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倾城之恋心得感言
时间:2022-04-27 11:43:00
导语:读倾城之恋心得感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作为一位遗世独立的女子,张爱玲是不幸的。胡兰成给予了她爱情,赖雅成就了她的婚姻,最终爱情背板,婚姻被带进了坟墓。张爱玲将自我人生的悲凄爱情移植给她笔下的都市男女,终其一生,她的文章风格始终笼罩在淡淡的悲壮凄美的笔调下。她的作品,如《金锁记》、《花雕》等大多有着不完美的结局,但是,《倾城之恋》却成了一个例外,被赋予了一个美好的结局,尽管这个美好的结局与安徒生通话中的“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并不一样。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这部小说中,不仅仅描写了两个人在战乱背景下相爱的故事,还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白流苏俨然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女性主义矛盾斗争的载体。
“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到异性的爱,也就得不到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点贱。”白流苏遭受哥哥们的欺骗散尽钱财,遭受嫂嫂们的冷嘲热讽忍气吞声,遭受母亲的忽视寂寞生活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女性将个人尊严和命运寄托与男性身上的无奈的选择:女性只有作为男性的唾弃才能体现其价值的存在。处于中西文化交融与碰撞的张爱玲,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中:一是封建伦理道德对女性身心的压迫和精神的禁锢依然潜伏着;另一方面,现代文明的进程推进了妇女解放事业的发展和女权运动的兴盛,妇女的地位有所提高。因此,被张爱玲塑造为女性主义的化身的白流苏,也是有灵魂、有思想的,她在精神上寻求着一种独立和解脱。从其自身角度看,流苏作为一个封建的女子,其本身的做法超越了封建礼教的防线。当她再也忍受不了丈夫的恶劣行为时,她毅然提出了离婚,然而这对于她的丈夫来说确实很震惊。从一个现代女性角度来讲,流苏意识到女性的存在,她学会了反抗,学会了坚强,学会了追求自己的幸福。
从社会背景来看,一个离婚的女子在社会上根本没有生存的余地。命运偏偏就赋予了白流苏这样的不幸。她忍着屈辱在娘家生活,听着“我是有点人心的,不能靠定了人家,把人家拖穷了,我还有三分廉耻呢!”,“到时回去时正经,领个孩子过活,熬个十几年,总有你出头之日。”这样的话语,她的心都要碎了,散发着如此强烈金钱气息的亲情再也没有了人情味。她心里明白得很,大家都不愿意她再留下了,无非是想让她离开这个家,以前是有她的钱在背后支撑着,现在钱用光了又该是怎样的一个局面?无论怎么样,要想在这个十分混沌的家里呆下去,只有隐忍着的。但是终究是忍不得了,她意识到再也不能在这个就爱呆下去了,认识到再也不能依靠任何人,再也忍受不了精神的折磨开始寻找生存的道路。这个时候,范柳原成为了她生存的一个目标。虽然如此,白流苏亦有着她自身的矜持,坚持着封建的礼仪,拒绝成为范柳原的情妇,不屈从、不谄媚,贞洁谨慎,追求永恒崇高的精神之恋。
香港的沦陷把两人的命运纠缠在一起,正如书中所说的“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都颠覆了……”。倾城之恋,顾名思义,就是指坍塌之恋。张爱玲,用她独特的敏锐力与洞察,揭示了在民国时代的遗少们的腐朽生活及封建守旧的生活态度。她在作品中通过反映旧社会儿女的畸形心理,赋予作品苍凉的色彩,从而感悟到人生的悲剧色彩。
- 上一篇:突破传统方式做好广西保险业
- 下一篇:失业保险的综合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