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干部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12篇)

时间:2022-11-09 08:38:06

导语:机关干部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12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机关干部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12篇)

第一篇

自十五届五中全会开始,五中全会一般都在10月召开,会期也一般都在三到四天。如十六届五中全会的会期就是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会期是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2日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会议。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

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绘就了依法治国的蓝图,党中央专门召开全会,就依法治国作出决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中纪委十八届四中全会就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对纪检监察系统落实全会精神,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安排部署。作为最基层的一名纪检干部,要把思想统一到四中全会精神上来,原原本本学习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和中纪委四中全会精神,做到学深学透,入脑入心,全面履行党章赋予我们的职责,强化学习提素质,对照纪律严要求,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为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一是找准定位、厘清职责

准确把握纪检干部执纪监督问责主业,强化主业意识,分清主办和协办、参与和督办的责任,管好该管的,放下该放的,把原先分管的业务交给相关领导和科室,不再分管纪检监察工作以外的其他事项,专司其职,杜绝越位、错位和缺位的事情发生。

二是落实三转、创新工作

按照党章赋予纪检干部的职责,尽快调整角色定位,回归到执纪监督问责的主业上来,充分调动职能部门的主体责任和主观能动性,把更多的责任放在督促主体责任抓落实和抓执行上,变“一线参与”为“后方监督”做到到位而不越位、牵头而不包办、督促而不取代。积极争取上级纪委和部门党委的支持,重点抓好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点对象、重要节点等对中央“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改变过去的老办法、老观念、老套路、老好人思想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问题,牢固树立防患于未然的理念,抓好预警防控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预防。

三是强化学习、提升素质

随着反腐形势的日趋复杂,对纪检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一名纪检干部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与时俱进的能力,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洞察力和政治鉴别力。同时还要加强纪检监察业务知识的学习,争做一名熟知党规党纪、业务熟练的纪检干部。“执纪者先守纪,监督者受监督”,严格执行中纪委“四个不准”要求,书记对纪检干部日常工作和工作作风提出的“十五字”要求,省委、省纪委对全省纪检干部的“三铁”要求及市纪委提出的“十不准、十必须”把自己打造成一名能打仗、打胜仗的可亲、可敬、可信的纪检干部。

第二篇

自十五届五中全会开始,五中全会一般都在10月召开,会期也一般都在三到四天。如十六届五中全会的会期就是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会期是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2日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会议。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

根据省局党组部署要求,个私服务中心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认真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家一致认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党中央以全会形式对依法治国作出重大决定,这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目标任务的现实要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自觉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决定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依法治国部署要求上来,在本职岗位上为深入推进法治国家作贡献。结合实际,学习、贯彻好四中全会精神,需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治观念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历史一再证明: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一语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明确了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规划了总体布局,反映了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的重大创新。要深刻理解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涵之一,深入学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工作布局的科学内涵,自觉树立法治意识,使每个人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坚决克服领导干部固有习惯的人治思维,自觉树立法治思维,切实解决当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下大力解决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甚至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等问题。

二、规范办事行为,依法依规履职

一是按法定职责办事。按照省编办及省局明确的职能,个私服务中心主要承担为个体私营经济组织提供信息、法律、融资、人才交流等服务,协助有关部门开展个体私营经济组织的党、团、工会组织建设;省个私协会也要在社团和章程的规范内开展工作。按照省局领导要求,我们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弄清楚中心和协会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找准职能定位,厘清业务边界,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和目标。要维护职能法定原则,坚持在职责范围内活动,坚持权力制衡和有限公权力,防止随意自我赋权现象。要贯彻事业单位岗位管理要求,从上到下建立明确的个人岗位责任制,做到职务与责任相统一,防止出现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推诿扯皮现象。二是按规章制度办事。要进一步查漏补缺,按照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的良好机制,弥补制度缺陷,做到有章可循。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更加注重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切实维护其严肃性和权威性,做到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坚决纠正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问题。采取得力措施,切实解决自由散漫、混天熬日、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等软懒散的痼疾顽症,决不能让制度形同虚设,形成“破窗效应”。三是按规则程序办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议事程序,重大事项必须经过调查研究,集思广益,会议讨论,民主决策,防止个人说了算,防止工作失误。加强请示报告,防止越职越权擅作主张。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依法、合规。

