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6 02:08: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毕业设计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协同教学毕业设计探索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突破传统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教学范式,解决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相矛盾的现状,根据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深化协同教学协同育人的教学理念与内涵。采用文献探索、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等方法论证可以得出结论:师生对协同教学、协同育人的开展表示肯定,能帮助老师扬长避短,发挥专业特长,相互学习达到教学相长;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引导学生主动发问、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能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沟通与联系,营造团队文化,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能增加对课程教学的研究与讨论,推动教学改革。
关键词:艺术设计;跨界整合;毕业设计;协同教学;协同育人
一、培养的设计师需具备哪些能力
(一)设计师需要具备整合能力。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影响,跨产业领域的融合,设计需要跨界整合,设计师需要具备整合能力和协同设计能力。今天设计师面对的挑战不同于以往的单纯,得面对大量未知且无法界定行业的问题,设计就像产业中的某一系统,设计工作已然成为跨界整合的工作。设计师除需要具备设计专长、设计美学、人机工学外,还需要具备其他领域多元的知识,如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营销学等,只有学习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以弥补纯设计思维的不足,才能拥有跨界整合的设计能力。(二)设计师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当今是团队合作的时代,设计人员需具备“表达、沟通、分享、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精神”。业界普遍反映当前艺术设计毕业生设计实践能力弱,适应岗位工作慢,缺乏创新、团队合作及人文精神。从人文环境营造视角看,协同教学的实施使教师有机会参与教学团队,营造协同合作的人文氛围。老师们在协同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和教学态度,即是给学生最好的范例。学生在协同教学的人文环境中接受合作气氛的熏陶,必然能体验关怀、信赖、有共同目的的人际关系,为“表达、沟通、分享、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精神”能力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三)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当前我国设计教师的质量与数量缺乏,非专业教师上专业课,因人设课、授课等现象屡见不鲜,出现畸形与单一的教育现象;设计专业过渡细分,课程高度的专门化,毕业设计缺乏与相关专业的协同合作。导致设计系很多学生仅具备单一的专业设计能力,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用人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而毕业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最后阶段总结性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完成该阶段学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课程,是实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环节,是对前面所学知识、技能全面性的检阅,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办学思路、课程体系、教学质量及师资队伍水平的一次综合测评,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综合性的设计演练①。然而,当前众多院校在最后学期进行顶岗实习的同时进行毕业设计,致使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疏于教学,“放养”现象严重;其二,单一的教师指导与年轻教师缺乏经验与能力,难以指导出高水平的作品和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二、协同教学、协同育人的理念与内涵
(一)协同教学属于团队教学、合作教学、共同教学。协同教学设计教育中的应用由来已久,早在包豪斯魏玛时期,前三年半的教学,更是透过形式理论与工作坊作业并重的双轨制教学安排,造型教师与技术教师共同授课。造型教师授予绘画、色彩、艺术形式,技术教师授予手工艺技术、材料等,并将教学内容分为素描与绘画、工艺、科学与理论三大类,使学生能够同时接受纯艺术和纯技术教育的长处,并使两者合二为一,以培养艺术与工业结合的初步基础。当前欧美国家学校普遍实施协同教学法(TeamTeaching,简称TT),所谓协同教学指教师或从事教育的有关人员,以协同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①。协同教学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共同组成一个教学团队,团队成员结合个人专长及潜能,针对一个或多个学科领域,集众人智慧与力量,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分工,协同上课、协同培养学生。协同教学的重要性在于解决师生在教学、学习中面临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途径与思考空间,开阔学生学习视野,给予学生更多帮助。营造互动合作环境,创造更多师生交流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意愿。通过多元智慧的启迪,培养学生表达、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运用逻辑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统筹利用多方教学资源与师资开展协同教学,多方协同培育人才。当前高校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专业人才的发挥空间的限制与师资设备等资源的缺乏相矛盾。借助毕业设计这一重要教学环节,将系统地统筹学校与专业间、学校与社会间、学校与企业间、教师与教师间、教师与学生间等方面的资源配置与利用,开展协同教学、协同育人。协同教学的主角是师生,实施者是教师,目标是通过协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协同培养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笔者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减少无效的形式,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角度出发,做好毕业设计选题的分层设计,通过生生协同、师生协同、课程协同、校企协同来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在“四协同”中注重寻求多方利益结合点,不断推进协同的广度和深度,以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毕业设计;生生协同;师生协同;课程协同;校企协同
