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预防措施

时间:2022-10-09 03:55:00

导语:青少年犯罪预防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青少年犯罪预防措施

近年来,我区的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除了与青少年身心不成熟,明辨是非能力弱,抵御不良侵害的能力较弱有关外,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蚀,家长过分溺爱,教育无方,法制教育不力等是导致青少年犯罪增多的重要原因。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各界及司法机关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一、我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特点。

据我院刑检部门统计,**年元月至**年10月,**区检察院共受理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168件223人。其中,14至16岁41人,16至18岁182人,18岁至25岁之间298人。主要有以下几特点:

一是案件集中,以侵财型犯罪案件居多。在168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盗窃犯罪案件57件,抢劫犯罪案件64件。故意伤害、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伤害他人身体为目的的暴力型犯罪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二是严重刑事犯罪明显增多,呈现出犯罪组织团伙化,犯罪类型多样化,暴力化程度加剧等特征。在受理的168件青少年犯罪案件中,50%以上是团伙作案。近几年,故意伤害、杀人等恶性犯罪的数量和比例上升,利用计算机等智能犯罪的问题也比较典型。

三是外来青少年案犯增多。近年来,外来青少年作案人数呈大幅度上升趋势,而且大多属于流窜作案。在223名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属外来青少年的164名,占全区青少年刑事作案人员的73.5%。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分析。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是社会多方面消极因素影响的结果,家庭、学校、社会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社会风气不尽人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对青少年有极大的消极影响,使一些青少年产生了信仰危机,物质欲望恶性膨胀,贪图享受,不劳而获思想严重,为了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不惜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黄、赌、毒”社会丑恶现象蔓延,宣染暴力、色情、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及电子信息产品屡禁不止。这些内容所包含、透露出来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伦理倾向无不影响涉世不深、自控能力差、模仿能力强的青少年,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催化剂。

(二)学校教育的误区。应试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学校和教师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形成和遵纪守法意识的树立。成绩压倒一切,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就会用分数压教师,教师就会用分数压学生,成绩差的学生被冷落、岐视、孤立,甚至被排除在集体之外,导致这些学生厌学、弃学甚至逃学离家出走,进而违法犯罪。学校教育的另一误区是重智育轻德育,重智育轻法育,品德教育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地位,法制教育往往会落入俗套,流于形式。

(三)家庭教育的偏颇。

有的家长望子成才心切。强迫孩子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抑制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使他们很容易走向极端。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即使发现孩子有不良倾向,也熟视无睹,使得这些孩子好逸恶劳、自私任性、怕苦畏难、耐挫力差,当他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容易铤而走险,铸成大错。此外,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结构残缺,也容易使孩子心灵受到创伤,心理负担加重,精神状态不好,一旦交上不良朋友或者受到外界的不良引诱,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和措施。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全社会的重任。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人犯罪法》,坚持教育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实行综合治理。

(一)加强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领导。目前,我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在领导力量、工作经费方面投入尚显不足。各级党委政府应严格执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做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放在关系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和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每年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落实这项工作,真正形成区委、政府统一领导,专门办公室负责主抓,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机制。

(二)强化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根据《预防法》“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的要求,在中小学增设法制课程,将法制课从政治课中分离出来,让法制教育由陪衬走入主课堂。学校法制教育队伍也要努力做到专业化,对原来从事法律常识教学的一部分政治课教师要进行专业培训,要继续推进全区中小学校聘请兼职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工作。要开展青少年自护教育培训和宣传,教育青少年的自护知识和技能,增强明辨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自觉抵御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以创建青年文明社区和“优秀青少年维权岗”为载体,把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社区管理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由街办牵头,组织学校的“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关心下一代协会”等组织定期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使学生“离家不离散”、“离校不离教”,学校、家庭、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

(三)实施家庭细胞健康工程,抓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建设”。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课堂,培养青少年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家长的身教重于言教,因此,作为家长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榜样,不断提高家教水平,提高家庭文明程度,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要特别注意做好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大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其法定监护人履行监护责任,防止单亲家庭子女无人监护,流散社会,其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

(四)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加大打击社会丑恶现象的力度。公安机关一方面要坚持不懈的开展查禁传播淫秽物品,嫖猖、赌博、吸贩等社会丑恶现象的专项行动,遏制社会丑恶现象的滋生蔓延对青少年的毒害。另一方面,要严厉查处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案,对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引诱、教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件,要及时侦破、从重处理,及时有效地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公安、文化、广电、工商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公共娱乐场所的整治,开展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加强对业主的教育管理,鉴定治安责任书,禁止未成年人入内。文化宣传部门要加强青少年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影视、广播、报刊、出版部门要多出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健康精神产品。坚持不懈地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对校园及周边恃强凌弱、以大欺小、强讨强要现象要彻底根治,让青少年学生普遍有安全感。公安部门要把集中整治和落实长期管理相结合,不断优化青少年成长的育人环境。

(五)认真做好青少年特殊群体的帮教转化工作。做好青少年特殊群体帮教转化工作,可有效防止和减少这一群体的违法犯罪特别是重新犯罪。对犯罪的在校生,我们严格贯彻教育、挽救惩治的方针,注重个案的庭前社会调查,发挥检察、审判环节中法制教育的合力作用,尽最大可能的挽救失足在校生,为其修复因犯罪行为而破坏的社会关系创造条件,实行帮教制度,防止其重新犯罪。要本着“教育、挽救、惩治”的方针,继续办好工读学校,严格管理,提高质量,更好地发挥工读学校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中作用。建立社会、家庭、政法部门参加的三结合帮教组织,开展帮教活动,落实帮教措施。要帮助辍学学生和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接受义务教育。对流浪、乞讨儿童,民政、公安部门要做好收容遣送以及救助工作,防止他们流落街头,走上歧途。做好刑释解教青少年的安置帮教工作,做到政治上不歧视,安置上不偏见,生活上多关心,同时做好接茬帮教,防止其重新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