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工程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1 11:32: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保障工程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水资源百亿保障工程改革论文
1水资源百亿保障工程市场化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1.1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
水资源百亿保障工程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必须实行政府调控下的准市场运作方式。明确界定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逐步解决政府在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确立政府在供水市场开发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完善水价形成机制,规范供水市场发展。
1.2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供水工程是基础设施,既有公益性,又有经营性。在推进供水工程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筹兼顾,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统筹考虑。
1.3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疫情期间毕业设计线上组织与实践研究
摘要: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2020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面对挑战,我校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尝试,整个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全部线上组织。实践证明,创新的指导形式、全程的信息化管理、精准掌握毕业生和指导教师的动态信息,是疫情期间学校毕业设计(论文)线上组织工作顺利完成的可靠保障。
关键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线上组织;创新性指导;信息化管
毕业设计(论文)一直是我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抓手。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学生独立检索文献和收集、整理、筛选相关信息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独立进行系统设计、开发,并撰写书面报告或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毕业设计(论文)从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到答辩结束,会历时数月。我校是具有传统工科优势的高校,在现有的91个本科专业中有53个工科专业,工科专业学生人数占全校本科生总人数的70%以上。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学校于2013年出台了《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并不断构建完善相应的质量监控体系。例如,学生与指导教师实行专业对口、双向选择、一生一题,工科专业设计型选题比例不低于60%(航海类专业除外),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坚持“真题真做”。各学院充分发挥科研基地人才和设施优势,鼓励科研基地教师结合实际科研项目拟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鼓励学生结合“自主创新基金”和“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前期项目成果申报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鼓励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实行双导师制,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拟定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的工程实际类选题。
一、疫情期间毕业设计(论文)的线上组织
疫情完全打乱了我校2020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安排,造成的主要问题是:(1)师生完全依靠网络或电话交流,无法面对面交流。(2)疫情期间社会的紧张情绪和生活不便,给指导教师和学生带来心理焦虑和情绪上的波动。(3)部分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居住地网络通讯不畅,对线上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带来困难。(4)学生手中的电脑无法实现大型模拟仿真数据处理和大规模科学运算。(5)毕业设计(论文)缺乏实验测试数据的支持。(6)教学图书资料获取受限,家庭学习氛围缺失,指导教师不能有效监督。面对疫情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学校教务处、各学院及时制订了教学方案和应急预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创新指导形式,确保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有序开展。(1)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精准掌握毕业生和指导教师的动态信息。教务处及时《关于进一步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并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明确毕业设计(论文)线上组织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和时间安排。建立了处级干部联系学院制度,及时解决学院的困难和问题。为了简化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资格认证流程,允许各学院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内容及组织方式进行适当调整,重点关注考研复试的学生。通过网页超链接、二维码等方式开展专题调研,详细了解师生在网络环境、硬件设备条件及技术数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开展做好保障工作。(2)精心组织,精细实施。各学院成立了工作专班,按照“一院一策”要求制定了应急预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电子邮件、微信、QQ等网络通信方式,及时将学院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通知到全体毕业生和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帮扶和支持。学生管理员冒着风险给学生邮寄学习用具和参考资料。(3)充分发挥学校的督导作用。学校督导办公室、各系(中心、教研室)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来源和性质、导师配备与指导力量、任务书和开题报告的规范及完整性、外文翻译、时间进度安排和阶段性成果进行了全面中期检查和总结,全面掌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进度和质量。(4)强化指导教师的责任。疫情期间,指导教师通过手机等通信方式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稳定学生心态,安心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并通过及时的一对一互动,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步骤、预期完成的时间节点做到精准指导、明确安排,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和质量进行检查指导,对论文的撰写提出意见和建议。学生通过在线网络平台,经常与指导教师保持联系,并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资源和多种数据库引擎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修改、顺利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的线上答辩。(5)学校图书馆创新思路,积极主动地为全校师生做好文献资源的服务保障工作。例如,及时提供;全面开放各类中外文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电子学位论文);在主流教学平台,推送超星“学习通”教参专栏;开通免费数字教学资源;推出专栏“心相随,库相伴”,共克时艰。
