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教学心得领悟
时间:2022-08-25 09:10:00
导语:课改教学心得领悟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的整体变革。这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层次地触动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抓住它就是抓住了创建特色和提升理念的关键。
一、更新教育理念是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必要前提
如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改革等,教育理念是指教师针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并以此作为顺利推进各项教育改革的理性支点。
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教育行动,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就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事实上,每当我处理学生遇到某个问题,表扬某位同学、设计一堂课、学生的作业上写上几句评语的时候,无一不会折射出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无一不流露出教师的思想和情感。正确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行为,小到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同时也有可能导致负面效果,因此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前提。
校学生在期中评教评学过程中,例如。曾有一道题─让学生回答喜欢的学科和老师,并简答理由。除了一致充分肯定他责任心强之外,更多的用了解”理解”尊重”引人入胜”喜欢”有兴趣”等词语。这正是老师们正确的教育观念在学生身上结出的硕果。学生体验到老师对他解、理解、尊重,并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对老师的精心设计的课程体验到兴趣”与“快乐”从而引发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密切了师生关系。
但却具有旺盛生命力,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应树立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虽具有不足和幼稚。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把他看做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学生观还应包括对学生差异性、个别性的尊重。
师生心与心、生命与生命交流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应树立的师生观是教与学是师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师生的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作用是决定性的教师不再是知认识的权威,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只是一个外在条件,与其他外在自然条件相比,所不同的具有能动性,这种能动性集中表现在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规划上。如:注重养成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基础学习能力(根据学生讨论,适时适地地指导学习方法、学习思路)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如在学生联系实际的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能力)。
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总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科学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精心设计和科学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其主体性,以实现从依赖教师到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教学活动和自身发展的主体。
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因此。提倡每一位教师从走近、接触、解、理解学生入手,建立起平等的民主的情感纽带,最终建立起正确的学生观和师生观,将为密切师生关系,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并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发展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二、教科研中学会选择、决策、创造是教师迅速提高的关键
认识它意义,新课程改革使每位老师面临诸多新问题。能够发现这些新问题。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不断反思并改革自己的工作,以形成理性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增强科研意识,补充科研知识,提高科研能力。学校和教师都应该把“教科研”确定为学校、教师、学生发展要抢占的制高点,要从“教书型”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发展。事实上,凡是积极参加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区、实验校和试教教师,都已经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于这一转化之中。
- 上一篇:纪检组长个人情况汇报
- 下一篇:保卫处处长情况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