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风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2-04-16 03:26:00

导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风建设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风建设调研报告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我系紧紧围绕院党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针对影响和制约我系科学发展的三个突出问题,即牢固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加强领导班子管理能力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开创学风建设新局面;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提高为社会服务能力。制定调研方案,采取发放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深入师生,广泛征集和汲取了大量有益于我系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我系中心组还先后两次专题分析制约系部科学发展的问题,并对查出的问题进行了梳理,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系领导班子在管理能力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创新意识和三系的现状不完全协调

三系的发展规划与现实的情况相比有滞后,体现在:电子技术、材料科学是引领科技、产业经济的专业,三系的教学计划结构调整对联建的依赖性大,尤其是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在师资建设上没有组织好带头人的引进,而以知识相对老化的离退休人员来改善师资结构。

(二)系部激励和约束机制尚不健全、有待优化

到目前为止,我系对教师的考核指标体系还不够健全,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特别是关键绩效的考核指标过于宽泛。对于教师的考核主要还是凭印象进行打分,缺少量化性的实证指标。另外,有效的激励措施还没有形成,奖惩制度不到位,对在工作中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的教师管理力度不强,有老好人的思想,难以使教师形成健康向上的工作作风和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三)精细化管理理念落实不深,粗放型管理习惯仍然存在

精细化管理是以精心的态度、精致的过程落实细节管理,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是新学期学院对各系提出的新要求。当前,我系领导班子对于落实精细化管理的认识还未到位。因此,系部容易出现部门分工不科学,一些教师工作停留于粗线条,工作拖沓不精细,缺乏明确的具体工作目标和质量要求等现象。

(四)在全系的凝心聚力上还要下大功夫

领导平时忙于事务性的工作,忽视了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与教师的联系还不够密切,对他们提出的追求和期盼,了解还不够深入。这样势必造成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及时地上传和下达,系部上下缺乏协商、团结、活跃的气氛,从而影响整个系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充分发挥。

(五)对系部科研工作重部署轻落实

对于我系的科研问题,大部分教师的科研工作目前还处于滞后状态。领导班子虽然多次开会提及这方面的问题并作了部署和安排,但是在具体行动和相关环节上没有把工作落到实处,缺乏从政策和具体的措施上给予教师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六)深入调研的力度不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

领导班子日常的调查研究往往只局限于在少数教师当中进行,听汇报多,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少,问计于民不够,这些工作状况一方面使得对下情把握不够准确,出台政策、指导工作的针对性不够强,对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不够。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导班子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二、解决我系领导班子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准确把握运作规律

作为领导干部首先要带头解决好思想观念问题,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克服实践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问题。同时,注重对执政规律、教育规律、管理规律等领导班子有效运作规律的学习和探讨。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获得独到的战略眼光,提高解决现实发展难题的能力,提升领导科学决策的水平。

(二)狠抓工作落实,加大执行力度

针对系部部分教师懒散、迟到早退、工作作风浮漂、办事效率不高的不良风气,领导班子要敢抓敢管,加大执行力度。第一,定期召开领导班子成员会,结合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严肃的、真诚的、实事求是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第二,加强日常监督,避免经验主义的错误。对于违纪行为要严肃处理,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第三,提高执行力并不是简单地照搬上级的指示,而是要在领会路线方针及决策意图的基础上,从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寻找出最科学、最经济、最合理、最完整的落实途径和方式。

(三)科学规划,健全完善考核和激励制度

领导干部要积极引导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结合我系特点,认真完善规范激励和考核体系。考核体系要着重以量化考核为主,实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一套集激励机制、教师授课竞争机制、科研项目竞争机制和违规违纪处罚机制等于一体的考核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切实把考核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实行全员严格考核,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贡献较大的教师加大表扬表彰力度,鼓励争先创优,形成我系自觉执行制度、遵规守纪的良好氛围。

