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体会
时间:2022-01-01 10:01:00
导语: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体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一些基本观点和重要概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是邓小平、同志都有过论述,但是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个重大命题,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若干重要思想综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把它提升到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则不能不说是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一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的新贡献。
科学发展观中所说的“科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而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发展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因而其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厚重的哲学命题。只有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着眼,才能真正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强调发展是现阶段的发展和未来发展的有机统一,从现阶段发展来讲,就是要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从长远发展来讲,就是要为建设社会主义进而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共产党人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这是他们在当前运动中最根本的目的,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从而深刻揭示并阐释了科学发展观所生动体现的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并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强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要求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从而深刻揭示并阐释了科学发展观所充分体现的我们党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鲜明政治立场。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强调所谓全面发展,就是防止发展中的片面性,始终把经济社会发展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解决好重点和全面的辩证法问题;所谓协调发展,就是防止发展中的孤立性,始终把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要素看成一个互相矛盾又互相统一的总体,重点解决好发展中平衡和不平衡的辩证法问题;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防止发展中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倾向,始终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辩证地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解决好眼前和长远的辩证法问题,从而深刻揭示并阐释了科学发展观所充分体现的我们党既唯物又辩证的科学思维方式。
强调科学发展观是靠全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干出来的。没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就无所谓科学发展。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全党同志必须求真务实,扑下身子真抓实干。要不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用科学发展观不断校正和纯洁我们的政绩观,自觉抵御各种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的诱惑,从而深刻揭示并阐释了科学发展观所充分体现的我们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革命精神。
社会理想、政治立场、辩证思维和革命精神,都与世界观方法论紧密相联,都属于世界观方法论的范畴。只有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着眼,才能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指导意义。这是我读了《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得到的一个最大的启示。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明显增强,取得了明显成效。尽管如此,国内外仍然存在着对中国食品安全状况的担忧。今年上半年少数国家的一些媒体大肆渲染我国食品不安全状况,国内一些居民也对我国食品安全提出不少问题。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再次反映出我国食品监管领域存在诸多漏洞。广大群众强烈要求政府用雷霆万钧之力加以整治,解除这个包围,还百姓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能否做到这一点,是对政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决心和能力一次严峻考验。为恢复国内外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信心,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政府监管、食品生产和消费之间形成推进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机制。
一、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我国已经形成了以《食品卫生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为基础,以涉及食品安全要求的技术标准等法规为主体,以地方各级政府关于食品安全的规章为补充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同时,已经建立了食品安全的多政府机构分段监管体系。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对食品安全承担着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及牵头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职责。我国检验检测体系在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对依法查处的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加工企业,采取及时向社会公示、责令生产经营者停售和追回的措施。对于上市的初级农产品和食品加工还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食品生产企业只有获得由当地质检部门发放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后才能生产。我国对出口食品许可管理则更加严格。为调动生产者关注食品安全的积极性,我国还建立了食品安全的认证体系,促进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生产。
通过以政府为主导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明显改善。我国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明显减少。全国食品安全的抽样合格率已由2001年的60.3%上升到2006年的77.9%。近几年我国出口食品的合格率都保持在99%以上。我国对美出口食品的平均合格率高于同期美国对华出口食品的合格率。
二、恢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任重道远
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已见成效,而消费者对食品不安全风险的实际感受没有相应降低,这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
当今世界,食品不安全的风险源不断增加,人们对食品不安全风险的认识逐步提高。尤其是现代农业生产对化学投入物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极端气候频繁出现,污染物不断增多,都使食品不安全风险上升。我国食品加工业和餐饮业多数为小作坊、小企业。它们对食品卫生安全比较漠视,往往又在政府监管之外。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在情理之中。
尽管食品安全问题很早就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但是以政府为主导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立时间较短。如我国在2001年才提出无公害农产品建设。尽管各国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存在着明显差异,发达国家的保障水平相对较高,但总体上看,还没有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大型企业品牌价值高,降低食品不安全风险意识相对较强。而多数小型企业对食品安全的保障则缺乏自律。国际上,绿色壁垒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形式。美国等西方国家甚至还通过提高食品进口的安全保障水平,达到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处于有利的地位的目的。加大对他国食品不安全风险的渲染,也可能是西方国家某些利益集团为维护自身利益,增加出口而采用的技法。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水平还不高。家禽养殖周期由过去的200天缩短到40天,一些老百姓误以为是使用激素促成的。人们对食品安全认识的有限性,给不安全食品的市场需求带来机会;同时,一旦出现不客观的舆论宣传,就会加剧人们对食品不安全的恐慌。
三、进一步降低食品不安全风险
首先,把好食品安全的生产关。目前,中国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4.8万家。这么多的生产经营企业,光靠职能部门有限的力量去监管,难度很大。如何提高食品的安全系数,这就要增强企业的责任和法律意识。通过法律的严厉处罚,让企业牢固树立起食品安全至上的理念,加强内部监管,把好生产关。
其次,把好食品安全的监管关。提高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水平,全面控制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打击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假冒伪劣行为,规范食品流通经营秩序,必须继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要增强食品不安全风险意识,必须开展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尤其要加强对一些高风险的食品消费进行评估。高污染地区生产的农产品、小作坊加工的食品、地摊经营的食品等应成为评估的重点。要全面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加强食品不安全源危害健康的宣传;强化信息披露管理,由合法的机构定期公布食品安全状况,及时提示消费者应注意的食品不安全风险源,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风气,坚决杜绝消费高风险食品,科学对待食品不安全的恶性事件。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应在分段监管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强化综合监管职能,做到统一协调、权责明晰。此外,要引入市场机制,让食品安全的风险状况成为影响食品需求及其价格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食品安全具有隐蔽性。为调动食品生产者重视食品安全性,需要加强认证工作,建立可追溯制度,做好日常监测,及时公示信息,发挥品牌效应,便于消费者辨别。当消费者把安全性作为食品需求的优先决策因素时,政府监管、食品生产和消费三者之间就形成了推进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机制。
再次,把好食品安全的赔偿关。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妥善处理好消费者的赔偿工作,十分关键。目前,我国法律对消费者的赔偿和救济程度偏低。《食品安全法(草案)》虽然也增加了对消费者的赔偿责任,规定食品经营者以假充真或者销售不安全食品的,除赔偿消费者的损失外,消费者还可以要求其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显然,这种赔偿力度仍然不够。如何提高食品经营者对消费者的赔偿责任,提高食品安全法律的威慑力不可忽视。
- 上一篇:质监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 下一篇:质量管理科学发展观体会
精品范文
10科学课学情分析