三、深入改进作风,维护法纪权威

要把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以问题为导向,从细处入手,从实处着力,解决好敏感、突出问题,切实改作风、正行风。一是稳妥做好山东工商教育报征订发行工作。局领导非常重视和关注这份报纸,多次明确指示,要不断提高办报质量,改进征订发行工作。在当前情况下,报纸发行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和困难,我们要在党组领导关心下,争取省局机关部门、各市和社会的认同和支持,发挥市、县个私协会主力军作用,主动沟通协调,开拓发行思路,在不违背上级纪律规定、不硬性摊派指标、不强制订阅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征订发行工作,以保持数量,提高质量,继续发挥好报纸的积极社会影响。同时防止出现投诉、举报等违规违纪现象。二是严格规范会费收取管理使用。当前,全省多数地方已经明确或实际停止了会费收取,这对协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按照社团和章程规定,协会收取会费合规有据,不能简单认为会费收取不合法,不能看到个别违规问题就否定这项工作,更不能随意停止会费收取。要通过完善会员入会制度、改进会费收取方式、加大服务会员力度、发展行业组织、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等措施,培植和增加新的费源,摒弃简单粗暴陈旧的收费方式,防止和纠正强制收费、搭车收费行为。加大对基层协会会费收、管、用各环节的监督检查,严肃会费收取纪律、严格会费管理使用制度,防止风险发生。三是积极支持社团管理改革。按照社团清理规范要求,行政机关与协会脱钩、公务人员辞任协会兼职,对协会地位、作用和开展工作影响很大。在协会改革的大趋势下,我们要适应形势要求,坚决落实好有关规定,尽快调整补充领导成员,完善社团法人治理结构,修改章程,积极研究探索协会在新形势下健康、规范发展的新路径、新办法。同时,积极推进协会组织依法治理,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把各级协会建成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权责明确、运行规范的社会主体,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四、搞好法律服务,共建法治社会

做好个体私营企业法律服务工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方面。个私中心(协会)按照职责和任务,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主要抓好以下几点:一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利用自办的网站、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党和国家有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个体私营企业依法诚信经营,履约践诺,健康成长。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发展面临生产经营、环保、安全、社会和谐、发展转型等多方面的要求和挑战,要引导企业家像重视生产经营一样重视守法诚信,要像重视规避经营风险一样重视规避法律风险,由靠经验管理转向靠科学管理,由靠关系发展转向靠法治发展,提升民营企业法律意识和规范民营企业法律行为,让广大个体私营业者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二要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要充分发挥协会联系广泛、会员众多、熟悉行业情况等优势,发挥好亲商活商富商作用,着力打造诚信守法、透明高效、公平公正、竞争有序、互利共赢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同时要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着力搭建平台和集聚资源,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争取司法机关的协助,争取行政部门的配合,争取广大民营企业的支持,做到依法经营和依法维权两手抓,形成合力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三要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按照省人大授权,协会应当接受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投诉、咨询,协调处理有关投诉事项,做好服务工作。为此,各级协会多数都设立了法律服务工作机构,有的组建了律师服务团,聘请法律顾问,开展了“进企维权”、法律培训、受理投诉、解答咨询等活动,在有效维护个体私营业者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后,要按照中央共建法治社会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大措施,完善机制,更好地为个体私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第三篇

自十五届五中全会开始,五中全会一般都在10月召开,会期也一般都在三到四天。如十六届五中全会的会期就是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会期是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2日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会议。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

自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纪委十八届四次全会召开以来,我局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通过学习,我对全会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现将体会交流如下:

深刻理解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责使命

首次以“依法治国”作为主题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法治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并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司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司法行政部门承担着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三大职能,四中全会对司法行政工作有具体的表述和要求,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等,明确了司法行政工作在全国推进依法治国中的职责和使命。结合全县司法行政工作实际,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切实履行好司法行政机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中的职责,将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