二、疫情期间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探索
食品专业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研究
[摘要]实践教学不仅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应用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课题组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学组织运行、教学过程质量标准、教学档案管理和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分析了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提出了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实施策略,为其他院校食品专业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食品专业;实践教学;组织管理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以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健康、工艺设计、社会生产、加工贮藏、安全卫生的学科,多年来一直承载着培养食品创新创业高级人才的重任与使命。由于食品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食品专业在培养人才时,不仅要传授业务知识,还要提升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不仅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工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本文从实践教学组织运行、实践教学过程质量标准、实践教学档案管理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对该专业进行了研究探讨和经验总结,为完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食品高级专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一、食品专业“2345”实践教学体系
本专业以培养学生具备应用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以“科教融合、专创协合、校企联合、知行耦合”为基本原则,设计了基础能力培养层、专业技能提高层和创新能力拓展层等三个层次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内容,形成了专业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四个实践教学模块,依托吉林省长白山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省级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食品专业实验室、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和企业实习实训基地等五个平台,通过产、学、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构建了食品专业两能力、三层次、四模块、五平台“2345”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不断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组织运行体系
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时间最长、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核最多、教学环节最多的培养环节。与行业协同开展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提升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已成为共识。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构建协作框架、指导教师库、工程案例库以及信息管理机制等途径,为高校保障毕业论文质量、提升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提供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行业;协同;毕业论文;工程实践;教学管理
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时间最长,持续时间跨越两个学期;其教学环节最多,要历经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评审和毕业答辩等若干环节;其培养和考核的内容众多,既要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要锻炼学生的科研素养,还要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尤其是要符合行业需求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中最综合、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既是对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考核和运用,又是对学生掌握的点知识、线知识和体知识的综合考量[1],最能衡量学生综合水平和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2]。基于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强化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适应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已是共识[3]。
一、行业协同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对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毕业论文作为对本科生走向行业岗位的最后一个培养环节,具有承前(综合学生知识和能力体系)启后(对接行业需求)、开启职业生涯的作用。构建行业协同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行业推动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内涵建设的内生动力来看,教育部自2004年《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到2010年国家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再到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大力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直至现在推进“新工科”的研究与实践,我国一直在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贯穿上述政策链的核心关键之一,是要求高校重视行业需求,加强与行业融合,促进行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高校落实国家政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行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工作,都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综合性的人才培养环节来落实。