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设想参考

时间:2022-09-09 03:13:00

导语:人才工作设想参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人才工作设想参考

对引进的人才在提供原有的职业介绍、人事服务基础上,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建立党委、政府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探索在州和县市人才市场设立人才服务中心。进一步提供包括人才政策咨询、代办各种手续、创业融资、生活保障在内的全方位”一站式”跟踪式”服务,使人才服务中心真正成为人才之家。加强人才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开放共享的人才基础信息库和高层次人才库、重点科技人才库、高技能人才库、重点农村实用人才库、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优秀后备干部信息库等分类人才资源信息库。畅通人才信息渠道,充分发挥人才信息管理在人才流动、服务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定期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和人才供需信息,建设网上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强化人才信息交流,实现信息共享。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年人才工作深入贯彻党的届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省加快推进人才兴业战略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找准人才工作服务中心、促进发展的有效结合点,以人才项目建设为主线,突出服务和营造环境,切实做好培养、吸引、用好人才工作,努力把各类人才集聚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成州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提供有效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进一步推进人才项目建设

一、围绕产业发展。

人才项目将围绕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重点支柱产业发展实际对人才和智力的需求来谋划设计、组织实施。既做好已开展项目的推进工作,年。又谋划设计、组织实施新的人才项目。继续抓好志愿者服务中小企业、人才支援农村医疗卫生、村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一村一名大学生以及其它省人才重点项目;认真做好人才服务农村发展项目收尾总结工作;扎实推进人才服务支柱产业发展、人才服务对外开放、人才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院地合作培育人才项目等已经实施的州人才重点项目。设计并组织实施大学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引才引智等项目。

通过企业自主培训,抓好人才服务支柱产业发展项目。围绕进一步壮大林产纸浆、食品、医药、能源矿产四大支柱产业和旅游、房地产等优势产业的目标。赴清华大学、上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深圳经理进修学院等高校和专门培训机构以及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学习深造,赴宝钢等国内大企业挂职等方式培养300名支柱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通过与州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合作举办中长期学历教育班和短期非学历教育培训班、进修班、研讨班等,进一步提高支柱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通过整合州内职业高中、技校、中专等各类教育资源,加大政府和社会的资金投入力度,科学合理设置培养专业,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办学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3000名支柱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

拓宽他视野,抓好人才服务对外开放项目。通过举办国际商务专业在职研究生班、设立图们江区域开发开放论坛、国外学习考察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外经贸行业中高级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对外经济贸易合作水平奠定基础;依托延边工业学校、延边中韩职业技术学校等赴海外劳务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训5000名赴海外劳务人员,提高劳务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劳务产业;通过制定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赴外劳务人员发挥优势和特长,回乡领办、创办或与国内外投资者合作设立外向型加工、贸易企业,变单纯的劳务输出为劳务输出与回乡创业相结合,进一步拓展劳务产业领域、提升劳务产业水平。

大力培养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技能、解市场、善于经营的新型农民,抓好人才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通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阳光工程”和“农村优秀青年素质提升项目”以及进一步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等。有效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强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人才服务、技术咨询服务、高级专家服务、网络信息服务等平台的作用,逐步形成覆盖面广、及时、全面的服务网络体系,满足农村发展的信息需求。

即选派100名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到乡镇、街道工作,实施大学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组织开展11122选派工程。进一步推进乡镇、街道工作;选派100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具有本科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各方面人才到民营企业帮助工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选派100名州和县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到部分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开展服务工作,提高基层的医疗水平;选派200名高校毕业生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大力提高农村教育水平;选派200名州、县市和乡镇机关干部到州内部分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此外,将通过定期组织州内各类企业赴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有关高校举办用人招聘会、说明会,定期在州和县市人才市场举办高校毕业生面向企业就业专场人才交流会等措施,为州内各类企业提供丰富的人才信息,推动高校毕业生资源向产业有效集聚。

以项目和州内五个开发区和各县市工业集中区为载体,实施引才引智项目。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引进各类人才。继续坚持招才引智为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服务的理念。采取项目合作、技术转让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引进各类人才,进而带动品牌企业、大项目落户我州。积极开展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组织实施百名科技专家服务延边活动。围绕加快支柱优势产业发展这个目标,通过开展“院士专家东北行”博士服务团”东东合作”等活动和建立智囊团、专家咨询团、顾问团以及实施引进国外智力项目等,柔性引进100名左右熟悉国际国内科技发展情况、具有同行业领先水平的优秀国内外科技专家为我州产业发展服务。加强与州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发挥高校的优势和潜力,为我州各类企业协调争取技术指导和智力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探索开展人才的非本土化引进。根据我州赴韩国、日本留学人员较多的实际,研究制定关于鼓励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回乡创业服务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以延边大学为载体和平台,广泛吸引留学人员到延边大学从事科研工作。积极争取在延吉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为留学人员回乡创业提供广阔的舞台。加强党委政府与海外留学人员的联系,适时召开海外留学人员座谈会,吸纳好的建议。

