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劳动建和谐社会
时间:2022-07-15 08:52:00
导语:创新劳动建和谐社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劳动关系是当前社会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
劳动关系管理是指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式,使劳动关系双方的行为得到规范,权益得到保障,以实现劳动关系的合作和谐为目的的一系列组织性和综合性活动。
1、劳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以及与此相对应的劳动关系制度,劳动关系历经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但是,我国仍处在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劳资冲突亦呈急剧上升之势。与劳动关系密切相关的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劳动安全、劳资冲突等问题日渐突显。据《了望》周刊年底报道,近年来,我国劳动关系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率在加快,规模在升级,已经进入高发期和多发期。与此同时,由劳资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在年以更加激化和暴力的形式,给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年,一些地方产业工人参与的群体性事件较为活跃。多位受访专家学者对此的认识更加趋于一致——劳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主要矛盾⑴。年月,人民网记者从全国总工会获悉,年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案件68.4万件,各级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31.9万件,居历年来的高位。年上半年,一些地方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出现井喷趋势。由工资待遇引发的职工群体性事件和由欠薪引发的农民工讨薪被打等恶性事件具有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参与人数多、社会影响大等突出特点。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集体劳动争议、集体停工事件多发将成为劳动关系领域里的一个突出现象⑵。年,更是成了中国劳资关系的标志性事件。
从近年来发生的重大劳资事件看,我国的劳资冲突开始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对抗性增强;二是规模性扩张;三是密集性爆发;四是组织性更高;五是影响性加大。透过这些新的特点,可以隐约观察到当前我国劳动关系发展的一些风向。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开始显现出一种主动态势,维权行动有四个明显的变化:一是从过去的被动维权变成更加主动维权;二是从过去单纯的经济诉求转变为政治要求;三是从过去注重权利之争扩展到利益之争;四是从过去以个别劳动争议为主发展为以集体劳动争议为主。从以上事例、数据和分析看,由收入分配不公、贫富悬殊过大等因素导致的劳资矛盾呈激化之势问题,已成了影响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的重大隐忧。
2、劳动关系管理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迫切需要
有研究表明,劳动关系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管理有重要的影响。从经济看,影响可持续发展。第一,影响劳动力的再生产、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第二,影响劳动者学习新技术和企业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不利于技术创新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第三,影响对外经贸交流,不利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第四,影响国内消费市场的形成和发育,不利于扩大内需。从政治上看,影响社会稳定。第一,导致弱势群体公开或隐蔽的反抗。第二,导致严重的分配不公、两极分化和阶级分裂。第三,导致社会冲突加剧,严重冲击社会秩序。第四,导致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容易引发严重的公共危机。第五,导致政府的公信力和合法性降低,行政能力下降。因此,必须重视研究和解决社会管理中的劳动关系管理问题⑶。
当前我国劳资矛盾激增,据全国总工会分析,原因主要有:一是职工劳动报酬增长缓慢;二是企业特别是外资、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不规范、工作条件差;三是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落实不到位,不依法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对诈骗手段逃避工资支付或欠薪逃逸行为打击不力,恶意欠薪成本低。另外,农民工讨薪意识觉醒,讨薪由民间化、隐性化转向组织化、公众化也是讨薪事件得到更多关注的原因之一⑷。这些原因,正好反映了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管理中的两个根本性问题。第一,是当前我国劳动关系力量对比态势仍然“资”强“劳”弱,劳动关系呈现出非均衡性和非秩序性的典型特征。非均衡性,主要体现在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博弈过程中双方力量与权益的严重不对称。非秩序性,主要体现在劳动关系运作的无序、失范和不可预期性。第二,是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政府对劳动关系的管理错位。这表现在,一方面,政府在宏观上平衡劳动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导致了劳动关系的过度市场化。另一方面,政府在微观上没有充分发挥市场化劳动关系调节手段的作用,对企业劳动关系又管得太多太具体。这样的结果,是劳动者一方的力量受到制约,资本一方的力量迅速扩张,劳动关系中“资”强“劳”弱的局面进一步扩大,劳动关系越来越不稳定。从近年来我国劳资矛盾急剧增加的趋势看,创新劳动关系管理是创新社会管理迫切需要。
二、创新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思路
