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2-11-11 09:46:13
导语: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十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近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后,我部组织全体人员集中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认为这次会议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开启了“法治中国”的新征程。特别是作为组织部门,必须严格党纪党规,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作为组织部门,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立足职能,主动作为,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必须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切实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二是必须加大对党员干部的法律法规教育。重点学习宪法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并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政策法规教育,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法律法规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法制意识,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通过学习教育,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三是必须加大对法治建设的考核力度。要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同时实行法治建设考核责任追究制度,对法治建设不力,法治工作滞后的追究相关责任。
四是必须加强法治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把引进法治人才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重大任务,大力引进和培养法官、检察官、律师、基层法律调解人员等法律人才。
第二篇
10月20日,举世关注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我局机关干部职工和广大党员在第一时间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收听收看有关全会的最新报道。10月27日我们又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会议公报,对下一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出部署。通过学习,我认为全会公报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五大体系,六大任务,七大看点”。一个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五大体系: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六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七大看点:立法,拓宽公民参与途径;宪法,依宪治国依宪行政;追责,重大决策终身追究;独立,领导干部不能干预司法;优化,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队伍,完善职业准入。考核,法治建设成效纳入政绩。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必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做好经济和商务工作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努力在推进我县改革发展中当好参谋助手,发挥更大作用。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关键要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要坚持法律至上。法律是现代社会最有效的社会调整机制,它所具有的规范性、权威性、公正性、强制性、程序性、效率性是其他任何社会调整机制无法比拟的。法治社会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法律至上”,“法律至上”。在我国,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法律至上首先要确立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任何权力都要受到法律约束,决不允许任何人以权代法、以权压法。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实现执政为民理念,首先就应高度重视法的制定和实施,通过法的制定,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法律化、制度化;通过法的实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是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要坚持党的领导。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直接领导和掌握着国家政权。依法执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方式,也是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与时俱进地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党坚持依法执政,就是党依法领导国家,依法掌握国家权力。因此,党能否坚持依法执政,直接影响着国家权力能否依法行使。只有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才能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司法,保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实。
三是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要坚持执政为民。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是充分而有序地反映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根本保障。我们党要执政为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首先就要看我们党能不能使人民群众的不同利益群ti都充分而有序地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越充分,我们党通过国家权力对这些利益的权威性配置就越能充分反映民意。我们党的立法是人民利益的体现,执法是人民利益的实现,司法是人民利益的保障,法制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实现人民的利益。
第三篇
议题,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也将在本次会议上勾画。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从此,改革便一直伴随着新中国茁壮成长。
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拉开帷幕,万众瞩目的“十三五”规划蓝图也将面世。从此前中央几次关键会议释放出的信号,可以看出改革当是“十三五”规划的点睛之笔。
以改革之力打通强国之路,是对历史精髓的最好传承。古语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以改革之力谱写盛世篇章,也是符合国情民情的战略举措。当前,中国正踏着坚定的步伐,迈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怎么破,城镇化落脚不稳怎么办……一系列的问题亟需改革来下药。另一方面,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科学设定规划目标……一系列的困惑亟需改革来解答。
国内形势呼吁改革发力,新一轮国际合作大潮的到来,也倒逼着改革大展拳脚。近日,访问英国,开启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国际合作的深入让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大为受益。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政策必然要作出相应调整,才能让国家领导人历次访问取得的成果落地生根,开创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早在2014年4月“十三五”规划编制伊始,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就曾经将改革与市县规划体制绑定到一起。十八届四中全会,也以改革作为主旋律,敲定了一连串撬动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今年10月19日至23日,总理在“双创”活动周、国务院常务会、会见外宾、中央党校等场合,5天内4次公开强调改革,对改革寄予厚望。改革,从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头戏!
