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人用人公信度措施
时间:2022-11-22 10:59:00
导语:选人用人公信度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提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组织部门作为党管干部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从扩大民主入手,真正落实“四权”,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对选人用人工作的信任度和被任用干部的公认度。
坚持标准,在选人用人导向上体现公信度
正确的用人导向,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基础。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提出了“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新要求。乌苏市结合干部工作实际,坚持以“讲党性、重品行、论实绩、谋发展”为根本标准,做到就德才论干部、以公认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
一是树立围绕发展选人用人的导向。近年来,我市围绕促进乌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中心任务,以发展论干部,为发展配干部,大胆重用那些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发展意识强、招商引资实绩突出、助推主导产业发展有成效、解决民生问题有办法的干部,真正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注意力凝聚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二是树立凭实绩选人用人的导向。实绩是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是所用干部是否有公信度的客观依据。选人用人注重实绩,才能引导广大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上。我市注重选拔任用那些踏实干事、实绩突出的干部,他们到任后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突出的工作业绩。三是树立群众公认选人用人的导向。“民心是杆秤”。我们坚持群众公认的导向,把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重要标准,在选人用人的各个环节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充分征求各个层面群众的意见,落实好群众的“四权”。四是树立面向基层选人用人的导向。近两年,我市仅在乡镇党委、人大、政府换届中,提拔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同志占据了所提拔总数的61%以上。
完善机制,在科学公正中提高公信度
任用干部,不能凭印象,不能只看一时一事,必须建立和完善以德才素质为基础、以工作实绩为核心、以量化考核为手段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功过得失。
一是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为加强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建设,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市委先后制定了《乌苏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乌苏市干部选拔任用监督责任制》、《乌苏市党政领导干部交流、轮岗办法》、《乌苏市领导班子和干部平时考察制度》等38项制度,为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和选准用好干部提供依据。
二是建立健全干部正常调整交流机制。我们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保持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稳定。加大调整不胜任现职和不称职领导干部工作力度,使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化。坚持干部交流回避制度,重点做好任期届满、关键岗位及符合交流回避规定的干部交流调整工作。近年来,通过多种方式,我市交流科级干部600余人次。
三是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我们结合新形势下干部培训工作的新要求,本着全员培训、注重能力、学以致用的原则,强化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实践本领。通过建立疆外培训基地、专题培训、上派下挂等方式,扎实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今年上半年,累计培训干部1114人次,为各级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奠定了基础、积蓄了后劲。
四是建立健全干部实绩考核机制。制定了《乌苏市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实施意见》、《乌苏市机关争先创优绩效考核实施办法》等制度,推行“干部不作为问责制”,完善了首问责任、重绩重效的实绩考核评价机制。市委成立了行政效能绩效考核中心,定期不定期开展绩效考评,进行调整任用干部随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严肃处理。
规范程序,在扩大民主中提升公信度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在选人用人的问题上,要注重群众公认。”而实现群众公认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扩大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民主。
一是扩大推荐提名环节中的民主。在2007年乡镇、人大政府换届考察中,我们尝试在投票推荐和民主测评的人员中,增加了基层代表,着力在保障和落实群众的知情权上下功夫,使群众明确要推荐什么样的干部,保障群众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进一步规范了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工作,完善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分析制度,把得票情况同干部的日常表现、工作实绩、监督部门反馈的信息相对照,进行分析印证,从而保证推荐和测评结果的准确性。
二是扩大组织考察环节中的民主。几年来,我市全面推行考察预告制。通过适当方式,将考察目的、拟任职位、拟考察人选的基本情况、考察时间、考察组联系电话等有关情况进行预告,提高了考察工作的透明度。同时坚持实行差额考察,坚持同等对待、同一标准,通过对多个人选的比较分析,真正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在考察过程中,做到“三个延伸”,即对任现职时间较长的干部考察延伸到前两年、对任现职时间较短的干部考察延伸到前一岗位、对干部八小时以外考察延伸到社交圈。力求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考察,把差额人选的比较优势、个性差异、共性特征考实考准。此外我们还安排专门的时间,运用适当的方式,让那些组织上没有安排谈话的群众有发表意见、反映情况的机会。
三是扩大决策任用环节中的民主。决策层的民主化程度不够,就可能形成少数人在选人用人上的“绝对权力”,就可能出现“几十个制度管不住一个人”的现象。我们通过建立常委会研究干部预告制,从而使常委们能够有准备地在常委会议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全面实行票决制。按照一人一票的平等权利,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做到多数人不同意的不提名,多数人不赞成的不通过,防止少数人说了算,切实减少和避免用人失误。进一步发挥了全委会的作用,对重要干部的任免由全委会审议表决。
四是扩大任后试用环节中的民主。我市近年来一直坚持对新提任干部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后,组织考察组到其所在单位对试用期干部进行全面考核,广泛征求所在单位领导成员、干部职工、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考察合格的,正式下发任职通知,不合格的,则取消试任职务。从而有效地保证了选人用人的质量。
严肃纪律,在强化素质上保障公信度
《条例》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和不可触犯的法规和准则,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方面规定了十条纪律(即“十不准”)。这十条纪律,依据党管干部、任人唯贤、民主集中制、依法办事等原则,对干部选拔任用中的行为,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组织干部队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带头遵守《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十条纪律,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我们结合开展的“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及《条例》学习宣传活动,要求每名组工干部按照活动要求,找准自己在党性观念、思想作风、道德品行和表率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认真进行梳理,分析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打牢公道正派的根基。同时,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广大组工干部学习《条例》督促检查的力度。切实把学习贯彻《条例》的过程,作为改进工作,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的过程。使广大组工干部坚持说老实话,不阳奉阴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做老实人,不以权谋私。正确认识和对待手中的权力,公正评价干部,准确推荐干部,合理使用干部,为党和人民把好选人用人关。
- 上一篇: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措施
- 下一篇:组工修身养性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