从行业加大人力资源储备、促进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外部需求来看,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未来行业将更加需要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以气象行业对气象探测人才的需求为例:按照该行业的相关人才发展规划,至2020年我国将建立一支近1.5万人的综合气象探测(综合观测)人才队伍。气象探测技术是将大气科学和电子信息科学的理论知识同相关工程技术紧密结合,该行业要求其人才队伍必须在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方面具备复合型、应用型特征,而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需求,也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综合性的人才培养环节来承载。
二、构建行业协同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面临的问题
通信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研究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通信、信息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行业对人才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深知只有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和口碑。因此,如何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服务人才,是我校物理与电子工程院校通信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任务。毕业设计是通信专业实践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长期以来为培养具有专业实践能力的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是连接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桥梁[1]。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完成资料搜集、制定方案、实验设计、调试、结果分析和总结等工作,最终形成论文并通过答辩。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在完善知识结构的同时,充分融合专业知识和培养自身实践技能,自身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因此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质量对以实践为主的通信专业尤为重要[2]。
一、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其他同类型高校的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情况的调研和对本校几届毕业生对毕业设计过程的反馈,笔者总结出当前我校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毕业设计课程体系设计不够合理。毕业生的调查反馈表明,在毕业设计前,大部分学生从文献的搜索、筛选与有效阅读、设计文档、论文的有效写作、设计方案的把控、系统调试与修正等方面都没有系统的学习与培训,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需花费大量精力在这些方面,导致学生制作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到有效保证,由此说明毕业设计课程体系设计不够合理。(二)毕业设计实施的环节有待改善。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过程主要分为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初稿修改、定稿、答辩等环节。选题方面,主要是通过专任教师根据研究专长,拟定题目,学生再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在教师提供的题目中选择。此方式,由调查反馈可知,对于超过一半以上的题目,学生基本不够了解,学生希望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在开题、中期检查环节,存在形式主义方面的问题。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本科教学第七学期进行,为期一年。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企事业单位的应届毕业生招聘也在第七学期启动,迫于就业压力,学生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找工作上,对毕业设计投入的精力和关注度不够,导致开题环节,不少学生都不清楚自己的毕业设计任务,让开题只能沦为形式化的过程。(三)毕业设计过程监督与结果评价形式化。我校的毕业设计过程监督,基本上以填写相关表格为佐证,教师对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与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造成每年的毕业设计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导致问题不断叠加,解决问题的困难程度也在增加。我校毕业论文的结果评价,分为不合格(60分以下)、合格(60~70分)、中等(70~80分)、良好(80~90分)、优秀(90~100)这几个等级,结果等级量化比较详细,但是过程评价没有得到体现,导致学生认为,只要论文能通过率的检测,毕业论文就能顺利通过,而整个毕业设计过程没有得到重视,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也会越来越形式化。这些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了我校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落后、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不够清晰准确。这些问题会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通信行业对通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将会越来越突出。为了充分发挥毕业设计的实践锻炼作用,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及边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我校提出了构建通信工程专业三维协同、共促毕业设计改革的创新模式,如图1所示。我校通过对毕业设计教学体系、毕业设计实施过程、毕业设计的过程监督与结果评价[3]这三方面的修正改革,更好地相互促进、共同作用、协同融汇,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毕业设计实施完整过程,实现全面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目标。
二、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
