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08:15: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班级文化培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班主任教育研究分析
*师范大学班华教授提出:“班级教育系统是班主任实施教育的特殊操作系统,我们把它称作‘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这是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体系,是以班主任为主导,由相互联系的班级教育目标、班级教学、班级学生集体、班级活动、班级文化、班级管理、班级教育合力、学生发展评价等各子系统有机构成的班级教育整体。”这段话精辟、深刻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立体的、多维的班级发展建设系统。一年多来,昆明市在“班主任实施教育的特殊操作系统”的研究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对“班主任实施教育的特殊操作系统”的探索与实践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确定“班主任实施教育的特殊操作系统研究”这一课题后,昆明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学校调研、指导工作。市教育局在昆教(2007)1号文件中,把2007年作为“昆明市班主任建设年”,要求健全班主任工作制度,加大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奖励,加强班集体建设和班主任工作研究。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各科室、各县(区)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
西山区教育局率先启动班主任专业发展研究工作,区教科研中心成立了“班主任特色工作研究室”,各学校成立班主任工作室,形成自上而下的班主任科研、培训网络。他们还根据本区特点,制定了《昆明市西山区班主任专业发展研究工作手册》和《昆明市西山区班主任专业发展研究常规管理工作手册》,实施评价管理。同时五华、盘龙、官渡、宜良等县(区)教育局和学校也积极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举办讲座,听取专家报告
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论文
1班级管理制度规章的实施与创新
班级管理制度规章包括班级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班委选举与分工制度,甚至包括寝室公约等班级成员一致达成并共同遵守的管理模式。班级管理制度规章的实施与创新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不断加强跨年级跨班级甚至跨学院的班级间的交流。在交流中创新制度实施办法,撤出不符当前班级建设需要的制度,不断更新新的推动班级成长的规章制度。在交流中发挥先进班级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积极建设班级的正能量。
(2)班级激励制度的持续完善。对于以往评选先进班级等积极有效的激励制度要坚持开展和实施下去,同时不断拓展新的激励制度的建设,如通过班级风采大赛来推动各班级间成果的相互展示和共同品鉴,班级工作的良好推动需要不断的激励,给予正面肯定才能有效推动班级建设的良性发展。
(3)加强班委培训制度的细化和常态化。建构大学班级授权管理模式,然后把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职权部分授予给班干部,通过参加班级的重要事务和例外事项管理,以及保持对学生的激励和与学生的沟通。开展年级班委培训制度,尤其是刚刚走上班委岗位的同学们,热情高涨却不知何处下手,针对这种现实需要,我们要给班委开展岗前培训,包括班委的职责和要求,班级管理的技巧与方法,班级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等。同时,要对各类班委开展横向培训,所有班长的横向交流与培训,各班心理委员、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等的分类培训与交流。
2班级凝聚力建设的新探索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3篇
第一篇
一、前言
个人成长受到周围文化环境的影响,文化氛围时刻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和行动[1]。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文化建设对个人学习、成才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班级文化是指班级的物质条件、思想观念、教育制度、行为方式等文化要素构成的物质环境和精神家园的总和[3]。积极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一个班级快速健康地发展[4]。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客观
高校研究生班级文化建设不只是辅导员、班主任的责任,也不单只是几个班委干部的任务,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必须要先认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进而将学校资源与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有机结合。首先,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是班级所有同学。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人数迅速增加。学校研究生培养的规模化使得原来小规模的建设模式不适应当前情况,出现了研究生班级不完全按专业点组建,存在一个班级由两个及以上交叉学科构成的情形。其次,上课、住宿的分散性对班级文化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研究生只有一年的学习课程,没有特定自习室或教室,且住宿日益朝着自由结合的方向发展,甚至一部分同学因为种种原因不住学校或因被派到外地参加科研项目,长期与班级脱离,造成同学之间人际关系较为淡薄、班级概念模糊。另外,研究生群体还具有其特殊性。研究生不比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年龄层次、人生经历、婚姻状况、心理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研究生班级建设的客观现状,使得加强研究生班级建设格外迫切和重要。
三、班级文化建设思路
教育局班级文化培育交流材料
十四中作为一所具有40多年历史的优秀学校,在新时期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下,传承优良传统,积极探索和推进班级建设工作,走过了一条深化改革的创建之路。
我校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理性办学,文化立校”的办学思想,我们认为文化立校的根本目标是构建和谐校园,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班级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我们遵循教育规律,确定班主任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德育科研的力度,通过培养班主任素质、造就优秀班主任来推动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出优良的教风、学风,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成绩显著。
