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思考

时间:2022-04-16 03:27:00

导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思考

按照学院党委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要求和部署,2009年3月12日至2009年3月26日,四系党总支围绕“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以及构建和谐系部”这一课题,通过走访校外部分高校、系内师生访谈、教研室主任和老教师座谈等形式,开展了广泛的调研活动,着力在加强领导、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学习提高、营造氛围上下功夫,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活动,梳理出一系列问题,并针对梳理处理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工作思路,现将我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阶段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班子建设

通过教师、学生代表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调研,并根据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的汇总,总体上来说,我系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勤奋、高效、务实而又富有创新能力的集体。系领导班子能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和执行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情能够坚持从党性原则出发,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关心广大教师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工作能力以及生活情况。整体素质较好,具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比较合理,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能够起到引领作用。具有较强的改革开放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能够面对各种发展机遇和挑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致力于系部的建设与发展,拥有民主团结、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勇于奉献的品德,有力地促进了我系的全面发展。

存在问题:

1.领导班子成员对新形势下系部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研究不够。班子成员引领科学发展能力,领导工作组织能力,创新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2.领导班子成员工作作风、领导工作方法有待改进。深入基层少,参加教研室活动、学生活动少,与老师沟通交流较少。

通过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班子成员意识到,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对系部发展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作用。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就是团结一致,带领全系师生转变观念,创新管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领导集体。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的前提必须是民主团结的,实现民主团结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制。领导班子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民主决策机制,妥善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对于带有全局性的问题,都必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公开透明,民主决策,形成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气氛。在坚持集体领导的同时,要做到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有机统一,党总支要重视发扬班子成员在分管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班子成员所分管的工作,大胆放手,各行其职,各司其责。在工作中强调坚持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互相尊重,互相谅解,逐步建成一个统揽全局、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团结干事、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领导班子应该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把学生培养成为信念坚定、艰苦奋斗,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归属感与积极性,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多深入基层,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加强对工作上的指导;拓宽学生反映问题的渠道,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困惑,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用个人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不断推进科学管理,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充分发挥党总支、各个教研室、教学督导组、老教师等的作用,围绕加强内涵建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系部教学质量上来,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制定有效的考核办法,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成就感、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从而使系部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二、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我院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独创性、特殊性,我系教师队伍结构与其他高校同类专业明显不同的是,我系主要由青年教师和部分60岁以上的教师组成,而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很大。因此,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就必须要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相对稳定的高水平、高质量、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优秀青年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现状:我系专任教师中,大多数是青年教师,比例高达70%以上。这些青年教师

年龄多在35岁以下,且大多数青年教师是最近几年刚招聘来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与其他高

校教师比对,我系教师整体水平不如人意,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偏少,高层次学历及年轻副教授几乎没有。大部分青年教师是从学校进入学校,他们往往缺乏高校的教学和工作经验。同时,因为我院体制特殊性被部分教师误认为不稳定、无保障、待遇低,所以个别青年教师把这份工作看作是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一个跳板,不安心工作,一旦找到更加合适的工作或者有机会继续深造,就一走了之。这种思想上的不稳定往往会影响其他教师,进而也会影响教学质量。

*

存在问题:

1.师资队伍数量严重不足,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缺乏工程实践经验.

2.缺少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及学科带头人,很难形成学科梯队及教学团队。

3.引进教师力度不够,制定政策不能一刀齐,对难以引进高级职称、高层次学历教师的专业要给予更优惠的政策。特别是要加大引进年轻高级职称教师的力度。

4.辅导员队伍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

筑巢引凤,加强我系师资队伍建设:对于人才引进,要“不拘一格降人才”,为引进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同时不断探索留住人才的办法,实行感情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和制度留人。要注重引进人才的品质,要不惜代价引进几个重点学科的大师级人物,要引进有项目、能科研、会教学的高级人才。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跟踪培养机制,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作为跟踪培养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选派身体健康,为人师表,乐于奉献,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正、副教授担当。每位指导教师可跟踪培养1-2名青年教师。期限一年,实行定时定人跟踪培养。指导教师要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和把握教学各个环节,指导他们上好每一节课,提高他们的授课艺术和授课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师德师风;讨论教材,审查教案;做好听课记录,及时指出青年教师备课授课中的不足;指导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通过努力,使我系教师队伍有机组合,相辅相成,共同为搞好教学工作做贡献。或者介绍中青年教师到相关单位挂职锻炼活动,有利于开展实践工作,积累实际经验,参与科研项目、提升科研水平。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教师确立目标、树立志向、实现价值,注重学历学位的提升,又要重视学力的提升,更要注重心理品质的提升。

