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干部学习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10篇

时间:2022-12-20 08:33:25

导语:机关干部学习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机关干部学习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10篇

第一篇

10月20日,举世关注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我机关干部职工和广大党员在第一时间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收听收看有关全会的最新报道,认真学习会议公报,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做好各项贯彻落实工作。以下是本人对于这次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一些体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对我国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具有指导意义。

机关领导对学习贯彻好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对下一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有关工作作出初步安排,近期将对全局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作出部署,各部门将全力做好有关服务工作。同时,将组织一系列重点专项调研工作,起草好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我们将结合自身工作职责,组织发动全局干部职工带头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把会议精神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做好"三服务"工作,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贡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必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在学习了会议公报后,大家都认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我国下一步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前进方向,最大范围凝聚了改革力量,最大程度增强了改革信心,意义重大、令人振奋。公报中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这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认真学习领会好会议精神,以全会精神指导和推动实际工作,把改革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本职工作当中,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推动人大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全省的改革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转变政府职能、缩小收入差距、财税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体系改革等重大问题指明了方向,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和愿望。

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办公室工作职责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增强参谋服务工作能力,努力在推进云南改革发展中当好参谋助手,发挥更大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谋划部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工作,改革举措细致到各个具体领域。我认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为改革更加全面、深入推进提供了政治保障。

身边的机关干部职工和我一样都纷纷表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改革,涉及众多民生内容,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新期盼。下一步将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结合政协工作实际把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作用。

第二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我市工商局迅速行动,及时部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掀起学习全会精神的活动热潮。以下是我作为一名工商执法人员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心得体会

一是进一步理解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决拥护党的五中全会精神。

依法治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民营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工商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持续深入学习五中全会精神,强化法治思维,坚持依法办事,用全会精神指导工作,践行“两个健康”,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用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导工商工作,用法治观念武装头脑,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创新执法监督机制,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以法治工商建设为抓手,把全会要求贯彻在市场监管、消费维权等各项工作中,努力把工商机关依法行政提高到新的水平。要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引导民营企业遵纪守法经营。

二是把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

如何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如何深入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得到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认可,这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要坚持好党的根本路线,就必须深入非公有制企业,深入基层商会,切实做好工作,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树立“三个理念”,切实维护非公企业合法权益。工商联干部要始终树立三种理念,切实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合法权益,便是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一是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始终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更好地维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二是牢固树立为非公有制企业高度负责的理念。始终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要虚心听取群众和企业对工商联工作的意见建议,遵循和把握群众工作规律,切实对群众、企业负责。三是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始终把群众、企业利益放在心上,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倾听群众、企业呼声、关心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与障碍,这样才能得到群众、企业的拥护和支持,使群众工作落到实处。

我们务必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工作中切实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努力为推进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建设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和人民满意的理想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是把学习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商工作中,不断提升法治化工作水平。

今后我要着力提高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以法治工商建设为抓手,把全会要求贯彻在商事制度改革、加强市场监管、做好消费维权等各项工作中,努力把工商机关依法行政提高到新的水平,确保广大市场主体严格履行规定义务,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在服务发展、市场监管、消费维权、执法办案的具体行动中传递工商机关的正能量。

第三篇

近6000字,1个奋斗目标,五大发展新理念,六大基本原则……刚刚公布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是描绘中国未来5年乃至更长期的发展蓝图,也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的纲领性文件。

纲已举,目正张。学者表示,《公报》为学术研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领域都提供了新课题,提出了新要求。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阶段,学术界要履行好思想库、智囊团、建言献策的学术职责,敢于担当,自觉行动,助力实现“十三五”规划奋斗目标。

清醒认识时代提出的新课题

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落实“十三五”规划各项具体措施及需要破解的发展难题展开学术研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学术界的重要任务。