由此我们认识到,每个学生都生长在特定的学校里,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一所学校的地域特点、历史沿革、人文内涵、校容校貌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从不同的学校走出来的学生,是带有鲜明的学校烙印和特质的。扎实有效地把人类先进文化播撒进学生的心里,把学生熏陶影响成为有道德、有文化的人,这个任务就落在学校最基层的教育单位班级,班级是学校按照一定的文化价值取向通过制度而建立起来的组织,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和平台。中学生直接的文化环境,就是班级文化,文化培育的意义在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以文化魅力来影响学生的学习,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文化和能力基础,从文化而不仅仅只是从学业的角度来促进学生素质、能力、成绩的提高。这样,就要构建一套让学生生动发展、促进学业、提升能力的文化体系,形成学生特长、学校特色。
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在德育实效中具有重大意义。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
(一)课题统领,构建学校德育支柱
班级团支部学风建设探索
高校班集体作为学校最小的行政、教学管理单位,班级团支部是在党、团组织领导下的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基本组成部分,直接紧密联系广大团员青年,是连接党、团组织、领导、老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重要桥梁。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好学风建设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学风建设的传统抓手以任课老师的课堂教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等与学生专业学习直接相关的环节为主,以加强课堂考勤、优秀学生表彰和树立榜样等手段为辅。《灯塔工程———广东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行动方案》中指出,要“坚持围绕高校中心工作,服务育人大局,立足工作基础和实际,发挥高校共青团在第二课堂中的独特作用,形成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合力”[1],方案中明确了共青团在第二课堂中的独特作用,为了抓好学风建设,作为高校基层团组织的班级团支部应该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的中坚力量,将团支部建设和学风建设有机融合在一起,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高校班级团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是共青团建设的主战场,班级团支部是高校共青团开展工作和组织活动的基本单位,要充分发挥班级团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目前,由于班级团支部文化建设薄弱、团干部整体素质有限和团员主人翁意识缺乏等问题,影响了各项团学工作的完成效果和教育效果。(一)班级团支部缺乏特色文化,理论学习形式单一。班级团支部作为高校青年学生开展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共青团联系、服务和培养青年的重要战斗堡垒。部分班级团支部在日常工作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教育活动流于表面,无法深入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专业学科特点,缺乏特色文化,难以形成品牌效应与长效机制;政治理论学习形式单一,学习形式大多是宣读文件,单调乏味,缺少趣味性,缺乏对团员的吸引力,班级团支部没有或者只有少数开展课外活动,学习活动存在临时性和缺乏规划性,活动碎片化现象严重。班级团支部文化建设重娱乐活动、轻学业学术,学风建设仍显薄弱。班级团支部文化对同学的思想道德、情操修养等发挥着润物无声地作用,以班级团支部文化建设为依托,是加强班级团支部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二)班级团干部理论基础薄弱,业务能力有限。《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团干部配备,要“建立完善全国、省、高校分级培训体系,建设以理想信念、党性作风、团的业务能力、新知识新观点新技能等为重点的核心课程和线上资源共享平台”[2],完善团干部培养培训使用制度。尽管每个班级团支部都配备了团支书、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等班级团支部干部,然而由于班级团干部理论基础薄弱,对班级团支部活动形式理解片面,导致支部学习无法深入、浮于表面。班级团支部基础团务工作繁多,一些班级团支部基础团务工作相关知识匮乏、流程不清,突显了班级团支部干部业务能力有限的问题。长此以往,不但影响了班级团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班级团员参与的积极性,还影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在班级团干部培养方面,重事务管理、基本业务能力培训,轻理论学习和学业学习,品学兼优典型不足。班级团干部对同学的学习习惯、行为养成等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以加强引导班级团干部理论学习和学业学习为支点,是推动班级团支部学风建设的强有力的力量。(三)团员参与热情匮乏,主动学习性不足。班级团支部团员是班级团支部开展活动的实践者和受益者,要“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高校共青团”,要实现“组织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2],就要提高班级团支部团员的参与热情,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主人翁意识。由于班级团支部学习形式单一、班级团干部业务能力有限等问题,班级团员参加支部活动被动性较强,仅为完成基本要求,班级团支部团员理论学习热情不高,主动学习意识淡薄,被动依赖学习情况明显。
二、加强高校班级团支部建设促进学风建设
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中说到“学如弓弩,才如箭簇”,并告诫青年们“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2]在多个会议上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和学风建设的重要影响。学风的定义分为广义上的学风和狭义上的学风,“广义上的学风则是由学校的校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构成的。狭义上的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或是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和兴趣等等”[3],这里主要探讨狭义的学风,即高校大学生的学习风气。(一)大学生学风存在的问题。目前,高校学风主流是积极向上、健康进取的,但学风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从学生层面看,学生求知欲较强,但是自主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力驱动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动力不足,被动学习现象突出。