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医学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6 01:11: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本科医学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本科生导师制在急诊医学教育的实践
摘要:急诊医学作为临床医学中的“特种兵”,有其特殊的职业要求,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也更高、更全面。因此,培养一批面向基层、临床实践能力较强并具有创新性的复合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徐州医科大学急救与救援医学系自2014年以来,根据急诊医学人才培养的特点,克服导师制实施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一定成效,为急诊医学教育的质量提升以及本科生导师制进一步的完善实施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急诊医学;实践探索
14世纪70年代末英国牛津大学提出了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而正式应用于教育中的时间为19世纪末,随着此模式被广泛认可,诸多高校也纷纷仿制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1-2]。浙江大学自2002年采用了本科生导师制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才质量[3],但因为国内文化环境差异等原因,且我国实施本科导师制后因本土化的原因一直存在诸多问题,限制其发挥最大作用[4-5]。2014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急救与救援医学系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本文以此为例,总结分析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以来的基本情况,探索改进和完善急诊医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对策,为本科生导师制的完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1本科生导师制在医学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导师职责定位和指导内容不清
导师制作为一个广泛应用于研究生教学的制度,在本科生教育中开始实施的时间不长,实践的经验也不多,导师在本科生教学中基本上都以研究生教学的经验进行教学指导,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方案来对导师进行规范、强制和约束,导致本科生导师缺乏自身认同感,从而影响了导师制的发展和落实。同时大多数导师都肩负临床、教学、科研任务,工作压力较大。调研显示,大部分导师与指导的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以至于导师根本就不能全部认识学生,更不能全面地了解每一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而且在较少的见面时间内,也是“一对多”进行集中指导,导致导师无法对学生进行更加精准的指导,从而影响导师制的效果。
医学教育一对一本科生指导教师制度分析
摘要:随着高校医学本科招生人数增加,学生在思想观念、专业学习和职业选择等方面缺少科学、全面、及时的关心和指导。为帮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及早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向,文章以某医学院校为例,为本科生设置一对一指导教师,建立一对一本科生指导教师制度,通过对指导教师的选拔、双向选择方式、指导程序以及存在问题和效果进行研究,建立和实施有可能成为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医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教师
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医学教育同样需要将讲解课本知识与训练临床技能、传授临床经验相结合。为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结构、提高培养质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办[2020]第34号)提出“夯实高校附属医院医学人才培养主阵地,着力推进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附属医院是医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临床见习与实习是医学生将所学医学知识应用于临床、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的重要途经,在医学生向医生转变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对一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临床技能、科研方法等方面的个性化指导,帮助医学生尽早接触临床与科研[1],确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医学生本科临床教学工作中应用一对一指导教师制度旨在充分利用临床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医学生岗位胜任力、职业认同感,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有益尝试。
1背景
高校内的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在校学生由专职辅导员、管理干部担任的“名誉班主任”、基础及临床专家担任的“兼职学业导师”组成的“三个老师”协同管理,接受更为全面的教育及引导。在附属医院见习与实习的过程是医学生走向临床的过渡阶段,教师需要根据个人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需求给予更具个性化的指导[2]。传统的临床教学方式为学生跟随带教老师在各科室门诊及病房见习、实习。由于医院科室划分细致,各科室实习时间短、带教老师更换频率快,不利于学生与教师建立联系;医生临床工作任务繁重,带教意识淡薄,与学生缺乏密切交流;带教老师与学生间了解不足,难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和评价[3]。实施一对一全程带教模式有助于解决传统带教模式的弊端[4]。目前,一对一导师制度多应用于护理带教过程[5-9],在影像、检验、麻醉等专业也有应用[10-13]。该制度在临床专业的应用集中于实习阶段,且导师仅负责科室内的实习指导[14,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实行一对一导师制,肯定了该制度的意义,同时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16]。青岛大学在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生中实施一对一导师制,通过对照研究证明制度的可行性与有效性[17]。
2一对一导师制度的探索实践
专业认证基础医学教学论文
一对医学专业认证的认识
1医学专业认证的起源及意义
医学专业认证对医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是医学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通过认证,对医学院校教育进行全面地“诊断”,肯定成绩,查找差距,从而明确医学教育的改革方向,从而加强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完善专业结构,带动学科整体水平的发展。另一方面,专业认证是医学院校教育走向国际化、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高等教育质量互认的主要依据,只有能实现教育互认和人才的国际互认,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医学教育进入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平台。
2医学专业认证在我国的实施情况