(四)重视精细化管理,把工作落在实处

把精细化管理理念深入到系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身上,覆盖到教学的每一个过程。通过精细化管理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任务和工作目标,从而鼓励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讲究精细,增强主动性,克服随意性,注重实效性,切实用精细化的管理理念来消除自己工作中的每一个微小的漏洞,把工作做得具体、做得扎实、落在实处。

(五)坚持以人为本,深入交流,切实为教职工排忧解难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我们党的执政宗旨。而对于加强领导班子管理能力的建设来说,要重视把人放在根本的位置,突出“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地位。教师是推进我院内涵建设的主要力量,坚定不移地建设教师队伍,强调教师在三系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有利于提高系部的教学质量,促进系部建设的和谐发展。领导班子要牢固树立职工利益无小事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可以通过座谈会、科研、竞赛、学术研讨等学术活动和文娱活动,深入到教学科研第一线、深入到广大师生员工中去,倾听教职工的意见和心声,加强上下级之间的互动,拉近领导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及时与群众沟通,集思广益,切实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使全系教师真正受益,切实做好本职工作。

(六)全方位、多渠道推动我系科研工作

首先,领导班子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辟多种渠道,支持教师参加外出进修培训,鼓励教师参加特色项目的研究,加大与其他兄弟院校交流学习的机会,努力为教师搭建“走出去”的锻炼平台,积极构建浓厚的学术氛围。其次,创建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和提倡广大教职工激发科研兴趣,自觉增加科研时间的投入量。第三,健全约束机制,加强检查和督促,以增强科研人员科研责任感和紧迫感,保证科研时间的投入。第四,系部的财务政策优先向教师倾斜,保障教师参与各项培训、调研和进修的需要,充分调动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中去。

三、目前我系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动力

1、学习目标不明确

个别同学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报复,个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大多同学在进校后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具体的规划,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是迫于父母的压力,自己根本无心学习;有的同学认为所学的专业不对口,不符合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渐渐对自己所学专业失去了信心和兴趣;还有部分同学认为自己已经上了大学,不必再拼命地学了,只要混个及格,毕业后有一份工作就行。

2、学生学习心态严重失衡,自控能力差。有些学生不敢面对来自学习、就业等方面的竞争压力,产生了畏难和厌学情绪。有些学生则无法摆脱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忙于谈恋爱、做兼职、沉迷于网络,耽误了大量的学习时间。据调查发现,考试不及格多的学生,尤其是留级退学的学生迷恋于网络游戏的占绝大多数。

3、学习纪律松懈。上课迟到现象时有发生,甚至随意旷课,低年级大部分学生被动地上晚自习,缺乏纪律观念。相当一部分学生考前“抱佛脚”,突击几天勉强考试及格,少数学生铤而走险以考试作弊蒙混过关。

(二)教师育人意识淡薄,工作力度不够

近年来,我系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先,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足,缺乏对教育内容、教学效果的探索与研究。其次,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够,影响了教学相长。一些教师除上课之外,很少与学生接触,较少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课也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没有将德育的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的教育之中。在教育实践中,有的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重思想道德教育,片面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对学生教育、关心、爱护、尊重、鼓励不够,存在着教书、管理、服务与育人的两张皮问题,没有把育人作为应尽的职责,没有意识到教师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育人意识淡薄。

(三)课程体系设置仍然不够完善,实践性环节较少

我系专业教学计划虽然经过多次修改,但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院内涵建设的不断推进,我系课程体系设置仍然不够完善。从目前情况看,第一,课程数量设置不够,专业必修课程较为合理,专业选修课还不是十分成熟。第二,课程设置多偏向于理论,实践性环节涉及相对较少。我系大部分专业属于要求动手能力很强的专业,而目前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大多理论有余,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不足,与人才培养目标严重脱节,这就造成了学生实践技能的缺乏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矛盾。高年级学生普遍反映感觉自身动手能力弱,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内容。第三,“高校+企业”合作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当前,我系课程设置上还存在针对性不强、开设顺序不合理等问题,缺乏面向市场需求、企事业单位培训等方面的课程,忽视了与行业、企业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和根据市场需求来培养专项人才。