创新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社会管理,应以推进调整劳动关系的机制建设规范化、市场化、契约化、法治化和民主化为基本方向,构建合作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确保经济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1、着力解决劳动关系严重不均衡的问题,构建合作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是创新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目标。创新劳动关系的社会管理,要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劳动权是劳动者享有的一种基本人权。只有体面劳动,快乐劳动,劳动者才能更有尊严,劳动关系才能和谐。劳动关系和谐既是劳动关系双方人格尊严的平等,也是双方利益的和谐共存,特别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合法权益能得到有效保障。和谐劳动关系,是一种能在国家、社会、企业、劳动者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实现不同利益要求者权利与义务相对均衡的劳动关系;是一种能将劳动关系各个主体的利益诉求纳入法律和制度的框架范围内,依法予以保障和实现的劳动关系;是一种能通过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自我化解和消除各种利益冲突,促进劳动关系和社会公平、公正和正义的劳动关系。和谐劳动关系不是要消除所有的矛盾,而是在矛盾中寻求动态的稳定。衡量是否达到这一基本目标的主要标准是:其一,经济社会是否稳定发展;其二,职工的收入是否稳步增加;其三,劳动者的劳动权益是否得到有效保障;其四,劳动关系的调整是否实现了法治化、规范化;其五,劳动关系中的冲突是否逐步减少;其六,工会的地位是否得到充分体现,作用是否发挥到位⑸。
2、着力建立健全调整劳动关系的机制,促进劳动关系管理中的法治和民主建设,是创新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途径。合作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法治和民主的劳动关系,要求劳动关系主体各方都在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自主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依法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合理平衡各自的利益关系,及时消解各种利益矛盾,实现劳动关系的良性运转和循环,避免劳动关系的无序化、非组织化和无政府状态。构建合作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必须加强机制建设,为劳动关系的各种利益主体在法治和民主的基础上,提供博弈的机会和平台,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所谓法治,就是劳动关系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法定,权利不受非法侵害和剥夺,其目标是秩序;所谓民主,就是劳动关系的各方主体都有权平等地参与和协商处理劳动关系问题,尤其是要让劳动者有表达诉求的机会和渠道,其目标是公平正义和力量均衡。法治和民主的劳动关系制度和机制应符合以下条件:其一,劳动关系各个主体间相互制约平衡的权力结构,特别是微观层面上的企业内部权力结构;其二,相对稳定的劳动就业保障,包括宏观就业政策和就业制度;其三,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包括公正合理的收入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机制;其四,以人为本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机制,尤其是职工参与制度;其五,有效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机制,主要包括维权机制;其六,多层次和公正高效的争议处理机制⑹。
3、着力探索建设新型劳动关系的发展路径,不断创新劳动关系的管理模式,是创新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要求。根据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和特点,加强和创新我国劳动关系管理模式,应选择“党和政府主导,自主协商,适当的行政干预”的发展路径和管理模式。这种发展路径和管理模式,体现了党的领导,国家主导,市场运作,依法运行的特点,符合当前我国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⑺。第一,党的领导和国家主导。我国劳动关系不均衡的现象较为严重,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积极干预,是难以在短时期内扭转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弱势地位的,更难以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因此,必须把党和国家领导下的劳动关系法制和劳动关系运行机制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党和政府的积极引导,是我国社会性质和现实条件决定的,它要求党和国家在宏观上针对我国劳动关系的具体状况,通过立法和创制等手段,制定有利于劳动关系合作和谐运作的政策,确立相关的制度,落实必要的措施。这种积极的引导,主要是劳动关系宏观政策上的,如就业政策,货币财政政策,劳动立法等等,而不是针对各个个别劳动关系和具体劳动关系。第二,自主协商,市场运作,依法运行。我国已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劳动关系的调整,特别是对企业中具体的、个别的劳动关系的调整,不能都用行政调整方式去处理,而必须按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劳动关系的一般方式,由劳动关系双方依法协商谈判处理。把市场的职能还给市场,把政府的职责交给政府。只要这种协商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政府就不必直接介入或干预。第三,积极的、必要的行政干预。即要求政府及有关其他国家机关代表国家就企业劳动关系中的问题依法依规通过司法和行政手段进行间接或直接的干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政府不能完全放任劳动关系问题的自我发展,必须通过建立健全有关劳动关系管理制度,如合同管理、劳动监督等制度来规范和影响劳动关系的建立、协调和运作。同时,在劳动关系各方协商谈判不成的情况下,对劳动争议和冲突依法进行调解、裁判。
三、创新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管理的对策措施
我国劳动关系管理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政府)、企业(企业组织)和劳动者(工会)。创新劳动关系管理必须理顺三者关系、明确各自职责、完善机制体制。
