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化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05:52: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板块化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板块化教学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践教学探索

摘要:实践教学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对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起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系统性、工程性、实践性等特点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完善。实现理论融入实践的过渡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修养等各方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实践教学;电气化工程;自动化;教育教学

此文章是在祝昆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电气化及其自动化人才的培养要面向市场的需求,不仅要在理论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突出此专业的系统性、工程性和实践性。有效的实验课程可以很好的了解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程度,为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技能高低奠定了考核基础。笔者根据我校专业的实际情况和特色,将教学环节分为以下四个板块:

一、基本实验教学板块

基本实验板块主要是让学生深入了解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这一板块中是将实验过程中的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多给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实验室可以采取全天开放的形式,想要做什么样的实验都由学生自己去决定,这样就不用占用课堂的时间对提高实验的效率也有很好帮助。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实验内容,可以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必做实验、选作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课程的实验部分可以根据实验的类型采用不同讲解方法。演示性实验主要教师讲解过程中由学生来动手,对必做实验和选作实验则要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教师只需要在一旁辅导就行。但是对于综合实验就需要学生自己构思然后再动手去做,最后得出的结论由教师组织进行讨论。这种有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再自行分析实验结果的方式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师在检查和补充实验中的不足时也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分析和检查所得结果的正确性,引导学生发现试验中具有代表性的想象。总之,不管怎么改变实验类型都必须要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充分体现其主观能动性。

二、综合性设计板块

查看全文

网络课程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应用

摘要:网络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新途径。湖南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利用已有的网络教学平台,构建起有机化学实验网络课程,并利用它辅助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文章主要对网络课程的设计、构建和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对日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网络课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运用

有机化学实验是针对化学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知识点包括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以及鉴定。通过本门课程的训练,可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操作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和深造打好基础。目前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虽说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但是由于传统教科书表达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从而预习效果不好。然而由于学时有限,教师课堂讲解演示时间较短,学生理解不透彻,实验一味照搬照抄,状况百出,安全隐患大,无法真正达到教学预期效果。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1]。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教学被广泛应用在高校专业教育中[2],网络课程具有开放性、共享性、自主性、交互性等特征,可以有效地辅助教学[3],为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思路。若是我们通过微课、微视频等精简视频的方式,将实验操作过程进行录制并加工剪辑制成短视频,在网络平台中,一方面可以摆脱传统教科书的刻板性,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预习时能更加直观便捷地看到实验过程,另一方面借助网络平台可以实现师生互动,实现课堂教学的时限突破,能及时有效地解答学生的疑惑,缩短课堂上教师讲解的时间,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度。此外,有机化学实验的学习者主要是大一、大二的学生,此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智能高度发展,学习动机由外部附属驱动力转向自我成就驱动,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强。网络课程的自主性,共享性恰好契合学习者此阶段的心理发展特性,因此可借助网络课程辅助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下面笔者简要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网络课程设计、建设及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有机化学实验网络课程的设计

基于我校已有平台,我们开展有机化学实验网络课程的设计,旨在建立一个界面简洁明了,使用方便快捷,资源丰富的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有机化学实验相关知识的平台。有机化学实验网络课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板块来设计:课程简介、主讲教师、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工具箱、友情链接。其中教学资源板块和教学活动板块为重点建设板块。教学资源板块主要包含教学大纲、实验项目、实验课件、授课教案、实验视频、动画、参考书目等,学生通过这个板块可以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基本情况了解清楚,并可以进行提前预习,自主学习,尤其借助课件和视频可以直观清晰的了解实验过程出现的各种现象、注意事项、操作步骤,做到心里有数。这样就能节省教师在课堂的讲解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时间。教学活动板块主要包含答疑讨论、课程作业、在线测试、试卷库、反馈意见等,此板块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巩固训练,并及时与老师交流,实现课堂外的延伸。