四、改善我系学风建设的举措

(一)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每一位大学生而言,形成什么样的专业知识素质关系到他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能否立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系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适时开展专业导学教育。学生个性不同,在大学不同阶段的情况也不同,因而专业思想教育工作要细。首先,要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对症下药。其次,要做好专业思想的日常教育。随着学习的深入,各种专业课、专业实习接踵而来,要抓住这种机会,加强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再教育,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做到专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

(二)改进学生工作,促进学风建设

1、发挥德育工作优势,激励学生成才。目前影响我系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相当比例的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刻苦勤奋学习的动力先天不足,因此,学风建设必须“早”抓。把学风培养作为新生教育的首要任务,同时,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养成教育,更加注重受教育者的体验、内化过程,要更加注重实践。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抓班风促学风。加强优良学风建设,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必须培养出一支成绩优良、工作能力强、值得同学依赖的班级干部队伍。另外,在学风建设中不能忽视对后进生的帮助。虽然后进生的转化难度大,但其转化过程将更有价值。其次,培养班干部自觉成为学生、老师之间学风建设的桥梁和纽带,不断教导学生干部以身作则,以优良的学习成绩影响和感染周围同学,使其在学风建设中切实起到带头作用。再次,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3、加强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学术报告、各种竞赛等,尤其扩大参加竞赛的人数,使更多的学生有锻炼的空间)。

4、建立多层次的机制,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风气。良好学风的形成也离不开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精神和物质奖励,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和保护,树立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促进后进生的转化,使各班学习风气平衡发展。

(三)重视教风建设,深化教书育人

优良的教风是促进学风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师德建设是优良学风形成的基础。第一,要加强教师师德教育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把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和岗位职责考评相结合。教师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基础上,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和科学精神感染熏陶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第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研究和实践新的教学思想,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进行辅导答疑和批改作业,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学生。

(四)狠抓教学质量,合理调整课程设置

首先,规范教学行为,抓实教学过程。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严格进行教学环节的管理,确保教学常规深入落实。其次,进一步优化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目标考核,完成教学质量管理考评措施,做到奖罚分明,真正调动每个教师的积极性。再次,课程设置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为目标,客观分析专业的就业地区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增加实践性强的教学课程,给学生提供实践动手的机会。第四,强化第二课堂、强化实践教学、强化基础理论,我系接下来计划进一步在可能的范围内,结合学院创新人才培养,加大学生实践教学力度,鼓励学生结合课题进入实验室,进一步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和活跃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第五,进行考试方式方法的改革。语言类课程可采用笔试和机试相结合的方式,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通过实践操作进行测试,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

(五)用多种方法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举办“学业、就业、创业”名家系列讲座,邀请著名企业家和优秀毕业生来系报告,开拓学生视野;同时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学术文化活动,培养其创新精神;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积极开展社团活动,以强化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大力开展各类科技、技能、才艺、文体、创业等竞赛和实践活动,丰富与活跃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系统内部,必须依靠有效的管理手段、合理的制度保障及相应的评估激励机制。在系统外部,必须依赖于教风改革,校园文化品味的提升和考核评价标准的到位。学风的形成就是系统内外各要素相互作用的长期积淀,因此,学风建设必须综合治理,内外兼治,而且持之以恒。

五、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提高为社会服务能力

高等院校对社会服务发展的贡献体现在:人们生产观、生活观与时展同步的引导作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当代社会文明推进,高新科技推广应用的先导作用。提高三系师生对社会服务能力是宿迁学院加强内涵建设工程的重要部分。

(一)三系社会服务基本情况

三系成立电子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两大领域相对完整的专业群,在院领导的积极倡导与正确引导下,全体师生主动适应学院跨越式发展步伐,把为社会服务作为提升三系的社会知名度,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提升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在为社会服务方面通过技术应用、技术咨询为主的工作有了实质性进展。1、与宿迁恒州集团共建市级工程研究中心一个(材料类),由三系创办的产学研联合体3个。2、*年内承接社会服务项目近30项,合同金额超过50万元人民币。3、*内从事各类培训2000多人,培训收入40多万元(已由院财务处代管)

