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环境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23:34: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班级环境设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一、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因此当下迫切需要建立起跟上时代步伐的人才培养模式。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是在保留传统书本教育的基础上,更多地加入实践类的课程,通过校企合作,有效地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印证,重视教学、课程安排、设计,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因此,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大大提高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从而更加有效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型人才。
二、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基本思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到来,在对环境设计专业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带来的巨大的机遇。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需要改变,要确定更加符合时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提供适应时展的专业型环境设计人才。(一)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设计类产业的快速发展,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也从传统的应用型过渡到应用技术型,尤其在环境设计行业方面,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在量上有所提高,更是在质上有着更高的硬性指标。当前,各大院校的设计类专业都在不断进行完善,通过开展与企业的长期合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可以很快地融入到设计行业。但是,设计行业是需要以灵感、创新和审美为依托的,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设计的发展步伐。这就要求高校要依据设计行业的特点,对环境设计专业进行准确定位,制定全面的培养目标,夯实设计专业知识。(二)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思路。首先,应当拒绝单一的培养模式,拓展培养思路,并加以多种教学手段进行辅助,如“慕课”“微信”等手段。其次,增加与其他学校、企业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再次,完善评价系统,综合全面地进行评价,完善师评的同时,增加互评、自评、实习企业评价等。最后,提供更多的可以实习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大胆走出去。
三、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途径与方法
(一)对课程设置进行修改。课程的设置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停地进行调整和改变,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社会所需人才。在刚入学的第一年,主要以基础学科、文化课程为主,设计系可以不对专业进行具体细分。二年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特长进行具体的选择,并开始学习识图、制图、环境设计等。三年级,增加对环境设计专业的课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设计的能力。四年级,以社会实践为主。(二)工作室的有效推广与利用。学校应当破除班级的界定,选出专业的教师设立工作室,把学生的业余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在工作室,学生可以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外的学习,也可以参加设计比赛,尤其是社会上的大型设计类比赛,这样学生既得到了锻炼,又能学到别人的长处,获得提升。工作室的推广与利用,能够有效地解决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社会实践少这一问题。另外学生还可以参与导师的项目工作,导师对学生进行广泛培养,重点选拔,适当进行奖金的鼓励、研究生的保送等,把学生从荒废的业余生活吸引到工作室中来。(三)实践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课堂进行教学的同时,可以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合理安排实践。实践的内容可以多样化,比如企业参观、到其他院校的交流学习、写实、市场考察、建筑物参观、知名设计作品的点评等。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暑假去北京进行中期的考察活动,参观四合院、水立方、鸟巢、颐和园等景观,了解学习设计理念,也可以到中央美院、首都师范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与学习,还可以去故宫博物院看一看古人的设计作品。让学生不断开阔视野,自省不足之处,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四)加强合作。1.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合作学习环境设计,不能只是单纯地学习与设计有关的科目,也要提高其他专业课的水平,如音乐、文学等。心中有爱,设计的作品就会有灵性;心中有美,设计的作品就会鲜活。“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是那样的寂静与平和;“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又是那样的盎然生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又是那样的大气磅礴。把这些古典的元素加入设计中去,会让设计作品生花。2.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强大的人都有弱点。每所学校都有其自身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有其特别之处。多与其他院校合作,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3.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企业获取人才的主要途径就是招聘高校毕业生,因此学校应当与企业之间长期合作,一方面学校能够为自己的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习空间;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实习生的日常表现,来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员工。(五)打造高精尖的教师团队。教师的业务能力与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环境设计专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设计能力,更需要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设计构思。在以前的教学模式当中,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授课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的成长进步空间,这就要求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要过硬,除了应有的学历水平,还应当具备出色的实践经历,如真正参与设计了哪些作品,获奖的有哪些。学校还可以通过聘请校外设计名人定期进行讲座来提高师生的设计水平,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研究