“全会精神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战略性、整体性和全方位的新课题和新任务。在全会精神推动下,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必将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黄金’时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宋月红告诉记者,学术界的任务就是研究阐释什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怎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基本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阐释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研究阐释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将五中全会提出的各个领域的决策部署作为研究重点。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XX认为,新阶段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困难,如经济发展动能转换问题、经济与环境或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路径问题等,是经济学界当前及未来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在“三农”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发现,与以往不同,此次全会《公报》没有单独谈“三农”问题,而是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三农”做出部署。“这要求学界立足国家发展全局,将农民问题研究与城镇化结合起来,将农村问题研究与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结合起来,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地开展农业创新发展研究。”李国祥说,特别是《公报》提出的“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给学界提出一个崭新课题。

在社会治理方面,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院长、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关信平提出,在国际上各种非政府组织和社会组织越来越活跃、中国社会政策的国际影响越来越大的趋势下,我国社会治理政策怎么应对;在国家鼓励消费和创业的政策下,如何以合适的社会政策提供相应的风险保障,使老百姓和创业者无后顾之忧,是全会提出的新课题。

在文化产业领域,XX大学教授XX认为,互联网+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最赚钱的文化产业,与文化产业有关的创业规模比其他领域创业规模高出40%。在未来的产业变革中我们还应该关注哪些问题,值得考虑。

生态文明建设在“十三五”规划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XX大学教授叶文虎表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实现绿色发展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享”理念对实现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值得关注。什么是共享,如何建立共享机制和制度,如何解决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问题,需要学界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上下功夫。

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学术贡献

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国家发展,是学术研究的时代使命。“要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工作,为‘十三五’时期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破解发展难题,提供更多具有前瞻性的思想认识、政策建议和工作思路。同时,不断创新研究工作方式、体制机制,着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新型智库建设,更加充分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国情调研、政策咨询和宣传引导社会中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宋月红说。

“‘十三五’规划是中国第一次站在世界地图前制定的五年规划。”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相均泳认为,新时代要求学者的研究要有全球化的视野。

XX在提出学术研究应有全球化视野的同时,还着重强调研究要在更加专业化的基础上向综合化迈进;要把逻辑分析和历史分析相结合,把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强化基础理论研究,把握事物内在规律。

“‘十三五’后,如何发展,亟须着手研究。”关信平表示,学界要为国家更长远的发展规划提供政策建议。此外,还需开展普及性研究和阐释,让老百姓更了解国家发展目标和政策部署的含义。

第四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在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基础上对于科学认识发展问题的深化,也为促进我国进一步的现实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发展首先是一个全面的概念。也就是说,发展的本质特征应该指的就是全面发展,而不是单一发展。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将发展与增长区分开来,因为增长(一般指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个方面而已,尽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如果仅仅强调增长,那就是单一发展概念了,也就不能反映出发展的本质特征。从实践来看,就会出现许多问题,有些问题还会比较严重。譬如说,二战后的30年左右,相当多的国家都只重视了经济增长对于发展的意义,只重视了财富创造对于发展的意义,忽视了收入分配或财富分配对于发展的重要意义,于是就出现比较严重的不均等问题、贫困问题。尽管从70年代开始,情况有所改进,但目前仍然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也是什么联合国为后来提出新发展观的原因。

我国的情况也很相似,在实施改革开放政策20多年后,我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平衡好财富创造与财富分配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城市发展与乡村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否则也会出现严重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部门与行业之间、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不断扩大的问题。实际上,目前我国的这一问题已经出现。这就是为什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特别强调了共享发展的原因所在,是为了引导和鼓励人人都要参与到发展过程中来,最终也都能够从发展中得到实际的利益和好处。

协调发展也是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就具有了比较好的物质条件和基础,而社会事业发展尤其是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又可以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好的人力资本供给。创新发展则与发展的每个方面都紧密相联系,没有创新发展,就不可能有高的生产经营效率,也就不可能有健康快速的发展。至于开放发展,则是全球化加速发展时代的客观需要。总之,全面发展是发展的基本特征,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全面发展特征的客观要求和我国正确的发展方向。