为了提高我国医学教育的质量,提升我国医学人才的竞争力,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2002年教育部召开“医学教育标准”国际研讨会,学习和研究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同时委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组建了“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课题组于2005年完成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起草工作。2008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布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此标准成为我国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主要评价标准。2008年教育部组建医学教育认证机构,成立了“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并开始进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试点工作。2009年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医学教育认证,保证医学教育教学质量,建立政府、社会和学校有机结合的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目前有8所医学院校开展了临床医学认证工作。
二桂林医学院基础医学的教学及改革情况
医学教育发展综述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卫生技术人员在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中是最活跃、最积极的,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任何国家、地区卫生事业要得以健康发展,无不从卫生技术人员的合理配置着手,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为配置卫生技术人员的最根本的原则。卫生技术人员的产生依靠医学教育,医学教育如何适应当今社会、经济、人口协调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卫生技术人员,这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医学教育发展战略,以使河北省医学教育适应省情、顺应发展、满足需要。
一、现状
(一)河北省医学教育已形成一定规模,取得了一定成绩
河北省培养医药类学生的院校共51所,本科院校6所(独立设置3所,综合3所),专科院校11所(独立设置4所,综合7所),中专35所(普通中专10所,职业中专7所,社会力量办学18所)。2008年河北省医药类学生除成人教育外招生总人数为60326人。其中博士招生人数为100人,占0.17%;硕士招生人数为1299人,占2.15%;本科招生人数为7994人,占13.25%;专科招生人数为21069人,占34.93%;中专招生人数为29863人,占49.50%。[1]多年来,为了提高医学人才质量,改善医学教育环境,河北省各医学院校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规范了中等医药学校办学要求。河北省卫生厅、河北省教育厅和河北省发展计划改革委员会在《关于规范和加强我省中等医学教育管理的决定》中指出,今后各类中等医学专业学校凡新开设中等医药卫生类专业,一律要上报省卫生厅、省教育厅共同审批,并接受专业评估,否则,卫生行政部门将不允许其毕业生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和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评估和认定,取消了170所招收医药类中专学生的各类学校的招生资格,对8所社会力量办学提出警告,限期整改,重新评估。[2]
(2)提高了医学生的操作技能。临床技能是考核医学生的一个重要指标,河北省卫生厅和教育厅决定,对河北省各级各类高中等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和护理专业毕业前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考核。此项工作始于1993年,当时只考核中专生,2002年扩大到专科生,2004年扩大到本科生。经过多年实践,通过技能考核,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2]
口腔医学本科生教学研究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口腔医学本科教学效果,探究学业导师制在口腔医学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9、2020级滨州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共141名作为研究对象。就选择导师的标准、导师制的作用、授课方式、授课频率、学生焦虑程度、满意度进行设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本科是导师制是有必要的,肯定了导师制在本科教学中专业技能、未来规划、临床及科研思维所起的积极作用,导师制可以明显改善学生面临实习、考研、工作时焦虑情绪,可以获得不错的学生满意度。同时学生对导师授课频率、授课方式及双向选择时机提出了一些问题及改进方法。关键词:导师制;口腔医学;实践分析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1],目前已经成为高校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导师与学生形成一对一或一对几教学模式,可以使师生关系密切,导师制的实施可以使现代教育理念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得以实现[2]。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及培养,针对学生学习、生活、思维差异因材施教。导师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第一任老师,导师对学生人格精神的形成和研究能力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口腔医学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医学学科,学生不仅要学习大部分临床医学的科目,短时间内也要学习多门口腔医学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科学。导师制应用于口腔医学本科生教学,导师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引导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对不断保持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3]。为了更好地将导师制在口腔医学本科教学中实施,通过对两届学生进行现况问卷调查,为如何在口腔医学教育中有效、切实推进学业导师制提供一些意见。
1医学口腔本科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必要性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学生未来的职责和使命,这一职责和使命的实现离不开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这就要求医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4]。医学生良好身心素质的塑造应当符合当前社会准则和未来职业的要求。口腔医学所学专业不仅包括医学基础方面课程,也包含专业性口腔专业。导师制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高尚的道德品质,踏出校门具备成为国家需要的医学人才的素质。导师制培养模式既是对在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本要求,也是适应医学生今后职业发展的需要[5-6]。在21世纪,我们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面对这一崭新的经济形势,医学教育必须更加高度重视,寻求医学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医学教育更要顺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培养出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医学人才。因此导师制模式下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功底、精湛的临床技术,而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全方位的知识智能结构型人才尤为重要。医学教学必须处理好“传播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使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相结合,要高度重视学生智能的培养,加强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使医学生具有广泛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准则,同时具备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能力。实施导师制能够使最新理念得到更新,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自学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真正从学会转换为会学的思维模式。
2导师制对口腔本科教学的作用
