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干群和谐的整改措施

时间:2022-07-05 10:44:00

导语:促进干群和谐的整改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促进干群和谐的整改措施

——扶绥县推行干部驻村夜访制度的调查与思考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而干群和谐则是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扶绥县以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转变干部作风,创新工作思路,推行“驻村夜访”制度,把大量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当地,让群众心情舒畅,确保了大局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其做法很值得借鉴。

“驻村夜访”的积极效应

“驻村夜访”就是乡镇干部利用晚上时间进村入户走访群众,与群众促膝交谈,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想,切实帮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生产生活上的难题。“驻村夜访”较好地解决了“白天干部下村,群众下地干活;晚上干部回乡,群众收工回家,双方碰不到一块”的矛盾,有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是新形势下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农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是,农村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群众生产生活中还面临较多困难。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于市场需求,农民增收不快、不稳、不高;农村中各类矛盾纠纷,尤其是“三大纠纷”呈易发、多发、频发的态势;反映群众利益诉求的渠道不够畅通,解决群众难点热点问题没有形成有效机制,等等。有效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从农村实际出发,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实践表明,“驻村夜访”制度是一个好制度。一是能面对面解决群众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二是能及时倾听群众的呼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与工作作风;三是为群众伸张正义、讨回公道创造一个平台,促进依法行政和保障社会公正;四是能及时倾听民间疾苦,及时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消除其思想上的疑团,及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驻村夜访”的具体做法

“驻村夜访”始发于扶绥县的龙头乡。龙头乡干部通过晚上下访,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使隐藏在基层的一些矛盾能及时化解,一批实事得到推进。扶绥县委认真总结这一经验,以点带面在全县11个乡镇推行。其具体做法是:

第一,制订“驻村夜访”制度。一是实施“夜访”调度,每月一访;二是实行“夜访”公示,告知村民:何人、何时,到本村解决何问题;三是规范信息收集,每事一记;四是做好回访反馈,每事一复。

第二,搭建沟通平台。一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印制包括姓名、联系电话和服务承诺的《干部联系卡》,发放给所走访的每户群众;二是各乡镇24小时开通服务热线,并向社会公布服务号码,接受群众的咨询、求助与意见建议;三是发放征求意见表,搭建群众需求诉求“纳言平台”;四是设立干部意见监督箱,搭建“监督平台”。

第三,建立“驻村夜访”长效机制。一是“夜访”情况公示制。每月定期对干部夜访情况,包括夜访时间、夜访对象、夜访结果、承办事项和完成时限在村(居)委会予以公示。二是“夜访”工作例会制。每月召开一次夜访工作例会,研究在夜访中发现的问题,交流工作经验,有针对性地加强工作指导,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夜访”帮扶互助制。针对夜访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干部个人无法独立承办的重大问题和事项,由干部所在单位和挂点联系单位负责协助办理。四是“夜访”工作奖惩制。把干部夜访工作的情况、成效与干部年终考核、评先评优挂钩。

“驻村夜访”的启示

从实践来看,“驻村夜访”取得良好效果,突出表现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矛盾得到有效化解,促进干群关系和谐。通过对扶绥县推行干部驻村夜访制度的调查,我们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一:推行干部“驻村夜访”制度,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领导干部驻村夜访,蹲点调研,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分析矛盾,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体现对群众的尊重,更体现对群众的负责,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启示二:推行干部“驻村夜访”制度,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民主,推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通过“驻村夜访”,乡党委、政府能够更直接更广泛地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使决策更加科学,更加符合民意。

启示三:推行干部“驻村夜访”制度,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在“驻村夜访”过程中,广大干部注意把解决实际困难同教育引导群众、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普法工作,教育和引导农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及时发现和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把矛盾解决在基层。

启示四:推行干部“驻村夜访”制度,有利于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干部下访取得实效,除了制定制度,量化考核外,关键还在于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的转变。要更好推行这一制度,就必须弘扬求真务实作风,力戒飘浮,摒弃形式主义,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