第四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党委认真研究、组织全会精神的学习和落实工作。11月7日,中金所举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报告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信春鹰副主任应邀为全所党员干部进行了专题辅导。信春鹰从《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起草背景、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解读。
下一步,中金所将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领导下,紧密结合金融期货市场工作实际,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切实做好市场发展和自律监管工作,提高依法治市水平:
一是持续完善业务规则,夯实市场运行和自律监管的法治基础。中金所将深入领会和贯彻《决定》有关“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精神,以“两维护、一促进”为目标,不断提升规则制定的民主性、透明性,通过对业务规则进行定期评估,持续优化规则体系和内容的科学性、公平性,为金融期货市场的运行夯实法治地基。
二是落实放松管制、加强监管,以法治思维提升自律监管水平。适应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期货市场发展需要,认真贯彻落实“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理念,合理简化会员入会、套保套利申请等业务的材料和流程,优化异常交易的监管标准,健全违规违约处理规则,完善跨市场联合监管机制,努力实现监管转型,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维护市场运行秩序,保护市场参与者合法利益。
三是培育市场合规文化,提升市场参与主体自律意识。大力培育相关市场参与者的合规意识,充分发挥期货公司等中介机构在合规管理方面的主体和抓手作用,形成覆盖全市场的自律网络。充分利用现场培训和网络课堂等立体平台,借助规则培训、督导检查等途径,探索完善会员等市场参与主体的合规评价奖惩机制,不断强化市场主体的合规意识和自律水平。
四是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提高依法治市能力。坚决落实《决定》关于加强法治队伍建设的有关精神,切实加强自律监管队伍建设,优化监管队伍人员结构,提升监管队伍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
五是推动优化金融期货市场法制环境,促进金融期货市场创新发展。积极参与《期货法》立法和期货市场相关法律法规起草修订工作,推动优化金融期货市场创新机制。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不断丰富产品种类,优化产品结构。完善权益类产品体系,分步推出利率类期货与期权产品,适时推出汇率类期货与期权产品,努力建设一个“社会责任至上、市场功能完备、治理保障科学、运行安全高效”的金融期货交易所,为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服务。
第五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迫切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久前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为首次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历史性会议载入史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法治建设的决定、作为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的姊妹篇,必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思想自觉是行动自觉的先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前提,是认真学习、全面领会全会文件。我们要把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扎实抓紧抓好。
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充分认识党和国家事业特别是法治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坚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信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基本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定不移反对XXXX,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打开新局面,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们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这是我们取得的重大成就,也是我们继续前进的新起点。
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要求越来越高,党和国家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在法治轨道上扎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会《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全会《决定》还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向国内外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抓手,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牢牢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正确道路,否则就会南辕北辙。全会《决定》有一条红线贯穿全篇,这就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全部成就的结晶。能否坚持这条道路,关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关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向是不是正确,关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这就必须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三个核心要义,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还必须始终坚持五个基本原则,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三个核心要义和五个基本原则,规定和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这些都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定海神针,犹疑不得、动摇不得、丢弃不得。
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全会《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以上六个方面的重大任务,充分体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指导思想和总目标中关于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从科学立法看,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从严格执法看,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从公正司法看,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从全民守法看,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从人才保障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从领导保证看,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总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形成全党全社会的合力,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
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大关系,始终做到全面准确、坚定不移。
一是必须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开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阶段,两次全会、两个决定、两件大事,有着紧密的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是同一个总体战略部署在同一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体现了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大局、精密谋划、周密部署、依次推进的智慧和能力。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依法治国提供保障,需要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深化改革,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样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来助力,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框架内推进各项工作。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从根本方向上是一致的,落脚点都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是必须准确把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体现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依法治国的过程,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只有坚持依据党内法规从严管党治党,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使党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三是必须准确把握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必须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四是必须准确把握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对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约束力和规劝力支配社会成员的品行。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五是必须准确把握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与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的关系。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和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国情与使命,决定了我们只能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正如指出的那样:“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展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并划清依法治国与西方所谓“宪政”的根本区别。同时,我们也要高度重视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描绘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蓝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中国指明了康庄大道。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抓手,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第六篇