2.1导师有助于提高学生临床及科研思维
导师在临床科研上都有一定的课题基础研究。导师可以为本科生提供多方面的条件开展学术研究。研究生导师在科研项目中的经验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可以使学生在研究中少走弯路。导师充分利用教师的口腔医学专业背景下,在科研中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有效地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具体地解决问题的思路。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及科研创新能力将决定中国的未来[7]。作为导师通过引导式的教育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研究方向开展研究,培养科研能力,指导学生广泛地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8]。鼓励学生多渠道地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以使他们增加知识储备,开阔学术眼界,在此基础上能广开思路,形成敏锐的学术眼光和进行深入研究的能力。教师不仅要传播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如何探索未知领域。有句古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导师教会学生如何独立思考,敢于质疑问题。用启发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师给予学生在学业指导、科研指导,思想引领、职业规划等方面极大帮助。本科生导师制,引进初衷为保障本科生培养质量,最终落到实处的价值所在。本科生导师制的设置,不但改变了本科生“放养式管理”的局面,也在关键时刻给予学生指导,借导师之力,助学生成才。相信在越来越多高校为本科生配置导师的大趋势下,我国的本科教育,一定会实现更高质量的突破,高校“导师制”有利于发掘科研人才。当下的科研人才的发掘渠道是竞赛和考研方向,更多是学生自发的意识。可现实社会中,部分学生本身具备较强的科研天赋,可是因为自身无意识,且对科研有距离感,未对科研产生了解及兴趣,从而丧失了成为科研人才的机会。而高校实行“导师制”,每个导师可以培养多个本科生,在大学学习及生活中,导师可以对每个学生的特质有足够的了解。导师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去认识科研及科研的意义,让他们把科研成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可能。
儿科教育医学毕业论文
【摘要】儿科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儿科医学毕业生成长为合格儿科临床医师的必经之路,在儿科医师成才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在不断地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诸多问题。笔者从国家政策、基地建设、师资建设及学员自身不同视角进行深入剖析,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为形成儿科人才培养的高效可持续机制提供思路。
【关键词】儿科;毕业后医学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根据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颁布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全球标准》,毕业后医学教育被定义为医生在完成基础医学教育以后实施的,以训练独立工作能力为目标的,导师指导下的教育阶段。包括注册前培训、职业/专业培训、专科医师和亚专科医师培训,以及其他正规的培训项目,在完成正规的毕业后教育以后,授予学位、证明或证书。我国将毕业后医学教育分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形式[1]。
1毕业后医学教育发展的政策背景
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起步较晚,制度化、规范化的开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2013年,国家卫健委等7部门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标志着我国探索近百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开始正式建立。其中,文件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内涵、招收对象、培训模式、培训体系、培训基地等作出了一系列顶层设计。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特别提出要保障住院医师培训期间待遇,积极扩大全科、儿科等紧缺专业培训规模,探索建立培训招收计划与临床岗位需求紧密衔接的匹配机制等。可以看出,随着国家政策逐步深入和开展,毕业后医学教育事业已进入新的“改革时期”。
2儿科毕业后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医学教育在口腔外科教课中的价值
1循证医学教育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临床研究生教学
循证医学教育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有着显著的不同,是对传统医学教育的补充与发展,也是促进传统医学自身进步的一种推动力。在传统医学传承经典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循证医学教育倡导独立、严谨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医学生在面对临床问题时如何获取资料、科学评价资料以及综合分析资料,以获取有价值的结论应用于临床。
我国的口腔颌面外科教育重要的一环就是临床研究生的培养,临床研究生在经过本科阶段对医学基础课程及口腔医学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后,在研究生阶段进一步接受专科培养与训练,以达到合格的口腔颌面外科医生的要求,这也是医学本科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一环。继续医学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循证医学本身就是对继续医学教育甚至终身医学教育的一种实践。随着网络资源的发展,获取全世界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已越来越容易,而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寻找我们所需要的最可靠的证据是所有医学工作者面临的实际问题。在临床研究生阶段,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循证医学的重要性,掌握实践循证医学的技能,必然能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也能具有不断更新自我知识系统的能力,进而提高医疗实践效率,这也是实现医学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尝试。
2实施方法
2.1对象以已经完成本科阶段临床医学教育及实践课程,在本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实习的临床研究生为主,也含一些低年资住院医师以及进修医师。
2.2准备学生需在研究生基础课程中学习“医学文献检索”、“统计学”以及“循证医学”等相关课程,要求掌握国内外医学科学文献的检索与评价,掌握常用的统计学方法以及应用情景,掌握循证医学概念、特征以及对医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掌握随机对照试验的应用方法以及对其结论的评估方法。由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所有教师集体讨论,确定临床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并整理成册。
高等医学教育教改分析