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教师良好的人格形象。合格的高校教师不但应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祖国高等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努力拥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及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的道德意识。第一,要有培养计划和方案,把师德培养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对全体教师进行培养。其次,要建立健全师德制度,为教师指出应尽的师德义务和要求。如师德建设工作条例、师德建设实施细则、教师道德文明规范、教师育人准则、师德公约等。第三,建立奖罚机制。对师德优秀的教师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增强其荣誉感,并与晋级、评聘、职称评审、学生评教内容挂钩。同时,对违反师德要求的人和事要进行正面的批评教育。第四,建立学师德监督机制,形成督促师德建设的良好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组织由领导、教师、退休教师参加的“师德监督检查小组”,设立“师德信箱”,鼓励学生对教师师德进行评价。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我系辅导员队伍很年轻,很多时候疲于应付各种事务性工作,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技能掌握不够,对如何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深入的思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必须不断适应大学生群体的成长规律和成长需求的变化,提高专业化水平。因此,大力开展专业化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能力和素质,从而保持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永葆活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建立健全动力机制,把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工作热情,让青年教师素质在一个良好的激励环境中得到提升。首先,树师德标兵,以身边人身边事鼓舞人激励人。其次,对教育教学工作突出的青年教师在职称评聘、评优、年终考核时给予优先考虑。最后,对在国家核心期刊和参与省级科研课题研究的教师发放奖励津贴,学生参加省市级科技比赛获奖的,对辅导教师给予物质奖励,让优秀的青年教师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项措施,我系已经专门出台系部文件规定实施,并已有初步见成效)。

三、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加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意义。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和关键。调研结果表明我系在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也存在不足。

存在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不完善,教学计划基本上还是采用联建学校教学计划,没有针对我院学生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才的培养。

2.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待进一步加强,理论教学时数偏多,造成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充分。

3.实践教学设施设备条件还需大力改善,实践教学的管理考评体系还要建全。

今后一个时期,我系教学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总目标,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确定培养目标——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理解创新人才概念,围绕培养目标,尽可能的针对我院实际,适当增加实践环节比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从我系实际来看,各专业的发展不协调,专业建设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学院得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我系在加快重点学科建设的同时,要大力扶持测绘工程、交通工程等薄弱专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土木工程的特色和优势,促进学科和社会相结合,在学科建设中突出为地方需求服务,增强社会竞争力。由于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使得高等教育必须注重因材施教。专业是大学的细胞,本科人才的培养是以专业为基本单位组织实施的,学科专业的建设水平决定了大学的发展水平。课程是学校师资水平,教学条件、教材、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教育资源质量的集中体现,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

与周边学校相比,我系的人才培养质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四级英语通过率、09考研上线人数、截至目前就业率都远落后其他高校。今后要继续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加大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加大重点课程建设力度,继续搞好精品课程建设,使课程与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动员和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改革的实践,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基础课程教学,适当增加实训教学比重,并逐步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资格认证和职业技术等级考试接轨,进一步加强课程的规范与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精品课程。

