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办公室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体会
时间:2022-08-24 05:11:00
导语:机关办公室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体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思想保证。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是: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二、教育系统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即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要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事业是重要的社会事业,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教育战线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工作的主体是人,工作的对象也是人。教育行政部门担负着统筹规划、宏观管理、服务指导教育工作,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任。促进教育系统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学生队伍的全面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就成为教育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课题、一项重要任务。必须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总结提高,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教育系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进干部队伍全面发展,就要重视加强思想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全面提高治教办学的能力。政治上多关怀、业务上多关心、生活上多帮助,积极转变管理职能,下放管理权限,让校长拥有更多更灵活的办学自主权,努力创设良好的办学治教环境,尽量避免行政事务的干扰,使校长能够静下心来研究教育规律,潜下心来研究育人办法,聚精会神办学校,一心一意谋发展。要坚持专家型、教育家型治校办学,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使校长从升学率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实践,创办特色学校,走科学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公务员之家:
教育系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进教师队伍全面发展,就要努力增强广大教师的尊严感、荣誉感、自豪感,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搭建多种平台,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一批名师、大师,引领全体教师发展。要鼓励教师革新教学方法,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要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使其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坚定其教书育人的信心。要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教师的先进事迹,宣传先进典型,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之风,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热爱教师的良好社会风尚。
教育系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进学生队伍全面发展,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引导学校、教师对广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荣誉观教育、时代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心信念。引导广大校长、教师树立服务学生理念,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面向全体学生服务,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要从分数质量观转变到素质质量观上来,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团队工作的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落到实处,把教育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实践科学发展观,办公室人员要做好综合协调工作
办公室是一个单位联系、协调上下内外的重要部门。办公室主要工作任务就是搞好综合协调,而综合协调工作在建设和谐机关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部门间工作的协调配合以及决策效率和工作绩效。办公室在建设和谐机关过程中应在五个方面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
(一)练好内功,提高自身协调水平。要建立和谐的协调环境和关系,首先是办公室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一是政治上要合格。政治合格、廉洁奉公既是办公室人员政治素质的体现,也是搞好协调工作的前提保障。只有思想觉悟高,原则性强,才能维护领导和单位的威信,保持办公室良好的形象。二是胸怀上要宽广。办公室是一个单位的综合部门,接触的人多,处理的事杂,容易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因此,工作人员要有宽广的胸怀,谦虚有礼,言谈适度,容人之短,异中求同,与各方建立良好的和谐关系。三是视野上要开阔。只有不断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观念,才能目光远大,思维灵活,才能对发展变化的事物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另外,只有善于听取和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尽量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变被动协调为主动协调。四是工作上要认真。细节决定成败,办公室人员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主动地、认真地做好每项工作。五是方法上要讲究。办公室处于承上启下,协调处理问题稍有不慎,就会对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要学会处理各种棘手和复杂问题的本领和方法,有时还要能承受住委屈,耐得住性子,利用各种途径和措施,协调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
(二)摆正位置,对内主动进行协调。一是协调好办公室内部的关系。搞好办公室内部协调,是建设和谐机关的必要前提。首先,领导要以身作则,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才能赢得下属的信任与尊敬,取得对人对事的协调权利和资格。其次要人尽其才,合理调配,科学分工,责任到人。再次,在办公室同志之间还要大讲团结,如果办公室内部同事之间不讲团结,不讲和谐,就很难去协调其他单位甚至整个机关的和谐。二是协调好机关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办公室就其职级而言与机关其它部门是平等的,但由于其担负着协调全面工作的重任,如若位置摆不正,就容易造成单位内部的不和谐或不协调。为此,要从大局出发,在机关倡导讲团结、讲协作的风尚。日常工作做到分工明确,权责合理,突击性工作做到分工不分家,时时事事以大局为重,团结协作,增强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建设和谐机关的最集中体现。
(三)加强联络,对外超前参与协调。一些工作需要通过外部协调来解决,因此对外协调是非常重要的,协调得好坏直接关系和影响着整个后勤部门的工作和形象。对此,一要超前预测,提前协调。凡涉及到对外协调的事宜,办公室要提前做好准备,及时与有关单位取得联系,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二要主动联络,争取支持。对外协调也是一门艺术,如果没有一点公关意识和水平,就很难做得好。对一些工作中经常要协调和打交道的单位,平时要多加强联系,以建立良好的互信机制和勾通渠道,保证在关键时刻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三要善动脑筋,克服困难。相比较而言,对外协调困难相对比较多。这就要求办公室的同志要勤动脑,多用心,以寻求解决和克服困难的最佳方法。要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工作既要大胆,也要严格把握好“度”。
(四)主动汇报,对上正确给予协调。对上主要指对本级领导和上级机关。既要协调好与直接领导的工作关系,又要处理好与间接领导的工作关系,还要注意协调好各位领导之间的工作关系。办公室在很大程度上是单位领导的秘书室,如果处理不好与领导的关系,或者协调不好领导之间的关系,工作中就会出现矛盾,从而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要摆正位置,既要从属服务又要积极主动。办公室工作的从属性是相对于领导工作而言的,它决定了办公室的协调工作必须从属于、服务于领导工作,各项工作任务的实施、承办、落实,都须按照领导的指示或授意去进行,不得自作主张,不得越级、越权。要细心观察,适应领导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在领导之间,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决不能分亲疏,不能传小话,否则易引发或加深误解和矛盾。
(五)摸清情况,对下及时加强协调。对下的协调,客观地存在着一种权力的影响,在办公室的整体协调工作中,这种协调应该是最好做的,因此,操作起来比较容易,但如果方法简单粗暴,以“命令”代替“协商”,也容易出现不和谐的因素,影响和谐机关的建设。所以,对下协调一定要在摸清下情的基础上进行。一是全面把握,积极协调。全面掌握下情,积极给领导当参谋,使领导的决策更加接近于实际,这样办公室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协调才能有的放矢。二是相互兼顾,科学协调。对下协调,一定要多体谅和关心下级。三是重点把握,重点协调。要把握住工作的重点,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时效强的工作、涉及全局性的工作和领导布置并强调的工作要重点协调,否则就难以保证上下的一致和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也直接影响到和谐机关的有效构建。
- 上一篇:广播电视局普法工作年终总结
- 下一篇:教育的三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