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深化法治建设进程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了要大力推进法治宣传教育,让全民普法守法成为一种风尚;要建立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法律援助工作;要建立依法维权、化解纠纷的机制等等,这给我们司法行政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司法行政机关,一是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完善学法制度,积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使全社会形成一种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二是将通过在基层加大法律服务宣传、在基层设立法律服务站点、在基层完善法律服务制度等方式,让每一名老百姓都能打得起官司,让每个老百姓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法律服务。三是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夯实人民调解工作的基础,努力做好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信访调解的有机衔接,起到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

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营造良好的廉政法治环境

中纪委十八届四次全会的召开,对进一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了部署,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立足司法行政工作实际,我们将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政治立场,做到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继续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毫不松懈抓好整改落实,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努力形成转作风改作风的新习惯、新常态,全面营造司法行政机关风清气正的廉政环境。

第四篇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2日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会议。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将有力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决定》明确提出,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这对于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民主建国、民主立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主张,是实现人类解放和文明进步事业的必由之路。《共产党宣言》明确提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这就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上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民主国家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目的和实现途径。争取、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带领人民进行了长期不懈的艰苦奋斗。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开辟了中国人民民主制度的历史新纪元,其重大民主政治意义正如同志所指出的:“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进行了全面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来,由于“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十年“”期间,我们在民主问题上发生过重大失误,推行以群众运动为主要形式的所谓“大民主”,致使党和人民的事业遭受严重破坏和损失,人民民主权利受到恣意侵犯和践踏。这个教训极为深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在深入总结和思考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深刻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集中体现了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观。一是民主与社会主义不可分,民主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二是民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分,民主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始终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同其他事业一样,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重大进步,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展现出旺盛的生机活力和巨大的制度优越性。

二、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

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如何体现,以何种方式、通过何种途径才能有效地实现,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而又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各方面情况差异很大的国家,实现、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新课题。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现成答案,只能是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进行实践探索。

在我国60多年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中,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曾一度走过很大的弯路,严重偏离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正确方向。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同时,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方针。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要坚持下去。这好像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从制度上、法律上保障和发展人民民主,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重大转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制度化的关键是法制化,制度建设的重点是法制建设。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将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

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而又极其复杂、艰巨的宏伟事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方面要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另一方面还要动员和组织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坚定地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前进。要实现上述要求,只有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通过完备的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使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落到实处,使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使全社会成员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才有可能做到。人们从自己的社会实践和实际生活中越来越认识到,依法治国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正确途径和基本方式。

三、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主要成就和重要经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国家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取得了一系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成就和进展。

我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不断取得新的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一是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把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由乡一级扩大到县一级,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制度,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二是修改宪法,健全并突出强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制度,确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一系列重要原则。三是加强和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规定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同行使国家立法权,共同监督宪法实施。四是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赋予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职权。五是加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的比例,优化组成人员结构,健全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六是完善保证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制度,制定完善全国人大组织法、地方组织法、立法法、监督法、议事规则等一系列加强和规范人大组织和职权的重要法律。

我们还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出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增强党和国家活力、反对官僚主义、调动基层和人民积极性。一是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废除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确保了党和国家领导机关正常换届和领导人员有序更替。二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深入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巩固和发展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三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四是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建立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企业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充分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五是改革和调整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领导体制,推进行政体制、司法体制、企业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形成了职能明确、协调配合、充满活力、运行高效的体制机制。六是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和程序,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集思广益,促进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七是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和人才制度,全面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为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方面优秀人才建功立业开辟了广阔渠道和发展空间。八是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制机制,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保证了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创造性实践,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我们在各方面形成了一整套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政治制度,同时我们还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的实践经验,成为我们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所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必须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和完善。重要经验可以作多方面、多维度的总结和概括,其中以下三点值得特别提及和重视。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最鲜明的特色和最显著的优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推进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就是要以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为主要制度载体和主要民主渠道,推动实现“三者有机统一”,使之统一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民主政治制度,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实际决定的。推进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就是要立足国情、立足实际、立足实践,不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法治的关系;走自己的道路,总结自己的经验,同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文明成果,但绝不照搬照抄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坚持中国特色民主观。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八个能否”,即: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推进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就是要坚持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程序民主与实体民主相统一,使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方面工作做到充分反映人民意愿、充分实现人民权利、充分保障人民权益,并为实现“八个能否”开辟广阔发展空间。

四、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的方向和重点任务

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并作出全面部署和顶层设计;同时指出:“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这就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

