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机关作风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19 08:59:00
导语:共青团机关作风建设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根据省市机关工委的统一安排,按照《九江市万名群众评议机关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区在市直机关工委领导带队调研的基础上,及时下发传达了通知精神和活动要求,要求各单位迅速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组织召开座谈会、主动上门咨询等方式,征求服务对象对本部门本单位创业服务和机关作风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自查自纠部门机关作风建设。同时,我们从纪委、党政办公室和组织人事部抽调人员组成调查组,通过组织召开工业园区和下辖三镇及区直区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和创业者代表、派及无党派和新闻界人士代表等多层次的座谈会,走访“四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国库收支付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和部分基层党员、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普通群众,广泛听取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基本掌握了我区机关干部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剖析,提出了对策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共青城快速发展势头的形成,开发区党委、管委会坚持不懈抓机关作风建设,千方百计改善发展环境。按照王宪魁书记来共青视察时提出的要求,开展了“优化环境、发展提速”的主题实践活动,设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国库收支付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出台了《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工业企业落户园区收费明白卡》、《青年创业基地项目落户实施方案》等政策,着力形成全区上下人人都是环境、个个关心发展的浓厚氛围;按照李源潮部长视察九江时寄予共青城要求,开展了“新思想、新知识、新奋斗精神”大讨论活动,全区党员干部思想认识显著提高了、专业知识精益求精了,艰苦奋斗精神深化了,干事创业热情高涨了;开展了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市场主体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四服务”活动,着力强化机关干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开展了“弘扬共青精神,自觉抵制腐败”为主题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了廉洁从政教育,树立了党员干部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筑牢了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深入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服务型、清廉型”五型机关活动,着力解决机关干部作风上的“慢、小、怨、扯、怕”等问题,为促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注入新的动力。2008年确立为机关效能建设年,2009年确立为服务项目建设年,2010年确立为创业服务年,确保了机关作风建设活动的延续性。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机关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从政行为、内部管理逐步规范,办事效率、工作质量有明显提高。这次万名群众评议问卷调查发放的有80份,收回的80份。有效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对区直机关干部作风总体评价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98%,评价为“不满意”的占2%;认为近年来机关干部作风“明显改进”的占100%。总体上看,我区机关干部作风主流是好的,作风建设的成效是显著的,社会反响也普遍较好。
二、存在问题
调查中我们清楚地看到,机关干部作风还存在不适应形势变化、不适应发展要求的突出问题,一些新的问题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显现出来,一些老的问题又以新的形式重新抬头,尤其是经济发展软环境方面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基层、企业和群众对此反应强烈。据座谈和问卷调查显示,认为机关办事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的近一半,有的认为我区扶持和服务企业发展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有的认为城市环境卫生的改善尚未全面,有的认为城市交通要加大整治力度,并尽快开通公交,有的认为企业改制步伐要加快,有的认为要加强工业新区的居民生活设施建设等等。从调研情况看,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工作激情仍缺乏。在对机关干部精神状态总体评价调查中,有部分调查对象认为一般或需要改进。根据调查和掌握情况,确实存在有一部分干部开始从事工作时,往往热情很高、干劲十足,但时间一长,饱满的激情逐渐被平淡的工作磨平,取而代之的是精神不振和不在状态。有的在现实和理想出现反差时,精神上萎靡不振、暮气沉沉,工作被动应付、上班混日子、出勤不出力,缺乏主动为企业、为基层服务的热情。有的领导急、办事人急,但经办人漫不经心,对受理的服务项目只强调依规章行事、按程序办事,只强调手续齐全,不愿意主动从办事人的角度、从发展的大局思考问题,且对所需材料一次性告知不清,导致办事人费时费力、跑“冤枉路”,缺乏在原则和职责范围内“变通”的服务意识。
