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规范化建设措施
时间:2022-10-18 02:29:00
导语:村干部规范化建设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村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在农业农村的稳定、繁荣、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江苏省宝应县结合实施“富民党建”,从人员编制、任用、培训、待遇、保障等角度出发,奋力强化农村“双带”型党员干部队伍“规范化”建设,有效地破解了村干部队伍职数偏多、素质偏低、效能偏差、后备偏少等一些新时期村干部队伍建设中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证和政治保障。
一、核编定员,竞争上岗,解决包袱沉重、人浮于事问题。随着农村税费改革逐步深化,农村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农民积极性进一步发挥,但与此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特别是“村官”职数多、效能差,镇村债务较大,农村收支失衡,以致产生“人浮于事”和“财力苦撑”的严峻态势。为此,宝应县大刀阔斧地实行了以“精干、高效”为核心的村干部核编定员工作。职数设定上,根据村民人口多少,兼顾耕地面积和集体经济规模,以2000人口及以下的村设5个职数为基数,每增加1000人口可增加1个职数,但不得突破8个。职位设定上,主要设村党(总)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经济合作社社长、主办会计、妇代会主任5个职位。党员人数50名以上且村级规模较大的,可增设党(总)支部副书记、经济合作社副社长等职。其他岗位由现职干部兼任,勤杂人员一律清退。职责设定上,主要根据农村工作的类型、特点,按条线进行分工,并结合村级规模划成若干工作片,以片、以线包干负责。同时,重民主,强竞争,除村支书、村主任分别参加“公推直选”和直接选举外,其他干部一律竞争上岗。选举办法、竞争对象、资格审查、民主推荐和任用情况及时公开,民主测评和推荐结果当场公布,“孰上、孰下”,群众说了算。通过核编定员、竞争上岗,全县262个村的村干部总数从4554人下降到1735名,村平6.6人,精简率62.3%。
二、多维培训,结对致富,解决率先发展、富民强村问题。“干部不会富,群众没路数”。检验、衡量农村党组织是否坚强有力,必须以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绩效为标尺。为此,宝应县一是政策激励,让在彷徨的干部想发展。针对不少村干部存有“守摊子”心理,将招商引资考核、奖惩范围辐射到村,要求每个村都要建立一个一般纳税人企业,要求各镇定期组织村干部到华西等先进地区学习取经,培训经费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鼓励村干部因人因地制宜,带头学技术、强本领,带头跑市场、搞营销,带头办实体、创实业,并对照进度,按时考核,引导广大村干部惟先而争、惟高而攀,坚定“跳起来摘桃子”的信念,带头致富,带领民富。二是培训技能,让有愿景的干部会发展。县委规定:村党(总)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每年参加县以上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每届参加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其他干部每年参加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全县先后举办了26期村支书、村主任“双带”能力轮训班、14期村干部科技素质提高班和114期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参训人员1.6万人次。在全县建立了35个农业专业协会、151个农村富民合作组织和33个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示范基地,分批邀请了省市县专家1300多人次送科技下乡。三是结对致富,让正踌躇的干部敢发展。深入开展以结对建设小康村、结对培育村干部、结对拜师学能人和结对帮扶贫困户为内容的“四结对”活动,积极探索“在党员中培养大户,在大户中培养党员,在优秀党员大户中培养村干部”的干部选育模式,多途径提高党员干部致富能力、帮富本领和共富境界。县委还专门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联保贷款,发放了一批创业“绿卡”,有效解决了一些党员干部踌躇满志却囿于资金、技术不足而又疑惑不前的问题。目前,该县80%的村支书、70%的村干部均拥有了家庭致富项目,预计2010年100%的村干部都能达到“三强”标准。
三、吐故纳新,备用结合,解决后继有人、源头活水问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带”型党员干部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障。这些年,由于农村工作任务繁重、报酬偏低、身份难变,许多有一定经济头脑和组织能力的年轻人纷纷选择了办厂、经商或务工,客观上给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带来了后继乏人的问题,素质要求全面的“一把手”更是难选、难备、难留。针对这种情况,宝应县坚持吐故纳新,备用结合,通过退一批、提一批、选一批、备一批,努力蓄足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退一批”:果断地将年龄偏大、素质偏低、身体偏弱的村干部从班子中调整出去。“提一批”:大力选拔实干型、实业型、创新型的农村干部,对那些发展有本领、政治靠得住、群众信得过的干部,打破常规,放手重用。“选一批”:打破行业、身份和地域的界限束缚,采取在大户中“物色”、离土创业能人中“还巢”、党员业主中“挑选”等办法,拓宽渠道,积极吸纳“能人”、“富人”进入村干部队伍,不拘一格选人才。“备一批”:滚动建立了1200多名年收入3万元以上、年龄35岁以下、有一技之长和产业实体的农村“双带”后备干部队伍,实行跟踪管理、建队培养,及时将条件成熟的年轻同志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上来。
四、落实待遇,规范管理,解决潜心干事、队伍稳定问题。为巩固核编定员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激励广大农村干部潜心干事,宝应县建立了融“任、酬、责”于一体的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机制。一是选拔任用规范化。县管编制、镇管任用、群众管监督。所有村干部上岗任职都要按照民主程序,实行“公推直选”、依法选举或竞争上岗,扩大民主通道。同时,建立村干部任免通气备案制度。各镇讨论任免村干部,都要及时与县委组织部通气。对超过核定职数配备村干部、违反程序任用村干部的,追究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及时予以纠正。二是报酬待遇规范化。通过“一提、二统、三保”,给定编干部吃上了“定心丸”。“一提”:即提高政治待遇。先后有9名优秀村支书被提拔使用,2007年又尝试在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中择优招录公务员。“二统”:即推行村干部结构报酬制,根据所任职务、村级规模、年终考核、经济效益、工作年限等情况分别确定村干部的基础报酬、考核报酬、效益报酬和工龄补贴,年终根据考核结果统一兑付。“三保”:即实行在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在职村干部统一办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是责任体系规范化。年初,将各镇党委政府与村党组织、村委会签定目标责任状在村务公开栏中进行公示,并建立健全村党组织、村委会班子成员岗位责任制,明确村干部个人年度工作目标。年底,采取干部个人述职、党员群众评议、组织进行考察等方式,全面考核村干部履职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与工资、奖金、任免挂钩。同时,建立村干部不信任投票制度,对不信任票超过四分之一的,实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对不信任票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考察认定为不称职的,及时免职或依法罢免。
- 上一篇:官员老板化调研报告
- 下一篇:基层组织改革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