查看全文

苏教版语文阅读教材呈现思路

一、教材呈现方式为综合立体式

在进行语文课程改革后,专家对原来的教材编排方式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原来的编排主要是把同样的文体安排为同一单元,认为这种编排方式较为简单。以单篇的文章为中心,单元内部没有联系。单元的文体和知识点相同,容易给人留下呆板的印象,知识点教学出现重复。苏教版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主要以主题为单元。苏教版高中语文阅读教材在编排上具有自己的特点,教材编排具有综合立体的特点。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同一个主题下面包括多个学习板块,板块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其次,增设了积累以及应用的环节,在主题语境中,学生能够进行思考、探讨,开展活动。编排体现了创新精神,在主题环境中学生能够学习语文,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可以借助教材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积累与应用”部分,根据专题内容,进行综合性的学习,与以前单篇教学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对板块之间层次关系进行预设,教材更加系统化,体现了教材的进步性。苏教版语文阅读教材在处理各板块之间的关系时,也出现了问题。主要是板块和文本主题相关,主题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板块在设置时,无法体现主题。以“月是故乡明”单元为例,分成两个板块:漂泊的旅人和乡关何处。教学参考中提到后一个板块是对前一板块的拓展,但是,仔细考虑,乡愁与旅人两者没有层次上的关系。在这个单元中,教材所选择的文章是和乡愁相关的,文章需要进行深入的学习。几篇文章相对独立,在关于主题的学习方面没有体现层次的深浅。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通常忽视板块之间的层次性问题。教师在忽略主题进行教学时,只是针对单篇的文章,导致综合立体设计没有达到实际的效果。以专题来进行单元划分,编者的意图在于在每个专题下面分设几个板块,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

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教材的板块比较多,可以为教师提供多种教学的方案,很多板块前面以星号标注,教师能够自由的选择。但是,从实际情形来看,多数教师对此没有进行选择,仍然按照原来的方法进行板块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没有落实弹性机制,板块的设计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以“向青春举杯”方案A为例,在学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文章后,主要是对人生的追求进行思考。在“活动体验”板块,设置了多道题目,其中的一道题目是马克思提出职业选择所遵照的原则。方案B是《我的五样》,开展活动,进而感悟生命的意义。设置的题目,其中之一是对文章两句话的理解。练习题主要是以文本为中心,教师在讲解练习题时,很容易跟着书本的内容,没有自己的见解。进行活动体验,体现的是选择性,路径不同,但是,目标是一致的。在教材中,如果板块前标注星号,主要是让教师进行自由的选择,编者在此处犯下错误,在教材中提倡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说明可以供自由删选。

三、探究性的呈现方式

苏教版高中语文阅读教材在设计上注意探究性的学习。通过设置探究的环节,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用大量的篇幅设计探究性学习的过程,“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积累与应用”等都有体现。在“文本研习”中,学生能够阅读到经典性的作品,为学生创造阅读对话的环境,学生能够参与到阅读对话中,相互交流读书体验,重点在于增强学生对文本解读以及鉴赏的能力。“问题探讨”环节主要是注重培养学生发现与探究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探究的引导,设置具有价值性的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深入进行专题的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活动体验”环节主要是以人文内涵以及学习的要求为中心,根据学习材料,语文活动体现出多样性以及丰富性,学会体验以及思考,提升语文素养。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探究性的呈现方式上同样存在问题,“问题探讨”中的问题不具有探讨性,只是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部分问题具有探讨的价值,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不能进行探讨。首先是因为探讨所需要的资料没有提及。其次,对于探讨没有提供相应的指导,以“珍爱生命”专题中的“积累与应用”板块为例,提到关于“文眼”的问题,对于“文眼”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关于文眼研究的资料比较多,在搜集以及整理资料时,需要多种方法。利用“文眼”对散文作品进行分析,教师需要进行指导。教师的能力相对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教材应当多提供一些资料。此外,为降低探讨问题的难度,编者在应用策略时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个人能力有限,对于复杂的问题不能完成探讨,编者主要是降低难度,没有提供相关资料,探讨问题失去意义。

查看全文

新课程历史的模式学习法研究

摘要:新课程全面推行以后,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历史教科书分别呈现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是对以往历史教材的提炼和升华。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平时历史教学中尝试板块学习法,形成历史的知识网络,找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新课程板块学习法构建框架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历史教科书分别呈现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是对以往历史教材的提炼和升华。但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觉得很吃紧,尤其要分清中外古今更显力不从心。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平时历史教学中尝试板块学习法,对理清学生思路,为学习历史构建框架起到一定的效果。

笔者认为所谓的板块学习法就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从一书,一章,一节的宏观入手,构建历史的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不断充实内容,形成历史的知识网络,找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板块学习法的可行性