(一)毕业设计教学体系改革。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过程历时一年,从本科教学的第七学期开始,到第八学期结束。然而,受现实就业大环境的影响[4],学生在毕业设计方面投入的精力非常有限。为此,我校提出本科四年制一体化训练,鼓励从本科一年级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四年制一体化能力训练,建立起学生的个人兴趣点和发展特长,在毕业设计前,逐步建立起学生独立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报告等能力,为毕业设计教学的开设奠定基础。首先,公共基础课程的开设方面,如文献的检索、论文、设计报告的写作等课程的开设;其次,专业课程的学习方面,我校针对通信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专业核心课程应设定课程设计项目,课程设计的大项目,经过进一步改进,可以将课程设计的成果转化为毕业论文,为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先决条件。最后,在实践能力锻炼课程方面,我校提出利用开放性实验教学,组织学生从大一开始,加入相关实验室进行团队实践训练,并通过组队参加学科竞赛、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进行能力训练的验收。通过团队训练、项目训练,系统培养学生的团队、设计等实践能力。毕业论文最后作为一个验收和验证的过程,体现出学生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积累和转化过程,真正体现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二)毕业设计实施过程改革。在毕业设计的内容方面,我校提出,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师命题、学生选题模式,充分利用教学体系的改革及企业协同育人环境,构造毕业设计题目的多样性,一方面,想方设法将学生实习中涉及的专业设计成果转化为毕业论文,解决学生的就业需求与毕业设计开展的矛盾关系;另一方面,将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成果、参与教师科研的成果、前期专业课程的大项目成果进一步转化为毕业论文,充分肯定学生前三年努力学习成果的同时,大大释放了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时间压力和就业大环境带来的就业压力,为学生的就业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最后要将学生参与企业合作协同育人的实践培训项目转化为毕业论文。我校通信工程专业有着非常好的企业协同育人基础,在本科教学第七学期,学院与签约企业合作,一起招募相关专业的学生进企业进行项目开发能力的培训,并将企业项目培训课程与校内理论学习课程进行学分置换。学生培训结束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参与不同企业的应聘。因为企业的培训,是基于企业项目开发来开展的,那么参与培训的学生,可以将自己参与培训项目获得的成果,转化为毕业论文,在培训过程中,既可以掌握项目开发能力,也可以完成毕业设计的综合能力训练要求。多方面的改革操作,在满足毕业论文题目多样性的同时,也照顾了学生的不同方向、不同兴趣、不同专长的各种需求,也可以从根本上释放教师的指导方式,保障指导效果,在兼顾学生就业需求的同时,充分保障了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切实提高了毕业论文的质量,为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专业锻炼基础。(三)毕业设计过程评价与监督改革。目前,我校毕业设计教学成绩的构成主要分为三大模块:指导教师评阅成绩、交叉评阅成绩、答辩成绩。一百分制中,指导教师评阅占比为40%,交叉评阅成绩占比为25%,答辩成绩占比为35%,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毕业设计教学成绩,能否顺利获得并通过,更侧重的是相关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结果评价,而对于毕业设计开展的过程,如开题、中期检查、指导过程等并没有进行相关过程的针对性评价。这种过程针对性评价的缺失,直接导致在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没有针对性评价的环节,外加师生的重视度比较缺乏,甚至忽略,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严谨度不足,以至于影响毕业设计教学效果。为切实保障毕业设计的教学效果,需要对毕业设计的过程评价与监督进行改革,将指导教师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进行详细分化,分化细节如表1所示,将学生的选题、开题、文献检索及综述能力、毕业设计过程的态度及纪律、论文指导学习过程表现等重要环节进行分化,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对应评分,最后汇总成为指导教师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通过成绩的细化评定,加强过程的监督,增强过程的严谨度,使师生重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良好实施,最终达到提升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达到全面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思考
[摘要]对于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来说,大学四年中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很重要。它是检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新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抓得很严很紧,但是整体水平还是不如内地一些高校,本文对我校该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下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选题、开题、查阅文献、学生的认识、态度,指导教师的重要性、时间安排、条件、和毕业论文审核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在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本科生毕业论文制度;本科生毕业论文监控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它是对学生四年学习期间所学知识的综合考察,也是对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际培养和测试。它是建立在多门专业课程基础上的一项综合性的、内容广泛和工程实用性强(尤其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全面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理论性问题进行研究或对实践性问题进行设计的综合性训练。通过毕业论文(设计),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扩大专业知识面,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初步形成学生的科研能力;力求在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调查研究、方案制订、理论计算、设计绘图、实验探讨、模拟测试、计算机处理、撰文论证、口述表达等方面加强训练,初步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通过毕业论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作风。通过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训练,学生应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原理、标准、规范、技巧和经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化工基础和工程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工程概念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化学工程师的基本理论素养。
1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主要表现