1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医学教育的现状是:一方面,医学教育思想观念不能与现阶段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相适应;另一方面,现行的医学教育模式多年一贯制,缺少变化和创新,培养目标落后于21世纪对医学人才的要求。因此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模式势在必行。转变教育观念,必须把高等医学教育从单纯的专业教育转化到素质教育上来,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现代医学教育不仅仅是培养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相和谐、相统一的具备良好素质的人。现代化的、科学的医学教育观应当是:坚持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与社会医疗保健需求的增长相同步,重视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辩证统一,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辩证统一,知识教育与创造教育的辩证统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辩证统一,这种医学教育发展的辩证统一观将成为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培养目标比较笼统和单一,缺乏个性和专业特征。如网上查阅的20余所医学院校的本科医学教育培养目标都定位于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从事医药科学技术或管理工作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对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要求都包括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达到《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医药本科专业介绍》规定的专业业务培养要求,具有大学生应有的文化修养,基本具备独立自学、独立思考和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实际能力。
2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措施
2.1探索综合性大学医学学科的发展
前一段时期,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相当一批医学院校合并进了综合性大学。高校合并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推动学科的发展,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合并之中,人们往往热衷于把规模做大而忽视了把学科做强。尤其是一些医学院校被合并后,学科建设出现了停滞甚至休克现象。现实一再提醒人们:一所大学不会因为合并进来一所医学院,其办学水平即刻就有大幅度提升;医学院校也不会因为进入综合性大学,其学科实力马上发生质的飞跃。这里,有一个互相整合、渗透、融合的过程。要深入探讨医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关性、相融性和互补性,尊重医学学科自身的内在规律,认真研究医学学科在综合性大学中应有的位置,积极支持优势学科,扶持薄弱学科,在多学科的融合互动和多向交流中,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学科的繁荣。
2.2制定长远规划,积极推进学科建设
中外医学教育标准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本文结合国内外医学教育标准的内容,在分析比较其中不同理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我国在医学院人文教育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对医学院开展人文教育和培养优秀医学人才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医学教育标准;人文教育;对比;启示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医学事业实现国际化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学教育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在新形势下,为提高高校医学教育水平、医学国际竞争力和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开展中外医学教育标准对比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外医学教育标准以及比较
1.中外主要医学教育标准
目前,在世界上比较重要的医学教育标准有《IIME标准》《WHO西太区标准》《WFME标准》《和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1)《IIME标准》。《IIME标准》的全称是《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制定于2001年,内容涉及总结性个人评估并以保证医学毕业生的质量为目的。(2)《WHO西太区标准》。其于2001年制定,包括促使医学院进行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内容。(3)《WFME标准》。其于1999年制定,其内容涉及培养高素质毕业生、提升教育质量和完善教育改革等。(4)《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我国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内容主要涉及对医学毕业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等方面。
虚拟现实技术在急诊医学教育的运用
【摘要】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急诊医学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教学效果。方法对徐州某高校急救与救援医学专业48名本科生,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分为对照组(24人)和虚拟现实教学组(24人),对比分析两组急诊医学专业课(创伤医学、急救医学和灾害医学)的成绩,评价虚拟现实技术在急诊医学教育中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创伤医学、急救医学、灾害医学三门专业课成绩分别为:(73.6±8.3)分、(76.2±9.5)分、(73.8±8.1)分;而虚拟现实教学组三门专业课成绩分别为:(85.3±5.2)分、(87.4±6.2)分、(92.6±5.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虚拟现实技术在急诊医学教育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是适应当前急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急诊医学;本科教育;教育技术;探索;实践虚拟现实
(virtualreality,VR)技术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而新兴的一门技术。该技术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生成逼真的视、听及触觉一体化的三维虚拟世界[1-2]。用户借助头戴式立体显示器、数据手套等辅助传感设备,切身参与并探索仿真对象在所处环境中的作用与变化,产生沉浸感和带入感。VR技术具有多感知性、存在感、交互性、自主性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3]。急诊医学是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立完善的急诊医学生培养体系和提高急诊医学教育教学水平,如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急诊医学专业技术人才,已是当今急诊医学教育的当务之急[4]。本文总结分析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急诊医学本科生教育的教学效果,探索VR技术应用于急诊医学教育的可行性,以期为急诊医学教育提供一种好的教育技术方法。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徐州某高校48名2014级急诊医学专业本科生,其中,对照组男生13人,女生11人,年龄范围19~23岁之间,平均年龄(21.4±2.4)岁;VR教学组男生13人,女生11人,年龄范围18~22岁之间,平均年龄(20.8±2.2)岁,两组学生一般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研究内容与方法。将48名本科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组,n=24人)和VR教学组(n=24人)。对照组采用借助多媒体等开展传统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模式,而VR教学组则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学期末统计创伤医学、急救医学和灾难医学等急诊医学三门专业课的成绩。1.3评价方法。两组学生均按照课程表的进度要求,相同章节的授课老师确保为同一个人,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展开教学。两组学生的成绩均采用形成性评价,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纳入考核范围,同时包含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技能考试成绩。1.4统计学方法。用GraphPadPrism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