1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更有着其他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做好毕业设计,既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又可缩短毕业生进入工作单位转变角色的时间[1]。为了不断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各高校一直在进行教学探索和实践。近年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毕业设计的工作环节中依然存在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不力、指导过程流于形式以及作品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对毕业设计进行严格的过程管理,出台了很多细则和办法,比如:强调一生一题;对毕业设计论文提出明确的格式规范;毕业论文的率有严格规定;教师需要在规定时段完成对毕业设计相关工作的审查;每次指导要有批阅痕迹等等。各级抽检常态化,教研室查了学院查,学院查了学校查,这些管理措施似乎在形式上都比较完备,但却带来更多实质性问题:当管理条款规定的越细,人的精力就会更多消耗在如何遵守这些条款不去犯错上,学生和老师为求自保,疲于应付,无心创新,让毕业设计过程乃至毕业论文都变得形式化。诚然,形式上的规范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问题。从深层次分析,毕业设计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真正调动起来,缺少学习的内生动力,惰性思想肆意滋长,毕业设计质量难以保证。
2毕业设计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思路
2.1毕业设计选题缺少分层设计。艺术设计类的毕业设计主要有三类选题:企业的实际项目、设计竞赛项目和概念性命题项目。这三类选题各有不同的侧重和意义,但都需要在确保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命题甄选。目前的毕业设计选题完全由学生自由选择,学生更喜欢选择概念性命题,因为可以规避很多限制条件,也省略了和企业沟通协调的环节,在设计思考中更单纯更自我,这就导致毕业设计作品的应用性偏低的问题普遍存在。要更有效的支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达成,就需要有毕业设计选题的分层设计,对三类选题做出合理的比例分配。在毕业设计选题中应以学生艺术创新与应用能力培养为首要目标,强调视觉设计美感与产品功能性的和谐统一,侧重真题真做,持续加大“实际项目”的选题比例[2],控制设计竞赛项目和概念性命题项目的比例。对选题要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保证不同选题在难度和深度上保持平衡。同时还要综合考量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条件和专业兴趣进行选题调配,避免在选题初期就让学生处于被动境地,影响学生后期的发挥。2.2没有最大程度调动毕业设计参与者的内生动力。在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中,各类检查已经常态化,但主要侧重在检查各种资料在形式上的标准化,而作为毕业设计的共同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更多的是在作品的创新程度,当时间和精力不够时,就会为了应付检查,只求同,不存异,反而失去了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本来目的,师生的积极性也没有被真正调动。更多的关注如何激发毕业设计参与者的内生动力,才能切实提升毕业设计的作品质量。指导教师和学生都是毕业设计工作的参与者,都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和成长。在注重毕业设计过程形式的规范化同时,一定要考虑在现有的教育体系和框架内,尽可能地去探索符合各方利益需求的更有效的激励措施,想办法让毕业设计的主体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受益。在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中既重形式,更抓内容,从内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各方在工作中的平衡点。2.3校企合作推进不畅。高校与企业是人才市场上的供需双方,尽管双方为不同的利益主体,但双方追求目的具有一致性[3]。高校负有为社会输送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或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责任,企业也需要能够从学校获得优秀的符合实际需求的新生力量。但目前的校企合作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合作意愿不清晰、协同层次浅、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等。目标具有一致性却存在现实中的矛盾,源于校企合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利益上存在的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校企合作优势的充分发挥,只有协调好双方各自所需,解决好在校企合作中,因时间、场地和利益需求产生的问题,才能让校企合作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形成协同,达成高效。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刍议
摘要:随着我国本科教育的发展,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数量逐年递增。基于此,提升学生就业力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探究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心理品质的策略,以为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工作提供现实指导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就业力;艺术设计;毕业设计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本科院校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数量不断增长,但部分学生在就业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设计院所将人才招聘门槛提高到硕士研究生档次,导致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应届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待业的尴尬状况。调查研究发现,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就业力不足。因此,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应从追求学生的就业率转变为重视学生就业力的提升。就业力的概念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在1909年提出的[1]。英国原教育与就业部把就业力解释为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2]。国际劳工组织在此基础上将就业力定义为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3]。大学毕业生就业力的内涵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心理品质。这三个方面不是彼此独立存在的,而是有机联系的,共同支撑学生顺利就业。本科院校应全面加强对学生这三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力的构成要素和现状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力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心理品质三个方面。