1.1指导思想。毕业论文(设计)是审核专家提前抽调和进校后重点检查的审查材料,是衡量学校本科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本培养标准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按照行业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新疆区域与经济特色和新疆大学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定位,制定本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标准。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化工工程师。毕业生能够适应新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承担化工及相关行业领域的研究、设计、生产、管理、咨询和教育等工作职责;能够应用工程技术科学和其他有关科学知识,通过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解决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毕业生达到见习化学工程师的能力水平,可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能在短期内获得注册化学工程师资格,成长为能够面向和引领未来的创新型工程师,也具备发展成为优秀企业家和知名学者的潜力。毕业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根据化学工程跨学科发展的趋势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成为新兴产业的积极开拓者和新生产力的重要创造者。特别是成为新疆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行业急需的政治可靠、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化工工程师。1.2选题要求按照通用标准执行。应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1.3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1)毕业设计包括:运用各种资料(文献、手册、规范、标准、设计书等)搜集所需的信息;技术路线的选择及操作参数控制方案的确定;工艺过程的选择并确定,物料和热量分析及计算方案的制定;编程或利用现有软件进行装置的工艺计算及典型设备的选型和计算;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设备布置图等图纸的绘制;生产安全及“三废”治理方案的制定;工程的技术经济评价;撰写设计计算书和设计说明书;结题答辩等。(2)毕业论文包括:运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和资料(文献、专利、手册、规范、标准、硕博论文等)搜集所需的信息;比较及总结国内外文献,对国内外同类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实验及研究技术路线、探讨及制定实验方案;实验用仪器设备的选购或设计加工以及安装调试;实验分析方法的确定;实验数据的采集、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撰写论文;结题答辩等。
2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策略
[摘要]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关键一环。本文探究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的各种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阶段英语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本科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依据和参考。本文运用实证调查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对近两年的英语专业毕业生论文进行调查,发现普遍存在论文选题质量不佳、文章内容空洞、撰写不规范等问题。本文认为高校应着眼于师资建设、教学方法、学生能力和管理机制等多个方面,全方位保障毕业论文质量。
[关键词]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策略
毕业论文是判断学生是否具备毕业条件的一种方式(李正栓,2006;盛国强,2001),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和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检验。因此,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之一便是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然而,长期以来,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在选题、文章结构、语言以及论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及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曲振国(2006)认为素质教育是对现有实践经验的反思与总结。本课题运用实证研究法,利用问卷星对近两届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设计以与毕业论文写作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学生的合作度、写作效果、论文管理为重点。本课题组成员与近两届毕业生代表和论文指导教师进行面对面访谈,并对座谈会上收集到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总结。
1毕业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
1.1选题质量不佳
论文选题是影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论文选题直接关系到文章的创新性、可行性。选择一个与专业契合又具有一定意义的题目是写好一篇论文的根基。为了了解学生论文选题的依据,本研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有75%以上的学生在选题时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或者因题目具有普遍性而选择,这两种做法均存在着一定弊端。学生在选择与兴趣和特长相关的题目时,容易忽略题目的可行性和研究的意义,时常会导致选题过于宽泛、缺乏实际意义等,最终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选择具有普遍性的题目带来的弊端则更为明显,即学生过度关注资料收集的难易程度,认为题目普遍性可以降低文章撰写的难度,只需模仿他人文章即可完成任务,这样的选题势必会影响文章质量。
高校生物类专业毕业论文的思考
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类专业毕业论文作为本科教学阶段重要的实践环节,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合乎应用型特点的选题方案,对毕业论文所涉及的五个环节做好过程管理,以期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保障本科论文的工作量、系统性以及创新性三个原则。
关键词:毕业论文;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制药
1背景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是以地方化为主,以服务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类专业毕业论文作为本科教学计划的最后实践环节,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具有生物产业相关研发、生产、质检等环节高阶性的思维能力。同时本科阶段肩负塑造学生开拓进取、诚实守信精神以及良好科学素养的责任。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注重培养学生扎实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应做好对学生在生物相关产业的延展性思维的引导。此类高校立足于地方经济建设,要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合乎应用型特点的选题方案,对论文的实施过程中,结合本类型高校的实际做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保障本科毕业论文的工作量、系统性以及创新性三个原则。
