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面临改革措施
时间:2022-10-20 02:05:00
导语:组织工作面临改革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来产业、技术、商品和经营方式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必然引起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层次变革,进而引发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分化重组。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各阶级阶层与政治关系的重新聚合和改组;由此,国内社会政治资源不可避免地趋向弥散性的分布格局。面对新的政治资源格局,党的组织能否有效地发挥其基本政治功能,承担起整合社会弥散性政治资源的重任,将事关党的执政安全。
一、入世后党的组织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思路
1、加强党的组织工作战略研究
首先,加强对组织工作的前瞻性研究。入世效应的显现将是长期性的。党的组织工作应当以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来关注长远问题,在党组织的总体布局和发展重点的调整、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干部队伍建设和年轻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要有整体性的规划和安排。其次,加强对组织工作的规律性研究。党的组织工作应在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经验和优势的同时,加强对党的组织建设的规律性研究,借鉴和吸收国外政党组织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为我所用。再次,加强对组织工作的创新性研究。党的组织工作面临着大量的新问题、新对象和新领域,而建立在对过去经验研究基础之上的党的组织工作理论,正逐渐弱化其强大的解释性功能。新对象、新领域产生了新的对策诉求,相应地要求在组织工作战略研究中加大对创新性规律的研究。
2、更新党的组织工作理念
适应入世要求,一些传统的理念必须更新。比如,在组织工作中,有重数量轻质量的偏好,追求党组织的覆盖面,追求党员的数量,而对建立起来的组织能否发挥应有的功能、对发展的党员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则疏于考量。苏东共产党兴衰存亡的经验教训证明,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根本性因素在于党组织和党员的质量,而不在于其数量。又如,在组织工作中,有重权力轻资源的偏好,习惯于依赖政治权力实施组织领导,而对政治资源则疏于开发。有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领导与权力之间划等号,离开了权力就不会领导,对身边的政治资源视而不见,不懂得通过政策手段去开发群众资源的政治价值,从而实现党的工作目标。此外还有重政策轻法治、重集中轻民主等组织习惯和偏好。因此,党的组织工作理念应当着眼于新的实践进行创新和发展,倡导和树立依法治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人民主权的执政理念,塑造公正公平、开放透明、团结统一、廉洁进取的政党形象。
3、重新定位党的组织功能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来产业、技术、商品和经营方式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必然引起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层次变革,进而引发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分化重组。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各阶级阶层与政治关系的重新聚合和改组,由此,国内社会政治资源不可避免地趋向弥散性的分布格局。面对新的政治资源格局,党的组织能否有效地发挥其基本政治功能,承担起整合社会弥散性政治资源的重任将事关党的执政安全。作为执政党的组织,在承担政治社会化功能的同时,应当主动担负起促进社会自主性发展和培育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的责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综合社会各阶层利益诉求,并通过合法的政治渠道加以表达的功能优势,维持执政党组织各项功能之间的平衡,努力使中国共产党成为当代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
4、合理配置党的组织资源
合理配置党的组织资源,首先是科学合理地调整党组织的内部结构,实现党组织设置从过去以工作地点和职业划分为主的单位化细胞型向以生活地域和地缘联系为主的属地化社区型、党组织结构由垂直型向网络型的“两大转变”。党的组织架构应该灵活设置以适应社会不同群体利益的差异性和经济社会组织变动性要求。党组织的社区化具有覆盖面广、便于就近从事群众工作的优点。从长远看,还有利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使党组织在将来按选区比例民主选举代表时发挥主导作用。
5、变革党的组织工作方式
入世所形成的激烈的国际化人才竞争使党的干部工作面临新的环境,它迫切要求我们加快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环境,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也就是说,传统的干部任命制和变相任命制的党管干部方式方法要相应地进行革新,走向平等、民主、公开,建立起党对社会精英的吸纳与输出机制。
入世后,国内宏观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和微观经济活动的分散化,要求党的组织工作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方式。借助于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电子视讯手段来改进组织工作中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使组织工作方式适应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组织工作现代化的时代课题。目前,出现的一批党建网站、“网上党校”、“网上民主生活会”、电子化的党报党刊等组织工作信息化成果,其优势和影响日益显现。_
二、入世给党的组织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对党的组织功能的挑战
——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中心工作。在行政主导模式下,党的组织工作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来实现的,如通过为经济组织调配懂经济管理的干部,通过基层组织的权力实体地位直接领导经济工作,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在经济建设中的政治优势,等等。入世以后,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方式服务经济建设中心的效果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干部的任用已经摆脱了行政调配模式,而随着非公企业的大量发展,非公企业的干部选配又是资本决定型的,这样,通过现行干部政策来服务经济建设的方式的作用将明显弱化。
——如何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实现利益整合功能。入世以后,随着国内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原有的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相对平衡格局必将被打破,各阶层的利益分化将呈加剧趋向,由此而产生的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在一定时段内将会增大,并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产生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党的组织工作如何通过干部人事工作的杠杆来调整协调社会利益,既通过干部政策实现各利益集团在正当利益上的平等,又能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进行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如何发挥基层组织在社会利益整合方面的积极作用,将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与此同时,随着入世以后政府职能的转变,“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将使各种新型的非政府社会组织大量产生,整个社会资源将由高度集中向不断分散的状态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党的组织工作如何通过组织建设、干部人事工作等途径有效地对各种政治资源、社会资源、组织资源进行整合,将其引导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正确轨道上来,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2、对党的组织建设的挑战