笔者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研究学生就业力具体的构成要素和发展现状,探究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力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基础专业知识、综合人文知识、跨专业复合型知识。首先,我国本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有着相对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从低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程到高年级的专业核心课程,囊括了专业涉及的各个知识点。但部分院校师资力量有限,一些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固有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以致部分学生难以完全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浮于表面,更谈不上与实践相结合。其次,部分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于强调专业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提升。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学生在设计哲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知识的指导下开展专业设计。因此,学生需要重视对设计哲学、人文美学等知识的学习和思考。只有掌握了设计方法论,学生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然而,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未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综合人文素质有待提高[4]。最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需要掌握较全面的跨专业知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聘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如,设计单位在招聘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时,往往希望应聘者在将来的项目设计中对城市规划专业、建筑学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认知。但部分本科院校对跨专业复合型知识的教学重视程度不足。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表现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通用能力。首先,实践能力不仅包含学生对相关设计软件的应用能力、实体模型制作能力,而且包含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各实践环节的掌握能力,如项目标书制作、项目市场调研、工程概预算、施工图纸绘制等。目前,本科院校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偏重于专业软件的应用技巧,关于设计过程其他环节的实践教学较少,以致部分毕业生的一线生产流程意识不强,难以顺利地从“校园人”转变为“职场人”。其次,创新能力是艺术设计过程中重要的生产力,包括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虽然本科院校高度重视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部分院校师资力量有限,导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一些学生缺乏创新意识,难以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通用能力包括学生的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本科院校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通用能力培养多依托认知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课程。由于本科院校往往将学生的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四下学期,时间较短,部分学生在实习时往往“走马观花”,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消极对待实习。这导致部分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难以得到较好的锻炼,影响了就业前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还应具备相应的心理品质,即成熟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个人品质。设计行业人员需要将自己的设计作品向单位技术领导、客户传达,这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此外,用人单位还看重学生的个人品质,如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等,这些品质也是影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产业转型升级进程持续加快,社会对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需求日益加大。基于此,教育部2010年《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加强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以培养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毕业生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的创新创业平台。但面对互联网复杂的信息环境,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甄别信息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好地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自身的创新创业追求。毕业设计创作作为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检测环节,指毕业季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结用自身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创作的教学环节。大力推进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改革,有利于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检测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高校需要不断加强综合设计环节的教学改革。