1、板块学习法如同给学生搭建房子

查看全文

英语词汇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从目前来看,英语词汇是英语教学过程中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深受困扰的问题,原本英语词汇从教授到学习应该是具有关联性的,但实际上两者已经出现了脱节的现象。事实上,英语词汇的“板块性”对于英语教学本身也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对英语词汇的“板块性”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将其更熟练地应用到英语的日常教学当中,从而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本文对于英语词汇以及英语词汇的“板块性”进行相应的分析,继而对英语词汇“板块性”对英语教学的启示进行了探讨,希望本文能够为英语教学中英语词汇“板块性”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英语词汇;“板块性”;英语教学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当中,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中,往往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因为对于学生而言,词汇的记忆以及理解是相对较难的。英语词汇不容易记,即使是记下了,也很容易忘记,这也是很多学生学习英语词汇时共同的感受。在较短的时间段内记住英语词汇相对来说较为容易,难的是对于英语词汇进行长久的记忆。而英语词汇“板块性”教学恰恰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其通过培养学生对于英语词汇的敏感性,来提高学生记忆英语词汇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提升英语教学的成效。

一、英语词汇的教学分析

语言心理学相关理论表明,英语词汇学习事实上是由几个互相关联的环节构成。首先是对于英语词汇的理解以及记忆,其次是对于英语词汇在脑海中的搜索和利用。在英语教学的日常工作当中,我们能够发现,实际上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主要发生于对脑海当中英语词汇的搜索和利用这个过程中。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在日常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于英语的记忆以及理解这两个方面没有多大困难,但是如何在脑海中进行词汇的提取和使用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从目前来看,英语词汇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学生在使用英语词汇的时候无法及时地在脑海中搜索到对应的词汇;其次,学生在使用词汇的时候,缺乏一定的恰当性;最后,学生们在使用英语词汇的时候,没有符合英语的语言使用习惯。除了这几个问题,学生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当中还易受到母语的干扰,如果对于英语词汇的汉译进行机械性的记忆,那么就非常容易出现词义不准的情况,语境也会出现错误。英国的语言学家指出,英语词汇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去认识或者理解一个单词,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这个单词的时候能够把它和其他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正确、合理地使用单词,适用于正确的场合以及与其他的单词进行正确的搭配。同时这名学者也着重说明了英语词汇与社会以及文化之间的联系,例如学生在学习Bird这个单词的时候,应该了解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对于这个单词的理解也不同,英国人认为Bird主要代表的是知更鸟,而对于中国人来说,鸟当中最为典型的是麻雀。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词汇的时候,不应该主要依靠老师的教授,而是需要自身进行学习和积累。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主要教授学生如何积累英语词汇,引导他们了解英语词汇的文化背景,对英语词汇的具体含义进行分析,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是最为有效的。

二、现代词汇教学分析以及词汇的新视角

查看全文

小学英语综合板块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阶段的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阶段各学科也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改革,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而言,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是为学生整个人生英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的阶段,所以说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小学中高年级作为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中高年级的英语教学也刚刚从基础性教学逐渐过渡到提高式教学,所以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也面临更加复杂的任务。本文就小学英语综合板块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思维品质;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小学英语综合板块作为集听说读写为一体的重点版块,这一版块是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检验和培训的。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这一板块的教学教师要在课前积极的进行课前备课,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要将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贯穿到这一板块的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一、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

如何对在综合板块的教学中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师所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能够通过问题的提问,将知识点与课堂问题相结合,通过有效的课堂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思维发散,养成学生探究本质和勤于思考的思维方式,从而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相关知识[1]。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Unit5《Whatdotheydo?》一章时,教师可以在课上为学生引出相关话题,例如让班级内的学生回答一下他的同位或者前后位都在干什么?让学生能够更快的融入到教学环境中去,同时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老师的提问下更好的进行本节知识的学习。接着教师在提问完成之后可以正式的进行本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的提高对该节知识的认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广阔性

查看全文

小学信息技术中心建立思考

一、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在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通过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和计算机教室等三种模式来实现,国家和地方投资近100个亿。2004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该《标准》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规范了中小学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分别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对能力的定义体现了立体化、多维化的特征,是指导中小学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2005年4月,为贯彻落实《标准》,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这一项目包括培训、考试、认证等三个部分。培训内容是指达到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分初级、中级、高级);考试内容和培训内容基本一致;认证是指按照审核认定的考试成绩授予教师相应的等级证书。2005年,湖南省教育厅、发改委和财政厅联合制定了《湖南省2004-2005年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湘教发[2005]83号),同年完成工程实施地区三种模式的建设任务。目前,方案已实施多年,中小学已基本安装了远程教育系统,但是,7年来的实践表明,这些系统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人才,缺乏具有教育技术能力,尤其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能力的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即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和提高滞后。