(一)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通过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党内法规、政治惯例等各种规范,从制度上、法律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以法治化为主要方向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也是我们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立法体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完善选举制度和工作制度。在各级国家机关工作中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广泛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三)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完善党同派合作共事制度,完善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制度。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建设团结、繁荣的民族自治地方。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制度。

(四)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构建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拓宽和健全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组织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渠道。分层分类就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保证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最大限度聚集社会正能量。

(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对重要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健全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罢免等问责方式和程序。

第五篇

自十五届五中全会开始,五中全会一般都在10月召开,会期也一般都在三到四天。如十六届五中全会的会期就是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会期是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2日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会议。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主题聚焦在法治建设上,这是我国改革历程中的一个重大标志。在我国进入到利益多元化的阶段,面对利益冲突和利益矛盾,不仅需要利益诉求和利益协商机制,更需要抓住利益冲突的关键,消除利益失衡的体制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多元化成为一个客观现象。不同的利益主体必然有不同的利益需求,而利益关系多元化势必带来利益矛盾甚至利益冲突。包括劳资冲突在内,现代社会中的利益冲突只会越来越多,而不会越来越少。但是,利益冲突并不意味着这个社会不和谐。从利益冲突到社会不和谐、不稳定,中间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利益冲突的处理。如果面临利益冲突时缺乏统一的规则、公立的裁决、有效的协商,那么利益冲突有可能转化为群体冲突和社会冲突。因此,在我国进入到利益多元化时代,各级政府的思想也要进一步解放,不要回避利益冲突的现实,不要视利益冲突为洪水猛兽,不要对利益冲突如临大敌。承认利益多元,承认利益冲突,是利益多元化时代的基本出发点。

此外,我们在看到常态化的利益矛盾、利益冲突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利益失衡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比如,我国的城乡差距尽管有所缩小,但仍在高位;基尼系数长期居高不下;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与利益冲突不同的是,利益失衡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利益格局的固化。这是建设有活力的市场和有活力的社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从现实情况看,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也有两种思路。一是斗争式的,一个阶级对另外一个阶级的反抗。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这方面的社会思潮也并未绝迹。二是法治式的,通过法治来调整利益关系。核心是承认合法利益、杜绝非法利益、构建利益协调的平台,实现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动态平衡。应当说,两种方式各有侧重。在利益冲突已经失控的特定阶段,前一种调整利益关系的方式是有效的。但从中长期看,从利益调整的常态看,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还是需要依靠法治,依靠规则,依靠协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十八届四中全会聚焦法治,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学术界的一个共识是,通过法治调整利益关系的关键是改革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社会主体的利益冲突、利益失衡不足为奇。只要有公平的规则、健全的法律和协商的平台,有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自我大发展,这些利益冲突都有得到解决的可能。但如果政府介入到利益失衡中,甚至成为利益冲突和利益失衡的原因,事情恐怕就会复杂化。从过去几年引起全国关注的群体性事件看,某些地方政府过于注重经济增长,对利益冲突过于敏感,不仅没有协商利益关系,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在我国转型的关键时期,本应成为相对超然独立的利益协调主体的政府,反而深度陷入到利益冲突中,成为利益冲突的主体。这样的教训是深刻的。

通过法治调整利益关系,关键在于约束政府,在于推进政府自身的改革。这就要求政府从经济建设主体退出,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从具体微观事务退出,强化宏观职能;从政府自身利益退出,强化公共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推进的包括行政审批改革在内的一系列改革,客观上加快了政府的转型,其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活力的效应已经在逐步显现。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通过政府转型,发挥政府在有效协调利益关系中的作用,迫切需要在法治化上破题:一是正在推进的改革,包括负面清单在内,需要制度化和法治化,要把市场和社会主体“非禁即可”和政府“非授权即禁止”的思想和做法上升到法律层面。二是按司法权公正、独立行使的要求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从经济发展角度看,需要加快探索建立中央地方双重法院体制,克服经济领域司法的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主要负责一般民商事案件与治安刑事案件、家庭婚姻继承案件、青少年犯罪案件。三是把政府的公开透明作为法治化建设的核心,真正构建起约束公权力的“笼子”,防止政府越位成为利益冲突的主体。