一、关于创新创业型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创新创业型教学改革需要不断围绕“创”字进行,其教学改革初衷是为了培养出勇于探索、不畏困难、敢于创新挑战的综合型人才。其中,创新型教学改革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知识储备、沟通协作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高等院校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不断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的超前思维,鼓励学生对未来、时展进行大胆的创新尝试。创业型教学改革主要围绕学生在商业盈利型环节中自身艺术设计和绘画等专业技能输出转换的能力培养,通过教学改革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尤其是与商业经营活动联系较为紧密的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下的独立思考、独立组织和独立管理等能力。学生的积极创业既加强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又为社会创造出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减轻了社会资源压力,具有高度的社会价值。创新创业型教学改革应该贯穿于毕业设计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勇敢探索、敢于冒险、团队协同等品质,也为检验学生自身综合水平提供一个更加容观、可信的价值标准。
二、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型教学发展现状
创新创业型教学改革的理念源于西方国家,在西方国家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改善,已经构建出一套相当完善的教学模式。西方国家创新创业型教学模式主要从创业思维、资金规划、机构的管理运营等方面入手,此外还开展了创业相关的配套课程,如法律法规、企业运营管理、用户维护、社群创建等课程。我国的创新创业型教学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国家对高校供给侧改革的倾斜,艺术设计专业类教学与商业化有机合作正逐渐发展。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学改革还缺少系统性的统筹改革理念,需要我国高等院校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完善、提升,在毕业设计环节中积极引导学生创业创新思维的养成,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提升我国创新创业型教育水平。
三、创新创业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提升措施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毕业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系统性总结。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应以培养适应社会、符合岗位需求、了解设计市场的人才为目标,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特点,探讨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策略,切实做到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提升学生就业力水平。
关键词: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在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前期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掌握的一次全面考核,是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前最后一次综合实践。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却没有跟上发展步伐,对毕业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没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本文通过研究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现存问题和教学特点,从提升就业力的角度探索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策略,以此希望实现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与社会对设计人才综合能力需求渐行一致的目标[1]。
1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存问题
1.1毕业设计时间设置不合理。在我国众多本科院校中,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一般开设在第八学期,而企业招聘工作提前到第七学期。因此,毕业设计环节落后于毕业生就业进程。在第八学期,毕业生按就业动向大致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为已找到就业意向单位;第二类为自主创业;第三类为无就业意向单位的。对于第一类毕业生,他们为了尽早熟悉未来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会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岗位实习,毕业设计显然放在次要地位。对于第二类毕业生,其毕业设计情况与第一类学生类似。他们会将大量精力投入公司的实际项目,毕业设计也是处于次要的位置。对于第三类毕业生,他们要一边完成毕业设计,一边应聘工作或者考研、考公务员等。在这种压力和负担下,他们很难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自己的毕业设计。还有,毕业设计前期的毕业实习,时间仅为4-6周。许多企业怕干扰生产秩序、影响经济效益,不愿意安排给学生具体的实习任务,致使毕业实习“走马观花”,没有实际意义[2]。1.2毕业设计选题实践性较弱。目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主要来自两类。第一类为在校指导教师指定题目。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众多院校新进教师多为从学校到学校的硕士、博士。这些青年教师较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对实际设计缺少系统的认识。他们拟定的毕业设计选题与社会实际生产有一定的脱节。第二类毕业设计选题为学生所在实习单位的实践项目。这类选题多为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专业实践性很强。但由于真实工程项目的缘故,此类选题一般设计任务较大,学生将其作为毕业设计,只能做到泛泛而谈,不可能凭一人之力在短短的两三个月深入研究并做出整体设计方案。1.3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关系不明确。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还需要完成一篇毕业论文。然而在我国各艺术设计院校中,与毕业设计配套的毕业论文,到底是以毕业设计方案说明书的形式存在,还是以独立的理论研究成果形式存在更为合理,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定论。如果毕业论文以一定理论研究为要求的方式撰写,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在第八学期学习负担较重。如果毕业论文以毕业设计文本撰写,指导教师只会关注文章的基本写作规范,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提升没有实质性帮助。久而久之,毕业生及指导教师,对这种毕业设计文本撰写形式不认可,甚至排斥[3]。以上是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中现存主要问题的归纳、分析。这些问题最终导致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没有使学生创意和设计能力得到提升,更没有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没有很好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下面,追根求源,从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特性与需求来研究如何进行毕业设计相关改革。
