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动公务用车有效措施
时间:2022-04-26 11:31:00
导语:积极推动公务用车有效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目前公务用车管理的现状;公务用车普遍存在的问题;公务用车使用中出现问题的成因;今后我市公务用车改革的基本思路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公务用车的管理现状虽然在各地情况不一,但总的看在财政支出中都占有一定的比重、缺乏激励机制,公车私用严重、使用效率低下,浪费现象惊人、费用居高不下,财政负担沉重、超编超标配车,违纪现象屡禁不止、公务车意识根深蒂固、官本位思想相对严重、相互攀比风愈演愈烈、公车改革方案不尽完善、公车改革的目的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压缩不必要的开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借鉴外地先进的做法,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我认为我市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案、务用车改革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改革,这项改革必将推动行政管理的提速提效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项机制不断完善,财政收支特别是行政成本偏大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公务用车支出在行政成本中占有相当大比重,为此,公务用车改革将是压缩行政成本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公务用车改革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全国部分地区针对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存在的弊端,结合当地实际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此,我认为公务用车改革是压缩财政支出、推进源头治腐以及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趋势。
一、目前公务用车管理的现状
公务用车的管理现状虽然在各地情况不一,但总的看在财政支出中都占有一定的比重。据有关报道,“八五”期间,全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大大超过了同期GDP的增长速度;截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数字,我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耗用约3000亿元人民币;在职务消费中,车辆消费占到全部国家财政支出的38%;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对北京、上海等7个城市普通居民的电话调查显示,95%以上的公众赞成对公车进行改革。从我市的情况来看,截至到2004年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1620个,拥有公务用车2791辆(含各种执法执勤等特殊专用车),每辆公务用车的平均使用寿命估算为10年,每年还需新购置、更新公务用车大约270辆,需要大约4100万元,用于维修、补贴、路桥费、燃油等项开支为约为1.03亿元。而我市在编制每年市直部门预算时,为每辆公务用车安排的资金仅为1.6—1.8万元,远远不能满足各单位的需要,由此可以看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我们欣喜地看到,2004年春节,市委、市政府制定了节假日封存公务用车的相关制度,市领导团拜时全部是乘坐出租车出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这个良好的开端,为我市进一步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公务用车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激励机制,公车私用严重。虽然公务用车是因工作需要配备的,但在使用中出现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现行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的费用,完全由当地财政部门负担,缺少相应的利益调节激励机制。这种“大锅饭”式的管理,无形中助长了某些领导干部,甚至是个别领导干部以车谋私、公车私用的欲望。以前,我们在很多的相关报道中看到过这样的报道:在公车使用中,公务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及其他占三分之一。而现实中用公车接送亲属子女、迎亲嫁娶、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的不胜枚举,用餐时间公务用车停放在各大宾馆、饭店门前的比比皆是。
(二)使用效率低下,浪费现象惊人。与社会其他运营车辆相比,公务用车的使用效率相对低下。据有关资料表明,党政机关的公务用车每年行驶近4万公里,每万公里运行成本最低为12500元,有的甚至更高,而社会其他运营车辆每万公里运行成本为8215元,每辆出租车运营成本仅为公车的13.5%,其使用效率确是公车的5倍。这种公车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机关提出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要求是截然相悖的,也不符合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由于公车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公车在使用及维修保养等方面浪费严重。在调研过程中我了解到,某个乡镇的一辆公务用车,在2003年的一年中,竟然更换了46个轮胎,当然一方面是以轮胎的形式解决了一些不合理的开支问题,另一方面也隐藏着惊人的浪费和腐败等问题。
(三)费用居高不下,财政负担沉重。据2004年底报表数据显示,仅市本级各行政事业单位就拥有公务用车922辆,用于公务用车的费用达4349.9万元(其中维修、燃油、路桥费全年共计2690.3万元;工人工资、福利按平均每人每月1500元计算,全年共计1659.6万元),而市本级每年新购置、更新150部左右的车辆所需要的费用,假设已每部车平均20万元计算的话,支出就是3000万元,此外,还有一些单位的“交通费用”项目支出及车辆折旧因各种原因尚未统计在内,此项开支就已占全年市本级财政支出77542万元的9.5%。
(四)超编超标配车,违纪现象屡禁不止。中央对公务用车的配备使用已有明确规定,我市也在年年进行清理和检查违纪违规的小汽车,但一些干部将配备使用小汽车看成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视为一种待遇。不是从公务需要出发,而是相互攀比配好车,不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最终出现公务用车豪华风、攀比风、更换风等问题。据2003年8月我市清车“回头看”报告中引用的数据,全市836个单位共清理登记1999年3月以来车辆1180部,其中违规车辆437部,公车私照车辆135部,借用车辆13部,没有控办手续车辆196部。透过上面的数字不难看出,虽然我们每年都在进行专项治理,但是问题仍然屡禁不止。
三、公务用车使用中出现问题的成因
(一)公务车意识根深蒂固。多年来我们一直沿袭着公务用车的制度,一是确实在执行公务中确实需要有公务用车,因此人们也普遍接受,而此项制度也得以延续。二是当初我们的经济不是很发达,工资水平偏低,公务员买不起车;现阶段,由于我们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个人购车创造了条件,标志着公务用车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官本位思想相对严重。公务用车有些确实是工作的需要,如一些重要的政务活动、外出参加一些重要的会议,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公车更是一种身份、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因此,某些人不愿放弃公车,甚至有的地方出现车改后又大量借用企业车辆的问题。在这样的社会氛围里,导致公务用车改革举步维艰,甚至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尴尬局面。