学生参与意识强,但是自律自控能力较弱。刚刚进入大学时学习热情度高,但是学习热情难以保持,由于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再加上大学相对较宽松的管理制度,没有了严密的监督和督促,学生的自控能力下降,对学习不管不问,更有甚者,沉迷于网络。学生自我意识强,但是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在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和环境不断完善,社会转型期的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但是理想信念、奉献精神和诚信意识等责任意识淡薄。学生时代感增强,但是专业素养、创新意识和职业竞争力不足。随着互联网网络的大众化,学生参与社会的渠道越来越广,然而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逐渐凸显,学生的专业素养、奉献精神和诚信意识的培养也是学风建设急需解决的重要内容。从学生工作层看,教育方式过于单一、活动开展特色不足。在教学方式上,部分高校还是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主;在教学考核方式上,考核方式单一,过分注重学习成绩;教学方法上,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在活动开展上,缺乏继承与创新,调动不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育“理论化体系化品牌化”建设尚未形成,工作缺乏系统性,这样就导致工作内容难易长久开展,工作效果难易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参与度仍不理想。学生建设需要学校从教师到管理的各个层面全面参与,然而由于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学风建设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班级团支部是高校凝聚青年学生的基本组成单位,一个班级团支部的学风建设情况直接影响班级同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一个积极进取、作风优良的班级团支部能在广大青年团员中发挥很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能够“巩固提升在全团的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和作用”[4],能够积极有效地推动班级学风建设。(二)加强班级团支部内涵建设,打造班级团支部特色文化,提升学风建设内驱力。一个优秀的、有向心力的团支部必须要走内涵式发展,要有充实丰富的活动内容,离不开形式多样、富有创意、团员喜闻乐见的团支部活动载体,打造团支部活动特色和精品,落实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这不仅是班级团支部发展、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班级团支部吸引和凝聚团员的必然要求。在加强班级团支部团员理论学习的同时,要经常性地把班级团支部团员在学习学业、交友情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就业创业等具体需求结合起来,找准班级团支部活动的切入点和活动载体,把教育性与娱乐性结合在一起,把学习性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做到既要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强化班级团支部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在服务班级团员成长成才的各项活动中,获得团员的支持与信赖,增强班级团支部活动的影响力,提升班级团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班级团支部在积极参与学校、学院共青团活动的同时,要根据专业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在对班级团员需求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风建设的具体要求,以学风建设为主题,以班级团日活动为载体,创造性的开展特色活动,实现每个班级团支部都有自己的特色,让团员们积极主动地接受学风建设的宣传,增强班级团支部学风建设的渗透力,提高班级团支部学风建设的实际效果。(三)加强班级团干部队伍建设,夯实团干部基础,加强学风建设助推力。“高等学校团组织要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5]班级团支部要发挥优势,做好服务,班级团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班级团干部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班级团支部的战斗力和影响力,如果班级团支部干部队伍成员作风不过硬、专业学习不过关、团支部业务能力不足、责任意识不强、群众基础不扎实,成分良莠不齐,那么班级团干部就难以在团员中体现出号召力和信服力,班级团支部的工作就难以开展,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优秀的班级团支部干部不仅可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锋模范作用,还可以引领班级学风建设,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加强班级团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把好选拔关。从个人学习能力、作风表现、执行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综合考察,选拔出既有群众基础,又真正愿意为同学服务,有责任意识,又真正能够主动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班级团支部干部。其次要抓好培训关。班级团支部干部既要全面、熟练的掌握团支部的各项工作,又要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还要高效和有效地推进班级团支部工作,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除了基础的日常业务能力培训,可结合高校共青团“四进四信”活动和“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对班级团支部干部从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对外交流和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培训,帮助团干部学习和掌握理论创新成果,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最后要落实保障机制。要完善班级团支部干部考核评比制度,结合“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动团支部干部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并对工作考核内容予以量化。评比内容上既要包含班级团支部团籍管理、团费收缴、团员发展等基础团务工作,又要包含学校、学院团委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还要结合各班级团支部的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特色和亮点。对优秀的班级团支部给予奖励,激发班级团支部工作热情,提高团支部活力。