2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特性及需求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究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市场对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式已很难跟上时代和教育发展的步伐。毕业设计是体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相关专业学生展示专业知识、艺术才华的关键步骤。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各艺术院校应进一步重视起设计人才的创新能力发展。有别于其它课程,毕业设计一般开设于大四下学期,时间短、强度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时间精力投入要求较高。如何展开毕业设计课程教学该,怎样提升学生的从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是一个深得深思的论题。
一、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毕业设计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用于考察学生的设计水平和综合素养。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是近年来该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整体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具体来说,教学质量滑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监管机制不科学,教学方式有待创新
虽然各艺术院校都出台了针对毕业设计课程的管理规章制度,但很多院校对于这些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监管并不严格。具体来说,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毕业设计涉及的各环节的检查制度并不完善,导致管理制度无法发挥实际效用,不但答辩如同走过场,相关教师也对不达标的毕业设计也存有姑息迁就的态度,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此外,很多院校的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教学依然采用传统方式,使得学生的毕业设计间大同不异、缺少新意,难以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
2.毕业设计教学与实践环节联系不紧密
计科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从分析计科专业毕业设计的特点和存在问题着手,提出基于微信、QQ平台和校园网络资源的多元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该研究对解决当前毕业设计共性问题是一个重要探索,可推广到其他专业的毕业设计管理中去。
关键词:毕业设计;多元混合;教学模式
毕业设计是理工科学生本科阶段最后一门实践性课程,是检验学生能否合格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综合考核环节。毕业设计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教学实践性环节,是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综合训练,也是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知识的实际考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计算机专业与技术(简称计科)专业是一个重实践的应用型专业[1],要能综合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和专业课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获得全面训练,包括资料的收集与消化、方案的选择与设计、结构设计与计算、性能分析指标的分析与论证、技术的研发设计等环节。毕业设计不单纯是学生所学各科知识的基本应用,而是各种知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和提高,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较强的思维能力以及工程应用能力。
一、本校计科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和问题
我院毕业设计由毕业选题、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三个环节构成。在每年的10月份学院会收集老师的毕业选题,在通过学术委员会的研究讨论,最终确定下今年的毕业设计选题。然后把这些选题发给学生,在选题中采取双向选择,即学生可以挑选课题,挑选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也可以挑选学生。选题要求一人一题,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设计选题。选题工作确定后就进入了毕业设计环节,在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所承担的设计课题的全部内容,内容主要包括:①通过调查研究和毕业实习,收集和查询有关技术资料,完成选题任务书﹑开题报告等准备工作;②进行课题方案的选择、分析与设计;③根据课题的要求进行上机实验代码编写﹑调试及分析等工作;④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最后参加毕业答辩,演示系统。毕业设计选题在四年级上学期完成后,整个毕业设计过程都在大四下学期,迫于就业压力[2],大四下学期很多学生都忙于找工作,研究生和公务员面试准备,能放在毕业设计的时间就相对较少。并且很多用人单位还要求学生在单位实习,造成了学生在校时间的减少。这些都导致我们指导老师不能经常见到学生本人,就很难及时了解学生的设计进度,对一些严重进度滞后的学生督促不到位的话还会影响他们后面的毕业答辩和毕业时间。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指导老师一般都同时指导几个学生,而整个毕业环节有很多琐碎的事情,比如要求学生上交开题报告,要求学生交实习日记等一些事情,这些事情老师往往要重复交代。而且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会有一些共性的问题,论文撰写期间一些经常犯的共同错误,指导老师如果一个一个去给学生说的话,反而效果不好。所以我们迫切需要一个能把指导老师和学生集合在一起,突破时间和空间范围的平台,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毕业设计多元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高校动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研究
摘要: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方式与内容生产模式的变革给动画专业教育及动画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立足当下我国高校动画专业毕业设计发展现状,探讨融媒体背景下高校动画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及创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融媒体;动画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发展路径
