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事业实施体会
时间:2022-05-09 10:36:00
导语:慈善事业实施体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充分认识《纲要》的重要作用
《纲要》在回顾总结过去慈善事业取得的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今后五年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任务,这对今后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慈善事业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文明进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纲要》的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引导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加快我市慈善事业的发展步伐。
二、明确指导思想,坚持基本原则
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推动、民间运作、行业发展、制度规范、全民参与”的发展方针,逐步完善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政府对各类慈善事业主体的指导、支持和监管,积极培育公益慈善组织,大力推进社会志愿服务,不断创新慈善载体形式,广泛传播慈善文化,加快普及慈善意识,鼓励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形成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开创公众普遍参与、社会捐赠和志愿服务显著增长、公益慈善组织运作高效公开透明的慈善事业发展新局面。
要坚持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平等自愿原则。慈善捐助者自主实施捐赠行为,自行决定捐赠的规模、方式和用途。维护受赠人的尊严,保护受赠人的隐私,禁止强捐、索捐、变相摊派等行为。二是公开透明原则。各级各类慈善组织应对慈善捐赠程序、善款善物的管理和使用方式、捐助效果评估等信息进行公开,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管和社会监督。有关捐赠人信息的公开,应征求捐赠人意见。三是鼓励创新原则。鼓励各地各行业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有效募集慈善资源、加强慈善捐助管理与监督、推动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机制、新方式。四是依法推进原则。坚持依照法律法规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积极推动制定有关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依法培育、监管公益慈善组织,规范慈善行为。公益慈善组织充分发挥运作主体作用,依法开展慈善募捐和资源调配等活动。
三、认真落实《纲要》的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
1、大力传播慈善文化。《纲要》明确指出,慈善文化要全面普及,慈善理念要广泛传播,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意识要逐步增强,让越来越多的公众、企业和社会组织加入慈善行列,让慈善逐步成为社会风尚和人们生活方式。各有关部门和社科研究机构要加强对慈善理论研究,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不断总结推广慈善事业发展经验,积极借鉴国际发展慈善事业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加强榕台慈善文化交流,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发展道路。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慈善知识和慈善人物的先进事迹,积极推动现代慈善理念和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要对制作、播出、刊登慈善广告、慈善捐赠公告的行为给予引导和鼓励,并依照国家政策适当减免相关费用。教育部门要加强慈善学科建设,制定慈善教育计划,指导学校在德育课程中培养慈善意识,弘扬慈善精神,并纳入学生素质评价内容。
2、规范慈善募捐主体和行为,创新慈善募捐形式。只有具备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才能面向社会进行募捐。要吸引公众通过在线捐赠、慈善消费以及慈善义演、义卖、义展等多种渠道参与捐赠。推动企业、单位、家庭、个人“项目基金”、“冠名基金”等定向捐赠方式的发展,扩大慈善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站(点)的覆盖范围,经批准,可在公共场所设置固定捐助站(点),为广大群众捐赠提供方便。
3、明确慈善救助功能,拓宽慈善事业发展空间。慈善救助项目主要是保障和改善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居民、受灾群众、困境少年儿童等群体的基本生活。要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服务,积极建设慈善超市,为进一步发展慈善事业开辟广阔空间。
4、加强慈善队伍的建设。要落实专职慈善工作者的职称、待遇、福利、薪酬和社会保险等政策,增强慈善事业从业岗位的吸引力。不断壮大慈善队伍,推动制定慈善行业从业标准和职称评定标准,提升慈善行业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引导机关、学校、企业和各界人士参与慈善活动,促进志愿服务经常化、普遍化。要结合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慈善志愿者队伍,健全志愿者权益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志愿者的注册管理、教育培训、时间积累、绩效评估、奖励表彰等制度,推动志愿服务广泛、深入、持久开展,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要大力培养提高专业慈善队伍的素质,可以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公益慈善组织,加快培养慈善事业发展急需的理论研究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项目运作人才、专业服务人才、宣传推广人才等。大力推动慈善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工作,可委托高等院校编写规范化培训教材,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不断丰富慈善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5、大力加强慈善机构网络建设。逐步完善现代慈善组织体系,加快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慈善网络建设,使慈善服务网络全面延伸到所有城乡社区。同时,要推进公益慈善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国内外慈善资源为我市慈善事业发展服务。
四、加强对慈善事业的领导
1、慈善事业是党和政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必须加强对慈善事业的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倡导文明新风,高度重视慈善事业,将慈善事业摆上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及时安排听取慈善工作的汇报,帮助解决有关人员、资金、办公场所、交通等困难,为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提供必要的条件。
2、进一步把发展慈善事业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扶贫济困、诚信友爱、互相帮助、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把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列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行业评比的指标体系,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
3、加大对慈善事业发展的支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委托公益慈善组织承办相关具体事务等方式,为公益慈善组织发挥作用创造更大空间。要不断加大福利彩票公益金对慈善事业的投入。适时出台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法规,形成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多层次的法规政策体系,完善和落实社会募捐和捐赠的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以支持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4、建立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机制,适时设立慈善管理办公室。加大对慈善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对公益慈善组织在社会动员、购买服务、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建立政府部门与公益慈善组织之间的协调机制,形成政府协调机制与行业协作机制互补,政府行政功能与行业自治功能互动,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有机结合的公益慈善组织管理格局。
5、完善慈善事业监管体系。推进慈善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慈善信息统计制度,及时公布慈善数据,定期慈善事业发展报告。加强对公益慈善组织的年检和评估工作,形成法律监督、行政监管、财务和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公众监督、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公益慈善组织监督管理机制。各级民政部门要认真履行慈善工作管理服务职能,完善指导、服务、协调和监管机制,切实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推动有关制度的制定与落实,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规范、高效、优质的服务。全面了解掌握全市慈善事业发展情况,及时向国家民政部慈善捐赠信息中心提供数据信息,参与“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公布,增强省会城市慈善事业的透明度。
6、要切实加强各种公益慈善组织的自身建设,完善规章制度,积极开展慈善活动,不断创新慈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力,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为加强慈善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各县(市)区和各单位要参照《纲要》和本《实施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提出本地区、本单位发展慈善事业的具体目标、任务,切实抓好落实,把我市慈善事业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 上一篇:山茶油产品整治工作方案
- 下一篇:影视编辑艺术性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