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学习体会3则

时间:2022-10-18 09:22:00

导语:法院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学习体会3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法院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学习体会3则

(一)

人民法院工作要适应时代对法院工作的新要求,就必须以深入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学习政治强化大局意识,研读业务强化公正意识,锤炼作风强化责任意识,注重修养强化廉洁意识,按照为民、务实、清廉、勤奋的要求,把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迫切愿望变为现实,促进法院工作实现新的跨越。首先,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是增强法官队伍素质的着力点。学习能够发展与成就事业。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政治敏锐性与业务技能要求较为严格,学习不仅关系到干警政治业务素质的高低,也关系到审判艺术审判技能的高低,关系到审执案件的质量与效果,是系关全局的大事情。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法官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干好法院工作。要坚持学有所获。通过学习,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和根本要求,熟练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职责意识和廉洁意识,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正确政治方向。通过学习,切实掌握法律精神和原则,探究法条背后的法律精神,以法律精神和原则作指导,选择法律规则裁判案件。要坚持学以致用。学习是为了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无论是学习党的理论和政策,还是学习法学理论和业务知识,都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提高按照客观法律办事的能力。学习要有针对性,要针对思想上存在的模糊认识,针对工作中能力、素质、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学习和提高,结合具体问题、具体案件加以运用,增强做好工作的能力。领导要坚持带头学习。院党组成员应该争做学习的表率,带头坚持好各项学习制度,联系实际进行专题学习,营造一种“以学习为荣”的舆论氛围,努力创建“学习型”法院。要充分利用我院的阅览室等学习场所,通过法官讲坛、座谈讨论、技能竞赛等形式,形成一种重学习、重知识、重技能的良好局面,全面提高干警的综合素质,适应新时期法院工作的需要。其次,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是锤炼法官队伍作风的突破点。要想做新时期的法院工作,就必须培养务实的作风,注重围绕“认真”做文章。认真既是一种作风,又是一种价值观。我们要落实好“认真”二字,关键是围绕“实”、“细”、“勤”字做文章。要在“实”字上求突破。

推进法院工作实现新的跨越,需要一支崇尚实干的法官队伍。结合本职工作,我们就应着眼于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纠纷,而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纠纷,就要强化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的工作作风,形成说实话、干实事、出实绩、求实效的良好风气,引导干警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放到抓落实中,在实干中提升素质,在实干中成就事业,在实干中体现人生价值,让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要在“细”字上下功夫。俗话说得好:“于细微处见精神”。审判工作看似繁琐、平常,但如果把每项审判任务、每个工作环节都做深做细,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就不是那么容易。就拿我们的法律裁判文书来说,那已不再是简单的文字叠加,它承载着是法律的智慧和国家的威严,体现的是司法对于社会运行的价值判断,引导着民众对正义与非正义的最终选择。一旦裁判文书里面出现差错,就很可能影响法律的威严,损毁法院的声誉。我们方方面面的工作,都需要细心、注重细节,要花苦工夫,沉下去研究、琢磨、探讨,力争做到零失误。要在“勤”字上显责任。国家赋予我们司法的权力,这是责任;岗位要求我们秉公执法,这是责任;人民期盼我们伸张正义,这更是责任。责任这两个字中的沉沉份量和丰富内涵,其实都是需要通过我们的勤勉敬业实现的。人民群众的期盼是我们工作的动力,人民群众的赞誉是对我们的工作的鞭策,提醒我们工作要做得再扎实些、再细致些。说到底,我们勤勉敬业的根本在于心,要对得起民心、对得起良心,要让当事人走出法院时,无论官司的输赢,都能对法律和法官充满尊重和信赖。第三,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是落实司法为民的根本点。通过学习讨论,能够进一步牢固树立法官队伍司法为民的宗旨意识,真正解决司法工作的政治方向和根本目标,在实际工作中细化各种便民利民措施。继续开展大接访活动,积极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实行巡回立案,方便群众诉讼;依法开展司法救助工作,确保没有经济能力的群众能够打得起官司,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的诉讼权利;结合下乡办案,积极普法送法;在院机关与人民法庭驻地开辟人民法院、人民法庭审务信息公开栏,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畅通群众对话渠道。深入乡村案发现地办理案件,在调解中讲道理,在庭审中讲法理,并结合案例向群众宣传法律,讲解政策,起到了“审结一案,教育百人”的良好效果;做好思想疏导,竭力息诉罢诉。办案中力求案结事了,紧紧抓住产生矛盾的症结所在,积极采取灵活多样的调解策略,协调各方进行说服教育和思想感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耐心细致地做好当事人思想疏导。无论着装、开庭,还是日常社会交往,都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行为举止都应与法官身份、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相适应,推行文明用语和审判忌语,保持法官良好的仪表和文明举止。遵守司法审判程序规则,切实改进审判作风,对当事人做到热情而不失威严,听诉而坚持原则,沟通而保持距离。从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密切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树立起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第四,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是保持法官队伍清正廉洁切入点。大力倡导崇尚廉洁、以廉为荣的良好风尚,重点加强对法官业外活动的监督。要不断强化干警的廉洁意识。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政教育,在干警头脑中形成强烈的自律观念,时时处处敲响警钟,教育干警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党员法官要带头正确认识、正确对待,带头做好廉政工作。要发挥领导的廉洁导向作用。院领导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点滴做起,始终做廉洁自律的倡导者与践行者。并坚持与干警保持沟通交流,有针对性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注重预防。使干警自觉形成自省、自警、自励的职业行为,从而实现司法公正。要继续完善廉洁机制。继续推行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交纳廉政保证金制度,实行院长回访案件当事人制度,并建立“院长信箱”,方便当事人及人民群众反映问题。通过院长回访和“院长信箱”,及时检验案件承办法官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八小时以外”的活动情况,并对案件质量进行检验和评估,检查承办法官在案件审理和执行过程中有无久拖不结、久拖不执的违法的现象,在案件审理和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吃、拿、卡、要、乱收费等违法违纪现象,在全院形成坚持原则,秉公办案,公正用权,拒绝腐败、健康向上的浓厚氛围。