摘要:环境设计专业是实践应用性极强的一个专业,尤其是在学生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其应用性、专业性、学科融合性就同时显现出来,从毕业设计的每个流程都可以看出其较强的实践性。本文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为例,从选题、调研、设计、中期考核、成果提交、答辩、成绩评定、毕业设计展等一系列流程分步分段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质量提升措施,对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环境设计;毕业设计;课程
一、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重要性
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毕业设计是其四年学习生涯中的关键一环,是大学教育的最后一门课程,也是最具有综合力的课程。毕业设计在培养方案中属于集中性实践环节,是具有8个学分的课程,另外毕业设计展具有1学分,完成时间为8周。近年来,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理念受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快速成长。因此,高校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时候,应当重视及时更新设计理念,真正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增强社会竞争力,顺利就业。毕业设计不仅仅是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积累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环境设计专业办学成果的重要体现。
二、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流程分析
环境设计专业是应用型专业,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主要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出口”单位的需求培养学生,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以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装饰设计为主。毕业设计整体流程为:动员大会选导师———选题———调研———设计———中期考核———成果提交———答辩———评定成绩———毕业设计展。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十分重要,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目前存在一定的问题,课题将从毕业设计流程的重要节点进行探索研究:(一)毕业设计选题阶段。选题:选题范围涉及景观和室内两个大方向,又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要求一人一题。为了更好地落实选题,由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选题进行全面审查,保证学生所选题目能结合生产实际、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实践应用问题,保证选题的专业性、学术性及难易程度。首先明确毕业设计选题与课程设计选题、竞赛选题之间的不同,但如果学生能够结合竞赛选实题真做,完成毕业设计,也是一个突破,是可以大胆尝试的。其次毕业设计的选题部分决定了整个毕业设计的方向,有时也与就业相关联,毕业设计应该优先考虑真题实做,目前学生由于缺乏对市场的熟悉程度,设计的规范性和可行性时常与现实脱轨,大部分设计虽然是真题,但也都是不能落地的虚拟设计。室内班级在选题时,眼光只看到家装设计,而公装部分很少涉及。景观班级在选题时,由于之前的一人一题政策,导致学生选择范围极大缩小,是否考虑毕业设计一人一题与多人一题共存,鼓励景观班级通过小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这样可以扩大其题目的面积,增加选题的多样性。开题:学生选题经确认后,由指导教师正式下达毕业设计任务,并填写毕业设计课题任务书。学生结合选题进行文献资料的查阅,了解选题背景、选题方向目前已有的成果以及当前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等,确定设计范围,用地红线,教师确保学生的设计面积大小符合学生自身情况。学生根据任务书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调研和文献查阅,并填写开题报告。遵照学校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流程安排,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开题。(二)方案设计阶段。毕业设计的设计阶段包括: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模型制作,力求全面展示学生四年所学内容,但问题在于学生毕业设计时间短,任务重,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合理的时间安排,将毕业设计压缩至最后一个月完成,不能够达到毕业设计的效果,因此,导师的管理体制应建立健全,安排每周指导、每月总结,在学生的设计阶段,让学生周周有事做,学生的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也会随之解决。毕业设计方案形成阶段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学术水平以及应用价值,提升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采取了以下措施:(1)选题由指导教师严格把关,要求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在结合专业方向和实际的基础上进行课题的调研和文献查阅后才能开题,课题要求能尽量解决实际问题,并具备创新点。(2)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严格制定了室内和景观方向的评分标准。要求指导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方案的进度,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条件,定期辅导答疑,提出问题,修改方案,着重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3)要求指导教师及审阅教师认真审核及评阅学生的毕业设计,提出修改建议,包括对毕业设计说明的格式要求,指导学生完善毕业设计,把好质量关。(三)毕业设计展示阶段。毕业设计展是学生大学四年的最后总结性展览,是本专业的师生面对全校和全社会的展示,我国著名的高校毕业设计展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我校的毕业设计展也同样面向社会敞开,专业并没有专门开设相关的版式设计课程,这使学生在设计制作展板时缺乏美感,也缺乏一定的逻辑性,从而导致展板的整体效果不佳,针对这一点,板式设计课程、设计初步等相关课程应该开设。在开设毕业设计展时,应结合校园宣传、社会宣传,吸引校内外相关行业人士前来参加,逐步形成社会影响力,这也为学生就业打开了一扇窗,甚至可以邀请业界人士参加现场打分,参与到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当中,未来有条件的情况下,毕业设计作品展可以与相关的招聘会同时进行,将被动的学生去单位公司面试转变为主动地被了解与被录用,企业可以直接当众挑选人才。
