能够走向成功的关键,也是安全心理建构的重要前提。

正确的态度是:面对挫折,保持情绪稳定,冷静分析问题所在并且努力找出解决之道,从而改正,而不应有极度自卑或者自暴自弃的态度,甚至采用一些不合理的方式来应对挫折。若中职语文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教育引导学生用正确合理的态度面对挫折,这些学生的安全成长将更有保障。作者认为,网络安全问题对于中职学生的影响很大。通过在语文科目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将网络视为工具和帮手,而不会沉迷网络,更能够警惕网络上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语文科目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正确观念的引导下,学生会更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提升自我,而不是沉迷网络游戏或内容不健康的网站。

在语文课上,教师应教导学生要学会在网络上自我保护,包括隐私保护、财产保护等。例如,当学生上网时,遇到陌生人想要套取其个人身份信息等,就会保持应有的警惕;或在进行交易的时候,会选择正规的官方支付平台,这都是保障学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有益知识。语文科目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知识,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自我安全保护知识和技巧,使其在面对校园和社会的各种安全威胁时,可以更好地保护自身生命及财产安全。

查看全文

我国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论文4篇

第一篇:新时期艺术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思考

自1999年起,我国高等院校开始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了很多新形势,突显了许多新问题:人数急速增长,独生子女增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增多,高考无年龄和地域限制让学生成份复杂化,网络不良思想的干扰等等,使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面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这是对我国人才培养计划的肯定。但是,在此过程中,高校教育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教育改革中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对高校大学生的安全产生了威胁,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面对这些安全问题,如何保证大学生的安全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艺术院校要贯彻和深化国家教育改革战略,就必须提高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因此,培养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

(二)是全面施行素质教育工作的需要

查看全文

大学生教育新体系构建探究

一、思想体系的安全教育

1.政治安全教育

当今的国际环境并非真正的安全与和平,有些国家动乱不断,有些国家则打着维护世界和平与保护人权的幌子,为了一己私利,公然干涉他国内政,有些境外敌对势力正通过各种渠道向我国民众传播西方的政治和经济模式、价值观念以及腐朽的生活方式,[2]妄图以此改变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扰乱我们的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纵观国内,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过大、官员腐败、食品安全问题、少数民生工程的质量问题、郭美美事件、“干爹”现象、“表叔”、“房姐”等都冲击着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普通民众的思想。大学生是高校校园的主要群体,更是校园里思想最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且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容易被各种新思潮影响,因而,高校的政治稳定工作中必须包含培养大学生政治安全素养的内容。开展政治安全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政治安全教育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他们对党和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力,强化国家安全责任意识;以中华美德、科学发展观和“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大学生清楚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强化大学生的人生安全责任意识;[3]组织大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开展主题教育、争先创优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让大学生真正了解并认可我们的执政党,由此培养大学生的党性观念,促使他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积极吸收优秀的大学生加入党组织;直面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负面效应的社会问题,与大学生一起分析、探究问题的根源,讨论国家相关部门针对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2.法律意识教育

法律是人们用来维护健康社会关系的重要保障。大学生走上社会,只有合理利用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维护个人权益,才能避免自己违法犯罪。因而,在大学生中开展法律意识教育意义重大。开展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首先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法律必修课。法律范畴不仅要涵盖宪法、刑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社会法等基本法律,还应包含物权法、劳动合同法、食品安全法、交通安全法、国家安全法等。把对法律法规的了解纳入到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中,督促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宣法。其次要注重开展高校自身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在校大学生清晰了解校纪校规的内容和要求,自觉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此外,还应该开展安全警示教育,组织学生对本校或兄弟院校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讨论和剖析,使他们通过案例分析知法懂法,达成“遵章平安,违章出事”的共识,养成自觉抵制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习惯。[4]