(二)

近期,我院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全体干警迅速行动,自觉参与讨论,提高广大干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取得较好效果。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其中最为宝贵的一条经验,是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同时也要依靠人民。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审判工作的最终目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领导率先垂范,强化思想认同

我院党组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领导干部带头学”的原则,召开专题学习会,认真组织学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提出扎实下好“四个功夫”,即在领会精神实质、加强思想武装上下功夫,在继承优良传统、坚定思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加强党建工作、提高队伍素质上下功夫,在加强组织领导、务求取得实效上下功夫。同时,根据我院的实际,对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进行了具体部署,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带头学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中央领导其它关于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等规定内容,深刻领会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对审判、执行工作的实践要求,率先垂范,强化思想认同,进一步增进群众感情,端正司法理念、改进工作作风,把司法为民宗旨落实到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提升审判质量和效率,圆满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

二、干警全员参与,广泛开展讨论

我院各部门根据院党组的部署,通过召开座谈交流会,组织干警认真学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领导关于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坚持将搞“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与正在开展的其他主题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努力实现“四个转化”,即把学习收获、心得体会转化为工作动力,转化为工作业绩,转化为对法院集体荣誉的增光添彩,转化为对法院发展的添砖加瓦。下阶段,将重点开展“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群众观点在人民法院工作中的体现是什么?”大讨论,进一步增强对群众观点的理论认同和实践认同。

三、端正司法作风,落实司法为民

我院围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等各项主题实践活动要求,认真思考新形势下法院工作的职能和改革方向,增强干警的创优争先的意识,以行为规范建设为抓手,引导全体干警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端正司法理念、改进司法作风,6月9日,全院干警观看了名为《贪污使他走向了深渊——宋勇腐败案警示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为干警上了一堂生动的警示教育课。该片全面深入地剖析了宋勇的犯罪事实、蜕变轨迹,教训深刻、发人深思,“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结合以往观看的警示片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告诫大家,要“用权为民、用权为公”、“朋友要择贤而交,不能择利而交”;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提高自控能力,否则会葬送政治前途,家庭幸福;要坚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仅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对其家庭成员也要严格要求,办事公道、为政清廉、待人平等、律己严格、堂堂正正做官、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通过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我院干警真正从思想上认识了新形势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提高了参与“大讨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大讨论”活动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总书记总书记响亮地提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的确,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人民更强大;没有一种根基,比植根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事业,比服务人民更崇高;没有一种追求,比赢得民心更珍贵。

全国法院深入学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认真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通过重温马列经典、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关于群众观点的论述,重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坚持和弘扬,重温坚持群众路线给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的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归根结底,就是要时刻铭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就必须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一)人民法院既是国家审判机关,也是群众工作部门;人民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人民法院各项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群众,也一定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在共和国首法官王胜俊的脑海里,群众观点的思想是鲜明的,坚定的,始终如一的。从他到任后历年来的重要讲话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梳理出这样一条主线来。

5月18日,王胜俊院长明确提出,把总书记总书记在与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之上”,确立为人民法院工作的指导思想;

4月29日,王胜俊院长在全国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鲜明提出了“人民法官为人民”的重大历史命题,要求全国法院广泛深入地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

3月1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王胜俊院长代表全国法官做出庄严宣示:公正、廉洁、为民,是人民法官共同遵奉的司法核心价值观;