项目教学法在环境设计教学的作用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项目教学法的概念和基本特点,分析了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探究了项目教学法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和解决方法,基于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最后对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思考,建议更新教学观念,深入探索教学改革.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环境设计;实践能力;应用与探究
在这个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社会,目前项目教学法已成为现代高校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在环境设计教学中,合理引用项目教学法,符合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出符合时展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
1项目教学法的概念及基本特点
项目化教学法起源于德国,与我国传统的学徒制教学异曲同工,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引入具体项目,分小组合作为教学,让学生共同完成一个整体性项目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和适应社会发展为目的,即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应用型本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有待更新与提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的课堂知识灌输方式,优点在于知识的本位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很大程度上牢固了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弊端在于并没有提高教学的总体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项目教学法主要有三大特点,第一,项目为依托,教师合理设置项目任务,学生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综合素质都得以锻炼与提升,项目具有合理性、完整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第二,教师为引导者,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已不是主导地位,教师的讲授是作为辅助的,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专业教学;第三,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专业项目教学中,最终展示结果并进行项目评价,从而锻炼各种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专业素质.[1]
2环境设计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探索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我国环境设计专业实践类人才的主力军,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的环境设计类人才。伴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区域需要开展富有计划性、科学性的建筑设计活动,因此对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数量和需要标准也相应提升。本文在仔细研究当前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类人才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对新的培养方式进行探索,以期为社会培养高标准环境设计人才做出有益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校企合作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常提常新的话题,而开展校企合作则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必经之路。开展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需要校方多角度入手,对合作企业的标准与规范、岗位指导与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仔细斟酌,建立学校与企业岗位的深度对接,才能确保环境设计类专业的实践人才培养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在复杂的就业形势下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一、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的现状分析
环境设计专业指的是在特定环境下,利用科学的空间规划原理对环境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的学科。这门学科对学生实践技能要求高,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实践体系帮助学生实现操作技能的提升。但是,就目前的实践教育现状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课程存在如下问题。1.实践练习中虚拟项目真实操作感弱。对项目进行虚拟操作是众多实践性强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但是,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校内机房硬件设备和案例素材有限,导致学生难以实现现场勘探环节的训练,而繁琐的设备操作和相对滞后的案例大大影响了这一环节的实践教学效果,真实操作感弱的情况下,学生很难体会到项目设计中的复杂过程和具体细节。2.工作室式实践教学随机性过强。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许多高职院校中的环境设计专业在老师的带领下探索出了工作室制的实践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老师带领部分学生利用教学时间承接真实项目,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实践教学的先进授课方式。在承接真实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项目勘探和操作流程中的艰难与进展,深刻理解项目的复杂性。但是,这样的工作室式教学对于学生而言覆盖面较低,每个工作室仅能容纳几名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同时,由于工作室式教学规模有限,所承接的项目大多规模小、随机性强,无法及时将理论知识进行对应串联,甚至会与其他课程造成冲突,影响了整体教学进度和效果。3.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组织性差。高职院校的各类专业教学越来越多的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不断加大了顶岗实习的比例。但是,由于对合作企业的规模缺乏斟酌,造成学生顶岗实习缺少专业教学指导,规范性差。许多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变成了勘探、制图工作的廉价劳动力,不仅没有对企业项目流程全面掌握,甚至养成了不规范的工作习惯,大大影响了学生毕业后融入岗位的进程。
二、环境设计专业实践类人才的教学方式探索