二是思想观念仍守旧。突出表现为思想因循守旧,缺少创新锐气,满足于照本宣科地贯彻上级指示精神,习惯于依葫芦画瓢,不善于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善于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有的单位很不重视学习,既没有系统的学习计划,也没有先进的学习理念,常规的机关内部学习往往是“一人念、大家听”,统一部署的专题学习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有的对政策调整的敏锐性不够,对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掌握得不深不透,向基层和企业公开、传递政策信息不主动、不及时。有的在“执行”上存在认识误区,总认为上级或者领导没有明确交办的事情,没有必要超前谋划、抢先一步,凡事有了政策精神等文件,有了文件等指示,有了指示等经验。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是,开发区党委、管委会出台了相关文件和方案,但有关部门没有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致使文件效力大打折扣,有关决策部署落实不到位。
三是办事效率仍不高。不少群众反映,现在机关的门好进、脸好看、话也好听了,但事情有时仍不好办,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等问题仍然存在。有企业反映,企业进行规模扩张或改造,项目手续的办理等仍要涉及多家管理单位,这让管理人员少的企业较费力。有群众反映,现在虽然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部门集中了,办事的程序简化了,但是仍有环节没有进入,导致要在服务中心与职能单位“互跑”。比如,办理土地证和房产证,每个步骤的经办人员不同,开票的地方在局里,缴费的地方在银行,办理的地方在服务中心,只要有一个步骤卡了壳,结果也就只能等待,导致办理时间久。一些调查对象反映,本来一件很急的事情,工作人员答复要30个工作日(承诺服务期限)才能办结,但如果通过领导协调,5个工作日也能办下来,这证明承诺期限仍有很大的提速空间。
四是不正之风仍存在。少数干部不能以身作则、当好表率,奉行“搞定就是安定,摆平就是水平,无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甚至做出有损机关形象的事,不仅给政风行风建设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对滋生不良社会风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基层群众对此颇有微词。主要表现为:有的会风散漫,即使党委、管委会召开的重要会议,也假借各种理由不到会,即使到会了也往往坐不住、听不进,甚至中途溜之大吉;回去后以会议落实会议,会上讲得多,会后落实少。有的打着招商引资接待的幌子,把请客吃饭当成结交哥们朋友的机会,机关招待费居高不下,而在机关软硬件建设上却投入很少,行政成本越来越高。有的对机关制度熟视无睹,上班时间上网玩游戏、聊天、看股市行情,午餐“禁酒令”被抛到九霄云外,造成极坏影响。
以上这些问题,倘若不引起高度重视和切实解决,势必严重影响我区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影响跨越式发展步伐,挫伤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损害共青的对外形象。
三、原因分析
我区机关少数干部存在不良作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思想根源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既有队伍建设方面的因素,也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因素。
其一,意识困惑:一些干部价值取向出现偏差,淡化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少数干部把经济收入作为看待事物、分析问题的价值取向,甚至把市场经济利益原则引入工作,大搞利已主义和本位主义,甚至把服务变成收费,宗旨观念淡薄。少数干部能力不强、政绩平平,却把名利看得很重,干一点事就希望得到“回报”,刚刚提拔就琢磨“再上一个台阶”,工作挑肥拣瘦、拈轻怕重。少数干部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强,把自己当作共青大发展的局外人,热衷于当评论员和裁判员,工作中求稳怕乱,动辄拿规章制度做借口。许多同志认为,少数机关作风不良关键是“一把手”大局观念、服务意识不强,如果“一把手”能换位思考,想企业之所想、急发展之所急,整个机关的服务水平和对外形象会有很大提升。
其二,本领困乏:一些机关干部面临“本领危机”,机关作风建设乏术乏力。一些机关干部放松学习,啃知识老本,凭经验办事,其能力与所担负的责任不相适应,出现“本领危机”。表现为政策理论水平不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强,抢抓政策机遇的意识不浓,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办法不多等等,根本谈不上为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有的部门对抓作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信心不足,有的认为推进经济发展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抓作风建设作用不大;有的认为改善投资环境制约因素很多,短期内很难有明显成效;有的是领导促一下动一下,抓作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自觉性不强。有的部门局限于应对“群众评议”抓作风建设,有的群众提什么意见就抓什么,被动抓作风;有的围绕如何少得罪人、少得不满意票,消极抓作风;有的怕失误、怕投诉,工作放不开手脚,片面抓作风。
其三,制度困境:一些规章制度的制订、执行和监督不到位,影响了作风建设的成效。一些机关的作风建设之所以效果不够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体制机制方面存在障碍,机关内部的制度要么落实不到位,要么制度本身缺乏科学性。虽然近年来机关效能建设中,各部门立足部门职能、履职问责等方面,出台了许多规章制度和工作守则,但在制定出台这些规章制度过程中,有的机关没有结合实际,照搬照套,内容空泛,导致有的规章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降低了制度建设成效。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来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逐步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但一些部门没有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四、对策建议