1、发挥国家立法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1)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第一,调整收入分配和财政税收政策,引导企业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减少劳动者的赋税负担,解决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实现劳有所得。第二,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和就业政策,加强产业引导,扩大就业;统筹做好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第三,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健社会保障体制,逐步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真正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2)强化劳动法治建设和执法司法监管。第一,要加快劳动领域立法进程,推动劳动领域的一些重大法律的立法、修改和完善,制定相应的配套法规,建立健全具有普适性的统一的基本劳动法制体系。第二,要加强劳动行政执法和监管,严格依法行政,坚决查处劳动违法行为,保障劳动法律法规实施到位,切实解决政府有关部门不作为的问题。第三,要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处理机制,强化劳动关系的司法调整,解决司法不公等问题,发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在化解劳动关系矛盾中的积极作用。
(3)着力构建劳动关系自主协商的机制体制。第一,完善宏观层面三制度。一是建立劳动者政治参与制度,保障劳动者的意志有充分表达机会。二是健全各级地方、各行业工会与同级政府或政府相关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三是各级、各地、各产业(行业)工会与相应的劳动行政部门、企业家组织的三方协商会议制度。第二,加强微观层面的三制度建设。一是劳动合同制度。二是集体协商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三是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第三,建立劳动关系调处的多元化社会参与机制。明确党、政和社会组织的职责,积极培育劳动关系主体,形成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2、创新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企业道德约束机制,倡导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不能把最在大限度地为资本所有者谋取利益作为唯一目的和追求,而应当负有维护和增进社会其它主体利益的义务。对劳动者的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包括劳动法意义上有关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律义务,也包括企业按照高于法律规定的标准对劳动者承担的道德责任。特别是要尊重劳动者的结社权、集体谈判权、参与权。同时,要加强企业家组织建设,建立企业家自我约束机制。
(2)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构建职工民主管理新机制。第一,必须厘清对企业民主管理理论的认识。职工民主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人权和经济民主演进的具体体现;是劳动者作为企业主要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所有者应该享有的参与企业管理,降低自身在企业中风险的权利;是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的必然要求⑻。第二,必须加快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创新。职工代表大会是我国职工民主参与企业管理的基本制度,必须发展和创新。其一,加快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的制度立法,巩固职代会这个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积极探索其他职工民主管理的新形式。其二,把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等职工民主管理的制度纳入现代企业制度之中,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三,扩大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覆盖面,在各类所有制企业中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行民主管理。
3、加快工会组织建设和工会改革。
(1)创新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第一,创新工会组建和职工入会方式。突破依个别单位建会的传统方式,在非正规就业和小型企业中重点组建区域性、行业性工会。保留申请入会制,推广登记入会制,试行自然入会式,试点建会登记备案制,动员职工主动建会、入会。第二,创新工会组织体制和地方工会的管理体制。适应县级总工会所辖基层单位多,规模小的特点,在县以下建立以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为主的组织体制架构。地方工会应适应工作对象的根本性变化,大力改革工会组织内部机构。吸收下级和基层工会代表进入各级地方、产业工会委员会、常委会,推行代表制、联合制。第三,创新工会选举方式。在基层区域性、行业性工会,中小企业、大型企业的分工会推行工会委员会和工会主席直接选举。在县级地方工会、职工人数较多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和行业、产业工会,扩大职工提名工会委员会候选人范围,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第四,创新工会财务管理。加强工会会费的收缴,强化会员意识,提高工会的责任意识。改革工会经费的收缴管理方式,严格预算管理,实行财务公开。第五,创新工会活动方式。适应企业管理体制的变化,推动工会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民主化、业余化。
(2)明确职责定位,发挥工会独特的作用。第一,工会要明确自己的基本职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也是工会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工会要始终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源头参与、劳动法律监督和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第二,社会要尊重工会的角色定位。工会不是党政的工作部门。党委、政府和企业,应依法承认工会组织的性质,尊重工会的地位,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的领导。第三,工会工作要讲究策略。要完善内部工作机制,突出工作重点,搞好统筹策划,利用社会资源,树立社会形象,使工会真正成为一个有公信力的社会组织。
- 上一篇:包村工作透析材料
- 下一篇:最新书记创先争优感悟
精品范文
9创新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