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机关干部作风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28 08:41:00

导语:关于市机关干部作风建设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于市机关干部作风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市纪委的安排,于6月中旬组织开展了全市机关作风建设情况调研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全市上下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依据收集的大量第一手材料,经过仔细查摆,认真剖析,对全市机关作风现状有了一个较为客观的了解。调查显示,我市机关作风建设近年来呈逐年好转态势,机关干部发展意识、大局意识逐步增强;工作效率、服务质量逐步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规范服务逐年进步;机关效能、工作作风逐步好转;廉政意识、民主意识逐步强化,工作机制、发展环境、发展举措逐步优化。但这些变化与我市的经济发展,与广大投资者、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有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一、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守旧,固步自封。一是缺乏创新发展意识和工作激情。习惯以传统思维想问题、办事情,想谋取官位的多,想干事创业的少。如,制定部门工作计划时,不利因素考虑的较多,只讲“合拍”,结合实际谋求超常规、创新大发展的举措很少。一些单位对上级要求被动应付,面对困难甚至有意回避。二是缺乏群众观念,服务意识淡薄。有些行政执法部门只收费不服务,“重罚款轻服务”、“以罚代管”现象严重;一些部门为收而放,名管实不管,生怕管好了、规范了,断了自己的财源,致使一些问题屡纠屡犯。甚至有些群众反映十分强烈的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群众意见很大,成为社会不和谐因素。一些窗口部门工作人员特权思想、官僚主义严重,不执行“一次性告知”制度,不愿为群众指引正确的办事途径等。

2、学习不够,业务不精。一是许多机关干部对学习缺乏自觉性,习惯于凭经验做事。一些干部不求上进,整日懵懂混“俸禄”。二是相当一部分单位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应付检查。三是许多干部学习知识与实践应用相脱节,造成认识和解决问题上的偏差。四是少数领导干部对待学习心浮气躁,思想消极,只热衷于拉关系、走门路,以致于任职多年,对从事的业务一知半解。

3、作风飘浮,工作不实。一是少数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不能以身作则。有的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少。如“某某”宣传日、“某某”活动日等活动,在领导机关门口挂条横幅,摆几张桌子,发几份宣传资料,领导看望,摄几个镜头就收摊了。有的搞什么“集中整治”活动,总结时写上本次活动出动车辆多少台次、多少人次,大肆渲染,看似轰轰烈烈,却基本解决不了多少民生问题。有的电话调度、遥控指挥;有的热衷于开会、发文件、提口号,工作部署多,具体落实少,抓工作蜻蜓点水,习惯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有的以检查评比代替工作,被评单位则以不变应万变,往往把有关旧的资料复印、改一下数字,就成了新的应付检查、评比、达标的材料。一些单位各种奖牌挂了“一屋子”,可实际工作依旧是老样子。一些机关干部下去检查工作过去大多是“上午来、下午走、中午一餐酒”,工作日午间禁酒后,现在有些活动故意安排在下午,“中午不喝晚上补”。有的满足于当“太平官”,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怕触及问题和矛盾。如我市近年来群众上访案件屡有发生,有关单位领导不重视、工作不到位,问题得不到有效遏制。二是有些单位管理松懈。有的单位至今未建立起系统的规章制度,有的单位虽然制度健全,但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制度形同虚设。一些单位领导特权思想严重,致使单位缺乏凝聚力,领导没有号召力;一些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炒股、玩游戏,不履行岗位职责。有的甚至不上班,只热衷于溜须拍马傍领导,做自己的生意,谋个人的私利。三是一些领导“官老爷”思想严重。工作中不能深入基层调研、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而是“坐着车子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吃喝有钱,办事“无力”。

4、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一是单位和部门各自为政,协调配合意识不强。有些具体工作多头管理,职责不明,致使许多事情有利可取的争着上,无利可得的便互相推诿。二是一些单位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办事拖拉,敷衍塞责,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甚至对群众故意刁难。三是有些单位衙门风气严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依然存在,不请客送礼难以成事,处处想使权、时时想发威,服务态度生硬,工作效能低下。四是一些单位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难以提供优质服务。如有的部门大量根本不具备执法资格的“执法员”的存在,不但是以违法的形式纠正违法,而且造成收费养人现象严重,更为严重的是这些人员大多法律意识淡薄,执法行为粗暴,有的见利忘本,借机生财,有的甚至激起民愤。