二、人身安全教育体系

查看全文

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分析

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求构建中国特色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系,实现安全教育进学校、进教材、进头脑。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思想意识状态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效度,更关系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进程。近年来,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大学生认知、认同和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热情高涨、成效明显,但西方文化渗透力持续强化,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以及网络环境更加复杂多变[1],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实效性显得更为迫切。明确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重要意义,深入剖析现存问题,找准有效着力点,有利于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一、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及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及特征。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即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大学生开展政治价值观、道德文化观、民族宗教观等方面的教育,使主流意识形态被大学生所接受并内化为行动自觉,能够有效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恶意入侵的实践活动。其至少应当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主体权责明确。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涉及保卫处、学生处、教务处等多个部门,各个高校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成立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实施方案,明确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校内各个主体的责任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同时,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高校能与国家、社会、家庭等多主体形成良性互动,使学生能时时受教育,处处长知识;二是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具有崭新气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明确提出,做好高校学生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同样也应该具有新的气息。在内容上,把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教育、社会安全教育、文化安全教育等加入其中,具备完善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内容体系;在方法上,开设有专门安全教育方面课程并且安全教育渗透于教学管理各个环节中,建立起安全教育长效机制。此外,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要能以受教育者特点为依据,有针对性、高效率、高标准地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基于国家越来越重视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大背景以及提高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实效的现实需要,开展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重要且紧迫。(二)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高校作为意识形态交汇、交融、交锋的重要场所,加强新时代的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切实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护城河”和“防火墙”[2],意义重大而深远。1.有利于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但是霸权主义依然存在,西方某些别有用心的国家西化、分化我国的策略仍未改变,尤其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尤为突出。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互联网、捐资资助、赞助学术报告等方式,大肆鼓吹西方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并时有公开扭曲我国政党的言论,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我国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从生理、心理发育规律来看,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社会阅历较少,分辨信息的能力较弱,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要通过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能够正确看到国家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而使大学生能够主动抵御国际意识形态的冲击。2.有利于构建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是当前高校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安全稳定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倘若安全稳定得到不保证,那么校园各个系统的协调运转将无从谈起,育人功能也无法实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已经从相对封闭走向日益开放,除了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等传统的安全因素之外,意识形态安全也更加重要。大学生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程度直接关系着高校的安全稳定大局。因此,只有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与使用新媒体,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并强化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实践性,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转化为行动自觉,如此方能促进和谐平安校园建设。3.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新时代大学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奋斗者与实践者,他们的身心状况直接关系到自身能否健康成长成才,进而影响着民族复兴大业的进程。大学生思想认识尚处于“碎片化”阶段,对社会现象认识的不准确、不到位,会直接导致全面发展目标沦为“空想”。同时,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已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信息,更多扮演的是信息主动接收者和传播者的角色[3],不良信息往往会通过网络途径传递到大学生手上,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隐患,使大学生出现价值认同扭曲、个人主义抬头、抗压能力较弱等现象。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鉴别信息能力,有利于培养其担当精神、责任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进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现存问题

随着国家对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重视程度持续提高,高校安全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对信息的识别能力、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等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对照新时代大学生的培养要求,依然存在可完善之处。(一)师资配置难以满足教育需求。从师资配备来看,我国大多数高校尚未配备专门的安全教育教师,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呈现出以辅导员为主,其他人员为辅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主要通过辅导员推进,辅导员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着学生对意识形态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辅导员未经过专门的安全教育知识培训,自身未构建系统全面的安全教育系统,这就使得辅导员的安全知识储备难以满足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需要。同时,现代社会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特征,仅仅依靠校内力量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远远不够,社会专业力量参与的乏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实效性的提高。(二)教学内容难以适应现实需要。从教学内容来看,我国部分高校对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认识不够全面,体现出高度重视“个人安全”但“社会安全”抓得不够的特征。具体而言,我国高校均将增强大学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作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出“小安全观”教育,即在人身安全方面,多以传染病防治、运动损伤处理、出行安全教育等为核心内容;在财产安全方面,多以防诈骗、防盗抢等为主要内容。相较于“小安全观”教育而言,国家安全、社会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大安全观”教育则显得单薄[4],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等“非传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急需与时俱进地加强。(三)教育形式不够系统科学。从教育形式来看,我国高校多通过形势政策教育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讲座等来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些教学形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如,大多数高校尚未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多在形势政策教育课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中穿插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内容,安全教育没有纳入正式教学计划,使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出现形式化严重、系统性不强、实效性不高等弊端[5],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安全知识需要。此外,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仍然以传统的“听、说、读、写”为主,“学”的积极主动性不足,不利于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优化策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