可以预期,如果我国在法治化改革上取得突破,把“任何人和组织都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事”这句话真正做实、做细、做深,就可以找到一条化解利益冲突、防止利益冲突演变成为社会冲突的有效路径,由此也为我国中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比较好的制度环境。

第六篇

10月12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同时决定,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提请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

金秋十月,瞩目北京,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于10月20日召开,此次大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重大任务,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会议。国税系统作为行政执法部门,要在践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上作表率,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带动和促进广大纳税人提高税法遵从度。

一是深入推进依法治税,营造法治环境。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敏锐把握形势变化,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做好依法治税工作,促进税收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坚定法治理念、牢固树立法治思维,着力加强法治业务学习,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处理税收政策法规工作,努力做到对法律价值的认同,对法治精神的弘扬,对法律规范的恪守和对法律权威的崇尚,带动建立一支政治可靠、思想坚定、业务过硬、爱岗敬业的税收法制工作队伍。

二是坚持依法治税、依法办事、奉公守法,进一步规范管理,积极作为,全面提升税收管理水平。坚持法制思维,进一步强化法制观念,将一切工作纳入法治化的框架和轨道,进一步完善所得税政策体系,严格落实政策公开和跟踪问效,打通政策执行“两个一公里”,增强税收政策确定性,切实规范税收优惠。充分落实好行政审批简化和下放,积极推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转变,推动税收管理由注重事前审批向后续管理转变。坚持廉洁守法,领导干部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带头遵守法律和各项廉政纪律,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树立群众观念和廉洁从税理念,筑牢廉政防线,时时自省、自警,不断提高修养,切实提升防腐防变能力。

加强“六五”普法教育,全面提高依法治税观念和素质;持续坚持自我监督制约机制,定期对政风行风、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涉税事项办理等情况进行检查通报;对不履行职责或执法不当行为追究当事人责任,增强岗位责任意识,规范税务人员执法行为;加强税务稽查力度,健全税警合作机制,持续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始终保持打击发票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加强税法宣传,充分利用多种宣传媒介对相关税收政策、《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涉税事项办理规范》等进行宣传,让纳税人知法、懂法、守法,按照税法规定办事,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营造依法治税环境。

三是必须秉承依法治税的原则,将依法治税理念贯彻到纳税服务工作的各个方面,不断提升纳税服务工作水平。通过减负提效,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提高办税服务效率。通过公开监督,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规范税收执法,防止权力滥用。依法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通过开展满意度调查,及时掌握纳税人意见建议和回应纳税人关切。完善税收争议的调处和化解机制,及时处理税收征纳矛盾,依法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把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作为检验组织收入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确保小微企业税收减免到位、“营改增”企业抵扣到位、出口退税企业退税到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税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职能。

第七篇

10月12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同时决定,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提请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让依法治国再次走到了人民前面。作为一名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依法执法,守法是我最大的感触。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时代呼唤依法治国,群众期盼依法治国。

时至今日,中国已从结束后的经济崩溃边缘起步,释放了国人被压抑多久的创业热情,使得中国一路高歌猛进到了今日经济总量坐二望一的位置。然而,飞速的经济发展,快速的改革历程,也给如今的中国带来了总总的问题爆发。中国需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推进依法治国已是迫在眉睫,这正是刚刚结束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聚焦的主题。

中国需要发展,中国人民希望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伟大的中国梦正引领者中国人一步步向前进。我们伟大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依法治国。在这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高度重视依法执政,推动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

从一批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发,到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全面铺开;从一份份“权力清单”的公布,到行政事业型收费的减少;从延续半个世纪的劳教制度的退出,到防范冤家错案制度规定的出台,党中央正在用实际行动推进依法治国。“我们必须坚持吧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

一年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决策,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

今天,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面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依法治国,贵在树立法治理念,追求法律至上,维护公平正义。培育法治精神,重在让人们对法治形成信仰,是法治变成人们的生活习惯。公民的权益要靠法律来维护,法律的权威要靠公民来维护。

一切难题,只有在改革中才能破解;一切愿景,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要真真正正让依法治国深入人心,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开创中国依法治国新局面。