5、政令不畅,执法不严。一是有些部门和单位缺乏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以部门利益、个人利益为中心,上级政令不能得到很好地落实。二是一些执法机关滥用职权,徇私枉法。执法人员执法不严、不公,甚至徇私枉法;“三乱”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甚至形成“不收费、不罚款就不叫执法”的不良习惯;一些单位的执法人员将自己置身于被管理者的对立面,板着面孔进企业,拿着“放大镜”找问题,总是把“罚”字挂在嘴上;一些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裁量权,钻政策空子,在收费或处罚标准的上、下限上做文章,给了好处就按下限,甚至不收不罚,不给好处,就按上限收费或处罚。三是本位主义严重。干工作首先想到的是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本部门、本单位利益,把国家权力部门化,单位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把职权看作“财权”,当作“谋福利”的工具。

6、作风庸俗,以权谋私。一是公仆意识淡薄。一些单位负责人习惯于按领导指示办事,看领导眼神办事,主要精力用在讨上级欢心上。服务基层、群众时,不是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而是向上级夸大困难,一些单位负责人自我标榜的多,找差距、查自身问题的少。有的领导干部工作单位距家不远,上下班却专车接送;有的领导干部工作调动后把原单位的车辆随意带到新单位,成了“私有”财产;有的领导干部假借考察之名年年公费旅游。二是贪图享受,操行不佳。一些干部放纵妄为,贪图享乐。有的热衷于声色玩乐,有的无视党纪国法,违规违纪行事。大吃大喝、迎来送往、讲排场、比阔气。三是以权谋私,贪赃枉法。一些干部利用职权,向服务对象吃、拿、卡、要,借服务为名中饱私囊,有的干部借婚丧嫁娶之机收敛钱财,导致“正事邪办”。

二、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干部缺乏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认识,找不准自己的位置,认为端的是铁饭碗,坐的是铁交椅,淡化了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公仆意识,造成职业道德缺失;另一方面,不注重学习提高,只是停留在老经验、老方法上,没有开拓创新的思想意识。

2、加快发展的责任心不强。一些干部长期在机关工作,过惯了按部就班、老调重弹的稳当日子,养成了懒惰拖拉的工作作风,过多地考虑、计较个人得失,缺乏创新发展意识和工作激情。

3、廉洁自律意识差。社会转型期个别方面出现了一些不合理、不规范的地方,使一些干部感到迷惘,思想失衡,分辨不出正确的方向,以致于产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想和腐化堕落行为。

4、绩效考评机制软。由于缺乏严谨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甚至出现了“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蛋的”及“做假出成绩、实干出问题”等现象。另外,机关人员臃肿,且存在吃空饷等现象。再者,由于“向上负责”的行政工作模式和领导机关、领导者的好恶导向问题,致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考评体系不能很好地付诸实施。

5、监督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准则的落实不到位,执行制度的随意性、领导者的特权行为、监督部门的职能弱化和制约措施不力,是造成机关作风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的主要原因。公务员之家

三、对策与建议

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把加强机关作风建设问题列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要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机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就必须以改进机关作风尤其是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作风为抓手,以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懒”、“浮”、“拖”、“软”、“贪”等突出问题为突破口,突出重点,综合整治,只有把风气搞正、作风搞实,我市经济社会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此建议:

1、解放思想,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认识。一是切实提高对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认识。要以生动的事例、深刻的教育,警示广大干部,增强改进机关作风的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机关就是服务、干部就是公仆”的观念;二是从领导及领导机关做起,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科学发展观念,以务实的作风,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形成作风建设基层看机关、干部看领导、领导看全局的局面;三是铸就发展的意识。要积极借鉴发达地区经验,灵活运用,成功实现思想转轨、思维变迁,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四是要积极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查摆活动。深入查找各单位、各部门及其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要把影响发展的作风问题查摆到位,把影响发展的作风问题的危害性分析到位,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加强作风建设的认识。