2011年3月15日,王胜俊院长在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会议上强调,要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加强司法作风建设。3月16日,在最高人民法院学习贯彻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上,王胜俊院长要求,切实强化群众观点的教育和实践,进一步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正做到“人民法官为人民”。

2011年月30日,王胜俊院长在大法官研讨班上强调,在执法办案中体现以人为本、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他指出,各级人民法院在执法办案中,要学习马锡五审判方式蕴含的精神,更多地为群众着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走出一条“司法依靠群众、群众参与司法;司法服务群众、群众认同司法”的新路子,做人民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法官。

共和国首法官的讲话中,传递出这样强烈的信号和信念:坚持群众观点理应是人民法院执法办案自觉的价值追求,走群众路线理应是司法事业科学发展正确的路径选择。

在这样的思想指引下,“人民法官为人民”的精神旗帜,在全国法院高高飘扬;“一刻也不要脱离群众”的谆谆教诲,在每个法院干警心灵深处扎根发芽,在每次司法实践里开花结果。

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紧密一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更浓厚一些,服务人民群众的措施更扎实一些。近年来,人民法院在立案、审判、执行各个环节,在司法公正和司法作风各个方面,都迈出了坚实的新步伐。

(二)要努力在方便群众诉讼上有新作为,使人民法院离群众更近些,让群众打官司更方便更快捷。

各级人民法院的立案大厅、基层法院的人民法庭,是接触人民群众的第一道窗口。

方便群众诉讼,就是要进一步完善这些窗口单位的功能设置,统一标志标识,规范工作制度,改进服务态度,真正把加强群众观念、改进司法作风、促进司法公正,融入到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的灵魂深处,努力把这些窗口打造成为人民法院的为民之窗、文明之窗、和谐之窗、公信之窗。

方便群众诉讼,就是要进一步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精神。这是人民司法坚持群众路线的一面旗帜。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大力推广巡回审判方便人民群众诉讼的意见》;各地法院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特色和自身实际,探索便民为民新路。“社区法庭”、“田坎法庭”,“院坝法庭”处处开花,“午间法庭”、“夜间法庭”、“假日法庭”随时开启。这些颇具特色的法庭,努力追求“让群众少跑一次腿,少花一分钱,少操一份心”,充分体现出人民法院便民利民的智慧创造。我们要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更多地走进村寨,走进乡野,走进社区,走进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让老百姓充分感受司法的温暖和力量。

方便群众诉讼,就是要善于利用新技术,拓展服务空间。互联网时代为司法便民带来新的方式,注入新的内涵。我们要善于利用互联网便捷性、交互性、即时性等特点,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增强与群众的互动;要因势利导,继续推广“电话立案”、“上门立案”、“网上立案、送达、庭审、评议”、“小额案件速裁”,以方便群众诉讼;要继续坚持网络庭审直播、裁判文书上网、民意沟通信箱等服务方式,促进司法公开透明,增进群众的参与和认同。

(三)要把案件办得更快些,让公正来得更早些。这是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的具体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利益格局加快调整,社会矛盾急剧增加。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急剧增多,审理难度加大,案多人少矛盾突出。“5+2”、“白加黑”,在很多法院已成为法官们的工作常态。

对此,王胜俊院长语重心长地说:越是案件多,越要提高办案效率。不讲效率的司法不是公正的司法。每一个诉诸法院的案子,都关联着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当事人不仅希望获得司法救济,而且希望这个救济来得越早越好。漫长的诉讼不仅会给当事人各方造成巨大心理与物质压力,还给法院的司法权威、尊严、公信力带来极大伤害。

提高办案效率,首先是工作态度问题。王胜俊院长指出,要解决好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态度问题,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之事当家事,事事处处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把当事人当亲人,把当事人的事当自己的事,穷尽一切办法提高办案效率,最大限度满足当事人对办案效率的期待,是党性的要求,是人民性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民法院、人民法官的职责要求。

提高办案效率,其次还有个工作方法问题。把案件办得更快些,需要苦干加巧干,更需要科学管理、事半功倍。为此,各级人民法院要加强审判流程管理,充分运用管理手段,合理配置司法资源,科学调度审判工作,理顺部门职能关系,采取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加快执法办案进度,提高审判工作效率。

今年以来,各地法院纷纷开展了审判管理年活动,让科学管理提高审判质效的功效凸显,以案件流程管理、案件质量评查、法官技能考评、审判运行态势分析等为内容的审判管理手段,让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积案越来越少,公正来得越来越早。

(四)要把公正司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是人民法院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群众权益的基本途径,是维护群众利益的主要方式。

司法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件实现的。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就是最直接的司法为民。因为,执法办案是第一要务。没有公正的司法,没有高质量的审判,维护群众权益就是一句空话。