机关作风已成为我区跨越发展征途上一道必须推平的陡坎。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是当前我区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排头兵的迫切需要,是加快跨越式崛起必须面对、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必须针对最为突出的、当前能够加以解决的问题,加强作风建设,为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一要强化学习教育,着力提高干部政治素质和服务能力。加强学习是党对干部的一贯要求,是提高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必须以提高干部政治素质和服务能力为重点,不断强化机关干部政治理论和本职业务的学习。近期要结合全区重点工作,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和“争先创优”活动为契机,统筹抓好机关干部学习培训、调查研究、围绕科学发展进行解放思想讨论等工作,促使广大机关干部在学习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推动工作、在工作中开创新局面。要加强思想引导,始终坚持把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发挥党委中心组学习、党内民主生活、支部“”等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作用,经常性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党的理论教育、服务宗旨教育。要不断创新学习机制和方式,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环境,使机关成为学习型组织。要重视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尤其要引导干部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新出台的政策精神,并迅速将政策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二要强化用人导向和舆论导向,着力支持和保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坚持把干部作风建设渗透到干部培养、选拔、使用、考核等各个环节,切实形成以德才取人、靠公论选人、凭实绩用人的鲜明导向。严把干部“入口”关,大力推行竞聘上岗,同时要让那些能力一般、政绩平平的干部及时腾出位置。要全方位、多角度建立健全干部激励机制,引导干部坚持良好的作风、保持最佳的状态。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干部的成熟、成长、成功,帮助干部放下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实践中。要旗帜鲜明地支持干事者,格外关注那些长期以来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干部,使他们干有奔头、干有希望。要采取上挂、下派、外派、轮岗等方式,强化干部的挂职交流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干部的领导水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机关干部在参与中心工作中有为有位。建议大力推进机关部门之间科级干部的交流轮岗,使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不断迸发新的活力。要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推动科级后备干部离开原岗位到基层一线进行一段时间锻炼,帮助企业跑办项目,跟踪服务。要广泛开展机关干部每人每年做几件好事实事活动,尽其所能帮助企业和基层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逐步培养和形成亲民爱民、主动服务的良好风尚,以此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对作风优良、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广泛利用各种媒介进行大力宣传,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公务员之家
三要强化绩效考核,着力形成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少数机关干部之所以养成懒散拖拉的工作作风,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传统考核标准“过软”,缺乏有力抓手,难以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为此,要进一步提升绩效考核内涵,健全完善机关作风建设评议体系。评议主体要增加企业、投资者、纳税人的比重,评议内容要把机关服务企业和群众、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投资环境的举措和成效作为重点,引导机关干部真正扑下身子解决问题。建议进一步强化效能办考核评议和督查问责职能,建立日常考核评议机制,把工作落实、工作纪律和政务公开等纳入机关效能日常监控体系,实行日常评议与明查暗访相结合、定期评议与重点评议相结合,每季度通报一次考核评议结果。进一步健全作风建设责任制,明确单位“一把手”在干部作风建设中的责任,对因单位措施不力、领导履责不到位引发作风问题的,从严追究“一把手”的责任。
四要强化监督查处,着力增强合力抓作风建设的信心。要大力推行阳光政务,全面实行政务公开,扩大权力运行的透明度。无论是重大决策、干部选拔,还是土地使用、项目审批,只要不涉及工作机密,都要面向社会,把工作内容、政策依据、办事程序、相关要求、纪律规定等情况公之于众,切实将干部工作与部门权力运行情况,全方位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建议当务之急是完善区行政服务中心工作,加快职能部门进入,让“一站式”服务在促进作风转变、优化发展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广泛拓展监督渠道,建立健全干部作风监督员制度,聘请一批党性强、作风实、身体好的离退休老同志担任干部作风监督员,对各单位与干部作风进行经常性监督。在重点企业和直接面向群众的重要服务窗口,设立作风建设监督点,对干部服务态度与办事效率进行重点监督。建议由纪委牵头,切实加大对行政问责和反腐倡廉等有关制度的执纪检查力度,着力抓好明查暗访,跟踪督查问效,对破坏环境、影响发展的人和事,要重拳出击、坚决查处,决不姑息。对于查处的重大案件,在新闻媒体公开曝光,真正让那些作风不谨的干部失去生存的土壤,让广大干部群众从查处作风问题中坚定信心,齐心协力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 上一篇: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作用论文
- 下一篇: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