2、加强教育,努力提高机关干部综合素质。一是以加强学习教育为抓手。深入持久地加大对机关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培养教育力度。在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二是进一步加强对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应从树立正确的“三观”教育入手,引导他们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群众意识、形象意识。三是创新学习方式方法,不能简单地照本宣科,要联系工作生活实际,采取座谈讨论、深入基层调研、考察培训、专题讲座、现身说法、知识测试、业务比赛等多种形式,寓教于学,寓学于乐。无需做“文章”、定字数,要通过学习看思想品德是否端正、工作能力是否提高、群众反映是否良好。四是坚持正确的学风。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方向,要结合个人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要学“不知”、学“新知”,学有所用、学有所长,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干部的认识能力、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强化措施,全力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一是领导带头转变作风。要继续推行大项目领导干部联系责任制,实行领导干部一线工作法,让更多的领导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帮助基层解决问题、优化环境。不能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瞎指挥、好大喜功等形式主义的东西,更不能为迎合上级迫使下级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影响工作和发展。二是集中一段时间开展优化发展环境大检查。通过单位自查、部门互查、上级督查、明查暗访、信电举报等形式,由纪检、监察等部门组织,抽调部分执法监督员及群众代表参与,对各单位、各部门执法情况进行逐一排查,提出整改意见。三是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和政务公开工作。要按照要求做好行政服务中心“两集中、两到位”,真正做到“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全程”。各职能部门要规范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进一步清理行政收费项目,对窗口人员工作不力、服务不佳、素质不高的要坚决予以处罚或撤换。要坚决杜绝行政服务中心以外的行政收费行为,严厉查处违规行为。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尽快健全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的监督保障机制,避免暗箱操作,提高公开质量。

4、有效管理,促进机关工作运转协调。一是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部门、本单位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二是有效解决“文山会海”现象。进一步规范机关办文、办会、办事行为。三是加大机关管理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布置和开展工作要一抓到底,加快工作节奏,去除工作“水分”,加大对做“文字”游戏、延误工作的部门负责人的处罚力度。对吃空饷、不干活的机关工作人员要及时查处,形成公平竞争的干事环境。四是进一步优化机关服务机制,坚决消除“中梗阻”现象和“衙门”作风。要以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失职追究制等具体制度的落实为支撑,定职责、定目标、定任务,确保“办事提速增效、服务争先创优”目标的实现。要把有行政执法权、项目审批权、资金支配权和有服务窗口的部门作为机关作风整治的重点,严格落实轮岗交流、竞争上岗、述职述廉等制度,深入查找问题和原因,努力解决在审批、执法、收费等服务环节上的不良风气。

5、建章立制,积极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一是进一步健全机关制度体系。切实解决制度内容冗杂繁琐、操作性和刚性不足、弹性过大等问题,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力避粗泛,有效增强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进一步强化执行保障机制。要明确执行主体和执行制度责任制,加大督查力度,坚决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确保制度落到实处。三是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尽量减少执法人员自由裁量度,多采用“合议”方式进行执法,并规范合议程序、环节。要采取综合考核、末位淘汰、离岗培训等措施,大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人员,要坚决予以清退。要积极探索和推广综合执法等新方式。如,合并部门内部多头执法、实行一定地域内联合执法等,采取日常巡查、预先发现、及时告知、帮助整改等措施。要切实下大力气解决“三乱”问题,要从领导抓起,予以严肃处理、重点处罚。

6、科学考评,切实推进机关作风根本转变。一是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细则。要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机关,关键是要改变单纯“向上负责”的行政工作模式,引入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一方面是绩效评估主体应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不应只由上级机关评价,主要应由本地的服务对象、社会机构等多方参与评价;另一方面是评价标准科学化,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设置评价体系,实事求是地反映地方和部门的各项工作;再者是评价结果要公开化,不能不了了之,更不能简化成一个证书、一个奖牌。党政机关要回应民众的需求,评价的结果要作为问责的依据;二是持续开展民主公开评议机关活动。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方案,认真、细致操作,保证评议效果,并要制定严厉处罚措施,对落后单位领导进行处罚,还要根据评议反馈,对部门内设股室进行严肃处理,坚决打击处罚“一锅之老鼠”;三是重奖严罚。实行机关作风建设年度考核制度,把作风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对表现突出、政绩优异、作风良好、群众公认的干部,要破格提拔重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该调的调、该降的降、该撤的撤,决不姑息,形成正确的评价机制和用人导向;四是清理党政机关脱离工作实际、太多太滥的各种检查、评比、达标、表彰等活动。泛滥的检查、评比、达标和表彰是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的温床,起不到应有的评价、引导、激励作用。而且,上面有评比、表彰,下面就有人来求所谓的“先进”,极易助长不正之风和腐败。要在清理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登记,撤并一些不切实际的检查、评比、表彰、达标、考核等活动。

7、强化监督,确保机关作风建设取得实效。一是要认真做好执法监督工作,建立完善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体系。要抓好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监督等网络建设。政府、部门应向社会公开政府、部门和官员的职责、权限,要实行机关工作全过程监督,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出现偏失,及时纠正错误。特别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切实强化对权力运行和干部作风等方面的制约。三是加强对机关作风建设工作的领导,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对作风建设的监督作用,加大督查和落实的力度,要严格要求,严明纪律,勇于顶真碰硬,确保作风建设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