发展也是一个具体的概念。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发展不仅涉及到五个方面,还有更多别的方面。那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什么只提了五个方面呢?这就需要我们从另一个方面认识发展问题了。尽管从一般意义上讲,发展是一个全面的概念,但每个国家、地区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是具有其独特性的,即使处于相同或相似的发展阶段,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表现在资源禀赋、经济结构、文化传统等各方面,于是不同国家或地区就会根据自己处于发展某一阶段的具体情况来实施某些重点发展战略,促进某些行业或部门的重点发展。

很显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之所以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要是因为中国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很需要在这五个方面达到比较高的水准,而我们目前恰好在这五个方面没有做好,问题比较严重。譬如说,我国整体的创新能力现在仍然比较低,环境污染的情况比较普遍而且比较严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比较大,国家整体的开放度仍然不够,等等。正因为如此,党中央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从全面发展的许多方面中抓住了这五个方面的问题予以强调。随着我国发展阶段的突进,发展的主要矛盾也会改变,因此阶段性的发展理念也应该是会做出适当的调整的。

引导发展需要让两只手都发挥作用,取得好的协同效果。提出好的发展理念固然重要,但如何使好的理念具体落实到发展实践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需要做许多方面的有益探索,但首要的就是要构建起引导发展的良好制度框架。

这个制度框架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很好的协调运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构建一套制度体系,既能充分发挥市场对于发展(尤其是对于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决定性引领作用,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尤其是当发展的某些方面出现市场失灵情况时,如在环境保护方面、重要的共同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等,政府要很好地发挥作用。只有让两只手都根据具体情况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后,我们以上提到的五个很好的发展理念才有可能得以落实,我国的发展过程才有可能得以顺利地向前推进。

第五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这个建议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描绘了蓝图,为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吹响了冲锋号。作为一名青年,我在读了全会文件后,心情十分激动。

一、宏伟蓝图,振奋人心——我们要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五中全会公报发表后,看到听到最多的词汇,就是“激动人心”、“振奋”、“倍感振奋”、“振奋人心”、“兴奋”,对此我深有同感。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除了实现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倍增外,还有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面放开二胎,等等。全会特别提出,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样宏伟而又具体的目标,回应了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让人倍感振奋。

为实现宏伟目标,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全会还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和重要举措,如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等等。新的发展战略和这些重要举措,让我们感到目标的实现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经过努力一定能够实现的。据测算,我们只要实现年均6.5%的增长率,就能够实现两个倍增的经济发展目标。我们对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是很有把握的。确确实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胜阶段,第一个百年目标就在眼前。看到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真是让人倍感振奋。

由第一个百年目标,很自然让人想到第二个百年目标,想到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目标,就是小平同志1979年首先提出的“三步走”:即80年代末实现翻一番基本解决温饱,20世纪末再翻一番进入小康社会,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五大以来,又确立了新世纪的“新三步”战略目标,即第一个十年,再翻一番,小康生活更加宽裕;第二个十年,经济再翻一番,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定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就是建党100周年的第一个百年目标);21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即建国100年的第二个百年目标)。现在三步走的前两步已经实现;新三步走的第一步已经实现,第二步眼看就要实现,我们能不对未来充满信心吗?十三五规划的蓝图,让我们对中国梦的实现充满信心,也对我们正在走的中国道路充满信心。

这几天,我重读了冷溶同志1992年写的一篇文章,《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雄心壮志》。20多年过去了,今天来读这篇文章,真是更有感慨。冷溶同志在这篇文章的末尾说:“100多年来,我们中华民族有一个梦,就是彻底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使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无愧于我们这一历史悠久泱泱文明大国的称号。……这个梦正在实实在在地成为、并且必将最终成为伟大而光辉的现实。

邓小平同志说,这就是中国的雄心壮志,是‘中华民族真正的雄心壮志’。”是的,五中全会的召开,让我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我们要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二、伟大时代,催人奋进——我们要有这样的担当精神

看到五中全会描绘的宏伟蓝图,我在感到重任在肩的同时,也为自己将要见证和参与这一历史进程而深感自豪。

这几天我想了一个问题,这个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也是属于我们这一代的时代。2014年5月4日,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时曾说:“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我们这一代人能亲身为这样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并见证宏伟目标的实现,是十分荣幸的,也是很有意义的。

作为一名80后,回想起2000年的时候迎接新千年,那时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再过几年,到2020年的时候,我将见证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到2049年实现现代化的时候,刚刚退休不久的我,将怎样来回顾自己这大半辈子呢?我能不能够说: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也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我能不能够说,我工作的这40多年没有虚度,我没有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呢?