加大实验室建设,我系目前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实验教学条件,但与高水平的实习实训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工程训练专用场所亟待建设,实习实训设备器材无论是数量还是品种尚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加强实践环节,加强常规的实践教学管理与实验实训基地的规范化建设,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注重应用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技能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制度,加大执行力度,狠抓落实;推进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加强技能鉴定工作,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系部或以教研室为单位还要继续组织各种教学竞赛活动,强化职能技能训练。分学期、分内容、分层次举行优质课竞赛、说课活动、教案设计、普通话竞赛、多媒体课件比赛、教学方法交流、讨论等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各种职业技能,尽快提升业务水平。通过各种竞赛,每位青年教师根据自身实际进行自我规划来确定奋斗目标,并依据职业生涯的发展持之以恒,扬长避短,从而付诸于实际行动,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升我系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能力。响应葛院长在新学期工作报告中指出的“努力提升创新服务能力”的工作任务,我系实验室也应承担我系科研任务和社会服务能力,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提升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能力。在实习基地建设上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与校外相关单位联系,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系部领导积极与校外企业联系,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使得我系每个年级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到这些实习基地实习锻炼,增长才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扩大我系的社会影响力,展示我系毕业生的质量,进而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四、学风建设

加强学风建设、创建优良学风,是大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大学办学水平的根本体现,是大学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四系党总支为了深入了解本系学风状况,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学风建设”这一课题,通过向本系学生代表发调查问卷、走访兄弟院校、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学生干部座谈会、深入学生宿舍及其他空间了解情况等形式开展调研活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此对四系学风建设提出建议,从而推进我系、乃至全院的学风建设。

我系学风现状:一是英语四级通过率稳步提高;二是考研氛围明显浓厚,考研录取的人数和比例不断创新高,但跟周边学校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三是参加省级以上的各类比赛竞赛人数和获奖的人次越来越多;四是考风考纪明显好转,作弊的人数明显减少;五是纪律意识明显增强。

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投入到学习上的精力不够,学习内容相对单一。

2.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很多同学缺少对自己学习规划及将来的执业规划。

3.大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和就业方面的困惑。

4.绝大多数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堂上传授专业知识之外多增加专业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与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或者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对于当前的学风问题,既不能扩大而采取高压政策,也不能忽视而放任自流,必须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行积极的引导,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措施。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纪律观念的引导

首先,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和集会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尤其是从低年级做起,帮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其次,利用主题班会,发挥其思想宣传阵地作用。一个好的主题班会,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学风,有利于了解学生实际思想状况和实际问题,采取灵活方式和手段,达到正确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所以,可以利用主题班会的灵活形式,选择教育意义比较突出的主题来解决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再次,从正面宣传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好人好事等,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对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就业及相关指导,培养其学习认同感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其专业认同度不高,对未来就业不够自信,感到迷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学习上精力的投入,不利于学院优良学风的建设。因此,可以通过专业老师、毕业的和在校的师兄师姐、辅导员甚至是专业的职业人员等对其进行专业教育,进行学习、就业指导,培养其对专业的认同感,意识到掌握专业技术的重要性。

3.加强教风建设

严谨求实的教风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保证。广大教师的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优秀品格,对形成良好的学风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除了自身良好的典范外,教师组织好的课堂对学风建设有主导性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把传统的封闭式、注入式、单向性教学转变为开放式、对话式、双向性教学。二是要借助严格的教学规范、纪律约束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纪律、作业、考试等要求都必须按教学工作规程执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三是要因势利导,善于处理学生政治思想、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等不同层面的问题。同时,要掌握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来自第一课堂教师的讲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积极引导激发其课下学习的兴趣。

4.加强学工队伍及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

首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从思想感情上为学生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但又能严格要求,使学生从内心支持、配合辅导员的工作。其次,采取灵活的育人方式,抓早抓实,在学生入学前,要对学生的各种情况做到比较全面的了解,从入学时就严格纪律要求,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如努力学习的习惯、遵守纪律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等,尽快形成良好的学风。再次,要善于发现、认真挑选和培养班干部,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具体指导。充分发挥班级党支部、党小组、团支部的的思想阵地建设作用,增强党团组织在普通同学中的引领作用。同时发挥班干部、学院社团干部对班集体、学院学生的组织管理和监督作用。

5.加强班风、舍风建设

良好的班风需要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应培养学生干部群策群力,根据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开展,尽重侧重于专业成才、专业技能方面,加强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业上积极进取,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教育学生积极投入社会实践,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和集体观念,可以在全院班级间、宿舍间开展竞赛类活动。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我们发现了四系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到大多数教职工的真实想法,理清了工作思路,为下一步分析检查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用科学发展观来推动我系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