近年来,新媒体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以互联网与数字媒体为代表的第五次信息革命给社会带来方方面面的变革。信息内容生产与传播的高时效、碎片化、互动性(社交化)、深入性、短暂性、颠覆性,成为融媒体时代的主要特性[1]。这对动画艺术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动画从业人员掌握多种媒体制作技术,了解不同传播媒介的属性特点,熟练制作出高质量的动画作品,还要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具有极强的团队交流与协作能力,接纳不同艺术风格与建议,进而实现动画作品的多元化创作。动画毕业设计是高校动画专业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是动画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展现,它不仅对培育学生创意创新思维,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实现动画专业学生向动画从业人员过渡的关键教育环节。在融媒体语境下,动画专业毕业设计教育如何适应形势?如何转变教学思路,借助新媒体优势提升创新教育效果?是动画专业教育必须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高校动画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现状
当前在我国许多开设动画专业院校中,毕业设计往往是专业教育最后一年的主干课程。院系领导与师生普遍高度重视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一般在大四学期开始前就积极布局毕设工作,组织毕设开题报告会,并采用多位老师联合指导,集中评审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有效保证了毕业设计教学目标的实现。但从整体效果层面来看,也存在如下几点问题:首先,动画专业毕业设计表现形式单一,实践性不强。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动画专业毕业设计内容主要是动画艺术短片的创作,主张个人化艺术创作,注重动画短片内容创作的艺术性,讲究形式上的非主流创新和突破,但在专业成果实践性层面却相对薄弱,许多毕设作品既不能有效对接企业项目,也不能形成系列化的商业化开发;造成这一态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受“学院派”教学思维的影响。相较于其他影视类专业,我国动画专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晚,国内大规模兴办动画专业也不过是十多年的事,许多高校动画专业以北京电影学院等专业影视院校为参考标准,以“学院式”电影导演创作范式为基调定位动画专业毕业设计。事实上,国内动漫市场对于动画人才的需要日趋多元,动画专业就业也呈现多渠道、多方向特点,如游戏公司需要动漫原画、创意设计师;新媒体视频公司需要动画广告创意人员;玩具公司需要动漫衍生产品设计师等等;动画毕业设计如果仅仅局限于艺术短片类型创作,势必会局限学生对动画专业的实践性认知,也会影响学生就业面的选择。其次,动画毕业设计跨学科合作与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欠缺。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更新换代逐渐加快,融媒体设计、数字动画广告、VR交互视频等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不同学科之间的交融也变得日趋频繁,在影视动画与设计学科领域,跨界人才、复合型人才,交叉型人才颇受市场欢迎,正成为主宰信息网络化时代的新宠儿;而在我国当下高校动画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跨学科合作、学科交叉创作现象异常少见,创新技术应用的新兴毕业设计作品也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是动画同班级学生们的小组合作,甚至还有许多是个人毕设创作的“单打独斗”,这势必影响到动画专业毕业设计的创新性与创作质量,在小范围的创作与固有思维模式下,学生对新技术、新方法缺乏了解,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不愿做过多创新性尝试,从而导致毕业设计质量提升较为困难。
二、融媒体语境下高校动画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学生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改革探讨
1轻化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环节操作要求
1.1选题流程。首选由指导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申报与培养目标要求相一致的课题,由专业负责人审核并确认,教学院长课题后,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也可以由指导教师直接指定学生来选题,选题结果由教学院长在教务系统统一。详见图1所示。1.2选题要求。(1)学生毕业设计应配备相应的专业指导教师或企业指导教师。(2)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应由长期从事专业教学、科研或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或企业老师担任,而且必须经过院系同意、学校教务处审批后方可任职。(3)每位指导教师或企业老师所指导学生人数不超过8人。(4)毕业设计选题要求选择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相关课题,让学生在实验、实习、工程等实践环节中完成毕业设计。(5)毕业设计题目应能反映毕业设计的内容和任务,应符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体现与本专业综合训练相关的内容。
2轻化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2.1缺少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现象,不注重教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欠缺,直接导致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学生毕业后普遍存在工作能力较差的问题,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2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制度严重不合理。我校轻化工程专业每年招生学生人数较少,教师人数相对较多,学校对教师绩效考核工作量目标偏高,不仅有科研工作量要求,还有教学工作量要求,为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完成教学工作量,毕业设计环节采用平均分配学生人数,不实行“双向选择”,绝大多数教师属于理论研究型,工程实践能力欠缺,对于工科院校学生而言,学生最缺乏的也是工程应用能力,导致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差。2.3毕业设计选题严重不合理。绝大多数教师对理论知识了解多些,工程实践能力欠缺,对行业实际运行状况缺乏了解,选题理论化,追求高大上,题目难度大,不切合实际,导致学生无从下手,有些非本专业毕业的教师选题完全与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和目标不一致,学生也只能盲从,结果可想而知。2.4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毕业设计环节管理不严格。学校虽然已经把毕业设计开始时间上移至大四上学期末,但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大四上学期轻化工程专业课程有7~10门,期末考试压力巨大,还有众多学生准备考研,课堂效果非常差;加上社会上各种招聘单位很多在年前就来校落实招聘人员计划,每天宣讲会不断,看似提前的毕业设计形同虚设,最终还是在大四下学期开学后开始做毕业设计。大四下学期,学生临近毕业,面SURVEY纵横临真正就业问题,整天忙于各种应聘,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做好毕业设计。学校又要求一切以学生就业为中心,造成指导教师想管又没法管的尴尬局面。2.5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工程制图能力差。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训练,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不仅是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同时对相关公用工程专业知识,如土建、电气、仪表自动化等也要有所了解,对相关绘图软件要熟练掌握。设计图纸是工程设计的语言,绝大多数同学不仅专业理论知识欠缺,对公用工程专业知识了解更少,加之实践工程绘图能力较差,指导老师也缺乏设计绘图的指导能力,造成学生胡乱画,老师也不看的尴尬局面。2.6学生生产实习时间短,缺乏工厂实践应用知识。教学计划规定,生产实习是5周时间,但实际进工厂实习时间不足2周。而且实习教学没有固定的实习地点,每年都是临时联系企业。当下很多企业基本都是私营业主,不少社会责任意识不高的企业,不愿意接纳学生实习或不接受长时间的实习;另外,实习计划安排在8月或9月份,天气炎热,学生不适应工厂的工作环境,实习浮于形式,效果差。2.7毕业设计答辩环节管理不严格。学生毕业设计答辩时间是6月初,学生毕业离校时间是6月下旬,在这期间要上报学生的毕业答辩成绩,还有评优和报省优等,时间紧张,毕业设计答辩基本就是走走过场,非常不严谨,另外,参加学生答辩老师基本就是本教研组老师,答辩时间要求只有5分钟,学生PPT还没讲完时间就到了,毕业设计答辩效果差。