环境设计专业协作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二维展示教学模式与封闭式课堂难以满足该专业在空间感知和学习深度上的要求,学生的互动交流受到时空的限制,而新兴的虚拟现实技术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尚未发展完善。在此背景下,该文提出建立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支撑的环境设计专业协作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以社会互动理论及混合式教学为理论依据,将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教学需求与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相结合,提出专业协作教学模式的策略,以弥补以往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环境设计;虚拟现实;协作;教学模式
一、虚拟现实技术与环境设计教学
1.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趋势。环境设计专业是主要涉及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的专业,是对建筑室内外以及环境、空间、光线、景观、家具、陈设等元素通过设计手段进行整合与改造,以满足符合人们使用功能和视觉审美需求的专业。由于环境设计专业本身较高的基础要求和涉及的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人机工程学、材料学等多学科交融的复杂性,有效开展专业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有效理解和吸收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教学成效,教师要采用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随着虚拟现实技术日渐发展成熟,虚拟现实技术的教育应用与研究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空间和造型的搭建、物体表面材质的模拟、自然光线和人造光线的模拟,能够产生接近真实的虚拟世界,具有独特的全沉浸式和强烈的交互性特点,可以为创建教学情境提供有力的支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符合环境设计专业随着时展的更高的教学需求。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环境设计教学,可以进一步满足环境设计专业中部分特殊且复杂的教学要求,对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具有一定帮助。因此,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是合理且具有较大潜力的发展趋势。2.虚拟现实技术下的教学需求。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环境设计专业协作教学模式,是以社会互动理论为基础,以增强学生知识建构、交互学习作为教学关键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社会互动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班杜拉提出,他认为个体置身于群体之中,其行为受群体行为的影响,即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发生于自己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过程中。维果茨基提出,社会互动是智力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个体的学习和认知发展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来获得实践经验;费厄斯坦在“中介理论”中指出,中介人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有效的学习来源于个人和中介人之间的互动。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社会互动和交往双方互动的质量。混合式教学是将传授指导和研究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中,在线课程可以代替一部分传统课程,进行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普及,还可以承担更多互动学习的功能,改变以往教学模式中单一的教学层次;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则可以转而主要承担辅导、交流、研讨的个性化学习指导,提升教学深度,并将在此过程中得到的学习成果作为补充再次进行线上互动,以优化学习环节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将整合学习与碎片学习相结合的学习习惯,增强课程中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有效扩展有限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更加适应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设计专业学习信息量快速增长的状况。
二、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二维展示教学模式限制有效的空间感知学习。在以往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图片赏析、案例展示等间接形式分析空间的营造效果、情感表达以及文化内涵。这样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在环境设计的空间展示学习中,教师通常用二维方式展示三维空间,这种方式虽快捷、直观,但因其具有高度抽象性,缺乏真实的空间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空间的性质、结构、尺度、形态、色彩、质感等设计构成要素的有效感知,难以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理解、运用知识系统;二是虽有大量实际的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空间案例供学生体验学习,但因存在时间与距离的成本限制,考察性的教学模式在环境设计教学中难以普遍、持续开展;三是考虑到实际空间的建设成本及不可逆性,难以专门为专业教学构建丰富多样的真实空间环境,供学生学习体验。2.封闭式课堂影响学习深度。部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线下教学模式与其他专业的教学模式相似,是一种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相对封闭的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此模式在保障教学基础内容的整体性、连贯性、系统性以及明确的指导性上具有强大的效力,但由于专业发展现状,师生人数悬殊,主讲教师通常需要面对中、大规模班级的学生,教学活动往往只能集中在较为基础、普遍的知识点与技能上,难以满足设计教学中的个性化需求,难以将课程内容进一步延展。在此种情况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学形式往往较为枯燥,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了专业学习的深度。3.学生间的协作学习受时空限制。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信息技术条件下,建筑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线下课程小组合作机会以及线上论坛讨论机会,但均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协作式教学无法普遍性开展,且在有限的协作式教学中,抽象设计思维在空间中的体现形式也无法进行有效、直观的传达,学生间的协作质量无法达到要求,影响学生在学习中发散性的设计思维培养。4.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有待完善。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有效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解决环境设计教学中的部分重点、难点,对以往教学中很难涉及到的领域也可以进行突破。但环境设计专业对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下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尚未完善,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更加完善、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当前的研究重点与难点。