记得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们的校长曾经说过:如果把改革开放比作一趟列车,希望我们不仅仅是做这趟列车的坐车人,也希望我们能成为拉车人,推车人。如果说拉车人不能做到的话,那么我们是否履行了一个推车人的责任呢?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任务和使命,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荣光。我们这一代人,必须为实现党中央描绘的宏伟蓝图做些什么,我们要有这样的担当精神。

三、立足本职,攻坚克难——我们要有这样的实干精神

蓝图是美好的,任务是艰巨的。五中全会对前进道路上我们将面临的困难、风险和挑战也有清醒认识,比如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确定性,比如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比如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的突出短板等等。在关于《建议》的说明中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之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这些都是我们实现目标不能回避的问题。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要靠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艰苦奋斗,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难关。作为一名青年同志,更应该立足本职,把五中全会精神和改革创新实践结合起来,踏实苦干,攻坚克难,为实现美好蓝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很有这样的实干精神。

第六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绿色发展,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生态文明理念,为诸如鄂伦春族狩猎文化这样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纵观我国各民族、特别是那些分布在生态环境相对恶劣地区的少数民族,在人与自然相处方面,都曾创造过独特而优秀的生态文化。在国家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的今天,只要我们积极研究和挖掘这些文明的现代价值,并为其打造各具特色并符合族情、区情的舞台,那些曾被打上原始落后标签的传统文化必将焕发新的青春。

首先,要理清发展理念。我们常说,民族不分大小和发展水平高低,都是勤劳聪明的,都曾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但每当涉及到具体民族的时候,很容易将不同的民族及其文化按照“先进”到“落后”的序列进行排列。其实,所谓先进与落后往往都是相对的,那些被认为落后的东西,如果遇到适当的环境,换个视角,就会变为先进。特别是在生态文明方面,曾经被视为“落后”的民族文化往往都具有科学的现代价值,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让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在绿色生态文明建设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为此,要抓紧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在理清发展理念,树立各民族平等的发展观的基础上,将其变为实际的政策行动。必须深入到各个民族的生产生活环境中,一对一、村对村地去了解,去挖掘,全面准确地把握各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拿出针对性强并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使之与现代文明实现无缝结合。

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关键是落实。五中全会提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我们要把这些理念与各地的民族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使其尽早落地生根,变为促进各地生态改善、给各民族带来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经过几十年来的历史变迁,一些民族地区的土地关系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让各民族在绿色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第七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此,结合全会精神和“十二五”以来我区生态建设的发展,就内蒙古如何在“十三五”期间通过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生态内蒙古建设的问题谈一谈我的心得。

“5年前,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关于绿色发展是这样要求的: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此次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的理念上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认为绿色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胡伟华说,党和政府的战略规划具有延续性,指导思想更加科学,更加符合社会经济运行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实现绿色发展的具体措施上也体现了绿色发展的本质要求。相比较而言,“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更加明确强化了“绿色发展”的理念,认为绿色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同时把“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作为总目标,不仅提升了绿色发展的目标层次,增强了绿色发展的质感和想像性,也表明了中国在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责任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

“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围绕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节能减排等重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生态综合治理效果明显,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森林资源实现持续增长,草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缓解,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二是循环经济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循环经济模式发展产业的格局正在形成。以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为重点,培育一批国家级循环经济骨干企业,围绕资源的循环利用、节能减排和产业链延伸,形成了一批循环经济产业链。同时通过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推广绿色施肥、用药技术,发挥农牧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推进循环型农牧业产业体系的建设。三是节能减排成效显著,2014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超额完成“十二五”进度目标,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4%。四是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投入方式和渠道逐渐多元化,意味着有更多渠道资金给予了生态建设以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不能否认自治区在绿色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问题,生态系统脆弱的现实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建立和完善生态建设机制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着重重困难,任重道远。因此,自治区“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必须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为指导,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的关系。要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要围绕着“转”、“减”、“限”、“保”等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