2毕业论文选题
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涉及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三个生物类本科专业。依据培养目标,力求使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环节培养学生文献的查阅、论文的撰写、实验的设计以及动手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科学真理的求索精神以及刻苦的专研态度。本科毕业论文阶段是本科生综合性素养的养成的重要环节,力求通过该环节使学生能够身体力行,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以更蓬勃、更具朝气的状态在未来学业和工作中迎接新的挑战。首先,从选题的专业性上看,避免空泛的选题,选择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题目的设置能够使学生有一定的参与感,避免学生有空中楼阁的感觉。如果能在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题目的设计、任务书的下达更合适。如果条件允许,进行面谈非常有必要,在面谈中挖掘学生的兴趣点,了解学生的知识覆盖度,将为毕业论文环节的顺利开展提供充实的保障。总之,论文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作为出发点去设置题目将能起到真正地因材施教。生物类本科论文所涉及的题目主要(1)生物资源的普查及其多样性研究;(2)生物制品工艺的优化;(3)天然产物的提取、活性研究及其生物制品的加工;(4)质检方法的延伸和拓展;(5)生物体遗传转化以及分子改造;(6)生物信息学;(7)工厂的设计等。题目的设计要综合利用学校的软硬件资源,促使学生有的放矢地根据题目去思考。题目设计的优劣以是否能够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实验为考量的标准。其次,从选题的深度上看,选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甚至略微偏难。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阶段,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合理地安排时间,在保证论文工作量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压力促使学生进行开拓性的创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抗压能力。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环节中会遇到意外状况,例如菌种污染、细胞凋亡、提取率过低、PCR无条带、方法设计不合理等。指导老师要引导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去应对突发状况,做好合理的补救措施。所以论文的选题设计中要加应对意外的时间阈值,激励学生迎难而上的勇气,开拓和创新的精神。毕业论文的选题要能拔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前提,给学生一个深入的切入点,学生通过努力,通过积极地调配软硬件资源条件可以达到的合理高度。近年来,高校新进博士教师增多,这类人群特点是学历高、科研能力强,但教学经验有限,往往以博士期间的想法去设置题目,导致选题过难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容易面对过难的论文题目而不知所措,在教师的按部就班的实验设计下草草结题,没有得到相应的思维训练以及违背了论文环节的初衷。在目前高校背景下,要做好新老教师业务上的匹配互补,做好论文选题工作。再次,选题的系统上来看,生物类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选题的设计要有一个出发点,学生通过科学问题的思考、文献查阅、实验设计、结果呈现到最终结果拿回到文献中进行深度性地总结讨论。从而形成完整的思维闭环。论文的整体篇幅上有层次推进的逻辑性,而不是空泛性的漫谈。论文严谨的思维逻辑性的呈现就需要指导教师能够依托学术背景进行合理毕业论文的框架设计。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性的引导,学生的论文推进是以导师事先设置好的思维导航点进行逐层深入的。学生在论文整个环节中进行文献查阅、思辨,以及进一步的实验实施,和指导教师讨论,最终回归到事先设置的科学问题上。学生在整个环节能够切身体会到科研的严谨性和慎思性。
地测类研究型实践教学综述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成立于2009年5月18日.下设能源地质系、地质工程与环境系、地球物理与信息系、测绘与土地利用系、遥感与地理信息系。在编教师47人。目前在籍学生分布在地质工程、测绘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四个专业,2008—2009学年度学院教师共开设本科生考试、考查课程6l门共计2604学时,其中含实验和上机环节的课程38门,实验课234学时,上机课230学时;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不包括毕业实习)共开课21门计51周。众所周知,地测类专业实践性强,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讲授外还要有大量的实验和集中实践与之相配合.以巩固和验证所学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本文从实验室建设与制度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建设、结合科研选题并加强毕业论文指导等方面介绍学院的经验与探索。
1教学改革与经验
1.1实验室建设与制度建设
按照学校“十一五”实验室建设规划.学员从实验教学体系、实验队伍、管理模式、设备与环境等方面人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验教学的研究、探索、改革与优化。2009年重点建设了地质综合实验室、煤田地质勘探实验室、数字空间信息综合分析实.验室和空间信息采集与数字测绘实验室,累计建设资金356.9万元。实验条件的改善,更新了实验教学内容,改进了实验教学方法,优化了实验教学环境。综合性、设计型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比例达到了90%。为本科生的集中实践、科研训练、专业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条件保障。为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充分发挥仪器设备效能,逐步实现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学院成立了地测实验中心,与系级机构平级,由学院统一管理,打通使用。目前已初步制定了实验室开放制度(试行)、实验教学管理办法(试行)、学生实验守则(试行)、实验教学规范(试行)等制度外,还初步制定了实习报销制度与原则、实验设备管理和赔偿制度(试行)、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试行)等规范管理文件。通过实验条件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有序、规范运行。
1.2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拓展校外实践渠道