——如何扩大组织工作覆盖面。长期以来党的组织工作广泛的覆盖面是建立在严密的单位制的社会基础上的,由于每个社会个体都必然地被编属于相应的国有或集体单位,其所有的社会需要都必须通过单位来得以实现,而单位的权力中心又是党的基层组织,这样,党的组织工作在深入单位的同时就意味着覆盖了全社会。这样的格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已经在逐步消解,入世以后,将加速这种单位制格局的瓦解。单位制的瓦解,将使党的组织工作能否继续保持最广泛的覆盖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随着入世以后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多样性,单位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既具专业属性又具社会政治属性的单位,大量非公有制的组织单位将仅仅具有专业的属性,党的组织工作将不再能通过自然的方式进入这些单位,党的组织工作的盲区在一个阶段内呈扩大的趋势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促进了人员的流动,在这种人员的高速流动中,相对稳定的党的组织工作将处于一种不适应的状态,从而必然地造成有相当数量的人群不能为党的组织工作所覆盖。
——如何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入世以后,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组织形态的多元化、组织性质的多样化及人员快速流动趋势等变数的增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将遇到一系列新问题。组织建立难、组织稳定难、作用发挥难、活动开展难、党员管理难这些以前组织工作很少碰到的难题,将可能大面积地出现在我们的工作中。党员特别是农村党员的大量流动将使基层党组织中“有党员无支部,有支部无党员”的情况不断出现。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党组织建设由于缺乏建度化的安排,加上这些组织具有相当的分散性和变动性,造成组织建设的难度极大,一些组织中的党支部甚至刚建立不久,就由于人员的变动,而导致支部不复存在。
——如何改进党员的管理模式。党员流动性的增加,使每个党员都有相应的组织加以管理这一最基本的管理原则面临挑战。党员组织关系空挂,或将组织关系迁出却不及时接转的现象大量存在,流动党员没有“婆家”和“两头不管”的现象将越来越多,管理盲区将呈扩大趋势。同时,在企业分散化、国际化情况下,企业跨地区、跨国经营的不断增加,必然导致具有相对稳定组织关系的流动党员尤其是跨国流动党员的大量增加,对这些党员如何进行管理将十分困难。
3、对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挑战
——如何应对国际人才竞争。入世以后,我国应对国际人才竞争的压力将明显地加大。一方面,我国人才短缺的压力将不断增加,在立足国内培养的同时,积极地通过各种途径大量吸引国际高级人才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另一方面,由于世界各国人才供给的严重不足,国际人才争夺战将愈演愈烈,一些发达国家采取了越来越宽松与优先的人才移民政策和优厚物质待遇在发展中国家大量招揽优秀人才,入世后将可能导致我国大量人才外流呈上升趋势,如何打赢这场人才竞争的阵地保卫战,将是对组织工作的又一个考验。与此同时,随着大量入户中国的跨国公司纷纷采用的“人才本土化战略”,以高薪吸引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乃至民营企业的大量优秀人才,从而使国内人才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面对这种种挑战,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形成有效的精英吸纳机制,以稳定现有的高素质人才并不断吸引国际人才,如何从社会体制上进行创新,构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可以有充分自由发展空间的、激励机制完善的、符合人才发展要求和科学工作要求的、能充分体现人才价值的制度环境,将是党的组织工作面临的一个新任务。
——如何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入世意味着我国将在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对党员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WTO的自由特性,要求党员干部具有充分的科学自由个性,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大胆创新;WTO的竞争特性,要求党员干部具有极强的竞争精神和竞争能力;WTO的公平竞争特性,要求党员干部熟悉和掌握国际经济、金融、贸易的知识和游戏规则,具有极强的法律意识、良好的诚信品质;WTO的国际化特性,要求党员干部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熟悉国际经济和贸易的游戏规则,具有突破不同观念和文化差异障碍的能力和较强的跨文化国际交流、竞争、经营和运作的能力。目前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还远远不能适应这些新要求。“本领危机”的直接后果是党员干部领导经济、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足,面对入世挑战思想困惑、信心不足、无所适从、被动应付,这将错失入世带来的大好发展机遇。
——如何适应价值取向多元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入世带来的最深层次的影响是思想观念的影响,世贸组织规则所体现出来的一系列市场经济原则的普适化将引起社会各层面的观念变化,也不可避免地使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产生变化。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意识不断增强,服从塑造的意识将急剧减弱;个体意识增强,群体意识相对减弱;重义轻利的观念正在向义利并重的观念转变,等等。这种观念的变化与党员干部的多重身份结合在一起,就造成了党员干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趋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干部既是“经济人”,要接受市场的筛选、参与市场的竞争和岗位的竞争,要取得赖以生存的“经济人”身份。但同时,党员干部又必须是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和信念的“政治人”。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还要是一个维护公平原则的“道德人”。从理论上说,党员干部应该将其多重身份统一起来,才能充分体现其先进性,而实际上,这种统一的实现却是十分困难的,不同的身份决定其价值取向的不同,作为党员,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宗旨,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业主,却要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作为被雇佣的员工,要以做好本职工作来获取稳定可靠的经济收入。不同的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党的组织工作如何适应这种变化,通过科学合理的途径将党员的多重身份和多元价值取向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人格,以避免在多元产权主体、多元利益格局和多元文化取向下所引发的政治意识淡化的倾向、理想信念模糊的倾向和为人民服务观念弱化的倾向,使每一个党员都真正体现出其应有的先进性,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