第八篇

“以往多聚焦党建,首次关注依法治国”是本次会议的议题。这是第一次要求依法治国,说明这正是现在我们国家的最严峻的问题,最近出现了很多的新闻总是关于很多高官的不堪行为,让很多人都觉得做官就可以住在这个社会,在这个社会上没有钱不能解决的问题。错了。现在国家开始正视这个严重的问题了,经过很多的选拔,择选出来的“官”不就是为了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而不是从老百姓这里谋取自身的利益,还有很多铺张浪费的问题以及礼尚往来的现象,就是要严加管理,对于一些不正当的行为,让法律将其制裁。现如今的犯罪率也是逐年上升,现在的人变得冷血冷漠,不敬人意,就是因为法律的条令没有做到很完善,很多的社会问题得不到解决,处在现如今这个没有温度,压力还很大的社会,任何人的阶级性出现了很大的差异,让一部分人的精神上得不到完全的释放,就会出现很多“意外”,所以犯罪率就上升了。“公平”这个字眼让所有的人得不到理解,就是现在的人很自私,希望自己变成这个社会的佼佼者尔费尽心机,那些单纯可爱的人们,经过努力得不到这个社会的认可最终步入歧途。人人都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可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么?为什么很多人出了问题要自己解决而不是依靠法律?就是觉得中国的法治社会不可靠,人们觉得很多有权有势的人可以用钱改变所有的事实,让人们更加的无助。

我觉得此次会议召开的很有意义,但是希望不只是召开了会议而没有了后续工作。人们都希望过上和平稳定的生活,那个人人小康的社会离我们还会远么?大山里面的孩子可以有学上么?让那些贪污的人得到该有的报应,让那些单纯可爱愿意付出的人们得到他们应得的幸福吧。还是很希望国家可以加大力度改变现在的国情,可以让更多的人们得到“温暖”,可以让人们觉得这个世界真的很美妙,让那些正在步入绝望的人们回头,让这个世界多一些笑脸。

第九篇

本次十八大四中全会首次围绕“依法治国”的主题而展开,这是要在正面位置抵抗我国司法体制的腐败。

自主席上台,新的领导班子成立后,我国在中纪委书记的带领下在全国掀起反腐风暴。作为一个群众,在看见这一系列的反腐狂潮如海啸般席卷中央时,心中是激动的,中国不再继续中庸。自二十一世纪以来,这也算是规模最大的反腐行动了,尤其是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徐才厚被清除出来。从这一系列的反腐行动也可以看出中央对依法治国这条方针进行到底的决心。也只有加强依法治国的宣传,明确依法治国是最重要的管理政策,增加法制的打击力度,中国的官员才能有所规范,腐败的行为才能有所收敛。

依法治国不仅是当下中国需要秉持贯彻的治国理念,它同时也作为一个铺垫,成为中国今后的改革与发展的垫脚石。所有的改革与发展,都需要法律的支持。这又为中国今后的改革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十八大四中全会的召开会将法制中国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次会议的召开,不仅警示了要以身作则的官员,群众亦是如此。降低犯罪率,增加社会的安全性,也是社会上不断追求的事情。可以说,十八大四中全会,必将作为一个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转折点。

第十篇

2015年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2日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会议。

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之一是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机关,肩负着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法治责任,是公正司法的践行者,是司法公信力的维护者,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作为检察机关的一名青年干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形成于“思”。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是《决定》中提出的重要原则。长期以来,一部分人对立地看待党的领导与法治建设,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从历史来看,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从长远来看,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最终都统一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宏伟任务之中。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党的领导与依法公正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的关系,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将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二是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不仅是指坚持法律在确认和保护公民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上处于平等的地位,更是要求基层干警坚持司法为民,平和文明地接待来访者,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利益,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安全感,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公众者的信任度。在发挥监督职能的过程中要秉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铁面无私、秉公执法的原则,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严肃查办发生在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身上的严重腐败案件,充分发挥司法作为反腐败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