职校德育工作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氛围
校园文化是对职校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为更好培养职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可从校园文化的建设入手。通过优秀校园文化的积极建设,不断培养和提升职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职校可在母亲节和父亲节期间在校园内进行“孝”文化打造。可在校园公示栏中张贴一些有关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的历史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受到孝文化感染,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又如,校广播台也可定期或不定期的播放一些有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小故事及新闻报道,从而不断提升职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氛围的具体途径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详述。总而言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氛围对培养和提升职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极为重要的,也是极为有效的。各职校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充满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升职校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注重班级德育环境设计,构建人文家园
班级德育环境的设计也同样重要。科学的班级德育环境设计有利于更好的在教室内构建人文家园,从而通过班级德育环境深刻影响职校学生,不断提升职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班级黑板报是对职校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每一期黑板报在出报之前,教师均应对负责出黑板报的同学千叮咛万嘱咐,要求其将黑板报的内容呈现出更多人文性,通过积极人文内容的呈现对职校学生实施有效人文教育。除此之外,在班级的教室内还可以悬挂一些充满人文素养的图画,如的名人名言、陶行知的名人名言等。通过班级德育环境的科学设计,职校学生定然会从中受到一定的人文教育,进而有效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让德育工作呈现出更高的人文性。在具体德育实践中,很多职校教师并不注重班级德育环境的设计,这样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是不利于培养和提升职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的。
三、组织学生参与德育活动,提升人文素养
培养和提升职校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有很多。在德育工作中,我们教师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相关德育活动,通过相关德育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样的做法比教师的单纯说教效果往往要好很多。例如,教师可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带领学生维持交通秩序。遇到腿脚不方便的老人过马路时,应要求学生积极上前搀扶,帮助其安全通过斑马线。又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养老院或儿童福利院参观,参观期间可为孤寡老人和孤儿表演节目,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的德育活动开展是极为有意义的,也更有利于培养和提升职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总而言之,职校负责德育工作的教师应不吝其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德育活动,让德育活动中的人文精神更好感染学生,从而不断培养和提升职校学生的人文素养。
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摘要】独立本科学院转型初期制约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因素为:理论与实践课时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生团队合作与服务意识淡薄;转型初期校企合作开展缺乏广度与深度。结合教学实践,转型初期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途径与思路探索:突出专业特色、课时合理配置;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学生自身能力培养;政、校、企三方配合促进校企合作开展。
【关键词】独立本科;校企合作;环境设计专业
一、引言
近年来,独立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率低,就业质量整体不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与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大环境有关外,还有就是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的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不受企业、用人单位欢迎。
二、转型初期制约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因素
在转型初期制约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主要因素大致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与实践课时设置不够合理。独立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在转型初期,对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相关课程设置逐步进行了调整,削减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加强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受长期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课程设置大而全,千校一面的“同质化”现象[1]明显。课程设置沿袭传统大而全、重点不突出缺乏特色,结果导致分配在每门专业课尤其是专业实践课的总课时不能满足课程学习所需要的课时要求,理论与实践课时设置不合理制约了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2.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由于自身原因以及环境因素,以及受传统教学模式侵淫多年,独立本科高校的学生相对来说普遍自制能力与自主学能力较弱。而教师教学方法创新不够,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自主学习潜力与能力不能得到很好挖掘与培养。3.学生团队合作与服务意识淡薄。在团队合作方面,目前的大学生独生子占大多数,家庭成长环境使其大多先天缺乏与他人合作与分享的习惯与意识。同时,我们的社会目前还没有形成社会成员义务服务社会的长效培养激励机制与成熟环境,因此学生团队合作与服务观念与意识比较淡薄。4.转型初期校企合作开展缺乏广度与深度。在转型初期,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尤其是景观方向由于专业性质、社会大环境等因素校企合作开展往往缺乏广度与深度。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大多是私人企业或小公司,很少有规模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进来。校企合作双方约束性不强,合作中的企业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不能保证校企合作项目的广泛而深入的开展。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与实际工程项目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的有效开展,影响到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的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透析技工学校学籍管理系统