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于10月20日召开,是我国一件关系民族发展振兴的大事,大力宣传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心得体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对于全体社会成员形成良好道德素养和思想品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发展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仍然存在,对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挑战和冲击,削弱了人们在价值取向上的正确共识。为此,应大力倡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旗帜鲜明地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使真善美的价值取向得到确立和弘扬,使假恶丑的现象遭到贬斥和抨击,让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更加深入人心,从而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使人们在多样化社会思潮中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
大力宣传弘扬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习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大力宣传弘扬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有助于在全社会树立鲜明的价值标尺,让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成为社会主流,从而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以良好的社会风气强化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为激烈,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在全社会树立崇尚劳动的思想和精神,切实营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良好氛围,有助于在多样中求共识、在多元中立主导。增强人们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当前各项工作都要为这一大局服务。应引导人们从这个大局出发思考问题,着眼大事、把握大势,识大体、顾大局,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形成以国家、民族、人民为重的共识。全体社会成员有了这样的共识,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就会自觉选择那些有助于服务大局的社会思潮,主动远离或摒弃那些不利于大局的社会思潮。
增强人们对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共识。只有社会持续发展、和谐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共识下,人们就能理直气壮地对错误社会思潮进行抵制和批驳,在排除杂音噪音中坚持正确前进方向,自觉与种种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思潮做斗争,促使多样化社会思潮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此,应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依照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创新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筑牢全社会安全稳定的精神防线,以良好舆论氛围与社会风尚促进改革发展稳定。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寻求社会思潮的最大公约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后确立的重要原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思想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境界。应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融入和谐文化建设中,融入对作为重要文化现象的社会思潮的引领中,一方面把全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来;另一方面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使多元多样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彼此交流互动,主动吸取和广泛聚合社会思潮中一切具有科学价值和人文精神的积极因素。
发挥党委政府凝心聚力的政治优势,有效整合社会思潮。各级党委、政府是领导科学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引领社会思潮的核心力量,具有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政治优势。各级党委、政府都承担着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引导和管理,牢牢掌握相关工作领导权、话语权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承担着根据社会思潮的动向掌握不同群体的思想状况,科学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不断提升正确引导社会思潮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职责。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把宣传、教育群众与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维护群众正当权益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凝心聚力、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核心作用。
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多样化社会思潮的交流交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和人民团体,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和联系群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思想舆论走向和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和人民团体以及各类社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最大限度地凝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人们,促进多样化社会思潮的交流交融,在此基础上形成共识。
第七篇
依法治国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依法治国唤起的制度力量,必将有力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建设法治政府夯实法治国家之基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是统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两翼”。
“依法执政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的基本准则;法治国家是主体,法治政府是重点。”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袁曙宏指出。
对于法治国家来说,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是中心环节。
当前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简政放权先行,制度建设跟进。我国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法无授权不可为”;明确“负面清单”,“法无禁止皆可为”;出台“责任清单”,“法定职责必须为”。这将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让政府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和改革创新的“守护神”。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是对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为推动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今年6月国务院在自查和实地督查基础上创新工作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全国工商联和部分研究咨询机构,围绕简政放权、棚户区改造等部分重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展开评估,以便与自查和督查情况进行对表分析。
在第一方执行、第二方监督之外,引入客观中立的第三方评估,如同一面镜子,帮助政府发现问题、找到差距,推动政策实实在在地得到落实。
创新第三方监督,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制约,要完善来自人大和司法机关的监督。北京大学教授姜明安指出,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即在于完善这种外部监督机制,如人大的预决算审查制度、质询制度和法院的行政诉讼等制度。
加大问责力度,是建设法治政府需要补齐的“短板”。
“领导干部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强,法律实施激励机制不健全,对违法行政问责不足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建议,探索建立法治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对违法行政实施严厉问责,把“会不会依法办事、能不能依法办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依据,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确立明确的法治导向。