3轻化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改革研究
针对轻化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学校学院、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必须重视起来,认真研究,提出对策,具体改革措施建议如下:3.1学校应制定有利于毕业设计环节相关政策措施。根据轻化工程专业特点,适当引进具有工程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或高级工程师,或外聘更多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设计院专家,为毕业设计环节把好质量关,给予相关教师适当工作量补贴,让相关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上来,使毕业设计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3.2加强教师工程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培养更多“教学为主”型教师,并且要求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师必须在企业生产一线工作不少于1年时间,且考核合格后才可承担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彻底改变普通高等院校“重科研,轻教学”现象。3.3强化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各类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通过与企业合作项目,让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项目,适当延长实习环节时间,增加实习工厂数量,让学生从不同工厂中能学到更多的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兴趣,从而使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得以提高。3.4认真把好毕业设计选题关。毕业设计选题须经相关毕业设计指导老师集体讨论,且必须符合本专业培养方案和目标要求,对于选题不符合要求的指导老师必须认真修改,重新出题,经讨论通过后方可给学生。3.5采用“双向选择”模式,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毕业设计采用“双向选择”模式,即指导教师可以选学生,学生也可以选择指导教师,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喜好选择设计课题和指导老师。只有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好,才能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3.6认真抓好课堂理论教学和实习环节实践教学。课堂讲授理论的同时,应结合实际的应用,让学生懂得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更应注重理论知识的应用,理论知识只有转化为实践成果,才能有真正的价值。教师上课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采用互动、问答等形式多样的上课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灌输式、一言堂授课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践实习环节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固定的学生实习基地,制定严格的实习计划和实习内容,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的实习时间来完成,并且安排具有工厂实践经验的带队老师指导学生实习,实习报告严格审查,确保实习的实际效果。3.7认真做好毕业设计答辩,确保毕业设计顺利完成。学院和系应制定严格的毕业设计答辩程序和规则,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人员负责监督,并且邀请国内同专业知名的设计研究院专家作为答辩评委,同时可以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参与旁听,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
跨学科教学毕业设计论文
一、引言
在我国,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高校,其学科设置和教学体系都有着独特的“个性”,这种“个性”就是教学理念会贯穿学生本科四年的学习生活,而毕业设计就是学科设置和教学体系“个性”的缩影。虽然不同高校都有自己的指导方向和理念,但是在国内整个教学大环境下,还是存在着很多相通问题。本文立足于探讨跨学科教学实践如何解决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所存在问题。通过对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制作过程进行分析,指出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运用跨学科教学实践的优势指导毕业设计,从而得出跨学科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思维易被束缚
毕业设计是对本科生大学四年学习的一个总结和测评,是将四年里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毕业设计的作品里。这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作为基础,娴熟的动手实践能力作为依托,更需要综合而全面的系统化的知识架构作为后盾。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通常会与时下热点、企业项目、命题研究项目等相结合,这对毕业生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一些高校将专业方向划分的过细,设置的学科之间交叉性较为单一,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专业理论知识仅限于本专业。即使有些高校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了一些跨学科的知识,但大多都是泛泛而谈,不能使学生很好的吸收并加以综合应用。所以在毕业设计中经常会出现学生选题困难,思维发散不开,理论知识不足,理解发生偏差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既制约着毕业设计的进度,也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质量。
2.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较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毕业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