摘要:使用VB开发了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对系统的开发及使用做了详细说明。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学籍管理;VB6.0
1系统概述
开发此学籍管理系统软件,以供教学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学籍管理,方便操作者随时添加、查询、修改等。该软件是在Windows2000AdvancedServer+VB6.0+SQLServer2000的环境下完成的。
2系统整体规划
2.1数据库的设计本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0来构造,共使用了7个表,它们分别是用户信息表(UserInfo)、学生信息表(StuInfo)、班级信息表(Class)、专业信息表(Major)、学院信息表(Depart)、课程信息表(Lesson)、学生成绩表(Result)。
景观专业课在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
摘要:我国城锒化建设大力开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快速建设所产生的“副作用”,譬如:城市内涝等问题影响着生态环境,也给人民群众带来极大困扰。为此,国家住建部提出相应的缓解城市内涝,改善生态环境的对策,“海绵城市”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打造海绵质感的城市,就是要发挥城市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生态系统的作用,提高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这也意味着未来的数年间,景观设计类课程应当凸显海綿城市建设理念,这也将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景观设计人才,对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景观设计;海绵城市;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环境设计专业中的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工作,往往围绕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培养与城市及所处地区相适应的景观环境建设人才,因此教书育人,成就具备高素质、高水平、有专业能力的设计人员,为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建设进行人才储备是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主要任务。作为大学本科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是诸多艺术设计专业院校广泛设置的课程之一。在日常实践教学中需要切实形成科学化管理,以教学为主体,将景观设计课程相关教学内容贴近城市建设发展现状,有理有据、科学灵活地展现出来。综合以上,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形成一个健全的、完备的课程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1“海绵城市”理念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生态环境面临严峻考验。国内各地城市"雨后看海”"逢雨必涝M的现象屡屡发生。2011年以来“看海模式”频发,“年年治涝年年涝”加重,城市内涝对居民的生产、生活、安全及财产都造成极大的影响和损失。异常天气产生的原因,被公众认为与大肆填湖、破坏自然水体生态系统等有关。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进湖退”,城市排水设施和管网建设滞后也成为重要因素。城市化建设中人类强制性的改造行为,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生态平衡,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如国内各地“雨后看海”的内涝问题,2014年11月国家住建部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提出“海绵城市”这一概念。“海绵城市”,即城市具备海绵一样的特征,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打造海绵质感的城市,是从雨洪管理的角度去诠释一种可持续性的城市发展建设新模式,进而实现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海绵城市"理念体现了对雨水的合理利用,能解决异常气候所带来的过于集中的降水而造成的内涝问题。强调土地利用、水环境、水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的本质就是顺应自然,建立城市、自然、人类和谐共存的发展模式,十分有利于现今改善传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生态环境。
2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景观设计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
摘要:毕业设计是检验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实践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体现学校办学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改革为例,从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作品要求、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进度、毕业设计答辩及评审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环境设计;毕业设计;改革;研究
一、毕业设计选题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首先由指导教师按照所指导学生人数与选题数目为1:3的比例建立题库,然后由学生进行选题。教师建立毕业设计题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实际项目选题。与设计公司进行合作,让学生选用真任务、真工程,也可以是投标任务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2.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选题;3.结合本学科设计竞赛选题;4.结合学生就业选题。
二、毕业设计作品要求
(一)标书一本,A4规格,横排左侧装订,26页以上,主要包括封面、封底、目录、设计说明、设计草图、成品效果图等,全硬质封面、封底,并设计版面,彩色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