(四)加强班级团支部团员责任感,培养团员主人翁意识,强化学风建设发展力。高校学风建设与班级团支部团员是紧密相关的,班级团支部团员是学风建设的主力军和直接受益者,团学活动与学风建设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使大学生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广大青年团员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同时,报告希望“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6]班级团支部团员要自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系统学习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用真理武装头脑,用真理指引理想,用真理坚定信仰。“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7]要积极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培养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爱好和平的精神,增强主人翁意识。要主动提升基本道德规范,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以自身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素质教育,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勤于学习、甘于奉献、善于创造,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青团员。
三、结束语
德育先进模范中学校申请汇报材料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学校德育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德育目标,加强德育管理,在德育内容、方法上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2009年我们学校先后获得“河南省文明学校”、“郑州市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以信心教育为主线,坚持狠抓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不放松,大力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加强师生心理调适工作,通过班级文化、教师文化和课堂文化的建设,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坚持过程管理,狠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放松
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有效手段。多年来,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工作,坚持过程管理,狠抓日常行为规范不放松。
1.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的有关规定,制定了符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适应我校教育教学需要的《郑州十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和活动作出了明确、具体和详细的要求。
2.通过新生军训、集会、干部培训、后进生培训班、校园法制考试等途径广泛地宣传、学习《郑州第十二中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自己应有的行为规范和要求。
3.在平时的管理中,不管是学生在寝室的就寝纪律、内务卫生,还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和活动,坚持严格按照《郑州十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的行为。
班级学生干部培养问题及对策探析
摘要:本文以贵州大学阳明学院为例,以探索在通识教育背景下更好的班级学生干部培养模式为目的,分析了阳明学院目前的学生干部培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通识教育;班级学生干部;培养模式
一、研究背景
阳明学院是贵州大学高水平大学本科教育的目标,适应我国本科教育由专业教育向通识教育加专业教育转型、创新本科通识教育组织和管理模式、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包括阳明学)三大需要,获贵州省编办批准设立的组织实施本科通识教育的教学机构。学院专门面向除特殊专业外的所有贵州大学一年级一本学生开展本科通识教育。学院现设党政办公室、教务办、学务办、团委、通识教育教学部,内设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农学、工学(一、二、三)七个学部。班级是高校教育管理的基本单位、基础单元,而学生干部则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执行者,是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党的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随着时代的发展,贵州大学阳明学院学生人数逐年增多,2014级学生近6200人,2015级学生近6500人,2016级学生近6700人,2017级学生近7100人。虽然阳明学院的专职辅导员从2014年的11人增加到现在的20人,但是辅导员与学生比例还是远远不能达到1:200的标准。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已达到新的高点,大批新生代“90后”大学生的入学,给班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对班级管理的目标、任务以及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注重素质教育、间接管理、管理模式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干部成为辅导员老师的“帮手”,发挥好班级学生干部的作用,是阳明学院学生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阳明学院班级学生干部培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选拔制度不够合理。以阳明学院2018级的情况为例,因贵州大学的本科生新生军训是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2018级新生进校后欠缺互相了解的机会,各班级的学生干部,在新生入校第一周内,就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召开班会进行选举。首先,各班学生干部是在班级成员相互之间比较陌生、老师与学生之间也不熟悉的情况下产生的,选拔的时间不合理;其次,选拔班干部仍为传统的“自我介绍”后的班级内部投票或者由辅导员老师推荐产生,选拔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乏严谨客观的评价及选拔制度。据调查,阳明学院每届大一年级的班级中,约有20%的班级会在第一或第二学期换掉部分班干部,说明学生干部的选拔是有问题。这样不仅会影响班级学生干部团队的氛围,在班级学生管理工作中“埋下隐患”,还会打击被换掉的学生干部的生活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或人际交往问题。2.新生干部自身适应性问题突出。大一新生入校,从生理与心理上都会遇到许多适应性的问题。