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落实于“行”。《决定》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作为检察机关,必须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要全面客观地看待我国目前的法治现状,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要紧密联系检察工作实际,忌好高骛远,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基层检察院的实际情况因地而异,面临的问题多、情况复杂,因此在处理问题过程中既要紧紧把握好原则,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结合工作实际,稳步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认真履行批捕、起诉等职责,依法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与经济犯罪,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积极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同时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动员全社会参与,深入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不断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突出问题,真正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规范监督,让受到侵害的权利一定得到保护和救济,使违法犯罪活动一定受到制裁和惩罚。要正确处理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把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的各项任务、要求和举措落于实处。做好关于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检务公开、人民监督员制度等改革试点工作,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制度。

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贯彻于“严”。业务要求严。在执法办案中,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健全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的法律制度。加强和规范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统一法律适用标准。筑牢防线、提高防腐拒变意识。打铁还需自身硬。干警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做到不贪不腐、不滥用职权、不以权谋私、不执法犯法、不权钱交易,以良好形象树立起法律监督者权威。严于律己,严于监督。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加强对诉讼活动的监督,坚决打击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突出问题,严惩司法腐败,切实维护司法公信力。法律监督工作要做到常态化、长效化,不能严时抓一抓,松时放一放。

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突破于“新”。一是提高准入标准,创新教育机制、管理机制,完善奖惩机制、激励机制,锻造一支业务能力强、政治觉悟高、道德水平过硬的干警队伍。二是重视检察调研,积极探索全会提出的相关制度完善要求和改革措施。比如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检察执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求制度;建立健全检察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加强对各种法律问题的研究,深入思考,积极提出立法建言,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要结合各类案件查处,从法治角度分析研究有关单位在依法行政、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对策建议,增强检察工作服务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强普法宣传、弘扬法治精神。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是其应尽之责。不仅应当利用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做好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企业等公务人员的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工作;而且要通过办理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普法进校园,增强青少年知法、守法意识,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还要结合所办理涉及企业的刑事犯罪案件,普法进企业,以讲座、展板各种生动的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逐步深入人心,让社会公众形成依法维护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现代公民意识。

第十一篇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2日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会议。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

通过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深刻认识到要推进依法治县,实现“六个发展”,必须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一系列重要部署,从XX县情实际出发,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突出发展重点,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法治思维,建设和培育法治文化,从而推动老区在法治的轨道内实现全面发展。

一、提高思想认识,把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

一要抓好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突出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引导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带头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二要组建宣讲团,开展宣讲会、报告会,深入基层宣讲全会精神,做到家喻户晓、入脑入心。三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继续开展好法律“六进”活动,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引导全民主动学法信法、自觉守法用法、遇事找法靠法。

二、弘扬法治精神,依法管党治党,实现弊革风清

一是强化一个责任。各级党组织是从严治党的责任主体,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是从严治党的第一责任人,各级党组织班子成员是“一岗双责”,负责抓好分管领域的管党治党工作。强化“抓好党建是本职、抓不好党建是失职、不抓党建就是渎职”的责任意识,认真落实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认认真真管,实实在在严,不断提高管党治党的科学化水平。二是树立一种理念。就是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坚持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三是明确一条路径。就是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既要注重从思想源头、内心深处抓起,不断强化理论武装,解决好“总开关”问题,又要注重制度治党,扎紧扎密制度的“笼子”,切实解决好制度“缺位”问题。四是用好一个平台。就是充分发挥好利用好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铁腕规范党内生活,重拳破除各种潜规则,严格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五是夯实一个基础。依法依规切实做好农村“两委”换届、软弱涣散党支部动态整改、提升基层基础保障服务水平等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三、发挥红色优势,建设法治文化,促进老区发展

民生是最重要的实绩,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加强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XX作为革命老区、太行精神发源地,有“五千干部一万兵”的革命历史,有“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革命故事,有星罗棋布的革命遗址遗迹,有“两园一剧”等体验式红色旅游景点,这是我们营造弊革风清政治生态的正能量和有效载体。坚持文化引领,打响全国红色旅游第一品牌,实施“11355”战略,实现依法治县要充分利用这些载体,将红色文化与法治文化相结合,在红色文化建设中融入法治理念,体现法治精神,使以德治县与依法治县相得益彰。一要挖掘XX人文法治资源,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文化发展规划,组织各类文化团体和人才参与法治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使法制宣传教育与廉政文化、红色文化相结合,丰富法治文化活动载体和形式。二要认真落实廉洁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统筹发展“六个发展”要求,依法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医疗、住房、收入分配、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等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各项权益,全力提高居民幸福指数。三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要求,全面强化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责任,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实现持久安全、稳定安全、本质安全,促进民生改善,实现富民强县目标。