转——是要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要树立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理念,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要以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减轻产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减——即节能减排,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发展风能等清洁能源,主动减少碳排放。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资源节约,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方式。

限——指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重点开发区域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度,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限制开发。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保——是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投资,全面加强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的治理,最大限度地增加生态资产,保持我区天堂草原的美誉度和高“颜值”。

最后还要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宣传,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构建低碳社会。

第八篇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我们要顺利实现“十三五”规划,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

一、根本在于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着眼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战略定力和发展耐力,不断提升战略思维能力、统筹施策能力、抢抓机遇能力、依法执政能力、防控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这是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社会发展领导一个总的目标要求。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的各种措施,都应当围绕这个目标要求来谋划、来实施。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制度化建设,改进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从多年实践看,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是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从地方党委来说,主要是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精心组织实施,强化督促检查,确保中央方针政策和各项部署的贯彻落实。在党委和政府的职能划分及工作布局上,涉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方针政策、工作总体部署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经常性工作则由政府及其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进行决策和管理。各级党委要支持政府依法充分履行职责,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加快转变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主要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活动,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十三五”时期,各级党委要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很重要的是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我国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一些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在这样的环境下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完全依赖老办法老观念老经验已经不行了,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和国际视野相统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分析研判,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形成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的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研究讨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突出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讨论解决瓶颈性问题。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了然于心,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症结心中有数,对解决问题的办法和举措妥谋良策,这样才能做到应对复杂局面泰然自若、化解风险挑战胜券在握。特别要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加强高质量智库建设,按照服务决策、适度超前原则,重点围绕事关长远发展、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课题,组织开展研究。

二、关键在于提高各级干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关键在干部。我们的干部队伍整体上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任务和使命的,否则我们怎么能够取得今天这样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艰巨繁重任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们的干部队伍还存在着这样那样不适应的问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强化。针对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现状,《建议》明确提出,要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专业化水平。

按照《建议》精神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培养,重点是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提高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要从选拔、任用、考核、培训等多方面入手,特别注重在党政领导班子中充实配备熟悉宏观经济、工业、农业、金融、外经外贸、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的干部,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提高班子成员的专业化水平。对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素质和能力,要提出明确指标和刚性约束,尽快健全有利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要加强年轻干部培养,优先把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放到经济建设主战场锻炼,努力培养造就更多领导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造就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的制度保证。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四有”等要求,把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与完善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激励保障制度结合起来,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修订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重点解决干部“能上”问题;今年7月,中央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重点解决干部“能下”问题,干部管理的制度链条进一步完善。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重点和难点是解决“能下”的问题。现在,有的干部身居领导岗位,但缺乏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碌碌无为,贻误工作;有的遇到困难和问题,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缺乏责任担当;有的虽没有严重违法违纪,但能力素质很不适应岗位要求;有的则目无法纪,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重大损失。对于这样的干部,就要坚决从领导岗位调整下来,采取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降职等方式及时进行组织处理,严重违法违纪的要绳之以法纪。只有切实做到优进庸退、能上能下,才能保持干部队伍的蓬勃活力,更好地带领群众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政绩考核是基本依据。要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就必须按照《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中央对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进行了认真探索,核心是不再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这并不意味着干部没有压力了,而是压力更大了、要求更高了、任务更重了,由以往单纯比经济总量、比发展速度,转变为比发展质量、发展方式、发展后劲。这样的政绩考核,有利于把各级干部的主要精力转变到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上,避免以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换取经济增长速度。

三、基础在于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出在基层。我们党有43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8700多万名党员,这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强大的组织资源和组织优势。要使《建议》的各项举措落地生根,顺利实现“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固本之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广大干部的带头作用。