新生进校期间是学生管理工作压力集聚的时期,新生学生干部在自身需要适应新环境的同时还面临巨大的班级管理工作压力,此阶段。就常常出现学生干部的学习与工作不能兼顾、生活作息及饮食不规律、时间管理混乱等现象。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调整,会导致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降低,学习成绩下降,身心疲惫等适应性问题。3.缺乏经验、工作效率较低。因阳明学院的特殊性,学生干部全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大学学生工作经验零基础。阳明学院与专业教育学院之间的管理目前还是相对分离、各自独立的,导致新生学生干部没有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去从老学生干部那里学习经验,此外因阳明学院辅导员老师本身超工作量管理学生,难免有无法顾及和疏忽之时,学生干部们大多时候都是靠“摸着石头过河”,在失败中去学会怎么样去做工作,在不断试错中去找出答案,这样就出现了工作效率较低的局面。4.“主人翁”意识薄弱、管理能力较低。阳明学院新生干部普遍都有初高中遗留的“依赖症”,凡遇到问题都依赖家长或者老师去解决,没有把自己的角色真正定位为班级的管理者,而只是一个老师的命令执行者,消息的传达者,被动地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主人翁”意识薄弱,管理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升。5.班级管理团队协作失衡一般情况下,阳明学院班级设置的班干有团支书、班长(兼团支部副书记)、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文体委员、心理委员(一男一女),班干人数在十人左右,班级编制较少的有30人左右,较多的有100多人,班干人数的比例在班级占比10%-40%不等。每个班级的班干设置似乎面面俱到,包含了学习、生活、文化、组织、宣传等各个方面,但实际上不少职位完全可以合并。从表面上看,班干力量足够管理一个班级的大小事务,但实际上,基本上每个班级的80%以上的工作都是由班长以及团支书完成,其他班干经常出现“找不到事情做”、“不会做”等现象,大部分的班干形同虚设,这些现象既不利于班级管理团队协作氛围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干部们自身的发展。班长和团支书工作压力较大、花费较多时间去学习如何工作以及做工作,从而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大打折扣;而没有事情做的班干则在团队中找不到自己的角色、没有成就感、责任感缺失,整个班级的管理团队协作失衡,无法发挥团队的最大效能。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摘要】本文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班级文化建设受重视程度不高、学生主体性缺失、价值导向性不强、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相脱节等问题,提出班级文化建设策略:注重精神文化内涵、加强班级学风建设、精心布置教室环境、创建和谐文明的宿舍文化、完善班级机构组织建设、建立班级企业化管理制度、开展系列主题班会活动、开展系列主题班会活动、完善班级文化建设考核评价机制。
【关键词】职业素养;专业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专业发展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但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然而,长期以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班级文化建设比较薄弱,中职生整体综合素质偏低,致使毕业生市场竞争力偏弱,就业质量偏低,后续发展乏力。紧密结合职业人才市场的需求,以培养职业素养为目标构建班级文化,是新形势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一、中职班级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一)班级文化建设受重视程度不高
部分中职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价值缺乏充分的理解,对人才培养中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班级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忽视班级文化对学生价值观、行为方式、精神风貌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开发不足,班级文化发展不平衡。
小学上学期领导述职述廉报告
本学期调入新的工作岗位,主要分管班主任、少先队、工会、安全等德育管理工作,半年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优化德育过程管理,全面提高德育常规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学校管理是一所学校生存的根本,所以抓学校德育过程管理是我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在全面熟悉学校基本情况后,拟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核心力量,全体教师为组员的德育队伍,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与学校领导班子一起,学习和领会上级文件精神后,通力合作,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制定了各种安全制度,各种意外事故发生应急演练预案。教师常规工作制度,班主任工作常规制度、值周制度。班级评比制度,班主任考核细则、教师考核制度等,使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真正做到制度管人,人服人。
3.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从开学到现在甲流流行传染,我制定了甲流可防、可控、可治的可操作的流程,并和班主任教师一起严格遵守,照章操作。并协调卫生疾控部门和学校的关系,严格督导和防范,甲流虽传染猖獗,我校学生在校生活和学习依然井然有序。在这期间还组织师生一起进行了“甲流防控演练”活动;“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防火”、“防踩踏”、等系列安全教育。在此期间,还为全校各个班级上了预防甲流的卫生宣传课。
乡镇中心幼儿园2005学年度工作计划
乡镇中心幼儿园2005学年度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认真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有关教育法规政策,紧紧围绕教育局、镇委、镇政府有关工作的要求,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坚持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着力创建幼儿园文化,形成自身特色,进一步做到规划科学化,办学特色化,管理精细化。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依靠全体家长和社会各方力量,不断提高保教质量,促进我镇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努力办好新埭镇人民满意的幼儿园教育。
二、工作目标
1、争创“嘉兴市文明单位”;
2、继续做好园本课程研究工作,完成省级研究子课题的第一阶段研究工作,出来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