众所周知,在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到位的情况下,人的因素———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特别是教育技术的教学应用能力成为影响教育信息化顺利推进、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1]。事实上,从一般意义上讲,小学教师比大学教师甚至中学教师更加关注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因为小学教育最需要教育艺术,教育信息技术正是让教育艺术更好展现的最佳工具。所以,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信息时代对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结构

教育技术本质就是应用技术手段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2]。教育技术能力,即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意识、行为以及道德和情感等[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主要由以下三部分要素构成[3]。(1)知识要素:对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掌握程度;(2)实践要素: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运用教育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要素:认识到教育技术在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并能在教学中自觉应用教育技术、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并承担相关社会责任等,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态度。我院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实验中心服务于全校师范专业学生,承担全省小学教育信息化专门人才的培养任务。根据《标准》对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不同要求,我们将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分解为三个板块,即“小学教师基本教育技术能力”、“小学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技能”和“小学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技能”,如图1所示。

对培养小学教育信息化技术人才的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进行全部三个板块的能力训练,其他师范类专业学生、在职小学教师均进行第一个板块的能力训练,且适当进行后两个板块的能力训练。

查看全文

双核心单片机教学实验箱设计研究

摘要:为了增加单片机实验箱的功能性,解决单片机分层次教学,作者设计与开发了一款多功能、双核心的单片机教学实验箱。该实验箱采用了传统51单片机和高性能STM32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具有“单片机硬件认知”“单片机基础实践”“综合拓展”和“二次开发”功能,可较好地应用于51单片机教学实验、STM32教学实践、电子竞赛等活动。

关键词:双核心;单片机;STM32;实验箱

目前,单片机教学实验箱仍大多采用传统8051内核的单片机作为开发对象,而市场上流行的高性能单片机应用于实验平台的却较少。为了增加单片机实验箱的功能性,解决单片机实验分层次教学,本文采用了“一块硬件电路板双控制核心”的方案,设计与开发了一款双核心、多功能的单片机教学实验箱。[1]

1单片机教学实验箱的设计

1.1单片机实验箱总体设计。单片机教学实验箱以51单片机+STM3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由“硬件认知”、“基础实践”、“综合拓展”和“二次开发”四大板块组成。1.2单片机实验箱主控芯片。单片机教学实验箱具有51单片机和STM32两个控制核心。51单片机主控芯片:本实验箱选择国产宏晶科技公司的高速/低功耗的STC89C52单片机。[2]该芯片拥有的灵巧的8位CPU和在线可编程Flash,使其在高校教学实验平台得到了广泛使用。STM32单片机主控芯片,本实验箱选择ST公司开发的STM32F103ZET6芯片。该芯片采用超低功耗的ARM处理器内核,芯体尺寸32位,速度可达72MHz,运算速度比8051快得多;具有硬件资源丰富、低价格、低功耗、高性能等优势,能够在经济型产品上实现先进且复杂的功能。1.3单片机实验箱控制单元的设计。1.3.1单片机硬件认知板块。本实验箱硬件认知板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将硬件电路原理图印制在了实验箱内盖上,便于学生一打开实验箱就可以直观地观察电路原理。(2)将电路典型元器件进行插入式连接,便于实物认知。[3](3)将电路引脚分配印制在电路板丝印层上,便于硬件接线和软件编程。1.3.2单片机基础实践板块。单片机实验箱采取模块式设计思想,主要由LED流水灯、数码管、蜂鸣器、按键、液晶显示、点阵、继电器、实时时钟、EEPROM、温度传感器、红外接收,共11个独立基础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图1实验箱基础模块电路原理图51单片机和STM32作为两个独立的控制核心,可以分别实现对以上11个基础模块的控制。1.3.3单片机综合拓展板块。在51单片机和STM32的双核心控制下,将基本板块的11个基础模块,按不同的控制需求进行任意组合,可以完成多种综合拓展实验。例如:组合LED流水灯+数码管模块,可以实现交通灯倒计时功能;组合液晶显示+按键+蜂鸣器模块,可以实现病房呼叫或音乐盒功能;组合液晶显示+温度传感器+继电器模块,可实现温度自适应调整等功能。[3]1.3.4单片机二次开发功能的设计。单片机实验箱采取易扩展的设计思想:将51单片机和STM32的所有I/O引脚通过排针形式全部引出,方便对系统的扩充和二次开发。[4]在每个教学单元,引导学生自主焊接一些小的控制单元,例如交通灯控制单元、电机驱动单元、舵机控制单元等。让学生将个人作品通过排线与实验箱I/O引脚进行连接,验证个人控制单元功能,增加学习兴趣。