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

二、围绕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为此,要切实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深入开展提供有效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制定实施意见,强化党政人才培训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结合我州实际。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优化州内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培训主阵地作用,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系统性。继续依托中央党校、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清华大学、上海大学、深圳经理进修学院等高层次培训机构培训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开发国内其他新的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对党政“一把手”新任县级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力度。拓宽境外培训新途径,组织领导干部赴香港、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学习考察,培养世界眼光和开拓创新能力。举办双月大课堂专题讲座。会同有关部门聘请国内省内知名专家教授主讲。以提高履行岗位职责能力为核心,改进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公务员全员培训工作质量。切实增强培训针对性,突出抓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培训和实践能力培养。加大实践锻炼工作力度,有针对性地选派各级党政干部到上派、下派、外派。通过以上措施,着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

培养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家。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着力培养现代企业家。制定实施加强现代企业家队伍建设计划。有计划地组织优秀年轻企业家到清华大学、延边大学、深圳经理进修学院等高等院校、培训机构和州委党校以及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修学习。组织部分企业家到宝钢等大型国企挂职锻炼、学习提高。注重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作。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健康成长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建立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开发适合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需求的培训项目。启动实施创业培育工程,帮助有创业意识的人才创办企业。建立优秀企业家信息库,直接掌握一批优秀企业家。通过以上措施,有效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素质和本领,进一步发展壮大各类企业,打牢和谐社会建设的经济基础。

组织实施创新领军人才工程,着力培养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选拔一批为我州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探索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通过承担国家或省级重点科研项目、举办学术论坛、开办高级研修班、选送到清华大学、延边大学高级人才培训基地培养深造和省外、国(境)外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和素质。

加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制定《职业教育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和配套政策措施。通过政府推动,加大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以提高实用技能水平为目标。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加大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力度,解决技能人才短缺等问题。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选拔一批高技能人才和后备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建立首席技工制度,充分发挥首席技工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大与重点支柱产业发展相配套的高水平的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强化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组织技术革新和攻关,开展名师带高徒,提升现有人才的技能水平。以加快我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契机,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为农村培养更多的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人才。

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

三、围绕人才与经济的有效对接。

加快科技创新,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增强产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以及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年,将紧紧抓住科技成果产业化这个关键环节,大力培育科技成果转化承接主体,引导产学研各方在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切实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能力。

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和高层次人才辐射带动作用。通过聘请知名科技专家为党委、政府制定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实施产业技术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咨询,加快形成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知识创新平台。以州政府与延边大学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为指导。提高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水平,推动产业技术整体升级;通过合作设立科研实验室,联合成立技术研发、技术攻关机构,共同申请国家、省重点科技进步项目等方式,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水平,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全面加强校地、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实现双赢。为推动校地、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州政府在资金上予以大力支持,至少投入100万元用于产学研项目,并将逐步加大投入。

进一步突出大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组织和引领作用。充分利用我州现有的两个企业博士后流动站和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科技创新载体,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引进20名左右高层次科技人才人员进站、进中心工作,形成若干个为我州支柱、优势产业服务的科技创新团队,有效加强企业科技研发力量,进一步提升科技研发水平,切实增加我州产业核心竞争能力。鼓励支持烟厂等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和以大学、科研院所为依托的技术研究中心、研发机构。

完善创新服务门类,加快形成以科研中介机构为主体的科技服务平台。建立以中介机构为支撑的科技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面向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实现科技人才与产业技术的有效对接、推动科技创新。

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加大产学研联合项目资金投入。按照“统筹安排、合理分配、有效利用”原则,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适时开展优秀校地、校企评选工作,并对推动地方和企业发展对有带动作用的优秀校地、校企合作项目给予重点资助,努力实现产业发展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进一步推进人才环境建设

四、围绕留住用好人才。

积极探索创新,围绕留住使用好现有人才和引进人才。进一步推进包括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机制体制环境、人文环境和服务环境在内的人才发展环境建设,确保人才在合理流动中位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效益最大化。

督促各政策执行部门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及其配套政策。明确责任主体,不折不扣地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对人才引进、流动、激励等方面政策的研究,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有效优化政策环境。

着力构建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群众认可的党政人才评价机制,创造良好的机制体制环境。一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工作业绩为主要内容,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党政人才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和出资人认可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制以及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员评价机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加快职称改革分类推进的步伐。二是加快推进用人制度改革,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等传统习惯,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三是健全人才激励保障制度。积极探索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行期权、股权等激励政策。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逐步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对贡献突出的各类优秀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四是加强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切实推动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采取有效措施,打破人事部门管人才市场、劳动部门管劳动力市场、教育部门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格局,畅通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等限制,畅通三支队伍之间、不同所有制经济组织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建立起统一的能够实现科学配置人才资源的社会化人才市场体系,推进人才市场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建设好东北亚国际人才市场和州及县市人才市场,定期组织支柱优势企业赴省内外参加人才招聘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等,引进各类人才。五是进一步引导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各类人才、智力向企业集聚。制定出台《鼓励和引导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向经济建设一线流动的意见》以及相关配套政策,以重点支柱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创业、分配等政策杠杆,发挥组织调配优势,采取离职创业、轮岗挂职、智力服务、离岗创业的方式,引导掌握一定创业本领和应用技术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才直接或间接为产业发展服务。支持党政机关干部依据有关规定辞职创办民营企业。

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强人才工作的舆论宣传。借助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

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媒体进行集中或个别宣传活动。注重在人才项目建设等人才工作中发现典型人物和事例。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以此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利于人才工作深入开展的良好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