第十二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引起世界瞩目。

这次会议以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在党的历史上,这是第一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召开的中央全会,也是在中央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十几年后第一次以此为题召开的会议。会议的精到之处在于为“法制中国”作出了顶层设计。

国家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扩大会对于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行学习,国家局党校(培训中心)组织教职人员和在校学员进行认真学习,深入了解中央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内容,以及《决定》起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深刻理解《决定》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深刻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的目标和基本原则。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科学内涵,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等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对《决定》中十大热点问题的解读,使我们对《决定》的学习和了解更加细腻。

一、学习后有三点体会:

1、增进了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情况下,我们党提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党面临的任务之重,矛盾风险和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愈加重大,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维护和运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统筹好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的发展和改革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就显得万分重要,这也是这次四中全会以此为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意义所在。

2、明确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特征。这一论断高度概括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科学回答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问题。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决定》提出了“三统一”、“四善于”并作出了系统部署。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特别强调:我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对这一点,要理直气壮讲、大张旗鼓讲。

3、充分认识到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四中全会《决定》对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也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法治政府建设的方向、目标、任务和措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纲领性文献。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奋斗目标,距今只有五六年的时间。事实证明,依法治国正进入关键时期,建设法治政府任务艰巨而紧迫,意义既重大又深远。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已经形成,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仍相当程度存在,严重损害了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和尊严。行政机关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有严格贯彻宪法法律和其他法律的重要职责,也是执法的主体,其执法的水平直接关系人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法治政府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因此,必须提升政府工作法治化水平,确保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各级政府要更加自觉地用法治眼光审视发展改革问题,用法治思维凝聚发展改革共识,用法治方式营造发展改革环境,保障人民群众根本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社会成员依法享有权利、行使权利、维护权利,推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依法履行政府职能。

二、学习后有两点感悟:

烟草行业肩负特殊体制,国家赋予其专卖职能,它既要组织生产经营,又要履行政府执法职能。针对四中全会《决定》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方略,我们在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中,要紧密结合行业的实际,依法治理行业,敬畏专卖法,遵守专卖法。除了学习国家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外,还要学好、贯彻运用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以及国家的一系列法规。

1、党组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好党内法规教育,使党的事业获得了健康发展的新环境和新局面。

XX局长上任后,带领党组一班人,落实从严治党的责任担当,加强队伍的思想教育,严格党的纪律,从严管理干部,深入改进作风。在行业上下认真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以此为抓手,在党员干部中积极推动党内法规制度的学习、贯彻、落实,将抓法制教育与抓作风转变相结合,对行业一些违规现象及时处理整改。中央八项规定颁布两年来,行业上下自责、自律,作风得到大的转变,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得到大的转变,风气清新、工作务实,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本职工作上来,心无旁骛地干工作。作风建设正在深入人心,行为表现已经得到很大改善,这是两年来,积极贯彻党内法规、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党员干部所取得的重要成效,使人民群众和广大党员干部看到了希望,也使党的事业获得健康发展的新环境和新局面。

2.党组抓好内管,深化对烟草专卖法的学习理解,促进了执法意识的提升。

30年的烟草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家积累创造了巨额财富,但如何完成好国家赋予的烟草专卖责任,尚有许多提升空间,需要行业上下再学习、再落实。

上周,党组领导徐同志到党校与局级组的29名学员,以认真贯彻烟草专卖法、推动流通领域的市场化取向改革为主题,介绍了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改革试点经验。徐副局长介绍的北京市局(公司)的流通领域市场化取向改革的经验和做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学员们思考。许多学员们认为,这不仅是引进市场化手段问题,而是关乎依法治理行业、关乎行业的作风建设、关乎领导干部价值观的问题,这也关乎到烟草行业今后的目标走向。因此,我们认为,中央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不仅仅停留在中央的顶层设计层面,而是涉及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作为具有执法、遵法、守法职能的烟草行业,也责无旁贷,应该认真审视,提升执法水平,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