2单片机教学实验箱设计成果

查看全文

外语语块教学的特征及价值意义论文

【摘要】语块是英语的基本语言单位,也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单位和理想单位。语块教学是提高学习者语言地道性和流利性的关键所在,是融词汇教学、语法教学与语用、语篇教学为一体的整体性教学,可全方位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是现代英语教学的热点及发展趋势。提高学习者的语块意识和语块能力是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重点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外语教学;语块;语块教学

一、语块是英语的基本语言单位

传统的外语教学强调对句子结构与规则的掌握,把词汇教学置于第二位,词汇教学长久以来都被看成是语法教学的补充。然而近几十年来,词汇教学的地位渐渐被一些语言和教学研究者提高至等同于甚至高于语法教学的地位,词汇被认为是语言交际的基础。Lewis(1993)认为,由于人们把语法看成是语言的基础,把掌握语法系统看成是有效交际的前提,所以语言教学中的词汇受到了误解。Zimmerman(1997)也指出:“纵观外语教学的历史,词汇教学的作用被低估了。”

Widdowson(1989)更认为,语法的作用是调节性的,是服务于词汇的。在词汇日益受到重视的过程中,词汇的概念也有了突破,它不仅仅指传统意义上的单个的词与习语,即可借助语言规则自由组合的单词和不能用规则解释的固定短语,还包括各种类型的多词结构,即语块。语块是指由连续或非连续的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作为一个整体来储存与使用的结构。语块不仅指“intheend”这样的连续性短语结构;也包括不连续的句子框架,如“notonly...butalso”,还包括一些完整的句子,如“Howdoyoudo”。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词汇在语言使用中往往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以语块的形式出现的。最早对语块进行研究的Becker(1975)发现,语言的记忆和存储、输出和使用不是以单个词为单位,而那些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的板块结构才是人类交际的最小单位。Lewis(1997)认为,语言不是由传统的语法与词汇组成,而是由多词的预制语块组成的。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和语料库的飞速发展,语块在语言中存在的普遍性及重要性得到进一步证实,板块性被认为是真实语言的一大特点。Sinclair(1991)通过语料库研究证实英语词汇在使用中呈现一定的模式。他认为,那些出现频率高、不同程度词化的语块是英语中的基本语言单位。Altenberg(1998)的研究也发现,英语自然话语中有80%由各类板块结构组成,也就是说大部分话语是通过语块来实现的,语块是英语的基本语言单位。

查看全文

高校哲学教学模式探究论文

[论文摘要]要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的教学质量,应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把握好教学知识板块的划分,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选择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论文关键词]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方法

由于哲学研究的是关于整个世界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它与各门具体科学研究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不同,决定了它是一门抽象的理论性学科,学习哲学既要具备各门具体科学知识,又要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才能够学好。正因为如此,一些学生感到哲学难学,其原因或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贫乏,不扎实,或是抽象思维能力不高。这给哲学教师提出了教学上的具体问题,即如何教好哲学,在教学方法上如何创新改进,如何提高哲学课的教学质量。本文就此作一探索。

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准确定位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应从理论灌输、方法论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三方面定位,做到三位一体,以提高本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

一是从基本概念、原理着手,强化本课程的理论灌输。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观点,首先必须弄清其基本概念和原理,讲清楚基本概念原理是本课程教学的首要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突出概念原理的教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是由一系列基本的概念原理构成的,只有学好基本概念原理,才能运用它对社会生活、自然现象进行深刻的分析,这可称为“以理论事”,突出的是“理”而不是“事”,强调的是“事”为“理”服务。而在以往的哲学教学中,有的教师主张不从理论着手,大讲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然后引出理论,即“以事论理”,突出的是“事”而不是“理”。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时间分布,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强化了“理”为“事”服务,而不是“事”为“理”服务,显然不符合哲学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