提升审判质量,要在加强审判管理上下更大工夫。一方面要对审判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更清醒的认识,针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深化、细化管理,通过分解任务、细化责任、加强督导、严格考核,确保每一项管理制度和举措都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在实处;另一方面,要对管理中发现的审判质量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加强监督管理,加大整改力度,明确目标、责任到位、强化落实,充分发挥审判管理的监督、管理和指导作用。

提升审判质量,要在涉及民生案件审判上下更大工夫。民生关乎民心。人民群众的关切,在民生问题上表现得更为集中、更为强烈。要密切关注物价上涨以及房贷等政策变化对民生的影响,妥善审理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消费等领域的纠纷,审理好食品卫生、教育医疗、婚姻家庭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认真研究“三农”工作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努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审判质量是司法公正的生命线,管理创新是审判质量的安全带。对好的做法,要及时总结,推广发扬;对新的困难,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只有在遵循审判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得以维护,司法的尊严才能得以彰显。

(五)要下大力气加强司法作风建设。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信任司法、尊重司法,司法公信力才能得到显著提升。

社会看法院、群众看法官,往往就是看他们的行为举止,看他们对公众的态度,看他们办事认真不认真、热情不热情、负责不负责。群众到法院来办事,法官的一个笑容、一声问候、一杯热水、一把椅子都可能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好媒介,都可能给群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形成对法官形象的良好记忆。

今年3月,在听取海南高院关于开展“司法作风转变年”活动有关情况的汇报后,王胜俊院长强调,司法作风无小事,必须切实提高对加强和改进司法作风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通过狠抓作风建设,推动提升队伍素质,提升审判质量,提升司法公信力。

除骄横、除冷漠、除懈怠、除私情、除贪腐,转变司法作风……近两年来,人民法院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以培育良好的法官职业道德和提高司法能力为重点,通过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深入每一位法官的内心。

为了进一步解决好司法作风问题,全国法院以“感情、作风、能力”为重点,认真解决当前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增进群众感情,改进司法作风,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人民法院加强作风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良好的审判作风。要大力培养法官的认真负责之风,真正把执法办案作为沉甸甸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认认真真地审理和执行好每一起案件,履行好人民法官应尽的职责;要大力培养法官的严谨细致之风,通过优秀裁判文书评比、办案标兵评选等活动,通过作风整改等措施,使审判人员办案更加细心,化解矛盾更加耐心,审理案件更有公心,接受监督更有诚心;要大力培养法官的学以致用之风,努力掌握为群众服务的新知识、新技能,积极研究并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

(六)要以对人民群众的满腔热情,把信访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促使当事人息诉罢访。这是落实群众观念最直接的体现。

接好访,办好访,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关注和解决民生难题的体现;是宣传政策法律,理顺群众情绪,从实质上化解矛盾纠纷的平台;是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提升司法公信的重要渠道。

12月9日,王胜俊院长在全国法院加强涉诉信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最直接、最现实的群众工作。

人民法院要把群众呼声当成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当做第一选择,及时跟踪和聚焦涉诉信访的热点问题,围绕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关键环节,攻坚克难、纵深推进,努力把信访过程变成做群众工作、为人民服务的过程。

回应人民群众司法需求和社会关切,是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问题。人民群众对于自己的诉求,不仅关心能否获得公正的判决、讨个说法,权益是否有效实现,问题是否真正得到解决,而且对司法程序、司法行为、司法公开、司法民主、司法作风等各方面都极为关注;他们不仅用法律标准去评判审判结果,而且还用社会道德、民俗习惯去加以评判,对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提出诸多新要求。面对群众司法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趋势,我们要沉下身子深入研究,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把握需求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要高度重视群众需求这一“第一信号”,决不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麻木不仁。

解决涉诉信访难题,各级人民法院要借鉴“大接访”、“大走访”、“大下访”等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开门评查、回访信访当事人等形式,主动倾听群众呼声,及时了解群众疾苦,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要把执法过程变成服务群众的过程,既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又理顺群众情绪,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把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落到实处;

要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裁判不公和诉讼难、执行难问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聆听历史的足音,我们有这样深切的体悟: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的党才能永葆先进性。

把握时代的脉搏,我们有这样强烈的感受: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中,与时代同呼吸,与百姓共命运,人民司法事业才能不断茁壮成长。

展望美好的未来,我们有这样殷切的期盼: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法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人民司法事业才能不断迈上新台阶、创造新辉煌。

司法依靠群众,群众参与司法;司法服务群众,群众认同司法。这是一条在新的历史时期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与人民司法事业紧密结合的新路。

我们相信,沿着这条道路阔步前进,人民法院一定能交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