(三)相互攀比风愈演愈烈。有数据表明,1997年我国以集团购买为主要对象的中档轿车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而适应私人购买的普及型和微型轿车市场占有率还不到30%。如果说在前几年,中国的公车消费以15万元左右的桑塔纳和捷达为主的话,那么随着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合资车型和进口轿车也纷纷看中党政机关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从20多万元的帕萨特、雅阁、别克到40多万元的进口佳美、风度,再到更高级的奥迪、宝马、奔驰……,正是有了足够的挑选空间,一些领导干部才加快了公务用车更新换代的速度,从而助推了相互之间的攀比之风。
(四)公车改革方案不尽完善。近年来,一些地区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但是,目前尚没有一个较为规范统一的改革方案,有了许多成功的典型,但也有不成功的范例。比如佛山、惠州等地,率先进行了车改,并取得了较大成功。从他们“车改”实践来看,一个县(区)或市直机关,“车改”后每年可节约交通经费少则数百万元,多则上千万,经济效益显而易见。而前几年大庆市轰轰烈烈的车改,由于没有摆脱改革者本身为利益所纠缠的框框,从而导致了改革的失败。
四、今后我市公务用车改革的基本思路
公车改革的目的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压缩不必要的开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我们要进行的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就是要在保证正常公务活动的基础上,杜绝目前公务用车造成的财力和资源的浪费,减轻公务用车给财政带来的巨大压力,节约纳税人的每一分钱。
纵观各地公车改革的现状,大多采用以下几个方案:一是取消公务用车,发放交通费用补贴。车改后取消公务用车,各单位不再购置新车。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发放一定数额的交通费用,在交通费用发放和使用方面,有的以现金形式发给公务员本人自行支配,超支不补,节余归己的;有的不发现金,费用由单位集中管理,个人在规定限额内凭票报销用车费用,超支不补,节余转入下一年度使用;有的发放部分现金,其余部分由单位集中调剂使用。二是取消公务用车,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取消各部门公务用车,由政府组建公务用车出租公司,按企业模式运营管理。三是保留公务用车,实行报废不更新制度。严格核定各单位公务用车编制,现有公务用车仍由各单位自行管理使用,但对缺编车辆和今后报废的车辆不再重新配备,给予缺编单位一定的车辆补贴,逐步取消公务用车。
借鉴外地先进的做法,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我认为我市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案:
一是公务用车市场化。每个单位保留1—2部公务用车,以备单位日常的公务活动,然后组建政府公务用车租赁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自收自支,自负盈亏。今后各单位公务人员乘车外出时,可以优先选择公务用车租赁公司的车辆。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又能节约一些不必要的开支。
二是取消公车后,补贴到人。将所有单位公务用车除每个单位保留1—2部外,其余车辆一律向社会公开拍卖,不允许搞单位内部协议转让、暗箱操作。拍卖所得,全部上缴本级财政,用于弥补各单位的经费不足。然后,按工作岗位所承担的任务、性质和公务活动量将车补直接补贴到人,超支不补。对于车补高低如何界定,我认为还是应根据我市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实际,同时参照外地一些成功经验,每人每月确定在200—1200元之间较为合理(《补贴分配表》附后)。
在实行上述改革的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机制。对保留下来的公务用车,要在公车上印制统一标识,便于社会监督;各单位要制定严格的公务用车使用制度,非公务活动不得使用。要建立用车工作日记,对每次出车的任务、人员、时间、地点进行详细记载,便于内部监督。
公务用车改革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改革,这项改革必将推动行政管理的提速提效,具体讲可以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超编问题。财政供养人员过多在我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今年我市将加大编制减员的力度,全市要减员12581人,其中市直要减员1195人,公车改革会减少大量的司机和车辆管理人员,直接缩减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对于改革后闲置下来的司机,从维护社会稳定,压缩人员编制的角度出发,我这里为他们选择有五种途径。第一,报考原单位公务员或转任其他岗位;第二,对于作风过硬、技术精湛的司机,可以选调到政府公务用车租赁公司工作;第三,可按政策办理退休或提前退休;第四,愿意自谋职业的,原单位要按有关政策办理并提供帮助;第五,临时工、合同工的,要按和约规定解除其雇佣关系。
二是减轻财政负担。在当前经济发展急需建设资金的情况下,通过公车改革能够节约相当的资金,可以作到集中财力办大事,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真正用在教育、科技等“刀刃”上。
三是缓解能源紧张,促进建立节约型社会。最近有媒体报道,美国每辆汽车每年消耗1.8吨燃油,欧盟1.5吨,日本1.1吨,而中国竟然高达2.3吨。如果一辆普通的中国家庭轿车,例如:排量1.0的夏利或者1.4的POLO,每百公里平均油耗约6公升,要想一年消耗2.3吨燃油,365天都在不停地行驶,平均每天需要行驶130公里;假若是一部排量1.8的帕萨特或2.3的本田雅阁,每百公里平均油耗11公升,平均每天也要行驶70~80公里。而我们的公务用车的配置一般都在排量1.8以上,因此,公务用车的燃油耗费是造成高耗能的主要原因。我们知道,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而我国的石油主要依靠进口,要从根本上缓解能源紧张的矛盾,就必须加大节约力度,以适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四是有利于廉洁从政,密切联系群众。实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领导干部能经常地和普通群众一起乘坐公交车、打的上下班。只有置身于群众之中,才能真正知道群众在想什么,才能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领导干部轻车简从也能够促进干部的廉洁从政。
综上所述,我市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已势在必行,关键是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纪委、监察局要积极参与其中,认真汲取各地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多种方案,优中选优,从根本上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驶”上理性轨道。
- 上一篇:语文教学学生参与教论文
- 下一篇:城管五看五增强学习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