建立健全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制度。明确实习基地承担的义务和指导教师的岗位职责,实现基地的稳定运行.是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以及适应不断更新的实践教学内容的保障。2009年学院根据人才需求和新形势的要求,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经协商建立了9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分别为湖南省煤田地质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青海煤炭地质局、云南煤炭地质勘察院、河南煤炭地质勘探研究院、北京三鼎光电仪器有限公司、北京城建集团地铁地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城建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和京煤集团等;此外,学院与神华(北京)遥感勘查有限责任公司达成了全面合作协议,在学生实习与就业方面,神华(北京)遥感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将优先接收学院学生到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安排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仅使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紧密结合,而且拓宽了实践办学途径,弥补了校内实验条件的不足,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有序运行,也拓展了学生就业渠道和空间。学院重视地质类和测绘类专业的实习和集中实践教学,在实习任务下达之初,学院和各系统一安排部署,指定有经验的带队教师,结合实习基地条件和特点,确定实习内容和要求,准备相应的实习指导书;实习前再召开动员大会,强调实习的意义、明确实习的内容、要求和注意事项;实习过程中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习进度,努力解决存在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实习后一周内提交符合格式要求的实习报告,根据实习报告质量、实习表现、出勤情况等给出成绩。并召开总结和讲评会,指出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和后续有待改进的地方.实习报告全部在学院归档保存。从目前的运行结果看总体效果良好,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程类毕业设计考核模式与实践
摘要: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育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针对目前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方式全过程考核、多维立体量化考核和多层次差异化考核等优化方法。试点实践表明,考核模式的优化更好地实现了对毕业设计(论文)成果检验的客观公正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毕业设计;考核模式;优化方法;实践效果
最近教育部关于我国高校“严进宽出”现象将改变的观点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部长陈宝生指出“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要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工程类专业本科教育阶段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并且是长周期高学分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1-2],同时又是高校本科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过渡环节,其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模式和评分机制的优化是整个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指挥棒,决定了学生的设计态度及设计方法,采用传统的考核模式难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3-5]。因此,随着教育形势的改变,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模式的改革与优化势在必行。本文作者将根据多年教学和指导十几届工程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经验,针对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模式以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指标、考核环节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优化与实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目的并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一、当前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都投入大量精力加强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考核工作的实施和管理,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现象依然广泛存在。通过对相关文献[4-6]以及长沙理工大学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工程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考核指标较粗放,分值权重不合理。一方面,毕业设计(论文)的部分考核内容缺少量化指标,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指导老师、评阅老师和答辩小组老师凭印象打分的现象仍然存在,考核随意性较大,导致毕业设计(论文)评分的公平公正性受到质疑;另一方面,目前毕业设计(论文)指标的评分项目不够细化,有些评分标准的界定比较含糊,每项评价指标所占的分值权重也不尽合理,较难体现毕业设计(论文)成果的优劣,因而评分结果的客观公正性也无法保证,不利于发挥考核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和激励功能。2.注重终结性考核,忽视过程性考核。传统的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主要由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质量决定,这种以最终评阅材料定评分等级的终结性考核模式存在较大的弊端。例如:毕业设计(论文)中出现的少数抄袭现象不易察觉;极少数毕业设计(论文)由外界代做的学生因图纸和文本质量优良而拿高分,而真正认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的学生往往成绩不一定最好;部分优秀学生的创新设计思想不能充分反映出来。并且这种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的考核模式,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没有量化的监控,对长期缺勤、劣质提问、不参与答疑讨论等不良态度与表现也起不到有效的约束作用,国内本科生的主动意识本来就偏薄弱,如果过程性考核不随之跟进,那么较多学生就会缺少主动参与到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来的动力。3.考核功能片面化,考核环节简单化。现行毕业设计(论文)考核受传统观念和专业划分过细等因素的束缚,对考核功能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考核方式片面夸大了其评定选拔功能并被赋予功利化色彩,考核成绩简单地与评优、学历及学位授予等挂钩,缺乏对毕业生的全面评价。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分析总结大多流于形式,学生很难得到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的问题反馈,无法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习的薄弱环节,弱化了考核的诊断和反馈功能。此外,当前毕业设计(论文)考核环节较为简化单一,主要以安排在末期的教师评定和小组答辩为主,缺少平时和中期等多元化多层次考核环节的配合,考核工作无法根据各学科特色合理地展开,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考核模式的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