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
姜明安指出:“当下许多治理失灵,源于权力滥用。一些涉及巨大公共财政资金和广大公民重要权益的决策往往缺少公开、民主的决策程序。‘拍脑袋决定、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决策管理模式,至今仍在一些地方存在。”
“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决策管理模式,重大决策公开透明,尽量让社会公众参与,推进国家治理规范化、科学化。”姜明安、马怀德等专家建议,国家抓紧制定行政程序法和行政决策程序条例,明确要求行政行为、行政决策未经听证会、论证会、审议会等正当法律程序,不得通过和实施。
“法治政府建设成功与否是衡量法治国家建设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指标。法治国家建设目标在很大程度上要落实到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任务的实现上。”姜明安希望,随着四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法治政府、法治国家建设能加快推进。
第八篇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对于《决定》中所提出的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有很深的感悟。《决定》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以现实社会问题为政策导向,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举措,包括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司法保障制度,并以此为基点落实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如废止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等。
十八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是全面深化的改革,一方面注重国家政策的延续性,一方面又是在以前的基础上更深层次触及到社会根本问题的改革。而我认为推进法治改革对于会议提出的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大的影响,或者说这些一系列的改革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就如同木桶理论中各块木板,每一项改革代表其中的一块木板,而改革的总体目标既国家的总体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则可以视为木桶之中的水,任何一项改革的确实都将导致整体改革效益的下降,各项改革之间相互具有很大的牵连性。从推进法治改革的角度来看,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影响: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需要法律的支撑。《决定》指出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建立健全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而宪法是规定国家基本制度的根本大法,进一步强化宪法的权威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地位,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现代市场体系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与之对应。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法律。在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这是因为市场经济内在地需要法律,没有法律就没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必然是、也必须是法治经济。通过为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法律外部环境,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民主稳定的政治局面、安居乐业的社会秩序和切实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
三、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律的保障。建设生态文明,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而这些基本的资源环境保护制度的落实实施都需要法律予以最终的保障,建立健全我国的生态法律制度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要务。
四、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体系需要法律权威的支持。法律绝不仅仅是政府治理和控制社会的工具,在更关键的另一个方面,法律也是社会控制和规范政府与公共权力的工具。法律至上应成为安排法与权关系的基本原则,法律在公共权力面前取得独立和最高的权威地位是廉洁政府的必然要求,既一切公共机构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一切公共权力的行使都必须具有合法性,无论是具体的政府官员,还是政府本身,违法行使公共权力都会引起法律责任,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推进法治改革对于此次整体的改革有着不可言喻的重大影响,法律从某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手段,其影响到了改革的方方面面,我们必须坚持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第九篇
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拉开帷幕,万众瞩目的“十三五”规划蓝图也将面世。从此前中央几次关键会议释放出的信号,可以看出改革当是“十三五”规划的点睛之笔。
以改革之力打通强国之路,是对历史精髓的最好传承。古语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以改革之力谱写盛世篇章,也是符合国情民情的战略举措。当前,中国正踏着坚定的步伐,迈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怎么破,城镇化落脚不稳怎么办……一系列的问题亟需改革来下药。另一方面,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科学设定规划目标……一系列的困惑亟需改革来解答。
国内形势呼吁改革发力,新一轮国际合作大潮的到来,也倒逼着改革大展拳脚。近日,访问英国,开启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国际合作的深入让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大为受益。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政策必然要作出相应调整,才能让国家领导人历次访问取得的成果落地生根,开创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早在2014年4月“十三五”规划编制伊始,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就曾经将改革与市县规划体制绑定到一起。十八届四中全会,也以改革作为主旋律,敲定了一连串撬动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今年10月19日至23日,总理在“双创”活动周、国务院常务会、会见外宾、中央党校等场合,5天内4次公开强调改革,对改革寄予厚望。改革,从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头戏!
第十篇
2014年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关键一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在历史新起点上迈入了全面深化新阶段,必将极大地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改革热情,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前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攻坚克难。
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四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进一步坚定了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凝聚起深化改革的广泛共识,增强了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必胜信念。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在深刻变革体制机制、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国家和人民的物质精神面貌。巨大变化揭示发展规律,重要经验昭示改革方向。唯有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开创精神,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国家才能振兴,人民才会幸福,民族才有未来。
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到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再到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照全会勾勒的基本路径和系统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就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激活和释放社会活力,让全体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共享发展成果。
执政兴国,关键在党;改革开放,成败在党。在改革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面对利益多样的纷扰、格局固化的坚冰、体制机制的痼疾和人民群众的期待,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才能确保改革取得成功。全会决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必将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现挣脱思想观念束缚、革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格局固化藩篱的新进展,推动经济社会驶入转型升级的健康轨道。
“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我们要坚定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紧紧围绕在以为领导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共同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明天,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 上一篇: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探索
- 下一篇:精细化管理在房地产企业工程项目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