近些年,各级党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比较好的成效,但基层组织弱化的情况仍然存在,需要倾注更大力量进行强化。首先要着力扩大覆盖,特别要抓好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等社情复杂地域,抓好农民合作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工作薄弱领域的党建工作,做到哪里有党员、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党的工作。还要着力解决好有效发挥作用的问题,关键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创新选拔培养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将党性强、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党员充实到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上。要通过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等途径,提高基层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依法管理基层事务的能力,更好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基层党组织是政治组织,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牢牢把握这个基本定位、基本属性,着力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能履行好党的政治责任、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把党的政策转化为群众的行动,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同时,也要落实服务功能,认真贯彻《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推动基层党组织更好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在服务中体现党的政治优势。要把更多资源投向基层,引导基层党组织强化服务意识,打造服务平台,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能力,切实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抓作风、改作风,是从严治党的突破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坚持严的精神、实的作风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力转作风改作风,从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持之以恒地抓、毫不松懈地抓,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但是,作风好转的状况还有待巩固,作风问题还可能反复,作风建设一天也不能放松。要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着力抓常、抓细、抓长。要继续强化正风肃纪,使高压态势成为工作常态,保持震慑作用。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切实解决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好人主义、个人主义问题,切实解决平淡化、随意化、庸俗化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干部不作为、乱作为问题,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思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依法依纪严惩腐败分子,提振了全党信心,增加了党的威信,赢得了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但反腐败成果尚未完全巩固,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斗争不能停步、不能放松,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各级党委(党组)要落实好主体责任,各级纪委要履行好监督责任,党委(党组)书记要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根本的还是要加强制度建设。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大新成果,一个倡导思想道德高标准,一个开列违纪行为“负面清单”,为党员干部的行为提供了对照标准和衡量尺子。我们要以贯彻两项党内规则为契机,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第九篇

“绿色发展,就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就是要在今后的发展中倡导生态、绿色、低碳、循环的理念,把发展的过程和结果‘绿色化’‘生态化’,并将此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对于别的省区,我区有独特的农牧业生产环境优势、生产资料优势和产业加工基础优势,适宜发展绿色农牧产业,但同时我区也是典型的内陆省区,受水资源、气候条件约束性大,农牧业生产成本高。明显的优势和劣势决定了我们必须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牧业、绿色农牧业。

“从绿色农牧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十三五’期间,发展绿色农牧业,要将保护农牧业资源和环境作为发展绿色农牧业的基本方针和长远目标。要按照《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中明确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来治理农业、农村污染,确保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从市场发展趋势来看,现在人民群众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无污染、绿色农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十三五’期间,要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数量,满足绿色消费需求。从‘十三五’任务目标来看,绿色农牧业的发展还需要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努力,为绿色农牧产业发展创造条件,突出我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各种优势,制定具体有效的政策,又快又好地完成‘十三五’任务目标。”李岩说。

我区是全国发展绿色农牧业较早的省区之一,截至2014年年底,全区共有有效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78个,3年有效期内无公害农产品总数1269个,年生产总量1072.72万吨。全区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识企业144家,认证产品389个,认证产量226.73万吨,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79个,种植业基地总面积2440.5万亩。全区经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的有机企业41家,产品323个,认证产量44.6万吨。

绿色农畜产品“绿不绿”,关键在“源头的标准化”。要以“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抓手,作为农牧业标准化生产的重要内容,围绕主导产业按照“三品一标”的国家标准,制定科学规范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加工技术操作规程、产品质量标准,形成统一的生产标准体系。整体上要因地制宜,结合农区、半农半牧区、牧区各自特色大力发展绿色农牧业。具体要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良种工程,完善各类补贴政策,深化农牧业改革,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产业,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牧业的科技支撑,提高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绿色农业生产新技术。将绿色农牧产业发展目标列入各级政府年度考核内容,助推产业发展。并积极争取自治区政府对“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实行奖补政策,从而引导各级政府建立奖补机制,加快绿色农牧产业发展步伐。他说,确保绿色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一方面要加强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要通过追溯体系建设,站在全区的高度破解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建立起各环节的质量信息互通机制和质量安全责任追罚机制。