4、作为宿迁市软件工程协会、计算机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单位,组织电子信息类科技讲座等咨询活动12次。

5、*年获省信息产业厅组织的创业游戏软件评比三等奖1项(一等奖空缺)

6、李斌老师作为项目负责人、三系代表学院作为技术依托单位,承接宿迁市成果转化项目1项,总投入980万元。

(二)三系对社会服务的不足与面临的困难

1、三系的社会服务工作只能称刚刚起步,服务的项目综合度不高,科技与教学的互动性不强,以短平快的小项目难以促进科研团队形成,也没有形成三系应用创新型教学的推进合力。

2、三系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人数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不到1/3,未积极主动投入社会服务工作人员不是技术能力不够,而是缺少与社会的接触,缺乏发挥自己技术应用能力的信心,在某种程度上也已依赖于来一个带头人拉动,少闯劲。

3、因学院创建初期,对为社会服务仅是倡导,尚无从事社会服务工作中承接应用性课题的工作量补助,繁重的教学任务占用了几乎全部精力和时间,腾不出手去研究技术应用。

4、学院没有主导社会服务的核心机构,在为教师搭建社会服务平台方面,总体来说是三系的自发行为,学院在提供社会服务的基本设施投入几乎为空白,这不利于我院从事技术方面的社会服务向深层次发展。

5、三系领导集体对青年教师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引导没有对引导他们从事应用基础的力度大。在请名师讲座等科技活动中注重理论发展,轻技术应用方面的交流。

6、目前仅少量人员参加教学研讨能够得到学院学术交流基金资助,学院缺少给教师参加应用技术交流的投入。青年教师无科研启动费,无法出席各类学术交流。

(三)对院系领导的期盼

自发组织的社会服务工作不能又快又好的发挥三系的知识、技术人才、优势。综合调研中师生提及的希望如下:

1、系领导应积极推进三系与江苏大学联建工作转型,明确今后的联建主要是科研互动与学科建设互动。联建教师对我院稳定教学的过渡基本结束,希望帮助联系江大的老师在为社会服务方面多做引导,联合进行应用技术研究,接收三系的教师进修学习,在江大读研的教师论文题目在江苏大学从事应用基础研究的项目中选择。

2、三系的科研、社会服务工作在科研方向与应用领域方面需要高人指点。我们有名誉教授,能否聘请在职的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与兼职教授,让学术造诣深的人员不求为我有,但求为我用,使联建突破区域、院校的限制。

3、三系的教师在几年的教学、科研中,已初步明确了自己的主攻方向,并自然形成了教学课程小组与科研小组,希望三系尽快推进电子信息技术研发中心组建工作,分成几个应用研究方向,并派专人负责联络、协调中心的对外事务,为三系的社会服务工作搭建一个适宜的平台。

4、为了便于对外交流,学院应着手科技成果汇编,让社会了解我院的人力、智力、技术优势,进一步扩大宿迁学院的社会影响。

5、发挥三系在行业协会中理事长单位优势,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以协会年会、地方科技推介会、学术交流、科技咨询等活动,加大对社会服务的组织工作。

6、希望学校对三系有更多的支持,如:出台科研工作量补助办法,改善教师的科研条件、应用型较强的工科专业应逐步投入科研设备,中心以宿迁学院的名义命名;增加学术交流资金的总量等。

7、我院的本科毕业生是了解社会、接近社会的重要渠道与资源,学院应建立校友名录,并按市组建校友会。

以上是我系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调研阶段所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应对对策。作为领导班子,必须在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精神的基础上,以“‘好’字优先,好中求快”为目标,找准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实践中善于思考,认真总结,努力推进系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开拓和谐系部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