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人生与和谐社会的心得
时间:2022-05-30 11:25:00
导语:和谐人生与和谐社会的心得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和谐是一首哲理的诗,和谐是一支欢乐的歌,和谐是一条幸福的路,和谐是一部真善美的交响乐,和谐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向往和谐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美好愿望。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建构个人的和谐人格。没有个人的和谐,便没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就没有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四个方面的平衡,包括感知、思维、情感、想象、意志等能力的协调,也就是人的和谐。而人的和谐,首先要有一颗平衡和谐的心。庄子说“心莫若和”,是讲没有和谐的人格,即使是天下太平,也会身心乖错。“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坦荡荡的人则心平气和,乐观向上;常戚戚的人则心理失衡,低沉犹豫,甚至怨天尤人。具有和谐之心,才能有全面发展的人格,才能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才能不为外力所扰。内心和谐,是和谐人格的灵魂。树立远大的理想,培育革命的人生观,心里想着人民群众,陶铸崇高的道德情操,就会在压力面前抬起头,挺起胸,闯出路;就会在诱惑面前,眼睛明,心灵亮,走的正;就会在胜利面前,头脑清,差距明,决心大,劲更足。海德格尔理想着“诗意的栖居”,所谓“诗意的栖居”,审美的生存,实质上不过是和谐的栖居,和谐的生存。这只有在和谐的心灵、和谐的人格、和谐的社会中,才能真正成为现实。
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己控制和调适内心平衡的能力和水平,是达到内心和谐的途径。儒家以“大同世界”为理想,强调“诚意”、“正心”、“修身”,特重个人的内省工夫。“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反思自我、提高完善自我。和谐人格的塑造,从外在说,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内在说,则可以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日益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高度。“从心所欲”的自由暗合着社会道德规范和历史必然,正是内心和谐的最高境界。隋之王通在《中说》中说:“自知者英,自胜者雄”,意思是说能自知者才是优异之人,能战胜自己私心杂念的人,才是超众的伟大之人。《吕氏春秋》也曾说:“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要想做一优异的人,要想超越他人,先要有自知之明,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先要克服自己的缺点才行。
和谐有一个“度”,内心修养既不要过分,又不要不及。人经常处于两极两难之中,从生存说有生死安危;从命运说有顺逆盛衰;从名利说有荣辱得失;从情感说有喜怒哀乐。人的修养若能达到临危不惧而又居安思危;胜不骄而败不馁;淡泊名利,宠辱不惊;像孔子说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像老子说的“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自然心平气和、心健神康。
总之,反思自我,审视自我,调整自我,完整自我,和谐自我应是我们天天必修的课目。但个人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人又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和谐的人格依赖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没有和谐社会,和谐人格就没有前提和条件,就没有现实基础。所以,我们的自我完善,也不是像古代先贤那样,离世独居,闭门自省,而是特别重视实践,强调在参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自我,调整自我,塑造自己和谐的人格。当然和谐人格的不断提高反过来又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谐人格与和谐社会正是在相互推动、相互影响的辩证发展过程中,不断走向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
- 上一篇:领导干部话风学习心得体会
- 下一篇:律师党建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