第十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行动纲领。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认真研读十八届五中全会文件可以看出,《建议》突出的特点和亮点就是通篇体现了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正如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坚持“五大发展”是发展的新理念

《建议》中讲的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就是指我们党对发展的新认识、新飞跃。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五大发展”就是发展的新理念。这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党对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认识的深化。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导的。“五大发展”新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对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坚持“五大发展”新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实践中要贯彻讲的“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也就是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建议》提出了七个创新发展着力点: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也就是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建议》指出了要把坚持协调发展贯彻落实到四个方面即“四个推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和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也就是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建议》指出了要把坚持绿色发展贯彻到六个方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也就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建议》对坚持开放发展作了五个方面的部署: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和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五是坚持共享发展,也就是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议》提出要把坚持共享发展落实到七个方面: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上述“五大发展”新理念中,创新发展居于发展新理念的首要和引领地位。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正如《建议》指出的“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仅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创新”一词就出现27次。因此,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有创新就有希望。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五大发展”新理念,体现了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这无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2014年10月出版的《谈治国理政》一书,是外界尤其是世界各国观察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治国理政的一个“窗口”,迄今己发行500多万册。《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新理念在这本书中就有许多重要论述。在全书共十八章中,比如关于创新发展,第四章中就有“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的论述。又比如关于绿色发展,第八章中就有“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论述。还比如关于共享发展,第七章中就有“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论述等。因此,通过结合学习《谈治国理政》一书,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新常态是我国发展的新思想

《建议》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这段重要论述既指出了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和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又指出了我们针对这些新变化提出了新常态的思想。对此,有明确的论述:“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首先是经济范畴,可以用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这三大特点加以概括。这些特点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很长时间里经济发展的趋势。

新常态同时也是经济社会范畴。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发展状况会直接影响社会并最终决定其它领域的状况。因而还要从经济社会范畴上来理解新常态。新常态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特征,也就是《建议》所指出的当前我国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能先承认它,才能有效地应对它。新常态说到底,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形象而准确的表达。正如所指出的:“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

因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特征变化的必然反映。新常态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新常态是关于我国发展的新思想。我们要努力做到《建议》指出的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认识和把握新常态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把新常态等同于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例如,有的观点把当前我国经济出现的内需回落、传统企业利润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当作新常态,这显然是不对的。这些矛盾和问题是在我们未完成调结构、转方式背景下主动调低发展速度后出现的问题,也是我们在推动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中产生的矛盾。这些正是新常态下我们推动发展所要解决的。二是把新常态当做“筐”,与此无关的内容都往里装。这种倾向若不加以克服,也是不利于我们做到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的。列宁曾深刻指出:真理只要再向前跨出一步,那怕是小小一步,就会成为谬误。

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说已经完全解决了当前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但是我们已经看到新常态下,我国发展正朝着更加重视质量、效益、创新,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公平的方向转变。因此,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必须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正如《建议》指出的:“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国发展的新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协调推进我国全方位发展的新战略。这个新战略,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这“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盖彰。这就是说在这个新战略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到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由此可见,这个新战略是目标与举措的辩证统一,全局与重点的有机结合,新战略中的“四个全面”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发展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法治支撑,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因此“四个全面”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战略,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总抓手。《建议》在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论述“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深入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时,都指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国发展新战略这个重要思想。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新战略,其实质和关键在于“全面”。联系再过5年我们就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十三五”时期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战略,我们必须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

经济管理学上有个“木桶理论”,又称“短板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因此,不补齐短板就达不到更高水平。联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际可以看到,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就是一个突出短板。我们不可能一边宣布实现了全面小康的目标,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此外,在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短板。还有,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对我国经济体量己居世界第二位的状况而言,又是一个突出短板。因此,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总之,我们在“十三五”时期要坚持“五大发展”新理念,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坚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战略,万众一心、努力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一定能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